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文跟大家聊一聊蘑菇街的故事:公司為什么會裁員、為什么在走大家眼里的下坡路,以及蘑菇街的未來會是什么樣的。

    4月17日,蘑菇街發布內部信,宣布了新一輪裁員計劃,內部信稱,約有140位員工在此次調整中受影響,此次裁員比例約占整體員工的14%。

    這封信由創始人陳琪發出,陳琪在信中強調了三點:一是蘑菇街聚焦電商直播業務,有部分業務和核心業務偏離;其次今年疫情對時尚消費打擊巨大,需要開源節流;最后,作為一家上市公司,有為股東創造利潤的責任。

    “曾經在蘑菇街工作過的員工都很優秀,我們非常感謝他們在公司發展進程中的貢獻,也已經聯合獵頭機構幫助員工定向推送,祝愿他們未來會做得更好。”陳琪表示。

    輿論并不是一片悲觀,事實上,宣布裁員后,蘑菇街樓下的咖啡廳是生意最好的一天,蘑菇街被裁的員工都忙著慶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蘑菇街給出的補償非常慷慨——N+1.5,哺乳期2N+1.5。甚至有內部員工調侃,被裁員的員工比沒被裁的員工幸運。

    這可能和公司管理層的性格有關系,接近CEO陳琪的人說,陳琪是一個比較親和、情商很高的人,也愿意跟大家在一塊分享很多東西,無論是工作經驗還是金錢方面的利益。

    但對于蘑菇街來說,過去的10年則在不斷轉型、試錯,然后完美錯過了一個個風口,像是一只不停旋轉的陀螺,掉進了西西弗斯陷阱。

    蘑菇街成立于2011年。最早靠社交起家,給淘寶站內導流,但隨后被阿里封殺,另起爐灶做起了電商生意。在漫長的電商賽跑里,蘑菇街先后錯過了海淘、社區和微信,而取而代之的是網易考拉、小紅書、拼多多。2016年,蘑菇街與美麗說合并,合并后一年整體交易額僅為90億元。2020年財報顯示,調整后凈虧損為9560萬元,市值距離最高點也縮水了30倍。

    邵偉11年實習就進入了蘑菇街,12年入職,18年末主動離職——在紐交所的敲鐘聲中提交了辭職書。他幾乎見證了蘑菇街大半個歷史——從輝煌到沒落。

    我們采訪了元老級別的前蘑菇街員工邵偉,聽他以一個局內人的身份,聊一聊蘑菇街的故事:公司為什么會裁員、為什么在走大家眼里的下坡路,以及蘑菇街的未來會是什么樣的。

    01 草莽時代的蘑菇街

    早期的蘑菇街自帶一股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邵偉回憶,蘑菇街剛創立時老板陳琪才30歲左右,剛從阿里出來,賣了杭州一套房開始創業,公司剛起步,同事大部分都是畢業一兩年,剛剛步入社會的新人,團隊只有幾十個人,沒有太多層級劃分,也不懂什么辦公室政治。大家就坐在一起工作:“溝通靠喊,喊一聲,大家就跑過去交流工作了。”

    邵偉說,剛開始公司其實只是一個分享社區:“用戶是一群女孩子,都少有成年女性,大多都是學生,在這里分享購物的一些東西。”一年之后,也就是邵偉入職的時候,公司業務逐漸清晰——開始做導購,做淘寶客。這也為后來的封殺埋下了隱患。

    那時候淘寶還沒有個性化算法推薦,但那時蘑菇街有一個絕技——用爬蟲技術或用戶自己上傳進行人肉算法推薦——大家越喜歡一件商品,它的排序就會越靠前,就成了爆款。這種社會化的導購轉化率很高,所以就能拿到很多淘寶客的傭金。在12年到13年期間,蘑菇街收入非常高。

    那是淘寶客比較火的時候,但好景不長,14年淘寶開始警惕蘑菇街,原因在于蘑菇街成了淘寶的流量上游——當時一度流行先上蘑菇街逛,再去淘寶下單。阿里封殺淘寶客后,蘑菇街不得已,被迫轉型自己做電商。

    其實在淘寶對蘑菇街下手之前,蘑菇街就已經對局勢有所察覺,開始謀劃轉型,但并不成功。

    邵偉表示,做電商之后,要關心的東西就比較多了,不僅要關心用戶流量,同時要關心商家的貨:以前只要把推薦做好,技術上搞定,再有一些社區氛圍就可以了。而蘑菇街一開始銷量還是不錯的,但后來發現,流量越來越貴了。特別是從PC端到手機端之后,流量獲取越來越難。

    另一方面,商家資源也是問題。阿里限制淘寶客之后,也開始限制商家在入駐淘寶的同時腳踏兩只船。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內,蘑菇街的商家資源都是淘寶上淘汰下來的商家,這些商家勢必會帶來商品的良莠不齊。

    “所以如果你去微博上搜一下一些比較舊的用戶的評論,他們會說,我在蘑菇街買過東西,但質量很差之類的。但我們也沒辦法。那些質量好的商品都在淘寶那邊,淘寶是不可能把它們放出來的。所以這也是在阿里的陰影之下,那些中小電商公司遇到的最麻煩的問題。”

    但前三年,蘑菇街至少在銷售數字上是好看的。直到第三年,發現銷量上不去了,與此同時,獲取流量的成本越來越高。于是蘑菇街開始嘗試第二次轉型。

    這次轉型主要是靠廣告曝光,除了瘋狂投放各種廣告、贊助各種電視節目之外,也試圖把做電商期間拋棄的親兒子——社區撿回來,但并沒有做起來。

    “社區是需要長期沉淀的,并不是說一兩年之內就可以做起來的。”

    而16年蘑菇街和美麗說合并并不算一個好生意,邵偉覺得,這兩家公司合并很大程度上其實是一個資本上的操作,在兩家都有投資的一個股東的牽紅線下,兩家合并。

    “就我們所了解的而言,其實蘑菇街并沒有希望兩家合并,因為兩家的業務都很雷同,合并了之后,是不會給公司帶來什么東西的,所以這只是資本上被投資人所逼迫著去做的一個事情。”邵偉說,1+1并沒有大于2。

    邵偉特別有感觸的是,公司從來都跟風口完美擦肩而過。

    “公司每次都能夠在轉型過程中提前踩中互聯網的風口,但是除了第一次抓到以外,之后都沒抓住。”邵偉說。

    02 生不逢時的蘑菇街

    如何分別錯過三次風口?

    蘑菇街的第一個風口來自瀑布流。

    邵偉說,公司最初確實抓到了風口:也就是瀑布流形式的導購,蘑菇街踩中了,并且抓住了。這也使蘑菇街從一個小平臺一躍而起,變成了一個用戶大量增長、大家都在用的平臺。

    “國內可以說是蘑菇街和美麗說最早復制了瀑布流這種形式,在那個PC的時代,瀑布流的優勢是可以一下子看到最多的商品,而這樣的展示方式對服裝購物是非常有利的,所以當時吸引了很多的女孩子在上面進行瀏覽,瀏覽的體驗會比淘寶好。”

    但接下來的風口,蘑菇街卻完美的擦肩而過。

    錯過的第一個風口是海淘

    14年的時候,蘑菇街就試水了海淘,當時蘑菇街把一些海外網站,比如韓國的一些服裝網站和品牌化妝品的網站,上面商品的數據全部都拿到蘑菇街上去上架,用戶在蘑菇街下單之后,系統自動幫他在海外網站下單,然后海淘郵寄過來——非常原始的方式。

    但是蘑菇街在做這個的時候,整個互聯網還沒有開始盛行海淘。公司這個業務大概試了幾個月,發現整個鏈條沒有打通,跨海的購物體驗也很不好,就砍掉了這個業務。然而,業務砍掉后海淘忽然盛行:出現了多個海淘APP,包括洋碼頭在內的海淘網如日中天。

    而第二個風口是品牌特賣。

    蘑菇街開始做電商之后,一直在思考什么樣的電商模式更吸引消費者:當時還沒有品牌特賣這個概念,老板考慮要不要幫大品牌處理一些尾貨。大家內部討論過,但是沒有做。但唯品會做了這件事情,直到品牌特賣大火,又變成了一個風口,從而成就了唯品會這家公司。

    邵偉說,其實當時他們能感受到管理層是有一點后悔的——唯品會本應該是蘑菇街,因為蘑菇街本身非常適合做品牌特賣。

    第三個風口是社區。邵偉說,蘑菇街其實一直在做社區——本來,公司從剛開始成立之初,其實就是一個社區,大家分享各種在淘寶上面看見的好看衣服。但公司對社區是陰晴不定的——這個業務一會兒被擺在臺上受重視,一會又被邊緣化,公司重點業務轉移到電商上。在左右搖擺中,社區這個業務沒有一直堅持下去。后來,小紅書火了。

    “其實有一段時間我們(蘑菇街)是瞧不起小紅書的,因為小紅書是一家小公司,不是那么大眾,北上廣一些比較時尚的人才偶爾會去逛一逛,我們沒有想到如今小紅書會變得這么火。”

    但小紅書除了中間有一段時間在做海淘,其余時間都在從一而終地做社區,一直積累了很多年,把內容上的東西逐漸積累了起來,厚積薄發,直到大家都認可了小紅書。最終小紅書成為了社區做得最好的一家公司。

    “俗話說,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但其實有時候風口踩到了,你也不一定飛得起來。我覺得很多時候也是跟公司有關,要看公司的構成,看老板的個人的判斷,看公司是否能夠勝任某一個業務。并不是談上了這個業務就能做起來,要看公司整體的狀態。”

    最后一個風口,蘑菇街也錯過了

    邵偉回憶,當時蘑菇街在紐交所上市后,騰訊投了很多除了阿里之外的電商,包括京東、唯品會,也投了蘑菇街。用邵偉的話說,蘑菇街其實抱到了騰訊的大腿,有了微信的資源——蘑菇街當時是微信小程序第一批內測合作的公司。

    當時公司成立了一個團隊,直接跑到了深圳,就在深圳微信樓的邊上租了一個房子研發:研究怎么做小程序,怎么樣去挖微信里面的資源。蘑菇街嘗試了很多方式,公司也在深圳直接跟張小龍溝通。結果是,微信那邊也是給了很多資源的支持,說讓蘑菇街去嘗試,去發明創新,但最后還是沒有做成。同期有一個公司也在做這件事情,最后成功了,這家公司叫拼多多。

    拼多多當時發明了拼團,也就是通過微信里去幫忙砍價,成功地在微信里獲取了大量的流量。

    “我覺得這也是很可惜,明明當時我們才是騰訊的親兒子,但最后你發現你輸給了一個后來居上的庶子。”邵偉惋惜道。

    蘑菇街完美錯過了海淘電商,品牌特賣,電商社區和社交電商,而這些風口分別成就了洋碼頭、唯品會、小紅書和拼多多。

    甚至當京東也孵化出京喜,借著微信的一級入口推出超 60 種社交玩法,精準滲透用戶時,蘑菇街大概明白了:舞臺上已經沒有自己的位置了。

    換句話說,蘑菇街最大的敵人并不是別人,而是自己。當然蘑菇街也為大勢所迫——在16年之前,蘑菇街都發展的蠻順風順水的,即使遇到過一些挫折,總體也都是在向上發展的,直到16年之后,那時候整個互聯網環境被阿里和騰訊這種巨頭公司占據。

    截至到昨天,拼多多估值516.79億美元,唯品會估值119.61億美元,小紅書也離上市不遠。而同期,蘑菇街估值僅為1.11億美元。

    塑像的命運,往往超越肉身,在歷史輪回中起承轉合。經歷過高光,也必然也承受谷底的至暗。

    而在大潮流沖擊下,邵偉最終選擇了離開。

    03 蘑菇街的未來在哪里

    那么問題來了,蘑菇街真的出局了嗎?

    至少目前,還沒有。

    蘑菇街現在已經轉型做電商直播。直播其實也早就是蘑菇街的一個邊緣性業務,蘑菇街做直播比淘寶早——這很蘑菇街。事實上,早在映客直播的時代,蘑菇街就嘗試直播,直到近期,李佳琪、薇婭等人大火把電商直播送上了風口。

    而邵偉預測,蘑菇街最后很有可能會變成一家大型的電商類的MCN公司,專門培育各種紅人,輸送人才,以及把直播的工具做得門檻更低,任何一個品牌都可以直接拿來用。因為蘑菇街相對一些專門的紅人孵化公司,它的優勢是:蘑菇街懂業務、懂電商、懂賣貨、懂直播。比如一些品牌現在直接在自己小程序里面做直播,直播的工具就是蘑菇街提供的。

    “蘑菇街的戰略核心放到直播購物上之后,其實它的業務模式相對比較簡單,就是平臺提供直播的工具,有人去運營這些達人們,然后搞好電商的供應鏈,總的來說它不需要那么大的公司、那多么人去做這個業務。所以我覺得裁員是很正常的。”

    “所以我覺得未來很有可能,蘑菇街一方面給品牌提供主播,另一方面給各個不懂直播、不懂得短視頻的企業提供直播的工具。”

    但說到對未來的預測,邵偉覺得,未來蘑菇街如果再做電商的話,依然做不起來,因為有兩個問題蘑菇街依然沒有解決:一個是流量的問題,一個是貨的問題。貨牢牢掌握在阿里手中,流量大部分牢牢掌握在騰訊手中,而蘑菇街只有直播的工具和一些主播的資源。

    04 最后

    直到采訪的最后,邵偉也一直跟我們強調:“我不希望你把它寫成一個蘑菇街一直手滑抓不住風口的稿子,事實上,換個角度,屢戰屢敗也是屢敗屢戰。其實如果你能采訪到更多蘑菇街的老員工,你會發現,他們對公司都是非常感恩的。公司發生問題裁員,大家也沒有什么埋怨的地方。”邵偉對科技唆麻的記者說。

    如今,當時公號排名前幾十號,元老級別的員工大部分都離職了。而離職的大部分老員工,都加入了阿里。因為蘑菇街本身跟阿里有源遠流長的關系,整體的企業氛圍,企業文化與價值觀都是高度匹配的。而當年,蘑菇街的老板陳琪就是毅然從阿里離職,放棄了阿里的期權出來創業的。蘑菇街當年的很多HR也來自阿里,一切像一個周期性的輪回。

    而回到最初的起點,也就是邵偉最初加入蘑菇街的時候,同事大部分都是剛畢業一兩年的年輕人,也沒有特別厲害的人。但當時趕上了淘寶客的風口,12年~13年期間,收入特別高。

    邵偉至今還很懷念的一件事是,在2012年4月16日的那天下午,公司里有四五十個人,陳琪說,我們剛剛在所有的淘寶客公司中做到了第一名。然后陳琪拿出當天淘寶客的傭金收入,共30萬人民幣,全部買了iPad,然后現場抽獎,大部分人都抽中了。那個時候,iPad剛問世,大部分人都沒見過,抽中的人拿到獎品特別高興,會發微博分享。

    “那時候,大家都很開心。”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中被采訪對象邵偉為化名)

    作者:科技唆麻;公眾號:科技唆麻(ID:techsuoma),科技唆麻,不飛不快。

    本文由 @科技唆麻 原創發布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題圖來自網絡

    日,在社交媒體上,有人爆料稱,蘑菇街計劃裁員,技術部門比例高達80%。



    據了解,去年4月蘑菇街進行過一次裁員,約有140名員工受到影響,蘑菇街相關負責人對媒體表示:“此次將優化140人左右,占比為10%,主要集中在技術部門。”


    此前,蘑菇街直播負責人已于3月31日離職,CFO吳婷、高級副總裁曾憲杰也已離職。



    8月24日,蘑菇街發布了2021財年第一季度財報。財報顯示,蘑菇街第一季度實現營收9200萬元,同比下降30.6%;調整后的凈虧損為2430萬元,同比縮窄65.96%;總GMV達31.2億元,同比下降25.2%。


    一般來說,技術部門是互聯網電商的核心,無論是數據庫,運維,還是開發改BUG都要留一部分人馬在。這次一下子干掉80%,那么只能說過去的積累基本就算是廢了,技術積累需要一個傳承的過程,一下就都沒了。說明很長一段時間不準備改善業務了,就是在茍延殘喘了。


    像極了某些準備清場的要倒閉的公司,互聯網起的快,塌的也快。輕資產的互聯網,除了人力資本和場地租金,估計也就沒啥值錢的了。



    我的觀察基本上沒有任何公司裁員這么多的幅度還能緩過來的。他能緩過來的話,也不會再開展原來的業務了,會新開新的業務板塊。


    技術部門算是一個公司最難以重建的部門了,這次蘑菇街算是完完全全的準備躺平冬眠了。


    無獨有偶,近日,愛奇藝大裁員,比例達到20%至40%之間,為該公司史上最大規模的一輪裁撤。字節跳動的教育及游戲板塊也有裁員動作。另一家巨頭快手科技,傳出年底將大裁員,“計劃裁員30%”。



    真正的互聯網寒冬來臨了嗎?


    裁員的原因有經濟因素當然也有政策因素。


    裁撤行為本質上是市場清算,是對錯誤決策的一種糾正。


    互聯網的發展本身就身處于一個巨大的周期之中,從互聯網的誕生到現在,主要經歷了PC時代和移動互聯網時代,而我們正處于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末尾。當然這里的移動互聯網指得是狹義的手機上的互聯網,不包括一些物聯網設備、可移動的其他類型的智能設備。



    中國互聯網公司大多數誕生在PC時代末期,而蓬勃發展于移動互聯網時代。搜狐、新浪、網易、百度,誕生在PC時代末期,是當時中國互聯網佼佼者。到后來騰訊、字節、阿里巴巴,這些在移動互聯網發家致富的公司規模遠超前者。說前者被時代淘汰了也絲毫不算過分。


    而現在,可能正屬于移動互聯網周期的末尾,一些已經跟不上步伐的互聯網公司正慢慢被時代拋棄。

    片來源:攝圖網

    每經記者 李卓 實習記者 劉洋 實習編輯 王麗娜

    八年蓄力,蘑菇街終于迎來登頂時刻。

    美國東部時間12月6日早間,時尚電商平臺蘑菇街在紐約證券交易所成功掛牌上市,股票代碼為“MOGU”,首日開盤報12.25美元,較IPO發行價14美元/ADS下跌12.5%。截至發稿,蘑菇街收盤價14.00美元,與發行價相同,總市值15億美元。

    據了解,本次赴美上市公司主體名稱為“蘑菇街”,旗下主要包括蘑菇街、美麗說、uni等產品,主要用戶為年齡在15-30歲的年輕女性。

    與此同時,《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今年以來,包括拼多多、蘑菇街在內的一批騰訊系創業公司,前赴后繼、呼嘯上市。在前者迎來高光時刻的同時,2018年對于騰訊而言,亦堪稱豐收之年。

    八年創業終上市

    “蘑菇街的使命是讓時尚觸手可及,我們立志成為領先的時尚目的地。”蘑菇街創始人、董事會主席、CEO陳琪在上市致辭中表示。

    “八年創業”,如今上市的上市主體——蘑菇街,已非誕生于2011年的那個單一項目。《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最初蘑菇街的定位是一家導購平臺,而后轉型為社交電平臺,發展歷程幾經變遷。

    尤其是2016年6月,蘑菇街宣布與美麗說完成戰略融合,成立美麗聯合集團。不過,在上市前夕,美麗聯合再度更名。招股書顯示,2018年11月,美麗聯合已重命名為蘑菇街。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登錄蘑菇街官網發現,雖然官網域名仍包含“meili-inc”等字樣,但首頁logo已變為“蘑菇街”。

    官網截圖首頁logo更替為“蘑菇街”

    此前蘑菇街遞交的招股書顯示,其收入主要分為三部分——營銷服務收入、傭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其中,營銷服務收入主要指平臺商的資源位營銷服務收入;傭金收入則是平臺上商家交易額的提成,比例為0-20%之間;其他收入則包括為商家提供的創新類技術服務等。

    公開資料也顯示,蘑菇街尚處于虧損狀態。截至2018年9月,蘑菇街凈虧損3.03億元(約4417萬美元),較上年同期的4.28億元虧損有所下降;歸屬于蘑菇街股東的凈虧損為7.63億元(約1.11億美元),與上年同期(7.6億元)基本持平。

    與此同時,2018財年(2017年4月1日-2018年3月31日)蘑菇街營收達9.73億元。其中,營銷服務收入、傭金收入和其他收入在總收入中占比分別為49.0%、42.8%、8.2%。2019財年上半年(2018年4月1日-2018年9月30日)收入為4.90億元。

    實際上,關于蘑菇街(美麗聯合)的上市傳聞一直未斷。今年以來,路透社、財新網先后報道稱,蘑菇街將于今年下半年赴美上市,彼時蘑菇街均對此不予置評。

    就在前日(12月5日),彭博社還曾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蘑菇街計劃以每股14美元的價格,出售475萬股美國存托憑證。不過,14美元的定價最終迎來破發。

    關于本輪募資用途,蘑菇街表示,主要用于對時尚內容產品的進一步開發和拓展;在技術上持續投入并深入發展;深化與商戶和品牌合作伙伴的合作,同時包括潛在的投資和收購等。

    騰訊迎“豐收年”

    由于蘑菇街采用AB股機制,陳琪的投票權占比達79.3%,為實際控制人。而騰訊則為其單一大股東,持股比例高達17.2%,除此之外,高瓴資本、摯信資本、貝塔斯曼、平安創新、啟明創投、紅杉資本等均為蘑菇街股東。

    談及騰訊之于蘑菇街的加持之功,互聯網分析人士王利陽曾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一方面,蘑菇街身處“微信錢包”珍貴的“九宮格”之中,以微信9.8億的月活躍用戶為流量入口;另一方面,包括京東在內的京騰戰隊通過對用戶的吃穿住行進行不斷的拓展整合,也進一步擴大了其零售生態版圖。

    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目前蘑菇街在電商領域所占份額有限,但其視頻直播資源則是電商巨頭爭相布局的業務所在。2016年3月,蘑菇街上線購物直播,將靜態的線上購物變成動態的體驗感知,打造出“前播后廠”的直播供應鏈模式。

    一方面,蘑菇街依仗騰訊大樹得以滋養,另一方面,而對于騰訊而言,2018無疑是其豐收時刻。

    據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提交招股書或者成功在港交所、紐交所掛牌的互聯網公司已近40家。其中,騰訊系數量超10家,包括希瑪眼科、嗶哩嗶哩、Spotify、虎牙、有贊、映客、燦谷、拼多多、美團點評,及最近盛傳上市的騰訊音樂等等,不一而足。

    尤其是拼多多,僅用三年便一躍而為中國電商“第三極”,讓外界感受到了微信生態的魔力。而此次成功赴美上市的蘑菇街,無疑是拼多多之外,騰訊社交電商的又一塊拼圖。不過,此前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亦對記者表示,目前騰訊系電商眾多,能否估計到蘑菇街是個問題。

    每日經濟新聞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