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筆記本的觸摸板看起來只有移動鼠標。左鍵點擊右鍵點擊這三個功能。但實際要遠遠比這些強大太多。雖然和蘋果電腦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足以滿足日常辦公行云流水般的操作,甚至比鼠標還要強大,今天我就來教大家使用這些牛叉的技能,從一根手指到四根手指,從基礎到進階
前言
這些技能還是需要大家花一點小小的時間去熟悉和掌握的。但我認為這些技能還是非常人性化和易學的。就和小米mix全面屏手勢一樣。好啦,接下來就開始學習吧。
1一根手指的奧妙
1.1一根手指在觸摸板上滑動。
這是大家所熟知的移動鼠標,由于小米觸摸板面積非常大,桌面上的鼠標移動距離也較遠,所以基本上操作可以一氣合成,長距離移動鼠標時,不需要像傳統觸摸板反復從中心移到邊緣,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在長距離移動鼠標時,盡量從觸摸板的最左側移到最右側。
1.2一根手指單擊觸摸板
這個也是大家比較熟的,選中文件,但是現在我要給他加上兩個幫手,來擴充他的用途
1.2.1單擊第一個文件+按住Shift并單擊最后一個文件
如果你需要同時選中幾個連續的文件,就可以使用該方法,非常的方便,特別是當你需要選擇的文件很多,還需要右側的滾動條來翻頁,即便是用鼠標操作,由于滾動條速度不可控,也很難控制選取項目,該方法也適用于word中文字的選取,excel中單元格的選取等等
1.2.2單擊第一個文件+按住CTRL并單擊第二個文件,第三個文件,第四個。。。
這個方法和上面雷同,區別在于上面用于選取連續的一堆文件,而本方法適用于一些不連續的文件,例如你想復制十張排列不連續的圖片,一張張復制多么麻煩?利用CTRL先都選中,再一起復制就方便很多
1.3一根手指雙擊觸摸板且第二擊手指不離開觸摸板,直接在觸摸板上滑動
該方法主要用于拖動筆記本桌面上的圖標位置,移動窗口,游覽文件或網頁時窗口右側的滾動條,或是拉框選中一些文件,一根手指搞定,不需要像傳統那樣,左手按住觸摸板左鍵,右手滑動觸摸板,但這里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在移動過程中手指已經移動到觸摸板邊緣時,你還想繼續移動,但觸摸板沒有空間移動了,怎么辦?請請將手指停留在觸摸板邊緣,桌面上的文件會繼續之前的方向移動,直至你的手指離開觸摸板才會停下來!
2兩根手指的奧義
2.1兩根手指同時單擊觸摸板
該操作相當于是鼠標右鍵單擊的作用,所以如果你想重命名什么文件,或是右鍵刪除什么文件,只要將通過手指控制鼠標移動到相應文件,再兩根手指同時點下即可
2.2兩根手指同時在觸摸板上向上向下滑動
該操作主要用于游覽網頁,pdf,word等等,頁面會隨著你的手指上下移動,操作手感就像你平時玩手機游覽網頁,上下翻頁一樣的手感,可以說這操作秒殺一切鼠標上的滾輪,誰用誰知道好,所以一般來說,你只要用過觸摸屏手機,該操作就是0難度!
2.3兩根手指同時在觸摸板上向左向右移動
解釋同上,主要是用左右移動頁面,一般用的情況比較少,在后面我說的一個功能中比較常用
2.4兩根手指在觸摸板上滑動,分開或是靠近
該功能就如同你的手機上的放大和縮小圖片,你可以在游覽圖片時用,也可以在游覽網頁的時候使用,word,excel,pdf等等也都是適用的,當你放大頁面后,如果需要上下移動頁面看局部細節,就可以使用我前面2.3和2.2介紹的雙指移動或是1.3介紹的單指移動
3三根手指的奧義
3.1三根手指單擊觸摸板
可以快捷呼喚出win特有的Cortana語音助手,之后你可以選擇用語音進行操作控制或是直接進行搜索。這里我補充下可能一直以來,大家都會認為語音助手和搜索功能是個雞肋功能,浪費系統資源,又沒撒用途,但是實際上,現在的語音輸入還是AI潮流,都是和語音息息相關,另外,電腦里文件很多,找起來相當麻煩,搜索功能也是越來越收到重視,所以你現在可能還不常用,但是在之后應該是主流功能,所以知道下也無妨
3.2三根手指同時向上滑動
該操作可以進入到多任務視圖,簡而言之,就是你現在在桌面上打開的所有程序,窗口都會以小窗口縮略圖的方式顯示在桌面上,供你選擇你需要的用的程序,非常實用
3.3三根手指同時向左或向右移動
該操作可以使你迅速切換到當前程序之前或之后的程序。舉例,如果你同時打開了excel wrod ppt三個程序,現在正在編輯word,三指左劃,秒切excel,三指右滑秒切ppt,這速度也是秒殺鼠標和alt+tab組合鍵的
3.4三指在觸摸板上左右滑動,不離開觸摸板
這功能類似alt+tab鍵的程序切換功能,隨著三指左右移動,程序選擇框也會左右移動,適合打開程序很多想快速切換到指定程序,雖說功能類似alt+tab,但實際強大太多,能左右隨意切換程序,而組合鍵只能按照順序切換程序,效率太低,只要你熟悉使用三指操作,可以說以后再也不用在windows開始菜單所在的任務欄尋找切換程序了
3.5三指在觸摸板上向下滑動
這個功能類似“返回桌面”功能,所有程序最小化,也是非常實用的一個功能,比鼠標點擊顯示桌面不知快多少倍
4四指的奧義
4.1四指同時點擊觸摸板
顯示win10操作中心,可能用老版本的用戶還不太熟悉,win10這個操作中心和手機上的通知欄非常類似,系統有什么通知,或是天氣變化,等等都會在這里顯示,該功能也能和手機相連,顯示手機上的一些通知信息,所以現在可能不常用,以后也應該是個趨勢,提早熟悉也是好的
4.2四指上滑
切換多任務視圖,同三指上滑
4.3四指下滑
顯示桌面,同三指下滑
4.4四指左右滑
主要是切換win10虛擬桌面,這個功能在其他平臺還是很有用的,但是win10平臺還未完善好,也還未有自己的風格,幾乎不怎么用,了解下就好
最后總結一波小米筆記本的觸摸板以及用途
雖說已經可以替代和超越鼠標的存在,但也僅僅是辦公領域,玩玩游戲什么還是比較適合用鼠標,但對于那些經常在外辦公,希望輕裝上陣的人而言,熟練掌握觸摸板的妙用,真的可以做到扔掉鼠標比鼠標做的更好
個月,Xiaomi Book Pro 2022 發布。它采用了 12 代英特爾酷睿處理器,我們拿到的 16 英寸版本還在重量保持 1.8kg 的同時,對屏幕與尺寸進行了升級,還支持觸屏。
當時我就在想,如果這個系列能夠推出銳龍版本就好了,畢竟這次的核顯確實很強。
然后我就在上周突然拿到了這款 Xiaomi Book Pro 14銳龍版2022,而且剛好是采用 R7 6800H 處理器的版本。
接下來,我們就來簡單的看一下這款產品的表現到底如何。
2.8K 90Hz OLED 屏幕
Xiaomi Book Pro 14銳龍版2022 的外觀并沒有太多值得說的點,依然是系列傳統的金屬 CNC 一體機身,表面經過陶瓷噴砂處理,摸起來或者隨身攜帶感覺都挺細膩的。
官方表示整機重量為 1.4kg,實測 1390g。在一眾 14 英寸筆記本都在接近甚至超過 1.5kg 的情況下,這樣的重量表現確實還可以。
不過機器本身只提供了三個 USB-C 接口,我個人認為還是有些不方便,有一個 A 口的話就能好很多。至于性能方面的表現,我們放到后面再說。
除了輕薄,這款產品的重點之一自然是屏幕。這是一塊 14 英寸三星 E4 OLED 屏,分辨率達到了 2880x1800,比常規的 2K 要高一些,PPI 也達到了 242。
它的刷新率為 90Hz,通過了 VESA HDR True Black 500 認證。SDR 下手動亮度最高為 390 尼特,HDR 最高亮度為 645 尼特。
出廠經過校色并內置調色文件,官方表示 sRGB 與 P3 色域都能達到 100%。下面是使用 DiaplsyCAL+i1 Display Pro 的實測結果,確實不錯。
整體來說,Xiaomi Book Pro 14銳龍版2022 的這塊屏幕確實不錯,去掉觸控這一點我認為是利大于弊。此外,它的屏幕轉軸也用上了比較新的隱藏式細轉軸,一體性更好。
C 面鍵盤的打字手感尚可,我認為稍微有點硬,帶有指紋識別的開機鍵單獨位于鍵盤右上角。不過它并沒有采用英特爾同款的壓力觸控板,應該是想要進一步壓低價格。
更好的圖形性能
之前我們測試了許多款 12 代酷睿處理器以及銳龍 6000 系列產品,相比之下后者的 CPU 性能確實會低一些。不過憑借 12 CU 的 RDNA 2 核顯加持,R7 6800H 的圖形性能已經達到了入門級顯卡的標準,更適合沒有獨顯的輕薄本。
這次我們體驗的 Xiaomi Book Pro 14 2022 自然也是這樣。在 Cinebench R23 測試當中,它的單核與多核分數分別為 1452/12238,大概是 i5-12500H 的水平。
而在 3DMark 當中,它的 Time Spy、Fire Strike、Wild Life Extreme 分數如下,參考重量的話可以說是很不錯了。
結合這樣的數據,我用它跑了一下《原神》以及《Stray》這兩款最近比較火的 3D 游戲。
其中《原神》在原生分辨率,0.6 倍渲染與默認的中等畫質預設下,幀率基本穩定在 60 幀,打怪的時候也能長時間維持在 55 幀以上。
在《Stray》當中,將分辨率設置為 1920x1200,分辨率縮放 60%,默認畫質下,幀率能夠穩定在 57 幀左右,轉場時會出現波動,不太影響實際游戲體驗。
參考之前的測試結果,R7 6800H 的這顆 Radeon 680M 核顯運行《極限競速:地平線 5》這種優化比較好的大型游戲,控制一下畫面特效,可以在 1920x1200 分辨率下跑出超過 60 的幀率。
《英雄聯盟》這種游戲的幀率可以直接破百,結合這塊 90Hz 屏幕,可以讓用戶初步體驗一下高刷新率游戲的效果。
至于要求更高的 3A 游戲,就要看大家能不能接受 40 到 50 的幀率了。
關于生產力,這次我跑了 PCMark 10 的現代辦公與應用程序(Office+Edge)測試,成績如下。
由此可以看出,Xiaomi Book Pro 14銳龍版2022 滿足日常的辦公確實沒什么問題,符合核顯筆記本的定位。
穩定性與續航方面,FPU 拷機 10 分鐘,CPU 功耗可以維持在 43W-44W,比官方宣傳的 45W 略低。測試室溫在 27℃ 左右,我認為這樣的表現還不錯。
模擬長時間使用,系統選擇最佳能效,電腦助手為均衡,屏幕亮度控制在 200 尼特左右,連接 Wi-Fi 的情況下,Xiaomi Book Pro 14銳龍版 2022 的續航成績接近 9 小時。
考慮到這款筆記本的電池容量為 56Wh,這樣的表現已經要比英特爾版本要強一些了,基本屬于滿足一天辦公的水平。
除了以上這些,Xiaomi Book Pro 14銳龍版2022 還內置了小米電腦助手、MIUI+、小愛同學等軟件,其中 MIUI+ 可以讓用戶更方便的連接小米旗下的手機與耳機,以及進行文件傳輸。
小米電腦助手則可以進行驅動更新、顯示效果調節等,如果之后能夠加入應用商店就更好了。
總結
簡單的總結一下,Xiaomi Book Pro 14銳龍版2022 作為小米旗下定位比較高的銳龍輕薄本,最高可選 R7 6800H 處理器,在更加輕薄的同時還擁有不錯的圖形性能。
在平時的辦公和影音之外,它還可以在一些 3D 游戲當中,跑出 60 幀左右的幀率,從而滿足簡單的游戲需求。關于這些,我之后會有進一步的測試,并且以視頻的形式進行展現。
所以它更適合那些對 CPU、GPU 性能都有一定需求,并且想隨身擁有一塊不錯屏幕的用戶。
不過它的擴展性確實差了一些,需要搭配擴展塢購買。當前 6600H/6800H 版本分別 5499/5999 元的價格挺香的,當然也要看你想不想為這塊屏幕多花幾百塊。這個價格能夠維持到月底,個人更加推薦 6800H 版本。
果用一個特點來概括今年小米筆記本的話,那就是 OLED 的大范圍使用。精致的 CNC 工藝和高素質的 OLED 屏幕讓小米可以放心地去沖擊中高端市場。而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則是今年產品線中一個獨特的存在 —— 它是一款通過英特爾 Evo 認證的小米筆記本產品。
所謂英特爾 Evo 認證,是英特爾設定的一套嚴格的硬件標準和體驗標準。這類筆記本通常都搭載酷睿標壓處理器 + 銳炬 Xe 核顯,以獲得穩定可控的體驗。獲得英特爾認證的輕薄本產品會在機身的顯著位置粘貼有英特爾 Evo 認證標貼,以此方便消費者選擇購買。如果你拿不定主意的話,有 Evo 認證的輕薄本一定不會太差。
接下來,我們通過實際體驗,來看一下這款獲得英特爾 Evo 平臺嚴苛認證的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產品實際表現如何,酷睿標壓處理器 + 銳炬 Xe 核顯能否帶來出色的體驗。
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外觀給人以十足的品質感,這份品質感源自于順滑的的全金屬機身,厚度約 15.9mm,但重量達到了 1.8kg,在 A 面大大方方地刻上了一個“xiaomi”的 Logo。
A、B 面支持單手開合,最大開合角度 150 度。展開 B 面,一整塊的玻璃鏡面下覆蓋著一塊 16:10 的 OLED 屏,屏幕上方有攝像頭和立體聲麥克風,下方也有一處“xiaomi”的 logo。這塊 3456x2160 分辨率的高素質 OLED 屏幕采用三星最新的 E4 材質。屏幕像素密度達到 261PPI,色域覆蓋 100% DCI-P3 色域,另外擁有高達 1000000:1 的對比度和 600 尼特的峰值亮度。這塊屏幕同時獲得 VESA True Black 認證,擁有不凡的色彩顯示效果。
在 C 面鍵盤區的右下角粘貼有英特爾 Evo 認證標識,目前通過英特爾 Evo 認證的輕薄本產品,擁有長續航、優秀性能表現以及極致輕薄等特點,消費者購買輕薄本產品認準英特爾 Evo 標志就不用擔心踩到雷。
C 面和 D 面與之前發布的 RedmiBook Pro 15 完全一致。整體采用 CNC 工藝處理,鍵盤部分采用下沉式設計和剪刀腳結構,鍵帽間距較大,右側頂部有獨立的小愛同學語音助手按鍵。鍵帽方面為主流的巧克力鍵帽,鍵程為 1.5mm,支持 2 級背光調節,整體的敲擊手感中規中矩且反饋力度適中,比較可惜的是沒有搭載數字小鍵盤。
觸控板方面,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整個觸控板面積很大,位于鍵盤區下方中央,操作舒適便捷。
電源鍵上,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采用了開機鍵與指紋識別按鈕結合的方式,一鍵按下即可快速開機解鎖。
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配備了一塊 66Wh 的電池,同時配備 100W PD 充電器,兼容 PD 3.0 協議,可以方便的為其他 Type-C 口的手機、電腦產品進行充電,特別適合差旅人士。有趣的是,在其他廠商都在追求快充的時候,小米不僅支持 100w 快充,還支持“慢充”。傳統輕薄本只能使用 45w 以上的 PD 適配器進行充電,但小米筆記本 Pro 15 系列都可以用絕大多數手機充電器進行充電。在 Bios 中可以看到,最低支持 5v0.5a 即 2.5w 的充電。雖然這樣可能要一天一夜才能充滿,但至少在緊急情況下提供了解決方案,這個巧思值得點贊。
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總共配備了 1 個 Thunderbolt 4 接口和 2 個 USB-C 3.2 Gen1 接口和 1 個耳麥接口。沒有 USB-A 口還是相當遺憾的。
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采用了英特爾 11 代酷睿 i5-11320H 處理器,這一處理器基于 10nm SuperFin 工藝制成研制,采用 4 核心 8 線程設計。基礎頻率為 3.2GHz,最大睿頻 4.5GHz,擁有 8MB 三級緩存,熱設計功耗為 35W。更強的單核性能意味著在絕大多數應用中都能帶來更流暢的體驗。
顯卡方面,這顆處理器集成英特爾銳炬 Xe 顯卡,擁有滿血的 96 個處理單元,最大頻率達到 1.35GHz。滿血的銳炬 Xe 核顯已經可以達到入門級獨顯的水平了,應付輕度游戲也不在話下。
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在散熱上采用了颶風散熱系統,通過 2 個風扇和 2 根熱管快速的將筆記本處理器核心產生的熱量導出。在 D 面和轉軸處擁有大面積的進風口和散熱口,快速傳遞產生的熱量。針對不同的場景,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提供靜謐模式、均衡模式、極速模式三種散熱風模式,以應對不同場景下散熱需求。
作為英特爾 Evo 認證的基礎,獲得認證的產品需要搭載英特爾 11 代酷睿處理器以及英特爾銳炬 Xe 顯卡。另外其他要求包括在 1080P FHD 場景下可支持超過 9 小時續航,同場景下可實現充電半小時續航 4 小時。網絡和接口方面,英特爾 Evo 認證的產品需要支持 Wi-Fi 6 無線網絡以及 Thunderbolt 4 接口。對于用戶來講,英特爾 Evo 認證的筆記本電腦產品擁有開蓋即用,一秒啟動,快速數據傳輸等特性,在選購時無需過多的考慮性能、續航問題,只要考慮自己的特殊需求,然后再去找到對應產品即可。
在銳炬 Xe 核顯的加持下,這類筆記本通常都除了這些硬件上的提升外,它在 Al 性能上有不少提升,可以讓創作更高效。比如可以實現一鍵摳圖、美顏、背景替換等 AI 修圖;比如可以在視頻會議時實現智能區分人聲人像,噪音消除等 AI 修音;比如可以在視頻處理過程中,智能識別場景等 AI 視頻。
此外它還支持硬件編解碼的全新 AV1 格式,通過銳炬 Xe 核顯提供的 AI 性能的提升,讓這一新加入的視頻硬編解碼過程效率更高,說不定以后 4K,甚至 8K 視頻都會因為這個高壓縮比的新格式流行起來,結合小米筆記本 Pro15 增強版的出色 4K OLED 屏幕,對于創意工作者們來說很有用。
綜合 PC 場景表現上,我們使用 PCMark10 進行測試,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綜合得分為 4608 分,其中基本功能得分 8258 分,生產力得分 6125 分,數字內容創作得分 5252 分。整體來看,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更加適合生產力場景。
總的來說,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的性能就是標準的全能本的性能。上班時可以流暢剪輯 4K 視頻,修改圖片,下班后也可以來兩把主流電競游戲。
既然是手機廠商推出的筆記本,那一定會用一些獨特的功能來與自家手機進行互動。小米給出的解決方案是小愛同學、MIUI + 和小米互傳。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在出廠時就預裝了小愛同學,在登錄小米賬號后,即可通過按鍵、語音或鼠標點擊的方式召喚她。有趣的是,也許是為了防止按 DEL 鍵的時候誤觸,鍵盤上小愛同學鍵的觸發力度是比其他鍵大得多的。
畢竟不在 MIUI 這個本土作戰,所以小愛同學的權限是比較低的,只能執行一些比較基本的操作,能和米家設備聯動是個不錯的亮點。
MIUI + 則是 MIUI 為手機和筆記本開發的一種多屏協作軟件。可以實現電腦操作手機、遠程訪問文件、共同編輯文檔等功能,目前已支持小米和 Redmi 的 27 款機型。
此外小米還將小米互傳引入了筆記本端。任何品牌的筆記本都可以下載使用,只要和其他小米設備連接在同一局域網下,就可互相快速分享文件。
相比于早些時間發布的小米筆記本 Pro15,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獲得了 Evo 認證,也讓小米筆記本 Pro 15 增強版成為一款值得信賴輕薄本產品。酷睿標壓處理器 + 銳炬 Xe 核顯的黃金搭檔、高素質的 OLED 大屏、,一體成型的 CNC 工藝外觀、,小米生態的深度集成…… 這些特性決定了小米筆記本 Pro15 增強版是一臺素質比較全面的全能本。除了機身整體略重以外,小米筆記本 Pro15 增強版總體來說是比較均衡全面的優秀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