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數碼換代,電腦裝機,乃至小家電購入計劃的,向下看仔細:
一元起搶拍,瘋狂手機千萬紅包:點此了解
電腦游戲會場,除了1元起搶拍,還有難度相對較低的天貓點券領取:點此了解
小家電則有49元起,瞧瞧看看
疑人和學生簽訂的協議書。(視頻截圖)
大學生貸款還款指引。(視頻截圖)
嫌疑人被抓。(視頻截圖)
齊魯網3月12日訊 近日,濟南市歷下區公安分局破獲了一起詐騙案件,嫌疑人招聘大學生,利用大學生零首付分期付款購買手機和電腦產品,承諾支付大學生一定費用。12名大學生簽訂了協議,結果上當受騙。
濟南的大學生小王告訴記者,他本來想做兼職賺點錢,結果錢沒賺到,反而欠了銀行的錢,“1月7號(買手機),2月7號收到的(催款短信)。”
小王說,他經過同學介紹,找到了一份工作,不用干活,只需要替人擔保購買一部蘋果6的手機就能拿到一筆錢。當時那個招聘小王的人承諾每個月由他來替小王還錢,直到接到銀行催款的短信,小王才知道上了當,馬上報了警。
很快,民警就抓獲了犯罪嫌疑人郭某。據了解,郭某今年27歲,是內蒙古錫林浩特市人,在濟南一直沒有找到滿意的工作。郭某利用在校大學生通過零首付分期付款的方式購買到蘋果6手機,然后再將手機轉手賣掉。為了讓學生相信,郭某還幫幾個大學生還了一個月的貸款,但是從那以后,就沒有再償還過大學生們的貸款了。由于分期付款都是大學生用自己的信息辦理的,還錢的責任就落到了受騙的大學生身上。
據了解,從1月初至今,郭某一共欺騙了12名在校的大學生,買了11部蘋果6手機,還有一臺蘋果筆記本電腦。大學生小王告訴記者,現在剩下的貸款得自己來償還,每個月701元錢。據民警介紹,目前銀行追款的話,還是需要學生先還錢,下一步的法律責任問題,警方通過法院判罰再認定。
四線城市的房價,真的降了?在房價的誘惑面前,計劃逃離北上廣的青年們將三四線城市視為烏托邦。尤其今年以來,三四線城市房價進入下行階段,為一線打工人打開回家通道。
一線打工人真的會回三四線安家嗎?/視覺中國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11月70城新建商品住宅下跌城市59個,多為三四線城市。《中國百城住宅庫存報告》顯示,三四線城市出現連續37個月庫存規模同比增長的態勢,樓市庫存是2016年7月份以來的最高值,創下5年新高。
在此背景下,多個三四線城市從放松調控到鼓勵買房,背后折射的是與原有調控力度不匹配的需求和樓市下行困境。
12月20日,黑龍江省住建廳召開調度會議,部署全力沖刺房地產業增長工作。會議要求要想辦法促銷售,落實購房補貼政策,提振市場信心。這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后,全國首個省級政府發出提振房地產政策。在此之前,桂林、晉江、蕪湖、荊門、衡陽等20個三四線城市拿出“真金白銀”,以發放購房補貼、消費券、人才補助等方式促進樓市成交。
三四線補貼大戰之下,年輕人該如何選擇?/圖蟲創意
降價,無疑是一個比任何營銷噱頭都有效的動作。行至歲末,多家開發商貼身肉搏,開啟一波樓市降價潮。
惠州多個樓盤打出零首付、哈爾濱松北區有樓盤低至7折起售、買房送車位送家具送家電等活動層出不窮。這場價格促銷戰為購房者帶來窗口期,也將更多青年推向十字路口。
房價不漲的日子里,站在大城市向下望的年輕人,似乎開始擁有買房自由。開發商的無效降價再也撩撥不了購房者;買房不用湊齊錢款匆忙買房,可以選地段選樓層選品質;買房也不再是唯一選擇,原本被擠對的興趣終于可以提上日程。當年輕人不再趕路上車,生活的底色才得以漸漸顯現。
01
來得及、等得起
從購房者搶房到開發商搶客,深圳樓市冷暖反轉只用了一年時間。最嚴調控期之下,購房者逐漸奪回主動權,進入買房冷靜期。
還記得深圳的“萬人搖”嗎?華潤城潤璽1期搖號選房,開盤售罄。潤璽1期誠意登記申請高達15036批,最終入圍凍資9690批,相當于9個人搶一套房。
以同樣的樓盤、套數與價格再度面市,華潤城卻掀不起火花。12月16日,華潤城潤璽二期進行線上選房,最終去化約九成,開盤即日光的神話終結。
曾幾何時,深圳樓市日光、售罄、搶房等字眼轟動全國,成為房地產市場上升周期里的蓬勃力量。時移世易,深圳樓市祛魅,從膨脹走向內卷。公寓“買一送一”、住宅首付分期,暌違多年的營銷操作重出江湖,花式促銷讓購房者眼花繚亂。
深圳樓市一直處在風口浪尖。/圖蟲創意
開發商“打起來”了,李耿樂見其成。畢業來到深圳的這些年,他已經存下了一筆錢,雖然離目標房子的首付還有一點距離,但他覺得自己還年輕。目前也處于事業上升期。如果深圳房價能這樣穩住,過兩年再上車不成問題。
目前李耿在福田中心區上班,他的設想是等到買房之后,自己租住在離上班更近的地方,房子可以先租出去以租養貸,生活品質也會有所提高。對于未來,李耿覺得雖然當下樓市的投資屬性減弱了,但在他的心目中依然是比較靠譜的理財方式。
當樓市回歸平穩,李耿的心態也從過山車著陸,不再恐慌。此前,業主反價、萬人搶房等新聞定點推送到手機,他每天都被“晚買一天房、白打一年工”的焦慮所包圍。現在,陰云驅散,他終于可以拿起小本本好好盤算,尋找實現投資自住相平衡的最優解。
“這兩年新房這么多,怕錯過了,我要咬牙買還是繼續等?”當李耿在購房群里發出問題時,群友齊刷刷回答道:等!
每個人都在等最佳購房時機,但這個最佳什么時候來臨呢?/《安家》
02
“貧窮打工人”又可以了
當我們在談論房子時,我們在談論什么?有人說是價值,買對一套房子可以少奮斗數十年;有人說是家庭,城市萬千燈火里該有一盞燈屬于家人;而在周星怡眼里,房子代表安全感,更意味著自由。
周星怡今年32歲,與所有相信愛情的女孩一樣,她在3年前辭去工作,走進家庭。后來因為男方賭博輸掉了所有身家,周星怡離婚后凈身出戶,還背了點債。
獨居生活總是一地雞毛,換燈泡、修管道、扛行李等小事,無一在消磨著她的信心。每次大包小包地搬家時,她都想要有個屬于自己的家。于是,在還清債務后,周星怡在電腦建了“買房”文件夾,一個文檔記錄著日常開支,逼迫自己消費降級。另一個文檔則記錄著當地的最低購房門檻,細化稅費、中介費、裝修費等購房開支,計算自己與房子之間的距離。
省吃儉用也要攢出一套房。/《金都》
今年年初,周星怡向親朋好友借了首付,踏上了買房之路。2-3月剛好是房貸收緊的時候,首付款來源、收入證明、流水等均是銀行重點檢查內容。
3月,她看中廣東小城揭陽的一套二手房,但因別的買家能全款買房而被買走;4月,她相中另一套二手房,但因不滿5年需要承擔高額稅費而棄購。周星怡沒想到的是,此前種種關卡竟然成為最終上車的助推器。今年下半年以來,房企相繼爆雷,開發商為促銷量,打折力度沒有最狠只有更狠。進入第四季度,銀行下調房貸利率、放款提速,剛需購房者迎來春天。
10月,周星怡看中了一套小兩房房源,由于開發商活動,首付1.5成即可上車,剩下的首付由開發商墊付,可在2年內分期還清。這一次,她幾乎沒有猶豫就下了單。11月初面簽、交定金、放款,整個流程順暢得出乎意料。如今,周星怡已經成為還貸大軍的一員。
背上房貸,是一件既幸福又煩惱的事情。/《金都》
“貧民窟”女孩也有買房的希望,這是周星怡此前想都不敢想的事。現在,周星怡的“買房”文件夾已經升級為“安家”,規劃著該購置的家居。看著購物清單逐日增加,周星怡覺得自己又可以了。
03
逃離“老破小”
樓市的細微變化,對身處于其中的個體影響甚遠。調控松緊決定了能否邁進門檻,而房價漲跌則決定進門后能走多遠。如果年輕人都不敢想了,市場還能有多少成長空間呢?
可以租房一輩子嗎?這個問題在一年前問陳嘉純,她的答案一定是可以。因為買房想都不敢想,因為租房也“沒有那么糟”。
只要一直單身,好像租一輩子房也不是不可以。/《三十而已》
陳嘉純在廣西某三線城市上班,走路10分鐘即可到達公司。為了拒絕長時間通勤,她拒絕郊區大平層,選擇市區“老破小”。“老破小”當然也有它的優勢:生活便利、鄰里熱情,最重要的是可以睡到自然醒。
無論怎樣說服自己瑕不掩瑜,“老破小”的硬傷都在那里。最難熬的是去年臺風天,睡到半夜時天花板漏水,陳嘉純用家里的鍋碗瓢盆都接不完水。之后與房東多次交涉,對方都只是象征性地拿著工具上天臺修修補補,同樣的鬧劇在每個下雨天循環播放。
租房的代價就是要忍受房東的種種毛病。/《金都》
樓齡太久伴生的問題逐漸暴露,陳嘉純終于動了買房念頭。打開購房App后,她發現房價沒有像同事所說的“一天一價”,小戶型對她十分友好,甚至不用咬牙就能直接購入。
由于當地的限購政策,她社保未夠只能選擇公寓。第一次看房時,她就被吸引得走不動路。這完全是她心中的dream house——大落地窗、開放式廚房、小陽臺,最重要的是有保安且帶電梯。
幾乎沒有猶豫,陳嘉純當場就下了定金。首付到位,月供比此前月租高了一些,但也在能力范圍之內,似乎也沒有需要遲疑的因素。現在她已經拎包入住,不再害怕下雨天,還在小天地里愛上了做飯。
傳說中投資“血虧”的公寓,卻給她帶來了理想的生活——畢竟對她而言,投資本來也不是買房的主要目的。
調控高壓期,這是對開發商而言最差的時代,卻是對購房者最好的時代。
房價調控,給剛需購房者帶來了一點希望。/圖蟲創意
據媒體不完全統計,11月全國房地產調控政策次數繼續高位,單月高達56次房地產調控,年內累計房地產調控次數高達586次。開發商在去化壓力之下相繼讓利,購房者得以用更低的門檻和更真實的價格買到心儀房源。更難能可貴的是,購房者可以不必再為了買房而買房,可以為興趣買房、為品質買房、為安全感買房,選擇走向多元。
限購持續升級,壓縮房產的升值空間,也勸退了一批批投資客。剛需買家的對手不再是手握現金的投資客,而是因恐慌而匆忙入市的自己。“房住不炒”,購買者只需直面自己的需求,就可以買到最適合自己的房源。
房貸利率的每一次下調,都是對年輕人錢包的空前解放。12月20日,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0.05個百分點至3.8%,這是LPR自2020年4月以來首次下調。這釋放了極強的積極信號,房貸走向邊際寬松,購房成本不再與日俱增,可以喘口氣了。
此前有媒體報道過年輕人鄭前的故事,這個90后廣東青年,為了拒絕內卷,不遠千里來到鶴崗生活。他用不到5萬元的存款在鶴崗買了60平方米的兩房一廳,隨后轉行做房地產中介。在個人抖音號上,他展示著自己幫全國各地的青年在鶴崗買房的生活。最近的一條視頻,鄭前在標題里寫著“在鶴崗賣了一百多套房”。
隨著樓市調控的推進,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在買房路上提前交卷了。買房當然不是人生的唯一選擇,但讓買房成為選擇,讓房子回歸居住,或許是我們期待的調控的終極目標。
(文中三位受訪者均系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