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要求寫1.2萬字,題目定為《xxx消費稅改革研究》的本科畢業論文,中介開價450元,在群里被寫手“秒搶”。
論文代寫,有著龐大的“客戶群體”。一些不愿意花費精力或沒有能力完成學位論文,投機“捷徑”的高校畢業生,成了中介撈錢的“池魚”。
今年4月,一家以“代寫論文”為主營業務的工作室,接到了600余單的論文業務,其中包括代寫、做程序、畫圖、修改、降重(降低論文重復率)等。對畢業生來說,棘手的論文,被寫手用“科技與狠活”輕松拿下。“不用管質量,用AI寫,萬字論文一下午就搞定了。”一位寫手稱。
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在多個電商、社交平臺上,都有論文代寫的身影。中介發帖宣傳、拉客談價,寫手接單,儼然形成一條完整的灰色產業鏈,而中介宣稱的“老師代寫”,畢業生眼里的“專業寫手”,不過是深諳降重之道的論文剽竊者,或使用AI寫作的外行人。
投機代寫捷徑的學生,其實也面臨雙重風險。學生在明處,寫手在暗處,一旦雙方發生糾紛,學生既沒有投訴的地方,更不敢到處聲張。今年4月,全國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的《學位法》規定,學位論文存在代寫、剽竊、偽造等學術不端行為的,學位授予單位不授予學位或者撤銷學位。早在2013年開始施行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也明確規定,論文作假,學位授予單位可以取消學生的學位申請資格。
某商家在寫手群內發布的需要代寫論文信息,并標明價格。記者調查發現,多數訂單被寫手秒搶。聊天截圖
廉價代寫的論文:用AI編造或扒文降重
一篇本科論文,從確定題目,到完成初稿,要花費數周甚至數月的時間。其間,不僅要收集資料、撰寫開題報道,還要通過自己的理解、分析完成論文,并參考大量的文獻、書籍和數據,佐證論文中的論點。
而在寫手這里,這些必要的基礎信息大多被省略。
“誰有時間去扒文獻、找數據,研究這題該怎么寫?交給AI就行了。”一位寫手稱。
4月中旬,新京報記者從臥底的寫手群里,接到了中介的派單。這位某體育學院的本科生,將國內某知名運動員的戰術運用作為研究對象。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這名學生的論文提綱中,詳細地列出了運動員在比賽中進攻、防守等動作的頻次、得失分的統計分析項,但在他1.5萬字的論文初稿中,能夠支撐這些分析的數據卻少得可憐。
“客戶的初稿太水了,只保留提綱,剩下的重新寫。”上午11時,記者接到這個論文修改單時,中介要求,“晚上12點,必須交稿,導師在催客戶(學生)交稿了。”
12個小時,要完成一篇萬字論文,已非易事。再去通過觀察比賽錄像,去統計該運動員在比賽中運用技巧的次數及得失分,顯然不太可能。
一位有經驗的寫手告訴記者,可以用AI寫。論文中的數據統計,可以先讓AI合理地編一些數據,再讓AI根據編好的數據,一章節一章節地分析,“一下午就搞定了”。
由于原文中作者未能提供統計數據,所以只得編造數據制作表格。其間,記者將文中使用假數據的事告訴中介,中介回復了一個“微笑”的表情,不置可否。
“像這種論文,必須要有數據支撐,但作者又沒有提供,你只能編數據嘍。”有經驗的寫手告訴記者,不管是兼職寫手,還是全職寫手,都是為了掙錢。大家考慮的都是如何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更多的單,掙更多的錢,“寫一篇論文才掙三五百元,你還真去幫他查數據、找資料,認認真真地寫啊。”
新京報記者在多個論文寫手群內臥底觀察發現,本應是檢驗本科生學習成果、需要耗費大量時間完成的學位論文,在寫手群里卻顯得極其廉價。一些文科類專業、萬字以上的論文,中介通常開價在300元到500元。只有一些理科類的專業,需要畫圖紙、做程序、設計、模型的論文,才會開出500元以上的價格。而一些專科、函授的論文,價格通常在200元左右。
有著3年論文代寫經驗的小郭稱,從價格都能看出來,寫手不可能認真地寫論文。認真地寫,一個月掙三千塊,你會這樣干嗎?“都是用AI寫,或者扒別人的論文降重,一天搞兩篇。”
一位寫手自稱4月份幫他人代寫論文及修改論文格式,收入3萬元。聊天截圖
寫手入門無檻:職高生代寫博士論文
運營成熟的中介機構,通常將接到的單明碼標價甩在寫手群內,“先到者得”。
而進入這些寫手群接單,并沒有什么門檻和審核。
“什么學歷,擅長什么?”中介簡單一問,便將記者拉到發單的群里。一些剛開始做中介生意、寫手資源并不豐富的商家,甚至什么都不問,就直接甩單給寫手。
多位寫手稱,他們身邊就有初中文憑的寫手。而關于這個話題,另一位寫手的回答更讓人驚訝:我身邊還有職高畢業的,在代寫博士論文。你敢相信?
寫手群里,多位寫手稱身邊有初中學歷的寫手在使用AI幫大學生完成畢業論文。聊天截圖
一位初中學歷的寫手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他進入代寫行業已經7年了。剛開始就是找已發表的論文拼湊,然后再使用一些軟件或手動改語序、詞語進行降重,AI出現后,主要靠AI輔助完成論文。
該寫手調侃稱,自己雖然沒上過大學,但大學生寫不了的論文,他都能完成,“只要學生查重沒問題,這篇論文就算沒問題了”。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寫手群里除了低學歷的寫手,也有一些在校大學生和將代寫當作兼職的社會人士。
24歲的李荷(化名),在大三時就開始代寫論文。2023年,她開始在微信群里售賣“AI寫手變現課”,招收了百余名學員。宣傳海報顯示,課程內容包括如何進入寫手群接單、長短文章寫作以及寫論文的專項訓練。
“學生的錢最好賺。”課程中,李荷介紹起自己代寫的經歷,很是自豪,“他們(學生)天天求著我,求我給他們代寫。”
而李荷的代寫方式,也無非是讓AI生成論文提綱,再將提綱中每一個小節的標題,依次發給AI豐富內容。在課程中,李荷以剛接到的一篇題為《xxx家校共育策略研究》的職稱論文為例,一邊實操,一邊講解,不到40分鐘時間,便完成了這篇要求寫5500字的職稱論文。
新京報記者注意到,由于AI不能訪問知網等學術論文的網站,并不能列出論文中依據了哪些參考文獻。但李荷在講解中,讓AI模擬參考文獻的格式,隨機編了一些參考文獻,列在論文的末尾。“這種比較水的論文,80%的人不會去查參考文獻的真實性。”
這篇論文,李荷從中介處接單價格為200多元,其完成后調侃稱,“玩著就把錢掙了。等你們學會后,速速實操,速速掙錢。”
一位參加李荷直播課程的學員告訴記者,多數學員對代寫論文比較感興趣。一些文化水平低的剛上完課就去接演講稿、征文等代寫單,像他這樣有一些文字基礎的學員,就開始直接接論文代寫單了,“我第一個月,掙了5000多塊”。
產業鏈背后:中介攬活半價轉包寫手
在李荷看來,論文代寫,有著龐大的客戶群體。
在培訓課上,李荷告訴學員,目前部分高校已經宣布將對學位論文進行AI檢測,但大多數高校沒有針對論文是否由AI完成進行檢測。“即使幾年以后,所有的本科院校都對論文進行AI檢測,那還有專科院校和函授院校的論文可以接。”
新京報記者統計發現,今年4月,一家以“代寫論文”為主營業務的工作室,就接到了600余單的論文業務,其中本科論文、專科論文和函授論文占比較高。
2013年施行的《學位論文作假行為處理辦法》規定,學位申請人員的學位論文出現購買、由他人代寫、剽竊或者偽造數據等作假情形的,學位授予單位可以取消其學位申請資格;已經獲得學位的,學位授予單位可以依法撤銷其學位,并注銷學位證書。
2018年,教育部印發《關于嚴厲查處高等學校學位論文買賣、代寫行為的通知》。《通知》中指出,對參與購買、代寫學位論文的學生,給予開除學籍處分。對履職不力、所指導學生的學位論文存在買賣、代寫情形的指導教師,也要追究其失職責任。
在此之后,多個電商平臺也對“論文代寫”的商家下達了“逐客令”,并屏蔽了相關關鍵詞。但新京報記者調查發現,只需要稍微變換關鍵詞進行搜索,在多個電商平臺、社交平臺上,依然可見大量代寫商家的身影。
某平臺檢索“論文”可見商家發布的接單貼,多個商家均表示可提供代寫服務。網頁截圖
這些商家打著“論文指導” “文案代寫”的招牌,藏身于各大平臺,四處拉客。
在某電商平臺上,一個“論文咨詢”的鏈接顯示已有2000人付款,記者向客服發送需求后,對話窗口便彈出了商家設定好的回復“平臺禁止咨詢有關論文、學術的內容,請您留下電話或微信,專業老師為您一對一溝通”。
記者以需要對方代寫一篇法律專業的學位論文進行咨詢,作為中介的商家稱本科論文可全文代寫,千字100元。而另外多個商家的報價,也在千字80元到120元。“有專業的寫手,不滿意可以修改。”一位商家稱。
而在記者臥底的多個寫手群里,大多數中介接單后,會明碼標價甩在群內。一篇法律專業的論文,單價通常在500元以下。中介接單價在600元到800元的專科、函授本科論文,轉包到寫手,多數價格則在300元以下。
一位經驗豐富的寫手告訴記者,由于推廣、溝通等成本,中介接單后很多都是半價轉包給寫手,由寫手負責到底。現在一些寫手,自己也會通過閑魚、小紅書、微博等渠道自己發布信息接單。
疊加的風險:怕被代寫坑更怕論文被查
由于接單價格低,忙著在畢業季掙錢的寫手們,并不愿在某一篇論文上耗費太多的精力。
而李荷在培訓課上也提到,可以通過某些網站購買論文的成稿,一篇本科論文只要二三十元錢,拿過來稍加修改就可以交差,“節省時間,還能賺到差價。”
在臥底調查中,新京報記者注意到,還有人在寫手群里售賣近兩年的論文成稿,八九塊錢一篇。一位曾購買過成稿的寫手稱,這些論文是往年的寫手完成,如果查重網站沒有更新,那買過來就可以直接給客戶。
在吳特(化名)看來,代寫行業里人員混雜,由于很多大學生沒有寫論文的經驗,以為寫手剽竊或者使用AI完成的論文,是專業人士幫他們代寫的,“實質上,大多都是‘泥腿子’。”
吳特已在微博上連續7年呼吁高校學生不要找代寫,并發布了一些教程,指導大學生自己完成論文。他創建的關于論文寫作的交流群內,已經有800多人。他稱,每一年都有學生反映找代寫被騙的情況。有的論文雖然在幾次調整后,老師也認為沒什么問題了,但根本經不起檢查。
今年5月初,某高校大四的學生向吳特反饋稱,他找代寫機構寫的(計算機)代碼,拿到初稿后發現,這些代碼都是從網絡上直接剽竊的而拒絕付尾款,遭到中介的威脅,說要投訴到學校。最終他雖重寫了代碼,但因為害怕被學校發現曾找代寫,不得不向中介支付了部分費用。
新京報記者在寫手群暗訪時發現,部分學生發送給中介的開題報道或論文初稿中,都寫有自己的名字及所在的院校。
吳特稱,學生在明處,寫手在暗處,一旦雙方發生糾紛,學生既沒有投訴的地方,也不敢到處聲張。而在接單之前,保證“修改到滿意為止”的中介,也往往會在收錢交付初稿后,拖延修改。在記者臥底的過程中,類似的情況也時常出現。初稿交付后,若學生后期又提出修改意見,多個中介也不再催促寫手及時完成,等不及的學生只得自己修改。
吳特自己就是一名受害者。他稱,2017年他支付了850元找代寫來完成論文,收到初稿后發現查重率竟然高達80%,讓中介修改卻一再拖延,由于老師一直在催,他最終耗費了一整夜的時間修改了論文。據他了解,當年與他有同樣遭遇的,還有他所在學院的20多名學生。
“我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在網上呼吁畢業生不要找代寫的。”吳特稱。
電商平臺上,商家引導顧客加微信溝通論文代寫細節。電商客服聊天截圖
事實上,由于代寫的論文多是通過剽竊他人論文降重,或使用AI完成,就算最終通過了答辯,還存在被查的風險,后果更嚴重。
今年5月份,某高校金融專業的學生在網上吐槽稱,他花900元找人代寫的論文,兩次查重都沒有什么問題,老師也覺得可以,但是他通過知網查詢發現,這篇論文的AI率達到了80%以上。“即使這篇論文通過答辯了,還有被抽查出來的風險。”學生稱。
2020年12月,教育部制定并印發的《本科畢業論文(設計)抽檢辦法(試行)》規定,本科畢業論文抽檢每年進行一次,覆蓋所有本科層次普通高校及其全部本科專業,抽檢比例不低于2%。
近幾年,多所高校曾通報,在抽檢中發現畢業生學位論文學術不端的行為,并作出撤銷畢業生學位和畢業證書的決定。2023年,江西農業大學研究生院一名已畢業10年的學生,因論文存在“剽竊他人作品和學術成果”作假行為,被撤銷碩士學位。
專家:一體化治理處罰才能遏制代寫亂象
針對論文作假問題,新京報記者梳理發現,教育部曾多次下達相關《通知》及《辦法》,要求規范學位論文的管理,并明確論文代寫、剽竊、數據造假等行為的處罰措施。
此外,對從事學術論文買賣、代寫代投以及偽造、虛構、篡改研究數據等違法違規活動的中介服務機構,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科研誠信建設的若干意見》中,曾明確要求市場監督管理、公安等部門應主動開展調查,嚴肅懲處。
北京市中聞(西安)律師事務所譚敏濤律師稱,網絡也非法外之地,針對通過網商平臺招攬代寫生意的行為,《網絡交易監督管理辦法》明確規定:網絡交易經營者銷售的商品或者提供的服務應當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的要求和環境保護要求,不得銷售或者提供法律、行政法規禁止交易,損害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違背公序良俗的商品或者服務。依據該規定及第四十一條規定,市場監督管理部門責令代寫機構限期改正其違法行為,并處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款。
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熊丙奇則認為,代寫論文市場的存在,根源于唯論文評價體系,重論文數量、重結果評價,輕質量評價與過程評價,某種程度催生了抄襲、造假、代寫等學術不端行為。當前,對于學生提交的論文是否原創,我國高校流行的做法是查重,學生提交的論文只要通過查重,就可交差,而查重是可以通過洗稿、調整語序等手法降重的。由于 AI的發展及普及,很多學生也開始借助AI來完成論文,但不論用人工智能代寫,還是花錢請人手工代寫,本質都一樣,屬于不勞而獲的學術不端行為。
熊丙奇稱,為治理代寫論文問題,我國已經開展有針對性的專項行動,包括清理代寫論文小廣告,屏蔽代寫論文搜索等,但代寫論文市場依舊活躍。其原因在于,雖然輿論都認為這屬于非法服務,嚴重影響學術秩序,但是,對參與雙方的處理,卻都存在疏漏。即便發生糾紛,處理也大多是退還費用,這就縱容了代寫論文市場的壯大。比如有關部門在治理代寫論文專項行動中,查處非法提供代寫論文的機構,卻沒有對購買代寫服務的人員進行責任追究。另一方面,有關單位對購買代寫服務的人員做出處理,但沒有向監管部門移交線索,提供代寫服務論文的機構、個人沒有得到應有的處罰。
熊丙奇認為,要遏制代寫論文亂象,就必須進行一體化的治理,形成不同主體的合力,要追究參與論文代寫雙方的責任,由此讓代寫論文不再有野蠻生長的空間。
新京報記者 程亞龍
編輯 甘浩
校對 劉軍
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申謹睿
圖源:Pixabay
大模型廠商你方唱罷我登場,“套殼”之爭風云再起——神仙打架的戰場又出現了軟飯硬吃的戲碼。
近日,一個來自斯坦福的研究團隊發布了一款名為Llama3-V的多模態大模型,聲稱只要500美元(約合3650元)訓練,就能在多個基準測試中實現與GPT4-V、Gemini Ultra、Claude Opus一較高下的性能。
Llama3-V團隊中的兩位作者Siddharth Sharma與Aksh Garg是斯坦福大學計算機系的本科生,曾發表過數篇機器學習相關的論文。因兩人具備名校背景,且曾在特斯拉、SpaceX等大廠任職,Llama3-V一經發布迅速躥紅網絡,還沖上了HuggingFace趨勢榜首頁(機器學習領域影響力平臺)。
然而Llama3-V迅速跌落神壇。有網友指出,該模型跟“清華系”大模型創業企業面壁智能5月發布的MiniCPM-Llama3-V 2.5模型有不少相似處,模型結構、代碼、配置文件堪稱雷同,只是變量名稱做了更改。
具體來看,Llama3-V的代碼是對MiniCPM-Llama3-V 2.5的重新格式化,其模型行為檢查點的噪聲版本相似;Llama3-V使用了MiniCPM-Llama3-V 2.5的分詞器(tokenizer),并且MiniCPM-Llama3-V 2.5定義的特殊符號也出現在了Llama3-V中;Llama3-V提供的代碼無法與Hugging Face的檢查點兼容,而將從HuggingFace下載的Llama3-V模型權重中的變量名改成MiniCPM-Llama3-V 2.5的,模型可以用MiniCPM-V代碼成功運行。
此外,在未公開的實驗性特征上,Llama3-V與MiniCPM-Llama3-V 2.5顯示出了相似的推理結果。
時代周報記者注意到,6月3日上午,面壁智能CEO李大海在朋友圈發文稱,團隊核實發現,Llama3V展現出和小鋼炮一樣的清華簡識別能力,連做錯的樣例都一模一樣,而這一訓練數據尚未對外公開。
他表示,清華簡的識別能力是團隊耗時數月,從卷帙浩繁的清華簡中一個字一個字掃描下來,并逐一進行數據標注從而融合進模型中的。在對兩個模型進行高斯擾動驗證后發現,它們在正確和錯誤表現方面都高度相似。
時代周報記者就如何規避相關現象詢問李大海,他稱,(想規避)應該很難。“這主要是個學術道德問題。”
對于質疑,Llama3-V項目的作者與外界進行一番辯駁后,刪除了質疑者在Llama3-V上提交的質疑他們偷竊的問題,并將Llama3-V項目從開源網站中刪除,且發文致歉。Siddharth Sharma與Aksh Garg解釋道,他們并未參與代碼工作,所有代碼都是畢業于南加州大學的Mustafa Aljadery負責的,而他一直沒交出訓練代碼。
業內關于“套殼”的爭議由來已久。有人認為,開源就該被充分利用;有人則表示,閉源才是自主研發,參考開源就是套殼。
實際上,如今所有大模型都源于2017年谷歌大腦團隊發布的Transformer神經網絡架構,這些包含模型架構和算法的設計決定了模型如何處理輸入數據并生成輸出。在此基礎上,廠商在大規模的數據上對大模型進行預訓練,來提高模型的泛化能力,加速后續的學習任務推進。因神經網絡架構和預訓練這兩項工作打造難度高、投入金額大、耗費數據量多,往往被稱作大模型的內核。
而大模型的“殼”一般指調優。調優是指對已經預訓練過的模型進行進一步的訓練。這個過程通常是有監督的,需要使用標注好的數據來指導模型的學習。調優的目標是調整模型參數,使其更好地適應特定任務的需求。
“‘套殼’常指在調優階段通過更改變量名稱,在開源成果基礎上調適出更加符合某些場景的大模型。”AI分析師張毅向時代周報記者稱。
前語雀設計師、現AI助手Monica聯合創始人Suki曾分享了“套殼”的四個階段:一是直接引用OpenAI接口,ChatGPT 回答什么,套殼產品回答什么。卷UI、形態、成本。
二是構建Prompt。如大模型可以類比為研發,Prompt可以類比為需求文檔,需求文檔越清晰,研發實現得越精準。套殼產品可以積累自己的優質Prompt,卷Prompt質量,卷 Prompt分發。
三是把特定數據集進行向量化,在部分場景構建自己的向量數據庫,以達到可以回答 ChatGPT 回答不出來的問題。比如垂直領域、私人數據等。Embedding可以將段落文本編碼成固定維度的向量,從而便于進行語義相似度的比較,相較于Prompt可以進行更精準的檢索從而獲得更專業的回答。
四是微調 Fine-Tuning。使用優質的問答數據進行二次訓練,讓模型更匹配對特定任務的理解。相較于 Embedding 和 Prompt 兩者需要消耗大量的 Token,微調是訓練大模型本身,消耗的 token 更少,響應速度也更快。
“實際上,套殼是個相對正常的模式,針對某一垂直領域頻繁進行調優司空見慣,該主題的研究論文也非常多。而抄襲框架和預訓練數據的情況,一般得叫‘借殼’了。”張毅告訴時代周報記者,正因為大模型研發門檻高,入局者才更應審慎對待自研。
華社舊金山6月3日電 硅谷手記|AI抄襲背后的硅谷“不光彩文化”
新華社記者吳曉凌 黃堃
“‘作假,直至成功’,這是硅谷不光彩的文化。”美國斯坦福大學人工智能實驗室主任克里斯托弗·曼寧3日就該校某些研究人員抄襲中國清華大學等機構成果的行為這樣評論說。他在社交媒體上還指出,該研究團隊應該深刻認識自己的錯誤。
圖為2024年5月30日,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2024年“人工智能造福人類全球峰會” 上,參會者和中國移動開發的AI機器人下棋。(新華社記者連漪攝)
5月29日,斯坦福大學一個研究團隊發布名為Llama3-V的大模型,聲稱只要500美元的預訓練成本,就能用它獲得比肩GPT-4V等著名大模型的效果。這一消息在社交媒體和人工智能學術界被廣泛轉發。
但業內人士很快發現,該大模型涉嫌抄襲清華大學等機構發布的 MiniCPM-Llama3-V 2.5大模型。它們都是基于開源的Llama3大模型,但清華團隊進行了獨特的訓練,包括利用“清華簡”(清華大學收藏的一批戰國竹簡)訓練它識別古代中國文字的能力。測試顯示,斯坦福大學這個團隊發布的大模型居然也能識別“清華簡”。
“已經比較確信,斯坦福這個團隊‘套殼’了我們的大模型研究成果。”清華大學計算機系長聘副教授劉知遠對新華社記者說。
“我們從‘清華簡’逐字掃描并標注的數據集從未公開,而Llama3-V展現出了一模一樣的識別‘清華簡’能力,連做錯的樣例都一樣。”劉知遠是清華這個大模型團隊成員。他介紹說,在質疑聲發酵后,對方已經在網上刪除了此前發布的數據庫和宣傳文章,“從證據和對方反應來看,抄襲性質已比較確定”。
曼寧發聲批評后,斯坦福該團隊的兩名成員夏爾馬和加格也在社交媒體上正式道歉,并表示要完全撤下Llama3-V模型。
在當前的人工智能熱潮中,這個事件引發廣泛關注。有觀點認為美國的人工智能全面領先,但該事件說明,雖然美國科技仍然整體領先,但遠非全能,也不應迷信美國單方宣布的“重大成果”。
斯坦福大學所處的硅谷地區被認為是美國科技創新的重鎮,既孕育了許多先進技術,也有“作假,直至成功”等被津津樂道的負面文化。
比如,從斯坦福大學退學創業的伊麗莎白·霍姆斯曾吹噓有顛覆性檢測技術可“抽指血查癌癥”,一度成為全球聞名的科技創業明星,但后來被發現造假并因欺詐投資者罪名獲刑。放眼整個美國科技領域,近年來波音客機事故頻發等暴露了更多、更大的問題。
在人工智能領域,前段時間還有個“著名”事件,在用中文問谷歌人工智能模型“雙子座”Pro版(Gemini Pro)它是誰時,它會回答自己是“文心一言”,這個問題很快被谷歌消除。業界人士認為,其原因可能是谷歌在訓練大模型的中文時“參考”了中國百度公司的大模型“文心一言”相關數據。
可見,中國科技近年來快速發展,一些獨特的優勢越來越引人注目,被美國同行“參考”甚至抄襲。
“中國人工智能研究的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劉知遠說,“這次抄襲事件也從側面反映了我們的創新成果正在受到國際關注”。他說,從橫向來看,中國研究與國際頂尖成果仍有顯著差距,但從縱向來看,中國已快速成長為人工智能科技創新的重要推動者。
來源: 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