何讓電腦長出小蘑菇?
第一步:不要清理你的電腦
第二步:不要清理你的電腦
第三步:不要清理你的電腦
然后
你就可以收獲生機勃勃的小蘑菇了
▼
以上是一個真實的故事
來自俄羅斯一論壇的網友
他發現一個多月沒用的電腦
一開機就死,于是,想拆開清下灰
結果
雖說長蘑菇的情況很少見
但長時間不清理
也會使電腦零件逐漸老化
電腦逐漸變得卡頓
這個時候就需要給你的電腦來一次
深度清潔了
有了聯想深度清潔保養服務
再也不用擔心電腦長出小蘑菇!??????
美劇《 最后生還者 》里面,有一個設定是,感染者可以通過真菌進行信息傳導和交流。
這就讓他們不再像無頭蒼蠅一樣各自為戰,而是可以組隊發動襲擊。
最近,世超才知道這個設定,還真不能說是編劇拍腦袋想出來的。
現實世界里,真的有科學家在琢磨,怎么把肉眼可見的真菌——蘑菇,做成計算機的主板、芯片啥的。
比如不久前,英國西英格蘭大學的科學家,就成功做出了一個蘑菇計算機原型。
你是不是覺得,蘑菇計算機會長成下面這個樣子:
不不不,其實它長的是這個樣子:
這,真的能行?
這么說吧,早在 2001 年,西英格蘭大學就成立了一個 “ 非常規計算機實驗室 ” ,專門研究怎么把生物和計算機結合起來,進而開發出下一代的計算機。
所以他們研究這方面的東西,已經二十多年了,有了不少積累。
并且,據該實驗室的首席研究員——安德魯 · 阿達馬茨基教授( Andrew Adamatzky )說,咱們人類吶,都太小瞧蘑菇了。
好多人都覺得,蘑菇這種生物, “ 無知無覺無智 ” ,就是一種食材罷了。
其實呢,人家蘑菇的菌絲體厲害著呢,是能傳輸電信號的。
這種電信號,會隨著蘑菇外部的環境的變化而變化,有電位的高峰和低谷,很像人的神經活動。
而這就是蘑菇用來相互交流的方式,也就是說蘑菇之間,會用 “ 蘑菇語 ” 來傳遞信息。
他專門研究了金針菇、牡蠣蘑菇等四種蘑菇的 “ 語言 ” ( 也就是電信號規律 ),發現蘑菇語中的單詞總數約為 50 個,核心詞匯在 15 到 20 個之間。
雖然他并不知道蘑菇都說了些啥,也不覺得人類能很快破譯 “ 蘑菇語 ” ,畢竟人類和貓啊狗啊,一起生活了幾千年了,也聽不懂它們在說啥;
但他覺得,既然蘑菇的菌絲能用來傳輸電信號,就可以試試,看能不能把它們做成計算機的材料。
特別是,科學家們發現,當蘑菇把菌絲接入土壤,組成一個菌絲網絡后,可以進行長距離的交流,建立真正的 “ 地下情報網 ” 。
這個地下情報網里交換的信息還挺豐富的,以至于科學家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木聯網( Wood Wide Web )。
正是這些發現,讓科學家們相信,做出蘑菇計算機,不是一點可能性都沒有。
當然,目前的蘑菇計算機是個原型機,只能驗證一些諸如加減法這樣的簡單運算,別說用它玩 DOTA 了,就是 Word 文檔都打不開。。。
馬里奧表示:胡說!蘑菇有大用!↓ ↓
此外,有人還擔心,要是蘑菇掛了怎么辦,難道就這么讓它 “ 死機 ” ?
這些問題,科學家們都想到了。
雖然現在的蘑菇計算機性能還不太行,但研究人員覺得,蘑菇計算機是有特別的強項的,有希望處理一些電子計算機干不了的事。
例如,電子計算機是二進制的,像模擬大腦的神經網絡這樣的活,它做得不夠好。
要是用活細胞做芯片的計算機,就有可能做一些復雜的運算,從而讓這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進展。
更何況( 注意,這里要劃重點了 ),目前的蘑菇計算機已經體現出一些優勢了,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它能耗低,很省電……
至于蘑菇會掛掉這事,科學家們也早就考慮到了。
他們沒打算把蘑菇直接用在 PC 上,而是先用在那些使用壽命不長的設備,像傳感器、可穿戴設備啥的。
真要是壽命到了,直接扔掉換一個就是了,反正這玩意在土壤里,通常半個月就能完全降解掉,不會帶來電子垃圾的問題。
要知道,電子垃圾也是個很讓人頭疼的環保難題,目前全球每年產生 5 千多萬噸的電子垃圾,比中國的長城還要重。
所以低碳環保,也是他們研究蘑菇計算機的一大動力。
更進一步講,如果蘑菇計算機能搞成,對腦機接口、智能假肢等前沿領域也有幫助。
目前在這些領域,怎么讓活的生物組織和電子設備完美地連起來,還很棘手。
舉個例子,現在的假肢,就沒法讓人的神經很好地接入機械腿啥的。
所以,它只能讓人恢復運動,但靈活性不夠,更沒有感知功能,人用起來,體驗挺糟的。
要是從蘑菇計算機這打開突破口,成功把生物和電子設備融合在一起,那么人就可以更自如地用大腦控制電子設備。
這些要是實現了,多少人可以從中受益呀……
不過,有些科學家覺得只做到這種程度,不夠過癮。
他們想,既然做的是下一代產品,那就得玩點大的。
現在大家都在講萬物互聯、智能家居是未來,這個未來也得有我們的份。
于是,丹麥皇家建筑藝術學院、英國西英格蘭大學和荷蘭烏得勒支大學三家聯起手來,從歐盟那申請了 280 萬歐元的經費,造出了一個名為 “ 真菌建筑 ” ( FUNGAR )的智能房屋。
在這個房子里,建造方式是 3D 打印,建筑材料用的是活的菌絲和納米材料的聚合體,里面的電子設備都是跟蘑菇計算機差不多的東西。
菌絲則能感受到外界光線、溫度的變化,然后給計算機發信號,讓它調整房間里的燈、加熱器啥的,做出相應調整。
科學家還給這種智能方式,起了個名字,叫 “ 融合感知的真菌決策 ” 。
有人似乎早就預見到了↓ ↓
科研人員還真是善于發明新詞啊……
不管怎么說,這個房子造出來以后,這些科學家們信心滿滿,他們認為,以蘑菇為代表的真菌材料,還有巨大開發潛力。
既然能造計算機、造房子,也能試試用它干點別的。
希望有一天能造出這個↓ ↓
而且,他們還相信,要搞創新不一定非得用新東西,把已經有的東西玩出新花樣,一樣能做出新突破。
雖然這些蘑菇計算機、智能蘑菇房啥的,我覺得不一定會成為未來,但這個觀點倒是挺有啟發的。
我們生活中有好多創新,并不是新東西帶來的,而是給 “ 舊 ” 東西找到了更好的用處。
比如,絲襪、汽車輪胎、地毯這些東西越來越好用,并不是人們找到了新材料,而是人們不斷給尼龍找到新用途。
所以說,創新并不是只有埋頭向前沖這一種姿勢,有時候朝周圍多看幾眼,也會有新收獲。
色 發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眾號 QbitAI
“嘿,你的主板長蘑菇了!”
“你才長蘑菇呢,這就是專門用它做的……”
瓦特?我沒聽錯吧。
蘑菇,也能做電子設備了??
仔細看了一下,這事好像還真是真的……
來自英國非常規計算實驗室(UCL)的科學家,就以這種生物為主要材料開發出了一款“PC原型”。
如上主板,就是其中的一部分。
據說,這款“PC”可以接收和發送電信號。
因為蘑菇們中的菌絲會產生類似動作電位的脈沖,就和我們的神經元一樣。
這,具體怎么回事兒?
在植物界,有這樣一個說法:
植物之間其實有一個叫做“木維網(wood wide web)”的東西,它是由扎根在地下的樹根組成的網絡,可以讓植物進行“信息交流”,比如進行氮磷等資源的分配等一系列“活動”。
真菌亦是如此,它們靠非常細的菌絲體來做這件事。
據Popular Science消息,蘑菇主板就是靠它來作為導體,來替代諸如處理器和內存這樣的電子部件。
為了弄清蘑菇是否可以執行計算和傳感功能,作者先把它和大麻或木屑混合,然后將其放入密封的塑料盒中,讓菌絲體在基質中繁殖。
然后,作者將電極插入其中進行刺激,來記錄菌絲體之間的“互動”(在此前的研究中,作者已證明蘑菇可以通過菌絲體發送電信號與每個菌絲體進行通信)。
結果發現,確實可以測量到類似動作電位的脈沖,它們就跟生物神經元發出的東西差不多。
因此,作者表示,這也就意味著利用這些信號的有無就可以表示傳統計算機中的0或1。
再對檢測到的脈沖的不同時間和間隔進行編碼,就可以制造出計算機編程語言中的“與、或、非、或非、異或”等邏輯門了(例子如下圖所示)。
如果研究人員在兩個不同的點刺激菌絲體還可以提高電導率,進而提高通信的速度和可靠性。
而這一過程,有助于發展出記憶,如同我們的腦細胞如何形成習慣一樣。
此外,具有不同幾何形狀的菌絲體也可以計算不同的邏輯函數,它們可以根據接收到的電信號來繪制電路。
因此作者也作出結論:
實現神經擬態電路,是有可能的。
也是有了這個信心,作者還透露計劃用蘑菇制造大腦。
本實驗的作者名叫Andrew Adamatzky,來自英國西英格蘭大學。
在2006年到2016年之間,他主要在研究黏菌(一群類似霉菌的生物)計算機。
黏菌很“聰明”,可以穿過迷宮且使用最短路徑,也可以通過不同類型的刺激進行控制,從而完成邏輯門的模擬。
Andrew表示,他們用它解決了許多計算幾何學的問題,甚至還用來控制機器人。
在完成這些項目后,Andrew表示偶然將目光落在了蘑菇身上。
于是開始了如上實驗,也成為了第一個這么做的實驗室。
他表示:
蘑菇計算機在性能方面肯定沒法跟普通計算機比。
但好處是容錯性強、具有可重構性(因為可以自我繁衍和生長),以及耗電量極小等。
當然,以上都還只屬于可行性研究,只是證明用菌絲體實現基本的邏輯電路是可能的。
未來會出現用蘑菇(真菌)制作而成的計算機嗎?
對于這項研究,大部分網友的看法是“真的嗎?我不信”。
如這位所說:
愚人節要到了,耍我呢吧……
如果我在主板上撒上一把羊肚菌,是不是也能發一篇文章。如果你跟我說這不是在搞諷刺我真的不信,因為實在有點不科學。
也有人表示支持每個人嘗試古怪的想法,但問題是得拿出一個實際的效果。
當然,還有人認為:
也不一定實現不了吧,但最終只可能是小范圍內的產品。比如做成一次性電子設備就不錯。
參考鏈接:
[1]https://www.popsci.com/technology/unconventional-computing-lab-mushroom/
[2]https://www.tomshardware.com/news/lab-demos-living-pc-powered-by-mushrooms
— 完 —
量子位 QbitAI · 頭條號簽約
關注我們,第一時間獲知前沿科技動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