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H3CBook Ultra 14T進行評測,我是又驚又喜。驚的是,此前也接觸過H3C所推出的筆記本產品,但其主要面向B端市場,鮮少出現在普通消費者視野里;喜的是,這次H3CBook Ultra 14T這款產品從外包裝開始,就給了無限的驚喜,打開之后,外觀設計也是非常出色,與主流產品開始對齊,PC市場又添強勢競爭者。
不可否認的是,這兩年換機潮已經漸漸退卻,多家機構也預測PC市場又要恢復到存量競爭的時代。這款主打“輕快亮麗 體驗非凡”的H3CBook Ultra 14T,能否讓H3C的PC產品在市場上占得一席之地?一起來看看詳細評測。
外觀與主流對齊 許多功能點更符合用戶使用習慣
很多人對筆記本的認知,多數是建立在初次印象上,擁有高顏值的設計能激發人選購和使用的欲望。像我所在的公司里,公司也給提供辦公的筆記本產品,但均是N多年前企業采購所遺留的,黝黑的外觀加上四五厘米的厚度,毫無使用的欲望。
作為一款定位于定位旗艦級的輕薄商務本,H3CBook Ultra 14T并沒有選擇傳統的商務筆記本品牌黑、銀、灰的配色設計,反而是采用了以藍色為主基調的機身配色,更為新穎和大膽。官方稱之為玉石藍配色。配合D面海水江崖紋設計,看上去十分尊貴典雅,契合東方高端商務人士的風格。充電器是90W的氮化鎵快充頭,其非常具有特色,設計有海水江崖紋,寓意一帆風順。
整機采用100%再生6系高級航空鋁金屬機身,再經過CNC高精密加工和150目超細膩玻璃砂工藝、全表面陽極電化學處理等8道嚴苛工序最終制成。加上玉石藍配色,盡顯高端。在14吋高屏占比屏幕的整體尺寸水平上,整機重量輕至1.33kg,厚度薄至13.9mm,在同類產品中展現出平衡且優秀的水平。
機器A面有“H3C”的碩大Logo,辨識度還是很高的。當然,對于很多潛在用戶來說,這個品牌的印象還需要持續強化。這是個很好的開始。
B面采用的是四面窄邊框設計,左右邊框寬3.6mm。14英寸的OLED屏幕,廠商為三星,2880×1800分辨率,支持10點觸控。通過紅蜘蛛的測試來看,它擁有100%sRGB、100%AdobeRGB、97%P3廣色域,色準為0.57,媲美專業顯示器。對于從事專業工作的群體,如圖片設計、網頁設計等非常有幫助。
這塊屏幕也有不少看不見的“黑科技”加持:屏幕表面配備了AG-防眩光層,能減少環境光影響;AR-防反射鍍膜層,可以讓顯示的畫面更加清晰亮麗;同時還有AF-防指紋涂層,能夠減少指紋和油污的干擾。
此外,這塊屏幕還通過了萊茵TüV硬件低藍光認證、VESA DisplayHDR True Black 500認證、杜比視界認證等。屏幕素質堪稱優秀!
為了滿足如今日益頻繁的遠程辦公和會議的需求,H3CBook Ultra 14T在屏幕頂部設計了200萬像素全高清攝像頭以及雙陣列麥克風,擁有杜比全景聲認證,聲音洪亮,讓使用者體會到聲臨其境的感覺。同時,攝像頭上方有個撥片,在不使用時輕輕撥上,就能夠守護個人隱私安全。
鍵盤方面,有一塊支持3檔背光的全尺寸鍵盤,鍵帽表面有0.1mm的弧度,可以更好地與手指貼合,帶來更舒適的輸入體驗。鍵盤還支持防潑濺設計,這就避免了在忙碌的工作中,打翻咖啡或水傾倒在鍵盤上而導致數據損壞或者丟失。
右上角的獨立電源按鈕,整合了指紋識別功能并植入了TPM安全芯片,可以防止筆記本被非法入侵。讓用戶優雅解鎖的同時,進一步保障了筆記本內數據的安全。
H3CBook Ultra 14T配備了相當豐富且強悍的接口。H3CBook Ultra 14T在機身左側搭載了兩個高性能雷電4,均支持包括PD充電、數據傳輸、DP1.4視頻輸出在內的全功能,以及一個速率為48Gbps的滿血HDMI2.1接口。也就是說,如果有高性能顯卡需求(剪輯、三維建模等方面),也可以通過外接顯卡塢的方式,實現性能的飛躍。在日常的工作中,也可以通過雷電4外接多塊顯示器,從而提高辦公效率。機器右側則配備了標準的USB3.2 Gen2接口以及一個3.5mm二合一音頻接口。
高性能商務本中的“頂配” 保障未來多年的使用需求
無論是個人使用還是企業采購,都會考慮產品在性能方面的表現:是否能夠滿足如今日益復雜的使用需求?能否保障為了四五年仍然能有較好的使用體驗?通過體驗H3CBook Ultra 14T,我們發現這兩者的答案都是肯定的!
我們拿到的H3CBook Ultra 14T的主要硬件參數和配置如圖所示。接下來我們具體分析。
值得一提的是,在設備設置中,可以調節性能、電池健康等模式。為了性能充分發揮,我們在測試的時候,將其調成“性能模式”。
我們手上的這臺H3CBook Ultra 14T搭載了第12代智能英特爾 ?酷睿?i7-1280P處理器,這也是P系列移動處理器中的旗艦產品。它采用顛覆性的性能核/能效核混合CPU架構,擁有14核心20線程(6P+8E),24MB三級緩存,性能核睿頻主頻可達4.8GHz。同時,H3CBook Ultra 14T采用英特爾? vPro? 平臺,獲得英特爾 Evo?認證,輕薄不妥協性能,顏值不妥協續航,滿滿的高端商務輕薄本的實力與魅力。
使用CINEBENCH R23跑分時,CPU多核分數達到11729、單核分數達到1609。事實上,酷睿i7-1280P處理器除了主頻與功耗比i7-12700H處理器低一些外,其他方面與i7-12700H一樣。我們對比之前i7-12700H(35W)的跑分來看,i7-1280P不論單核性能還是多核性能都略強于i7-12700H處理器,可見在H3C的調教下,H3CBook Ultra 14T擁有非常穩定的性能釋放。
硬盤為2TB SSD,相較于傳統512GB/1TB的產品,2TB一步到位,能夠存儲更多的內容,直接提升了筆記本的使用年限。在CrystalDiskMark測試中,順序讀寫速度分別達到了3373MB/s和3018MB/s。
內存方面,H3CBook Ultra 14T采用了來自三星的32GB LPDDR5內存。使用AIDA64進行內存緩存測試,測得的讀取、寫入、復制帶寬分別為73721MB/s、62730MB/s、71146MB/s,延遲為105.3ns。
值得一提的是,32GB的大內存的商務本也是非常難得,一方面市面上16GB為主,鮮有32GB版本;另一方面,也避免了用戶后期需要單獨升級的困擾。32GB LPDDR5高頻內存搭配12代酷睿處理器,確保了多開文檔、網頁、軟件時的整體流暢性,讓更多后臺應用保持活動,確保用戶需要時能夠隨時快速調出。
針對散熱與性能釋放的穩定性,我們通過使用AIDA64內置的Stress FPU功能進行CPU單烤測試,觀察CPU溫度、功耗等數據。從實際的測試來看,半個小時后,H3CBook Ultra 14T功耗為33W,CPU內部溫度為77°C,核心頻率為2.5GHz,可見性能和散熱還是非常出色的。
這是得益于H3CBook Ultra 14T所采用的自研湍流冰鋒散熱系統,在機身內部組件中整體呈現牛角形、連接了兩側散熱風扇與中部主要產熱區域,厚度僅為1毫米,面積卻達到6600平方毫米。對稱對轉雙渦輪風扇設計,加快了空氣的流動,讓機器更加清涼。
在綜合性能方面,我們采用PCMARK 10和魯大師進行測試。在PCMARK 10的辦公測試程序中,測試得分5189,常用基本功能、生產力、數位內容創作均有不錯的表現。
通過魯大師的測試來看,得分117萬,可以流暢運行DOTA2、英雄聯盟等游戲,并且可以流暢使用PS等工具。
我們還對游戲進行了簡單的測試,在《CS:GO》中,1920*1200,中畫質情況下,運行創意工坊中的基準測試,平均幀數保持在100FPS+,商務人士閑暇時間,玩把游戲也是足夠了!
在續航方面,H3CBook Ultra 14T搭載了一塊70Wh超大容量的鋰聚合物電池,能夠滿足用戶移動辦公對長續航的需求。
在售后方面,H3CBook Ultra 14T提供了3年上門保修服務、2年意外保險以及2年電池質保。也就是說3年內筆記本出了故障,只需要1個電話就會有專家上門來解決電腦問題。這對于工作繁忙的商務用戶或者缺少運維人員的中小企業來說,非常貼心。
總結
總的來看,H3CBook Ultra 14T在外觀、性能等方面表現相當不錯,不輸一線品質,足見新華三初涉高端商務本領域的用心。在外觀方面,它擁有頗具特色的配色以及高素質屏幕;在性能方面,它擁有媲美游戲本的處理器,并且擁有32GB大內存、2TB SSD,滿足長時間使用對性能的需求;在安全、售后等方面,也盡顯特色,保障了用戶良好的使用體驗和數據安全。
在數字化轉型的大背景之下,H3CBook Ultra 14T的推出,憑借鮮明的“輕快亮麗”特質,給PC市場帶來了新的活力,也給用戶帶來了全新的選擇,同時也完善了H3C在移動終端方面的布局。無論是企業采購,還是個人使用,H3CBook Ultra 14T都是非常合適的。
如果您的企業近期有采購計劃,而H3CBook Ultra 14T又恰好滿足了您的需求,現在就可以前往新華三(H3C)政企業務京東自營官方旗艦店進行咨詢并下單。
版本與售價方面,H3CBook Ultra 14T i5-1250P/16GB LPDDR5 5200MHz/512GB SSD/2.8K OLED觸控屏的版本售價9999元;i5-1250P/1TB SSD版售價10999元;i7-1280P/1TB SSD版售價12999元;旗艦版搭載i7-1280P/32GB/1TB SSD售價13999元。所有H3CBook Ultra 14T均支持三年上門服務,包含2年意外保修和2年電池保修。
為游戲電競領域的高端品牌,ROG旗下的產品兼具強大的性能、可靠的穩定性以及優質的售后服務,因此歷來被硬件玩家們所津津樂道,ROG也是很多電子產品愛好者的信仰品牌。
牛叔今天要聊的就是來自于ROG旗下的光魔G35電競臺式電腦,這是一臺令人感到非常興奮和驚喜的頂級信仰產品——它搭載了當前游戲獨顯中最高端的型號NVIDIA RTX 3090,與之搭配的處理器也是消費級中規格最高的16核32線程處理器銳龍9 5950X,再加上四通道64GB內存和2TB PCIe 4.0高速SSD,光魔G35的硬件配置已經組成了今年游戲主機的天花板,是當之無愧的旗艦游戲電腦!
對于這么一臺讓硬件玩家們贊嘆不已的頂級游戲主機,牛叔花了不少時間對該機進行了各方面的詳細使用體驗,尤其是大家最為關心的實戰性能方面。那么,16核銳龍9 5950X+RTX 3090的狂飆組合,能給玩家們帶來什么樣的炸裂表現?請看下面牛叔的性能測試。
配置與規格
處理器:AMD銳龍9 5950X,16核32線程,3.4-4.9GHz
顯卡:ROG STRIX GeForce RTX 3090 24GB
散熱:處理器水冷,顯卡風冷
主板:AMD X570芯片組,ROG STRIX X570-F
內存:4×16GB DDR4-3200MHz
存儲:2×1TB M.2 PCIe 4.0 SSD
電源:850W
接口:頂置2×USB 3.2 Gen1 Type-A、2×USB3.2Gen1 Type-C、3.5mm音頻口
后置4×USB 3.2Gen1 Type-A、3×USB 3.2Gen2 Type-A、USB 3.2Gen2 Type-C、3.5mm音頻口、HDMI 2.0(主板)、DP1.2(主板)、3×DP1.4(顯卡)、2×HDMI2.1(顯卡)
系統:Windows10 64bit
服務:整機3年質保+3年上門服務
首發價格:35999元
高辨識度的家族式風切設計,整機敦實穩重
光魔系列電競臺式機是ROG的經典游戲主機,產品均采用了家族式風切設計,當然也包括牛叔體驗的這臺最新款光魔G35。整機的前面板、頂部大面積地運用了階梯式的不規則縷空元素,一方面彰顯出了棱角分明的線條流暢美感,另一方面也增強了機身的散熱效果。而且機身用料不錯,做工扎實,整機相當的敦實厚重。
前面板由一條斜斜的燈帶一分為二,左上半部分鑲嵌了一顆大大的ROG LOGO信仰之眼,引人注目;右下半部分則為格柵鏤空區域。點亮主機之后,燈帶閃爍之間,上下兩部分高低錯落,設計感十足。
前面板右側是免工具硬盤位,如果玩家想拓展硬盤容量,輕輕掀開即可插進插槽中。
頂蓋則幾乎全是格柵區域,兼具視覺美感和良好的散熱效果。光魔G35的細節設計也不含糊,機箱頂部設計有一個堅固提手,方便玩家移動機箱。同時頂部有2個USB大口和2個Type-C口以及3.5mm音頻口,方便玩家插拔移動設備、傳輸數據。
此外,光魔G35還提供了一個隱藏式的耳機勾,用戶在不用耳機時,即可順手將耳機掛在上面,這讓桌面更加簡潔,也能避免各種線材纏繞的凌亂感。隨機還附帶Keystone,支持快速開啟隱藏分區、快速調節預設配置文件等功能。
玩家們喜歡的側透板當然必不可少,從側面板可以看到內部是分離式設計,CPU、GPU、電源和存儲等區域涇渭分明,不會互相干擾。
光魔G35的主要接口分布在背部,數量、種類豐富,輕松搞定日常使用,而RTX3090顯卡的高帶寬視頻接口也能滿足旗艦玩家連接高分辨率+高刷新率顯示器的需求。
在牛叔體驗來看,光魔G35很適合放在桌面顯示器的右側,玩家在等待游戲加載的時候看一眼ROG的設計和各硬件炫酷的燈效,濃厚的電競氛圍,有了!
配置拉滿:16核銳龍9+RTX 3090的巔峰組合
前面提到,牛叔體驗款的光魔G35核心硬件組合為銳龍9 5950X搭配RTX 3090,這里再進一步介紹一下該機的各基礎硬件。銳龍9 5950X是AMD推出的一顆桌面消費級旗艦處理器,采用7nm制程ZEN3架構,最亮眼的是具備16核32線程的超強規格——大家知道,一般8核16線程處理器就可算得上是強力選手了,而銳龍9 5950X的規格直接翻倍,是目前桌面消費級處理器里的最高規格款,性能之強可想而知!
RTX 3090則是NVIDIA RTX30系游戲獨顯里的最高端型號,采用Ampere架構,擁有10496個CUDA核心,支持PCIe4.0,顯存達到了驚人的24GB,一款妥妥的4K分辨率強力游戲獨顯。
內存和硬盤方面,光魔G35標配的是4根16GB DDR4 3200MHz內存,總容量達到了64GB,主板上的內存插槽已經插滿,足以面對玩家們的大型游戲和重度創意設計應用,并且可以預見的是,今后數年也無需升級。硬盤則是兩塊M.2 PCIe 4.0 SSD,響應速度快,容量也較大,玩家還可自行拓展硬盤。
從以上幾點硬件配置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顯而易見地結論:最高規格款消費級處理器+最強RTX 30系游戲獨顯,配置已經拉滿,光魔G35堪稱游戲主機里的巔峰王者!
處理器性能測試:銳龍9 5950X,16核高能旗艦!
先看看光魔G35的處理器性能測試。除了核心線程規格高之外,銳龍9 5950X的其他參數也很出色,它的標準TDP僅為105W,基準頻率3.4GHz,最高加速頻率4.9GHz,三級緩存達到了64MB。為了讓大家更加清晰地了解其性能,在處理器測試中,牛叔加入了大家比較熟悉的8核16線程規格桌面處理器作為參考對象。
處理器基準測試中,大家可以看到,相對于8核處理器,銳龍9 5950X完全具備碾壓性的優勢!例如在CPU-Z多核測試中其得分達到了極高的12427,而8核16線程處理器則是7018,性能占比僅為前者的56%,另外大家熟悉的筆記本8核H處理器一般在6000以內,最強也就6000出頭,也就是說,以往你熟悉的最強筆記本跑分,性能占比也就僅有銳龍9 5950X的50%左右。
3D Mark CPU是一個較新的測試項目,可考查處理器不同數量線程下的性能表現。牛叔選擇了最大線程分數和16線程分數,銳龍9 5950X的成績分別是13437和11088,相比8核16線程處理器8600左右的分數,優勢巨大。而且在同為16線程測試下,銳龍9 5950X仍有大幅度的領先,這是因為兩個物理核心計算性能強于單個物理核心下的多線程。
▲CPU-Z基準測試,銳龍9 5950X多線程12427,單線程657,16核32線程處理器威力驚人
▲ 3DMark CPU測試,銳龍9 5950X的多線程達到了13437,16線程11088,分數極高
在3D渲染類測試中,16核32線程的銳龍9 5950X同樣完全展現出了目前最強消費級處理器的強大實力:在CineBench R20 多核測試中達到了10880的驚人成績,輕松碾壓8核16線程處理器的5794,而在大家比較熟悉的移動端8核H處理器中,一般跑到5000以上的就算是猛機了,由此可見16核心的銳龍9 5950X多么彪悍!
而在Blender Benchmark Classroom渲染測試中,銳龍9 5950X僅用223秒就跑完了該項測試,耗時不到8核16線程處理器的一半。同時POV-RAY Benchmark(27.95秒/55.87秒)、CORONA Benchmark(46秒/91秒)也印證了這一結果。換句話說,對于這類滿載渲染應用,相比常見的8核16線程處理器,具備16核32線程的銳龍9 5950X可將應用效率提升一倍,巨大地提升用戶的工作效率。
▲CineBench R20,光魔G35的銳龍9 5950X多線程成績為10880,單線程成績為615,桌面8核處理器一般得分在5700左右。
▲Blender Benchmark 6個場景連續渲染,軟件版本2.93.1,Victor項目是耗時最長的一項,光魔G35用時為6分29秒,桌面8核處理器用時在14分鐘左右。
▲ME CC視頻轉碼測試,關閉獨顯加速,使用處理器轉碼,獨顯輔助。從測試來看,該項測試吃不滿銳龍9 5950X的32個線程,處理器占用率在88%左右,耗時為7分41秒。而8核16線程處理器一般都能滿載,且耗時需要11分09秒。
處理器測試小結:從以上處理器性能測試來看,我們可以得出一個清晰的結論:在ZEN3架構、7nm工藝以及16核32線程的強大規格加持下,光魔G35搭載的銳龍9 5950X非常強力,尤其是多核性能,輕松碾壓桌面高端8核處理器——銳龍9 5950X不愧是目前桌面消費級處理器里的旗艦型號!足以勝任各種渲染、剪輯、游戲等重度任務,并且效率極高。
游戲性能測試:4K最高畫質,穩妥!
光魔G35搭載的是NVIDIA GeForce RTX 3090 24GB獨顯,這塊獨顯可以說是當前幾乎所有N卡玩家的終極追求。具體參數方面,它的基礎頻率為1395MHz,加速頻率1695MHz,顯卡功耗為350W,與公版保持一致。
基準性能測試
基準測試部分,從3DMark的跑分我們可以看出,RTX 3090顯卡性能堪稱狂飆!例如在DX 12 2K分辨率的Time Spy場景中,光魔G35的RTX 3090顯卡達到了19192——要知道,9000左右的分數就能在FHD下最高畫質流暢運行3A大作,12000左右就能搞定2K最高畫質,而RTX 3090的成績為19192,可以預知的是,4K最高畫質,光魔G35妥了。
另外,上代游戲旗艦顯卡RTX 2080Ti的基準測試參考得分是Time Spy 15055/Fire Strike Ultra 8689,RTX 3090分別領先27%、38%,非常強勁。同時憑借更多的光線追蹤核心,以及全新的第二代RT Core架構,RTX 3090在光線追蹤Port Royal中的測試成績高達12577。
▲DLSS 2.0測試,4K分辨率下關閉為28.16fps,開啟DLSS性能為49.72fps,提升幅度為76%。
2K游戲測試
在2K分辨率下,光魔G35的3A游戲測試幀速非常高,不少游戲可跑到100fps以上。而即便是對硬件優化很差的《賽博朋克2077》,光魔G35也能跑到77fps的平均幀速,流暢性不錯(小提示:RTX 3070在2K下的測試幀速為56fps,可見性能差異)。至于電競游戲,就更不是問題了,《PUBG》跑到了174fps,《CS:GO》平均幀速達到了559fps。
▲《賽博朋克2077》2K最高畫質平均幀速為77fps
▲《全面戰爭:三國》2K最高畫質平均幀速為112 fps
4K游戲測試
在4K分辨率下,光魔G35的3A大作最高畫質測試成績也比較出色,所有的測試游戲幾乎都能保持較高的幀速,大部分可跑到60fps以上,兩款游戲在60fps左右,僅一款優化差的《賽博朋克2077》為41fps,也是能玩的級別。電競游戲方面,則依然維持三位數以上的幀速,最高在400fps左右,相當流暢。
▲《古墓麗影:暗影》4K最高畫質平均幀速為92fps
▲《地平線:零之曙光》4K最高畫質平均幀速為80fps
光線追蹤/DLSS游戲測試
接下來再看看光魔G35在2K/4K分辨率最高畫質的光追性能測試,結果如上表所示,在2K分辨率開啟光追關閉DLSS的情況下,各個測試結果平均幀速在35~56fps之間,開啟DLSS畫質之后則提升到了58~77fps之間,提升幅度為30%~82%;4K分辨率下,開啟光追后幀速都比較低,而在開啟DLSS質量后,幀速提升了54%~90%,如果切換到平衡/性能等側重幀速的DLSS選項,那么fps還會進一步上升,即可流暢運行4K光追游戲。
延伸:FHD最高畫質游戲測試
考慮到在FHD下,RTX 3090的性能已經大為溢出(一些游戲無法吃滿顯卡性能),所以測試結果僅供大家參考。
從單機大作以及電競游戲測試來看,光魔G35的確能夠滿足旗艦玩家對超強性能電競主機的娛樂需求!即便是在4K最高畫質下,該機搭載的RTX 3090也能搞定主流3A大作的最高畫質。所以,從FHD到4K,不管玩家的顯示器是哪種規格,都能以超高畫質+高幀速流暢運行各類游戲。
另外,RTX 3090在各類創意設計軟件中也能提供極為高效的加速性能,比如在ME CC視頻轉碼中開啟獨顯cuda加速,僅用3分50秒就完成了任務,耗時幾乎只有處理器方案的一半,效率大幅度提升。
考機和功耗溫度測試
散熱方面,光魔G35的處理器散熱采用了水冷系統散熱,水泵的ROG LOGO和各硬件風扇帶有RGB燈光效果,支持神光同步,在側透蓋板下,視覺效果不錯。
室溫26℃左右,對光魔G35進行處理器+顯卡雙考機測試。持續考機30分鐘,處理器功耗為192W,頻率4GHz,溫度90.1℃,性能釋放強勁。顯卡功耗在350W左右,頻率約1830MHz,溫度約70℃。整機功耗方面,雙考滿載時整機功耗為670W左右。不過處理器滿載時噪聲比較明顯——畢竟是一顆16核的旗艦處理器。
售后服務方面,光魔G35的保障非常靠譜,支持3年質保和3年上門服務,省心省事,完全免去了玩家的后顧之憂。
結語:頂級組合,旗艦之作!
毫無疑問,擁有銳龍9 5950X和RTX 3090兩大核心組合的ROG光魔G35是目前硬件配置最高端的品牌游戲主機,從它的實戰性能我們也見證了這一點。而如果要問牛叔的上手使用感受,牛叔的回答是:極為暢快!不管是玩游戲還是跑渲染、做視頻,具備超強性能的光魔G35都能輕松應對。
這樣一臺旗艦產品,再加上ROG精湛的設計做工和完備的售后服務優勢,不夸張地說,光魔G35就是當前玩家們夢寐以求的終極裝備!誠然,它的價格不菲,但對于追求頂級臺式主機的玩家而言,光魔G35物有所值!
2代酷睿處理器算是近些年來intel的“良心之作”了,AMD的發力確實也讓藍廠擠牙膏的老毛病有所收斂。今年尤其是在筆記本和迷你主機上的12代酷睿還是有著挺大吸引力的,性能核、能效核這種大小核心的CPU混合架構,在多線程處理和功耗上更科學均衡,前者負責重負荷生產力場景,后者負責多線程處理。所以,對于穩定辦公有需求的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今天帶來的這款迷你主機是來自專業廠商零刻最新發布的—SEi12迷你主機,搭載的是12代酷睿i5-12450H處理器,搭配雙通道LPDDR4-3200MHz內存和M2 PCIe4.0 2280固態硬盤,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自由選擇準系統(無內存和硬盤)還是整機版(16+512G、16+1T)。支持2.5英寸SATA HDD硬盤擴展,并且配備雙風扇,算是一款對于日常辦公和圖文影音處理場景的兼顧性能和穩定的小主機。
電腦廠商新機推出節奏基本都是跟著芯片發布走的,零刻品牌也是如此。一年以來一直都是AMD的產品居多,intel的少一些,肯定有不少朋友跟我一樣都在等發布新機,今天它終于來了。淡藍色包裝非常簡潔也很有藍色陣營氣息。
迷你主機最大優勢體積更小,126*113*42mm的外觀尺寸僅僅相當于臺式機的1/40,占用桌面空間基本可以忽略。一體式合金材質外殼加上頂部包布工藝蓋板,整體的外觀主機質感還是不錯的。
零刻在行業內算是起步比較早的廠商了,從各大平臺銷售數據就可以看出,在國內外都有著很強的影響力。按照其產品的使用場景目前主要分為GTR/I、SER/i、EQ三個系列,全面覆蓋了包括極致性能、主流應用和高效能三個不同場景下人們的需求,其中個人認為“i”系列更適合辦公和影音處理,能耗和散熱的均衡是強項。
接口部分,前面為用戶準備了兩個USB3.2(Gen2 10Gbps)和一個Type-C接口,需要注意的是這個C口只用來數據傳輸。旁邊的3.5mm的音頻接口為二合一設計,小圓圈電源按鍵十分醒目。
機身背后接口相較比較豐富,除了千兆網口和電源適配器插孔之外,還為用戶設計了2個USB2.0接口(480Mbps)、1個HDMI2.0(4K 60Hz)和1個DP1.4(4K 144Hz)。可以適配任何顯示設備,并且還支持雙屏異顯,最重要的是支持了雙屏4K高清顯示,更突出的是影音方面的性能。
如果選擇的準系統或者有升級需求,可以通過附送的螺絲刀很輕松的打開底部蓋板。首先可以看到搭載系統風扇的硬盤支架,零刻的這個設計在迷你主機上還是首次見到,這一獨創的MSC技術搭配CPU靜音風扇為內部提供了更為科學的散熱風道,為處理器、內存、硬盤及主板等主要硬件提供了良好的散熱。
拆下系統風扇可以看到2條8g的DDR4-3200MHz內存和M2固態,內存最大支持雙通道64GB,硬盤支持擴展至2TB,加上12450H內置的48個EU執行單元的UHD48核顯,1.2GHz頻率用來日常辦公和視頻處理都能滿足了。
零刻家的產品一般都分為準系統和整機版本,也算是對用戶的人文關懷,主要是為一些自己準備硬盤和內存,并且有一定計算機軟硬件基礎的用戶考慮,不過現在受上游NAND晶圓顆粒價格上漲影響,成本價上漲20%,國產二三線SSD陸續開始漲價,整機目前看性價比最好,畢竟還送正版win11。
i5-12450H是一款基于Alder Lake架構的10nm工藝處理器,提供 4 個性能內核(P 核心、Golden Cove 架構)和 4 個高效核心(E 核心、Gracemont 架構),總共有 8 個核心(八核 CPU),睿頻最高可達4.4GHz,集成了1.2GHz UHD 48EUs核顯,相比于i7-1165G7、i5-1135G7都有明顯提升,不過在H系列算是中端吧。
在R23跑分中多核跑分為8148,單核跑分為1653。
對零刻SEi12有一個大概的了解之后,我們首先使用魯大師對這臺電腦進行跑分測試,看看到底是處于什么一個水平?可以看到魯大師得分為88萬,超過了61%的用戶,成績非常不錯。
對硬盤進行測試,通過軟件可以看到最大的讀取速度為4548MB/s,寫入速度為1878MB/s,4K隨機讀寫中可以看到讀取和寫入速度分別為731MB/s和576MB/s,成績還算是不錯,系統運行和應用啟動速度都很快。
在3DMARK11得分為4236,其中圖形得分為37171、物理分數為14254,定位為辦公場景。
CrossMark是一款生產力測試工具,能夠較好的反應出電腦的綜合性能。12450H在CrossMark總體得分1307,其中生產率1360、創造性1255、反應能力1311。
散熱方面,很多用戶選擇小主機之前都會考慮散熱的問題,雖然前面也提到了零刻產品都有自家專利的MSC技術加持,但是我選擇還是實際測一測,使用軟件進行壓力測試,出風口溫度測試,可以看到出風口溫度最高45.7℃。
模擬真實場景中我們聽到的噪音情況,在上面壓力測試時使用儀器進行測試,可以看到為36.3分貝,不仔細聽基本聽不到,日常風扇的噪音可以忽略。
生產力方面,一般來說intel比較適合辦公和影音處理,換句話說更適合作為生產力工具。就拿這款零刻SEi12迷你主機來說,應對日常的PS、PR、剪映等軟件都很輕松,更別說一些表格、文檔類的處理了。
使用視頻剪輯軟件進行作業時,在多段素材的混剪中,不管是多軌道管理、素材預覽拖動還是特效、蒙版、轉場等操作,都非常的流暢。當然如果是渲染大型項目1.2GHz的UHD48核顯就有些捉襟見肘了,畢竟專業的設計人員都會尋求專業的設備了。
另外,在解碼能力上intel相較來說更有優勢,不管是硬解還是軟解都很考驗電腦的性能。上面使用HandBrake進行一段視頻的轉碼,可以看到3分鐘左右長度的4K/30fps的視頻轉1080P/30fps,只需要1分鐘左右就能完成,成績還是非常不錯的。
游戲方面,12450H玩3A確實有些強人所難,不過偶爾玩一玩網游還是沒有問題的。下面使用《CF》和《英雄聯盟》進行測試,可以看到在1080P極高畫質下,英雄聯盟全程平均幀率為127fps,還是非常錯的。
《CF》中,在1920*1080分辨率下高畫質幀率波動較大,不過整體下來平均幀率在194fps,流暢度是沒有問題的。另外,不要把自己的菜說成電腦或網絡卡。
最后,通過一段時間的對零刻SEi12的使用,這臺電腦給我總體印象還是不錯的。準系統才1480就能到手,相比于ITX或大主機來說,迷你主機有著“小個頭”優勢的前提下,各方面表現還是可圈可點的,12450H沒有傳言中那么不堪,作為一個日常高頻辦公的電腦來說還是不錯的。
并且,選擇零刻除了專業、低價之外,售后政策和服務也是打動我的地方,畢竟產品“有價”,后期保障才是“無價”的,網上只要對這個品牌有所了解的網友都清楚,零刻對待客戶態度是非常端正的,“敢為人先”我覺得才是這個品牌能夠在行業內大放異彩的法寶。就單單說這一個月的免費試玩期,試問哪一家敢這么做呀?一個善于聽取用戶聲音,而且能夠及時形成有效溝通和解決方案的品牌,我覺得產品時值得信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