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葵田谷
今天的這篇是沒藥花園的老朋友葵田谷同學的短篇偵探小說,我們兩年前就發過他的小說,希望大家喜歡。
(本文字數11,000)
她的死
人氣女作家在家中死于非命,兇手很快落網,對罪行供認不諱。他當真是罪犯?他究竟為何殺人?在徹查被害人與兇手的過去之后,警官發現隱藏在殺人動機背后、令人不寒而栗的惡意呼之欲出……
01.事件之章|丈夫的證詞
警官好。
我叫陳銳,陳舊的陳,銳利的銳,39歲。我是死者朱鳳兒的丈夫。
我的妻子是一名作家,我是她的編輯兼經紀人。我們夫妻創辦了一間文化公司,有5個雇員,目前主要業務是出版我妻子的作品。平日,我在辦公室上班,妻子則在家里安心創作。我不開車,妻子有時候要外出,車留給她用比較方便。
4月16日下午四點半鐘,我離開辦公室坐地鐵回家。至于為什么會提早下班,沒有特別的原因,本來就是自家開的公司。快到家的時候,我發現家里鑰匙和小區門禁卡落在辦公室里了。我不知道妻子有沒有外出,她如果不在家,我就進不了門,所以我拿出手機給她打電話。電話響了十幾下,一直沒有人接聽。
我們小區住了上萬戶人,沒有門禁卡就不能進出。我只好走向門衛室,表示自己是業主,因為忘記帶門禁卡,請求通融放行。我報出房號,門衛問我業主的名字,我說叫朱鳳兒。這時候,一個上了年紀的小區保安走過來,他認得我,舉起手向我打招呼。
“陳生,又忘帶卡了?”他笑著說,“你老婆不是讓你把卡和鑰匙穿個洞綁起來嗎?”
有一回我和妻子一同出門,也是忘了帶門禁卡,妻子提醒我以后要把門禁卡和鑰匙放在一起。那個保安可能聽見了我們的話。
“都忘帶了……”我回答說。
“卡和鑰匙都沒帶呀,你要小心了。”
那個保安大聲笑起來,坦率講,我不知道他在開心什么。
我舉步走在小區路上,我們家是I座18棟,在小區的最深處,步行大概要15分鐘。當我走到一半的路程時,有人在后面喊我,我回頭,看見那個老保安和另外一個保安奔跑過來。我問他們怎么了,老保安大口喘氣說,剛才有人打電話到小區管理處,說聽到I座18棟601傳來女人的呼救聲。
“剛才你說,你住在I座18棟601?”另一個保安神情緊張地瞪著我。
我用力點頭。
“那就快走呀!”
老保安拉著我一路跑到我家樓下,那里已經來了一個保安,還有兩個穿著居家服的女人,我認得是住在5樓和我家對門的鄰居,但我叫不出她們的名字。
“什么情況?”老保安出聲問道。
“不清楚呢,還沒上去。”
“為什么不上去呀?”
“這不是等你嗎。”
先到的保安表情有點忸怩,他看著很年輕,我想,他可能是因為害怕而不敢上去。
老保安轉頭問兩個女業主發生了什么事。
比較胖的那位,也就是住在我家對門的業主說,對面單位有個女人大聲喊救命,還有東西砸到地上的聲響。過了一陣子就沒有聲音了,她過去敲門,但是沒有人回應。這時樓下的業主也聽到聲音開門出來看,兩人一合計,連忙給管理處打了電話。她們在等人來的時候越發覺得害怕,加上家里人都不在,所以跑到樓下來了。
“什么時候聽到的聲音?”老保安問。
“大概15分鐘之前。很可怕的叫聲,簡直像是從恐怖電影里發出來的。你們來得太慢了!”胖女士回答,另一位女士頻頻點頭。
這時,胖女士認出了我,她大聲說:“呀,陳先生你回來了,趕緊上去看看朱小姐出了什么事!”
“快上去開門!”和老保安同來的年輕保安也開口催促。
我也急不可耐,抬腳想上樓,但是老保安卻拉住我。
“等一下,你不是忘帶家里鑰匙了嗎?”
“阿,是啊……”我幾乎忘記了這件事。
“給你老婆打個電話。”
“什,什么……”那時,我有點六神無主,所以反應不過來。
“打你老婆手機,先把情況搞清楚。”
我想起剛才給妻子打電話沒人接,心里更加擔憂。我再次撥打妻子的電話,不祥的感覺越來越強烈,電話仍舊沒有人接聽。
老保安見電話打不通,一揮手,帶著我們跑上6樓。眾人在我家門前停下來,用力拍門,我也大聲叫著我妻子的名字,但是房子里一片死寂。大家都看著我。我感到手足無措,不知怎么辦好。
“要不要撬鎖?”老保安皺著眉頭問我。
就在我不知道怎么回答的時候,有人在樓下喊警察來了。原來,管理處向社區里的派出所報了警。我松了口氣。
來了兩個警官,他們上來以后,問我還有誰有我家的門鑰匙,我回答說我女兒有,但是她在學校寄宿,今天不回家。于是警官們也問我要不要撬鎖,我連忙點頭同意。一個警官給相熟的開鎖師傅打電話,我們在原地等候,我的心里感到越發焦急。幸好,不到10分鐘師傅就到了。那個開鎖師傅很有經驗,片刻功夫把門鎖拆卸開來。門一打開,警官們在前面,我急忙跟在他們后面走進屋里。那時候,我覺得回的不是自己的家,倒是像到了一個第一次去的地方。
一進門是客廳,一如平常,東西都很整齊。從左邊走廊進去的第一間房,是我妻子的工作室,白天的時間,她都會在里面寫作。
我們走向那間工作室,當我想進去的時候,一個警官突然把我攔在外面。我用力推開他向房間里面看,看見一只粉色的絲枕頭丟在房間中間。那個枕頭平時是放在靠窗的大飄臺上的,妻子工作累了時會躺在上面小息1小時。絲枕頭旁邊,一只美濃燒的陶瓷碟子摔成了碎片,地上散落著沒吃完的松餅。另外還有其他掉落在地的東西,譬如紙巾盒和妻子的筆記本電腦。然后,我看見一個女人仰面躺在地板上,脖子上纏著一根黑色的電源線,她的頭向著門口,臉上一片鮮紅。我不知道那是不是血,雖然那片鮮紅遮擋了她的樣子,但是我能夠辨認出妻子的容顏。
我大聲叫著妻子的名字,想沖進房間,兩個警官攔腰抱住我。
如果我有過激的動作,真是對不起。在那個時候,我已經失去了思考能力,也無法理解警方要保護現場的意圖。
事實上,直到現在我還是不能相信,我的妻子死了。
02.疑惑之章|警察的調查手記
雖然警察應當依靠證據進行判斷,但是老實說,我有強烈直覺,死者的丈夫就是兇手。
他的證詞很曖昧,言行也有諸多不自然的地方。拋開這些不說,還有好幾個疑點能夠支持我的觀點。
根據解剖的結果,死者朱鳳兒死于4月16日下午5點至6點之間,因為尸體很快被發現,死亡時間應該無容置疑。死因是機械性窒息,考慮到尸體被發現時脖子上纏著一條電源線,脖子的皮膚有和那條電源線紋理相吻合的勒痕,兇器也可以確定無疑。另外,死者脖子上的勒痕一橫一道,有明顯的位移,幾乎形成片狀;而且,頸動脈內膜橫行裂傷不嚴重,而皮膚和內臟的窒息征象顯著,這顯示死者在被外力勒住脖子的時候,可能經過一定程度的掙扎。從這些因素進行判斷,基本可以排除死者自縊身亡的可能性。
也就是說,這是一宗謀殺案。
事后證明,兇器是死者工作用的戴爾筆記本電腦的電源線。那臺筆記本電腦摔在死者腳邊,液晶顯示屏有龜裂的痕跡,另外,鍵盤的邊緣有血跡。死者的左額角曾受到介乎銳器和鈍器之間的物體重擊,流了很多血。合理的判斷是,兇手舉起手提電腦砸傷死者,然后順手用電腦的電源線把死者勒死。在勒殺的過程中,死者曾經有所掙扎,所以在脖子上留下了橫橫道道的傷痕。
使用手提電腦作為兇器,未免太欠考慮。如此看來,此案可以推斷為突發、臨時起意的謀殺。
另一件可以確定的事情是,死者家的門上了鎖,因為死者丈夫沒有帶鑰匙,趕到現場的警員必須撬鎖而入。同時,在死者倒斃房間的窗臺上,發現了一些泥污。死者家在6樓,如果有人身手足夠靈活,沿著水管一路爬上來,然后從窗臺鉆進房間,也并非不可能的事情。所以,一種可能的場景是:案犯從外面偷偷闖入,也許是個小偷,剛好死者那時候不在房間,所以他/她跳進了房間。就在他/她準備翻箱倒柜時,死者忽然進來,并且開始大聲呼喊,情急之下,案犯抄起桌子上的手提電腦襲擊死者。死者被電腦的尖角擊中額頭,驟然失去了大部分的抵抗能力——這就是鄰居們只聽到短暫響聲的原因。案犯擔心行跡敗露,把手提電腦的電源線拔下來,緊緊勒住死者的脖子……然后,從窗臺原路逃走。
從現場直觀來看,給人留下的印象就是這樣子。
如果沒有以下幾個疑點,這個印象也許是可信的,而現在則只是個假象。
疑點一:死者所住的小區安保工作做得很規范,業主進出需要門禁卡,外來人員則需要登記,所以哪怕是樓層不高的樓梯房,陽臺和窗臺也沒有安裝防盜欄桿。既然有這種管理機制,很難想象光天化日之下會有盜賊選擇到這種小區里行竊。而且,既然是通過爬窗的方法闖空門,肯定需要事先踩點,譬如這家人什么時候不在,會不會被經過的路人目擊到等等。那么,只要稍加調查就會發現,死者白天是在家里工作的。會有小偷明知這一點,還硬著頭皮下手嗎?
疑點二:當作兇器使用的筆記本電腦上,只采集到死者和她丈夫的指紋,而電腦外殼的一個地方,有用布料擦拭過的痕跡。同時,房間的其他地方,也沒有找到來路不明的指紋。也就是說,闖入者“可能”把自己的指紋擦掉了。還有一件事,小區里安裝的監控攝像頭雖然不足以覆蓋所有的區域,而且有不少存在故障問題,但是對朝死者家窗戶這頭的兩個攝像頭,工作狀態都正常。然而,無論是不明身份人員闖入還是逃走的畫面,半個都沒有拍到。倘若真有這么一號人物存在,他到底是從哪個監控的死角潛入死者家中的呢?行兇以后,又是如何巧妙地躲過攝像頭,順利逃走呢?這實在讓人驚嘆!一個闖空門的在行竊過程中錯手殺了人,應當會十分驚慌吧,然而他不單記得把自己的指紋擦去,而且如隱形人一般來去無蹤,難不成警方面對的是可怕的飛天大盜?
疑點三:和疑點二相似,除了窗臺上的泥污,房間里沒有更多犯人入侵和逃離的痕跡。一般來說,既然有泥污,總能找到一個或者半個腳印,但是無論是死者家中還是樓房的外墻,一概干干凈凈。由于這些泥污出現得大不正常,我特地拜托檢驗科的同事核查其來路,結果可謂出人意表。
首先,這些泥污與樓房外面土壤的成分差異很大,化驗結果顯示是一種叫草炭土的礦物質,通常作為種養名貴植物的營養土使用,產地在東北。所以,這些泥污不大可能是案犯爬進窗臺時從外面帶進來的。然后,檢驗科的同事在死者家中的另一個地方發現了類似的泥土:一盆開得茂盛的蝴蝶蘭的花盆里,這盆蝴蝶蘭擺放在死者家的客廳中。客廳花盆里的泥土跑到了工作室的窗臺上,當然可以有很多種解釋,但是我覺得最為合理的只有一個:有人故意為之,目的是制造外人從窗臺侵入的假象。
對上述情況進行總結,結論就呼之欲出了,也就是我前面所言:根本沒有人從窗臺或別的什么地方闖空門,只是有人偽造了現場而已。這個偽造現場的人,才是真正的案犯。
那么,什么人會這么做呢?換言之,案犯應該符合什么特征?
第一,這個人能通過正常途徑進入死者家里,也就是死者認識的人。事實上,會特意擦去手提電腦上指紋的行為,也從側面證明了案犯和死者是熟人。
第二,從房門上了鎖這點看,案犯在離開現場的時候,必須持有死者家的鑰匙。從死者丈夫口中證實,房門鑰匙只有他、死者,以及他們的女兒三個人持有,而警方在死者手提包里發現了一條房門鑰匙,住在寄宿學校的死者女兒事后也表示自己的鑰匙沒有遺失。當然,不排除案犯通過別的什么途徑復刻了鑰匙,但是,我建議優先關注那些本身就持有鑰匙的人,這個建議得到了專案組的認可。
顯然,死者的丈夫陳銳是最符合上述特征的人。
問題在于,這個人具有確切的不在場證據。
根據死者兩個女性鄰居的證詞,她們在下午5點35分左右聽到對門的呼叫聲,隨即給小區管理處打了電話。管理處證實,電話的來電時間為5點40分。幾乎是同一時間,陳銳出現在小區的東門口,因為忘記帶小區的門禁卡,所以他走到門衛的值班室請求開門。從死者家步行至那個門口要20分鐘,使用電動自行車等交通工具也至少需要6、7分鐘。無論如何,人是沒法瞬間移動的,也不可能一分為二。如果陳銳是兇手,他要怎么做到在家里行兇,又同時出現在另一個地方呢?
難道應該因此排除他的嫌疑嗎?
我不這么認為,正相反,正是他在小區門口閃亮現身從而獲得的不在場證據,加深了我對他的懷疑。
偏偏在那天忘記帶門禁卡而向門衛搭話,搭話的時間又和鄰居聽到案犯行兇的時間幾乎一致,不嫌過于巧合嗎?要我說,更像是故意找時間證人的樣子。
我隨后從小區門衛口中得知,陳銳平時常走的門并非東門而是南門,因為南門無論是離他家還是地鐵站都要近一些。
這個情報讓我進一步確信自己的推理。
我認為,陳銳之所以選擇一個平時不常走的門,是基于兩點考慮:第一,如果從常走的門進入小區,那里的門衛可能因為認得他而直接放行,這樣一來,他就沒有機會登記房號和出入時間了。第二,陳銳在4月16日下午更早一點的時間——譬如5點剛過——就已經從南門進入了小區一次,他擔心兩次從同一個門進入小區,會引起門衛的注意。
我在暗示陳銳其實早就回過家?是的,我是這么認為的。陳銳聲稱他當天下午4點半離開他和死者創辦的文化公司回家,事實上,根據兩個雇員的證詞,他們老板離開的準確時間是4點20分。從辦公室到家門對門,坐地鐵的話半個小時足矣。陳銳說自己5點30分才回到小區門口,本身就經不起推敲。
以此為線索,我調取了從小區南門至陳銳家門之間區域的監控錄像,果然有一個攝像頭在4點55分捕捉到一個匆匆走過的身影,幾無疑問正是陳銳。
這個證據證實了我的猜想:陳銳其實在5點左右就回到了家,行兇之后,于5點30分再次跑到小區門口……是的,其實我真正要說的是:死者死于5點30分之前。
那么,那兩位鄰居聽到的到底是什么聲音呢?
考慮到是臨時起意的案件,案犯能采取的善后措施很有限,短時間里制造出來的不在場詭計肯定有諸多漏洞。
我已經有了一個大膽而合理的推斷,剩下只要從物證房里把那個東西調出來,加以確認即可。一旦確認,陳銳就罪責難逃了。
我相信我的推斷是正確的。根據陳銳的證詞,他曾經給死者打過兩次電話,這件事成為他最致命的失誤。
也許,我們馬上就需要關心另一個問題了:老公殺老婆的動機是什么?
03.解決之章 | 丈夫的陳述
是的,朱鳳兒是我殺的,我殺了自己的老婆。
整個過程和杜警官的推理一模一樣。一切有如他親眼所見,實在讓人敬佩。
事實上,看到他第一眼的時候我就已經有了覺悟。他看我的眼睛像一把利劍,把我心里藏著的秘密刺出一個個洞。我明白那些從兒童偵探小說里學來的小把戲,遲早會被揭穿,只是沒想到會這么快。當杜警官再次登門造訪時,我就知道,一切都完了。
我問他為什么會懷疑我,他回答說“外人入侵”的現場太粗糙了,一看就是偽造的,而且我向門衛搭話的行為也太刻意。我想了想,確實如此。事情發生得太突然了,我在慌亂中根本無暇細想,到底應該采取何種行動才能稱之為合理。出于脫罪的目的,我一心想把現場布置成入屋盜竊的樣子,所以就地取材,將家里花盆的泥灑在窗臺上。就像杜警官說的,這種程度的偽裝只會不攻自破。只有泥污沒有腳印是非常不自然的事,但是在這么緊迫的情況下,我到哪里找另一個人的腳印呢?還有指紋什么的也一樣。其實,當時我也考慮到了這個細節:作為兇器的手提電腦上只有我和我老婆的指紋,不是非常可疑嗎?所以,我用抹布把電腦擦了一下,偽裝成兇手已把指紋擦去的假象。
盡管如此,這些小伎倆到頭來只是徒勞無功,我太小覷警方的偵查能力了。而且,我曾經兩次進出小區,尤其是第一次回家的時候,根本沒有考慮過隱藏這回事,監控錄像又怎么會沒有記錄呢?唉,這么一想,我就覺得自己天真得可笑。
不過,我還是不死心地問杜警官,他是如何看穿我的不在場證據的。杜警官說了兩個字:電話。看見我一臉疑惑,他又補充道:第二個電話。我立即恍然大悟了:果然是因為這件事。
我告訴警方,案發那天下午曾經給我老婆打過兩次電話。第一次是5點30分左右,也就是我和小區的門衛搭話之前。第二次是在我們家樓下,準備上樓之前,時間大概是5點50分。但是,警方肯定已經核實了,第二個電話是子虛烏有的。無論是我老婆手機,還是電信公司的數據庫里,都只有第一個電話,而沒有第二個電話的來電記錄。
我說的情況和事實不符,也就是說,我撒了謊。
我為什么要這么做呢?坦率說,這真是無奈之舉。好幾件事情都出乎我意料之外。
為了和小區的門衛搭話,我謊稱忘記帶門禁卡,結果在平時并不常走的小區東門,還是碰到了一個認識的保安。在和他交談的過程中,我順口說道家里鑰匙和門禁卡都忘帶了。這句話導致了后面事態的失控。到我家樓下后,那個保安提醒說沒有鑰匙就進不去門,那時候我還覺得問題不大,等警察來了以后再進入現場,效果說不定更好一些。沒想到,他卻忽然讓我打電話給我老婆。在那個場合下,我無法拒絕他的要求,但也不能真的打電話,所以只能假裝為之,并且在警方問話時提供假的證詞。
事實上,證詞里我也沒有說完整。在等待開鎖師傅上門的時候,一個警官曾讓我接著打電話,我實在不敢再打,所以推說已經打過好多次……
無論如何,因為這件事,一定讓警方——尤其是杜警官,對“電話”這一事物留了心,會發現我的詭計也就順理成章了。
還需要我復述作案經過嗎?我已經說了,和杜警官的推理如出一轍。
好吧,我從頭說一遍。
4月16日下午,我從小區的南門進入,大概5點鐘回到家。到家不久,我和朱鳳兒發生了爭執。因為一時沖動,我拎起書桌上的手提電腦拍向她。我老婆應聲倒地,我看到她頭上流出很多血,心想一不做二不休,就用連著手提電腦的電源線勒住她的脖子,等我回過神來,發現她已經死了。
時已至此,后悔也無補于事,我必須在最短的時間里想出辦法,逃脫警方的追查。首先是要偽造外賊入侵的現場,然后,我需要為自己制造一個不在場證據。我可以偷偷溜出小區再折回來,讓門衛或者保安作為我剛到家的時間證人,剩下的關鍵,就是要營造在那個時間點,我老婆還活著的假象。
我想到的辦法是用恐怖電影的片段模擬我老婆的呼喊聲。其實,這個橋段我以前在某本兒童偵探小說里看到過……你們想笑就笑吧,在當時的形勢下,我也沒有更多選擇。
我迅速在網上搜索到了類似的視頻,并且把聲音部分剝離出來。別看我這個樣子,好歹是文化公司的人,所以編輯軟件用得還不錯。另外,不得不感慨互聯網的便捷,只要輸入“恐怖”的關鍵詞,無論是視頻還是圖片,要多少有多少。
聲源有了,接下來要考慮的是播放設備和播放方式。相比于聲源,后者才是計劃成功的關鍵。
不能用電視機或者唱碟機,如果警方發現這類設備一直開著,立刻就會識破其中的機關。也不能用定時播放的方式,譬如鬧鐘什么的。有人聽到呼叫聲和我找到時間證人的時間最好差不多,定時設備容易出故障,而且萬一有個什么狀況,呼叫聲響起時我還沒能找到適合的時間證人,就白費心機了。
總之,定時的風險太高,必須用遙控的方式才能根據不同的狀況加以控制。
而在現場能夠應急利用的工具,只有手機了。
首先,為了解決手機聲量太小的問題,我用藍牙方式將手機和家庭影院的音響連接起來。我老婆在家的時候,常用這種方式聽音樂,所以不會引人懷疑。雖然在這種問題上吹牛不合時宜,不過,我家音響的效果真的不錯,尤其是人聲還原得很逼真,所以我有信心,一段突如其來而且時間不長的錄音,聽到的人是難辨真假的。事實證明也是如此。我本來希望在警方巡查的時候有鄰居作證聽到呼叫聲就可以了,沒想到會有人打電話給管理處,這只能說效果比預期還要好了。話說回來,住對門的那個女人,本來就是個大嘴巴,以前甚至到管理處投訴過我和老婆聲音太大……
至于如何控制播放,我使用了“特定來電人鈴聲”這個辦法。我把剪輯好的音頻存儲到我老婆手機里,并且作為我這個號碼的來電鈴聲。也就是說,只要是我打來電話,這段錄音就會立刻響起;而只要不是我打電話,這段聲音將無人聽見。使用這個辦法,不單可以靈活控制聲音的播放時間,而且錄音被其他人發現,或者不小心打開的幾率非常低,可以說再完美不過。
可惜,這一切都被杜警官看破了。前面也說過了,在和小區的保安們一起上樓之前,我沒法給我老婆打電話。因為那時候如果我撥打電話,慘叫聲不就再次響起了嗎?因為這個破綻,杜警官懷疑問題就出在我老婆的手機里。最后,他從我老婆手機里找到的那段錄音,從而宣判了我死刑。
總之,當時我做完這些準備,就匆匆離開家。這時候,我犯了一個錯誤——起碼現在想來是一個錯誤——把家里的門鎖上了。這個做法讓我自己陷入了不利的境地。因為如果警方不采信“盜賊入侵”之說,首先就會懷疑持有鑰匙、能夠鎖上房門的人員。
其實,我完全可以僅僅把門帶上就離開,為什么非鎖門不可呢?因為我擔心我走了以后,有人會推門走進我家而提前發現尸體,計劃就會失敗了。怎么解釋這種心理呢?好比到樓下丟個垃圾,一般人還是會忍不住把家門鎖上一樣,雖然明知被人鉆空子的幾率微乎其微,但還是不放心。我當時就是這個心理。
同樣是因為做賊心虛的心理作祟,我才會馬上跑到小區門口為自己制造不在場證據。就像杜警官說的,這樣做太刻意了,反而圖增別人懷疑。現在想來,與其去找門衛搭話,還不如遠遠逃離現場的好……譬如說,找個酒吧什么的喝上兩杯,再打上一場架,這樣就誰都記得我了……
也許,我是擔心時間相隔太久,警方會對死亡時間產生懷疑吧。也可能是我想盡快回到現場,最好是尸體被發現時我能在那里……罪犯不是都有這種沖動嗎,心里按耐不住想知道事情會怎樣發展……我也說不清楚了。
以上就是我的陳述,其他沒什么好說的了。
動機嗎?沒有特別的原因,只是一時沖動而已。
04.探究之章|警察的調查手記
逮捕陳銳已經整整四天了。
所有與犯罪相關的事實,他都一一承認,唯獨犯罪動機的問題,這個人始終語焉不詳。
據了解,陳銳和朱鳳兒是大學時期的同班同學,兩人畢業以后就結婚了,至今已經16年。是什么原因讓一個男人,殘忍殺害與自己風雨同路十多年的結發妻子呢?
陳銳一直說自己一時沖動,但到底沖動什么呢?而且,雖然他認罪的態度看上去不錯,但是我看不出他為自己的沖動表現出應有的愧恨。他的眼睛不時流露出茫然和痛苦,但并不是后悔。
但是,如果就陳銳和朱鳳兒之間的潛在矛盾這一點而言,卻并非無跡可尋。
專案組對他們的個人背景和財務狀況展開調查,一個情報很快浮出水面:這對夫婦各自的地位,處于極度不平衡的狀態。
朱鳳兒出生在書香世家,父親是國際上享有盛名的水彩畫大師,母親是大學文學院的教授。相比之下,陳銳的家庭背景則要普通得多,父親是市商務局下屬事業單位的一般職工,母親是民辦幼兒園的保育員,并且在陳銳大學畢業之前都已退休。也就是說,陳銳和朱鳳兒首先在家境上存在巨大的差距。而且,事實還不止于此。在陳銳和朱鳳兒結婚后的第5年,朱鳳兒父母因為一場車禍雙雙殞命,朱鳳兒一家一度陷入債務危機,但饒是如此,陳銳和朱鳳兒在家中的位置,卻并沒有因此發生改變。原因在于,朱鳳兒依舊是家里最重要,甚至是唯一的經濟支柱。
朱鳳兒是一個薄有人氣的職業作家,早在大學時代,她就以一部描寫新時代女性自主奮斗的小說奪得了某個文學大賽的最佳新人獎,并藉此出道。十多年發展下來,雖然稱不上大紅大紫,但她堅持倡導的女權主義觀點,幫助她一直擁有數量穩定的讀者群,有幾本隨筆和小說甚至差點躋身暢銷書的行列。而她的丈夫陳銳,從結婚以后就一直作為她的專職編輯兼經紀人,所以,他們一家收入的高低,說完全取決于朱鳳兒的書寫的怎么樣、賣得好不好也不為過。
當然,你可以說從商業運作的角度來看,經紀人功不可沒。但根據認識陳銳的人描述,這個經紀人的能力水平可謂相當有限:性格內向,不擅交際,而且行事懦弱,所以經常在談判桌上敗下陣來。他的那家文化公司與其說是和他老婆共同創立,還不如說老婆是老板,而他不過是個雇員。事實上,公司的股東也確實只寫了朱鳳兒一個人名字,陳銳沒有半分股份,他的個人收入僅僅是作為朱鳳兒的編輯,公司每月給他開出的固定工資。
除此以外,專案組還發現了更為離譜的事情。朱鳳兒和陳銳在結婚之前就簽訂了協議:第一,劃定婚前財產,各歸各所有;第二,婚后雙方財務獨立,各類資產均根據登記者的名字確定所有權。經核查,這對夫妻擁有1家公司、3套房產、1輛車以及總計約300萬元的現金和證券資產。其中,公司、房產以及各類證券,統統登記在朱鳳兒名下,而陳銳名下只有1臺服役超過5年的沃爾沃轎車(平時主要由朱鳳兒使用)。
另外,陳銳的個人銀行帳戶有20萬的現金。簡單來說,如果陳銳和朱鳳兒離婚,一臺二手車加20萬元,就是他能分到的全部財產。
隨著調查的深入,專案組不久又獲得了一個震撼性的情報。朱鳳兒生前曾立下遺囑,死后其名下財產將全部捐贈給慈善組織,另外,她有一份大額的人壽保險,受益人寫了女兒朱明姬的名字。也就是說,哪怕朱鳳兒去世,陳銳依然得不到一分錢。
對了,這里需要更正一下:不是女兒,是養女。
陳銳和朱鳳兒沒有親生兒女,朱明姬是他們在8年前收養的孤兒。這個女孩今年13歲,在外地一所寄宿學校上初一。案發當天,朱明姬和往常一樣在學校上課、吃住,當天晚上警方趕到學校,告知她養母遇害的消息,她嚇得說不出話。而當幾天后又聽說養父作為嫌疑犯被捕,她更是當場暈闕。等恢復神志接受警方的詢問,女孩一邊流淚一邊不停搖頭。
“這是不可能的事情,你們一定搞錯了!我爸和我媽彼此都深深地愛著對方,你們根本不知道他們的感情有多深,也不知道我爸有多善良……”
雖然她不斷重復著這句話,但無補于事,事實擺在眼前。
專案組根據調查了解的各種信息,拼湊出了這樣的圖像:很顯然,陳銳和朱鳳兒的夫妻關系是不平等的,很難想象雙方能夠一直和諧相處,或者說,在這種關系之下引發了矛盾和沖突,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專案組其后發現的兩個事實,進一步鞏固了這個觀點。
第一,從陳銳的個人帳薄中,發現了參與外圍賭博的記錄。沿著這條線索追查,很快發現陳銳事實上早已債臺高筑。他曾經從地下錢莊借了百萬巨款,并且在各種賭博中輸多贏少,目前資金虧損的缺口接近200萬元。
第二,陳銳表面看上去忠厚老實,其實在生活上有諸多不良嗜好,譬如酗酒。他有時會在大白天到酒吧喝得爛醉,到了晚上的時間,再裝模作樣地回家。但這遠不是最嚴重的。專案組從他電腦的一個隱藏文件夾里,發現了大量兒童色情圖片和影片,并且在其私人物品中找到一個形狀怪異的打火機,造型是一個裸體的女童,出火口是女童的下體。經過追查,證實這個火機來自東南亞某國一個非法組織,這個組織以提供未成年人色情服務而臭名昭著。而根據陳銳的簽證記錄,過往一年他曾經去過那個東南亞國家三次。另外,朱鳳兒一個閨中密友也向警方提供了情報,說朱鳳兒出事前,有一天晚上曾給她打過電話,說著說著哭了起來。當好友追問發生了什么事時,朱鳳兒始終不說,直到最后才在字里行間透露,自己的丈夫有著不健康的怪癖,擔心女兒會受到傷害……
為此,專案組嘗試向朱明姬了解情況。一開始,問詢的人員覺得難以開口而兜著圈子,被訊問人完全摸不著頭腦。到后來我們只好單刀直入。聽到那個問題,小女孩立即臉色蒼白,連連否認,眼睛里充滿了恐懼,然后就再也不發一言了。當時我不在現場,但負責問話的同事事后告訴我,她從未見過一個孩子的臉上能呈現出那種死灰而絕望的顏色。
結合掌握的所有信息,專案組認為本案的作案動機已經可以基本判定,現在就剩兇手自己坦白了。
我奉命再次與陳銳談話。當我把搜查取得的各種證據資料攤在他面前時,嫌疑犯似乎強作鎮定,但我看出他的內心肯定受到了巨大的震動,這從他煞白如紙的臉色和顫抖的嘴唇就能看出來。
他沉默了片刻,就在他準備開口的時候,發生了一件料想不到的事。嫌疑犯忽然按住心臟,神情非常痛苦。看他的樣子,我甚至以為他偷藏毒藥,服毒自盡了。
隨后,陳銳帶著手銬被送到醫院。第二天,上司告訴我,陳銳患上了一種嚴重的細菌性心臟病,心臟功能每天都在衰竭,而且沒有治愈的手段。
也就是說,我們的嫌疑人身患絕癥,已經命不久矣了...
未完待續...
腦報新媒體·歡迎關注
跳傘,是從三萬英尺的高空一躍而下,體驗超越生理極限。如果沒有降落傘的保護,運動員將兇險萬分。
在IT界的自由落體運動更是“危機重重”,工作生活中,筆記本意外跌落的情況常常發生,機身“傷筋動骨”暫且不說,那些廢寢忘食加班的心血也有可能雞飛蛋打!這時我們就需要保護硬盤數據的特殊裝備——自由落體傳感器(FFS)。
——跌落救星——自由落體傳感器(FFS)
當PC不慎發生了嚴重的自由落體運動,摔落下來時,數據安全問題一定是人們內心最大的顧慮。自由落體傳感器(FFS)屬于機械硬盤的一項參數,能夠讓筆記本跌落的時候機械盤自動斷電,將盤體和用戶數據妥善地保存起來,有效避免摔機后的尷尬,讓您不再擔心重要資料的丟失。
戴爾商用筆記本的機械盤全部默認帶有FFS,這項功能解決了很多商務人士的困擾,備受歡迎。然而,有些競品標榜0.5s的硬盤防跌落技術是不科學的,我們知道,根據自由落體定律,0.5s時間降落的距離大概是1.2m,此時反應顯然來不及,而DELL FFS在筆記本跌落0.127m時就能迅速反應,降低了摔機的風險,保護了硬盤內部數據。
下面,小編先用一張圖演示其他競品與DELL FFS之間的響應差距。
競品1.2m,約0.5s DELL 0.127m,小于0.2s
響應時間的差距如果還不能說明什么,那么,小編只能使出殺手锏了,請看競品與DELL在常見跌落狀況中,對硬盤保護程度的差別!
上圖向我們演示了PC可能出現的幾種跌落情況
1.從汽車座椅上跌落(距離大約0.3m)
2.從膝蓋跌落到地面(距離大約0.46m)
3.從桌面跌落到地面(距離大約0.74m)
4.在行走中跌落到地面(距離大約0.76m)
5.從腰部以上跌落地面(距離大約1.2m)
看出來了嗎?標榜擁有0.5s防跌落技術的競品僅能保證第五種跌落的硬盤安全,而DELL FFS能夠在以上五種跌落情況中為您的筆記本保駕護航,是真正的防跌落英雄!
——防跌落設計,造就金剛不壞之身
筆記本的防震、防跌落功能主要分為產品堅固性相關設計和核心硬件防護設計。產品堅固性設計主要體現在堅硬材質的外殼、機體內部防滾架設計、屏幕轉軸堅固化設計等。這一部分的堅固設計主要是針對外殼的,能夠防止意外跌落而造成外殼碎裂、轉軸斷裂等情況的發生。那什么是核心硬件防護設計呢?這部分主要是針對主板、硬盤等硬件來設計的,比如說主板與外殼相連處填充柔性絕緣體以起到跌落緩沖作用。
戴爾Latitude 系列筆記本采用持久耐用的外殼設計,并且通過了全面的軍用級MIL-STD810G測試,確保系統可以經受現實環境的考驗。防震、防跌落設計的設計讓Latitude可以在大震動或是跌落后依舊能夠正常工作。
圖為Dell Latitude 7370
——守住數據,由內而外的安全
機身安全固然要緊,硬盤內部的數據隱患則要命。在保證筆記本在自由落體運動過程中不“缺胳膊少腿”的情況下,也應謹防“內傷”!戴爾商用筆記本能在其跌落的過程中自動把機械硬盤的磁頭轉移到完全的地方,防止碰撞中磁頭移動刮壞磁道,破壞硬盤數據。讓您解放天性無所顧忌!
編輯:小獅子
次聽到電子設備一摔,似乎總能聽到一疊人民幣掉落一地的聲音。
那如果把一臺 MacBook 連摔 26 次,會發生什么呢。。?是一場虛驚還是壞掉悲劇?
最為輕度的外傷,是多幾道輕微的劃痕,講真,能摔成這樣真算是走運。。
中度外傷,屏幕 piaji,碎得稀巴爛,光換個屏幕就可能破產,指不定還有什么內傷。。
重度外傷,直接棄療。。
不過憑良心講,小二這次要是摔自己的電腦 26 次,肯定一點都不心疼,不是因為最近中彩票發財了,而是有下面這個玩意兒。
防摔可靠、顏值爆表的防摔電腦包,只要你是 13.3 寸以下的電腦,它就是一個完美的電腦包選擇。
( 掃描上方二維碼了解 )
防摔、可靠
生活中的意外比比皆是,花萬把塊買個電腦,因為一個不小心而摔壞了,那才是因小失大。
其實,像我們這些實用主義者,書包、買電腦送的收納包都是我們日常的電腦包,不過這些充其量就是一個放電腦的地方,在防摔能力上可以是說基本為零。。。
而這次小二推薦的這款電腦包,號稱是市面上最抗摔的電腦包,不僅是通過美國軍工級防摔認證,也是小二親自認證過的好東西。
美國軍工認證可不是跟你鬧著玩的~
它專門用于測試設備能否經受惡劣環境條件,被測試的設備需要從 1.22 米的高度從 26 個方向自由落體到膠合板上( 柳桉木材質 ),不能有任何損壞,才算認證通過。
電腦包的認證報告在這里
防摔如此優秀,主要原因是它光表面的材質就有 7 層,其中的 EVA 泡棉有非常大的彈性,還不容變形,能起到真正緩沖保護的作用。
看看這彈性,比皮球還能彈彈彈。
有生活經驗的都知道,每當設備不小心滑落,先著地的總是電腦的四個角。( 手機永遠都是屏幕 )
所以,邊框做了一層硅膠加厚,四個邊角做了圓潤處理,當設備的某一角先落地時,可以很好地分散到地面的沖力。
有了它的保護,才能真正讓你的電腦免于各種意外跌落帶來的損傷。
比方說,走路的時候一手滑,哎?我電腦呢?打開一看依然是完好無損。
再比如,平時放在桌子上的電腦也非常容易掉落,特別是家里有調皮的貓貓狗狗還有小寶寶的都懂的。
不過有了它,再也不怕那些意外,小二親測好用!
顏即正義
好看到挑不出什么毛病。
電腦包沒有累贅的設計,只有一條簡單干凈的豎線,在設計學中,幾何線條是永恒不變的經典。
大方又低調的外觀,挑剔的人都挑不出任何毛病,開著特斯拉的 CEO 指不定也剛好在用它。
( 掃描上方二維碼購買 )
比 MacBook Air 還要薄 4mm,不會給出門增加負擔。
平整而有格調,適合每天出入 CBD 的商務人士。
而迷彩的網格設計更適合有個性的年輕人,放肆又騷氣。
( 掃描上方二維碼購買 )
令人無法拒絕的細節
除了防摔和顏值,各個細節做的也是非常突出。
自動磁吸
隱形的雙磁條設計,讓開合更為方便,這是大部分電腦包都沒有的設計。
搭配外殼上的磁吸扣帶,一松手,就能自動上鎖,雙倍磁吸,拿取電腦更為靈活。
一旦扣上,你那一萬五的 MacBook Pro 怎么甩都不會掉出來。
防水防刮
最外面一層是防水防污的滌綸面料,水杯、咖啡杯打翻也不會弄濕里面的電腦,遇到下雨天,甚至都可以頂在頭頂防雨。
面對暴力的破壞,它的表現也相當優秀,沒有留下一點點傷痕。
不僅是外部防刮,里面舒服的絨毛更不會在電腦表面留下劃痕。
柔軟的絨毛,就跟剛曬好太陽的貓毛一樣順滑,能很好的保護里面的設備不被劃傷。
隨意取放,不怕硬物傷到電腦表面。
既可以單獨拿來使用,也可以放在雙肩包里,13.3 寸以下的筆記本電腦能使用( 不限于蘋果 )。
小二覺得,凡是有電腦的小伙伴都應該配一個如此優秀的電腦包,畢竟咱們小米的筆記本摔壞了換屏也是貴貴的。
黑市上新,誠意之選。享受雙 12 同價,提前擁有它,給電腦加一道保險~~~
“ 前面說的不心疼是假的,就算摔不壞,也心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