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季,蘋果對iPad產品線里的iPad Air進行了更新,而在去年秋季,蘋果推出了新款的iPad mini。618即將到來,很多朋友有購買iPad的需求,但對目前iPad四條產品線(iPad、iPad mini、iPad Air和iPad Pro)并不了解,本文就為這四條產品的定位逐一講解。
入門款2499起的iPad我覺得是沒有降價可能的,iPad mini、iPad Air以及iPad Pro會有降價,售價越高,降價幅度越大,大家根據需求和預算選擇即可,對于專業人士來說iPad Pro肯定是直接上,他們生產力能帶來回報,所以無需考慮預算。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入門款iPad即可滿足需求,但硬件落后外觀“經典(過時)”,預算高點選擇iPad Air和iPad mini即可。
類似于iPhone中的SE系列,產品硬件都是“經典款”,非全面屏設計顏值被同價位安卓平板甩掉好幾條街,屏幕、快充等方面也都是過時的,總之最大賣點就是iPad OS,但很氣的是,人家iPad OS生態就是好,用個好幾年就是不卡頓,即使硬件如此拉胯,你說氣不氣?
iPhone和iPad不同,iPhone作為手機是使用頻率高且作用更多的,所以iPhone SE在同價位并不占優勢,但入門款iPad基本可以滿足普通用戶對于平板的需求(網課、看劇、游戲)等等,所以在平板產品上,需求層面兩極分化,要么生產力極強,直接上Pro,要么需求不高,下限也低。
2000元價位iPad不一定是最好選擇,安卓平板選擇性多,而且也可以滿足需求。當然這個價位的產品你非要吹什么繪畫、3D生產力,那就有點虛了。
做小屏平板的并不多,但和手機不同,小屏平板有需求,一是適合便攜,二是對于很多吃雞、MOBA、賽車等手持類游戲玩家來說,小屏平板更爽一些。所以小屏平板往往更偏向于游戲、筆記等層面。
蘋果產品往往根據屏幕尺寸定價,尺寸小價格更低,iPad mini和iPad Air基本可以看做是同一水平的不同尺寸的兩款產品(即使兩款產品處理器一個是A15一個是M1),8.3英寸的iPad mini優勢在于便攜,尺寸小,適合記筆記和玩游戲,缺點就是看劇比手機強,但不如iPad Air和iPad以及iPad Pro爽。
在尺寸上,iPad 是10.8英寸,iPad Air是10.9英寸,iPad Pro是11英寸和12.9英寸,所以你知道最適合普通用戶的尺寸了嘛?就是11英寸左右。總之建議你入手iPad mini之前一定看看真機,對尺寸有個了解;非特殊需求用戶仍舊建議選擇11英寸左右的iPad。
春季新款iPad Air升級到了M1處理器,和Pro相同性能,目前差異點集中在iPad Air是Touch ID、60Hz屏幕、揚聲器個數等等,定位類似于iPhone 13,仍舊是配置和價格上更符合普通用戶的定位,沒有Pro系列那么貴。
配色上iPad Air和mini系列也更具有優勢,顏色多且年輕,顏值比iPad Pro的深空灰和銀色好看太多,所以這兩款產品大家根據尺寸和預算需求選擇即可。
預算足夠肯定選擇Pro,專業用戶帶有生產力的無腦選擇Pro,120Hz刷新率、Face ID、更多揚聲器、更強的配置等等,總之就是平板產品中的天花板級別,而且規格也多,除了貴沒有其他缺點。
11英寸就是iPhone 13 Pro的定位,和iPhone 13一個尺寸,12.9英寸就是Pro Max定位,屏幕尺寸最大,不便攜,適合畫畫等生產力,而且獨占mini-LED屏幕,平板屏幕天花板。感興趣的朋友根據預算、顏值和需求來選擇即可。
數碼世界中,蘋果平板電腦以其出色的性能和優雅的設計,一直備受用戶喜愛。然而,面對眾多型號,消費者在選擇時往往會陷入糾結。今天,我們就來為大家揭秘蘋果平板電腦中性價比高的型號,幫助你輕松找到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iPad Air系列憑借其適中的價格和出色的性能,一直被認為是蘋果平板電腦中的性價比之選。最新款的iPad Air搭載了強大的M系列芯片,無論是日常應用還是游戲娛樂,都能輕松應對。同時,其輕薄的機身設計和出色的電池續航,使得它成為移動辦公和學習的絕佳伴侶。
亮點:
· 強大的M系列芯片,性能出眾。
· 輕薄機身,便攜性極佳。
· 出色的電池續航,滿足長時間使用需求。
性價比分析:
iPad Air系列在價格和性能之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無論是對于預算有限的學生黨,還是對于需要一款輕便且性能出色的移動辦公設備的職場人士,都是性價比極高的選擇。
對于初次接觸蘋果平板電腦的用戶來說,iPad系列(基礎款)無疑是最佳入門之選。這款平板電腦擁有蘋果一貫的精致設計和流暢體驗,同時在價格上更加親民。盡管在性能上可能不及高端型號,但對于日常使用如瀏覽網頁、觀看視頻、編輯文檔等任務來說,已經足夠強大。
亮點:
· 蘋果經典設計,操作流暢。
· 價格親民,適合預算有限的用戶。
· 滿足日常基本使用需求,性能穩定。
性價比分析:
作為一款入門級的蘋果平板電腦,iPad系列(基礎款)以其實惠的價格和穩定的性能,贏得了廣泛的好評。對于預算有限或對性能要求不高的用戶來說,這款平板電腦的性價比非常高。
雖然iPad Pro系列整體定位高端,價格相對較高,但在某些特定型號上,其性價比同樣出色。例如,蘋果有時會推出搭載上一代芯片的iPad Pro型號,這些型號在性能上仍然非常強大,但價格卻相對較低。對于需要一款專業級平板電腦進行藝術創作、視頻編輯等工作的用戶來說,這些特定型號的iPad Pro無疑是性價比極高的選擇。
亮點:
· 專業級性能,滿足藝術創作、視頻編輯等需求。
· 高刷新率顯示屏,視覺體驗極佳。
· 豐富的生態系統和配件支持,提升使用效率。
性價比分析:
在特定型號上,iPad Pro系列展現了極高的性價比。雖然整體價格較高,但對于專業需求強烈的用戶來說,其所提供的性能和體驗是完全值得的。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出,蘋果平板電腦中性價比高的型號并不唯一。iPad Air系列憑借其適中的價格和出色的性能成為性價比之選;iPad系列(基礎款)則是入門用戶的首選;而特定型號的iPad Pro則能滿足專業用戶的需求。在選擇時,建議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和預算進行權衡,選擇最適合自己的那一款。
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我們有理由相信,未來的蘋果平板電腦將會帶來更加出色的性能和體驗。對于消費者來說,保持關注并了解自己的需求,是選擇高性價比產品的關鍵。在選購時,除了考慮性價比外,還可以關注產品的生態系統和配件支持等因素,以全面提升使用體驗。
最后,希望本文能夠幫助大家在紛繁復雜的蘋果平板電腦市場中,找到那一款最適合自己的高性價比之選。
2010 年初代 iPad 誕生以來,這款曾經被稱為「大號 iPhone」的設備逐漸闖出了屬于自己的道路。無論是在海底撈等消費場所被充當「點餐器」,還是成為家中沙發上最佳的「娛樂角」,亦或是象牙塔學子們手中的「新一代課本」,你總能在各式各樣的場景里看到 iPad 的身影。
硬件和軟件的相得益彰使得 iPad 越來越完善,也愈加接近喬幫主十年前在發布會上所講述的愿景,它在諸如瀏覽網頁、觀看視頻、閱讀電子書等重要應用上有著比智能手機更出色的表現。而且隨著近些年來蘋果越來越重視發展 iPad 的移動生產力,特別是 iPadOS 推出之后,那些即使已經擁有 iPhone 和 Mac 雙設備的群體,也開始樂意于購入一臺 iPad 來填充自己的娛樂和工作需求。
目前蘋果官網在售的 iPad 一共有四款,分別為基礎款的第七代 iPad,便攜款的第五代 iPad mini,均衡款的第三代 iPad Air,以及高端款的 iPad Pro 2020。這四款覆蓋了 2000 元 6000 元價位的 iPad 有著不同的方向,如果你還在猶豫該購買哪款型號的話,不妨以這篇文章作為參考。
「所有蘋果目前拿得出手的最高配置都能在 iPad Pro 2020 身上找到。」
就如之前的圖賞文章中說到的那樣,即便是已經擁有了 iPad Pro 2018 的我,在上手了 iPad Pro 2020 之后,這款產品超前的設計理念依舊讓我感受到了「設計的魔力」:四邊等寬全面屏、5.9 毫米最薄機身、棱角分明手感,這些象征蘋果目前最高設計水平的元素造就了 iPad Pro「超能打」的顏值。
iPad Pro 2020 還是你能買到的性能最強平板:和 A12X 系出同源的 A12Z 仿生芯片在解鎖了新 GPU 模塊之后,圖像處理性能得到一定的提升;Liquid 視網膜顯示屏搭配最高 120Hz 的 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技術帶來了極為流暢的屏幕體驗,如果你用慣了這塊高刷新率的屏幕,再用回其他普通屏幕的話會很難適應。
此外,iPad Pro 2020 還是首款搭載 LiDAR 激光雷達傳感器的蘋果設備。
作為蘋果下一個主攻的重點領域,僅僅依靠芯片算法和軟件優化的方式已經不足以滿足 AR 技術未來的發展。加入了 LiDAR 激光雷達傳感器的 iPad Pro 2020 能夠在處理 AR 任務時帶來更強烈的真實感、更自然的體驗,例如放置物品時能夠即時完成;能夠準確識別物體的空間位置,更好地展現物體遮擋效果,測量空間物體的三維信息也更加準確。
之前在 iPad Pro 2018 上使用「測距儀」時,需要先移動設備來獲得測量物體和它所在表面的參照框架才能開始測量,而且在一些邊緣差別不大的表面上,iPad Pro 2018 可能無法識別出不同的三維表面。而 iPad Pro 2020 在激光雷達傳感器的加持下則完全不需要任何「前戲」,即開即用,而且也能更準確地測量出不同三維面的數據,甚至能用來測量身高,或者通過參考線和標尺視圖來實現更多樣的測量效果。
其實說了這么多,總結下來就是蘋果目前所有拿得出手的最高平板配置都能在 iPad Pro 2020 身上找到,當然這也意味著 iPad Pro 2020 不會是一款便宜的設備。
相比 2018 款,即便 iPad Pro 2020 的定價策略已經可以稱為「加量不加價」,但 6229 元的起售價依然是四款 iPad 中最高的,如果再加上 Apple Pencil 和智能鍵盤等配件的話,整套下來可能都要破萬。
然而有一句流行語怎么說來著?「賣得貴不是產品的缺點,是我自己的缺點。」
iPad Pro 2020 就是這樣一款產品,價格的門檻使其很難「老少咸宜」,如果你預算有限,或者對于高刷新率全面屏、A12X 仿生芯片等 iPad Pro 獨占功能沒有剛需的話,或許其他價格更適中的 iPad 可能更適合你。
但在那些能夠發揮 iPad Pro 所有光和熱的人手中,這絕對會是一款令他們神往的產品,就如蘋果 2019 年秋季發布會的開場視頻結尾所說的那樣「Give people wonderful tools and they'll do wonderful things.」
「一臺設備真正的生產力價值,由購買它的消費者自己定義。」(這部分由@賈斯丁·筆伯 撰寫)
A12 處理器,2K 顯示屏,支持初代 Apple Pencil,還具備 3.5mm 耳機接口,以常規娛樂和輕辦公來說,iPad Air 3 可能是最適合你的 iPad。
因為對于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說,購買一臺平板,主要還是用來影音娛樂偶爾兼顧輕辦公,或者是最近火熱的網課。而 iPad Air 3 的 10.5 英寸大屏無論是在看視頻還是做筆記的效果都是杠杠的,也很流暢,雖然 iPad Pro 上早早的就支持了目前很火的 120Hz 刷新率,它能給你帶來更加流暢的系統體驗,和更加順滑的動畫效果,但由于視頻源文件通常只有 30-60 幀,所以 120Hz 的屏幕在大部分視頻的播放中并沒有發揮去全部功用;游戲方面也缺乏主流應用支持,例如王者榮耀目前鎖 60 幀,大部分手游鎖 30 幀,屏幕任你 90Hz 還是 120Hz,我軟件輸出就是只有 30 幀。這種感覺,就像是你買了一輛蘭博基尼,速度能達到 340.0km/h,但是在國內,你就算跑高速,你也不能超過 120km/h。
所以說 120Hz 屏幕在軟件生態還未大幅度跟進之前,明顯的好處可能就是讓你在刷微博或者滑動屏幕是更加順滑。
iPad Air 3 少數幾個讓我在意的缺點可能就是它的底置雙揚聲器了,雖然音量很大,音質也不錯,但是兩個揚聲器都裝在同一側,沒有立體聲的效果,對于視頻外放觀看的效果是大打折扣的。
至于你問我,如果已經有了一臺 iPad Air 3,有沒有必要更新到 iPad Pro 2020?我覺得這個問題可能還得看你的錢包厚度來決定。
以我自己的日常使用為例,作為一個文字工作者,每天需要處理大量的文字工作,同時需要進行一些簡單的視頻剪輯工作。一周工作五天,公司配備了臺式電腦,下班后回家,家里有一臺負責工作的超級本,還有一臺負責游戲的游戲本。每當我閑下來,不想正襟危坐在電腦桌前看視頻的時候,iPad 才會被我想起來。
當我舒舒服服的躺在床上,打開我心愛的 iPad 開始刷 bilibili 的時候,突然彈出了一條工作信息。打開一看,是檸檬小編在工作群里@我,希望我把她剛拍攝好的視頻,剪輯好后發送出去。
我好懶,不想下床,那怎么辦呢?
有了!iPadOS,妥妥的生產力啊!雖然我還沒有拿到全新的妙控鍵盤,但是外接的藍牙鍵盤又不是不能用?
檸檬小編很貼心的在電腦端將視頻素材全部打包,然后通過百度網盤把這個鏈接分享給了我。當我順利的下載完這個 200MB 的壓縮包,開心的點開它的時候,才發現沒有會員無法解壓這個文件,于是我只能上網搜索相關的解決方式。唯一的解決方式是,修改文件后綴,讓百度網盤無法識別這是一個壓縮文件,下載下來后,再通過第三方解壓縮app進行解壓。
但是我這種已經下載下來,并且百度云識別到的文件,你既不可以改名,也不可以在系統里找到它。而我并不想再重新下載一次。
這個例子可能不具代表性,但這恰恰就是 iPad 軟件生態的尷尬所在,雖然去年蘋果為 iPad 推出了 iPadOS,但它的「地基」依然只是 iOS,半開放式的文件管理系統,不同軟件之間割裂的儲存體驗,這些都是 iPad 想進一步施展生產力的「攔路虎」。
在 Mac 上,我可以同時使用 PS 進行視頻封面的制作,PR 直接聯動 AU 進行音頻處理甚至是重新錄制。我還可以更方便的整理素材,導入字幕。但當我想在 iPad 上實現類似的工作流時,對不起,iPadOS 還沒有 AE 和 PR,目前 iPad 上最好用的 lumafusion,需要付費下載,價格為 198 元。
iPad Pro 主打的生產力,是介于傳統平板和電腦之間的輕度應用地帶,打打文字,修修圖,它的確能滿足你,而且如果你恰巧是專業的插畫師,有繪畫的需求,或者是一名在校學生,每天需要閱讀大量的 PDF 文獻,還需要做筆記,那么沒有任何智能設備,比 iPad 更合適。
但面對一臺售價超過 6000 元的「生產力設備」,它真正的生產力價值是由購買它的消費者自己定義的。如果你的預算有限,而且也不需要經常在 iPad 上繪畫,做筆記,只是想在 iPad 上完成網課任務或者平時充當娛樂設備使用,iPad Air 3 的性價比或許會更香一些。
「它就像 iPad 陣營中的 iPhone SE。」
似乎所有科技產品的發展都有逃不開屏幕越來越大的規律,無論是單純的通過增加尺寸來打造大屏,亦或是這兩年流行的增加屏占比,屏幕正在電子產品上變得越來越大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大屏幕有大屏幕的好處,例如你可以更自如地處理多任務,也可以獲得更加震撼和沉浸的影視體驗;而且隨著屏幕的增大,設備一般能夠騰出空間來放置容量更大的電池,設備的續航也會相應得到增強。
但小屏幕也有自己的裨益。拿第五代 iPad mini 來說,7.9 英寸的屏幕使得它有著完全不同于其他 iPad 的使用場景:使用 iPad Pro 時我可能更多是一只手「托著」,然后另一只手通過 Apple Pencil 或者手指來操作。但 iPad mini 的尺寸就剛剛好,在沒有座位的地鐵上,即使扶著扶手,我依然能夠從容地單手握住 iPad mini 來閱讀電子書。
這種比大屏手機大,但卻沒有其他平板「臃腫」的體積使得 iPad mini 成為一款便攜平板,也因此許多人喜歡將它放在包中隨身攜帶,成為通勤時打發時間的利器。
以我自己為例,我以前習慣在包里帶上一部 Kindle,用來打發通勤路上的時間。但用過 Kindle 的人應該都知道電子墨水屏幕存在刷新率低的缺點,雖然在閱讀時可以帶來近似真實紙質書的效果,但一旦涉及到像標記、選詞時,電子墨水屏的低刷新率特點使得精細操作的可能性幾乎為零,每次想要標記一段內容或者選詞查詢時都要操作好幾次才能勉強成功。
此外,搭載 A12 仿生處理器和 3GB RAM 的配置也使得第五代 iPad mini 擁有不俗的性能表現,再加上適中的體積和 iOS 的自帶光環,它就像 iPad 陣營中的 iPhone SE,「換藥不換湯」之后迎來了屬于自己的「第二春」,收獲了包括許手游愛好者在內的忠實擁躉。
說了這么多,最終的結論是第五代 iPad mini 更適合一些對設備體積敏感,同時玩游戲多于追劇看視頻的群體,而如果你同時還有在設備上記錄生活的需求,那么支持 Apple Pencil 的第五代 iPad mini 可能是最適合你的平板設備。
「不到 2500 元的售價還要什么自行車呢?」
如果我不說第七代 iPad 是在去年秋季發布會上和 iPhone 11 系列同臺發布的,可能大多數人都不知道蘋果當時還「抽空」推出了這么一款產品。
的確,相比更具看點的 iPhone 11 系列,第七代 iPad 無論是在設計上還是配置方面都有些「吃老本」,但轉念一想,這樣一款定價更加「親民」的產品可能正是蘋果需要的,作為入門款的它將成為蘋果生態「拉新」任務的中堅力量。
第七代 iPad 的視網膜屏幕由 2018 款的 9.7 英寸稍微增到到了 10.2 英寸,無論是在看劇,上網課,還是處理文檔,更大的屏幕都具有更充分的先天優勢。
其次是更大的內存容量,雖然還是和第六代 iPad 一樣的 A10 Fusion 芯片,但好在這一代的運存容量由 2GB RAM 拔高到了 3GB,處理器多任務時能更加得心應手一些。
第七代 iPad 還有一個值得關注的新特性,那就是它也開始支持全尺寸智能鍵盤,這意味著你可以通過屏幕側邊的金屬觸點來和智能鍵盤配對,搭配 iPadOS 的多項新功能,簡單的文檔處理任務也不在話下。
總的來說,第一代 iPad 的優點除了便宜,還是便宜:A10 Fuison + 3GB RAM 的組合雖然稱不上很能打,但用來刷劇或者上網課也不會差到哪里去;而屏幕除了有 10 英寸的「大優勢」以外,原彩顯示、廣色域顯示、非全貼合工藝的缺失也是遺憾,但不到 2500 元的售價還要什么自行車呢?
刨去其他考慮,如果你在預算有限的前提下,只想購買一臺平時用來刷刷劇,偶然通過外接鍵盤或者 Apple Pencil 完成一些諸如上網課,處理文檔等輕量級工作任務的話,第七代 iPad 應該是最適合的一款。
從 2000 元到 6000 元,目前在售的四款 iPad 覆蓋的價位十分平滑,而且自從蘋果在去年三月份下架了 2017 款 10.5 英寸 iPad Pro 之后,整個 iPad 產品線也變得更加明朗,也基本能夠覆蓋大部分用戶群體的需求:
? 大屏、實惠 → 第七代 iPad(¥ 2499 元起)
? 便攜、性能 → 第五代 iPad mini(¥ 2921 元起)
? 大屏、性能 → 第三代 iPad Air(¥ 3896 元起)
? 專業、性能 → 2020 款 iPad Pro(¥ 6229 元起)
希望通過上面的分析,你能夠在掏出錢包時更加胸有成竹一些。最后來一張圖總結,四款 iPad 的配置對比。
編輯于 2020-04-22 14:41: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