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公司具體是什么業務不能透露,但在職的多半是年輕漂亮的女孩子。我進公司比較早,而她們多半又是剛畢業的大學生,因此她們都稱呼我為Y哥。
“Y哥,來幫我看看,電腦卡哭~”
“Y哥,文件夾又打不開了,求助求助~~”
“Y哥,這個修復文件什么系統的是什么意思啊,好氣哦~~~”
幾乎每天,公司電腦都會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而我,每天的工作就是在這群鶯鶯燕燕中不斷穿梭,忙碌地——修著電腦。
?這不,今天這個才來沒幾天的女孩又在釘釘上給我發了“大哭”的表情,她的電腦這兩天頻繁卡頓、文件打開出錯,還時不時彈個窗讓她修復文件系統。像我這種老手一眼就看出來,這是硬盤壞了。
怎么搞,換唄。我把她壞掉的固態拆下,換上了一個機械硬盤,開機,點亮。
“太棒啦!謝謝Y哥!”妹子甜甜的笑道。
幾年前公司剛成立的時候,老板給公司IT設備批的錢比較少,又要牛兒跑又要牛兒不吃草,實在沒辦法,直接一狠心買了一批二手TLC顆粒的硬盤,用去吧,壞了別怪我。這批硬盤質量參差不齊,也導致后來在使用過程中各種麻煩接踵而至。
?固態硬盤說起來是個很簡單的東西,相比傳統機械硬盤,有讀寫快、輕薄、功耗低、發熱低、不怕摔等優點。缺點則是貴、壽命有限。
換上固態的電腦速度相比裝配機械硬盤的電腦,速度有非常明顯的提升,近年來固態越來越普及,但人們除了知道它速度快,對它其他特質的了解還是有所欠缺——奸商們也利用這種信息不對稱用各種手段坑人。
?在這里要提醒各位,數據無價,千萬不要被奸商的各種花里胡哨的產品描述和宣傳語迷惑,也不要貪便宜——這東西都是論G賣的,一分錢一分貨的玩意兒。購買前最好去一些問答類平臺查一查,當然給我私信詢問也可以。
固態有三個質量指標:顆粒種類(SLC,MLC,TLC,QLC,成本和壽命從左至右由高到低),顆粒制造商(注意不是生產商,也就是),主控芯片。顆粒種類就是儲存介質的類型,現在奸商們以TLC和QLC為主;顆粒制造商——鎂光(IMFT)、三星、海力士、東芝、西數、英特爾。
(PS:這里面任何一點都能拿出來寫很多篇文章,由于本文是娛樂科普向就不多贅述)
?購買時,看自己的需求和能力購買相應的產品就好,不用糾結 “加點錢上更好的”這種說法,大家的錢都不是天上掉的,買東西,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扯遠了。
早在公司統一購買電腦時,我就給老板那臺機的固態硬盤寫入了數十T的文件,這樣做能有效縮短他硬盤的壽命。而當老板的電腦壞了的時候,我就能趁機提出全公司統一換盤的提議。
理由我早就想好了——“公司業績不錯啊,大家都用了很久了啊,款式過時了啊,硬盤能提升工作效率啊,批量買更劃算啊,硬盤壽命快到了,到時候挨個換更貴啊之類的?!?/p>
不說了,我去給老板多拷兩部電影,讓他的硬盤早點報廢~
感謝大家閱讀!點個關注,睡個好覺!有干貨,不水文,落羽聊科技,聊有價值的科技!
(PS:關注我就能經??吹轿依玻?/p>
一說一,2月的數碼產品發布會是真的多,幾乎每天都能看到各家廠商在展臺上瘋狂吹噓自家的產品。雖說手機和筆記本電腦這些產品看起來似乎風馬牛不相及,但仔細觀察還是能看出它們的相同之處。
如果你還沒看出來的話,我直接放個對比圖給你看看就知道了。
圖源聯想官方商城
圖源realme官方商城
或許細心的讀者已經發現了,不管是手機還是電腦都開始往大存儲的方向發展,尤其是筆記本市場,之前四五千塊的電腦撐死就給你一個512G版本,能為你提供1T版本的基本都是游戲本和定位高端的商務本。
所以說我們普通消費者想搞臺1T儲存的電腦基本只能依靠“擴容”,先不說擴容有一定的風險(而且絕大多數人根本不會),甚至有很多“黑心”的廠商不會在主板上預留第二個硬盤位。
沒錯說的就是你,蘋果!
蘋果在內存上的刀法和摳門那可是出了名的“黑心”,就拿官網上最新的MacBook Pro 14為例,512G版本和1T版本之間居然差了整整1500塊,16G運存版和32G運存版的差價更是達到了3000塊錢!簡單換算一下就是1G儲存要賣3塊錢,1G運存值188塊錢,不是,蘋果你這硬盤和內存條是金子做的嗎?
圖源蘋果商城
略顯諷刺的是,作為一家主打“環?!钡目萍计髽I,MacBook一旦硬盤方面出現了損害,那就得更換一整塊主板,環保?簡直是在搞笑。
而且國外還有不少“熱心”網友在測試完后發現,這幾款MacBook的丐版(也就是最便宜的那個版本),硬盤讀寫速度明顯低于其他版本,最大幅度可達39%。35%這是什么概念啊,如果一個文件原本需要100s才能傳輸完成,丐版的MacBook就得用139秒來完成。至于原因嘛,也很簡單,蘋果為了省成本將原本的四塊NAND閃存芯片縮水至兩塊。
反觀昨晚發布的小新系列,不但全系配備1T儲存,而且32G運存版本和16G之間只相差500元,顯得庫克這位商人更加精明。
至于為何聯想在今年變得這么良心,實際上跟最近內存條和固態盤價格崩盤有著分不開的關系。根據集邦科技旗下的TrendFocus統計數據顯示,今年Q3季度全球HDD硬盤出貨量只有3900萬左右,相比去年同期下滑42%,環比也下降了14%,這個下滑趨勢短時間是止不住了。
更加荒唐的是,現在很多固態硬盤的售價已經降到了成本價以下,像三星、海力士、東芝這些硬盤廠商幾乎是買一塊虧一塊。小雷也趁這個特殊時期用不到600元的價格買了一塊2TB的固態硬盤,要知道之前2T固態硬盤的價格普遍都在七八百元,讀寫速度強點的基本都賣到四位數。
雷科技制圖
既然上游產業鏈都降價了,那這些筆記本廠商再不降價那可就說不過去了。況且現在筆記本市場的內卷程度可不比手機市場這邊低多少,就算你不降價競爭對手也會降價,到頭來消費者只會罵你一通后再去買其他品牌的產品。
圖源聯想京東自營旗艦店
所以我們可以預見到,在2023年會有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和電腦廠商會推出擁有1TB甚至是2TB儲存空間的產品,畢竟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人拿電腦來P圖和剪輯視頻,所以市場對于大儲存的需求遠比32G運存更加迫切,況且在這個512G版本和1T版本價格差不多的當下,也該到了普及的時候了。
普及1T儲存其實對于廠商來說也是一筆穩賺不賠的生意,畢竟大部分消費者更注重“一步到位”,加上如今全能本在性能、屏幕方面都卷的差不多了,率先普及1T固態、或者至少給1T的選項,可能會吸引更多的消費者來買。
消費心理是一個很微妙的東西,很多用戶要的不是我夠不夠用,而是你有沒有這個誠意。一旦很多容量捉襟見肘的用戶輿論形成氣候,那么大容量固態普及就順理成章了。
圖源聯想京東自營旗艦店
加300塊錢,固態硬盤容量從512G提升到1T,相信這筆交易大部分消費者都會同意的。
但話又說回來,我們真的需要1T存儲嗎?
答案是因人而異,就以小雷自己為例,工作使用的電腦是16+256G版(問就是蘋果的內存貴得跟金子一樣),而家里的電腦則是拉滿,光是16G的內存條就插了四條,存儲空間更是達到了12T,為的就是放下更多游戲和日常拍攝的各種照片和視頻。
所以說如果你只是拿筆記本做一些比較簡單的辦公,日常也不怎么打單機游戲的話,現在512G版本的筆記本電腦肯定是能滿足你的,甚至會讓你覺得還有300G的儲存空間是不是太浪費了。
畢竟電腦跟手機在存儲空間的計算方面有著很大的區別,現在手機上的APP動則就是幾百兆,那些手游的體積更是幾GB起步,隨隨便便安裝些日常應用就得去掉幾十個G的內存,再加上各種應用數據、相冊照片,內存就基本捉襟見肘了。
而電腦這邊則完全不相同,雖說電腦上軟件的安裝包遠比手機版本大好幾倍,但別忘了我們有瀏覽器這位“好伙伴”。像日常使用的B站、斗魚、百度貼吧、微博等軟件都可以直接使用網頁版,而且實際體驗也不比客戶端差多少。
圖源微博
當然,小雷也不是說鼓勵你一定要去買1T版本的筆記本電腦,畢竟沒有人會討厭便宜卻優勢突出的產品。就算你電腦只有512G甚至是256G,實際上也能通過網盤來完成內容存儲,來節省電腦空間。
但不管怎么說,聯想愿意帶頭推出更加親民的1T筆記本,對于我們普通消費者來說肯定是一件好事情,更別說之后其他廠商可能會推出性價比更高的產品。在文章的最后我還是想diss一下蘋果,雖說MacBook在某些方面確實有著不可替代性,但就你現在這個差價(幾千塊的升級價都夠買一臺Windows的輕薄本了),真的很難讓蘋果用戶再去支持你了。
自己的電腦出毛病卻無法獨自維修時,找師傅上門維修是許多小白的救命稻草,但在近日筆記本吧的一位吧友便分享了自己的無語遭遇——換硬盤加裝系統被收了一千多。
據描述,這位吧友的電腦黑屏幾分鐘正常開機,找了師傅來修,被告知固態硬盤壞了,遂更換512固態跟1TB機械硬盤,清了個灰,然后重裝了個win10系統,最后竟然一共收了1500元!
隨后,該吧友將硬盤型號分享出來,圍觀網友均吐槽他上了大當,比市面上價格起碼貴了一半,在評論區中,該吧友還表示維修師傅趁其不注意將老固態給拿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