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臺電腦就是戴爾的,對品牌挺有好感的,我的專業是產品設計,平常需要建模和渲染,偶爾玩玩游戲,軟磨硬泡,老爸給了1萬的夢想基金后,自己省吃簡用兩個月,貼了億點點入手了
游戲玩了永劫無間,GTA5,刺客信條。做了犀牛建模,3D MAX渲染,我覺得還是比較流暢的,以前用老機器渲染半小時,外星人渲染七八分鐘就搞定了,早該換了
裸機5斤,氮化鎵適配器,我會多帶一個鼠標,我覺得不輕,因為性能犧牲一些重量,我倒是可以接受
南方10月接近30度的天氣,沒開空調環境使用,會燙,但沒有想象中那么夸張
咨詢的時候,送了我外星人的?鼠標,用AWCC可以自行編輯燈光,鍵盤我沒有配,機器自帶cherry機械鍵盤??
我想買白色,但是X15和X17才有,預算不夠買了黑色的,雖然有點點遺憾,但不影響實際使用
買外星人了,真的就不考慮性價比了,就是滿眼的喜歡,能咋辦,像小姐姐愛買包一樣
送了2年的全面保障,有意外險和工程師上門,戴爾的售后沒啥多說的,老機器就有好感
建議只從官方?買,這么貴的東西,真的沒膽子去非官方的任何渠道買,我的觀點一直都是既然都花了這么多錢了,何必再去計較那些小頭呢。
說實話,真的是越用越喜歡,接下來我會試著用來剪輯視頻看看
為「便攜式移動計算機」,筆記本電腦擁有外出攜帶使用的能力,所以和臺式機不一樣,筆記本電腦需要面對不同的使用環境。
如果你經常帶著筆記本到處跑,那有一個配置就不容忽視——屏幕。
理論上所有人都要關注屏幕素質為何外出使用的人群需要更加在意呢?
今天我們就用一臺「反面教材」為例,來簡單分析一下:
對于游戲本來說,屏幕亮度或許不是舉足輕重的要點,但如果你是一個經常出差辦公的商務人士,想要買一臺小尺寸便攜本,那么請務必注意“屏幕亮度”這個參數,它會直接影響你的使用體驗。
位柄友大家好,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是幻影長矛手
經常在二柄看到各位大佬開箱自己的收藏,心癢癢的。
小弟自己平時沒收藏多少有趣的東西,因為自己經常高強度玩FPS競技游戲,《CSGO》就玩了有1400個小時了,對于PC設備的需求都比較高
所以今天要給大家帶來的就是自己這臺剛入手的爺爺(不 主打核心競技的游戲本——外星人m15 R3的開箱使用感想。
當然你可能會問我為啥不配置一臺臺式機加高刷新率顯示器?
其實在你問之前我就已經有了(,只是學生黨在外地上學實在是搬不走
所以在最近有足夠預算的情況下,最終看中了這臺高顏值高配置(高信仰)的外星人m15。
本人選的這臺外星人是m15系列的頂配,(價格當然也是頂配了二度(
拋開價格不說,為啥會選擇這款呢:第一:屏幕刷新率300hz。目前市面上主流的游戲本即使上了高刷新率屏,基本上也就是撐死了144hz的水平,少數高端產品能達到240hz,但這臺外星人m15是直接把屏幕刷新率提升到了300hz,因此平常也只用過144hz屏幕沒見過世面的我也想見識見識300hz的屏幕是怎樣一種游戲體驗。
第二:顏值,代表著信仰的外星人LOGO,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啊!
背部則是采用了蜂巢結構的散熱設計,并且RGB環形燈帶也是比較對我的口味。
R G B ! Y E S !
第三:便攜和售后,這臺m15機身厚度只有17.9mm,也就兩臺iphone的厚度;
重量按官方數據的話也就2.11kg,隨時隨地,把電腦往書包里一塞就可以走了;
不得不再提下外星人的牛皮售后了,保修到“天涯海角”無懼損傷。
下面再上幾張機身和鍵盤燈特寫(鍵盤燈也是RGB,可以自己配置各種呼吸燈,流光特效等),配合超薄機身和窄邊框屏幕顏值真是滿。
終于可以進入激動人心的開機環節了
跑分這部分我就使用比較常規的魯大師來進行測試。先上配置圖:
跑分方面魯大師評分518288分,擊敗99%的用戶也是不用多說(畢竟價格也擊敗了99%的機子)。
接下來聊聊這臺機器實際游玩游戲的感受~因為m15主打的就是300hz屏幕,我也算是為了玩《CSGO》才買的嘛,所以處女測肯定是留給《CSGO》。
首先在基本幀數方面,雖然《CSGO》有句玩笑話叫“一核有難,八核圍觀”,不過m15的表現還是很頂的,全程都能保持300幀以上
這是一個比較基本的前提:因為至少300幀你才能發揮300hz屏幕的價值。(經典1024x768分辨率)
而對于這塊300hz的屏幕,我只能說但就刷新率而言,基本上相對144hz是又進入了一個新世界。
幾年前我第一次用上144hz屏幕的時候,感覺就是像開車從坑坑洼洼的土路開到了柏油馬路;
而300hz感覺在溜冰場溜冰一樣”順滑“,無論是步槍、拉槍、還是狙擊槍的甩槍基本是感受不到畫面刷新帶來的停頓感和拖沓感的,用起來非常的舒服。
色彩方面,這款屏幕不同于目前市面上大部分高刷新率的TN屏,m15 采用的是IPS屏,色彩表現更亮眼一些,色域更高、可視角度更大、清晰度更高。
不過有一說一,對于《CSGO》而言,有時候色彩太好也不是件好事。因為有的時候比較難看清暗處的敵人,尤其是遠距離對槍時稍微有點困難。
可能也是我用原來泛白的TN屏用多了,需要再習慣一下...
測試的時候我也用了m15自帶的游戲鍵盤打了一局排位,游戲本的鍵盤早就不像幾年前一樣拉閘,自帶的鍵盤玩游戲也能勉強夠用了。
不過對于玩《CSGO》而言,外星人m15的自帶鍵盤還是不太得行
首先就是靜步鍵shift和12345數字鍵的相對角度太大,第一次我靜步的時候想按5鍵掏出包來埋包,居然是按到了4鍵....
再者是shift鍵與wasd的角度也不大對,在靜步急停晃身時的手感也不太好。畢竟受限于尺寸,玩FPS還是建議大家使用自己習慣的外接鍵盤游玩。
而立體聲聲效方面,雖然《CSGO》這類游戲我們總說你耳機都不戴玩什立體聲聲效方面,雖然《CSGO》這類游戲我們總說”你耳機都不戴玩什么CS”
不過我在練槍的時候也嘗試了一下使用外放音響來練槍,意外地發現音響在死斗里表現還算不錯,差不多三分之二的腳步聲都能定位到,算是個意外之喜。
不過排位最好還是老老實實戴上耳機。音響還是應該在單機游戲中發揮它的實力。
除了《CSGO》之外,我日常也會玩一些Steam以及Epic上的單機游戲。這時候就是發揮RTX 2070 Super實力的時候了。這部分我是挑了自己已經有的游戲來進行幀數測試:
《荒野大鏢客:救贖2》
1080P,最高畫質下基本保持40-50幀
1080P,高畫質下幀數在60多、70多和80多之間反復橫跳
《底特律:化身為人》
1080P,最高畫質,穩定60幀(游戲本身鎖60幀)
《刺客信條:起源》
1080P,最高畫質,80-90幀
在游玩這些單機游戲的時候,自帶的立體聲音響就到了它發揮的時候了。盡管肯定是比不上家里的回音壁音響,不過m15的外放在筆記本音響里也已經算是較為頂尖的水平,環繞效果還是很行的。(除了低頻略顯拉垮)
全局固態硬盤也讓這些大型的單機游戲在載入速度方面有了相當的改觀,像上述游戲除了”大表哥“載入時間稍長,在20-30秒外,其他游戲基本上幾秒鐘就可以載入完畢。總體而言是比我家里的1066+機械硬盤的臺式機的表現要好得多了。
說完游戲部分,再來說說這臺外星人自己定制的特色軟件Commend Center,這個軟件像是一個外星人專用的控制臺,在里面你可以針對機器的燈光效果以及超頻進行設置。
接下來重點想說說機身的散熱,畢竟大熱天到了,誰也不想抱著個火爐玩游戲。
采用“升級版CRYO-TECH V3.0 外星人超級散熱架構”的m15,鍵盤上方進風口配合機身后方以及側面的出風口,再加上底部的兩個大風扇,基本上是做到了極致。蜂巢型的散熱孔設計,在保證美觀的同時,也比傳統的圓型散熱孔散熱性能更進一步。
在日常辦公或者游玩一些獨立游戲時溫度大約在60度左右,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雖然在玩《CSGO》持續時間較長的時候,溫度有些高,但鍵盤部分的隔熱做得還是很不錯的,發熱感并不會很明顯。到底是大品牌,這次升級的散熱做工毫不含糊。
最后再來說說游戲的直播體驗吧,平時閑下來的時候我也比較喜歡在B站直播《CSGO》和一些單機游戲,不過因為直播的時候推流軟件本身也是會占用大量資源的,所以往往在開啟推流之后游戲本身的幀數就會很不夠看的。
像我的1066臺式機,就算開啟硬解碼,推流之后玩《CSGO》也就剩100幀出頭。m15在開啟推流時盡管也會有大量的資源被占用,不過因為是32GB內存,并且CPU也很頂,所以通常就算有損失也問題不大。
開啟了推流之后《CSGO》也有200-300幀,《刺客信條:起源》大約80幀左右。
總的來說,我對這臺外星人m15整體還是比較滿意的,2w6的售價也是一分錢、一分貨,游戲本想要獲得與臺式機相同的體驗,那肯定是要多付出一些代價的。
小建議:如果在鍵盤設計方面能夠做得更好一些的話,那就算是很完美了。
大學的最后兩年就要和它一起度過了。
最后再給大家上個自己的打機環境作為彩蛋吧(我永遠喜歡諾艾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