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式電腦忘記關機實際上不會立即對電腦造成損害,但長時間不關機會對某些硬件部件產生較大的應力和磨損。具體能運轉多久不會壞,這取決于多個因素:
一般來說,現代臺式電腦設計時會考慮到一定程度的不間斷運行時間。服務器等專用設備甚至設計為可以24/7全年無休地運行。但對于家用臺式電腦,建議還是定期重啟,并且在不使用時關機,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過定期清潔、檢查和更新,可以預防硬件故障和軟件問題的發生,從而提高電腦的穩定性和可靠性。維護保養電腦是確保電腦系統健康、穩定和高效運行的重要措施。
微信掃碼 一鍵預約上門修電腦
維護和保養電腦是確保其長期穩定運行和性能表現的關鍵。以下是一些維護保養電腦的建議:
通過以上這些維護和保養措施,你可以確保你的電腦長期穩定運行,并延長其使用壽命。
如果一點電腦相關的知識都不掌握,那么大概率就是任人宰割殊不知有多少小白倒在了奸商的大刀之下“”什么i7 i9級高端處理器,軍工級主板,GTX1050電競顯卡“。了解簡單的硬件知識,明確自己的用途,再結合預算,就能大概搭配出需要的主機,最后就是品牌的選擇上。
不是資深老司機,買電腦建議買主流的配件,一個是性能更好,支持更多新特性,第二是主流配件型號價格透明方便查詢,不容易割太多。
買之前多學多對比,買了之后就好好用;不要買了之后再來問是不是虧了,既然買了就是認可了別人的價格,又何必徒增煩惱。如果買的是二手假貨(比如過時停產的i5 i7等,型號太多了可以自己去查,還有各種洋垃圾志強E5處理器X58 X79主機等等),建議直接申請退貨,這個基本就是欺騙。當然有些大神明確知道這些CPU性能和價格,就是要購買這類平臺來實現特殊的應用,而普通平臺實現不了或者成本太高的那是另外一種情況。又想買的明明白白,又不愿意了解學習,那就沒有辦法了。
還有提醒一句,不要貪小便宜,一分錢一分貨,你覺得它價格便宜劃算,其實都是些垃圾(根本就不值錢),最后錢也花了,想得到的體驗和服務一個沒有。主流產品都是可以網上查到價格,整機里面如果都沒有一個正經品牌型號,勸你還是果斷X掉。
1、你的預算多少(就是你用多少錢組裝電腦)
2、是否包含顯示器【顯示器尺寸要求比如:23 24 27 32.曲面或者平面】
3、了電腦用途:游戲、 設計、辦公、直播等
4、主機硬件要求:是否額外加:—機械、內存、固態 要求!
5、對外觀是否有要,求比如:機箱,燈光
CPU:電腦的大腦,負責所有數據的調配運算及指揮。
顯卡:畫面的呈現,將CPU調用傳送過來的數字信號,通過再加工按照一定的要求展現在顯示器上,像素越多效果越復雜,對顯卡要求越高。
主板:相當于高速公路,將各種數據信號傳達到各個功能硬件上,實現想相關的計算和功能
內存:相當于辦公桌,馬上要處理的文件都放在辦公桌上,速度快但是空間有限
硬盤:相當于文件柜,雖然不是馬上處理,但是隨時待命,需要就放到桌面上去(內存)。
電源:提供動力,電子產品都是要吃電的,沒電就不工作了。
機箱:安全屋,屏蔽干擾
顯示器:呈現結果和畫面
電腦的幾個主要配件就是以上9個,當然還有一些其他的,比如鍵盤鼠標,耳機音箱等,這些就不做重點討論了。【圖片】CPU和主板是相互依存的。你選擇了intel處理器就不能使用AMD主板,選擇了12代intel主板,就不能使用10代11代intel處理器,因為無法匹配不能安裝。
主流的主板芯片組(不涉及品牌,品牌可以是華碩,也可以是微星)
Intel:H510/B560/Z590支持10代11代intel處理器,
H610 B660 Z690支持12代intel處理器,也就是 i3 12100F/i5 12400 12600kf/i7 12700等。(跟新bios之后可以智齒12代處理器)
由于12代CPU強勢推出,游戲性能大幅提升,所以除非價格非常便宜,現在一般不推薦10代處理器平臺,當然你說10代能不能買,這個仁者見仁智者見智,性能日常游戲肯定是夠用。
注:12代/13代 intel 主板有D4內存和D5內存之分,如果選擇D4版本,就只能支持DDR4內存。
AMD: A520 B550 X570芯片組,支持AMD 3000/5000系列處理器全新系列
H610不支持CPU、內存超頻,B660可以支持內存超頻,Z690支持CPU、內存超頻
A520不支持超頻,B550 X570都支持CPU 內存超頻【圖片】主板的作用:
所有的硬件都要安裝或者連接到主板上,主板本身不提供核心的性能(處理數據的能力),但是決定了硬件性能的最大上限,比如支持什么CPU,數據通道數量及帶寬。還有一些功能芯片,比如網卡/聲卡。
主板大小板有什么性能上有什么區別?
主板大小板主要是擴展性上,比如 I/O 輸出接口,內存插槽多少,PCI插槽多少,對于性能是沒有影響的。
以微星B660M爆破彈和B660M迫擊炮為例,B660M迫擊炮尺寸更大,支持4個內存插槽,爆破彈就是2個,迫擊炮有2個M.2固態接口,爆破彈則是1個,再看看I/O背板,B660迫擊炮要多出幾個接口(通常是USB),聲卡規格和網卡規格上迫擊炮也會好些,這些區別對于一般用戶來說實際意義不是特別大。主板芯片組一樣,基礎的性能都是一樣的,B660M爆破彈更實惠的價格(相差300塊)完整的功能對于預算不是特別充裕的來說也許是更好的選擇,例把顯卡提升一個檔次3060變3060ti,內存8G變16G。
至于很多朋友想的升級,則完全不用考慮,一個主流的機器使用3-5年是一點問題沒有,5年之后更新更快的產品出來了,而且更便宜,升級現有配件已經沒有什么太大意義。現在的配件也無法跟未來的配件匹配,根本無法升級。可以問問買過電腦的朋友,有多少人升級過電腦,基本都是用到不能用了,全部換新的了。#秋日生活打卡季#
顯卡的芯片,通常我們說的N卡指的就是英偉達公司生產的顯卡芯片,例如RTX3060 3070等,A卡就是AMD公司生產的芯片,例如RX6600 6650XT等等。
主流顯卡芯片:
入門級別
英偉達:GTX1630/1650/1650S/1660/1660S
AMD: RX6400/6500XT
滿足百分之90的游戲,1080分辨率,中高畫質流運行
中端主流
英偉達:RTX2060/2060S/2060 12G/3060/3060TI
AMD: RX6600/6600XT/6650XT
滿足百分之90的游戲2K分辨率總高畫質流暢運行
高端:
英偉達:RTX3070/3070TI/3080/3080TI
AMD: RX6700XT/6750XT/6800/6800XT/6900XT/6950XT
滿足百分之80的 2K/4K游戲總高畫質流暢運行
發燒:
英偉達RTX3090 3090TI(不差錢系列) 4080/4090
顯卡品牌主流的:
英偉達:華碩、七彩虹、微星、影馳、索泰、耕升、銘瑄、盈通等等,
AMD:藍寶石、華碩、迪蘭、悍訊、瀚鎧、訊景、盈通、華擎等等。
同芯片性能一樣,不同的型號只是顏值不一樣(供電/散熱系統略有差異),喜歡好看的多花錢買顏值更高的,追求實用性價比就買普通型號。有人說價格貴做工好耐用,那你可以看看網吧用到是什么型號,都是很多人口中說的丐版。那個使用時長比普通用戶可能要高幾倍了,普通用戶一天可能就3-4個小時,網吧那都是24小時開機的。所以不用擔心入門型號容易壞不耐操。【圖片】顯卡架構越新,相對上一代同檔次性能越好,新的特性越多(比如 2060 和 3060 )
主流內存類型
現在市場上有2種內存,DDR4和DDR5,由于DDR5延遲偏高,價格偏貴,還沒有普及開來。未來肯定是DDR5天下,只是時間問題,當然買了DDR4的也不用擔心,現階段性能差別很小,等以后真的普及了你也差不多要換電腦了。
主流內存頻率:
現在市場上主流的頻率有2666 3000 3200 3600 4000Mhz,有些主板是不能支持高頻內存的,比如H510 610等,所以即使買了高頻內存也無法使用全部性能。
內存延遲越低,頻率越高性能越好,不是一味的追求高頻。
大部分主板都需要開啟XMP模式,內存才能工作在最佳頻率下。
如果買了高頻,有些可能需要超頻才能達到標稱頻率。
不同品牌,不同大小的內存是可以組成雙通道的。
不同頻率的內存是可以一起使用的,比如 3200 和 2666,但是只能運行在2666頻率下保持同頻率運行。
不要盲目追求高頻內存,以平臺支持的最高內存頻率為宜。
主流內存品牌:
為了保證主機穩定性(內存是個很重要的配件),選擇主流大品牌可以減少死機藍屏的風險。大廠品控更嚴格,流程更講究。
常見品牌:金士頓、威剛、海盜船、芝奇、宇瞻、十銓、英睿達、科賦、七彩虹、影馳、光威等等。
硬盤分為固態和機械兩個種類,很多人都搞不清楚他們之間的關系,以為是兩個不同的配件,必須同時擁有,其實固態和機械是一種產品的兩種形態,固態技術更先進速度快功耗低沒有噪音,但是由于早期不成熟,容量小價格貴,所以把機械作為補充,正好可以搭配一起使用,要速度快數據放固態,不常用的放機械,而且當時很多人本身就是有老硬盤。
現在固態技術非常成熟,容量越做越大,價格也越來越便宜,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就沒有必要再加一個機械硬盤。在大容量方面機械還是有一定價格優勢,比如4T或者以上的容量,機械還是要便宜很多,單純作為數據備份大容量機械硬盤性價比還是比固態要高。M.2 nvme協議固態速度是碾壓普通SATA 固態和機械的。
總結:
① Nvme M.2固態—未來一段時間都是主流,接口速度不斷提升,芯片速度也在不斷攀升。而且M.2固態更小,安裝到主板之上,更容易做到小型化主機。
② 2.5寸SATA固態—由于接口速度限制,性能無法得到提升(光提升內部速度是不夠的),由于M.2 NVME固態價格越來越低,已經取代SATA接口的成為主流。現在2.5寸主要的作用老機器升級或者M.2接口不夠擴充容量上。
③ 機械硬盤—速度太慢,隨機讀寫能力低下,可以說已經被淘汰,沒有什么必要可以不裝。主要作用是用來備份存儲數據,畢竟大容量4T 6T 8T還是要便宜很多。
縮水不要縮電源。縮水不要縮電源。縮水不要縮電源。電源是電腦的心臟,給電腦提供穩定合理的動力,如果電源不穩定,配件就無法正常工作,時間長了容易出現損壞。就像一輛高速運行的跑車,發動機突然停了,那么可能車子都要散架。
劣質電源產生的影響并不會不會馬上體現,需要長時間的或者達到某個特殊的臨界點,所以為了避免減少故障率,可靠的電源是非常重要的。買電源不光看功率,一些雜牌功率標的高,但是價格便宜偷工減料,你要是用來組裝高性能高功耗主機,那就危險了。選擇主流大品牌品牌過硬的,主流品牌一般都沒太大問題,電源最好是能0.5元1W往上走,越貴越好,量力而行。80plus認證代表轉換效率不代表真正質量,現在80認證已經爛大街,還有些假80認證,要注意甄別,當然都是些很便宜的雜牌。能過認證的大品牌一般都沒有太大問題,可以放心購買。
模組電源和非模組電源
兩者性能上是沒區別的,區別就在于模組電源可以根據供電接口數量來選擇使用那些線線不使用,走線更簡潔機箱內部更清爽,而且還可以定制線材顏色長短,增加機箱內美感;通常模組電源會比非模組貴,性能上是沒什么區別的。低端模組不要碰,還不如非模組。
風冷也好水冷也罷,目的是一樣,就是給CPU散熱。
水冷的好處不擋內存(雙塔風冷有可能擋住內存插槽),顏值比較高,缺點有漏液風險,安裝走線相對來說麻煩點;
風冷優點是價格實惠,安裝走線簡單,維護方便,缺點上面說到的,不方便安裝調整內存
百元左右建議風冷,超過300的預算可以考慮水冷或者風冷。這個沒太大講究,只要能壓的住CPU溫度都行,喜歡那個樣子,覺得那種帥就上那個。
隨著CPU性能越來越強,功耗越來越高,散熱器選擇上還是要稍微的注意點,散熱器太差可能導致CPU溫度過高,從而降頻,雖然還是可以用,但是無法發揮最大性能。機箱分為MINI ITX,MATX和ATX機箱。
ATX機箱——支持ITX/MATX/ATX主板。
MATX機箱——支持ITX/MATX主板。
ITX機箱——就只能支持ITX主板。
選購ITX小機箱時要注意主板大小,散熱器高度,電源類型,顯卡長度這些閑置,而且ITX配件通常比普通標準配件貴不少;MATX機箱則寬松許多,基本主流配件都能裝進去;ATX機箱可以裝下更多高性能的配件,比如頂級主板,頂級顯卡,頂級散熱器等等,不懼空間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