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秋讀《張氏醫通》,看到一則醫案,有點感想。


    醫案如下:


    滑伯仁治一婦反胃,每隔夜食,至明晚皆吐出不消,其脈沉而弱,他醫以暖胃藥罔效,滑遲疑未決。一日讀東垣書,謂反胃有三,氣、積、寒也。上焦吐者從于氣,中焦吐者從于積,下焦吐者從于寒。脈沉而遲,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小溲利,大便秘,為下焦吐也,法當通其秘,溫其寒,復以中焦藥和之。滑得此說,遂以萸、茴、丁、桂、半夏,二十余劑而安,所謂寒淫所勝,平以辛熱也。



    滑伯仁碰到一個疑難雜癥,沒有思路。有一天讀李東垣的書,想明白了怎么治療,終于把這個病人治好了。


    滑伯仁是元代的醫家,是700年前的事了。


    但是,我們再來看一下700年后的事情,這個是陳源生老中醫經歷:


    1962年,我所名老中醫周湘船邀我會診一尿毒癥患者。病人已神智不清,躁擾不寧,大小便三日未解,歷經中西醫兩法治療,幾次導尿,收效不顯。其人年逾七旬,證涉險境,命在垂危。……不料,通而復閉,又增嘔吐,再施前法加減失效。怎么辦?夜間殫思極慮,窮究良策,偶然翻到王旭高治腫醫案一則,案云:“肺主一身之氣,水出高原,古人‘開鬼門,潔凈府’,雖曰從太陽著手,其實亦不離乎肺也。”這幾句話使我茅塞頓開:此證何不下病上取,導水高原?進而聯想到《金匱》治百合病亦不離乎肺,其癥狀描述與此患者頗多吻合之處,又何不權借百合病諸方以治之:清肅肺氣,百脈悉安;導水高原,治節出焉。翌日,陳所思于周老,……經內外合治幸得吐止,二便通快,神智漸蘇。如此,隨證加減,月余而竟全功。


    陳源生碰到一個疑難病,當天晚上恰好看到王旭高的醫案,找到了治療思路。病人真是太幸運了。


    類似陳源生這種經歷,在名老中醫之路里,是非常多的。


    碰到不會治的病例,很可能得等到自己讀書讀到類似的案例才會治,700年來,中醫提升水平的方式沒有很大的改變。


    但是,每個人的藏書是有限的,能用來看書的時間更是有限,什么時候能讀到令自己開竅的病例,還真是說不準。


    現在我們生活在電腦時代,如果不懂得使用電腦來提高水平,是很可惜的事情。古人可能要翻書十天半月的事情,電腦搜索只需要幾分鐘。


    遇秋學中醫,得益于電腦。


    遇秋學中醫,屬于半路出家,沒有家傳,也沒有師承,基本完全靠自學。但是在十來年的時間內,水平提高到過得去的層次,電腦功不可沒。


    第一,藏書。


    先是收藏PDF類型的掃描書籍,這個有五六千本。但是,這類書籍大多數是不能搜索的,存放在那里,除了一本一本翻看,很難快速利用,只能當藏書備查。所以,后來就開始整理可搜索的文本書籍。


    批量獲取的txt書籍,方便但是不可信,不知道是什么版本,里邊錯別字也多。


    所以自己投入重金,整理、精校書籍,遇秋剛才查看了一下,word版的醫學書籍,中醫大概有2600本,西醫大概有400本,這些都是可搜索的,而且是可靠的。


    發文章前測試了一下,遇秋把這3000本電子書搜索一遍,只需要22分鐘。搜索“通瘀煎”,統計如下:


    找到: 87 個項目

    文本: 215 匹配

    已搜索: 3,036 個項目 (34.26 GB)

    狀態: 已完成 (21:59 secs)

    已完成: 2021/5/24 9:04:30


    這種速度,自己翻3000本書,怎么比?就是這種速度,節省了遇秋大量的時間精力,碰到不懂的,可以快速得到答案,成長速度遠超一般的中醫。


    第二,系統化資料。


    這項工作,暫時只搞了方劑、醫案兩個事情。


    方劑,只有民國以前的,大概10萬個。心里有一個重要的目標,就是把現當代的中醫方劑也錄入,但目前還沒有這個精力。


    醫案,目前搜錄了3.5萬個。重點是在經方的醫案,校對歸類,花了不少金錢、時間、精力。這些醫案,大多數都是名家的醫家。


    碰到不會治的病例,醫案庫就是遇秋的“老師”和“軍師”,把癥狀一搜,古今類似的醫案,在一兩秒內就全部呈現眼前,真是名家匯聚,高手云集,遇秋所需要做的,就是把這些醫案研讀一下,尋找思路。


    所以,遇秋認為,中醫最好學會用電腦,把電腦作為自己的“外掛大腦”,臨證水平會提高得更快。靠手工翻書找資料,也是可以的,但是,效率上差別太大。

    在現在的生活中,每家每戶都有冰箱,可見冰箱對我們的生活是多重要的,不過冰箱在使用的過程中,總會出現不同的大小問題,譬如冰箱保鮮室會出現有水的現象、冰箱不制冷、冰箱高溫報警之類的,可是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下面小編就為您一一介紹,希望能對您的生活有所幫助。

    冰箱保鮮室出現有水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1、在使用冰箱進行食物保鮮的時候,如果儲存到冰箱中的食物過多或者是存放的食物溫度過高,那幺食物在保鮮過程中所含有的蒸汽遇冷就會凝結在冰箱內壁上,形成冷凝水,雖然冰箱保鮮室中設置有排水口,但是當冷凝水的形成速度快于排水速度的時候,就會出現冰箱保鮮室有水的情況。

    解決方法:

    把食物放到冰箱保鮮冷藏之前需要先等到其冷卻之后才行,這樣食物產生出的蒸汽也就不會因為遇冷而凝結在冰箱的內壁上,同時冰箱中已經有了積水,需要及時將積水清理干凈。

    2、在高溫的季節使用冰箱的時候,如果頻繁開關冰箱就會導致冰箱周圍的熱空氣大量進入到冰箱中,熱空氣在遇冷自之后空氣中所含有的水分就會冷凝成為水珠,這時這一冷凝水不能及時被排出就會導致冰箱保鮮室積水。

    解決方法:

    高溫季節使用冰箱時,要減少冰箱開關門次數,同時還需對冰箱冷藏室中的排水口和漏水口進行疏通,保證排水通暢,這樣就能及時的將冰箱中的冷凝水排出冰箱。

    3、在冰箱保鮮室中我們都能看到一個排水孔,這一個排水孔的作用就是將冰箱運行過程中產生出的冷凝水排出冰箱。冰箱的排水孔經過長時間使用之后容易被一些雜物堵住最終導致冰箱排水不暢,那么最終就會出現冰箱保鮮室有水的情況。

    解決方法:

    想要解決冰箱保鮮室中的積水首先就應該先將保鮮室中的積水清理干凈,之后及時疏通排水孔,冰箱排水管其實是有一定彎度的,因此單單想要靠捅的方式來清理雜物效果一般都不是很好,這個時候我們可以打開冰箱后蓋,找到它的排水管取下,把排水管中的雜物清理之后再使用清水沖洗幾次重新安上即可。

    4、在冰箱保鮮室中有時候除了有一個排水孔之外還有一個漏水孔,這一個漏水孔它的作用和排水孔差不多,都是用來排出冰箱冷凝水的。當冰箱保鮮室有水的時候,我們除了要檢查排水孔之外還要檢查一下漏水孔是不是堵塞導致冷凝水不能被排出。

    解決方法:

    當冰箱漏水孔被堵塞的時候,在進行疏通時我們需要將冰箱的電源拔出,之后使用細鐵絲來對冰箱漏水口進行疏通,保證排水的通暢。

    冰箱不制冷原因排查及解決辦法

    制冷是冰箱動作的主要核心功能之一,在使用一段時間后會發現冰箱的制冷效果變差,甚至會出現不制冷等狀況,下面小編通過冰箱不制冷和冰箱制冷效果差等方面進行分析,希望能為您解決問題。

    1.當冰箱出現不制冷時,我們應該首先檢查電源的連接是否正常,檢查冰箱內的燈是不是正常,也可以進一步用電筆進行測試。

    2.如果電源連接正常可以監聽下壓縮機是否正常工作。壓縮機在正常工作時會發出細小的馬達振動聲。當壓縮機內高壓輸出緩沖管斷裂,或固定此管的螺釘松動,造成高壓管不排氣,低壓管不吸氣,所以壓縮機雖運轉,但不制冷。

    解決辦法:打開機殼,更換新的緩沖管,或將擰緊螺釘。

    3.倘若壓縮機能正常運轉的話,接下來可以檢查下制冷系統中的制冷劑是否用完具體的判斷方法:可以讓冰箱運行3-5分鐘后,切掉電源,聽聽看是否有水流聲。如果沒有聲響。就說明制冷系統中的制冷劑已經用完或者泄漏。也可能是壓縮機失去工作能力。

    解決辦法:如果出現系統泄漏,通過找過系統泄漏部位,進行焊補、試壓、抽空合格后,加制冷劑至一定量,通常按蒸發器結滿霜或冰箱內達到額定溫度為準。

    4.冰箱毛細管出現阻塞也會造成冰箱不制冷。當冰箱中的毛細管出現阻塞時會造成制冷劑不能進入蒸發器中吸熱發揮效果,而造成電冰箱的溫度居高不下。冰箱的類型不同,制冷情況也會有所區別。如果冰箱屬于間冷式出現不制冰故障時,可以檢查下冰箱的風機是否正常運作:打開冰箱冷藏室門,用手按住箱口邊緣處的按鈕(此按鈕控制開門時室內照明和停止風機工作),查看風機是否工作,風機不工作也會造成冰箱不制冷。

    解決辦法:毛細管或干燥器堵塞,出口處皆發熱,為此,要拆下來清除! 另外,家用冰箱一般有直冷式和間冷式二種,直冷式是指由蒸發器(冷卻管)直接與冷凍、冷藏室進行熱交換而達到冷卻目的;間冷式是指蒸發器(冷卻管)與冷凍、冷藏室隔開,由一只風機將冷氣吹進冷凍、冷藏室而達到冷卻目的。

    冰箱制冷效果差的解決辦法

    冰箱制冷效果差不全是冰箱出現故障的問題,有時候也可能是東西堆太多的原因而造成冰箱不制冷的狀況。排除這種情況。制冷效果差的原因還有以下2點情況(容聲冰箱、海爾冰箱用戶可參考以下幾點來解決)

    1.如果是冬天出現冰箱制冷效果差時,這時要考慮打開低溫補償開關。因為當環境溫度低于16度時,也會出現冰箱制冷效果差的現象。

    2.當冰霜中的霜比較厚時也會造成冰箱制冷效果差。這時就要考慮除霜問題:對于人工除霜冰箱,檢查冰箱是不是長時間沒有除霜,造成霜層過厚,導致冷熱無法交換,影響冰箱制冷,對于自動除霜冰箱,打開蒸發器蓋板,檢查蒸發器是否有很厚的霜層,如果沒有,按冰箱不制冷流程分析,如果結很厚的霜,檢查化霜加熱絲電阻是否正常,一般500歐姆左右。斷路說明加熱絲損壞。檢查限溫器,如果斷開則說明限溫器損壞,檢測化霜傳感器是否正常。限溫器固定在翅片蒸發器上,外部為一透明塑料罩。限溫器為不可恢復部件,斷開后即損壞必須更換。

    注意:如果發現限溫器損壞,不能只更換限溫器,必須檢查其他相關部件有沒有問題,確定是不是主控板故障導致一直加熱產生。檢查蒸發風機阻值是否正常。斷路或短路說明風機損壞。對于冷藏帶有風機的冰箱,風機損壞也會造成冷藏結霜影響制冷效果。斷路或短路說明風機損壞。

    附:冰箱不制冷維修價格(針對壓縮機故障的參考報價)

    維修價格80—300元不等

    冰箱高溫報警的原因及解決辦法

    冰箱上的超溫報警燈一直亮著報警的原因:

    ① 超溫報警燈電路故障,導致超溫報警燈一直亮著。

    ② 冰箱內部溫度過高,高于設定溫度,不銹鋼水箱,超溫報警燈亮起。

    ③ 超溫報警燈感溫元件故障,不能正確感受冰箱內部溫度,導致超溫報警燈亮起。

      冷凍室超溫報警,不銹鋼水箱,這種情況多發生于:

    ① 電冰箱剛接通電源,箱溫還沒降下來。

    ② 冷凍室內剛放入大量的新食物時。

    ③ 溫控剛設置到較低溫處。冰箱若有報警解除按鈕(!)按下就能解決。

    以上都屬正常工作情況,只要冷凍室的溫度降下來頻閃會自動熄滅

      在正常制冷期間報警燈亮,大概有一下幾種原因:

    ① 冷凍室門關閉不嚴漏冷(報警)。

    ② 在此之前曾發生過長時間的停電。

    ③ 冰箱制冷故障,很直觀的冷凍室沒達到應達到的溫度。

    ④ 冷凍室夠冷,是控溫探頭變值引起電腦板的信號紊亂所致。3和4能以冷凍室的正常與否甄別,建議找專業的給予處理。

    以上就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些常見的原因和解決辦法,想要避免冰箱出現出現以上的問題,平時還需要好好對并行進行保養和維護。


    014年1月21日,平淡的一天。大人置辦年貨,孩童點燃爆竹,中國鐵路緊張進行春運。所有人都在等待新年的到來。

    變故是在下午出現的。

    下午3點20分,整個中國所有正在上網的用戶都突然失去鏈接。百度、微博、淘寶等門戶網站均無法訪問。這種狀況沒有持續太久,三個小時后便陸續恢復正常。事后查明,直接原因是全球域名解析出現故障所致。

    除了些許不便之外,故障的影響并不大,討論者寥寥,這件事也就如一顆石子般隱入歷史洪流。但沒有人知道,斷網的三小時中,有些事已經被永遠地改變了。

    歷史的脈絡在這個下午交匯,最終在三年后,引發了那場世界最大網絡行動

    奧林匹克

    2008年的夏天,第29屆奧林匹克運動會在中國舉辦,成為一個時代的符號與注腳。但北京并不是“奧林匹克”的唯一舉辦地。

    當張怡寧衛冕金牌;當菲爾普斯抵達終點;當博爾特穿越百米的時候,萬米之外的白宮,一個代號為“奧林匹克”的行動啟動。北京的奧林匹克圓滿落幕,而白宮的奧林匹克要四年后才浮出水面。

    2010年,白俄羅斯的一家安全公司Virusblokada在為伊朗客戶檢查系統時,發現了一種蠕蟲病毒 Stuxnet(震網)。

    Stuxnet(震網)代碼

    這種病毒的作用是通過入侵核工廠離心機的頻率控制器,控制離心機以超過安全范圍的數值運轉,同時在監視器上顯示正常數值欺騙管理員,最終導致設備損壞。

    病毒公開后,業界人士發現這種病毒并非傳統病毒,而是針對伊朗的納坦茲核工廠量身定制的病毒。這是人類史上第一個跨過網絡與現實界限,直接對設施發起物理攻擊的病毒。

    伊朗納坦茲核工廠

    如果不是伊朗工程師意外將絕密U盤插入了自己的電腦,那震網病毒可能到今天都不會被發現。

    當年,俄羅斯卡巴斯基實驗室發布聲明,認為“種種跡象表明,除非有國家級的支持和協助,否則很難發動如此規模的攻擊”。

    卡巴斯基沒有說錯。兩年后的2012年,《紐約時報》在報道中援引一位高級官員的秘密消息,確認震網是由美國國家安全局和以色列聯合研發,目的在于阻止伊朗發展核能

    并且除了震網之外,感染伊朗全國大半電腦的Flame(火焰)病毒,也是美以行動的成果。

    Flame(火焰)病毒

    秘密官員還透露了行動最早于2006年由布什建立,2008年奧巴馬下令加速。行動代號:“奧林匹克”

    奧林匹克行動曝光后,輿論嘩然。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二年,棱鏡門事件爆發,美國全球竊聽計劃曝光。蘋果、微軟、谷歌、Facebook、Youtube以及世界電信巨頭威瑞森都牽涉其中。被監聽對象囊括美國的對手和盟友,連默克爾也在監聽之列,引發了美國外交的大地震。

    香港媒體的報道

    在中國方面,斯諾登向媒體提供的文件表明,美國國家安全局對部分中國企業進行了監聽,還對清華大學發起了大規模網絡攻擊。

    2013年的世界名詞中,網絡安全占了重重一筆。

    棱鏡門事件后,各國都開始著手網絡安全,德國建立內部安全網絡,英國發布網絡安全戰略,巴西立法保護信息。

    中國亦采取了大量措施,但其實竊聽僅僅是我們互聯網面臨的眾多危險中最小的一個。

    假如我們把竊聽計劃看成美國躲在歐洲的房子外聽里面的動靜,那么中國面臨的形勢就更加嚴峻,歐洲好歹有房子,我們連房子都是美國的,他完全可以站在我們的客廳里聽。并且只要美國愿意,完全可以讓中國瞬間在互聯網上消失。

    一切的一切,要從互聯網的開端說起。

    流浪中國

    我們今天的世界互聯網始于1969年的美國,在最初它是為美國軍事而生的,直到1980年互聯網才開始商業化,進入人們的生活。嚴格來說,不是世界人民共享互聯網,而是世界人民使用美國的互聯網。

    這一點,在IP地址的分配上極為明顯。

    互聯網空間不同于現實空間,現實空間別人可以通過地址、門牌、甚至經緯度找到你,但互聯網世界只有0和1,所以你也只有一串由0和1組成的地址,來讓別人找到你。

    這串由0和1組成的地址,叫IP地址,這是互聯網的基礎資源,你可以直接理解成互聯網的土地。

    從互聯網誕生之日起IP地址協議就一直在完善,最終在1981年,IETF(互聯網標準組織)規定IP地址由一串32位的二進制數構成,每臺設備都需要獨立的IP地址才能夠進入互聯網,比如:11000000 10101000 00000001 11111111。

    你對這串數字會感到陌生,因為為了方便人們閱讀和記憶,IP地址在我們的設備上通常顯示為點分十進制,上面這串地址在點分十進制后就變成了:192.168.1.255,方便很多。

    這版協議是IP協議的第四版--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也就簡稱IPv4

    今天你可以在任何設備的信息中看到IPv4地址,它是第一個被廣泛使用,同時也是構成現今互聯網的基礎協議,從1981年誕生到今天,它已經使用超過了四十年,簡單、可靠、大家互信。

    但它有一個致命的問題——數量。

    IPv4地址是32位的二進制數,意味著IP地址在邏輯上的最大總量為2^32-1,也就是4294967295(42億)個。

    在1981年,這個地址數量是天文數字,但互聯網發展速度超過所有人想象,個人PC、移動電話、智能設、ISP(移動服務提供商)的興起中,IP地址被迅速消耗。

    全球有70億人口,IP地址僅有43億個,一旦用完,后來者將無法進入互聯網。

    危機不止于IP地址不夠用,許多國家還面臨用不上。

    全球互聯網都用IPv4協議,那就要有人來分配和記錄地址,于是,IANA(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出現了。

    IANA

    IANA于1988年正式成立,負責將IP地址分配給全世界。

    這個組織雖是國際組織,但從創立之初,資金來源就是美國國防部,再加上美國作為世界互聯網起源地,有先發優勢。于是資源大量向美國傾斜。

    截至2022年8月26日,全球各國IP地址分配數量為如圖。

    其中美國分配了16億個,占全世界38%,中國分配了3億個,占8%。換算成人均的話,每一個美國人有5個IP地址,每五個中國人有1個IP地址。

    如果說中國地圖上的每一段線,都是一場冒險,那么在互聯網地圖上,中國連冒險的機會都沒有。其他國家則連冒險是什么都不知道。

    IP不夠的問題當然不是突然出現的。

    IPv4誕生10年后,1991年,IETF就預測IPv4地址將會在2010年耗盡,并在次年提出了IP協議第六版,簡稱IPv6。

    IPv6標準協議

    和IPv4的32位不同,IPv6的地址長度擴張到了128位,是前者的四倍,這是一串IPv6地址,你感受一下:

    0010000000000001 0000110110111000 1000011010100011 0000100011010011 0001001100011001 1000101000101110 0000001101110000 0111001101000100

    長度增加后原有的點分十進制也不夠用了,于是IPv6改用了十六進制表示,變成這樣:

    2001:0db8:86a3:08d3:1319:8a2e:0370:7344

    IPv4的有43億個地址,IPv6的長度是它的四倍,那是不是就有43X4,也就是172億個地址?不是。IPv6的地址空間為2^128-1,IP地址總數為:

    340282366920938463463374607431768211455個

    簡單一點描述就是:IPv6能給全世界每粒沙子都分配一個地址。

    如果說IPv4是一塊美國分配土地的大陸,那么IPv6就是一片新的海洋,廣闊、無限、沒有壓迫。

    IPv6出現后,全球主要國家紛紛開始IPv6的研發。

    2001年 歐盟成立IPv6 Task Force,專門制定IPv6推廣計劃,并在次年同時啟動6NET和Euro6實驗網。2004年,韓國啟動IT839計劃,目標建成東亞網絡樞紐。因為有較多IP儲備,美國態度并不積極,直到2003年才宣布啟動。

    而中國對IPv6的研究,比所有國家都要早。

    1992年,IETF開始討論IPv6,兩年后的1994年,中國就在CERNET網絡中建立了IPv6試驗床。而當時中國連IPv4都還沒玩明白,搞IPv6基本等于邊學走路邊學跑步。但總有能把這事干了的人。

    CERNET網絡中的IPv6試驗由清華大學教授吳建平領銜,這位狠人曾經僅靠幾張日文圖紙,就在100天內搭建出北京期貨交易所,用世界最先進技術建立了一個大型分布式計算機期貨交易系統,是中國互聯網工程科技的主要開拓者和學術帶頭人。

    吳建平

    1994年,國家計委啟動CERNET工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吳建平聯合了數十家大學開始建設,在1995年11月完成,比原計劃提前一年。

    1997年,IETF發布正式的IPv6協議,第二年,中國CERNET就成為了世界最大IPv6測試平臺6Bone的骨干網成員。

    CERNET官網

    在研究上,中國領先了全世界,并且不止于研究。

    1995年CERNET網絡完成后,吳建平就把目標轉向了IPv6的實際發展問題。2001年,包括吳建平在內的57名院士聯合致信國務院,提出建設一個純IPv6主干網。

    第二年,國家計劃委員會批復同意,啟動“下一代互聯網戰略研究”,將建設純IPv6網絡的任務交給了吳建平,并命名為CERNET2。

    吳建平帶領的CERNET團隊愈戰愈勇,僅兩年后的2004年,CERNET2主干網就正式開通。

    整個網絡使用純IPv6建設,連接全國20個城市25個核心節點,成為中國第一個IPv6國家主干網,同時也是世界規模最大IPv6網。

    2004年,吳建平在布魯塞爾宣布CNGI-CERNET2啟動

    在CERNET2的組網中,建設組原本可以全部使用國產設備,但他們選擇了三分之二使用國產,三分之一使用國外,因為只有設備上的復雜、混合、不干凈,才能最大程度暴露出問題。

    CERNET2不止要建設一個中國的IPv6,還要為世界IPv6作準備。而同時期,歐盟、美國、日本才剛剛進入IPv6的論證。

    2007年,互聯網創始人溫瑟·頓夫(Vint Cerf)訪問清華大學,參觀了CNGI-CERNET2。第二天,他在世界互聯網技術大會中說,“在此我想提醒諸位,中國在IPv6方面已經走得比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要遠了”。

    當筵意氣凌九霄。

    第二年,北京奧運會舉辦,這是中國新時代的開篇,也是互聯網新時代的開篇。

    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

    2008奧運會中58個場館全面部署了IPv6系統,所有網絡、傳感器、攝像機均為IPv6網絡,由中央控制中心無縫控制。同時外圍超過15000輛出租車使用IPv6傳感器,交通部門實時指揮。在這些大規模網絡中,沒有使用閉路電線,沒有手動配置,所有傳感器全部使用標準以太網連接并自動配置。中國向全世界展示了一個名為IPv6的理想。

    2008年的年末,中國成功完成了當初下一代互聯網戰略的第一個五年目標,但沒有人想到,這已是中國IPv6的頂峰。

    此后,盡是低谷。

    孤筏重洋

    1992年,為了解決IPv4數量極限的問題,IETF提出了IPv6,但IPv6不是IPv4協議的升級,而是一個全新的協議,兩個協議之間無法兼容

    如果要使用IPv6,全世界的互聯網設備都要同步更換硬件設備。1992年IPv6提出后,IETF等國際標準組織的共識是,全世界互聯網逐步向IPv6的轉移,并爭取在2010年IPv4地址耗盡前完成。

    如果計劃順利,那2008年北京奧運展示的IPv6模型,很可能成為世界模板,但計劃不順利,因為一種新技術技術出現了——NAT(網絡地址轉換)。

    NAT技術

    1994年,NAT技術首次提出,通過在路由器上安裝NAT軟件,就可以實現多個主機使用同一個IP地址,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公網、私網。

    用個比喻,過去一個IP地址代表一個人,快遞員只要知道IP地址就能找到這個人,而NAT技術就是把一個IP地址變成一個小區,快遞員只用把包裹交給門衛,門衛再將包裹交給住戶,反過來如果住戶要寄包裹,也是交給門衛。小區之外是公網,小區之內就是私網。

    NAT原理示意圖

    NAT技術的出現大大緩解了IP地址耗竭的危機,在全世界發展IPv6的幾年中,NAT技術也在蓬勃生長。

    1999年,NAT技術標準提出,迅速被各國接納,相比起要全部硬件回爐重造的IPv6,使用NAT技術只需要在路由器安裝軟件,成本更低,也更方便。

    并且,IPv6是基礎層技術,在用戶側是無法感知的,對你我他這些消費者來說,使用IPv4和IPv6完全沒有區別,商家也就缺乏更換的動力。

    成本和經濟效益兩個問題一疊加,所有國家都倒向了NAT,當然,代價是忍受資源的不平等。全世界IPv6的發展都開始放緩,中國也在2008年后進入黯淡。

    IPv6的退潮換來的是NAT的升起。

    為了幫助NAT技術發展,IANA在全球IP地址中預留了3個私有地址網段。這三個網段的地址不會在互聯網上被分配,可以在私網內自由使用,同時私網的IP不允許出現在公網,只能通過NAT使用公網IP連接。

    公網與私網網段

    任何一個有基礎網絡知識的人,都不會對192.168這個地址感到陌生,因為除了學校和大型企業,一般網絡都會使用C類地址搭建私網。

    我們在生活中使用的網絡,99%也都是NAT技術映射的192.168地址。

    十九世紀的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社會貧富差距極大,富人享受宮殿、舞會,窮人只能在小旅館中用一根繩子撐著頭睡覺,不能睡地上,那是另外的價錢。

    如果以網絡基礎資源的角度看,那在二十一世紀的互聯網,除了美國之外,所有人都在睡繩子,這根繩子叫192.168。

    并且更慘的是,繩子還是有限的。

    2011年,負責分配全球IP地址的IANA宣布,最后的IPv4地址塊已經分配給了五個RIR機構,此后世界再無新的IPv4。

    2011年,IANA在直播分配最后的IP地址

    這個消息并沒有引起太大波瀾,因為NAT技術已經解決了地址耗盡的問題。

    中國對廣闊天地的理想沒有打動歐洲和亞洲。

    2008年奧運會IPv6亮相之后,中國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聯合其他國家發起了IPv6 Enabled Logo項目,并在北京成立全球測試中心,幫助全球進行IPv6的標準統一,這是中國第一次在互聯網領域站在規則制定者的位置上。

    但全球IPv6退潮后,這個項目也走入黑暗。

    IPv6會不會就此蒙塵,成為理想的亡魂,沒有人知道。但所有中國互聯網工程師都在等。

    等一場必然出現的風暴。

    DNS詛咒

    世界上所有的領域都有一個技術核心,小說的核心是文字,籃球的核心是規則,互聯網也不例外,它的核心叫DNS域名解析系統。

    DNS系統

    互聯網誕生初期,網絡中只有上百臺主機,技術人員只需要背下幾十個主機的IP地址,就能訪問任何人。但隨著互聯網的膨脹,主機數量從上百變成了上萬,這種原始的記錄方式就沒有用了,人們需要一種新的記錄方式。

    比如,在互聯網中設立一個服務器,記錄下所有主機的IP地址,然后給這些IP地址備注一個簡單好記的名字:122.111是倫敦修車行,就記作LDG;192.168是南京板鴨,就記作NJDSD。

    所有人進入互聯網的主機都可以在這里登記,也都可以在這里查詢其他人。相當于一個互聯網電話簿。

    但隨著互聯網主機越來越多遍布全世界,這種命名很容易出現重名。為了解決問題,人們決定給命名施加一個規則,比如,在名字后面加上后綴。

    開在南京市的板鴨店的IP地址,就命名為:南京板鴨.中國.南京中山北路;開在紐約的板鴨店的IP地址,就命名為:南京板鴨.美國.紐約斯塔滕島路。這樣既能找到人也不會重復。

    這套命名規則,就是我們今天的互聯網網址。每個點后面的詞都是一個域名,而負責識別域名并提供準確IP地址的系統,就叫DNS域名解析系統。

    DNS域名樹狀網絡(頂部為根服務器)

    這個解析系統是一個樹狀網絡,由根服務器,頂級域名服務器,二、三、四級域名服務器組成,每個服務器只儲存自己域名的信息。

    還是南京板鴨舉例。

    當你輸入南京板鴨.中國.南京中山北路后,你的主機會向根服務器提出請求,根服務器看到.中國后便告訴你的主機去找.中國服務器(頂級域),主機找到.中國服務器,服務器再告訴主機,去找.南京中山北路服務器(二級域),最后二級域服務器告訴你,南京板鴨店的IP地址是220.181.38.150。

    DNS解析示意圖

    聽起來復雜,但在DNS高度完善的今天,完成這一切,只需要幾毫秒(ms)。

    在這個系統中,根服務器是整個DNS系統的絕對核心,所有網址都必須通過根服務器后,才能訪問頂級域、二級域,所以也是國際互聯網最重要的戰略基礎設施,誰能掌握誰就有生殺大權。

    如果說IP地址是我們腳下的土地,那么DNS,就是讓我們能找到其他人的呼叫系統。而和IPv4地址一樣,DNS系統也由美國掌握。

    1983年,DNS的原始技術規范在互聯網發布,發明人保羅·莫卡派喬斯也因此成為互聯網奠基人之一。

    DNS出現后,美國軍方資助建設了根服務器,至今為止,全世界共有13臺根服務器,用A-M命名,除了I根在瑞典,K根在英國,M根在日本外,所有服務器都在美國。

    13個根服務器的運作單位與地址

    并且13臺服務器中,A根為主根,其它均為輔根。A根對所有根服務器擁有最終解釋權。同時所有根服務器的文件和資料,也是由美國商務部下屬的NTIA(美國電信管理局)掌控。

    現在你能明白為什么說不是全世界共享互聯網,而是全世界使用美國的互聯網了。因為這個互聯網世界的土地、工具以及所有的訪問請求,都會經過美國,只要美國愿意,可以讓任何一個國家斷網。

    如此巨大的權力當然會招來質疑。

    從1987年DNS最后一次更新之后,世界范圍內不乏對DNS根服務器“武器化”的擔憂,隨著互聯網發展,這種聲音也越來越大,如同一柄懸在頭上的達斯克摩之劍。

    為了安撫人心,1998年,美國商務部發布了一份綠皮書,向全世界征集意見,以實現一個“民主”的互聯網治理方案。根據收集的六百多條意見,美國在洛杉磯成立了一個非營利性機構,ICANN(互聯網名稱與數字地址分配機構),負責在全球范圍內協調互聯網發展,創始主席由著名慈善家埃絲特·戴森擔任

    ICANN

    當年,美國商務部將IANA(互聯網數字分配機構)和NTIA(美國電信管理局)兩個機構的職能,全部移交給了ICANN。同時在章程中規定:ICANN可以收取一定費用維持運營,以保證不受任何國家的資金操控。

    美國開誠布公的行動讓全世界都放心了,質疑聲煙消云散,對所有國家來說,這都是一個完美的互聯網解決方案,多邊、民主,能夠確保世界互聯網的獨立。當然,要是這個方案能真的實施就更好了。

    對美國來說,自己已經擁有足夠多的IP地址,IANA掌管的IP地址分配職能無可厚非,但NTIA手中的根服務器權力太過重要,無法輕易割舍。

    1998年ICANN成立后,兩個機構的職能都逐步移交給了ICANN,美國商務部卻利用與NTIA的合同,保留了對DNS根服務器的最終控制權。

    NTIA簡介

    這次移交雖有瑕疵,但ICANN的出現已經夠激動人心。沒有人再糾纏不放。

    2002年,應許多國家的呼聲,ICANN開始在全球布置鏡像根服務器。就是將根服務器中的數據復制到新的服務器中,安裝在各地各國,這樣所有的解析請求都可以直接訪問自己國家的鏡像根服務器,能夠降低延遲,幫助世界互聯網發展。

    中國不會錯過這樣的機會。

    從2003年開始,中國陸續引進了多個鏡像根,截止2022年,全世界已有1546個鏡像根服務器,其中有40個在中國。

    全球鏡像根服務器分布圖,中國區域數字為包括韓國日本的數字

    即使真的有一天斷根了,我們也可以用數據備份搭建應急根服務器來解決。這是不是意味著根服務器的困境解決了?沒有。

    以往中國面對的封鎖問題基本都是技術問題,是“有沒有”的問題,而DNS不同。根服務器沒有技術壁壘,全世界都能造,但數據和系統只有一個人有,這是“認不認同”的問題。

    比如我們建立了鏡像根服務器,沒有了斷根的風險,但我們的鏡像根在法定上仍然從屬于主根。如果主根拒絕授權,同樣會被踢出去。

    中國互聯網澎湃發展的十幾年中,除了一些技術人員、專家、網絡工程師外,鮮少有人提到DNS這個問題,因為它和IPv6一樣屬于專業技術,除非行業人士,普通人不可能意識到。

    不過就和IPv6研究有吳建平領頭一樣,DNS的安全問題也有一個人在推動——呂述望,密碼學家,中科院院士,中國第一個公開商用密碼算法SMS4的創始人,數字物理噪音源芯片(WNG4)發明者。

    呂述望

    或許是因為專業中對“安全”的天然感知,這位密碼學家從90年代互聯網進入中國后,就一直在呼吁DNS系統的安全問題。

    2002年中國大力建立鏡像根服務器,就有這位專家的長文推動。

    鏡像根服務器建立之后,呂述望愈戰愈勇,不滿足于國內安全,開始用密碼專家的影響力在國際上奔走,一度讓美國相關機構看到他就頭疼,他們把呂述望稱為“互聯網分裂者”,他很生氣,說你怎么能這么小看我,我明明是互聯網的掘墓人。

    呂述望沒有說錯,10年后那場DNS風暴中,他真的給互聯網的墓來了一鏟子。

    燃燒的世界樹

    就像前面說的,中國IPv6在2008年后漸入低谷,DNS安全也久懸未下。聽起來這是兩個不同的難題。但并不,IPv6和DNS面臨的其實是同一個難題——話語權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需要交給時間。

    短期內來看,世界需要互聯網發展,美國也需要互聯網發展來鞏固霸權,二者能夠和平共處。但長期來看,世界互聯網的終點一定是多邊機制,與美國的切身利益相反,這是二者不可調和的根本矛盾。我們只能等待這個矛盾出現。

    互聯網全球化

    圖危制變,慮難立權。

    吳建平率領的IPv6蟄伏冰下,呂述望在黑暗中為DNS安全奔走。最終在2012年,短暫的和平迎來了裂變。

    2012年,紐約時報援引秘密官員的消息,報道了“奧林匹克行動”,引起世界關注。

    但奧林匹克只是互聯網安全風波的預熱,一年后,斯諾登出逃,棱鏡門事件爆發,這個在水面下運行數十年的竊聽計劃曝光。近80多個國家遭到監控,35個國家元首被竊聽,其中包括日本首相、德國總理默克爾。蘋果、微軟、谷歌、思科 、IBM、高通、英特爾等世界巨頭均牽涉其中。

    G20峰會上,對奧巴馬表示不滿的默克爾

    在中國方面,北京、上海、成都、香港、臺北,都在竊聽目錄。商務部、外交部、中資企業、科研機構為重點竊聽對象,甚至華為、騰訊、飛信、海爾,都沒有逃過。

    棱鏡計劃的竊聽對象之廣、牽涉之大、影響之深,引發了美國外交大地震。

    對歐洲、拉美來說,重要的不是美國進行了竊聽,而是美國對盟友也進行了無差別的竊聽。棱鏡門事件爆發后,各國都向美國發出了質詢,但卻沒有得到解釋、道歉、彌補。

    2013年6月7日,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詹姆斯·克拉珀發表聲明,“棱鏡計劃是合法行動”,并將斯諾登稱為懦弱叛徒,世界嘩然。

    7月1日,玻利維亞總統埃沃·莫拉萊斯在采訪中表示,他將考慮接受斯諾登的庇護申請,僅僅一天后,法國、西班牙、意大利在美國的授意下拒絕了這位總統的飛機經過,于是莫拉萊斯只得繞道飛往維也納,但抵達維也納后,他的飛機遭到了突擊搜查。

    埃沃·莫拉萊斯

    一國之主,落如此遭遇。

    我們常說2013棱鏡門是世界影響最深的安全事件,它的重要不僅僅在于霸權淋漓盡致的體現,還在于這件事真正讓所有人注意到了比竊聽更危險的領域:IP地址與DNS。

    前面我們說了,DNS系統誕生之初設定了頂級域、二級域等域名。為了實現互聯網共治,ICANN規定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頂級域名。

    如中國的.CN、英國的.UK和德國的.DE,這些頂級域被視為一個國家的主權空間。雖然美國保留了DNS根服務器的控制權,大家也都默認美國不會侵犯主權空間。但只是默認。

    2003年,伊拉克戰爭爆發后,美國動用DNS根服務器權力,刪除了伊拉克國家頂級域名.iq,于是,整個伊拉克都從互聯網消失了兩年;2004年,利比亞與美國發生沖突,當月,利比亞國家頂級域名.ly癱瘓,利比亞在互聯網消失三天。

    伊拉克戰爭

    現實世界中,兩個國家的國土不可動搖,但在互聯網世界,卻可被隨意劃改。

    這還只是簡單粗暴的打擊,幾年后,美國操控的DNS體系已經進化成為了精準的手術刀。

    ICANN劃分的頂級域名中,不僅有國家專屬的頂級域,還有世界通用的頂級域。比如大家熟悉的.COM。

    2010年11月29日,美國國土安全局以涉嫌違法犯罪為由,對82個.COM伊朗網站發出了扣押令,所有人在訪問扣押網站時,都會看到這樣一張圖。

    美國國土安全局的扣押通知

    于是,一個伊朗人,坐在伊朗的家里,打開伊朗的網站,卻發現自己被美國法律制裁了。

    美國為什么能扣押.COM域名?因為掌握.COM域名的公司威瑞信(Verisign)在佛吉尼亞州,受美國法律管轄。

    比這更恐怖的是,威瑞信除了持有.COM、.NET兩個通用頂級域名外,還是13個DNS根服務器中A根和J根的運營商。并且,棱鏡門事件,威瑞森也是參與者。

    如果說2003年的伊拉克、利比亞域名消失,2010年伊朗域名扣押這些事件后,歐洲都還抱有“這些國家都是小國”的僥幸心理,覺得自己不會遭此對待,那2013年的棱鏡門事件,就是給歐洲潑了一盆冷水。

    棱鏡門聽證會

    今天可以無差別竊聽,明天同樣可以無差別封鎖,再加上美國的強硬態度,和威瑞信卷入棱鏡門,堅如磐石的歐美互信,出現了一絲裂縫。

    巨大外交壓力下,美國不得不選擇退步。2014年3月14日,美國商務部宣布,NTIA將放棄對DNS根服務器的最終控制權,并將權力移交給ICANN。

    2014年,NTIA移交權力的聲明

    這場DNS根服務器控制權的轉移最終在2016年10月1日完成,ICANN在官網發布聲明,將這一時刻稱為“歷史性時刻”。

    但歷史不會這么容易清算。

    美國放棄了DNS根服務器的直接控制權,但掌握A根的威瑞信仍然由美國管理。并且早在2012年,美國就宣布過有權扣押任何.COM等域名。

    2012年,美國移民和海關執法局發言人妮可·納瓦斯宣布美國有權扣押任何.com、.net和.org域名

    問題沒有解決,只是藏得更深了而已

    歷史的車輪緩緩碾過,歐美聯盟在竊聽中被動搖,DNS解析系統出現信任危機,每個國家都迫切需要一套方案、一條退路、一個盟友 ,來解決互聯網安全問題。

    所有人都怒了,只等待一個將他們心里怒火勾出來的人。

    橫海怒舶

    2013年6月棱鏡門爆發后,各國開始重視互聯網安全。

    11月,巴西宣布將頒布法律,要求巴西公民和公司產生的任何數據都要在國內存儲。歐盟同期也開始審議新的數據保護法,除非得到成員國同意,否則不得傳輸歐盟公民的個人數據。

    中國亦開始討論網絡安全問題。2013年8月,發改委下發信息安全專項通知,針對金融、云計算、信息系統、工業控制,四個方向提出了若干要求。

    2013年發改委信息安全專項通知

    此時全世界都集中在解決“安全問題”這個點上,如果互聯網安全是一座房子,那大家都在給這座房子打補丁。中國也同樣。

    但四個月后,事情發生了改變。

    2014年1月21日,平淡的一天。大人置辦年貨,孩童點燃爆竹,中國鐵路緊張進行春運。所有人都在等待新年的到來。

    下午3點20分,整個中國所有正在上網的用戶都突然失去鏈接。百度、微博、淘寶等門戶網站均無法訪問。

    光明網對斷網事件的報道

    兩天后,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證實,故障是由于根服務器遭受攻擊所致。

    這次攻擊迷因重重,事發時該DNS服務器面向其他國家的解析正常運行,唯獨面對中國大規模錯誤。倘若是網絡攻擊,那這種攻擊相當于一伙劫匪沖進酒店,什么都沒動,偏偏搶了二樓角落的一個房間。既不合理,也不應該。

    有人認為這是美國對中國在棱鏡門事件上強硬態度的打壓,有人認為這是黑客無差別攻擊。無論真相如何,我們都沒法證實,因為根服務器與我們無關。

    這聽起來是一個無解的困境,但并非如此。

    前面我們說了,IPv6在實際應用中面臨著一個巨大的成本問題,即IPv6和IPv4是完全不同的協議,所有硬件都需要更換。DNS解析系統同樣是建立在IP地址上的。

    所以,如果使用IPv6,也必須重新設立IPv6的DNS服務器。這意味著世界將有機會打破美國掌控DNS的局面。

    歷史的車輪就是在這個下午轉向的,有人意識到,我們需要的不是一棟房子,而是一棟建立在我們自己的土地上的房子。

    伏冰五年的中國IPv6,終于迎來機會。

    2014年8月,中國正處炎熱,韓寒的新電影上映不久,南京地鐵S8號線剛剛開通,平淡如水的日子中,一場會議在北京舉行——“互聯網未來基礎技術發展研討會”。

    互聯網未來基礎技術發展研討會

    這場會議的參與人包括保羅·維克西,DNS域名軟件之父;斯蒂芬·肯特,互聯網安全體系之父;比爾·曼寧,互聯網根服務器B根創造者;安德魯·沙利文,IPv6協議DNS64創造者;馬克·布蘭特,DNS域名系統設計者;全吉南,韓國互聯網之父。

    中國方面的參與人包括胡啟恒,中科院院士;于全,中科院院士;劉東,天地互連公司總裁;毛偉,互聯網專家。

    部分參會人員信息

    整個會議參與者均為互聯網頂級專家,其中包括兩個互聯網奠基人,四個互聯網名人堂入選者。但和陣容級別不符的是,這場會議沒有任何排場,沒有燈光、演講,也沒有大屏幕。

    在互聯網上你甚至找不到這場會議的記敘,但它卻真真實實改變了世界。

    研討會四個月后,2015年,中國下一代互聯網工程中心領銜發起“雪人計劃”

    雪人計劃

    這個計劃提出以IPv6為基礎,在全世界設立根服務器。法國、巴西、新西蘭、荷蘭最先響應;日本、印度、俄羅斯、德國隨后加入。

    2015年6月,雪人計劃在ICANN正式制定執行,最終參與國16個,計劃協調員為保羅·維克西、日本WIDE、北京天地互連。

    這是世界互聯網DNS系統自1998年后,最大的一次行動。

    2017年11月27日,中國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宣布“雪人計劃”已在全球部署25臺IPv6根服務器。架構為3+22(3個主根 22個輔根),中美日各設一臺主根服務器,其余國家依需求設立輔根服務器。同時三個主根間等級平等,無法互相影響,這確保了所有輔根的穩定安全。

    雪人計劃根服務器分布情況

    這25根服務器的加入,打破了此前13個根服務器的困境。在雪人計劃之前,美國只要停止對中國的解析,就能讓我們從互聯網消失。在雪人計劃之后,美國連這一點也無法做到了。

    這代表一勞永逸了嗎?并不。

    ICANN、IEEE、IETF這些國際組織,多年以來的唯一標準就是建立一個技術統一的互聯網。如果要進入IPv6,必須全世界一起。

    此前美國獨占話語權,將全世界停留在了IPv4,沒有美國的允許,任何人都無法脫離出來獨自發展。

    ICANN的所有文件中,你都會看到雪人計劃僅僅是一個試驗性的計劃,如果要借此挑戰既有體系,只有死路一條。

    雪人計劃聲明

    在國內外許多報道中,都將雪人計劃描述成收兵的凱旋歌,但不是,它是沖鋒號,是在棱鏡門和DNS霸權之后,中國聯合世界各國,嘗試在現有體系中撕出一道口子的試驗。如果美國發難,這個試驗仍會充滿未知數。

    而且僅僅是這樣一次試驗,也危機重重。

    2015年6月雪人計劃啟動后,招致白宮不滿。六個月后,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發布了一份白皮書,在DNS域名系統報告中,將雪人計劃稱為“危害互聯網的變種”。

    世界經濟論壇白皮書中的DNS報告

    DNS域名軟件之父保羅·維克西當即發布文章,聲明“雪人計劃”僅僅是一個試驗,除非IANA允許,任何人都無法更改互聯網體系。日本wind中國互聯網中心隨后也發表同樣聲明,才將指責化解。

    除了無端攻擊外,你會發現雪人計劃共有3個主根設立在中美日,雪人計劃3個主根的數據均繼承自日本wind的M根,日本提供了數據,中國提供了技術并牽頭發起計劃,美國沒有任何貢獻,但仍然得到了一個主根。

    計劃背后的重重驚險與讓步,可見一斑。

    如果說在IPv4時代,中國通過設立鏡像根服務器解決了“生死”的問題,那么雪人計劃中設立的IPv6服務器,就是解決了“端穩飯碗”的問題。

    但這還不夠,遠遠不夠。對世界來說,加入雪人計劃是為了DNS安全,而對中國來說,雪人計劃只是中國IPv6的關鍵一步。

    工業再構

    為什么IPv6對中國如此重要?因為它是中國過去十年最重要改革的一部分。我們需要用幾分鐘向你講清楚這個改革。

    過去三十多年中,中國經濟經歷了高速增長,主要是靠對勞動力、自然資源、資本,這三個要素的供給實現的,比如改革開放后勞動力進入城鎮,這是勞動力供給;出讓土地使用權生產煤炭、制造鋼鐵,這是自然資源供給,等等

    三個要素

    這三個要素在過去是拉動中國經濟騰飛的“三駕馬車”。但發展三十多年后,這三架馬車開始減速。

    2015年,中國經濟指標的聯動性開始出現背離,比如居民收入增加,但企業利潤下降,消費上升而投資下降。中國面臨著一個比其他國家更詭異的“中等收入陷阱”。

    這一年也被稱為中國經濟的新階段,如果跨不過這個坎,復興無望,我們必須重新為市場提供新的東西。

    過去國家投資建設全國高速公路,造就了淘寶、京東的出現;村村通4G的建設計劃,讓中國互聯網產業迅速積累經驗成為世界第一。這些都是國家供給基建,然后企業和市場來創造價值的典型案例。但當經濟進入新階段后,舊的發展模式已經疲軟,我們必須為市場供給新的東西。

    比如——IPv6。

    就像前面說的,使用IPv4和IPv6對普通人來說沒有任何差別,但對工業互聯網不同。舉個例子,工業互聯網中依靠大量傳感器來實現監控和控制,智能路燈、智能流水線,這些設備中的每一個傳感器都需要IP地址。

    智能生產線

    IPv4時代的工業互聯網中,只能使用NAT來解決,但這大大降低了效率。由于NAT隔離了終端和網絡,所有指令和數據都需要通過多個NTA網關,很容易導致對象丟失。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程師和程序員都只能讓傳感器不間斷傳輸,保持主機和傳感器間的通訊,但這種行為大大增加了設備的功耗和信令負擔。

    能耗是其一,NAT還消滅了工業互聯網的可能性。

    比如我們修建了一條公路,有智能路燈和智能監控,兩種設備的運作方式不同,只能使用不同的NAT網絡來鏈接。但不同的NAT網絡間是無法對話的,因為會出現地址沖突。

    NAT地址沖突

    也就是說在物理上,我們把路燈和監控裝到了一起,但在互聯網通信層上,兩個東西隔著十萬八千里。

    這一切的解決方案,是IPv6

    如果我們使用IPv6,那么每一個設備都能得到一個獨立的IP地址,所有的設備都可以互相對話、互相控制。

    比如我們完全可以實現公路夜間燈光控制,通過監控實時定位車輛,車來開燈 ,車走關燈,不必所有路燈都夜間常亮。甚至只要傳感器夠多,還可以通過監控檢測車輛的車燈亮度,然后路燈自動調整亮度和發光角度,保證車輛得到完美視野。不晃眼、不反光,沒有盲區。

    這還僅僅是IPv6在工業互聯網中的一個小小遐想,如果真的實現,技術發展只會更快。而要在全國大規模部署IPv6,只有國家級的力量能做到。所以,我們需要為全國提供IPv6以求發展。

    這種在供給側進行改變提供增長的模式,和傳統的供給學派理論不同,為中國獨有,它有一個名詞——供給側改革。

    供給側改革

    現在,你搞懂中國過去十年最重大改革的基本邏輯了。讓我們回到IPv6。

    有改革就要有實施,那么,中國IPv6的改革是如何實施的?

    前面我們提到,2014年8月,互聯網未來基礎會議召開,但這場奠定雪人計劃的會議中,還藏著一個中國IPv6的關鍵人物——鄔賀銓,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數字通信先驅之一。

    鄔賀銓

    你很難想象,這個在現實世界略顯瘦削的老人,在互聯網世界,卻是中國IPv6的大將。

    從2012年開始,鄔賀銓就任職中國IPv6規模部署專家委主任,主導中國的IPv6大范圍應用。當年,多部委聯合發布IPv6的建設意見,圍繞標準制定、規模應用、產業發展制定了多個目標。

    如果說吳建平是中國IPv6的學術帶頭人,呂述望是中國網絡安全的吹哨人,那鄔賀銓,就是將這一切付諸實現的執行人。

    雪人計劃宣布完成的同一年,2017年11月26日,國務院發布行動計劃,開始IPv6的全國戰略部署。

    2017年國務院發布的IPv6行動計劃

    計劃提出到2018年末,IPv6活躍用戶數達到2億,在互聯網用戶中的占比不低于20%,省部級以上網站 ,必須全面支持IPv6,并建立國家級IPv6發展監測平臺,定期發布報告。

    這份文件,是中國IPv6浪潮再起的第一縷水花。

    五個月后,工信部發布行動計劃,提出了落地IPv6的詳細措施,直接對接四大運營商及阿里巴巴、騰訊、華為、小米等大型企業,同步IPv6的具體落地。

    工信部文件

    到這里你一定會有一個疑問,IPv6要如何落地?

    我們在第三章提過,IPv4和IPV6是兩個不同的協議,更換協議需要全世界一起更換硬件,成本巨大,難道全中國都要換硬件嗎?并不。

    2008年,NAT技術出現,能夠將一個公網地址擴張成無數個私網地址,極大緩解了IP地址的枯竭,同時也阻礙了IPv6的發展。但幾年之后,這個NAT技術演變出了一個新的協議——NAT-PT(網絡地址轉換協議)

    NAT-PT技術示意圖

    這個協議可以實現一對一的地址映射,并建立連接。簡單來說就是,它可以將IPv6的地址,翻譯成IPv4,讓不同IP協議的主機互相對話。

    2014年后,這個技術成為了全世界從IPv4過渡到IPv6的方法,我們可以在所有的IPv6設備中加入NAT-PT協議,保證現有網絡不受影響,然后再逐步淘汰IPv4,最終實現純IPv6。徐以圖之。

    曾經阻礙IPv6發展的NAT技術,后來卻成為了IPv6騰飛的助力,情況發展的戲劇性超出了大家想象。

    在關于這件事的討論中,有人說這是技術決定論中“技術發展決定歷史走向”的證明;也有人說這是中國文明缺乏創新的體現;還有人認為這是宗教中宿命論的例證。都錯了。

    科學技術固然是核心,但社會是一個有機系統,生產力對社會的作用要通過與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和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筑的矛盾運動來展開。

    在2008年之前,互聯網生產關系的矛盾是擴張與成本,NAT技術必然幫助擴張。但2013年之后,生產關系的矛盾逐步變化為霸權與安全,為了適應新的生產關系,NAT技術也必然演變出NAT-PT。

    NAT的兩個必然

    換句話說,中國IPv6的發展,并不是NAT-PT技術的全功,而是中國人民在把握技術與社會的矛盾時,堅持人民群眾利益的理念,于時代浪潮中造出來的。文學會騙你,宗教會騙你,但事實不會。

    說回IPv6。

    行動計劃發布同年,2017年11月,世界互聯網基礎設施論壇(IIF)在中國舉辦揭牌儀式,鄔賀銓、保羅·維克西、全吉男等近十位全球頂級互聯網專家共同揭幕。

    互聯網基礎設施論壇揭幕式

    這場會議之后,此前原定在2017年結束的雪人計劃,順利開啟了第二期,所有參與國的安全協定進一步完善。我們建立了一個真正民主、多邊、合作的組織。

    中國IPv6發展也迎來高峰。

    2020年12月,CNTC大會在中國召開。CNTC全名全球網絡技術大會,由中國下一代互聯網國家工程中心主辦,自2016年首次舉辦以來,這個大會已成世界互聯網盛會之一。

    鄔賀銓在2020GNTC大會上作演講

    2020大會上,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表示,中國三大基礎運營商,全國骨干網均已支持IPv6;城域網設備支持度達到95%;市場主流軟硬件全部支持IPv6。地址數量、技術標準、合作頻率,中國均走在了世界前列。

    這場會議上,中國同時宣布推出公共DNS服務。這是全球首個純IPv6的公共DNS服務,只要在本機的IPv6協議中將DNS服務器設置為240C::6666,你所有的解析請求,都將使用中國IPv6根服務器,智能、安全、穩定。

    中國公共DNS開通

    如果你是一名家長,甚至還可以在國家IPv6公共DNS網站中開啟家長控制,從計算機的IP層進行限制,實現對孩子的保護。

    當然,如果你的孩子能夠破解這種IP層的控制,那貪玩就不是問題了,你應該送他去學計算機。

    大會的同年,2020年,中國發布第47次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在互聯網基礎資源中,中國的IPv6地址擁有量已達57634塊/32,位居世界第二。

    中國第47次互聯網發展狀況報告

    每1個塊/32的地址數量等于2的96次方,也就是近8億個地址,57634塊等于46萬億。如果算成人均,則是一人3萬個。

    不過這不是我們的終點,因為也許未來你全身上下的每一個細胞,都需要一個IP地址。

    從1994年CERNET落地,到2008奧運展示,再到2022 世界聯合,這個名為IPv6的理想,在中國的三十年激蕩中飄搖、落定、成長,最終造出時代之勢。

    中國呼嘯而來,時代亦呼嘯而來。

    吳建平沒有離開學術,到2018年,他已先后培養研究生100余名,并被增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呂述望仍在為DNS安全奔走,論文被譯作多種語言傳播;鄔賀銓的征程還未告落,2020年的大會上,他宣布將繼續拓展IPv6的邊界,圍繞6G、量子技術、衛星網絡繼續攻堅。

    中國IPv6的故事還沒有落幕,甚至還沒有達到高峰,因為我們還差最后一步——使用率。

    到2022年9月,中國IPv6活躍用戶已達到7億,占中國網民的67%,但從實際網絡流量上看,IPv6的流量卻只占到了9%。

    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是路由器。因為在真實生活場景中,絕大部分人是使用wifi進行上網。

    自2018年后,中國就要求主流路由器全部搭載IPv6。但在實際生產中,許多廠商為了穩定,都將IPv6功能設置為了默認關閉。

    工信部文件

    如果說IPv6是一條互聯網高速公路,這就相當于我們鋪好了路、建好了橋,卻發現沒有人開車上來,因為入口被關了。

    2022年,網信辦發布深入推進IPv6安排,明確要求到2022年末,新出廠的路由器必須全面支持IPv6,并默認開啟IPv6功能。

    如果你的路由器是2018年后購買 ,2022年前安裝的,那大概率沒有開啟IPv6,你可以在瀏覽器中輸入192.168.1.1,進入路由器設置,手動將IPv6功能開啟。

    IPv6設置

    按下這個按鈕,你的網速不會變得更快,你的信息不會變得更多,唯一不同的是,你在互聯網世界所踩的每一寸土地,都將屬于我們自己。

    它是我們前往新大陸的船票,再起高樓的奠基石,是我們在這片曠野之中緊攥的火種,將我們的過去、現在,送往未來。

    歷史的債在這里還清。我們將穿越黑暗,帶著火光重臨熱土!

    現在,烈火燎原!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