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書之名#
人就是生得賤。在沒買電腦之前,那張書桌,那疊稿紙,那支鋼筆,在我們的操作之下運用自如。自己的所思所想,家庭的喜怒哀樂,都從筆尖變成文字,流進了稿紙。如果這些文字變成了鉛字,在報紙、雜志上發表了,我們的操作也就更加興致勃勃。
工作之余,辛勤耕耘十數載,也有字跡見于報端刊尾。丈夫更加勤奮,竟混入了作家隊伍,他不想徒有虛名,紙和筆的接觸更加頻繁。
而我從小就喜歡胡亂涂畫,所寫的雖說是千字文、豆腐塊,最長的文章也不過兩萬來字,抄寫起來不甚費時費力。
幫丈夫譽寫中、長篇小說,就感到了手腳發麻、眼睛吃力,握筆的右手中指上,起了厚厚的老繭。不過還好,抄了10數載抄出來的字,總算是對得住自己。雖算不上所謂硬筆書法,也不會使人產生出自小學生之手的嫌疑。
電腦出現了,盡管有人歷數了它的許多的好處,我們也不敢問津。總的感覺那是有高深學問的人才能觸摸的物件,何況還得有空調、鋪地毯的房間供著它。稍不留意就得修理,比人家供菩薩還難伺候,電腦被人說得懸而又懸。
后來,我們所供職的單位,那些分廠、處室,幾乎把原先的打字室都改成了"機房重地",打字員都成了小家碧玉抑或大家閨秀。她們穿著只有醫生、護士才穿的"白大褂",吸著拖鞋昂首挺胸踏進寫有"機房重地,閑人免進"的工作間的倩影,使那些開行車的、上爐臺的、三班倒的女工羨慕不已又嫉妒萬分。竟把那小小的空間視為公主閨房,把自己列入閑人之列。好奇心強點的,只把鼻子貼緊玻璃門窗朝里窺視,被厚厚的門簾窗簾擋住視線的她們,只好從門縫里觀瞻,竟逗來那驕傲的公主的嗤之以鼻。耳聞目睹使我們更加感覺到了電腦的神圣無比。
那一年,丈夫的文章參加一次大獎賽,被評委初選入圍,寄來通知,定時定量還要求是打印件。雖然我們也在機關上班,認識打字員,可以找人家幫忙打議。但是,電腦打字的權利控制在領導者手里,領導叫打什么就打什么,還說:電腦用多了,損耗大,這么貴重的東西不愛惜哪行!
領導的話百分之百的正確,打字員不敢違抗。不過,她又與我是姐們兒,情面上礙著,她答應晚上加班幫我打。
當時街上還沒有私人打字店,只好等這位小姐姐晚上加班,又得提防領導心血來潮,到機關加班巡視,叫他碰上會吃不了兜著走。這樣偷偷摸摸搞了兩晚,第三天就要送走,只好自己又用鐵筆蠟紙刻寫一部分。最后,那篇稿子變成了一份前面部分是打印件,后面部分卻是刻印件的東西,連我們自己都覺得不倫不類,更無顏上交評委了。自從那次以后,我們就下決心要買一臺電腦。
電腦進屋了,兩口子誰有空誰操作。人家用"首尾碼""五筆字型"打印,又快又好。我們不會,卻發現了現成的拼音方法,竟把啟蒙老師膜拜了十八遍,感謝他教會了我們漢語拼音,且慶幸還牢記在心。于是,我們從陌生到熟練,對電腦入癡入迷,索性把我倆所有的稿件都打進了電腦。
電腦桌前,經常是我在打字,他佯裝"指導",不知不覺,鍵盤上運作的就會變成他的手,我就被晾在了一邊。待我如夢初醒,表示抗議時,他就會狡黠地一笑,說打完這一段一定讓你打。當然,很多時候都是我在機上操作,他卻委屈地與紙筆結盟,只是他寫出的初稿,最后還得我幫著輸入電腦。做這種工作我樂此不疲,就因為我喜歡電腦。
當然,電腦也有閑置的時候。而這時兒子那雙柔嫩小手,在鍵盤上咔咔咔咔,摸摸索索竟也把 ABC 各個鍵摸得爛熟于心。全拼雙音、雙拼雙音不學自通,不幾日打字速度遠勝過其父母,打過中文打英文。為此,他在我們面前喜形于色,搶過我們手中的文章,端端正正地印在熒屏上。
又不知什么時候,電腦游戲出現,《三國演義》被搬上銀屏。孫權、劉備、關羽,文官武將紛紛亮相。直至汽車摩托大賽、飛機空戰等等游戲的誕生,屏幕上就像發生了又一次世界大戰。我家的電腦再也很少時間閑置了。電腦桌前成了孩子的世界。
我真擔心,有朝一日,兒子一不小心,把我們苦苦經營出來的文章,被他按錯哪個鍵而毀于一旦。兒子卻說我們沒有開拓精神,一部好好的電腦,在我們手中只成為一部"打稿機",害得電腦英雄無用武之地。
兒子的話不無道理。我相信在他的手里,我們的電腦很有可能被編制出工程預算、財務、營銷、企業各類管理程序。
我們呢?
我別無他求,只希望我的"打稿機"伴我品嘗人間的酸甜苦辣,在浩瀚的文字海洋中,求得一份遣詞造句的歡樂。
著科技的日新月異,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逐漸成為人們耳熟能詳的詞匯。然而,在眾多科技領域中,量子計算一直以其神秘莫測的特性吸引著科學家們的目光。近日,我國科研團隊在量子計算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成功研發出具有全球領先水平的量子計算機,這一壯舉預示著量子計算機即將全面普及。
量子計算機,顧名思義,是利用量子力學原理進行信息處理的計算機。與傳統計算機相比,量子計算機具有更高的運算速度和更強大的計算能力。在處理特定問題時,量子計算機能夠大幅度超越傳統計算機的性能,被認為是未來計算機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
據悉,我國科研團隊經過多年的努力,成功研發出一款具有極高穩定性和可靠性的量子計算機。這款量子計算機采用了全新的量子比特材料和技術,使得量子比特能夠在室溫下穩定工作,大大降低了量子計算機的制造成本和使用門檻。
這款量子計算機在運算速度和計算能力方面均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果。據實驗數據顯示,該量子計算機在解決特定問題時,能夠比傳統計算機快數千倍甚至數萬倍。這意味著,量子計算機將為各個領域的科技創新帶來前所未有的推動力,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分析、密碼學等領域,量子計算機將發揮巨大的作用。
更令人振奮的是,我國科研團隊在量子計算機的普及方面也取得了重要進展。他們研發出一套易于操作、成本低廉的量子計算機操作系統,使得普通用戶也能夠輕松使用量子計算機。此外,我國政府還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支持量子計算機產業的發展,為量子計算機的普及和應用提供了有力保障。
總之,我國科研團隊在量子計算領域的突破,不僅彰顯了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的實力,更為全球科技進步貢獻了重要力量。在不久的將來,量子計算機將全面普及,為人類社會帶來前所未有的變革。讓我們拭目以待,共同見證這個偉大的時代!
來會是什么樣?時光倒流40年,面對這道“作文題”,即使再多的奇思妙想,也很難想象出當今這個神奇的信息時代——一部手機,一臺電腦,闖天下。小到一粥一飯,大到環球旅行,幾乎都能按鍵搞定。你可知道,這滄桑巨變的背后,離不開一只看不見的“計算手”。從計算機從娃娃抓起,到超級計算機,再到人工智能,計算力猶如一根能量無窮的魔法棒,推動科技進步,催化財富增長,一次次賦能我們的新生活,讓奇妙的“未來”觸手可及。
來源/新民晚報
娃娃起學計算機
未來無法預知,大膽創新可以捕獲先機。
中福會少年宮13樓的走廊上掛著一張1984年的珍貴彩色照片。照片上,穿藍色運動上衣的男孩李勁和身著紅格子棉襖的女孩叢霖坐在兩臺電腦前做著人機互動,李勁身后的鄧小平同志背著手身體微傾,臉上帶著贊許的笑容。照片最右邊是兩個孩子的指導老師王頌贊。
正是這場計算機操作演示,讓鄧小平同志連連稱贊,更在看完表演后拍著李勁的肩膀作出了“計算機的普及要從娃娃做起”的指示。這一指示有如春風雨露,極大地促進了我國中小學的計算機普及教育。
現如今,王頌贊早就是全國聞名的計算機指導特級教師,而李勁已成為一名計算機科學家,目前是微軟亞洲研究院首席研究員。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計算機還只是在上海和全國剛起步。1978年,楊雪蘭女士曾帶著兒子來中國,其間她到訪少年宮交流。當時,她的兒子帶著一臺蘋果第二代計算機,這是我們第一次見著真正的計算機。當時,少年宮已有了計算機中心,但只有計算器,沒有計算機。”王頌贊回憶說,當時還沒有那么多電腦,少年宮就用紙制作了模擬鍵盤,讓孩子們在“紙鍵盤”上模擬操作。1984年鄧小平同志作出指示之后,為了在娃娃中普及計算機,少年宮還組織專家編寫了電腦普及教材,在全國范圍內培訓了一大批老師,在學生中開展計算機BASIC語言學習。
信息產業生力軍
如今,“數字校園”在上海的中小學相當普及,校校都有電腦房、校園網,多媒體教學設備、電子閱覽室遍地開花,甚至人工智能實驗室都悄然在滬上的校園現身。而從這一間間電腦房、一堂堂電腦興趣課中走出來的計算機娃娃們,已經成為支撐國家信息產業發展的生力軍、后備軍。
培養出更多符合信息時代發展的創新人才,也是計算機教育走向高端發展的必然趨勢。2017年,國務院印發《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確指出人工智能成為國際競爭的新焦點,應在中小學階段設置人工智能相關課程、逐步推廣編程教育,以培養復合型人才。記者了解到,像中福會少年宮這樣以“編程”為中小學生適應人工智能時代切入口的學校并不在少數,多年來,上海部分中小學已開設了編程社團學習。
今年4月,全球首部人工智能普教教材——《人工智能基礎》(高中版)在滬發布,這也是國內中等教育體系首次引入AI教材。這一教材由商務印書館、華東師大慕課中心和人工智能企業商湯科技共同編著完成。這套教材著重于人工智能的基本思想、基礎知識,以及常用算法和工具的講授。中學學生或許將來不會成為人工智能研究者或工程師,但也能通過對這個教材的學習掌握AI應用的基本能力,以此應對人工智能應用日趨廣泛的未來社會。
圖說:上海超級計算中心 來源/視覺中國
超算搶占制高點
幾乎與計算機普及同步,我國在更高性能的計算領域,有如“夸父逐日”般,從未停止奔跑的腳步。
“中國要搞四個現代化,不能沒有巨型機。”1978年,在中央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上,鄧小平同志將研制億次巨型計算機的任務鄭重交給國防科技大學。1983年12月26日,我國第一臺命名為“銀河-Ⅰ”億次巨型計算機通過國家鑒定,中國成為繼美國、日本之后,第三個能獨立設計和制造巨型機的國家。隨著科技的發展,上世紀九十年代,成功推出銀河-Ⅱ、Ⅲ型巨型機,性能得到大幅提升。
2009年10月29日,中國首臺千萬億次超級計算機“天河一號”誕生,并于次年首次在第36屆世界超級計算機500強排行榜上名列榜首。2013年5月,峰值速度達5.49億億次的“天河二號”驚艷亮相,并先后六次站在世界超算500強榜首。從“銀河”實現我國巨型機“零”的突破,到“天河”在世界超算數度稱雄,實現從“跟跑”到“領跑”,是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技發展艱辛與輝煌的一個縮影。
圖說:2009年,魔方落戶上海 新民晚報記者 孫中欽攝
就在上海張江郭守敬路585號的二層,有一座中國超算歷史博物館。我國最具代表性的四臺自主研發的超級計算機在此“四世同堂”——我國首臺億次巨型機“銀河-Ⅰ”,首臺千億次計算機“神威-Ⅰ”,以及首臺十萬億次的“曙光4000A”和百萬億次的“魔方”。其中,“銀河-Ⅰ”是我國超級計算機的“始祖”,研制于1979年啟動,1983年完成。“銀河-Ⅰ”不僅是一個巨大的科技成就,也像是一件工藝品:每塊電路板背后密密麻麻的焊點,都是手工一個個焊上去的;機柜里密布如發的數萬根連線,都是靠人手一根根接通的……
從0到1,從1到“世界第一”,中國“超算”在改革開放40年時間里,一步一個腳印。今年11月13日,最新一期全球高性能計算TOP500榜單公布,此次榜單中10大超算生產商中有4家為中國企業。聯想集團公司上榜數量由上半年榜單的117套增長到此次的140臺,連續兩期蟬聯超算500強榜單冠軍。另外,浪潮和中科曙光分列亞軍和季軍,分別是84臺和57臺。華為制造14臺,位列第八。中國超算上榜總數居第一,占全部上榜超算總量的45%以上。
單機運算速度排行,美國能源部下屬橡樹嶺國家實驗室開發的“頂點”排名第一,中國超算“神威·太湖之光”和“天河二號”分別位列第三、四名。由聯想公司制造的德國超算“超級MUC-NG”首次躋身十強,位列第八。
“超級大腦”超級贊
作為超級計算領域的專家,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副主任李根國博士坦言,衡量一個國家在超級計算領域的實力,除了峰值計算速度,更重要的是看應用能力和廣泛程度。2000年,李根國來到位于浦東的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從實習生到中心副主任,歷經超算中心18載發展變化的他,對上海超算中心助力過的基礎科研、攻關項目、產業發展如數家珍。
一支2B鉛筆,從1.2米高的書桌上掉到地上,會摔斷嗎?一片正在太平洋上空的雨云,多久才飄來上海下場及時雨?一輛轎車,以超過每小時120公里的速度在高速路上撞車,到底有多嚴重的后果?……“眼見為實”之前,上海超算中心已經胸有成竹。作為2000年上海市一號重大工程,它掐指能算的本領早已遠近聞名,還曾兩度躋身全球十大“神算”,吸引著全國各地的科學團隊慕名前來求解科研攻關中的“應用題”。
2000年,上海成立全國首個面向公眾開放的超級計算中心,為滿足市氣象局等少數高端用戶的海量計算需求,請來“神威-Ⅰ”超級計算機。“神威-Ⅰ”當年“計算如神”:眨下眼睛的一秒鐘里,就能完成3840億次運算,8小時算出全球各地未來10天的天氣狀況。不到5年,“神威”爽快讓出“神算寶座”,由當時國內運算速度最快,每秒計算10萬億次的超級計算機——曙光4000A執掌“上海第一腦”。2006年起,曙光4000A整日滿負荷運轉,各地用戶必須“等位”。
2009年6月,上海“神算”掌門人再次讓賢,“魔方”橫空出世。6600個CPU,1650個計算節點,100TB內存,700TB儲存,兩套互聯網絡,峰值運算速度230萬億次……它讓上海高端計算能力在全國率先邁入百萬億次時代,極大緩解商用大飛機、新材料、生物醫藥、重大裝備、新能源和電動車等高新產業發展中常常遭遇的“計算饑渴”。
如今,上海超算中心已經累積支撐數千個自主創新項目,服務了2500多位科學家和研究者,依托該中心的支撐,誕生了1000多篇世界一流論文、數百項工業新產品和數十個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其中,包括大飛機的氣動部件、新一代國產車型、國內多個核電站的設計以及一批重要藥物的先導化合物。不過,比起美國、日本、法國等超級計算機強國,差距不小。“在研制生產超級計算機上,中國無疑已是大國,但在應用環節,仍需不懈努力。”李根國說。
隨著科學對高性能計算的依賴與日俱增,上海光源、蛋白質中心等這些為全世界科學家提供服務的公共研發平臺,都需要高性能計算能力。作為支撐上海科技創新的“超級大腦”,上海超算中心正在醞釀不斷提速:按照規劃,著力每秒2500萬億次計算能力的部署,比當前水平提升約6倍;正在研發階段的“E”級機運算速度是“神威·太湖之光”的10倍,預計到2020年,這一“E”級機將成為支撐張江國家科學中心建設的重要力量。
【創新發展大事記】
1983:國防科技大學研制成功運算速度每秒上億次的銀河-Ⅰ巨型機,這是我國高速計算機研制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1995:曙光公司推出了國內第一臺具有大規模并行處理機(MPP)結構的并行機曙光1000(含36個處理機),峰值速度每秒25億次浮點運算,實際運算速度上了每秒10億次浮點運算這一高性能臺階。
2000:上海超級計算中心(SSC)成立,它是國內第一個面向社會開放,實現資源共享的高性能計算公共服務平臺。
2005:5月,聯想完成并購IBMPC。聯想正式宣布完成對IBM全球PC業務的收購,聯想以合并后年收入約130億美元、個人計算機年銷售量約1400萬臺,一躍成為全球第三大PC制造商。
2009:6月,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已部署峰值速度200萬億次/秒的“魔方”(曙光5000A),該機在公布的全球高性能計算機TOP500排行榜中名列第十,上海超級計算中心已躍升為世界上計算能力最強的高性能計算中心之一。
2018:9月17至19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網信辦、中國科學院、中國工程院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共同主辦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在上海舉辦。
新民晚報記者馬亞寧 馬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