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世代主機發售了也已經2年多時間了,很多想入主機但還沒入的玩家一直會有個糾結,PS4、X1究竟買哪個,就像《生活大爆炸》里謝耳朵在兩臺主機中間躺著思考了很久...
2大主機也已發售了國行版本,不帶攝像頭版本X1比PS4貴上了600元(微軟哪來的勇氣)。
在有限的時間和口袋中有限的銀子情況下,買適合自己的主機就顯得尤其重要了。看到這里有人問WiiU去哪了,雖然也很想玩《獵天使魔女2》《異度之刃X》《馬里奧制造》《塞爾達HD》等作品,但八國語言無中文,任天堂想說愛你真的好難
本文將從以下幾點展開,大部分基于使用感受,有一定主觀意識存在,更可能會有錯誤,還請各位諒解和指出。
單從硬件配置來看,不管是GPU還是內存上,PS4都要稍比X1好那么一點點,所以經常會出現跨平臺游戲PS4是1080P畫面X1是動態900P畫面,但光從分辨率上就說PS4完爆X1是不對的,廠商的優化也是非常核心的,比如《刺客信條大革命》X1的幀數穩定性就要比PS4上的好一些。至于是分辨率高低和幀數穩定的取舍,就看每個人自己的想法了。在我看來純對比硬件是毫無意義的。
xbox1 & PS4對比評測 配置圖
再來看看PS4和X1的外觀設計,雖然想盡量寫得客觀些,但不得不說PS4的設計比X1要好(其實想寫完爆想了想還是算了...)
xbox1 & PS4對比評測 ps4外觀
先來看看PS4的設計,棱角分明是大多數SONY工業設計的標志,斜切面的設計讓人覺得這不只是一個游戲主機而是一件藝術品。從正面看你完全看不到開關機在哪,整體性設計把握的非常優美。
中間豎那條縫上面是主機開關鍵,而下面是光盤吞吐按鍵,中間靠右是2個USB插口,可以插標準大小USB線連接手柄。
側邊沒有多余的插口,全部在主機的背后,設計那么多孔為了方便主機散熱。
再來看看X1的外觀設計,基本上就是一個電腦機箱的設計,表面用了鋼琴烤漆工藝,容易刮花。正面XBOX的標志其實是個開機鍵,這點比較喜歡。
xbox1 & PS4對比評測 xbox1外觀
X1總共有3個USB接口,機箱左側有1個,2個在背部,其他接口也都在機箱的背部,HDMI有輸入和輸出2個。
說完配置和外觀,游戲手感的核心——手柄,更是主機硬件中的靈魂。
xbox1 & PS4對比評測 游戲手柄
外觀設計:很難說是DS4設計好還是X1手柄優,姑且蘿卜青菜;
功能:DS4手柄自帶語音發聲,很多游戲中更能身臨其境,呼吸燈的設計,雖然部分游戲支持主角血量的多少和呼吸燈顏色掛鉤,但實際游玩時根本沒發看到呼吸燈,所以在我看來就是個浪費續航的雞肋。觸摸板在玩一些游戲如《貼紙小郵差》這類游戲中,有很不錯的游戲體驗,還有自帶3.5mm耳機孔對我這種家里有小孩的來說就非常方便了。再來看看X1手柄,沒有這些功能,它就是一個傳統的手柄(自帶3.5mm耳機孔還是新版手柄才更新的,之前要插耳機還要買個100多元的適配器 );
續航:不得不說這是DS4手柄最大的軟肋,當呼吸燈在系統中設置到最低暗度時也只能玩6個小時,雖然可以直接接安卓充電線充電這點比較方便,但經常玩著玩著沒電需要接個移動電源在那玩,體驗非常不好;相對X1手柄就好得多,使用愛老婆這類充電電池一次性10小時游玩沒有任何問題。
最重要的手感:(這里先不說X1一千多元的精英版手柄,不然說毆打小朋友) DS4對比上一代的手柄其實已經有非常大的進步,對比X1的要輕很多,手感方面就個人體驗,在ACT這類上要好過X1手柄,這可能是PS系手柄遺留下來的感覺,而fps之類的體驗就是X1手柄的體驗要稍好些,RT按下去的感覺實在是爽。而震動方面,DS4的震動總覺得有些弱,X1手柄的震動相對就好一些。
關于體感設備,體感是一個游離于核心游戲和休閑游戲的存在,對很多玩家來說,體感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存在。但對于一些需要休閑游戲如女朋友、小孩這類的受眾群體,體感設備就是一個非常不錯的增值選擇(當初就是因為體感游說老婆買了Xbox,雖然沒多久就吃灰了 )。PS4的攝像頭售價在400左右,而X1的Kincet攝像頭在800元左右,這400元的差價究竟值不值:值!X1的體感不論從捕捉識別動作還是精確性來說都比PS4 Camera要好上非常多,而且PS4上的體感游戲如《Just Dance》之類跳舞游戲X1上都有,而X1上獨占的《Kinect運動會》、 《迪士尼幻想曲:音樂進化》都是水準非常高的體感游戲。
PS4是臺專業的游戲機,X1是臺帶有游戲功能的綜合主機。單從玩游戲的角度來說,我對PS4系統體驗更好。先來看看PS4主機系統界面(都是屏攝請諒解)。
xbox1 & PS4對比評測 ps4的系統設置畫面
顯而易見,游戲,游戲,還是游戲,整個界面都是圍繞著游戲展開,界面下方是各個游戲的圖標,而上方是會員、聯機、獎杯等一系列功能。作為一臺游戲機的系統界面,簡潔明了。再來看看X1的主機系統界面。
xbox1 & PS4對比評測 xbox1的設置畫面
Windows瓷磚的界面風格,如同WP系統一樣,喜歡的人非常喜歡,不喜歡的人非常不喜歡。
如果說兩者UI只是風格不同的話,那安裝游戲和系統更新方面讓我對X1實在是沒有好感。
PS4和X1安裝游戲都是采用了邊安裝邊玩的方式,也就是說游戲安裝了開始的部分讓玩家可以先玩起來,再玩的過程中將游戲剩余部分后臺安裝完成。同樣是這個機制,PS4要比X1方便太多,將一張游戲光盤放進兩臺主機里,PS4可能10秒便安裝完畢(開始部分),玩家就可以進去直接游戲,而X1需要等待漫長的安裝+更新過程,才能進入游戲。舉例說明,我將一張《如龍0》放進PS4,安裝5秒完成,進入游戲就可以開始玩了,另外一邊后臺更新1.08版本更新包不用理睬;而將《光環5》放進X1中,安裝使用了20來分鐘,還要再更新19G的更新包到50%才能進入游戲。相比X1的體驗就非常差了,當然X1可以采用離線安裝游戲的方式來避免過長的等待,但對普通玩家來說,什么最省事就是最好的體驗。
關于系統更新,PS4如不更新系統,就是不能使用一些PSN聯機以及商店的服務,正常單機還是可以游戲的,而X1是強制更新系統才能進入界面,這點上體驗也是非常不好。
游戲主機最重要的是什么,便是游戲,到底是買PS4也好X1也罷,購買自己喜歡游戲的主機才是王道,上面硬件啊系統啊皆可忽略。這里主要按個人喜好盤點一些PS4和X1上的獨占游戲。
《殺戮地帶:暗影墜落》 推薦指數:★★☆☆☆
作為PS4第一方首發大作,《殺戮地帶:暗影墜落》畫面在當時絕對吊炸天般的存在,那實際玩下來結果如何?“把前代優點全部拋棄,把缺點全部留下”是最大的感嘆,操作別扭人物僵硬難度高。還是把時間留給戰地4和COD吧
《惡名昭彰:次子》 推薦指數:★★★☆☆
算是沙盒游戲,畫面黨的最愛之一,游戲中粒子效果做得非常棒,風景光影做得也非常不錯。可以選擇在游戲中做好人還是壞人,雖然玩久了有些無聊,不過還是值得一玩。
《駕駛俱樂部》 推薦指數:★★★☆☆
又稱照片俱樂部,因在游戲中截圖有畫面加成而聞名。經常被玩家們拿來和微軟《Forza》對比。自從更新版本加入了雨雪天氣系統,DC的游戲畫面的確可以用驚艷二字來形容,但逆天的AI和游戲中玩法的單調被以詬病。不過PS4上已發售獨占賽車游戲就這一個,你不玩它還能玩什么呢(GT還不知道猴年馬月...)
《教團1886》 推薦指數:★★★★☆
雖然差不多只有6-8小時的游戲時長,雖然互動式電影劇情很多人不能接受,雖然最終BOSS QTE玩法無聊到爆,雖然最后圣莫妮卡還TM挖了個大坑,但我還是給出了4星推薦。畫面太吊!炸!天!即時演算的畫面堪比CG,不得不佩服圣莫妮卡的美工。其實中后期戰斗還是比較爽快的,外加中世紀歷史背景,期待續作。
《血源》 推薦指數:★★★★★
這是個抖M專屬游戲,卻差點成為了2015年最佳游戲(惜敗巫師3),你不得不感嘆這游戲的魅力。當你被開始兩只狼虐得不要不要,被神父日得摔了手柄,看了幾百次讀盤畫面,終于日掉BOSS的那種快感,這就是《血源》的魅力。
《如龍0、如龍極》 推薦指數:★★★★★
這是一款值得細細品味的日式游戲,游戲要素豐富到爆,還有熟悉的大姐姐們,從故事代入感來說如龍做得非常棒,從打斗手感來對新手需要一點時間適應。SEGA對這個系列做了中文化,還是非常良心的,《如龍極》高清重制版也剛剛發售,劇情銜接0,16年還有《如龍6》,有得好玩了。
《合金裝備:幻痛》 推薦指數:★★★★★
其實幻痛是全平臺游戲,單獨放在PS4獨占里是因為中文版是PS4獨占(索尼出錢漢化,業界良心)。雖然因為K婊的原因幻痛的完成度并不是非常高,但并不因為這些瑕疵而影響這作的評價。這個系列已無需多言,只想靜靜。期待小島新工作室的作品吧。
關于獨占重置,《最后的生還者》、《戰神3》、《神海合集》都是值得一玩,特別是《最后的生還者》,完美的劇情完美的音樂完美的代入感,這是一款游戲且不只是一款游戲。如果買PS4不玩這款游戲,只能說太可惜了。
《神秘海域4:盜賊末路》
神海系列的最終作,從15年E3上的預告片來看畫質更上了一層,本作為這個系列帶來的兩大新玩意——潛行系統和對話選項,發售時間最終定為2016年4月26日。
《地平線:黎明時分》
開放式的ARPG游戲,人類與機械龍,圓你獵殺機械恐龍夢。反正預告片看完總有種怪物獵人的感覺
《重力異想世界2》
可憐的寶石V,看家ip被PS4拿了還沒有V的份 據說是地圖是1代的N倍。不止可以用凱特了,還可以操控瑞文!雙飛的節奏 暈3D的慎入!
《街霸5》
卡婊現在為數不多的良心作,前段時間一直在內測,肯的畫風變化太大接受不能...對于目押苦手就不要去嘗試了。對了最好還要配個搖桿。PS4/PC平臺2月16日發售。
《女神異聞錄5》
買PS4不就是為了玩到更多的日式游戲,神作級別日式RPG,玩過前作的基本上是必入作品。
《尼爾:機械紀元》
次世代平臺上ACT作品真的不多,白金工作室出品必屬精品,外加雪白屁股黑絲襪,必入,必入。
《最后的守護者》
和FF15同級別的跳票王,16年要能出我...
《光環5:守護者》 推薦指數:★★★★☆
盒子系列招牌大作,雖然5的制作班底換成了343,單機模式人物劇情弱了些,但不影響聯機模式的出彩,畢竟聯機才是光環的核心所在。
《古墓麗影:崛起》 推薦指數:★★★★★
xbox1 & PS4對比評測 《古墓麗影:崛起》
雖然是限時獨占,姑且先把古墓10分到X1獨占版塊。相對于古墓9來說,10稱之為升級版不為過,增加了戰斗的節奏感,增加了升級點數的必要程度,也增加了一些美末里的潛入元素。地圖更大了,面部細節也增強了。更關鍵的是,加入了國語配音,而且分大陸版和臺灣版兩個國語版本(雖然違和感十足),業界良心了一把。對比9里的神棍劇情,10的劇情相對好了不少,外加結尾處留下了勞拉爸爸聲音的伏筆,相信對11的期待里就有劇情這一部分。
《FORZA 6》 推薦指數:★★★★★
xbox1 & PS4對比評測 《FORZA 6》
要說forza5是為了趕上X1首發趕工出來的話,forza6可以說是forza5的完整版。forza系列這幾年可以說沒有任何競爭對手(GT說的就是你),每一代的新作就是對上作的更加完善。要說forza最大的玩點在哪,可能就是核心玩家和休閑玩家的并存。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自由微調賽車,也可以體驗休閑賽車的爽快度。
《戰爭機器重制版》 推薦指數:★★★★★
xbox1 & PS4對比評測 《戰爭機器重制版》
為什么把《戰爭機器重制版》單獨拉出來,因為這個重制版太TM良心了,全新紋理光影和建模重制,次世代平臺上哪個重制可以做到如此良心,相比神海3部曲那重制完全是坨X。更良心的是只要游玩重制版還送2代3代和審判360數字版。當然這部重制版也不是完美的,BUG不少,經常劇情跳躍,1的場景相比后面2代來說小很多。
《Kinect體育競技》 推薦指數:★★★★★
xbox1 & PS4對比評測 《kinect體育競技》
雖然次世代的體感游戲比上世代的要少些,但不乏還是有必入的作品。比如這款《Kinect體育競技》。上手簡單,操作有趣,畫面精細,關鍵是全家娛樂。在即將過年的這個檔口,要是家里親朋好友熊孩子來,倍兒有面子。
《戰爭機器4》
xbox1 & PS4對比評測 《戰爭機器4》
和光環一樣,微軟再次成為了接盤俠,制作團隊由epic games換成了The Coalition,男主從馬庫斯換成了娘炮。自從Cliff B走后,審判的評價就一落千丈,看了4的預告片還有生化危機似的avg元素,爺們機器不再爺們。雖然吐槽一大堆,但還是必入之作。2016年秋季發售。
《量子破碎》
xbox1 & PS4對比評測 《量子破碎》
從15年跳到16年,Remedy(曾出過阿蘭醒醒和馬克思佩恩)真是慢工出細活。tps外加些超能力的元素,玩起來應該爽快度很高。畢竟槍才是X1的王道。2016年4月5日發售。
《重生核心》
《重生核心》
洛克人之父稻船敬二的冒險新作,曾經制作《銀河戰士 Prime》的Retro Studios將負責本作的開發。女主和一條狗在荒蕪星球上的故事,有種WALLE的感覺。預告片中并沒有帶來實際操作的信息,期待下吧。
《光環戰爭2》
以光環為背景的RTS游戲,預告片除了CG什么都沒,主機上玩RTS ...
如今不管PS4也好X1也好,網絡直連聯機并沒有太大問題,但是想要聯機對戰,就必須購買會員。PS4的會員和X1的金會員差不多都是1年200~300元左右(不同地區價格有所不同,金會員在淘寶購買更便宜)。單看之下可能有些小貴,所以索尼和微軟除了付費提供聯機外,每月都會額外贈送一些會員免費游戲。這樣算下來,會員的費用就非常劃算了。值得一提的是X1上除了微軟自家金會員外,還有EA會員,俄羅斯版是1年120元左右,送EA旗下的游戲。
先來看看X1金會員在15年都送了哪些大作:
《雷曼》、《光之子》、《刺客信條:黑旗》、《合金裝備:原爆點》、《古墓麗影9》
再來看看X1上EA會員送了哪些大作:
《戰地:硬仗》、《龍騰世紀:起源》、《泰坦天降》、《戰地4》、《花園戰爭》、《UFC》、《極品飛車》
雙會員一年費用約在400,自從X1更新了兼容360數字版后,金會員送得360游戲也可以在X1上下載玩。會員的性價比如何,一目了然。并且X1帳號可以隨意切換地區,想下哪個區游戲就下哪個區。
再來看看PS4會員在15年都送了哪些大作(日服):
《合金裝備:原爆點》、《光之子》、《殺戮地帶》、《罪惡裝備》、《三國無雙猛將傳》、《討鬼傳極》、《秋葉原之旅2》
會免大作也不少,但是日服會免游戲基本不會有中文(光之子除外),所以更多人選擇港服會員,雖然相比日服親媽大作會免大作少了很多,但只要有中文的游戲送的也是有中文的,對大部分玩家來說更友好一些。PS4會員不能跨區使用,也就是日服會員不能下港服會免,當然如果手里有一臺PSV的話,PS會員還是非常不錯的。
寫了這么多,如果看完還在糾結買哪個主機的話,那就咬咬牙雙平臺或者干脆不入主機吧。大部分都是純手打個人使用體驗,干貨部分可能有不少錯誤,還請各位在評論中指出。
最后想談談一個上班族一個為人父的玩家對游戲主機的一些感想。目前一周游戲時間可能不會超過5小時,甚至有時候一周都不會開機一次,作為一個從紅白機開始玩游戲機長大的老男孩,游戲機已經是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部分了。小時候可能哭著求父母買,長大工作結婚了有能力買了,可能還要在意另一半的想法,說到這里可能有些矯情,一個大老爺們兒買自己喜歡東西何必看別人臉色。但成人踏入社會后,更多的是一份尊重和責任。有時游戲買多了挖了很多坑都沒時間填,但看著看著也有滿滿幸福感。
最后寶貝兒子在PS4和X1中選擇了PS4 將來一定要培養他也成為一個核心玩家
roject Morpheus在上周的TGS展前發布會上確定了正式名稱PlayStation VR,不過對于玩家們關心的具體售價、發售日等依然沒有任何情報。不過最近SCE總裁安德魯·豪斯(Andrew House)在接受外媒Bloomberg的采訪時卻透露,PlayStation VR的售價可能會與PS4相同。至于游戲方面,主持相關開發工作的索尼全球工作室總裁吉田修平曾表示“PS VR會有相當數量的首發游戲,因為其中很多已經在開發過程中了”,安德魯·豪斯也在采訪中證實了這一點,索尼預計在2016年推出超過10款專用VR游戲。
不過考慮到PS VR并不能單獨與PS4主機配合使用,玩家至少還需要擁有一臺第二代PS Eye攝像頭,用以捕捉VR和玩家自身的動態。該攝像頭的國行版本目前售價為380元人民幣,與海外基本持平,部分游戲甚至還會用到PS Move體感控制器,只不過后者為可選設備,并非強制要求。這樣算起來,如果是一開始沒有購入攝像頭同捆版PS4的玩家,算上游戲本身的售價,至少還需要花費3000元左右才可以體驗PS VR帶來的游戲體驗革命。雖然看上去價格不菲,但實際上與眾多競爭產品相比,PS VR如果真能以這樣的價格發售,其實是具有相當競爭力的。
目前VR領域最火爆的產品Oculus Rift雖然也沒有公布售價,但Oculus VR的負責人曾在一次公開活動上透露,一臺能夠滿足Oculus Rift基本運行要求的PC主機加上設備本身,大約需要1500美元(約合9000元人民幣)。而微軟的Hololens雖然概念超前,但似乎開發進度有些滯后,微軟CEO納德拉曾在近日透露這款產品距離上市至少還需要5年時間,因此和即將在2016年上半年與大家見面的PS VR基本不構成競爭關系。至于PC游戲巨鱷Valve與HTC聯合開發Vive VR設備,到目前為止公布的信息較少,參照HTC在手機制造領域的個性,這款產品的價格應該不會親民。
元PC為何玩游戲比不過家用機?PC與主機究竟哪個更適合玩游戲?對于游戲玩家來講,這是一個永恒的話題。隨著家用機在國內的解禁,國行產品的上市以及游戲大作全球同步首發,讓玩家們看到了家用機的希望,然而卻始終繞不過與PC黨的口水戰。
這樣的話題大家永遠沒有停止過討論,雙方玩家都想用各種方式去證明“我,才是對的!”,曾經主機和PC雙方都有著自己的特色,各有優勢和劣勢,所以就這個話題來講,很難分出高下,而現在這個界限已經越來越模糊。
主機玩家說:PC玩家是盜版狗、不懂什么是真正的游戲,只有主機才能給玩家帶來最為真實的快樂。而PC玩家則說:主機狗又來秀優越啦!老子的一塊顯卡都能買你的好幾個主機。玩FPS各種爆你們頭。當然還有很多難聽的詞語,在這里就不再一一描述了,防止場面失控。
那以現在的游戲市場和實際體驗而言,PC與家用主機究竟哪個更適合玩游戲呢?在討論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在如今這兩者的優勢與劣勢在哪里。
家用機最大的優勢就是獨占,畢竟買家用機就是為了打游戲的,所以很多玩家在選擇平臺時,首先考慮的就是獨占游戲。這樣的先天優勢讓家用機快速積累了一大批忠實粉絲,同樣,也因為這個原因讓家用機市場出現過一款游戲拯救一個主機的事情。
無論是索尼還是微軟以及近年來的任天堂,都有著大量平臺獨占游戲。例如索尼的戰神系列、神秘海域系列以及微軟的戰爭機器、光暈系列,以及任天堂的塞爾達系列、寶可夢和馬里奧系列。這些游戲是各平臺賴以生存的殺手锏,也是吸引廣大游戲玩家的主要原因。
家用機的另一個優勢就是從來不用擔心配置問題。家用機本來就是為了游戲而生的,所以在設計的時候都是基于這個理念的。例如索尼的PS3,作為一款在2006年發售的游戲主機,一直堅持到了2014年,依舊有很多游戲不停推出。玩家只需要花兩三千元買一臺主機,然后挑選自己喜歡的游戲就可以一直玩下去,完全不用擔心我的游戲主機帶不動之類的。
而在畫質方面,曾經PC是優于家用機的,所以很多PC黨對于主機的畫質體驗并不是很看得起。而如今在Xbox One X和PS4 Pro的時代,4K已經成為了主流,一臺幾千元就能體驗4K畫質的主機,讓曾經的劣勢已經消失。而PC想要體驗流暢的4K畫質的話,價格已經不是幾千元甚至一萬元能夠搞定的了。
說完了家用機的優勢,現在聊一聊PC平臺的優勢。但從人數上來看PC平臺的玩家總數要比家用機的玩家多一些。
首先PC并不是完全為游戲而設計的,它還有非常多的用途,并不只是單單用來玩游戲,即使是電競游戲主機依舊是這樣,玩游戲只是它N多功能中的一個。所以PC的價格更貴,單單用來做玩游戲對比,確實在價格上有了非常大的劣勢。
對于這個時代來說,PC用來玩游戲最大的優勢就是電競游戲,電競游戲擁有著這個世界上最龐大的游戲玩家群體,這點是家用機所不具備的。同時還有幾位豐富的網游作品,大量多人在線游戲讓PC玩家之間有更多更好的互動。雖然家用機也有一些online游戲,但總量上并不占優勢。
對于一些玩家來說最讓他們無法離開PC平臺的原因就是鍵盤和鼠標,尤其是FPS類游戲的玩家,對于他們來說如果用手柄去玩FPS游戲,即便是有著輔助瞄準的情況下,依舊難以接受。所以鍵鼠是PC平臺被玩家所熱愛的第二大原因。
還有就是PC平臺有著海量的游戲,只要你想玩肯定能找到自己喜歡的。而且大多數游戲都是免費可以下載到的。這里還要補充一點,曾經PC平臺還有一個“優勢”是盜版,但是現在玩家們對于防盜版意識越來越強,所以這個就不算在內了。
最后就是PC上的電競游戲每年都有全球性質的賽事,獎金最高可達千萬級別,而主機在這方面就差了許多,無論是賽事級別、獎金額度和參與玩家人數都遠遠不及,所以對于主機來說未來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兩者的優缺點都介紹完了,那么問題來了,PC和家用機哪個玩游戲更爽呢?
如果是普通的玩家,一臺高配置的PC已經可以很好的滿足大家的需求了,尤其是對于上班族,平時都沒有什么時間玩游戲,買臺游戲主機回家,其實大部分時間都是吃灰的,筆者的PS4已經吃灰太久太久了,如果不是前幾天戰神4發售了,估計筆者都已經忘記了它的存在了。
新接觸家用機的玩家,把游戲主機買回來之后絕大多數用戶都是新鮮一陣就吃灰了,當然兩種情況除外,一是我有錢!買回來不怕吃灰,當做擺設也是個不錯的選擇;第二種就是我是核心玩家呀,魂淡,我即使工作再累,回去也要玩幾把!
不過上面說的只是普通玩家,如果是一位核心游戲玩家,對于主機有著莫名其妙的感覺,借用一個流行的詞匯應該就是“情懷”了吧,從紅白機一直到PS4/Xbox ONE,我們見證的不僅僅是一款款主機的更新換代,更是一代代游戲玩家的更替與對于游戲的愛。
當然,并不是說,玩PC游戲就沒有這種感覺,畢竟PC平臺是有一定局限了,眾多的獨占游戲可以讓玩家領略到更為廣闊的游戲世界!當然,如果看到這里,你還在糾結買游戲主機還是攢一臺高性能的筆記本電腦,那么筆者只能說,游戲主機不適合你,還是老老實實的玩PC游戲吧。
好了如果決定了要買一臺游戲主機,那么我要買PS4還是Xbox ONE呢?選擇困難癥又來了!不過呢這個就不是本次要討論的話題了(主要是為了不引戰),所以這個難題就交給網友們自己去抉擇了!畢竟玩游戲選自己最喜歡的就好了,聽太多別人的想法始終還是別人的喜歡的風格,并不適用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