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PConline 資訊】移動互聯的普及,帶動了平板市場的井噴。然而利潤的驅使,國產品牌的品質可謂是良莠不齊,只求短期利益而選擇劣質平板芯片,這不僅損壞了品牌形象,也擾亂了國內平板市場的正常發展,僅2013年就是多家知名品牌消失于市場中,隨著劣質產品出現導致的市場爛競爭,“疊加效應”致使平板市場將面臨再一次洗牌,預計2014年將有30%品牌商將被市場淘汰,未來只有注重品質的平板廠商在能繼續生存。

    劣質產品擾亂平板市場

    隨著平板市場的發展,品牌商之間的“平板大戰”愈演愈烈。這使得中國平板電腦價格正逐漸趨于大眾化,國產品牌的興起也讓消費者在產品價格方面有了更大的選擇空間。但這也帶來了一個負面的現象,很多廠商只追求短期利益而不注重產品品質,越來越多的品質差的平板上市,這些劣質平板無疑擾亂了國產平板的市場發展,更是損害了國產品牌的形象。

    無論是2013年還是2014年上半年,雖然平板銷量非常樂觀,但業界也認為存在發展過熱、盲目出貨等問題,特別是部分平板商只追求短期利益,從而推出劣質產品擾亂市場的現象非常嚴重。而望眼那些注重品質的平板品牌,諸如藍魔等由于在品質上的重視,其品牌正逐漸拉近與國外品牌之間的差距,越走越順。

    平板市場再次面臨洗牌

    在整個2013年,盡管蘋果在平板市場一直保持領先優勢。但隨著越來越多數碼廠商紛紛加入Android平板陣營,預計Android平板在2014年占據65 %的市場份額。這意味著,2014年國內平板市場的競爭變得更為激烈,由于技術實力及不同的經營理念,國產品牌商的發展將出現“兩極分化”,市場再度洗牌,注重品質的品牌商將繼續占領越來越多的市場份額,而只追求短期利益的廠商將被淘汰出市場。

    蘋果優勢不再,預計Android平板在2014年占據65 %的市場份額

    從2013年眾多品牌商離開平板市場的跡象表明,在2014年國內將會有30%的這類平板品牌商會被市場淘汰,而注重品質的品牌商將會發展得更好。這也意味著,到2015年,以往平板電腦市場那種魚龍混雜的局面將從此得到根本改變。

    高品質芯片是平板電腦制勝法寶

    產品同質化嚴重,企業生存環境惡劣,利潤空間不斷被擠壓,沒有核心技術采用技術含量較低的劣質芯片,這都是導致部分廠商以劣質產品擾亂市場競爭的原因所在,數據顯示,僅2013年上半年,國內就有約10%的平板品牌不得不轉型其他產品甚至倒閉。針對這個現狀,一些平板廠商則選擇走差異化路線,通過與炬力、Intel等國內外知名芯片供應商合作,推出高性價比、高品質的平板電腦,從而贏得了市場。

    芯片商的選擇至關重要

    前面提到,差異化以及高附加值是國產平板電腦未來主要發展方向,提升產品的附加值,需要一個市場認知度高的品牌,而品牌化路線是未來國產平板電腦一條必經之路。但最終用戶的體驗,是需要產品有十足的品質才行,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品質仍是重中之重。而如何提升品質,則是品牌商需要思考的問題。

    藍魔選擇與Intel合作越走越順

    艾諾的升級、藍魔的進取,無不顯示了選擇技術實力強大的芯片方案商是何等重要,高品質芯片讓用戶從平板產品中獲得優秀的使用體驗,而劣質芯片的平板產品無疑傷害了用戶感情。在具體產品表現上,比如藍魔大量采用Intel處理器芯片和炬力貓頭鷹系列芯片;2014年艾諾平板采用炬力ATM7039四核芯片,這顆首發支持4K視頻播放、H.265視頻解碼的四核平板芯片,讓艾諾、藍魔等品牌在2014年越來越遠影響力。

    艾諾選擇與炬力合作越戰越勇

    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平板市場被眾多品牌廠商所看重,作為全球PC行業芯片的龍頭企業,英特爾在中國平板電腦市場的合作伙伴已經不再局限于國際品牌,藍魔等國產品牌均已成為其戰略合作伙伴。而國內半導體行業領導品牌炬力在白牌市場與品牌市場的雙管發力,也為藍魔、艾諾等國產品牌帶來了豐厚利潤和品牌提升。無論是國產品牌還是國際大牌,要在中國的平板市場越走越順,選擇與品質過硬、認真做事的芯片商一起竭誠合作至關重要。

    寫在最后:

    2013年,我們見證了那些不注重品質、追求短利而推劣質平板產品的品牌商,都消失在了那年的競爭大潮中。2014年,國內平板電腦市場愈發成熟,采用低成本劣質芯片方案、一味壓縮成本來降低平板價格已不再管用。國產平板已經進入一個殘酷的洗牌期,隨著市場競爭的進一步加劇,屆時絕大多數沒有技術實力的廠商將在此次洗牌中出局。只有選擇與技術實力強大、品質過硬的芯片商合作,才能在未來的平板市場繼續立足!

    PConline 資訊】據最新報告稱,ipad銷量首次出現下滑,這也是2014年全球平板電腦銷售量增長速度大幅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全球平板電腦銷量相比2013年的同比增幅52.5%,今年僅為7.2%。

    對于今年平板市場增幅緩慢的原因,IDC稱,與智能手機相比,平板電腦升級換代周期較長,更加接近于個人電腦的換代周期,很多平板電腦主機的使用時間都會超過3年,甚至在某些情況下會超過4年,因為很多平板電腦依然會對舊產品的遺留軟件進行支持,例如iOS內部。所以,雖然平板電腦的升級換代周期最初被估計為兩道三年,但實際上,這個時間可能會被大大拉長,平板市場出現倦怠期也屬正常情況。

    蘋果 iPad Air 2(16G/4G版)圖片系列評測論壇報價

    圖中顯示,IDC預計2014年占全球銷售比重最大的是Android操作系統的平板電腦,銷售量達到1.595億臺,同比增幅16.0%,市場份額會占到67.7%;iPad下滑12.7%,銷售量預計將為6490萬臺,占市場份額27.5%;位列第三的是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的平板電腦,同比增長67.3%,銷售量預計達到1090萬臺;其他產品的銷售量為預計為50萬臺,同比下滑啦70.6%,在全球市場上所占份額為0.2%。從這個情況來看,平板電腦市場逐漸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態勢,微軟平板正在逐步崛起。

    從按市場劃分的情況來看,新興市場的銷售情況喜人,中東歐、拉美、中東以及非洲等國家位列其中,平板電腦銷售量將達1.193億臺,同比增長11.5%,在全球市場上所占份額為50.6%;美國、加拿大、西歐和日本等成熟市場的銷售量預計為1.164億臺,增長緩慢僅為3%,在全球市場上所占份額為49.4%。

    近期,蘋果的iPad air24G獲得了入網許可,相信上市指日可待(傳聞中的iPad Pro不知道會不會正在研發中?)。而微軟Windows 10操作系統的回應以及谷歌利用其Android和Chrome OS在這一領域中所做工作這些行業動向是否會對平板市場注入新的活力,將在接下來的六個月見分曉,我們拭目以待!

    軟第一代的surface平板(國內網名蘇菲)于2012年10月推出,當時打頭陣的是surface RT。比起銷售慘淡的RT,其后推出的surface Pro系列明顯要更加成功,但后者的起步價就是799美刀(約合5000元),而新surface 3把價格降到499美刀。

    和前兩代用arm處理器的surface RT不同(前兩代分別是Tegra 3和Tegra 4,這個兩個CPU在ARM陣營里面也是不是很強),這次surface大發善心用上了X86構架的atom,雖然性能不強,但起碼已經是滿血的移動CPU ,可以運行幾乎所有的桌面軟件。而為前兩代專門做出來的ARM版win8也隨著它們而消失了。

    參數

    • 267 x 187 x 8.7 mm 622g

    • 10.8寸1920x1280分辨率的3:2屏幕

    • 低配2G內存64G存儲,高配4G內存128G儲存

    • CPU Atom x7-Z8700,14nm4核,1.6GHz基礎頻率,睿頻可到2.4GHz

    • USB3.0,mini-DP,micro-USB充電口,3.5mm耳機接口,TF內存卡槽

    • 前置350萬,后置800萬攝像頭

    • 低配499美刀(約3095元),高配599美刀(約3715元)

    • 原生win8.1和一年的office365訂閱,后期免費升級win10

    外觀

    對比12寸的surface pro3,surface3小了整整一圈。鎂合金外殼手感酸爽,電源和音量鍵很緊,按上去有結實的踢踏聲反饋。

    surface系列最明顯的外觀特征是它的折疊支架,初代的surface RT只有一個檔位,surface 2增加到了2個檔位,而surface 3“很自然”地升級到了3個檔位,可以用三個不同的角度放置。不過surface Pro 3已經做到了無級換擋,當然,這個簡化的3檔位設計,省下了重量和架構難度,而且不像Surface Pro3那么緊(為了放置時不下滑,它的阻尼較大)。

    mini-DP,USB、micro-USB、耳機接口都在機身右側;底部是鍵盤的磁力連接口;頂部是為天線預留的不用顏色的塑料條。

    而上一代的surface比,這一代最明顯的特征,是屏幕比例從長16:9變成了3:2。不得不說,這簡單的比例變換很重要。這個比例下,豎屏的平板模式看起來舒服很多,橫屏的筆記本模式在看網頁或辦公的時候,可以多出上下一截的視野,用起來爽多了。當然,代價是看電影又上下黑邊了……

    另外一個值得點贊的點,是揚聲器被放在了前面而且做的相當隱蔽(索尼Z系列平板的揚聲器也是這么放的)。

    機身上另一個變化,是磁吸式充電接口變成了micro-USB接口。通用接口可以讓你不用多帶一條充電線,但代價是它的瓦數不高,嚴重地限制了充電速度,而且它真的只能充電(PC上的mircoUSB接口幾乎沒有其他任何作用)。無論是原來的磁力充電接口,還是macbook上的USB-C接口其實都可以提供更大的電流,surface3用micro-USB作為充電接口,這其實算是個倒退。

    鍵盤

    Surface 系列一開始就是和磁力吸附鍵盤搭配出現的。在Surface RT的年代,還推出過沒有機械結構的觸摸鍵盤,但那奇特的手感并未被大眾接受,這個版本很快就消失了。而現在的都是常規剪刀腳結構的薄膜鍵盤,可以提供實際 的反饋手感了。

    鍵盤通過磁力吸附在機器底部,合上之后可以當屏幕保護蓋使用。在把它當平板用的時候,鍵盤甚至可以像普通保護蓋一樣,繞一圈后貼到機身背后。

    Surface3的鍵盤基本就是Surface Pro3鍵盤的縮水版。同樣可以往上折一道,把一部分吸在屏幕下方,以提供更高的鍵盤角度,并帶上了背光。鍵盤本身還提供了亮紅、紅、黑、藍、淺藍5色可選。

    值得注意的的是,Surface Pro3鍵盤上,那一行為win8設計的快捷鍵被取消了,換成了傳統筆記本的FN功能鍵(像大寫鍵一樣,有自己的工作指示燈)。不得不說,這個“倒退”的實用性反而更高。聽覺和手感上,鍵盤聲變小了,并且尼阻被調大。

    因為機身從12寸變為10.8寸,觸摸板板也縮小了,但幅度不大。因為觸摸板和鍵盤貼得太緊,為了防誤觸,它的手勢識別距離被調大了,手指要移動一定距離后才會被識別。

    而原裝的磁吸鍵盤比第三方的藍牙鍵盤要帥而且方便很多,它的各項設計都挺好,但很可惜它沒有隨機附送,而且價格不便宜,130美金的售價都已經是裸機價的28%了。

    在把它但做普通平板用的時候,你可能會嫌棄鍵盤太重。但要打字發郵件的時候,你會自然而然地想起它。而且surface設備向來被當做筆記本的代替品,這就要求它們有鍵盤。雖然它不是一個捆綁配件,但個人建議還是要買上的(沒有鍵盤套的蘇菲不是好蘇菲)。

    觸控筆

    和surface pro3,surface3也有使用N-Trig技術的觸控筆,而且這還是非pro系列首次有自己的觸控筆。這支帶多級壓感的筆,它最大的特色是后面的按鈕,單擊后可以直接啟動onenote并打開一個新筆記,并且可以自己定制按鈕觸發的功能。

    這支筆的手感幾乎和surface pro3如出一轍,概括起來就是爽。加入了防誤觸選項后,以前寫字時,誤觸到win鍵而跳出的問題也被解決了(右撇子寫字的時候會碰到右邊的win鍵)。

    拓展塢

    這個是很少見的配件,surface pro3也有。它用于讓你更方便地外接顯示器和鍵鼠,自己的電源接口,企業用戶會很喜歡的,但盛惠199美元。

    拓展塢提供了2個USB3.0,兩個USB2.0接口、千兆RJ45網線口,和HDMI 接口。它有導軌,機器可以很容易放入,左邊可以磁力吸附觸控筆,甚至連著鍵盤的時候也能放進去。

    CPU背景

    英特爾在2011年宣布要幫atom處理器脫去二等公民的印象,并把他們帶到主流處理器領域。atom在45nm停留多年之后,終于熬到頭了(一定程度上還要感謝ARM陣營在移動領域上的鴨梨)。2013年的Silvermont構架atom加入了亂序執行,并且是首批用上22nm制程的atom,而一年后推出的Airmont構架就直接跳到了14nm。

    22nm工藝出來的時候,英特爾照常地先在桌面和高性能移動處理器上使用,atom等了7個季度(近兩年)后才用上。而14nm工藝在core-M上首發之后半年, Airmont構架的atom甚至比桌面平臺更早地用上14nm。

    surface3 上的 x7-8700,是英特爾Atom現任最高階的產品,代號Cherry Trail,14nm的 FinFET 工藝制造,用上了好Broadwell.構架一樣的GPU核心。它是 Bay Trail的繼任者,后者中著名的Z3700系列,也是上一年很多國產win板上用的CPU。

    Cherry Trail 處在英特爾的tick-tock策略(隔年升級進程和構架)中的制程提升年。就是說Cherry Trail 除了很小的構架提升外,基本只是提升了制程。直接效果是降低了能耗并減小了芯片面積。希望atom有巨大性能提升的觀眾,只能等明年Goldmont構架的atom了。不過14nm制程可以讓CPU更持久地維持睿頻,可以一定程度上提升性能表現。

    官方宣稱這代的atom封裝面積小了64%。雖然英特爾在IDF上沒用公布芯片面積,但從現有資料推算,它的面積大概是 83mm2,甚至比蘋果ipad air 2上的的A8X還要小一點(89mm2)。芯片三維是17*17mm*0.937mm,比Core M的30*16.5*1.05mm 要小50%以上。CPU頻率在1.6-2.4GHz,低頻可以壓到480MHz,情景功耗只有2W。

    亂序執行,32K一級緩存,2個核心共享的1m二級緩存(4核版本有2m二級緩存,但全系列都沒有三級緩存)。支持 LP-DDR3 /DDR3L 1600雙通道內存,集成PCIe 3.0、USB 2.0、USB 3.0、 eMMC v4.5.1控制器,支持eDP, DP, and HDMI 1.4b三種顯示輸出。

    它最大的變化是GPU升級到了英特爾的第八代圖像處理器。用14nm制程省出來的空間和功耗,讓頂配 的x7-8700可以加入16個 執行單元(EU),GPU頻率也可以在200-600MHz之間浮動。對比Bay Trail 上那個只有4個執行單元的閹割版第七代GPU,提升相當明顯。但比起有23-48個執行單元的Broadwell 構架的core i系列,差距還是比較明顯。

    ISP和硬解能力也有升級。支持H.263, MPEG4, H.264, H.265 (HEVC), VP8, VP9, MVC, MPEG2, VC1, and JPEG的硬解,以及 H.264, H.263, VP8, MVC, and JPEG硬件加密。這是英特爾首個帶齊了HEVC硬解的處理器,暫時也是英特爾最先進的多媒體處理器。

    CPU運算性能

    測試機是499美刀的2G LPDDR3內存的乞丐版,機器運行64位的win8.1。網頁基準測試,依靠制程優勢,可以長期保持高頻,雖然遠弱于core i系列,但僅次于core M,大幅拋離上一代atom。

    PCMark 8 Futuremark中分數,依舊和core i 系列還差得比較遠,但和用Core i3 的Surface Pro 3出乎預料的接近,可能是i3沒開沒有睿頻。

    TouchXPRT 2014測試中有很多短時間高強度運算,而且任務之間給了CPU足夠的冷卻時間,可以看到處理器不降頻的跑分。除了沒有睿頻的i3外,atom在這里就再次大敗給core i系列,但還是比用上一代處理器的惠普Stream11強。

    Cinebench是個單純考驗CPU性能的測試,對主頻比較敏感。盡管新Atom有4個物理核心,而i3只有兩個物理核心和4個邏輯運算單元,但多線程運算中還是差了好遠。

    core M確實有兇猛很多的性能,但代價是發熱大,而atom的發熱控制相當好,即使高強度跑分也沒超過30度。總體來說,比起CPU,它的EMMC才是最大的性能瓶頸。

    GPU圖形性能

    為了將功耗壓縮到2W,比起有24個執行單元(EU)的core-M,Atom x7-Z8700只有16個執行單元,而且前者最高主頻有900MHz,后者只有600MHz。

    跑分中,雖然能 贏上一代的Atom,但性能還是贏不了部分采用變態GPU的arm平板。

    和自家產品對比,用i3的surface pro3要比新atom平均快40%,core-M則平均快了47%。作為對比前者功耗11.5W,后者功耗4.5W,都比2W的atom要高很多。

    用DOTA2做實際比較,surface3確實不太適合跑大型游戲,即使的高一級的core m也是剛夠用而已……

    存儲性能

    左側surface3,右側surface Pro3

    雖然eMMc的價格便宜結構簡單,但它是新atom的最大瓶頸。在CrystalDiskMark 的儲存性能跑分中,這個差距還是大得很夸張。這個會影響我們軟件安裝和載入速度,而且這是我們發現電腦卡的主要原因。

    屏幕

    雖然16:9寬屏可以讓你左右分屏使用,但辦公或者瀏覽網頁的時候,更需要的是縱向的空間。而且以前的16:9屏幕,絕壁不適合作為平板使用,那長長的機身會讓機器感覺更重(力臂更長),而且豎放的時候也長得太奇葩了。

    總體來說,我們對這個3:2的屏幕比例,絕對是贊多于踩的。而且更接近正方形的比例,讓屏幕顯示面積也實打實地變大了。10.6寸的surface2 是5.2*9寸(47平方寸),10.8寸的surface 3是9.2*6(55.2平方寸)。

    1920*1280的分辨率,讓縱向多了200個像素點,但它的像素密度幾乎和pro3一樣(2160*1440),都是217 PPI。精細度雖然比安卓平板要低,但對于win板來說已經很高了(再高的話,會因拉伸顯示而模糊)。

    這塊屏幕最高亮度為432尼特,比上年推出的Pro3足足高了100尼特,雖然黑場有點壓不下去,但對比度也有920:1。

    色彩準確度上,機器有點過飽和的偏向,而且藍色偏弱,但整體還算挺準。

    這塊屏幕最夸張的是 GMB 測試,成績在同類對手中一騎絕塵。而且這些都是在使用軟件調教前的結果,這說明硬件本身已經調教的挺準了。這也是我們測試過的最準的屏幕之一。簡單一句話總結就是,這是一塊爆好的屏幕,表現肯定不會讓你的眼睛失望的。

    續航

    surface 3配備了28Wh電池,比起surface Pro3的42Wh要小了很多,但CPU功耗也小了很多,理論續航也是難分高下的。

    統一設定在200尼特亮度測試,結果不盡如人意,surface 3在瀏覽器測試中堅持不到8小時,而電池還小一點的iPad air2可以多撐2小時。

    幾乎都是硬解完成的視頻回放測試,運算壓力同樣很小。但續航也不太好看,不但輸給了平板,還輸給了很多筆記本。

    在面向筆記本的高強度測試中,surface 3終于挽回一點顏面,打趴了各個筆記本同行。從“低強度運算中續航不給力,而高強度運算中續航相對給力”的現象,基本可以推斷CPU的功耗對續航影響很小,顯示器和其他元件反而耗費了大部分的電量。不過盡管如此,它還是創下了筆記本的能耗比記錄(單位電量的運算能力產出)。

    充電時間&其他

    與平板對比的續航,單位為小時

    與筆記本對比的續航,單位為分鐘

    充電時間方面,機器配的是13w的充電器。充電時間簡直長到讓人發指,iPad Air的4小時充電都已經夠蛋碎了,但surface 3更加夸張,0-100%充電耗時5.5小時@#¥#@¥%……#@¥@%@!%

    這個幾乎可以肯定是使用micro-USB接口的錯,這個接口能支持的電流和電壓都太低了,并不適合大電池容量設備的充電,用原來的磁吸式充電接口或者USB-C接口才是正確的選擇。

    聲音質量上,雖然有正向用戶的雙揚聲器,但聲音質量和那些內部空間不足的手機接近,150Hz以下低頻聲音幾乎都出不來,15KHz高頻之后的聲音也出不來,簡單來說就是高低都上不去,最大音量只有76dB,不是很大,不過聽感反而還可以接受。

    前置攝像頭的分辨率比較少見(2304*1536),但因為它的支架角度是固定的3個,所以攝像頭自拍的角度也就那么幾個。而800萬像素后置攝像頭的表現出乎預料地好,而且弱光下的表現也不錯。

    總結

    對于自己的前任,Surface 3是一個相當好的繼承者,甚至讓人產生“相見恨晚、tm早應該做成這樣”的怨念。它是一部好設備,漂亮的鎂合金機身,做工上完虐OEM廠商,它還有歷代最輕的體重。其實單單一個3:2屏幕的改進就已經值回票價了,這確實讓平板和筆記本模式都爽了很多。

    新的atom性能已經和頂級的ARM處理器接近,但和主流的core系列還差一大截,但考慮到14w和2w熱功耗的差距,這也是情理之中。用它來進行日常輕度辦公綽綽有余,而且surface系列終于也可以跑X86程序了!真說性能缺陷的話,那就是它沒有用SSD,而用了蛋碎的eMMC 4.5,這個規格甚至不如用eMMc 5.0的現代安卓旗艦。雖然這個問題在平時用的時候感覺不太明顯,但這是機器最明顯的性能瓶頸。

    它另外一個問題是續航,對比安卓平板和iPad,這個續航比較捉雞。雖然PPI比人家低,但是背光耗電比較高,直接拉低了續航表現。它這塊松下的屏幕,或許真不如夏普的IGZO面板省電。整體耗電方面,改進后的待機耗電還不錯,所以實際用起來續航感覺還不差。讓它續航減分最多的其實是充電速度,充一次電要5個半小時,這也不是每個用戶都可以接受的慢。

    定價方面,Surface 3從64G起步也還算良心,多加100刀可以升級128G和4G內存,怎么看都是值回票價的升級。而配件方面,雖然鍵盤的觸摸板很小,但也不是不能用,而且其他部分都挺好用。如果你只想把它當做平板用,這鍵盤可以不買,但它是蘇菲系列的重要特征(bi ge)來源,這其實很難不買(突然好像明白為什么微軟要獨立賣鍵盤了……)。觸控筆的手感和精確度都很不錯,有作畫或筆記需求的話,可買。而拓展塢的話,還是算了吧。

    Surface 3乞丐版裸機的價格還是有競爭力的,但這個價格是沒有鍵盤的“閹割版”,而加上鍵盤和觸控筆之后,這個性價比就不太好看了。加上130美刀的鍵盤、50刀的觸控筆后,它的價格都和華碩UX305都接近了,但后者用的是Core-M,性能要強很多。

    贊:

    踩:

    • 性能夠用,但還是弱

    • 續航中規中矩,但充電時間太長

    • 裸機性價比高,但配上鍵盤后就顯貴了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