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為PC硬件品牌中的龍頭老大,ROG玩家國度目前涉及的產品早已不止板卡產品,其PC電源和CPU散熱器產品也已經形成規模,其中性能優秀且價格相對親民的ROG Strix雷鷹系列電源更是成為很多ROG粉絲的裝機首選。此前ROG雷鷹系列電源只有550W、650W、750W三款產品,850W或更高功率的款式則屬于Thor雷神系列電源,后者定價水平明顯更高,堪稱是發燒友的專屬。

    不過從現在開始ROG雷鷹系列電源的覆蓋面會變得更廣,因為其850W款式已經登陸市場,而且為了滿足不同玩家在電源配色上的需求,ROG玩家國度的Strix系列電源還推出了白色款式,其中ROG雪鷹850W就是首發產品。

    ROG Strix系列電源又可以稱之為雷鷹,寓意為“雷神之鷹”,ROG雪鷹則是雷鷹系列的白色款,目前登陸市場的是850W款式,其與ROG雷鷹850W組成了“黑白配”的形式,為ROG玩家國度的粉絲提供了更多配色的選擇。

    這是黑色款的ROG雷鷹850W

    ROG雪鷹850W電源外觀賞析

    ROG雪鷹850W電源的市場售價為1199元,可享受10年質保服務。其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采用全模組線材設計,長度為16cm,本體重量為1.82kg,主體顏色為白色,以黑色作為點綴,輔以銀色的字體作為裝飾。

    ROG雪鷹850W電源

    ROG雪鷹850W電源的額定功率為850W,采用的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同步整流+DC to DC結構,支持100V到240V交流輸入,+12V為單路輸出設計,額定輸出電流為70A,相當于840W功率;+5V與+3.3V則通過DC to DC從+12V轉出,每路輸出均為最高20A,聯合輸出功率額定為100W。

    電源采用全模組接口設計,模組接口與雷影850W相同為黑色設計

    電源采用全模組線材設計,提供有1個24pin主供電接口、2個4+4pin CPU供電接口、6個6+2pin PCI-E供電接口、8個SATA供電接口和6個D型4pin供電接口,均為 白色線材,主供電接口、CPU供電接口、PCI-E供電接口線材采用白色編織網包線,其余線材則為扁平化設計。主要的模組線在線長上都超過600mm,其中CPU接口模組線的長度更是達到了1000mm,完全可以滿足各種機箱的背部理線需求。

    電源配置有一把135mm直徑的9扇葉風扇進行散熱,支持0 dB Fan低負載風扇自動停轉技術,可在電源輸出功率較低時自動停轉風扇,進一步降低運行噪音。

    AC輸入接口則帶有獨立開關,0 dB Fan控制開關也放在這里

    ROG雪鷹850W電源附帶有不少個性化的附件,包括有電源側板磁貼和ROG“敗家之眼”磁貼等,全部都是以白色為主色調,可以對電源實現一些個性化的裝飾。

    配置有“ROG敗家之眼”的白色磁貼

    強調“游戲玩家”的白色磁貼

    小面積款的“ROG敗家之眼”磁貼

    電源包裝也采用了白色為主色調

    ROG雪鷹850W電源拆解賞析

    ROG雪鷹850W電源采用的風扇來自EverFlow,型號為FB14025BH,DC12V 0.6A, 雙滾珠軸承,這是一款Axial-Tech軸流風扇,扇葉末端帶有風扇環,可以形成比普通扇葉更高且更具導向性的風量和風壓,增強電源的散熱能力。同時為了控制噪音,ROG雪鷹850W電源還支持0 dB Fan低負載風扇停轉技術,帶有手動開關,可切換回常規溫控模式。

    電源主PCB正面

    電源主PCB背面

    ROG雪鷹850W電源由海韻代工,其架構與海韻Focus+系列電源基本相同,采用的是主動式PFC+全橋LLC諧振+同步整流+DC to DC設計,PFC控制器與諧振控制器分別為虹冠的CM6500UNX和CM6901T6X,管控IC是Weltrend的WT7527V,可以提供OVP,、UVP、OCP、SCP等多種保護措施,這三顆芯片均布置在主PCB的背面。

    諧振控制器是CM6901T6X

    PFC控制器是CM6500UNX

    管控IC是WT7527V

    一級EMI

    二級EMI

    電源擁有完整的一級與二級EMI電路,其中一級EMI位于AC插座上,擁有1個X電容和1對Y電容,其中X電容配置有專用泄放IC芯片,二級EMI則有MOV、保險管、1個X電容、1對Y電容和2個共模電感,MOV與NTC齊全。

    主電容來自尼吉康,數量為1個,規格是400V/820μF/105℃

    整流橋與主開關管共用一組散熱片

    PFC電路共用一組散熱片

    ROG雪鷹850W電源的整流橋、PFC開關管、PFC二極管、主開關管所用的散熱片是與ROG雷神Thor系列電源同款的ROG Thermal Solution散熱方案,與普通電源中的散熱片相比體積更大,散熱能力更強。其中電源的整流橋有2個,型號為GBU15JL,規格是600V/15A;PFC二極管是C3D08060A,規格為600V/11A@135℃;PFC開關管有2個,是英飛凌的IPA60R190P6,規格是650V/12.7A@100℃/190mΩ;主開關管有4個,同樣是英飛凌的IPA60R190P6;NTC位于PFC二極管的旁邊,配置有獨立繼電器。

    電源的主變壓器

    位于PCB背面的+12V同步整流電路

    位于正面的散熱片以及用于濾波的FPCAP固態電容

    電源的+12V輸出采用的是同步整流,整流管和續流管共計有4個,但由于表面刷了絕緣保護漆的原因無法觀察到具體型號,我們判斷應該是與海韻Focus+ Gold 850W同款的PSMN2R6-40YS,規格為40V/100A@100℃/2.8mΩ,電路配置在主PCB背面,通過正面的散熱片進行散熱,輸出濾波采用了FPCAP的固態電容。

    電源的+5V與+3.3V采用DC to DC設計,由于散熱板難以拆卸,因此很難確認所用元件的具體規格,可以確認的是其采用了日化和FPCAP的固態電容進行濾波。而作為參考,海韻Focus+ Gold 850W在這里是以APW7159C作為PWM控制器,兩路輸出均配置3個英飛凌BSC0906NS,規格為30V/40A@100℃/4.5mΩ,理論上ROG雪鷹850W電源在這部分也應該采用相同的配置。

    這是電源的+5V待機輸出電路,采用EM8569作為PWM控制器,供電MosFET則是MBR1045ULPS,輸出規格為45V/10A。

    模組接口PCB上有FPCAP與日化的固態電容以及尼吉康的2200μF電解電容為各路輸出進行濾波

    ROG雪鷹850W電源性能測試

    均衡負載

    目前我們會對所有參測的電源進行120%額定功率下的230V輸入均衡負載測試以及紋波測試,該項測試的成績不納入超能指數的計算中,單純是用來觀察電源的功率余量。

    ROG雪鷹850W電源在超載至120%功率后,各路輸出的電壓仍然維持在正常水平,轉換效率的變化也屬于正常范圍內,有充足的功率余量。

    PS:超載至120%功率是評測需要,我們并不建議玩家超載電源,如果確實需要更高的輸出功率,請使用額定功率更高的產品。

    轉換效率

    ROG雪鷹850W是一款通過了80Plus金牌認證的電源,在230V輸出的環境下,輸出50W功率時其轉換效率超過80%,輸出100W時轉換效率超過88%,半載輸出效率超過93%,整體平均效率超過92%;在115V輸入下最高轉換效率超過92%,滿載效率在90%左右,符合80Plus金牌電源的效率標準。

    待機效率

    按照相關的規范標準,電源的+5V待機在0.1A/0.25A/1A的負載下轉換效率應該高于50%、60%、70%,空載功率應小于1W。ROG雪鷹850W電源的空載待機輸入為0.21W,+5V待機輸出電壓足額,轉換效率也比較高,全程都在70%以上。

    散熱風扇轉速

    ROG雪鷹850W電源支持0 dB Fan低負載低溫風扇自動停轉技術,實測在輸出功率達到700W之前,風扇都可以保持停轉,此后風扇開始轉動,起轉轉速在820RPM左右,滿載轉速則在840RPM左右,基本不產生噪音;而在常規溫控模式下,在電源輸出功率超過700W之前,風扇轉速都維持在820RPM左右,滿載轉速同樣是840RPM左右,同樣非常安靜。

    電壓穩定性

    ROG雪鷹850W電源的輸出電壓表現非常優秀,三路主要輸出的最高偏離度都在1%以內,電壓調整率更低,達到了0.1%的水準,堪稱是旗艦級的表現。

    輸出紋波

    紋波和噪聲是電源直流輸出里夾雜的交流成分,如果用示波器觀察,就會看到電壓上下輕微波動,像水波紋一樣,所以稱之為紋波。按照英特爾ATX12V 2.52規定,+12V、+5V、+3.3V的輸出紋波與噪聲的Vp-p(峰-峰值)分別不得超過120mV、50mV、50mV。我們使用數字示波器在20MHz模擬帶寬下按照英特爾規范給治具板測量點處并接去耦電容,對電源滿載以及超載至120%功率下的輸出紋波進行測量,以低頻下的紋波峰峰值作為打分基準。

    ROG雪鷹850W電源在100%滿載時的+12V、+5V、+3.3V低頻紋波為37mV、18mV和16mV,超載至120%也就是1020W后,電源輸出紋波有小幅度的增加,但也不過是39mV、20mV和19mV,并沒有本質上的性能改變,這說明電源的紋波抑制相當可靠。

    交叉負載

    交叉負載測試項目我們按照Intel ATX12V 2.52和SSI EPS12V 2.92電源設計指導的要求,制定出850W電源交叉負載圖表。

    值得注意的是,我們并非原封照搬設計規范,而只選擇其中比較有實際意義的4個測試點,分別是交叉負載框里的左下、左上、右上和右下角四個點。

    這四個點的意義分別為:

    左下角(A點):整機最小負載;

    左上角(B點):輔路最大負載、12V最小負載,例如多個機械硬盤同時啟動的情況;

    右上角(C點):輔路最大負載、整機滿載;

    右下角(D點):12V最大負載、輔路最小負載,例如使用單個固態硬盤運行3D游戲的情況;

    測試點的X坐標表示總的+12V的輸出功率,Y坐標表示+5V和+3.3V的輸出功率之和。

    交叉負載的測試與前面的均勻負載測試的評判標準一致,電壓偏離額定值越少越好,各路偏離率允許的值都為±5%。

    ROG雪鷹850W電源在+5V和+3.3V輸出上使用了DC to DC設計,這個設計在交叉負載(拉偏測試)中是比較有利的,基本上在不同的負載環境中,三路輸出的電壓偏離度趨勢都是相同的,電壓偏離度全部都能控制在1%以內,表現非常優秀。

    保持時間

    掉電保持時間(Hold-up Time)是指電源掉電之后電壓輸出值跌出范圍允許的5%的時間,我們測量的是+12V、+5V和Power-OK(Power-Good)信號的保持時間。

    SSI EPS12V 2.92服務器電源設計指導中對輸出電壓保持時間的要求是電源在75%的負載下保持時間應該大于18ms,而Power-OK信號的保持時間要求是大于17ms。

    掉電保持時間如此受關注,是因為其很大程度上關系到硬件的壽命,Power-OK保持17ms意味著面臨17ms以內的掉電情況時電腦能持續運行而不出現關機、重啟的狀況,而各路電壓保持18ms或者更長的時間,是為了在掉電發生時各個硬件能夠做出應急處理,比如機械硬盤的磁頭歸位 、SSD的掉電保護。

    ROG雪鷹850W電源的保持時間是在75%負載(DC輸出375W)的情況下測得。

    對于+12V和+5V,合格的標準是保持時間等于或者大于18ms,Power-OK(或者稱PG,Power-Good)時間應該等于或者大于17ms。ROG雪鷹850W電源的+12V保持時間為36.6ms,+5V為37.6ms,Power-OK為32ms,三項保持時間全部達標且余量非常充足。

    電源得分及點評

    按照我們目前的評分標準,ROG雪鷹850W電源的超能指數為94.36分,屬于頂尖級電源的水平,毫無疑問是一款值得發燒級玩家信賴的產品。

    實際上哪怕我們不對ROG雪鷹850W電源進行測試,我們也會直說這款電源是值得玩家信任的,因為其結構已經被多個產品證實是一個可靠且性能優秀的方案,而且ROG旗下產品向來就是品質的代表,哪怕是相對親民的Strix系列放在整個DIY屆也都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因此性能測試也不過是給出更多的事實論據而已。

    ROG雪鷹850W電源在電壓穩定性、輸出紋波、保持時間、轉換效率等多個方面均有優秀的表現,雪白的外觀設計雖然有別于其它的ROG產品,但能夠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標配的磁貼與貼紙也賦予了電源一定的個性化空間,再加上ROG Thermal Solution散熱方案、Axial-Tech軸流風扇與0 dB Fan低負載風扇停轉技術的相互配合,使得電源在各方面的表現都值得稱贊。

    目前ROG雪鷹850W電源的官方定價是1199元, 可享受10年質保服務。如果以這個價格與其他廠商的同架構產品相比,誠然在價格上的競爭力不大。但對于ROG的產品來說,性價比并不是他們的首要追求,能給玩家帶來極致的性能以及獨特的享受才是最重要。ROG雪鷹850W電源的溢價確實有帶來獨特的東西,包括軸流風扇的設計以及個性化磁貼等,性能表現也確實稱得上是“極致”,這兩點無疑是與ROG的理念是相符的,從這些地方來看,ROG雪鷹850W完全值得這個價格。

    √ 優點:

    - 80Plus金牌認證

    - 全模組接口設計

    - 10年質保

    - 輸出電壓穩定

    - 輸出紋波低

    - 保持時間充足

    - 支持0 dB Fan低負載風扇停轉

    - 附帶多種磁貼與貼紙用于個性化裝飾

    X 缺點:

    - 售價相較于其他同架構產品沒有優勢


    著Intel第十一代酷睿處理器的上市,超頻又成為玩家們熱議的話題。由于第十一代酷睿處理器開放了B560/H570主板的內存超頻功能,主流玩家也能輕松使用高頻內存和體驗內存超頻的樂趣,那么B560主板的內存超頻能力如何呢?下面我們就用華碩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主板來試試。

    開放內存頻率限制,B560也能玩高頻

    超頻一直都是Intel玩家比較鐘愛的操作,每一代酷睿處理器在超頻功能方面都有所改進和提升。不過之前Intel對超頻限制還是比較嚴格的,玩家們只有在Z系列的主板上才能體驗到超頻的樂趣。

    而第十一代酷睿在內存方面的改進較多,在新增了Gear2模式(內存控制器頻率和內存頻率可以1:2分頻)的同時,還開放了B560和H570的內存超頻支持,大大的提升了高頻內存的兼容性和超頻能力。

    在之前的Intel主板中,如B460/B365等主板,雖然也能支持內存XMP模式,但其實并沒有開放超頻功能,所以只能使用到處理器默認支持的原生內存頻率,比如酷睿i9 10900K的默認原生內存頻率支持到2933MHz,在B460主板上,玩家即使使用DDR4 3200MHz的內存,依舊最高只能使用2933MHz的頻率,浪費不說,玩家也無法體驗到高頻內存帶來的性能提升。

    而在B560/H570主板上,Intel這次開放了內存超頻功能,玩家們可以享受到和Z590主板一樣的內存性能,不但可以完美的使用高頻內存,同時還能自行超頻,體驗超頻樂趣。相比處理器超頻來說,內存超頻對普通玩家來說更好操作,成功率更高,也更值得嘗試。當然,具體的內存超頻能力,還是和主板的內存布線、用料、BIOS設計等有較大的關系。

    甜品重炮手 華碩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用料足

    華碩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主板采用了大家熟悉的家族化外觀設計,通過在以黑灰為主色調的主板上加入黃色斜切線條的點綴,打造出深受玩家喜愛的數碼迷彩軍事風格。不同的是,運用了更加極簡線條構成的全新TUF GAMING LOGO標識充滿了科技感的銳利角度,符合年輕潮玩玩家的喜好,讓主板的整體外觀更具辨識度。

    主板也少不了燈效的加持,產品不僅板載RGB燈,而且還有RGB燈效接針和第二代可編程ARGB燈效接針,便于等待連接。通過軟件能調整燈光顏色和燈光模式,也能和第三方硬件同步神光同步燈效。

    第11代酷睿在供電需求上有所提升,這就對主板的供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華碩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采用的是8+1 Dr.MOS整合型高效解決方案,DIGI+ VRM數字供電控制技術確保電力輸出順暢、純凈且高效。整合式MOSFET將高頻和低頻的MOSFET晶體管和控制芯片整合至單一封裝中,內阻極低兼具體積小、效率高、散熱好等特性,為新一代英特爾處理器提供更好的供電效率。與此同時,主板自然少不了通過軍規認證的 TUF電感和TUF電容,能提高溫度耐受性,提升系統穩定性和延長使用壽命,完全能滿足第11代酷睿的供電所需。此外,通過采用特制實心結構的ProCool高強度供電接口,確保接口與電源線連接更充分,起到提升電源效率、降低阻抗、更加堅固耐用、有效防止熱熔及短路等接口故障等作用。

    華碩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對散熱同樣進行了強化。主板不僅設置了覆蓋整個VRM和電感區域的碩大、高質量散熱片,而且導熱貼片也提升了覆蓋范圍延伸至電感區,有助于提高供電區域熱量傳導至散熱片的效率,加速降溫。6層PCB板的設計,有助于關鍵組件的散熱,為 CPU 提供更大的超頻空間,這些設計能有效降低VRM區的溫度表現。

    此次Intel解鎖了B560內存超頻的限制,因此主板通過加入華碩OptiMem II內存優化技術,優化的走線布局,提高信號完整性,減少干擾信號,提高內存兼容性和超頻空間,能將內存頻率超頻至5000+MHz。內存部分采用了獨立的供電設計,能夠更好的確保高頻內存的支持和超頻能力。

    加入對PCIe 4.0的支持也是第11代酷睿平臺的一大亮點所在,華碩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提供了PCIe 4.0×16顯卡插槽和PCIe 4.0×4 M.2 SSD插槽(靠近CPU的M.2插槽),數據帶寬更高,存儲搭配更靈活。值得一提的是,在主顯卡插槽上采用了SafeSlot高強度安全插槽技術,一體注塑搭配金屬骨架,增強了焊點,可為顯卡提供優異的支撐和防護能力。此外,主板板載了雷電4接針,玩家可自行搭配相關雷電設備。

    主板搭載了一體式背板,提供了豐富的接口。網絡方面,華碩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板載Realtek 2.5 Gb有線網卡和Intel WiFi 6無線網卡以及藍牙5.1,可以幫助玩家實現更高的網絡速度連接和更低的數據延遲表現。搭配支持 cFosSpeed 網絡流量控制技術的Turbo LAN 網絡加速大師軟件,還能讓玩家設置程序的網絡使用優先級,在擁堵的網絡環境中也能實現較低的網絡延遲。

    主板不僅有和DTS聯合開發的DTS 游戲音效定制技術,讓玩家可根據游戲類型,方便地將音效偏好設為上空模式、音景模式和戰術模式,從而帶給玩家更逼真、更震撼的游戲音效或更精準的聲音定位。而且支持黑科技雙向 AI 降噪,能智能區分人聲,減少環境噪音,讓玩家獲得更為清晰的語音體驗。

    內存超頻實戰,輕松實現高頻

    測試平臺

    處理器:Intel酷睿i5 11600K

    主板:華碩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

    內存:金士頓HyperX 掠食者系列駭客神條DDR4 4800 8GB×2

    威剛XPG-D50龍耀系列DDR4 3600 8GB×2

    芝奇皇家戟DDR4 4000 8G×2

    顯卡:ROG-STRIX-RTX3090-O24G-GAMING

    硬盤:WD_BLACK SN850 PCIe4.0 NVMe SSD

    電源:ROG雷神1200W

    操作系統:Windows 10 64bit 專業版 20H2

    除了有較好的硬件支持,良好的BIOS設計同樣也決定了內存超頻能夠成功。華碩主板的BIOS在超頻玩家中的口碑一直都比較不錯,詳細豐富的設置選項和清晰友好的界面能夠讓玩家們超頻時事半功倍。本次超頻測試,我們已經將華碩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主板升級到了最新的0811版BIOS,考慮到使用場景,本次內存超頻測試的處理器選用了主流的酷睿i5 11600K。

    該主板的BIOS和之前一樣,擁有簡易和高級兩種界面,簡易界面已經換裝了全新的蘭博基尼黃配色,常用的設置都放置在圖形界面中,操作方便,對于只需要使用內存XMP功能的玩家來說,可以直接在簡易界面開啟。

    高級界面則和更高端的ROG系列主板保持了一致,擁有豐富的設置選項,新一代的Ai Tweaker界面也可以開啟酷睿i9 11900K/i9 11900KF的ABT功能。由于第十一代酷睿搭載了全新的Gear2模式,所以BIOS中我們還能看到“Memory Controller : DRAM Frequency Ratio”選項,除了默認的分頻設置,玩家也可以自行決定內存使用1:1還是1:2分頻(過高的頻率下使用1:1分頻會導致啟動失敗)。經過我們測試,在該主板上內存頻率從3733MHz開始便會使用1:2分頻。

    如果玩家只需要加載XMP模式,那么在BIOS的高級模式下,只要進入“Ai Tweaker”界面并在第一項“Ai 智能超頻”中選擇需要的XMP模式即可。而如果要自行調整時序的話,則可以在下方的“內存時序控制”選項中進行細致的調節,主板也提供了多項內存小參的調節,經驗豐富的發燒玩家可以進行更為細致的調節從而榨干內存的超頻能力。當然,在內存頻率調高的同時,別忘了在“DRAM電壓”選項中適當提升電壓,從而獲得更好的超頻成功率。

    本次內存測試我們選用了三對頻率分別為DDR4 3600、DDR4 4000和DDR4 4800的內存進行了超頻測試,能夠較好的體現從主流到高端的內存在華碩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主板上的表現。

    威剛XPG-D50龍耀系列DDR4 3600 8GB×2使用了采用海力士顆粒,在XMP下的默認時序為18-20-20-42@1.35V。經過簡單的調試,我們將其超頻至了4533MHz,提升幅度較大,此時的時序為18-25-25-45@1.5V,AIDA64的讀寫測試成績提升到了65000MB/s左右,延遲則為62.5ns。

    芝奇皇家戟DDR4 4000 8G×2使用了海力士顆粒,在XMP下的默認時序為18-22-22-42@1.35V。在簡單調試后,其能夠超頻至了4800MHz,時序為23-25-25-55@1.5V,AIDA64的讀寫測試成績超過了68000MB/s左右,延遲則為56.4ns。

    金士頓HyperX 掠食者系列駭客神條DDR4 4800 8GB×2也是海力士顆粒,在XMP下的默認時序為19-26-26-46@1.5V。在華碩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主板上,其比較輕松的就超過了5000MHz的頻率,達到了5066MHz,時序為21-26-26-54@1.6V,AIDA64的讀寫測試成績超過了70000MB/s左右,延遲則為54.7ns。

    從整體的測試來看,全新的Gear2模式大幅的提升了內存超頻的成功率,雖然本次測試沒有仔細的進行時序和小參的調節,但依舊可以看出在華碩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主板對高頻內存的支持和超頻都還是比較簡單和容易的,

    總結: 用料精良BIOS設計優秀,B560主板也能輕松超頻

    第十一代酷睿處理器開放了B560/H570主板的內存超頻限制,加上全新的內存控制器和Gear2模式,即使是主流的B560主板,也有著非常不錯的內存支持表現。從測試來看,華碩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主板不但原生就能支持到更高的內存頻率,同時在內存超頻穩定性方面的表現甚至好于上代部分Z490產品,作為一款B560主板,其在內存體質足夠還的情況下,能夠輕松將其超頻至5000MHz以上,超頻能力并不比甜品級Z590主板差。更高的內存頻率在部分吃頻率的游戲中有更好的表現。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要實現這些超頻功能,玩家們還是需要一款做工扎實,用料精良的B560主板,同時BIOS設計對于高頻內存支持和超頻成功率來說也非常重要。想要在第十一代酷睿甜品級平臺中嘗試內存超頻的玩家,不妨看看本次測試中所用到的華碩TUF GAMING B560M-PLUS WIFI重炮手主板。

    說上市已經有一年多時間,不過銳龍5000憑借著優秀的7nm Zen3架構、強悍的性能表現競爭力十足。而且接下來還有最強游戲處理器銳龍7 5800X3D在內的一系列新品上市,相信在接下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該系列產品依然是打造高性能主機的首選處理器。那么強悍的處理器要為其搭配同樣強悍的主板才能發揮出其全部的性能。用料、功能經過了全面升級的華碩ROG STRIX X570-E GAMING WIFI II就堪稱是銳龍5000的超跑級座駕。

    華碩ROG STRIX X570-E GAMING WIFI II在延續家族外觀風格,在VRM散熱片、I/O裝甲和主板芯片散熱片上的電競圖騰元素尤其搶眼。

    主板VRM厚實的散熱片除了全部采用了ROG STRIX獨有的斜切設計之外,還加入了精心設計的AURA RGB燈效的ROG LOGO,配合AURA SYNC神光同步信仰燈效視覺效果相當酷炫,格外引人矚目。

    在供電方面,華碩ROG STRIX X570-E GAMING WIFI II主板采用了12+4相整合型高效解決方案,配以DIGI+數字供電控制、高品質電感和耐用電容、6層PCB用料能快速降溫等怪獸級用料,能為銳龍9 5950X這樣的旗艦處理器提供更好的供電效率,更能充分挖掘它們的性能潛力。

    在VEM供電區域,通過高品質導熱貼將電感等元件上快速傳遞到散熱片。兩個 VRM 散熱片通過 L 形熱管連接,以提供充足的表面積和散熱質量,增加VRM供電區域的散熱效率。

    主板采用了特制實心結構的ProCoolⅡ高強度供電接口,確保與PSU電源線連接更充分,提升供電效率且更加堅固耐用。

    華碩ROG STRIX X570-E GAMING WIFI II通過全新Optimem III內存優化技術,提高內存兼容性和超頻空間,讓主板上的4個內存插槽可以穩定支持DDR4 4400+以上內存。

    主板還提供了雙PCIe 4.0×4 M.2插槽,能夠帶來平臺更高的存儲靈活性和更快的數據傳輸速度,還能支持RAID0。

    華碩ROG STRIX X570-E GAMING WIFI II也預裝了預裝一體式I/O背板,提高ESD防靜電、防塵能力,簡化主板安裝步驟,帶來更高顏值,更強防護。

    主板支持最新WiFi 6E標準,還配備了2.5Gbps網卡芯片,可帶來更流暢,低延遲的游戲體驗,流暢播放高分辨率視頻并享受更快的文件傳輸。之前只在ROG CROSSHAIR VIII DARK HERO上搭載過的“Dynamic OC Switcher混合雙模(多/全核)超頻”技術也被下放到了華碩ROG STRIX X570-E GAMING WIFI II上,讓超頻更為智能。其可以根據玩家預設的電流或溫度閾值,在DOCP+PBO和全核超頻模式中智能切換,簡單的說就是低負載時開啟DOCP+PBO,獲得更高的單核性能,在高負載時切換到全核超頻模式,獲得更強的多線程性能。

    華碩ROG STRIX X570-E GAMING WIFI II依然采用了SupremeFX電競音效解決方案,可確保電壓和電流足以驅動耳機,帶來更優的聲音體驗。此次還加入了雙向AI降噪黑科技,通過海量數據庫進行深度學習識別聲源,有效降低麥克風輸入和音頻輸出的環境噪音。智能區分人聲,減少鍵盤敲擊聲、鼠標點擊及其他環境噪音,讓你在游戲或在線語音時享受更清晰的聲音體驗。

    華碩ROG STRIX X570-E GAMING WIFI II各方面優秀的表現足以使其成為游戲玩家最靠譜的游戲裝備。如果你想要打造一款高性能ZEN3架構的銳龍5000平臺電腦,華碩ROG STRIX X570-E GAMING WIFI II值得優先考慮。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