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多售價不足千元的機型中,要數小米公司的紅米系列最為引人關注了。在今年一月中旬,小米推出了一款擁有大電池全網通的紅米手機3。時至今日僅僅兩個月時間,這款售價僅為699的性價比神器已經收獲了相當不錯的用戶好評,在各大電商網站的出貨量也是名列前茅。就在上周雷軍在小米生態戰略發布會上宣布,高配版的紅米3也將在4月6日米粉節上正式與消費者見面。下面讓我們一起詳細了解一下這款升級之作。
目前售價在千元以下的移動設備越來越多,這個價位的機型憑借極致的性價比獲得了非常高的關注度。紅米系列一直以低價高配極致性價比為主要賣點,自該系列第一款產品推出時就收獲了非常多的忠實擁躉。從之前評測的紅米系列歷代產品可以看到,除了在硬件上要足夠超值,紅米系列同時在材料、設計、做工、功能等方面上都做的足夠優秀。超高的性價比也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搶購難的問題,本文中除了產品本身外,在最后也將集合競品對全新的紅米3高配版在購買方面進行總結。
紅米3高配版基本參數
首先是參數方面,高配版紅米3采用了驍龍616 處理器、720P 5英寸IPS屏幕、4100mAh、后置1300萬像素攝像頭,支持雙卡雙待+全網通,硬件配置基本同普通版相同,主要的亮點是增加了指紋識別功能,運行內存升級到了3GB,閃存升級到了32GB(支持Micro SD卡)。價格方面紅米3高配版的官方定價為899元,共有經典深灰、經典銀白、經典金色三色可選。
紅米3系列參數對比
此次官方為我們送測的為經典金色機型,上手感覺與之前推出的紅米3普通版并無太大差異。二者在外觀方面最大的區別在于以下幾點,首先是背部紋理方面,紅米3高配版取消了紅米3時尚版背部的“絲襪”條紋,三款配色全部為經典版設計。其次在手機的背部增設了職位識別模塊。而背部的處理工藝依舊給人以非常良好的手感。單純從外觀上講,紅米3高配版要比同價位競品高出不少,要絕對對得起899元的售價。
紅米3高配版外觀體驗
基于成本考慮紅米3高配版與之前推出的紅米3相同,二者全部采用了一塊5英寸720P顯示屏,在某些細節顯示方面還存在一定顆粒感。但這樣做的好處是將屏幕功耗有效降低,從而延長電池續航時間。經過細節放大可以看到,作為一款入門級產品,紅米3高配版的屏幕黑邊還是比較明顯的,但以上缺點也僅是千元級手機的通病,我們也不必糾結太多。
紅米3高配版
紅米3高配版依舊采用了紅米系列的經典造型設計,經典的上下對稱面積、底部設計的LED指示燈,讓我們一眼就能看出這是一款小米的手機。手機的正面頂部搭載了一枚500萬像素前置攝像頭,支持36級別智能美顏及人臉識別功能。屏幕下方是辨識度很高的三枚虛擬按鍵,三枚按鍵的顏色為透明色,手指觸控后會發出白光,同我們之前評測過的小米系列產品相同。
紅米3高配版
紅米3高配版配備了3.5mm耳機接口,microUSB充電和數據接口(采用5V/2A標準充電頭)。重點要說明的是其配備的紅外線發射裝置,目前小米所有的新品都配備了紅外遙控功能,通過內置的小米萬能遙控應用,可遙控家中大多數電器。它不僅能遙控電視、空調等10大類設備及2000余個品牌,還能實現比原裝遙控器更多的功能。經過一段時間的驗證,小米的紅外遙控功能獲得了消費者的一致好評,這項功能也成為了目前小米公司所有新品的加分項。
紅米3高配版
紅米3的高配版的機身尺寸基本與普通版相同。右側的物理按鍵位置合理,實際操控方面5英寸的機型具有天生的單手操控優勢,拇指對于這三個按鍵可以隨意操控。手感上,音量控制更硬,按下去反饋感十足,電源鍵的手感則偏軟。左側的SIM卡插槽則是采用嵌入式設計,需要使用專門工具進行配合使用。這是一個二合一的插槽,即可以安裝兩張SIM卡,也可以使用一張SIM卡+一張擴展存儲的TF卡,使用起來比較靈活。值得一提的是此次紅米3高配版依舊是一款全網通機型。
紅米3高配版
此次紅米3高配版放棄了普通版獨特的背部紋理設計,另外最大的變化是加入了指紋識別模塊。紅米3高配版背部設計依舊采用了經典的三段式設計,中間主體部分為金屬材料,手機靜置時摸上去,會有著明顯的金屬冰冷手感。經實測該機的防滑效果也非常不錯。頂部與底部的材料為聚碳酸酯,它們與主體機身有著明顯的光澤差異,手感的差異也非常明顯。背部邊緣區域,都是有著比較圓潤的弧形設計,即保證了邊緣部分不硌手,還使得其符合人體工程學,持機時會更為貼近手掌。
紅米3高配版
在這里我們簡單提及一下紅米3系列的的背部工藝,據小米方面介紹稱,這其實是兩年前的工藝,與iPhone 5背部LOGO的設計工藝相同。但是除了iPhone之外,在近年來從未有其它手機廠商使用,紅米3算是吃了第二只螃蟹。拍照方面,紅米3高配版依舊采用了一枚1300萬像素主攝像頭,f/2.0光圈,PDAF相位對焦。雖然在高配版機型上加入了指紋識別功能,但手機攝像頭的配置較前作相比并無改變。
紅米3高配版
目前指紋識別功能憑借其特有的便捷性和安全性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認可,此次紅米3高配版加入的指紋識別模塊也算是順勢而為。在實際使用方面,該傳感器的反應和識別率優化的還算比較不錯,不僅能夠完成快速解鎖工作,還可以通過手機背部的指紋識別模塊進行指紋支付。指紋識別模塊獨有的高安全性和不可復制性是它的先天優勢,在日常使用過程中大大提升了支付效率。
紅米3高配版
外觀總結:對于一款售價為899元的產品來說,必然會在成本上受到非常苛刻的限制,對于這種低價機型,我們的要求其實并不會太高。通過以上介紹不難看出,紅米3的設計水準完全超越了其售價,并且其設計具有創新性而這是目前國產手機所最為欠缺的。總體來看雖然外觀變化不大,但指紋識別模塊的加入也讓這款紅米3高配版的性價比爆棚。
紅米3高配版系統體驗
提起MIUI相信廣大網友和小編一樣對其再熟悉不過了。憑借起步早,裝機數量多MIUI一直是國內定制的領軍者,而隨著版本的更迭,現在MIUI已經來到了7時代。截止MIUI在目前全球范圍已經擁有1.7億用戶,成熟穩定易用這三個方面一直是MIUI大受歡迎的主要原因。此次紅米3高配版出廠配備最新版的MIUI 7,MIUI 7是基于Android 5.1.1的MIUI 7.2穩定版。
MIUI 7.2
系統圖標方面,從自MIUI 6系統開始就開始采用了多彩扁平化的設計語言。與之前MIUI6相比,MIUI 7則主要是進行了功能以及性能上的優化。根據官方說明來看,全新的MIUI 7新增小米視頻電話功能,同時從系統底層優化性能與省電,應用啟動響應速度提升30%之多,后臺省電優化使續航延長25%。下面讓我們詳細了解一下全新的MIUI7。
MIUI 7.2
最新的MIUI7中還支持“巨無霸”字體,并支持全局放大,區別于其他定制系統的大字體模式,MIUI的全局放大指的就是所有系統自帶應用中的字體都會被放大,可以較大程度的滿足中老年用戶的使用需求。而這項功能雖然看似簡單但實際上在系統底層方面的改動還是非常多的,需要投入非常多的研發經歷。從這一點可以看出MIUI之所以能成為國內定制系統的老大也是實至名歸的。另外以往的手機系統,除了大字體外,對于視力優秀的年輕人來說,為了獲得更好的閱讀體驗,標準大小的字體仍然偏大。MIUI 7.2提供了六檔不同大小的字體,用戶的選擇面更廣了。
MIUI系統中內置的私密文件夾功能對于隱私數據的安全很有幫助,我們可以將我們重要的文件設置私密,MIUI可以將這些文件徹底隱藏,私密文件夾不僅對文件本身加密,還會將文件名也一并修改,即使連接電腦讀取,也不會泄密。這種安全性極為靠譜,即使手機意外丟失,也不用為數據安全發愁。而對于私密文件,必須通過我們預先設置的手勢圖案或者密碼才能查看。
另外在其他方面MIUI還支持小米視頻電話、一鍵換機、手機防丟失、新版鎖屏畫報等最新的應用場景。整體看來,在在眾多廠商搶首發拼硬件的今天,MIUI還在基于用戶層面進行系統的不斷進化,實在難能可能。此次7.2版本中最新加入的一些功能經過實際使用來看還是非常實用的。對于一款入門機型,系統的流暢性也是用戶選購時主要考慮的,而MIUI引以為傲的流暢度,在這款紅米3高配版上面依舊可以完美的體現。
紅米3高配版性能體驗
紅米系列一直以性價比為主打,可以說此次推出的紅米3高配版更將性價比一次演繹到了極致。除了增加了指紋識別外,紅米3高配版的另一大看點是將之前的運行內存提升至3GB LPDDR3、32GB閃存。處理器方面,紅米3高配版與之前的普通版相同都采用了高通驍龍616處理器。高通驍龍616是一顆八核64位處理器,分別是由4個1.7GHz高主頻A53+核心和4個1.2GHz低主頻A53核心組成。GPU方面依舊是Adreno405。
與高通驍龍615相比,驍龍616在小四核CPU主頻由1.0Ghz提升到了1.2Ghz,從參數上看性能稍微有些提升。其他細節方面,高通616和615區別不大,均支持2560×1600 分辨率屏幕(支持2K分辨率)、2100萬像素攝像頭、Quick Charge 2.0快速充電、LPDDR3-800單通道內存、eMMC 4.51存儲、NFC、1080p60 H.265/H.264硬件解碼、藍牙4.0及802.11ac Wi-Fi(MU-MIMO)。
高通驍龍616采用了X5 LTE基帶,支持TD-SCDMA、LTE FDD、LTE TDD、WCDMA、CDMA 1x、EV-DO、GSM多種網絡制式,通俗來說就是我們平時理解的全網通。而紅米3這次也不再提供多個版本機型了,而統一出售全網通版本,移動、聯通、電信用戶均可使用該機。
我們還是用安兔兔跑分軟件對紅米3高配版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測試,從測試結果來看,紅米3高配版能比較穩定的跑出36000分以上,成績比之前的評測過的紅米3普通版略高。以紅米3高配版的售價來比較的話,這個性能已經足夠出色了。從實際體驗情況來看,由于只采用了一塊720P顯示屏,紅米3高配版運行各種3D游戲也是畫質與流暢并存,并無任何卡頓感。與普通版相比高配版紅米3在運存方面有所升級,直觀的體現是在進行多任務處理時更加流暢。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高通616處理器與3GB RAM的硬件配置可足夠滿足他們的日常需求。
紅米3高配版拍照體驗
在拍照硬件方面,紅米3高配版依舊采用了同之前推出的紅米3普通版相同的配置,采用了1300萬像素攝像頭,其采用了5片式鏡頭設計,5片式鏡頭,f/2.0光圈,PDAF相位對焦。前置攝像頭為500萬像素,廣角、美顏功能也是一應俱全。下面讓我們來看看紅米3高配版的實際拍照效果。
紅米3高配版拍照界面
相位對焦技術最早應用在單反相機上,相位式的好處是對焦速度快。相比反差式的需要來回多次“錯過”準確焦點的位置來對焦的方式,相位式對焦在一開始的時候就可以通過相位檢測的信號來判斷當前的焦點位置是靠前還是靠后。并且準確的告訴鏡頭驅動模塊,應該將鏡片向哪個方向移動。簡而言之,這項技術可以大幅度提升對焦速度。與傳統反差對焦相比,在暗光條件下,對焦更快。
拍照界面方面,一如既往延續了MIUI的簡單風格,完全的圖形化界面,在點擊某個功能后,在拍照界面就會出現相應的關閉選項,讓初次上手智能機的用戶也可以輕松上手操作。另外紅米3高配版依舊提供了眾多濾鏡效果,可實時展示取景效果,在拍照時就能體現出效果,不用后期制作。
紅米3高配版拍照樣張展示:
紅米3高配版夜景樣張
紅米3高配版夜景樣張
紅米3高配版夜景樣張
通過以上樣張不難看出,紅米3在室外光線良好的情況下,表現出來的拍照素質非常優秀。實際拍照時,借助PDAF相位對焦的幫助,手機的對焦速度非常迅速。其樣張的表現出的特色就是白平衡準確,細節還原真實。夜間的拍照上,紅米3高配版的總體表現還算不錯,畫面比較干凈。美中不足的是,樣張中依舊會為我們展現出一些噪點。作為一款手機來說,紅米3高配的總體表現已經算得上出色了。
電池續航能力測試及總結
大電池也是紅米3系列的另一大特色,紅米3高配版的電池容量達到了4100mAh。紅米3高配版采用了高能量密度的電池模組,高達685Wh/L的電芯,既壓縮了足夠的空間,又并保持了電量。再看紅米3的整套配置,高通驍龍616處理器,5英寸720P分辨率的屏幕,與4100mAh的大容量電池相結合的,話在省電上也有著絕對的優勢。
紅米3高配版標配充電器
我們先使用PCMark進行理論測試,14小時51分鐘的續航時間非常讓人滿意。從某種角度來說,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續航成績,目前較為主流的旗艦機手機,在此測試中的成績也難超過8小時。在實際使用過后,我們發現紅米3的續航確實給力,普通使用的話,用個2天完全沒問題,高強度使用的話,堅持一天回家充電也完全沒問題。
電池續航測試
續航的表現好壞,在現在是必須要考慮充電快慢的問題的。紅米3所使用的高通驍龍616處理器,是支持高通Quick Charge 2.0快速充電技術的,小米官方也宣稱紅米3支持快充。那么紅米3的充電速度,就是由小米官方所提供的充電器所決定的了。紅米3的標配充電器為5V/2A,10W的輸出功率只是達到了Quick Charge 1.0的標準,因此其充電速度上還是略有不足的。
總結:性價比爆棚 值得購買
文章到此我們的評測即將告一段落了,相信通過小編的介紹您已經對這款全新的升級之作有了較為全面的認識。與普通版本的紅米3相比,高配版機型在內存方面有所升級,并加入了時下非常火爆的指紋識別模塊。可以說大電池、金屬機身、指紋識別基本覆蓋了入門級用戶的主要選購要素。而899元的售價相信又會掀起一番搶購熱潮。
紅米3高配版將于4.6日米粉節首銷
如果您近期想選購一款入門級產品的話,這款小米3高配版會是個不錯的選擇。該機將在4.6日米粉節期間上線銷售,據悉此次米粉節小米公司提供了7500萬元優惠券紅包,優惠券分為2元、5元、10元、50元、100元5類面值。我們PChome智能移動頻道也將持續為您關注小米公司的最新動態敬請關注。
觀IT數碼行業中的各個巨頭型企業,手機+平板+電腦可以說是最為理想的產品結構,手機與平板電腦偏向輕度化的應用,而電腦則具備更加全面的功能,可以說,在如今的產品構成中,電腦早已成為必不可缺的一環。
這些年來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進入到了PC市場,使疲軟的PC讓市場更具活力,越來越多的筆記本廠商也進入到手機的廝殺中,手機廠商做筆記本,筆記本廠商做手機這樣的趨勢已經是屢見不鮮。Redmi(紅米)作為頗受年輕人喜愛的品牌,前幾天跨界發布了首款超高性價比的輕薄時尚筆記本——搭載了英特爾酷睿i7的RedmiBook 14,3999元的起售價與手環解鎖的玩法,讓許多傳統廠商一臉蒙圈,那么這款產品設計如何?又有哪些獨到之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筆記本行業新軍表現究竟如何吧。
第八代英特爾酷i7處理器性能增強版+滿血MX250超強搭配
英特爾酷睿i7詳解
配置可以說是RedmiBook 14的亮點之一,RedmiBook 14采用intel全新的第八代酷睿i7增強版處理器i7-8565U(另有i5版本可選,i7版為測試機型),最高睿頻頻率4.6GHz,同時搭配GeForce MX250獨立顯卡,8GB內存+512GB固態硬盤組合。
CPU-Z信息一覽
i7-8565U擁有四核心八線程的規格,采用14nm工藝,三級緩存6MB,處理器的長短時功耗都被限制在了15W,也就是i7-8565U的標準TDP,在性能上,酷睿i7-8565U相比第八代酷睿處理器最大睿頻頻率提升15%,較第七代性能提升48%,性能非常強勁。
筆者采用CINEBENCH R15對其性能進行測試,最終該處理器多核心獲得496cb,單核心72.48cb,RedmiBook 14發揮出了i7-8565U應有的水平。
CINEBENCH R15測試數據
此外,搭載了英特爾酷睿i7的RedmiBook 14英偉達MX250滿血版獨立顯卡,TDP為25W,擁有384個流處理器,64bit顯存位寬、采用2GB GDDR5顯存,核心頻率可達1582MHz,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11%。
GPU-Z信息
筆者使用新3DMark的Fire Strike模式對其進行測試,最終得分為3508分,在眾多搭載MX250的機型中屬于比較高的分數。
Fire Strike模式測試數據
RedmiBook 14電池容量為46Wh,配備65W電源適配器,在關閉Wifi、屏幕調整為系統亮度50%,性能模式切換為靜音,Windows自帶電池模式選擇為節電模式,模擬極限狀態下筆記本的使用狀態,進行Work accelerated模式續航測試,最終成績為7小時37分鐘。
此外,RedmiBook 14支持1C快充技術,35分鐘即可充電達50%,在特殊情況下應急非常有效。
CrystalDiskMark測試成績
硬盤方面RedmiBook 14搭載了一塊512GB SSD,我們通過CrystalDiskMark對其進行了測試,這塊SSD的順序讀寫速度分別是504MB/s和494MB/s,隨機讀寫速度分別是26MB/s和71MB/s。
搭載英特爾酷睿i7的RedmiBook14游戲測試:輕松暢玩《英雄聯盟》、《CS:GO》
那英特爾酷睿i7-8565U+滿血版MX250能帶來什么樣的體驗呢?跑分并不直觀,下面筆者通過兩項測試進行說明,第一項測試為《英雄聯盟》,第二項測試為運行《CS:GO》。
筆者嘗試了《英雄聯盟》和《CS:GO》兩款網游,將兩款游戲設置為最高畫質,在實際體驗中,整個游戲過程都非常流暢,《英雄聯盟》平均在80幀左右,《CS:GO》稍低一些,不過也有將近50幀的表現,后續將游戲畫質調整為全低設置后,游戲的幀數有了大幅度提高。
《英雄聯盟》平均在80幀左右
《CS:GO》也有將近50幀的表現
從最終的測試結果來看,RedmiBook 14搭載英特爾酷睿i7-8565U實際表現非常強勁,英特爾酷睿i7-8565U本身已經足夠強大,再加上MX250更是錦上添花,從整個游戲測試過程來看,最低80幀的成績對于《英雄聯盟》來說已經足夠流暢了。總的來說,英特爾酷睿i7-8565U+MX250的組合玩一些網游還是沒問題的,不過3A大作還是別想了。
外觀設計:一體化金屬機身 設計語言和細節處理成熟
在筆記本外觀已經乏善可陳的今天,想要做出突破和創新確實不容易。在外觀設計上,RedmiBook 14選擇了一條比較穩妥的路,在做工和品質上發力,整機采用一體化金屬機身設計,金屬打磨比較細膩,邊角處也進行了鈍化處理,設計語言和細節處理上非常成熟,RedmiBook 14雖然是紅米第一款筆記本產品,但已經做到了筆記本市場的主流水準。
RedmiBook 14的設計非常簡約,A面除了“Redmi”Logo外并無其他元素,這也是目前多數輕薄本采用的設計。
雖然是14英寸產品,但得益于窄邊框設計,RedmiBook 14的機身尺寸明顯要比傳統14英寸小一圈,筆者嘗試將其放入13英寸筆記本背包中也是沒有問題的。
重量方面,裸機重量為1.5kg,出行重量與13.3英寸筆記本并無區別。實測最厚處為17.95mm(不包含腳墊),比一元硬幣直徑的一半厚一點,算得上是14英寸產品中比較薄的了。
屏幕:三面窄邊框設計 屏幕品質突出
展開機身,RedmiBook 14采用了時下流行的窄邊框設計,兩側邊框寬度僅有5.75mm,從而實現了81.2%的超高屏占比,81.2%屏占比所帶來的視覺感受還是非常不錯的,比普通寬度邊框的筆記本更有沖擊力的同時更具檔次感。
81.2%的超高屏占比
除了窄邊框外,RedmiBook 14屏幕的整體顯示效果也是不錯的,這塊14英寸屏幕的物理分辨率為1920×1080,為IPS材質,可視角度十分不錯。表面為霧面處理,可以有效防眩光,在光線復雜的環境下依然能夠看清屏幕內容。
實際顯示效果
屏幕色域表現方面,筆者使用校色軟件Spyder5對這塊屏幕的色域及亮度表現進行了測試。從測試結果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塊標準色域的屏幕,該屏幕色域達到了63%的sRGB、47%的AdobeRGB。
63%的sRGB、47%的AdobeRGB
63%的sRGB、47%的AdobeRGB
除了不俗的屏幕之外,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RedmiBook 14并無搭載攝像頭,雖然在移動互聯時代,筆記本攝像頭顯得沒那么重要,視頻聊天完全可以依托手機解決,但你要知道,作為生產力工具部分辦公用戶還會用筆記本攝像頭開視頻會議,還是有使用需求的,而且筆記本電腦上攝像頭的存在不會受到成本的影響,沒有攝像頭的筆記本筆者還是第一次見到。
鍵盤:鍵帽較大 表面平整光滑 回彈比較迅速
RedmiBook 14鍵盤的使用感受是非常不錯的,鍵帽較大,表面平整光滑,鍵程偏短,回彈比較迅速,使用下來的感覺與市面上主流的輕薄本鍵盤非常相似。
觸控板位于中間位置,為一體化設計,表面觸感光滑,左右按鍵聲音清脆,觸控板的靈敏度和定位精準度屬于主流水準。
觸控板特寫
此外,RedmiBook14還支持Modern Standby技術,不僅可實現超低功耗待機功能,還支持小米智能解鎖2.0,用戶將小米手環3升級至最新固件,綁定筆記本,即可疾速解鎖,非常方便。
RedmiBook14還支持Modern Standby技術
這種一步到位的使用體驗在傳統筆記本廠商的產品中是沒有的,RedmiBook14為筆記本市場帶來的全新認識,另外,在筆者實測中,這個Modern Standby技術的識別速度也是非常可觀的,基本達到了秒解的水平,非常不錯。
接口:排布合理種類齊全 滿足玩家需求
RedmiBook14的接口主要分布于機身兩側,其中機身左側接口分別為電源接口、HDMI和2個USB 3.0接口,機身右側接口分別為USB 3.0和3.5mm耳麥接口。
RedmiBook14的喇叭位于鍵盤兩側鏤空處下方,朝上的設計能夠讓體驗更加出色。更出色的是其支持DTS專業音效,在播放音視頻的時候效果更佳,生動還原每一個音符細節,更具有感染力,播放效果確實比普通筆記本要好很多。
另外,RedmiBook14的拆解也非常簡單,只需要擰下底部的9顆螺絲就能打開底蓋進行升級或清灰操作,對于動手能力不強的朋友也是非常有好。
評測總結
從RedmiBook14配置上,擁有英特爾酷睿i7-8565U+GeForce MX250獨立顯卡的強力加持使RedmiBook14性能表現強勁,不錯的性能釋放和強大的續航能力,使得RedmiBook14在復雜使用環境下依舊可以出色的完成任務。
在外觀設計上,紅米在這款產品上采取的態度是穩扎穩打,沒有激進的做法,而是努力將產品整體效果做到主流水準,這種思路對于初涉筆記本市場的紅米來說是非常正確的,這讓RedmiBook14的整體外觀設計有比較完整成熟的呈現。當然,雖然筆者更希望看到紅米能夠在筆記本產品上做出更多差異化的東西,畢竟“老大哥”小米在2016年就推出了PC產品,但是事與愿違。
在售價上,RedmiBook 14 i5+256GB版售價為3999元,i5+512GB版售價為4299元,i7+512GB版售價為4999元,將6月11日0點在各大電商開售,關于紅米筆記本你怎么看呢?
段時間我們剛體驗了搭載英特爾酷睿i5-10210U的RedmiBook 14 增強版,沒過多久Redmi便發布了旗下首款搭載AMD處理器的筆記本產品——RedmiBook 14 銳龍版,IT之家自然也第一時間收到了這款筆記本,下面麥子和大家一起體驗一下。
時間往回撥三年,英特爾在當時的筆記本市場中有著無可爭議的優勢,不少人對搭載AMD A系列移動處理器的筆記本嗤之以鼻,搭載的機型也很少;但隨著Zen架構的Ryzen系列處理器發布,AMD桌面處理器開始崛起,經過三代的耕耘,AMD Ryzen筆記本處理器也日益成熟,去年OEM廠商們對Ryzen 2000移動處理器的態度逐漸回暖,一些主要輕薄機型推出銳龍版,今年AMD更加自信地推出Ryzen 3000 U/H系列處理器,OEM廠商也比較積極地跟進,許多主力機型都有銳龍版,在今年市場表現應該會有不錯的回升。從命名來看,這些機型強調“銳龍版”說明AMD仍扮演追趕者的角色,消費者的注意力也不免落在銳龍版與搭載英特爾同級處理器產品的對比上。IT之家也將根據手中兩個版本的RedmiBook,針對處理器性能做一個簡單的對比。
一、只有貼紙不同的外形
本次IT之家收到的是月光銀配色的RedmiBook 14 銳龍版,外形完全沿用RedmiBook 14增強版,依然是簡約的磨砂金屬材質的A面,僅在中部左側有品牌logo“Redmi”,右側為一行小字“DESIGNED BY XIAOMI”;B面同樣沒有攝像頭,14寸1080P屏幕,屏占比約為81.2%,下邊框有“RedmiBook”logo;C面神似MacBook的布局以及有著不小進風口的D面,更多外觀及設計細節可在往期查看,此處不再贅述。兩個版本外觀上最大的不同在于處理器和顯卡的貼紙,分別位于C面與D面,英特爾十代酷睿i5以及英偉達MX顯卡的貼紙被替換為AMD Ryzen 5和AMD REDAON Vega顯卡貼紙。
▲左為增強版(深空灰),右為銳龍版(月光銀)
AMD Ryzen 5貼紙以為色為主,表面為反光材質,四周的亮銀色在光線下有極強的金屬質感,搭配白色“AMD Ryzen 5”字樣和logo,配以標志性的紅色“Zen圓環”;英特爾十代酷睿i5貼紙則較為簡單明了,略微反光的銀灰色方格的背景下,排列著黑色的Intel logo和“Core i5 10TH GEN”字樣。
AMD RADEON Vega顯卡貼紙也不想英偉達MX顯卡貼紙那樣簡單粗暴,“英偉達綠”的背景上,只有logo和“NVIDIA”字樣,而是和C面處理器貼紙同樣的亮面反光處理,保留了四周的金屬質感,主體部分背景為帶有紋路的紅色,Vega顯卡的標志占據將近一半的空間,下面依次排列了“RADEON GRAPHICS”字樣和AMD logo。
麥子個人比較喜歡英特爾的處理器貼紙,色調更統一更大氣,展示內容更多但更規整;以及AMD的顯卡貼紙,設計感更強,展現信息的主次明顯。這四張貼紙中大家更喜歡哪張呢?可以在下方評論區討論。
接口方面也沒有任何變化,機身右側依次有3.5mm耳麥接口、USB 2.0接口和電源指示燈,左側依次為電源接口、HDMI視頻輸出接口以及2個USB 3.0接口,種類和數量上都較為豐富并且實用,3個USB Type-A接口也能更好地兼顧目前主流的外設。
二、配置誠意滿滿,性能表現中規中矩
喜聞樂見的battle環節來了,閑言少敘,我們先來看一下配置信息。顯然這款RedmiBook 14銳龍版最大的看點是AMD Ryzen 5 3500U處理器和AMD RADEON Vega 8顯卡,不過這并不是最大的爆點,麥子也不賣關子,直接來看核心配置對比。
表格中的對比還是挺讓人詫異的,就IT之家手中兩臺機器而言,除了CPU和顯卡的區別,存儲組合的差異也是令人不解,RedmiBook 14 增強版的內存與SSD均來自三星,內存為8GB DDR4 2666MHz單通道內存,硬盤是三星PM871b 512GB,是一款M.2 SSD,不過是走SATA3通道;而RedmiBook 14 銳龍版內存同樣來自三星,為8GB DDR4 2666MHz雙通道內存,SSD則是來自東芝的XG6 512GB,這是一款M.2 NVMe SSD,TLC閃存顆粒,PCIe 3.0×4速率。可以說RedmiBook 14銳龍版內存從單通道升級為雙通道,帶寬和處理文件的速度大幅提升,而SSD則屬于質變,直接從SATA3升級為NVMe SSD。
▲左為增強版板載單通道內存& SATA SSD
右為板載+插槽雙通道內存& NVMe SSD
實際表現也是相同的結論:
RedmiBook 14 增強版內存讀取速度為17909MB/s,寫入速度為17905MB/s,復制速度為16754MB/s,延遲為93.3ns;而RedmiBook 14銳龍版內存讀取速度為32234MB/s,寫入速度為32385MB/s,復制速度為28150MB/s,延遲為118.1s。可以看出RedmiBook 14 銳龍版讀取、寫入、復制速度都幾乎翻倍,但延遲依然較高。
至于SSD,更是單方面刷經驗,RedmiBook 14 銳龍版搭載的NVMe SSD順序讀寫速度都在3000MB/s上下,而RedmiBook 14 增強版的SATA3 SSD的順序讀寫速度約500MB/s。
視線回到處理器和顯卡上,還是先來看一下參數的對比,英特爾酷睿i5-10210U采用4核8線程設計,基頻1.6GHz,最大睿頻頻率4.2GHz,三緩6MB,TDP 15W,核顯為UHD 630顯卡,顯卡最大動態頻率為1.15GHz。
AMD Ryzen 5 3500U同樣是4核八線程,Zen架構,基頻2.1GHz,最大睿頻頻率3.7GHz,三緩4MB,TDP同為15W,顯卡型號為RADEON Vega 8,顯卡頻率為1.2GHz。
下面對比正式開始,針對CPU我們通過Cinebench R15 / R20、CPU-Z Benchmark、Fritz Chess Benchmark跑分進行對比,剛巧兩者都是4核8線程,對比起來也比較方便;針對游戲性能通過3DMark Time Spy、Fire Strike跑分進行對比,以及《守望先鋒》游戲平均幀數對比。
首先是Cinebench跑分,R15和最新的R20可以對處理器單核和多核進行渲染測試跑分,結果如下:
英特爾酷睿i5-10210U R15多核分數642cb,單核分數159cb;
R20多核分數1488pts,單核分數397pts;
AMD Ryzen 5 3500U R15多核分數620cb,單核分數144cb;
R20多核分數1353pts,單核分數366pts。
在Cinebench R15 / R20測試中,不管單核性能還是多核多核性能都是英特爾酷睿i5-10210U領先,不過兩者都比較接近了,差距在3%~10%之間。這次AMD Ryzen 5 3500U進步比較大的是單核心性能,現在努努力已經可以與英特爾處理器板板手腕。
CPU-Z Benchmark中,英特爾酷睿i5-10210U單核428.2,多核2166.4,多線程倍數5.06;
AMD Ryzen 5 3500U單核426.5,多核2237.7,多線程倍率5.25。
在這里AMD Ryzen 5 3500U多核分數實現了反超,扳回一城,領先約3%。
國際象棋Fritz Chess Benchmark更注重CPU的整數運算性能,對多核優化更好,這里兩者的表現也非常接近,英特爾酷睿i5-10210U相對速度24.71,每秒千次11859;AMD Ryzen 5 3500U相對速度23.78,每秒千次11416,兩者差距不到4%。
提到游戲性能,則多數情況下顯卡會占到更大的比重,RedmiBook 14 銳龍版搭載了AMD RADEON Vega 8顯卡,顯卡核心數量為8個;而RedmiBook 14 增強版則是NVIDIA GeForce MX250入門獨顯,TDP 25W,也就是常說的“滿血版”。
首先對比3DMark Time Spy和Fire Strike跑分,在這兩項中,兩者表現出了比較大的差距,RedmiBook 14 增強版整體優勢比較明顯。
首先是Time Spy,RedmiBook 14 增強版總分為1292分,顯卡分數1167分,CPU分數3288分;RedmiBook 14 銳龍版總分871分,顯卡分數800分,CPU分數1770分。
Fire Strike中,RedmiBook 14 增強版總分3483分,顯卡分數3802分,物理分數11007分;RedmiBook 14 銳龍版總分2436分,顯卡分數2614分,物理分數10903分。
由此看來,RedmiBook 14 銳龍版中3500U和Vega 8的組合游戲性能還是落后10210U + MX250比較多,最夸張的跑分差距達到40+%,還是比較出乎意料。
實測游戲表現,由于兩個顯卡屬于入門級別,適合他們的游戲都沒有基準測試,所以選擇時機運行《守望先鋒》游戲,自定義房間,選擇同樣的地圖、英雄和攻守方,記錄相近時間的平均幀率。和上次RedmiBook 14 增強版的測試環境相同,游戲畫質自動識別為“中”,渲染倍數為75%,開啟抗鋸齒,關閉垂直同步,RedmiBook 14增強版的測試結果為平均幀數為64.6幀,最低幀44.1幀;而RedmiBook 14 銳龍版平均幀數為48.4幀,最低幀25.3幀,對比來看游戲表現還是RedmiBook 14增強版的10210U + MX250的組合更強。
從以上結果可以看出,CPU性能兩者勉強算可以板板手腕了,部分項目上3500U在多核性能上可以反超一點,而單核性能也追至5%以內的差距,算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驚喜;但游戲領域落后依然比較多,應該只能應對中低畫質的《LOL》、《CS:GO》等網游,游戲性能并不能讓人滿意。
兩個版本內部結構略有不同,但RedmiBook 14 銳龍版散熱和續航表現都稍好于RedmiBook 14 增強版,烤機溫度約為60℃,非常涼快了,實際使用續航能撐下半天(電池大了1Wh)。
三、首發“智慧互聯”功能
上次我們講過的小米智能解鎖這次依然還在,我們來看一個首發的功能——小米智慧互聯(MiShare)。為方便理解,可以類比理解為Apple AirDrop或HUAWEI Share,在自家以及合作廠商的設備間,無需網絡進行快速文件傳輸、分享。使用功能需要兩臺設備都支持,筆記本端需要智慧互聯(MiShare)客戶端,小米手機需要升級到MIUI11,OPPO/vivo手機系統升級到最新版。
使用時發送端自動掃描范圍內可作為接收端的設備,筆記本端將文件拖動至頭像處即可發送,手機則是分享文件時自動掃描,點擊發送,接收端確認后即可進行傳輸。
▲電腦端發送
▲電腦端確認接收
傳輸時發送端會創建一個名為“ap_mishare_xxxx(xxxx由數字和小寫字母組成)”的AP熱點,接收端自動連接,所以雖說無需網絡,但WiFi和藍牙模塊需要打開才能使用。傳輸速度還是很快的,實測25秒左右可以完成737MB的壓縮文件傳輸,1分20秒左右完成2.23GB的影片傳輸,約30MB/s,手機端接收文件時實時網速最高可達38MB/s。手機端接受文件可在文件管理內查看,叫做小米互傳,電腦端接收的文件默認在下載文件夾,暫不支持自定義。
▲手機端發送
▲手機端接收
▲連接熱點&實時速度
智慧互聯(MiShare)是個非常好的功能,有效地整合了自家豐富的生態,為用戶帶來便捷,也和OPPO、vivo兩家友商也成立了互傳聯盟,擴大功能的使用場景。這畢竟是一件好事,可以促進安卓生態圈建立統一的文件互傳聯盟,雖說現在各個“小幫派”也多了,但也算踏出了第一步,比每個廠家各自為營要好。
另外這個功能麥子上一期奶中了:“與小米手機互傳文件、控制米家智能家居等”。剛翻了一下軟件的目錄,AIoT,看來接入米家可期啊。
總結 – 辦公,真香!游戲,別買!
經過短暫的體驗,對比之前的RedmiBook 14 增強版,搭載了AMD Ryzen 5 3500U的RedmiBook 14 銳龍版顯然更加良心了,但也更偏科了。首先是內存和SDD的全面升級,內存性能幾乎翻倍,SSD順序讀寫性能翻了五六倍,日常使用無疑更加流暢;CPU性能對比10210U也已經可以望其項背;但游戲性能表現偏差,經過幾輪跑分后我們也接受了這個事實。
所以玩游戲是著實不推薦選擇RedmiBook 14 銳龍版,但如果是辦公、影音娛樂,非常推薦,CPU性能基本追平,存儲組合絕對領先,還便宜特別多。最后回答一下標題中的問題:
Ye不Yes?還行吧,某些表現超出預期。
翻沒翻身?暫時沒翻身,但有崛起的勢頭。
香不香?如果你想買一臺筆記本用來辦公或影音娛樂的話,真香!
RedmiBook 14 銳龍版同樣有三個主要版本:
AMD Ryzen 5 3500U + 8GB + 256GB售價3499元,雙11嘗鮮價2999元;
AMD Ryzen 5 3500U + 8GB + 512GB售價3699元,雙11嘗鮮價3299元;
AMD Ryzen 5 3500U + 8/16GB + 256GB售價3999元,雙11嘗鮮價3799元。
10月21日0點開啟預售,11月1日0點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