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下半年,可以說高端游戲顯示器已經進入OLED時代,具體到這一款配置的是LGD原廠自發光OLED模組,性能非常強。
首先是0.03ms超快響應,對于玩游戲,特別是光環無限、CSGO、無畏契約這樣的FPS游戲來說,真的舒服,沒有肉眼可見的拖影問題,看目標非常清晰。
再加上2K分辨率和240Hz高刷新率,算得上是兼顧了高分辨率和高刷新率,玩3A大作也一樣合適。
可以良好的呈現單機畫質大作游戲中豐富的色彩和光影效果。當然了,顯卡也得跟上。
還有原生10bit色深,以及98.5%DCI-P3和100%sRGB的超高色域覆蓋率,修圖做視頻也很夠用。
作為OLED屏幕1000nits亮度峰值也讓看電影、玩HDR游戲,變得非常帶感。
最終的效果就是,畫面顯示效果極其出色,從顯示方式上,OLED搞定了傳統顯示器背光不均勻,對比度不夠高的問題。同時在旗艦OLED顯示器中,這款HKC OG27QK的性價比還相當不錯,很值得入手。
首先可以看看雷蛇最近才剛推出的黑寡婦蜘蛛V4 75%熱插拔款。
這款采用了大量高端客制化鍵盤的優點,比如熱插拔軸體、Gasket結構、多層消音棉全都有。
還保留了雷蛇自家的強項,比如獨家定制的雷蛇第三代機械軸、8000Hz超高輪詢率、帥氣的全場景RGB燈效、豐富的鍵位可定制功能、板載配列定制參數。
此外,還有磁吸腕托這些提升舒適性的配件,個人覺得是一款相當不錯的中高端全能型75%鍵盤,很適合對鍵盤的品質和顏值有要求,又希望保留后期自己換軸、改造空間的朋友們。
如果需要無線三模連接,預算同樣比較充足的話,可以看看ROG的夜魔和游俠2無線版。
夜魔定位更高,不過沒有小鍵盤,輸入數字的效率不如游俠2 98。
另外,游俠2 98的價格也低一些,大小和75%配列的鍵盤差不多,比傳統全尺寸鍵盤短不少,綜合來說性價比會比夜魔好一些。
如果希望玩個性化定制,又不希望投入太高的話,可以看看HEXCORE的W800和小呆蟲的GK75。
卓威:EC2-CW 無線鼠標
經典外觀,手感出色(但耐用度一般)的類膚涂層,超強的無線接收器基站
配件是同類產品中非常全面的,做工也是一流水準。
雖然傳感器不是頂級,但在目前的游戲大作中還是很夠用的,無線基站的穩定性很好,充電也很方便。
雷蛇:煉獄蝰蛇V3 Pro,經典、輕巧、性價比高
這是雷蛇旗下的一款旗艦電競鼠標,很多職業選手在用。輕巧,這個鼠標64g的超輕重量,可以讓我們在游戲中輕松而快速的移動鼠標,瞄準更輕松,手也不容易酸。
配置上,采用了雷蛇的Focus Pro 30K光學傳感器。這款旗艦傳感器的定位精準而快速,也就難怪那么適合CSGO這樣的快節奏FPS游戲了。
還可以換成雷蛇的4000Hz無線接收器,把支持的鼠標從1000Hz輪詢率提升到4000Hz輪詢率,無線操作非常跟手,甚至比不少有線鼠標還快。
ROG:龍鱗Ace AimLab聯名款
不僅有AimPoint 36K這顆旗艦級傳感器來確保定位和快速拉搶等等操作的精準,54g的輕量化設計+SpeedNove無線技術,也會讓我們脫離線材的束縛,更好的操作。
搭載的ROG機械微動也有很好的手感,7000萬次點擊壽命用著放心,鼠標外殼本身的防滑就不錯,還附帶了ROG防滑墊,如果需要進一步增強握持穩定感的話可以貼上。相對來說比較適合小手玩家和ROG全家桶用戶。
羅技: G Pro Superlight
經典款,雖然有不少缺點,比如microUSB接口確實有點out,但很輕,傳感器夠用,價格也比較合適,也是蠻全面的一款游戲鼠標。
龜海岸這款旗艦游戲耳機的配置真的是拉滿,自帶ANC主動降噪,有2個麥克風,還支持“換電”快速回血,音質、麥克風效果也都很強。
但畢竟是旗艦,價格2000多元有點小貴。
如果沒有換電、雙麥這樣的高階需求,也可以看看雷蛇的旋風黑鯊V2專業版(2023),這款耳機實測有著強悍的無延遲感無線連接,玩游戲響應夠快和有線耳機沒區別。
還有很強的佩戴舒適性,音質優秀的可拆卸麥克風,不錯的外觀顏值,支持藍牙帶來的更強兼容性,都讓這款耳機的表現突出一個全面。
好了,以上就是個人覺得希望獲得頂級游戲體驗所需要的一些中高端外設產品啦,希望對各位玩家的選購有所參考。我是沈少,我們下次見!
一周有一位朋友在評論區里詢問應該如何去選擇和搭配CUP、GPU(也就是顯卡)和內存。其實在早前的文章里面也提到過這個問題,但是作為一位有問必答的作者,咱們今天就再來聊聊這個話題。
首先我們明確一件事,在選擇顯卡之前,我們需要考慮一個因素,那就是我們要玩什么樣的游戲,一旦明確了這一點,選擇起來就變得容易了。比如說,我們日常的游戲需求僅限于英雄聯盟、CF、吃雞這類游戲,那在選擇顯卡的時候,按照游戲對硬件的最高要求去買一張顯卡就可以了(一般情況下按照吃雞的要求去買一塊就行)。當然了,如果想要玩更大型的游戲,那就不能只考慮顯卡了嗎,而是要綜合考慮了。
CPU
木桶原理這個詞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也就是說,要想主機發揮出最大的潛能,必須合理搭配CPU、顯卡和內存。打個比方,您的機器擁有頂級i9的CPU和32G的高速內存,然后給配了個入門級顯卡,LOL跑起來還算流暢。但是突然有一天您想玩兒個賽博朋克,顯卡就明顯不夠用了。另外,這個配置的顯卡明顯是對不起CPU和內存啊,一個10代i3的CPU能搞定的事情,沒必要用i9啊,貴不少呢。
對于當今游戲行業的飛速發展,以前的雙核CPU都已經很難滿足游戲需求了。因此,在選擇CPU時建議大家4核起步,當然,如果只是玩騰訊旗下的游戲,雙核4線程的CUP也是足夠的,比如奔騰的G4/G5/G6系列。
如果您的游戲以STEAM平臺為主,10代i3CPU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尤其是i3-10105F這款CPU,幾乎可以滿足所有STEAM平臺上的游戲。當然,如果您的預算足夠,十代i5或者AMD銳龍R5系列的6核CPU絕對超值。尤其是有著“一代神U”之稱的i5-10400F,這款CPU能夠滿足市面上超過90%的游戲對CPU的要求。
還有一點,CPU后面的F/K/KF這些后綴則代表著CPU是否自帶核顯、是否能夠滿足顯卡和CPU的超頻。因此,如果您真的是一位游戲發燒友,在預算足夠的情況下,還是建議選擇帶F/KF后綴的CPU,核顯的意義已經不大了。
當然,如果您不差錢,直接選8核的CPU,之后就可以什么都不用管了(至少10年以內啥都不用管了)。
顯卡
還是回到文章開頭的話題,選顯卡前,一定要想好自己要玩什么游戲。比如說,您玩的游戲對分辨率、畫質的要求非常高,那入門級別的10系列顯卡就不要看了,起碼得RTX3060的光追顯卡,如果不差錢,直接上3090。
當然了,這兩張顯卡的價格都不便宜,那我們就從游戲方面來選擇顯卡。簡單來說,您的戰場如果在騰訊類游戲,那么一張GTX1050Ti就直接能通吃這些游戲了。如果您主打Steam,GTX1050Ti就變成最低配了,想要游戲體驗感好一些,至少得配一張RTX2060的顯卡。
那如果要玩更大型的游戲呢?額~~~這話題怎么又轉回來了。這么說吧,只要您現在的CPU是6核,而且內存是16G的,那您就給自己留點空間,配個功率高一點電源,500W和700W也差不了多少錢,等到您真的發現顯卡達不到要求的時候再去升級就可以了。
內存
在內存這里比較建議直接上16G/3200MHz的,這對游戲幀數的提升還是要比2133和2666的要明顯很多的。而且,在價格方面內存都算不上很高,唯一要考慮的就是買8G*2的還是16G單條,就一個原則,同品牌同規格,哪個便宜選哪個。還有就是,雙通道內存在沒有配備獨顯的機器上能夠對于電腦性能的提升明顯,但是一旦配備了獨顯,效果就不那么明顯了,所以也可以不選。
其他硬件
除了上述三項,要想機器性能高,我們還需要一塊高質量硬盤,這可是能影響游戲加載速度和場景切換的家具。相信我們都不愿做匹配游戲時進度條最慢、被罵是“小霸王”的那一個。在這里比較推薦NVME的固態硬盤,價格適中,性能足夠,當然有條件的可以用最新的PCIe 4.0,但是作者在這里是舉得大可不必。
ello,大家好!我是@沈少Neo!馬上又到了一年一度的618購物節了,作為2024年中的大型優惠活動,不少小伙伴希望借機裝一臺自己喜歡,性價比高,運行又穩定的PC主機。
但大家的需求又不盡相同,所以我想著就干脆就結合自己的經驗,為大家帶來幾款CPU、散熱器、主板、顯卡、電源的配置思路。大家再選擇喜歡的機箱,配上相對價格比較透明的SSD和內存即可。具體我們詳細來看看!
目前主流級的配置,可以看看Intel 13代/12代的i5不帶K CPU,基本可以滿足絕大多數游戲需求和主流生產力需求了。
CPU散熱器依舊推薦風冷,比如九州風神的大霜塔,追風者的S5、T6都可以。比如最近大霜塔出了一個數顯版的。
能顯示CPU溫度/利用率,有無光風扇和RGB風扇可選。
今年618到手價179元起,性價比不錯,喜歡數顯的話選這款就很合適。
因為目前B系列主板已經更新到B760系列,同樣兼容13代和12代CPU,加上我最近用七彩虹的CVN系列主板給朋友們裝機比較多,所以具體推薦如下:
選擇七彩虹CVN B760I FROZEN WIFI D5 V20 登陸艦。這款ITX主板的設計非常緊湊,可以輕松放入各類小機箱中,和主流的散熱器兼容性也很好。同時白色PCB+銀色金屬裝甲的設計也很亮眼。
MATX,選擇七彩虹CVN B760M,也是一個經典款了。上面ITX版本有的基本都有。內存超頻能力弱一些,拓展性更強。價格友好,安裝方便,MATX機箱的選擇也比ITX多不少。綜合來說以這款主板為基礎來裝機,門檻不好,功能性也強,很適合主流用戶。
顯卡的搭配,則是推薦NVIDIA 40系產品中主流的RTX4060 / RTX 4060 Ti,或者Intel陣營的A770,可以勝任大多數游戲1080P/2K的游戲需求,和目前主流電競游戲的性能目標。
其中A770的16GB大顯存版本價格在2000左右,希望兼顧內容創作特別是AIGC內容的話,性價比很突出。
到了中高端配置,推薦選擇Intel 13代的i7-13700KF,目前性價比不錯。
到這個價位,CPU散熱器就推薦使用中高端產品了,比如來自九州風神的阿薩辛4。
配置上,散熱器有一個性能模式的開關也蠻有想法的,有點類似顯卡的一鍵超頻,打開后風扇的上限會提升到可以全速運行,頂蓋上還有一個LED的logo指示燈會變得更亮作為提示。
風扇采用三相六極馬達,FDB液態軸承,理論使用時間高達30萬小時,也是配置比較高的。再加上雙向恒定熱平衡熱管,理論上的解熱功耗有280W,也是旗艦風冷應有的水準了。
綜合來說,這款屬于目前旗艦風冷里非常有代表性的產品,設計感和性能表現都比較出色。
與之搭配的顯卡,可以看看4070 Ti Super或者4080 Super的產品。
性能需求高、預算足的朋友可以和我一樣直接選擇14代酷睿的新品。特別是i7-14700K,基本可以當成高性價比的i9-13900K用,對于需要旗艦CPU的小伙伴們來說還是值得投資的。
顯卡可以繼續選擇4080/4080 Super,或者直接上旗艦款RTX 4090。不過最近4090漲了不少,個人覺得性價比還不如4080 Super。特別是玩游戲的話,這兩款旗艦卡的差距不大。
散熱可以繼續選擇旗艦風冷,有長時間高負載需求,或者比較在意顏值的話,也可以搭配360或者420水冷。
與中高端CPU和顯卡搭配的電源,推薦至少要850W,1000W也不嫌多。具體選擇上,850W的產品可以看看安耐美REVOLUTION D.F.12 850W和九州風神 PN850M。安耐美這款主打一個小巧,長度僅僅為12.2cm。
比常見的緊湊ATX電源14cm的規格更小。這樣的好處就是在裝機的時候,走線、理線空間更大,特別是在一些小機箱(比如九州風神CH160這樣的ITX機箱)里很有優勢。
對于高配顯卡來說,可以用這個PCIe 5.1標準12V2x6顯卡接口實現直連,電源單口最大功率支持到600W,源采用全模組設計,標配白色壓紋線,比較柔軟,品質可以的。
至于九州風神 PN850M,則是一款比較標準的850W金牌全模ATX3.1電源。
除了原生支持ATX 3.1規范,還有PCIe 5.1原生供電。加上日系主電容,三路PCI-E供電,以及80 Plus和Cybenetics雙金牌認證,突出一手穩定耐用。
因為機箱是非常主觀的選擇,而且型號實在多,所以我這里挑選幾款比較有代表性的供小伙伴們參考。
ITX機箱的選擇上,可以看看九州風神前不久推出的CH160,這種直插結構的ITX機箱都不會追求極限的體積控制,加上支持的風冷可以達到172mm,輕松裝下主流的雙塔旗艦產品,這個取舍還是比較理性的。
整機的通風設計做得也比較完備,五面Mesh + 一面玻璃側透。此外,這款機箱在頂部還是設置了一個提手,方便搬運。
前置IO,或者說側置IO包括了: 3.5mm 二合一音頻接口 x 1,USB 3.2 Gen2 Type C x 1,USB 3.2 Gen1 x 2 , 以及一個開關機按鍵(帶白色燈效)。
顯卡支持最大305mm的三槽顯卡,選擇也是比較廣的。綜合來說,在不到300元的價位上,這款大牌ITX機箱的性價比還是非常可以的。雖然在ITX機箱里這款不算特別Mini,但還是比主流的ATX和mATX機箱小不少。直插的結構和支持ATX電源,也可以讓主流消費者更容易上手,享受ITX DIY的樂趣。
這是最近還蠻火的一個“海景房”機箱,無A柱設計還是相當帥氣的。
無界版對比之前的版本,最大的升級就是去掉了機箱的“A柱”,側面和正面都是全景高透玻璃,不僅好看,也能更好地展示機箱內部的配件和燈效。
機箱的結構是左右雙倉設計,電源安裝和走線的空間很充裕。
安鈦克的這款C8是屬于Constellation系列,主打高兼容性&強悍的散熱能力。作為一款海景房機箱,支持最大E-ATX的主板,配合0.8mm的高強度鋼板,非常能裝的同時強度也很在線。
細節上,整個機箱可以免工具拆裝側板、面板、頂板,很高效。8槽全開式的PCIe擋板可以方便機箱豎裝顯卡,可玩性很強。
機箱的按鈕和IO位于頂部,有電源鍵、3.5mm音頻接口,2個USB 3.0,1個10 Gbps的USB-C接口,以及一個重啟按鍵。
電源倉在背面,連線方便,還有豐富的理線設計,散熱風道也相當合理。綜合來說,安鈦克C8是一款兼顧了顏值、安裝便利性、做工用料細節的優秀海景房機箱。
好了,以上就是今年618,個人的一些裝機配置的思路了,希望對大家的選購有所參考,感謝閱讀,我們下次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