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戰術
讓外行人也能看“門道”!
影視&游戲
最近,《逃離塔科夫》制作組,又去俄羅斯卡拉什尼科夫科夫公司去玩槍去了:
<s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看到尼基塔這個胖子在問教官某些槍的細節問題、或者在細細把玩某把槍的時候,千萬要注意當時那把槍的型號,因為說不定,這把槍就能出現在下個版本的《逃離塔科夫》中)
在今天,雖然大部分槍械愛好者、軍事愛好者無法如《逃離塔科夫》制作組這般能在這么短的時間內摸到那么現代或經典的槍械、體會那么多槍械射擊感受,但是還是能玩到很多的射擊游戲,能通過游戲來認識各種各樣的槍械。
要知道,現代武器槍械射擊游戲要放在2000年左右,其出品都是一件非常難以想象的事情。
大家會想一下,2000年左右,主流的FPS(第一人稱射擊)游戲,有哪些?
就小編來說,當時玩得最多的,無非是反恐精英(CS):
毀滅公爵(Duke Nukem):
DOOM(毀滅戰士):
三角洲特種部隊(Delta Force)
榮譽勛章:聯合進攻(Medal of Honor: Ailled Assault)
戰地:1942(Battlefield 1942)
光環(Halo):
但大家注意到了沒有,當時的射擊游戲,要么古典(比如戰地1942和榮譽勛章),要么科幻(毀滅戰士、毀滅公爵和光環),而現代戰爭作戰題材的射擊游戲(CS和三角洲特種部隊),真的不多。
因為作為射擊游戲,有一個繞不過去的門檻,那就是:槍械。
為什么繞不過去呢?首先:作為射擊游戲,你必須得有槍,如果沒有槍就在那里biubiubiu,麻煩出門左拐去找魔法奇幻游戲。
然后,這個槍是什么來頭?
如果是古典類的射擊游戲,比如戰地1942和榮譽勛章,以及后來的使命召喚1~3部,這些也都好解決,武器都是現成的二戰制式武器,有些武器及彈藥的庫存非常大,比如毛瑟Kar98k:
(為什么絕地求生(PUBG)會把Kar98k寫做98K,這點我們今天先不說)
這把槍及其衍生槍型其實比AK的存量都大,子彈也多,弄過來獲取外觀數據、行程數據和聲音數據非常容易,成本不高。
如果是科幻類的射擊游戲,比如毀滅公爵、毀滅戰士、光環、雷神之錘(Quake),各種天馬行動的科幻武器,你想怎么設計外觀都行,只要看起來未來感十足,冒藍火、打激光都沒人覺得不對勁。
(鐳射激光槍一看就很酷炫,科技感十足)
但是如果是現代戰爭題材的射擊游戲,這就是個非常頭疼的問題了,雖然槍械也好弄,而且種類也的確繁多(2000年的槍械產業已經非常成熟了,尤其是在美國這種地方),但除了外觀建模和槍聲數據之外,還有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版權。要知道,槍械的版權屬于外觀設計版權,而外觀設計版權一般國際上是10年到25年不等(其中一些歐盟國家還可以延期至50年)
但在槍械電影、電視劇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主角各種各樣的武器:
(電影《最后的動作英雄》(The Last Action Hero)中,施瓦辛格簡直成了沙漠之鷹的最佳代言人
(單手持沙漠之鷹還能彈無虛發)
為什么槍械公司不能拿電影中出現的槍械來索要版權費?
因為他們的確已經交過費了。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劇組不可能長期持有數量龐大的各種影視槍支,這對于劇組來說非常是件成本非常高的事情,即便在美國,槍械也不便宜,況且需要的還是安全系數非常高的影視槍械道具,必須得改裝、維護,所以往往他們會選擇向槍械廠商或者武器商進行租賃而非購買。
雖然劇組是租賃影視槍械來進行拍攝,但電影中槍械的目的就是用現實中存在的軍工產品來表達特定的情節和創作意圖,這些影視槍械不是拍攝的主要主體,而且一般拿來拍攝,要么通過租賃,要么通過購買來實現,不可能憑空復制一把出來,所以肯定有物權在先,外觀專利和商標權也就好解決了。
不然,電影和電視劇中出現得比槍還多的,是車輛和手機、電腦,那該咋辦?
(一些網上的素材。這些產品,基本上都有廠家明顯的LOGO,若是因此有版權訴訟,劇組豈不是要賠底掉?)
因此,在盛產電影的好萊塢,就有一些非常出名的武器道具租賃商,劇組只需要跟他們打交道、租賃他們提供的影視槍械就行,省事省心。
而這些武器道具租賃商則負責影視道具的改裝、維護,同時也經常與槍械公司打交道,一些不是那么保守的槍械公司也會非常樂意跟這些影視槍械工作室達成合作,來滿足其影視拍攝的要求,畢竟也算是省了一筆廣告費,何樂而不為。
(Independent Studio Services:獨立影視服務工作室,就是好萊塢一家非常經典的影視槍械租賃公司,
其收藏的槍支種類與數量非常多,與其達成合作的電影與槍械廠商亦數不勝數,如果真有版權問題,這種影視槍械租賃工作室會比劇組更倒霉)
況且,槍戰電影的表現主體一定會是人如何如何,而不是槍如何如何。
如果表現主體是槍的話,那么這片子就一定是廣告片,沒有導演會想自掏腰包地給武器廠商拍廣告。
但游戲可不一樣了,游戲中的槍械涉及到出現時長、表現能力等多個問題。
出現時長這個好說,即便是電影中,一把槍不可能出鏡長達十多分鐘,但是在游戲中,這種事情卻完全有可能。
遇到稍微難打一點、復活次數多一點、流程長一點的關卡,或者這把槍的性能實在太好了,玩家手中槍可能都不會換掉的,也就更有時間來觀察這把槍的外觀細節。
(孤島驚魂1,不知道有沒有玩家對游戲前期的這把沙鷹又愛又恨,愛是因為前期沒撿到其他槍之前
(只有這把槍,恨是因為這把槍的確不給力啊……)
而游戲設計者完全可以就借一把槍,連槍械廠商的LOGO都不換地把槍械外觀模型、紋理材質等數據給抄進電腦里面去,然后原封不動、一槍不開地把槍送回去。
對,建模都不用開槍的,如果一定要精確到槍械行程動作,那就把槍械拆開,連每一個零件都掃描建模,數據抄進電腦,還是不用開槍。
(手機游戲:3D拆槍)
然后我就拿著帶這個槍械數據做游戲,復制、刻盤賣幾萬份,而槍械廠商一毛錢都賺不到,你說槍械廠商氣不氣?
而且我不但白賺你的錢,我還削你的性能,因為游戲中每把槍都必須有其獨特的外觀、性能特點,才能顯示出這把槍械的不同之處。
比如一般在射擊游戲中,手槍只是初期武器,普遍后坐力小、威力小,彈量少:
(CS中的USP)
就拿USP舉例,現實中USP的威力,不管是9mm還是.45口徑的,打頭一槍,是什么結果,大家應該也都清楚吧。
(現實中的USP)
但在CS中,USP這一槍,不管打哪里,即便瞄著眼睛打,都打不死人……
你如果是USP廠家的HK公司,你會對游戲中對USP的性能表現滿意?
如果是電影,電影中龍套用USP打不死主角,導演可以說是劇本本來設計得主角很強壯、動作很快、龍套槍法不行,沒打中主角要害,主角也就不會死,觀眾可以理解,畢竟這與槍械無關。
(電影《十二勇士》,這么近的距離,這么密集的馬隊,連AK帶車載重機槍都打不中人,只能說對面槍法太水了…
但如果哪個電影中出現主角腦袋挨了一槍USP卻還活蹦亂跳地,一般不用等槍械廠商開口,觀眾就已經掀桌子喊著要退票了。
游戲與電影不同,觀眾無法控制電影中的主角,但玩家卻可以實實在在地操縱游戲中的主角。而與此同時,主角手中武器帶來的反饋,玩家也是可以實實在在體會到的。
因為,玩家會操控著主角來選擇越來越強的武器,比如CS中,很多人在后面就會買沙漠之鷹來替換掉USP。
(CS中的沙漠之鷹)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現在很多人開口閉口“沙漠之鷹”,即便他們沒看過現實中的沙漠之鷹什么樣子,也知道“沙漠之鷹”不好惹,“一槍能爆頭”!
因此,游戲中槍械的表現形式與電影,導致了即便是游戲設計者自己購買一把武器來進行取材、建模,武器廠商也完全可以將其告上法庭,稱其:非法使用自身商標與名稱、貶低自身產品性能,嚴重誤導用戶體驗;
而槍械建模越精細、越真實的游戲,招致起訴的概率也就越大,正是因為這個原因。
但是時至今日,我們能玩到那么多的現代戰爭射擊游戲,也就說明這個問題也是有方法可以解決的,那么這么個問題,是如何解決的呢?
客觀稍安勿躁,且聽我們下回分解!
祝君閱讀愉快
您的支持是我們前進的動力!
歡迎評論、點擊在看、分享、轉發!
極·戰術 ∣做有料的軍警頻道
刃/TONE
兩年前,美國政府在"解放者"3D打印手槍圖紙案上敗訴。設計這款手槍的發明者贏得官司,從此之后任何人都能在美國國內合法地上傳和下載3D打印武器的圖紙資料,美國政府不得阻撓管控。
而兩年過去,3D打印槍械已經完全擺脫了先前"脆弱、一次性"的刻板印象:根據近日美國ARES研究所新發表的報告顯示,能夠使用尋常3D打印機制造的9毫米沖鋒槍FGC-9已經擴散泛濫,它的性能已經和正規槍械相差無幾……
圖為使用3D打印技術制造的FGC-9沖鋒槍。
復習一下美國的槍械管控規則吧。簡單來說,美國大部分州已經完全放開了半自動手槍的個人持有許可,也就是說正常人能輕而易舉地從商店里買到手槍所需的9毫米帕拉貝魯姆手槍彈。
但是,9毫米帕拉貝魯姆彈也一樣是全自動手槍沖鋒槍的常用彈藥,而后者正是美國在聯邦范圍內嚴控,非法持有即重罪的危險武器:從能夠全自動發射的格洛克-17到德國MP5,這些武器都基本上只能由特警和軍事力量持有,擁有許可的平民是少之又少。
圖為根據美國法律規定的"半自動手槍"(上)和"全自動突擊步槍"(下),區別不僅在于有無槍托和是否全自動。
通常來說,全自動武器雖然擁有恐怖的破壞力和壓制力,但它的特殊部件一來需要復雜加工,二來銷售也受到追蹤,所以美國執法部門一直都能有效控制住全自動武器的銷售和流通,不至于讓"控槍"二字徹底成為空談。
但FGC-9的出現,則徹底逆轉了局勢:除了鋼管、插銷、螺絲、彈簧之類易于取得的小五金零件之外,FGC-9的關鍵部件幾乎都可以用3D打印機直接制造……
換句話說,只要具備能輕松買到彈藥這一前提,任何人都可以用幾百美元的FDM原理的家用3D打印機,加上每公斤幾十美元的成型材料,組合出美國法律所明確禁止的,把扳機摁到底就能射出幾十發子彈的危險武器,唯一的缺點就是不帶膛線,精度差了一些。
但根據美國執法部門的測試,這類武器和正規手槍在對抗無防護目標時,造成的損傷幾乎沒有明顯區別,更別說已經有好事者發表說明書,稱可以使用簡易電鍍池在廚房里"鍍"出壽命數百發子彈的膛線……
即便退一萬步說,格洛克系列手槍的槍管,在美國也并非是管控物資……先前另一家美國企業Polymer80就曾經利用"槍管不是槍,80%的槍也不是槍"的邏輯,開發了一套用戶可以完成組裝的槍械套件,成功規避了聯邦火器管理法——這些任何正常人買到手后都能根據加工完成的所謂"套件",成了不在美國管理下的"幽靈槍"。
事實上,FGC-9這個名字的含義,即為四個字的英語F開頭傳統粗口,再加上"控槍"兩個單詞的首字母,9即指代其口徑,這足可見研發者設計這款武器的用意……
而從研發者們透露的進度來看,FGC-9只不過是他們的階段性成果。下一步,應用同樣技術原理的"突擊步槍"甚至是"大口徑機槍"都可能接連誕生,屆時所謂"美國控槍"就可能完全變成一句屁話:人人家里都有兵工廠,那還談什么控槍?
D打印技術作為近年來新興的一種生產手段,由于他便利、高效,為很多生產制造商所重視。發展到今天,3D打印技術已經十分成熟,許多東西都可以直接利用它來制造。顯然,槍支同樣也可以。這引起了美國槍支管控團體不滿。但是,就在上個月,美國德克薩斯州的一名法官他駁回槍支管控團體關于要求禁止放行總統特朗普放行3D打印槍支圖出現在互聯網上的請求。
這些美國的槍支管控團體之所以要求美國法官禁止特朗普政府關于允許3D打印槍支圖在互聯網上出現,是因為,一旦這些圖紙被不法分子所獲取,通過3D打印技術,可以快速的生產大批槍支,從而對美國民眾的安全造成直接影響。顯然,在槍擊事件頻發的美國,民眾大規模的擁槍已經引起了很多人的恐慌。
那么,在此之前,互聯網3D打印技術關于槍械制造的圖紙在美國究竟能否在互聯網上傳播呢?其實,在2013年的時候,美國政府在槍支管控團體的壓力下最終決定,從互聯網上分批撤下這些3D打印圖紙,但是,到2015年,這項舉措又遭到了制槍圖紙公司的起訴,到今年6月份,雙方最終達成一致,美國政府決定,允許這些打印圖紙出現在互聯網上,這才引發了后來控槍團體對美國政府這一舉措的起訴。
在協商談判的過程中,美國政府方面和控槍團體的意見分歧其實是十分大的。特朗普政府認為,這些所謂的圖紙對美國家安全并不會造成太大的傷害,而控槍團體則認為,如果政府方面不停止這些圖紙的傳播,對于美國國家安全和社會治安將會造成不可逆轉的后果,必然會引發嚴重的安全事故。
其實,美國政府之所以這樣決定,一定是多方面綜合考慮,最終得出的結論。對此,路透社特別采訪了美國槍支專家、全國射擊運動基金會的總顧問——勞倫斯·基恩,他表示,他絲毫不會認為,想要恐怖襲擊的犯罪分子絕對會采用這種十分昂貴且質量十分拙劣的產品。顯然,對于這個問題,他的回答幾乎是“一針見血”。面對這種價格高昂的新興技術,也許犯罪份子可能會望錢興嘆。(利刃/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