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去年上手十銓DARK Z系列DDR4內存條(8G*2)之后,整個體驗良好,特別是超頻表現,
至今還未翻車。今年借著內存價格坐山車,我又入手了十銓火神3200 16G套裝內存,給電腦做個小升級。
之所以這次選用火神系列,因為在十銓內存的整個產品線當中火神屬于入門級,沒有燈光加持,所以價格更為親民,但是用過的小伙伴都應該清楚,在性能上火神系列其實有著不俗的超頻表現,這對于不追求燈只追求性能的我來說剛剛好。
開箱曬物:舊瓶裝新酒
沒有驚喜沒有失望,在收到十銓火神3200 16G套裝內存時依舊是透明的塑封包裝,少了開箱時的神秘感。
在包裝正面右下角用一個產品標簽,包含了內存的頻率、電壓、時序等參數,兩根內存均為3200MHz頻率,1.35V電壓,時序為16-18-18-38,而更多的參數則集中在包裝背面。
在包裝的開口處設有一個一次性封條,方便用戶辨認是否為全新產品,最大程度的避免成為“接盤俠”。
十銓火神3200 16G套裝內存在外觀上依舊采用的是家族風式設計,散熱模塊一身火紅,與“火神”名字十分契合。內存的整體高度僅有3.2cm,搭配一般下壓式散熱器的話不會有任何兼容問題。
散熱馬甲除了散熱還能完整的保護內存。而散熱片采用厚度0.8 mm的鋁合金一體成型沖壓制程,拿在手里透心涼,這對于超頻時的高發熱還是必不可少的。散熱馬甲表面通過電解陽極氧化制程上色,可提升抗腐蝕能力與不導電。
在細節上散熱馬甲為左右對稱設計,正面中間位置有一個品牌LOgo標志,右下角則是產品系列“VULCANZ”標識。
馬甲并非平面設計,而是采用了立體造型,正面沖壓的紋路較多,看起來十分的精致。內存背面和正面區別不大,沖壓紋路少了一些,而中間位置則變為了一張產品參數表,例如十銓火神3200 16G內存的頻率為3200MHz,電壓為1.35V,時序為16-18-18-38,產自臺灣。
馬甲頂部也是完全的對稱設計,中間是“T·FORCE”字樣。
PCB部分采用的是8層黑色設計,這在入門級的內存條當中也算是誠意滿滿了。
上機測試:輕松上3600MHz
作為一款定位超頻的條子,十銓火神3200 16G內存的顆粒挑選比較嚴格,按照官方的說法每一顆顆粒都是經由嚴峻測試程序挑選所制造的DDR4內存,每一支超頻內存皆經過完整兼容性與可靠度的測試。
對于普通用戶而言最重要的便是全系支持Intel XMP 自動超頻,不須手動調整BIOS即可輕松超頻,同時兼容于Intel & AMD平臺,下面我也就做一些簡單的性能測試。
測試環境:
CPU: i7 8700K
主板:華碩 ROG STRIX Z370-E GAMING
顯卡:Nvidia GeForce GTX 1650 ( 4 GB / 華碩 )
內存:十銓火神3200 16G內存*2
硬盤:Q200 EX. ( 240 GB / 固態硬盤 )
CPU散熱器:240水冷
電源:海盜船650w
通過Thaiphoon Burner可以清晰的看到十銓火神3200 16G內存選用的是海力士C-die的顆粒,18納米制程。默認2400MHz頻率下,時序為16-16-16-39。
用AIDA 64對內存進行跑分測試,2400MHz默認頻率下讀取速度為34446MB/S,寫入速度為33713MB/S,復制速度為30744MB/S,延遲為62.3ns。
開啟XMP自動超頻到3200MHz,時序變為CL16-18-18-38,電壓也從1.2V變為了1.35V。
同樣使用AIDA64進行帶寬性能測試,從測試數據來看,內存讀取帶寬為44284 MB/s,寫入帶寬為44011MB/s,復制帶寬達到39009 MB/s,延遲53.1 ns。從測試數據來看,自動超頻后性能有了很大的提升。
隨后提高內存電壓(提升至1.45V)和放開時序(20-20-20-42),將頻率提升至3600MHz,此時AIDA64測試數據內存讀取帶寬為47256 MB/s,寫入帶寬為48779 MB/s,復制帶寬達到40941 MB/s,延遲58.1 ns。
再次嘗試更高的頻率,保持1.45V電壓不變,時序依舊20-20-20-42,此時頻率提升至3700MHz。AIDA64測試獲得的數據為讀取速度為47225MB/S,寫入速度為48822MB/S,復制速度為41378MB/S,延遲為55.9ns。
繼續保持1.45V電壓不變,將時序調至20-20-20-42,此時頻率提升至3733MHz。AIDA64測試獲得的數據為讀取速度為48714MB/S,寫入速度為51027MB/S,復制速度為43203MB/S,延遲為55.8ns。
所有測數據數據匯總。
通過測試數據可以看到,隨著頻率的不斷增加,內存的性能也在穩步上升,但毫無疑問,對于一款入門級的內存產品,能夠做到這么大幅度的超頻實屬不易,同時也從側面印證了十銓火神3200 16G內存的品質。
總結:超值之選
從2400MHz條子走到現在3200MHz,內存也經歷了大紅大紫時代,但十銓似乎一直堅持自己的理念,依舊延續了自身的高性價特性,性能上不追求過分的拔尖,但是售價卻做到了平民,大大降低了普通用戶換內存的門檻。在超頻上,支持英特爾XMP技術,讓不管是超頻老手還是小白用戶都能體驗到超頻帶來的樂趣;對于追求更高性能的小伙伴,其內存體質也有一站之力。
注:拆開任何電子產品都有風險,動手需要格外謹慎。此外,拆開電子產品還有極大的可能導致丟失該電子產品的保修,因此嘗試自行維護保養操作前需咨詢官方的售后服務。
眾所周知,讓科技產生溫度的不只有使用時間,還有夏天。
受到體積與重量的限制,筆記本電腦的散熱器通常需要在風扇體積、鰭片數量和風道路徑上為其他的功能性部件做出一定讓步。再加上筆記本電腦便攜的特性,接觸到形形色色的灰塵的機會相比臺式機高了許多,這些積累的灰塵會顯著的影響筆記本的散熱效率、讓本就不富裕的熱容積雪上加霜。長時間讓電腦運行在散熱差的環境中更是極大的增加了電池鼓包的幾率,進而導致觸控板、鍵盤乃至屏幕受損的一系列潛在問題。
一臺電池鼓包導致觸控板翹起的戴爾 XPS 15|Dell Community
因此對于自己手邊那些使用頻率高、強度大,或者使用時間比較長而工況差的筆記本來說,每隔一段時間進行一次清灰是一種很合理的保養行為,不僅是為了保持比較正常的工作狀態,更是可以在長期上減少筆記本出現由于積熱嚴重引起連鎖反應、導致其他不可控的故障的概率。
取決于你的使用環境與使用習慣,即使是剛剛入手的新筆電,在半年或一年的使用之后其實就應該進行一些簡單的內部清潔了。然而這段時間仍然處在絕大部分筆記本電腦的保修期內,而自行對電腦進行拆解——取決于你購買的筆電的品牌與種類——很可能會被歸類為違反保修政策的行為:
中國官方保修政策|Apple
與此同時,清灰作為一項很常見也很基本的保養手段,也會被一些品牌作為專門的服務推出、在通過官方渠道進行服務的前提下是不會對產品的保修狀態產生影響的:
ROG 的「深層清潔保養服務」就包含了清灰的部分|華碩官網
因此,如果你的電腦還在保修期內的話,(如同前面拆修手機一樣)詢問一下品牌官方是否可以提供清灰服務往往是最穩妥的選擇。這樣不僅可以將由于人為因素導致的問題減少到最低,更重要的是不會讓保修失效,以免出現自行保養中最糟糕的情況:拆機進行清灰,因為操作失誤導致硬件故障,送修時因為自行拆機而被拒保。
與之前的手機維修不同,清灰的工具既包括了拆裝筆記本外殼所需要的螺絲刀、吸盤、撬片等等拆解工具,也還包含酒精棉片、棉簽、氣吹之類的清潔工具。
對于拆解工具來說,除非你的電腦像 MacBook 一樣熱衷于使用特種螺絲,否則一把十字螺絲刀加上一根塑料撬棒,搭配若干塑料撬片就已經足夠拆開絕大多數筆記本電腦的后蓋(或者叫 D 面)。
《 新 手 包 》
如果僅僅是為了清理筆記本內部的浮灰,或者要清潔揚聲器網之類的地方,那么只拆開后蓋就已經足夠。但是要進行比較徹底的清灰,我們仍然需要將筆記本的散熱模組也拆下來。在大部分筆記本電腦上,散熱模組會將芯片扣具、均熱板、導熱銅管、風扇和散熱鰭片等等集成在一起,固定它的螺絲一般是常規的十字螺絲,但有時也可能會是 TORX 之類的特殊螺絲,因此除了上述的基礎工具之外,你還需要根據網上的拆卸指南或者官方提供的維修手冊自行確定所需要的螺絲刀以及其他工具。
集成了風扇、熱管、鰭片和均熱板的小米筆記本 Pro 的一體式散熱模組|淘寶
筆記本內部最容易出現并積累的往往是浮灰與各種絨毛,同時由于水汽和靜電吸附等等環境因素,這些灰塵往往并非松散的附著,而是會粘連在零件表面。與慣有印象不同,對付這些灰塵的最佳工具并非「吸塵器」,而是罐裝壓縮空氣。
某款用于清潔相機的罐裝壓縮空氣|淘寶
個中原因也很簡單,家用吸塵器的功率往往是為了清潔地面以及大顆粒灰塵設置的,用來清潔筆記本鍵盤和屏幕或許可行,但是如果直接用來清理主板上的灰塵很可能會因為吸力過大而將電感之類的小元件扯松甚至吸脫;同時吸塵器工作時的持續氣流會導致靜電堆積,即使在筆記本斷電之后也有幾率產生靜電擊穿元件的現象。因此吸塵器并不是給筆記本清灰的最佳選擇——至少不是給主板清灰的最佳選擇。
相比之下,罐裝壓縮空氣或者手動的氣吹更加適合給主板、尤其是給筆記本的散熱模組清灰,不僅氣流量和力度更加可控,更纖細的噴嘴用來處理被外殼遮住的扇葉和散熱鰭片也比吸塵器的效率更高。最有效的方法當然還是把風扇的外殼拆掉,但越來越多的廠商開始采用注塑固定的風扇外殼之后,只能盡量用壓縮空氣來處理了。
圖|Gilmore Tee
但是除此之外,壓縮空氣也不是萬能的,尤其對于潮濕粘連的灰塵來說,依然是機械的擦除手段更加有效。因此在罐裝空氣和氣吹之外,幾把小刷子、棉簽、微纖布和酒精、異丙醇之類的擦洗劑也都是必要的清潔工具。
對于那些使用時間在兩三年以上的機器,或者你打算將散熱模組從筆記本里面拆下來清潔的話,你還需要準備好新的硅脂——硅脂屬于不可復用的耗材,理論上一旦將均熱板與處理器晶片分離后就必須進行更換。并且硅脂也會隨著使用逐漸干涸,干涸的硅脂無法有效彌合晶片與銅板間的縫隙,導致喪失原本的導熱效果。同時筆記本受到成本之類的限制,出廠自帶硅脂的性能可能會比市場上一些專業品牌的發燒級產品稍差,想要進一步探索筆記本性能極限的用戶通常會選擇自行更換硅脂。
清除舊硅脂一般用紙巾與蘸酒精的棉簽就可以完成|Tek Deeps
品質優秀的硅脂的選擇很多,如國際大廠暴力熊(Thermal Grizzly)的 Kryonaut 系列、日本信越(Shin'etsu)的 7921 以及 Arctic 的 MX-4 等等,甚至是散熱大廠貓頭鷹(Noctua)的 NT-H2 硅脂—— 10 克僅需 167 塊錢。如果仍然難以確定應該如何選購硅脂的話,可以直接參考網上眾多的裝機教程與硅脂推薦,在自己心儀的價位段內進行選擇。
與手機維修一樣,筆記本的拆修同樣在網上擁有大量的現成資料可以利用,無論是 iFixit 還是筆吧評測室, YouTube 還是嗶哩嗶哩,在自己動手的同時手邊準備一份具體的拆解/清灰教程都是沒有壞處的。
分別以聯想小新 Pro 14 和 10 代 X1 Carbon 的維護教程為例
如果不巧你的機器足夠古老或者冷門,以至于沒有現成的視頻與教程可以參考的話,還可以嘗試以「service manual」或「maintenance manual」為關鍵詞搜索一下廠商提供的官方服務/維護手冊:
你甚至可以找到發燒友掃描并上傳的康懋達 C64 的服務手冊
相比于大眾投稿的視頻教程,生產廠家提供的服務手冊往往會更加復雜,但是也更加詳細和嚴謹,有些甚至會在服務手冊中列出筆記本中所有的螺絲乃至 BIOS 電池的規格,方便用戶購買備件或替換等等。如果你手中的筆電是全球有售的型號,那么你大概率可以找到這些非常詳盡的官方 service manual ;而如果你的機器主要在國內銷售的話,找到服務手冊的可能性會稍稍降低,但是不用擔心,這些機型的視頻教程資源往往非常豐富——總之無論采取何種方式,在真正動手清灰之間做一些備課工作永遠是不出錯的最大保障。
作為筆記本電腦的一種特殊的產品形態,在一部分機型的清灰過程中可能會碰到一種叫做「主板倒裝」的內部結構。在大部分筆記本電腦上,散熱模組位于主板與 D 面之間,拆下底蓋就可以直接看到并接觸這些部件;但是在主板倒裝的機型上,拆開后蓋后是沒有辦法直接看到散熱結構的,必須要將主板拆下之后才能看到均熱板、扣具、銅管和鰭片之類的具體零件:
某款主板倒裝的微星筆記本,銅管和均熱板都被壓在主板下方|筆吧評測室
這樣的內部結構可以讓高熱的 CPU 與 GPU 到掌托和鍵盤的距離增加,一定程度上改善 C 面(鍵盤面)的積溫情況,但同時極大的增加了清灰保養的難度。對于這些采用主板倒裝結構的機型,清灰的過程中是必須要拆主板和重新涂硅脂的,因此還是建議找到與手中的筆記本型號匹配的視頻教程作為參考并實踐。
盡管筆記本電腦的集成度相比之下并沒有手機那么高,但是其作為精密電子產品依然需要在拆解保養的過程中對下面這些事項保持注意:
為筆記本「清灰」這件事的重點在于它是一項周期性的保養工作,并且對于改善電腦的運行狀態、延長電池壽命具有明顯的正面效果,因此對于使用周期通常可以達到三五年的筆記本電腦來說,每隔半年或一年對內部進行一次清潔實際上是個非常有必要的習慣。
與此同時,對于那些已經使用過一兩年但仍然具有升級空間的機器來說,清灰也是順便檢查一下是否需要硬件升級的好機會,比如再換一對內存條或者把空閑的 2.5 寸硬盤倉利用起來加塊機械。而對于那些年齡更長但仍然在使用中的機器來說,每半年一次的清灰也是對電池進行目視檢查的時間,良好的散熱效果加上規律性的檢查,可以把絕大部分的電池鼓包扼殺在搖籃里。
室友電腦里的「spicy pillow」
并且除了筆記本的內部清潔,外部零件比如鍵盤、掌托和觸控板的潔凈程度也是需要時常留心的,不僅僅是因為這些部件是日常手指接觸和摩擦最多、最容易積累細菌的地方,有規律的日常清潔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因為橡膠溶解( rubber reversion )導致的筆記本外殼粘手粘灰的現象——對于一些使用了很多類膚材質機身的舊款 Thinkpad 機型非常有用。
洗甲水可以更加有效的去除粘手的部分,但是也可能對塑膠造成一些不可逆的損傷(比如掉色)
筆記本是工具,但工具是需要保養的,電腦被設計的越來越「耐造」并不意味著我們可以只「造」而不維護了。對于這些電子設備的保養就像是給車做年檢一樣,本質上并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降低出問題的幾率——能夠把一個工具持續的使用下去而不產生破壞,這件事本身就是有意義的。
一代第11代酷睿已經上市,其性能很強悍,但14nm制程終究拖了后腿,產品發熱量簡直爆表。要組裝一套這樣的頂級配置,你知道該如何選擇散熱器嗎?
第11代酷睿普遍發熱量較大
第11代酷睿在采用并不先進的14nm制程的基礎上還要保持多核心和高頻率,必然會帶來功耗高和發熱量大的問題,特別是各個系列中帶K的高端型號。
此次旗艦型號酷睿i9 11900K加入了ABT技術,就是把溫度墻限制放寬到100℃,從而實現全核5.1 GHz的睿頻頻率。在考機的時候封裝溫度達到100℃也并不奇怪,而且XTU也提示達到了溫度墻限制,并通過動態下調頻率穩定在100℃。全核5.1 GHz的情況下,11900K的滿載功耗達到322 W左右,這基本上也就是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解熱上限了。
開啟ABT之后,酷睿i9 11900K滿載狀態下發熱量驚人
不要以為只有旗艦型號發熱量才會這么大,搭配使用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其在默認滿載狀態下的封裝功耗達到了176 W,考機溫度達到了63℃,此時的全核心頻率為默認的4.6 GHz。如果將其頻率超至全核心5.0GHz的話,此時的考機封裝功耗達到了296 W,即便是使用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溫度依然達到了100℃上限。
所以要想第11代酷睿發揮出全部的性能,你就得搭配一款頂級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選購需知
現在我們所說的頂級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就是裝備了360mm水冷排的產品,其優勢在于其擁有3個120mm風扇和一個巨大的水冷排,更大的水冷排就意味著散熱鰭片有著更大的面積,與空氣的接觸面積越大也就意味著能夠擁有更好的散熱效能。在一體式水冷中的冷卻液通過流動會導走大量的熱量,更大面積的鰭片可以更快的讓水帶來的熱量與空氣接觸被散走。
除了更好的散熱效能,這類散熱器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能夠提供更加安靜的散熱環境。因為有了3個120mm風扇來提供風量,其效率也要遠遠高于單個風扇,并且因為風量足夠,所以每個風扇的轉速也可以相對降低,這可以讓風扇的工作噪音也有所下降,使得散熱器也更加安靜。
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水冷排會占用非常大的空間,我們在選購時一定要先確定機箱能否裝得下。如果無法安裝,水冷排的固定會是個大問題,并且也會直接影響散熱效率。另外也需要注意的是,因為水冷排的厚度不一,所以有的時候在支持360mm水冷排的機箱上一些體積較大的水冷排,安裝也不是特別方便,所以要使用這種強力散熱器,還是選一個內部空間較大的機箱。
另外也會有一些小問題也需要注意,比如主板是否有足夠的電源接口,水管在安裝中盡量不要有明顯地彎折,盡量避免水冷管出現故障,不過這些問題提前查清楚后都比較容易規避。
靠譜產品推薦
航嘉MVP海神X360
參考價格:599元
航嘉MVP海神X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擁有一個尺寸為82mm×72mm×70mm的碩大水冷頭,底座面積達到了120cm2,保證與CPU有足夠大的接觸面積。同時底座為99.7%高純度銅材質打造而成,表面為拉絲設計,擁有0.15mm微距水道,帶來均勻且快速地導熱。產品的水泵、馬達對電路進行特別優化的獨立設計,能降低干擾,壽命長、效率高。3個120mm風扇均采用的是長壽命液壓軸承,風扇風量為71CFM、風扇噪音為32dBA,散熱更高效、噪音更低。這些配置讓航嘉MVP海神X36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能應付Intel酷睿i9 11900K所發出的高熱量,保證平臺的持續穩定運行。
外觀方面,產品水冷頭柱面為精密印壓而成的“高爾夫球”式鱗次櫛比的曲面紋理,配上帶LOGO燈的亞克力鏡面頂部和3個ARGB幻彩流光風扇,非常美觀還支持和主板等其他設備聯動。
這樣一款性能、做工、外觀都表現不錯的一體式水冷散熱器,在同類產品中算是價格比較低的一款了,值得注重性價比的玩家考慮。
美商海盜船H150i RGB PRO XT
參考價格:1399元
產品水冷頭為純銅材質打造而成,面積不小可以保證和CPU表面充分接觸,360mm水冷排體積更大同時能提供更強的散熱效果。比較值得一提的是,產品配備了3個120mm的ML系列磁懸浮風扇,風力大、噪聲低且經久耐用。美商海盜船H150i RGB PRO XT的整體散熱性能比較出色。
在耍帥方面,美商海盜船H150i RGB PRO XT的水冷頭頂部設置了16顆可以獨立設置的RGB LED燈,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進行設置,帶來炫目的燈光效果。當然產品的燈效可以和支持iCUE的自家內存、散熱器、鍵盤、鼠標和耳機等進行聯動,也可以與支持Aura Sync的華碩主板進行燈效聯動,打造出視覺效果更為統一的燈光效果。
當然iCUE軟件不僅僅只能控制燈光效果,其還能還在一個簡潔直觀的界面上監控CPU和冷卻液的溫度,調整風扇和水泵速度,讓你隨時掌握系統狀態、調整系統參數。
NZXT Kraken Z73
參考價格:1999元
NZXT Kraken X73一直是頗受高端玩家青睞的產品,這款NZXT Kraken Z73保留了其強悍散熱能力,能應對各種高端處理器散熱需求的基礎上,升級了水冷頭。包括采用了Asetek第七代水泵,在默認模式(靜音)下工作非常安靜,而在全速運轉下散熱效率可以達到極致,水冷頭采用的磨砂質感外殼也相當有檔次。水冷頭也集成了RGB與USB控制接口,可通過專用的CAM軟件來監控水泵信息、風扇轉速及調節燈效和轉速方案。
與此同時,水冷頭上的RGB燈光升級為了24位真彩2.36英寸顯示屏,除了顯示系統信息和溫度外,也可以通過NZXT專用的CAM軟件,將個性化的動圖上傳到水冷頭的存儲空間中(動圖體積小于20MB),從而打造出極為個性化的視覺效果。這個功能對于要打造主題MOD的玩家非常有意義。當然,液晶屏也可以顯示豐富的系統信息(CPU/GPU/水冷液溫度等等)和預設燈光效果,既可以提供酷炫的視覺,也有很實用的監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