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先來一波吹吹水】

    分享一波S9c解碼耳放一體機的使用體驗給燒友們聊聊,分別搭配了好幾種頭戴耳機的聽感。

    熊喵收到S9c后,對它第一件事就是開機煲機、煲機、再煲機,S9c高達1080個元器件與50W線性變壓器還真得煲一煲,開聲比較一般,沒有發(fā)揮全部實力,當熊喵煲了一段時間后,S9c的聲音素質(zhì)才顯像出來,動態(tài)范圍大了,器樂定位,人聲、低頻密度好了,聲音質(zhì)量越級其售價,這個價位猶如降維打擊。

    S9c雖說堆料很猛,聲音表現(xiàn)不錯,但價格不貴,僅需3680。

    aune為了迎合更多燒友的口味,S9c內(nèi)置兩種濾波器,分為MOOE 1與MOOE 2模式。

    MOOE 1標準模式適合聽需要高解析高分離的曲目,比如古典、ACG、電音、搖滾、爵士、藍調(diào)、交響、大小編制等,聽感音場廣闊,器樂分離定位精準,結(jié)像凝聚力不錯,清晰明亮,聲音細節(jié)不直白,但三頻結(jié)像密度不算厚,屬于偏自然的密度量。

    MOOE 2純享模式能提供更精準的時鐘信號,提升解碼芯片性能,聲音更加的松潤,密度更足,聲場更規(guī)整,適合聽流行、情歌、民謠、R&B、H&P、電音等需要密度飽滿和氣氛較足的曲目。

    看到這里燒友就懂了,S9c是不會存在難聽這個選項的,冷聲黨和暖聲黨需求都能滿足。

    S9c運用了aune 家整機全時鐘同步技術(shù),第二代低抖動PLL鎖相環(huán)核心,支持外部10MHz時鐘輸入,與aune SC1時鐘配合后的聲音很強,內(nèi)置重寫濾波器的雙核ES9068解碼芯片,解碼同時與時鐘同步,推力技術(shù)采用輸出大于5W的全分體耳放,輕松驅(qū)動各類高阻大耳。

    先來開個箱

    配件實拍,熊喵這臺非藍牙版,所以沒有藍牙功能和藍牙線

    接口實拍

    S9c支持四芯平衡、4.4mm平衡、6.35mm耳機接口,支持RCA輸出,XLR輸出、AES輸入、同軸輸入、光線輸入、外部時鐘輸入(10MHz),USB音頻輸入,接口還是很豐富的。

    推力測評

    S9c的推力很猛,采用孿生JFET管輸入的全分立四路耳放電路,再輔以線性電源提供的正負15V電壓,輸出功率大于5W,熊喵不太建議搭配低阻高敏耳機,否則平衡接口會出現(xiàn)一些低噪聲。

    但S9c接50Ω以上的耳機就聽不到低噪聲的,如果非要聽低阻高敏的耳機,又不想聽到底噪,就加根50Ω及以上的阻抗棒配合使用吧,S9c可以輕松推動32Ω~600Ω阻抗的耳機,發(fā)揮高阻耳機的聲音素質(zhì)。

    技術(shù)參數(shù)

    測評搭配

    為了給各位燒友參考S9c的調(diào)音風格,熊喵選擇了4款不同的耳機搭配S9c進行測聽,分別是森海塞爾HD600、AKG Q701、緋樂Century、SIVGA SV023,分享單端和平衡不同的聽感,聽感千人千耳,僅供參考,具體以現(xiàn)場的轉(zhuǎn)盤、線材、電源系統(tǒng)、歌源、不同耳機的聽感搭配為準。

    S9c搭配森海塞爾HD600聽感分享,耳機阻抗300Ω,有自配升級線,非原線

    轉(zhuǎn)盤:電腦USB輸入音源

    接口:6.35mm轉(zhuǎn)3.5mm單端

    音場表現(xiàn)

    S9c強大的推力,哪怕是單端音量開到40左右就能把HD600推開了,響度是完全夠的,配合HD600聲音干凈通透,背景干凈,聽不到任何底噪聲,音場表現(xiàn)規(guī)整均衡,聲音框架立體廣闊,沒有把HD600推不開的感覺,也沒有聽到撕裂感或三頻不順滑的感覺。

    器樂表現(xiàn)

    器樂表現(xiàn)延伸廣闊,能聽到一個結(jié)像形體飽滿,清晰干凈的器樂聲,線條感寬廣醇厚,解析細節(jié)豐富,琴弦震動的顫音絲絲入扣,音色溫潤明亮,配合HD600整體解析與分離素質(zhì)較高,聲音清晰,器樂定位較精準,彼此有距離感,不會三頻粘連,聽大編制、古典氣勢不錯,動態(tài)出彩,聽笛聲、琵琶、吉他、大提琴小提琴聲音不錯,有厚度,有清晰的呈現(xiàn),不適合聽鋼琴和對分離要求較高的樂器。

    唯一的缺點是因HD600本身的分離素質(zhì)就表現(xiàn)不是很出彩,器樂的分離感還欠缺,也就是很多燒友都覺得愛爾蘭新版HD600有點微糊,S9c雖說分離表現(xiàn)不錯,也不能改善這款耳機微糊的問題。

    人聲表現(xiàn)

    aune機器一直在器樂和低頻下潛方面都是很厲害的,但人聲調(diào)的就克制一點了,聽不到厚聲和油膩感,沒有什么音染,聲音走向是尊重歌手的本質(zhì)音色和密度大小的。

    S9c和HD600配合,MOOE 1模式人聲還算飽滿,MOOE 2模式人聲密度會更厚一點,MOOE 1模式下人聲線條感適中,沒有很寬廣的人聲結(jié)像形體,屬于剛剛好的狀態(tài),沒有刻意把人聲調(diào)成厚暖聲,聽感比較寬松舒適,幾乎聽不到齒音,但人聲解析細節(jié)也不是很多,屬于無短板,演唱情歌情感表達比較濃郁的聽感體驗,是好聽的,但這套組合不屬于高解析的聽感,這個和HD600的人聲調(diào)音也有一些關(guān)聯(lián),適合聽情歌和民謠,人聲舒適耐聽,新版的HD600也帶有一絲染色讓人聲微暖。

    鼓聲表現(xiàn)

    這套組合鼓聲結(jié)像蓬松帶勁,鼓點的大小飽滿渾厚,下潛細節(jié)豐富,殘響信息量較多,屬于耐聽又充滿細節(jié)的聲音,長期聽流行也不會感覺到疲憊,且瞬態(tài)速度很快,鼓聲的打擊感強烈,能聽到不錯的節(jié)奏和氣氛感,缺點是分離差點意思,沒有較強的動態(tài)范圍,也差點鼓聲氣勢。

    總結(jié):通過和HD600組合測評,可以聽出S9c的推力那是真的沒問題的,單端就能把HD600推好,聲音調(diào)音比較雜食,哪怕是遇到愛爾蘭產(chǎn)新版HD600這種微微糊的耳機也控制力不錯,沒有那種明顯糊感,整體聲音不難聽,優(yōu)化了新版HD600解析、分離、器樂定位能力,這在4K價位不到的各種臺機里面,還是不錯的。

    S9c搭配AKG Q701聽感分享,耳機阻抗62Ω,有自配升級線,非原線

    轉(zhuǎn)盤:電腦USB輸入音源

    接口:6.35mm轉(zhuǎn)3.5mm單端

    音場表現(xiàn)

    S9c切換到Q701后,音場就開闊多了,沒有HD600那種微糊微擠感覺,背景也更干凈,器樂定位距離感更好,把S9c在器樂定位上表現(xiàn)不錯的素質(zhì)體現(xiàn)了出來,背景一樣干凈漆黑,哪怕耳機阻抗降到62Ω,聽感的不同也與Q701的本身調(diào)音風格有關(guān)。

    器樂表現(xiàn)

    配合Q701后器樂表現(xiàn)清脆鮮活,細節(jié)清晰,混響不擁擠,分離感不錯,聽吉他能聽到光潤明亮的聲音形體,聽鋼琴顫音下潛細節(jié)豐富,聽笛聲線條感寬廣,凝聚扎實,結(jié)像不好發(fā)散,音色有韻味,器樂鮮活生動,這套組合聽器樂熊喵覺的實在是太好聽了,而且聽大編制與交響也不差,不僅有氣勢,分離定位層次比新HD600更好,算是把S9c在器樂上的優(yōu)勢完全表現(xiàn)了出來,較比HD600好聽多了,現(xiàn)在Q701(已停產(chǎn))二手也巨便宜,買個搭配S9c聽聽器樂、古典、民樂真的享受。

    人聲表現(xiàn)

    這套組合的人聲屬于精準解析較高的聲音組合,和Q701的監(jiān)聽耳機定位對應(yīng),S9c也正面的發(fā)揮了Q701在人聲上精準、清晰、能分辨出不同歌手聲音細節(jié)與音色的聲音體驗,當然喜歡人聲厚聲前凸的可能就不會拿Q701和S9c搭配了,會用MEZE 99和S9c搭配。

    這套組合人聲表現(xiàn)密度不算厚實,密度不大,屬于口型適中,線條感清晰明亮的聽音風格,人聲的解析細節(jié)較高,歌手的鼻音、喉音、尾聲顫音顆粒細節(jié)都能清晰復(fù)原,聽感有層次不悶糊,但遇到錄音條件不好齒音較多的情況,齒音也會復(fù)原一部分,畢竟Q701主打的就是監(jiān)聽耳機風格,這個就看歌源情況和燒友喜好風格了,還好整體聽感不直白,開啟MOOE 2純享模式后,人聲會更飽滿和富有感情一點,看到這里就會發(fā)現(xiàn),S9c的控制力不錯,能把耳機本質(zhì)的味道發(fā)揮出來,新HD600微暖,Q701監(jiān)聽味,唯一不同的是在細節(jié)上強化了這兩款耳機,不會導(dǎo)致難聽。

    鼓聲表現(xiàn)

    這套組合的低頻量感不是很大,恰到好處的量,鼓聲打擊感節(jié)奏感不錯,又快又彈,下潛也深,聽R&B之類快節(jié)奏的歌曲很好聽,整體鼓聲聽感更偏向于素質(zhì)流,沒有太多的氣氛感,量感也沒有爆發(fā)感,聽搖滾也還行。

    總結(jié):這套組合的聽感更往素質(zhì)流靠,聲音較比HD600更冷,密度也更薄,但音場規(guī)模,器樂定位,解析細節(jié)較比HD600的組合好很多,聽搖滾啊、ACG、不屬于DJ類的電音、純樂、古典、交響更適合,發(fā)揮出了S9c高解析、大音場、解析信息量豐富的特性,但喜歡聲音暖一點,密度多一點,氣氛好一點的燒友還是選擇搭配新HD600吧。

    搭配測聽耳機:緋樂Century,阻抗32Ω,有自配升級線,非原線

    轉(zhuǎn)盤:電腦USB輸入音源

    接口:4.4mm平衡接口

    音場表現(xiàn)

    配合Century切換到平衡耳機接口輸出后,能非常明顯的聽到音場規(guī)模與動態(tài)范圍大了不少,較比單端提升很大,當然這個也和耳機的音場規(guī)模有關(guān)。

    器樂表現(xiàn)

    這套組合的器樂表現(xiàn)偏暖,結(jié)像密度飽滿,雖說密度和音色偏暖,S9c不錯的分離和解析力也能讓器樂分離層次不錯,器樂定位距離感不會彼此挨著太近,結(jié)像清晰明亮,就是鮮活度的線條感沒有那么明顯,聽笛聲、琵琶、吉他等樂器聽感不錯,音色溫潤細膩,聽鋼琴表現(xiàn)就沒那么好了,凝聚不夠扎實,琴聲下潛深度層次沒有那么優(yōu)秀。

    人聲表現(xiàn)

    S9c配合Century的人聲表現(xiàn)醇厚飽滿,溫潤細膩,演唱情歌感情表達濃郁,器樂伴奏分離沒有和人聲靠的太近,距離感不錯,人聲有厚度幾乎聽不到齒音,口型較大,線條感醇厚,雖說密度較大,但也能聽到一些歌手演唱中的尾音細節(jié),不會過暖和有悶糊感,整體聽感舒適細膩,既有溫度情感,也不缺解析,但不是高解析的人聲調(diào)音風格,這個看燒友口味喜好選擇了,熊喵個人喜歡帶點厚度和溫潤點的人聲,對早期的CD機調(diào)音風格深有感觸。

    鼓聲表現(xiàn)

    這套組合的鼓聲也是瞬態(tài)速度很快,鼓聲打擊節(jié)奏感不錯,彈性迅猛的風格,下潛很深也能聽到不少低頻殘響時的細節(jié),量感不會產(chǎn)生轟頭感,但有拳拳到肉的聽感,不過低頻量不是很大,喜歡低頻量大的燒友就要搖頭了。

    總結(jié):這套組合更偏向于三頻密度飽滿,分離解析素質(zhì)較高的聲音,配合MOOE 2純享模式后聲音的松弛有度,聽歌很耐聽,器樂分離定位與解析細節(jié)也不差的屬性,適合聽聽流行人聲風格的歌曲,對古典方面不算擅長,聲音溫潤細膩,不屬于高解析高分離的冷聲。

    搭配測聽耳機:SIVGA SV023,阻抗300Ω

    轉(zhuǎn)盤:電腦USB輸入音源

    接口:4.4mm平衡接口

    音場表現(xiàn)

    SIVGA的旗艦耳機SV023音場挺大的,這套組合能給聆聽者帶去一個幾乎沒有邊際感的廣闊音場,開啟MOOE 2純享模式后,音場還會得到擴充,音場規(guī)模接近于HD800,前提是得把S9c徹底煲開,沒有煲開的S9c開聲音場不會很大的,要真的多煲煲。

    器樂表現(xiàn)

    300Ω的阻抗加持,S9c配合SV023后背景漆黑干凈,聽一首《TREE》能聽到多樂器演奏時,每一種樂器精準定位和結(jié)像凝聚,形體扎實真實,各種聲音清晰明亮,鮮活生動,音色和密度控制接近于器樂真實的風格,均衡通透,沒有聽到什么音染,也沒有聽到什么明顯的短板,這套組合對器樂表現(xiàn)幾乎雜食,聽什么類型的器樂都表現(xiàn)不錯,如果非要吐槽的話,只能說沒有萬元臺機的器樂定位那么強。

    人聲表現(xiàn)

    S9c配合SV023的人聲走的精準還原路線,人聲聽感有安定感,沒什么染色,不同歌手的聲音特點,音色還原精準,不會是千律一篇的感覺,人聲雖說密度不是厚實風格,但結(jié)像扎實,形體感較為真實,情感表達也不會太直白,有臨場感。

    熊喵瞬間感覺,SV023配合S9c的組合,兩者調(diào)音渾然一體,但這套組合在人聲線條感上還有待提升的空間,熊喵覺的結(jié)像形體線條感其實可以再飽滿點,這個就看口味了。

    鼓聲表現(xiàn)

    四款耳機試下來,發(fā)現(xiàn)S9c在低頻表現(xiàn)上真的不會過量,走的素質(zhì)路線,量感恰到好處,不會一不小心就會讓耳機產(chǎn)生轟頭感,除非搭配的耳機本身低頻太重了。

    配合SV023也是這樣的聽感,低頻量不大,重彈性和速度,還有鼓聲打擊感,整體聽感節(jié)奏感強烈,鼓聲速度快,回彈迅猛,但泛音不多,氣氛不濃。

    總結(jié):這套組合的聽感屬于雜食派,聽啥都擅長那種,音場大,器樂定位表現(xiàn)不錯,人聲不直白,不過不適合喜歡聽重低音和DJ的人群。

    測評總結(jié)

    S9c的輸出功率最高大于5W,推力猛適合推高阻耳機,搭配高阻耳機聲音很不錯,因此熊喵再次提醒,它不適合推低阻高敏的耳機,否則平衡口會出現(xiàn)輕微的低噪聲(聽歌就聽不到了),搭配50Ω以上的耳機就聽不到底噪聲了,低阻高敏的耳機加根阻抗棒搭配也不是不可以。

    S9c調(diào)音風格幾個耳機一波聽下來,屬于三頻均衡,器樂定位精準,彼此有距離感,解析信息量豐富,人聲還原精準的調(diào)音風格,很雜食,搭配什么耳機都能讓耳機解析和分離素質(zhì)提升,幾乎沒有音染,如果喜歡密度厚點,聲音暖點就開啟MOOE 2純享模式就行了,聲音密度提升明顯。

    至于S9c值不值得買?答案是肯定的,堆料猛,聲音不難聽,冷暖兩者調(diào)音可選,價格便宜,同價位幾乎秒默全很多型號解碼耳放,肯定是值得購入的,但熊喵也期待aune未來更強的機器出現(xiàn),當然肯定更貴許多,在底噪控制上、動態(tài)范圍、結(jié)像細膩度上更進一步。

    弟姐妹們,你們知道長安汽車又有新動作了嗎?

    在長安剛剛結(jié)束的2023科技生態(tài)大會中,長安汽車告訴了我們一些事,而這些事事關(guān)你手中的錢包。

    首先,長安汽車公布了未來投入研發(fā)的成本費用,到2030年累計投入2000億人民幣,打造科技創(chuàng)新團隊。然后集團銷量目標是500萬輛,其中長安自主品牌目標400萬輛,新能源產(chǎn)品占比達到60%以上,海外市場銷售占比也將達到30%以上。

    其次,長安汽車公布了后續(xù)新車數(shù)量,截止2025年之前,長安汽車將面向全球推出20余款新車,其中長安啟源10款、深藍汽車6款、阿維塔4款。今年內(nèi)長安啟源A07、A05、A06和Q05,阿維塔12將上市交付。

    最后,長安汽車向世人展示了全新E0系列首款產(chǎn)品CD701原型車。你看著這款車長得像轎跑SUV,那你可能就錯了,它尾部的玻璃是可以收到車頂上方的,如此一來,CD701就從SUV向皮卡完成了一次“變形”,兩種形態(tài)你喜歡哪一種?

    長安CD701車頭設(shè)計中規(guī)中矩,方方正正,泰然自若的樣子。中網(wǎng)格柵采用封閉式處理,中央的“E0”字樣會發(fā)光,黑色面板將前大燈組串聯(lián)在一起。車身側(cè)面采用隱藏式門把手設(shè)計,一圈黑色的輪眉處理讓整臺車有種跨界SUV的視覺感。車尾部分采用了溜背式設(shè)計,有種轎跑SUV的姿態(tài),C柱向前傾斜式設(shè)計過渡了尾窗,讓車頂一直平滑向下。尾燈采用回型設(shè)計,當尾窗升起后,上部分燈條可充當高位剎車燈。

    座艙設(shè)計方面,長安CD701采用了矩形方向盤設(shè)計,造型與阿維塔12很像。中控臺設(shè)計簡約,中央配有大尺寸液晶屏。值得一提的是,長安CD701支持低軌道衛(wèi)星通訊,據(jù)說可實現(xiàn)全球信號覆蓋,隨時聯(lián)網(wǎng)不失聯(lián)。

    新車還公布了一些基礎(chǔ)參數(shù),CD701整車尺寸長寬高分別是5000/1970/1630mm,軸距3100mm。動力系統(tǒng)以及電池組續(xù)航參數(shù)沒有公布。CD701是基于全新發(fā)布的SDA智能電動超級數(shù)字化平臺打造,最快明年在重慶渝北的長安新工廠進行投產(chǎn)上市,讓我們拭目以待。

    .前言

    這篇文章簡單介紹一下我玩得時間長一些的耳機,以后會對各類播放器和臺機,不過最近比較忙,容我慢慢填坑吧。

    對于耳機,我將按平頭式耳機、入耳式耳機、便攜式耳機、家用頭戴式大耳機來分類,價格從入門到旗艦都有,主要介紹一些我覺得比較靠譜、擁有時間長一些的耳機。針對每個耳機,我會有一些點評。由于聽感這個東西比較主觀,每人感受不同,希望大家求同存異。另外,有什么問題大家可以在評論里問,我盡量一一解答。另外寫的比較急,會有諸多錯字病句請大家多包涵。

    下面還是進入正題吧。文章很長,字比較多,大家可以先收藏后看。如果覺得寫的不錯,可以收藏或者轉(zhuǎn)發(fā)一下,增加點人氣,也可以去喜歡的耳機的單項曬單里面討論討論,歡迎留言。

    二.平頭式耳機推薦

    個人蠻喜歡平頭,作為用過walkman的人,我對平頭塞還是感情很深的,相信很多用過walkman的朋友們都有這種感情。平頭塞是個讓人又愛又恨的東西,它太考驗佩戴了,不像入耳式耳塞有不同大小的耳罩可以選擇,平頭塞的賽頭大小是固定的,如果耳洞不夠大基本就悲劇了,戴不好低音泄露非常嚴重,即便耳洞大小合適也可能因為沒戴緊漏低音。很多朋友反映XX平臺塞低頻殘,其實很有可能是沒有戴好。當然平頭塞的低頻大多不是太重,喜歡低頻多的朋友可能不會太喜歡。

    但是平頭塞其實還是有一些優(yōu)勢的,比如寬松的聽感,寬大的橫向聲場,佩戴好能夠獲得很不錯的低頻。另外,平頭塞是不隔音的,環(huán)境音會和音樂一起傳進來,聽音的時候聲音會比較自然,如果音量開得不大也不影響和別人的交流,說話無需摘掉耳塞就能聽清楚。

    JawboneERA二代的套子可以改造一下用在平頭塞上。像985和ES100這種泄壓孔不容易被遮擋的塞子套上以后非常合適,舒適度會有一定的提升,而且還可以讓塞子塞得更牢靠,低頻有很明顯的提升。當然,前提是你的耳洞不要太小……

    如果耳洞還算大的話,非常建議買個平頭塞玩玩,便宜點就好,可以調(diào)調(diào)味,放在辦公室或者家里偶爾聽聽還是不錯的,由于不會堵死耳道,只要音量適宜,對聽力的損耗會比入耳塞小。

    1.AKG K314P/琴鳥H2

    說實話我對這貨真是愛恨交加,愛是這貨聲音實在是對我口味,恨是現(xiàn)在不容易買到了,上次幫朋友修的那只314p不知為何修好一段時間后出現(xiàn)了音質(zhì)劣化的現(xiàn)象,實在是悲劇……另外,我耳機跳坑全都緣自這貨。

    當初在張大媽上認識了一個損友,蠻投緣的,后來突然有一天聊起換耳機的話題,當時他就是314p的線控壞了想要再買一副,但是沒有了,于是就想買副air。那時候我半年前剛好買過蘋果的大白,對聲音不是太滿意,于是就被他勾搭上了賊船,一路燒到現(xiàn)在。然后此君還主動把機械鍵盤送上門毒害我,害我又買了兩把機械鍵盤……結(jié)果這貨尼瑪自己就讓我?guī)退樟艘恢籄D900X,他自己買了一副air,然后神馬前端都沒買……一生黑吖!

    曾經(jīng)314p還是很便宜的,但現(xiàn)在基本都是信仰價,幸好大家都認識的文具廠商晨光推出了琴鳥H2,聲音比較接近314P,雖然略有區(qū)別,但價格很便宜,大家可以懷舊一下。

    2.創(chuàng)新 Air

    數(shù)毛多推薦塞,各種打折的常客。Air也是偏高頻走向的一條塞子,不過它不是314p那種晶瑩剔透的聲音,中頻偏薄,高頻略有染色,低頻量感適中彈性不錯下潛一般,使得她同樣適合聆聽女聲和弦樂鋼琴,聽高音女聲能突出一種空靈的感覺。這貨會把聲音年輕化,醇厚男聲減分。除了聲音以外,Air的顏值也很高,做工也非常不錯,皮質(zhì)的小收納包和塑料收納盒也非常漂亮,K701是大手辦,air可以稱為耳塞中的小手辦。

    喜歡平頭的朋友,建議這款耳塞收藏一只,現(xiàn)在行貨價格很便宜,而且無論從聲音還是顏值都不會讓你失望的。

    3. B&O A8

    A8買來以后相比Air并沒有帶給我太大的驚喜,實際對比過后發(fā)現(xiàn)A8遠比Air好的言論也是不靠譜的。素質(zhì)來說其實并沒比air高多少,略好一點,不過二者調(diào)音傾向不一樣,Air更薄更冷一些,偏科一點,A8相對溫和雜食一點。A8跟985比起來素質(zhì)略差一點,相比985的優(yōu)勢就是在保持素質(zhì)不錯的同時有比較好的聽感,不像985那么直白,有一種特殊的味道,我也形容不好,姑且稱之為B&O味吧。

    A8現(xiàn)在好像停產(chǎn)了,在產(chǎn)的是有mic版的earset 3i,價格又貴了一些,X東上面價格感人。A8的假貨滿天飛,因此實在是不建議去淘寶上碰運氣,想要的話,要么去買earset 3i,要么去打架壇中介收吧,二手價格還是不貴的。但要注意這貨假貨極多,二手務(wù)必中介。

    4.森海塞爾MX985

    談平頭塞子,肯定是繞不開A8和MX985的。MX985作為森海平頭的末代旗艦,前一陣也已經(jīng)停產(chǎn)了,現(xiàn)在價格炒的很夸張,假貨也滿天飛,鏈接就不放了。MX985我自己沒有買過,都是和朋友蹭著聽的。這貨單元比較大,又沒有耳掛,我實在是戴不好。雖說可以用jawbone的套子,但是我連海綿套都不帶就已經(jīng)往下掉了,在來個橡膠套豈不是要吧耳廓撐爆了……于是只能按著聽了聽,無源擁有了。群里有個朋友套了硅膠套拿它當睡覺塞,我真是只能佩服了。。。

    由于沒有長期持有,并且這貨我戴不好,我對于MX985的聲音認識屬于浮光掠影,可能會有偏頗,覺得不靠譜的朋友笑笑就過吧。MX985在素質(zhì)上感覺比A8還是要高一些的,尤其在聽交響的時候,感覺控制力上會比A8要強一些,解析好一些,低頻的量感和彈性也更好。不過985的聲音相比Air和A8來說,缺乏特色和感情,而作為森海的耳機來說,雖說調(diào)音偏中正,但是整體更偏高頻一點,與HD600這種耳機相比來說聲音顯得纖細一些,沒那么渾厚。

    聲音我就不多說了,再說說做工吧。985的做工還是相當贊的,非常扎實。可直可彎的插頭也非常方便,我很喜歡這個設(shè)計。但是那個線控實在是有點蛋疼,它不是通話用的線控,沒有mic,只是調(diào)節(jié)音量用,還是滑動電阻的,平常基本不會用它,而且還沉的要死,不弄個領(lǐng)夾固定根本沒法戴。

    985聲音還是比較不錯的,但是佩戴上面由于沒有耳掛,單元又大,相對來說限制多一點,并且聲音沒有A8和Air來的有特色。非森海控的話還是更建議去玩A8和Air。如果你是平頭控,耳朵有恰好能夠hold住它,那么來一副還是不錯的。如果你耳洞夠大的話拿JawboneERA二代的套子可以改造一下可以帶的比較穩(wěn)固,對低頻會有比較大的提升。

    5.宇音PK1&OK1

    PK1是一副很有意思的塞子,擁有稀爛的做工和屌絲到無以復(fù)加的外觀,嚇人的售價和阻抗,以及偏門但是非常有特色的聲音。OK1有同樣慘的外觀和阻抗、更加嚇人的售價,以及更加均衡易推不容易出惡聲的特性。

    PK1和OK1的做工和外觀是基本一樣的,不過ok1初音孔那一塊是中空的,可以轉(zhuǎn)接一個入耳接頭變成入耳式耳機,但入耳模式聲音一塌糊涂就不提了。

    你看過PK1那像10塊錢地攤貨一樣的稀爛做工和土鱉造型,你一定不會相信這貨居然要賣880元,這分明是明強!即便二手,這貨也要買到400元以上,實在是坑爹。

    佩戴上,這貨還是挺舒服的,戴個半天沒什么感覺,不過邊緣過度比較硬,戴時間長了還是會覺得硌耳朵。

    聲音上,這貨的高頻偏暗,有一定的失真,中頻和低頻的密度很好,低頻量感偏大一點,推好的話彈性和下潛都不錯,不過高頻和低頻的延伸比較一般。驅(qū)動力足夠的時候,這貨的聲場龐大規(guī)整,完全不似一對小平頭塞能有的規(guī)模,銅管聲音非常輝煌,有種非常類似HD600的感覺,控制力尚可,聽古典大編制非常不錯,強烈建議一試。鋼琴和提琴聲音也挺好聽,小編制聽著也不錯。這貨中頻略凹,人聲偏遠,顆粒感強,聽女聲稍微有點粗,聽聽學友哥和醫(yī)生倒是不錯,但是這貨總體來說還是不太適合人聲的。

    總體來說如果你是平頭愛好者,你又喜歡聽古典大編制,強烈建議收一只來玩玩,過一陣出了就好。我自己收來新鮮夠了以后就出了,它的聲音非常有特色,但是用起來十分蛋疼,沒太大收藏的必要。

    OK1在PK1的基礎(chǔ)上,整體更加均衡,不容易出惡聲了,高頻失真改善很大,不過代價是聲音略有妥協(xié),那種金碧輝煌的感覺減弱了很多,不過整體素質(zhì)更高了。我后來聽過蟲400歐,微翼明鏡,森韻大白,素質(zhì)上和OK1比略有不如。高阻平頭目前我聽過的最好的依然是OK1。

    6.森韻大白

    大白是森韻的作品,使用和PK1相同的模具。你說使用同樣的模具,質(zhì)感這么就能差這么多。。。

    大白高頻偏暗,延伸一般,低頻量感一般但下潛不錯,彈性挺好,整體能量主要集中在中頻。它的中頻略為凸出,人聲比較近。大白的素質(zhì)并不很高,解析不算出眾,但整體聲音比較寬松柔和,中高頻略有染色,聲音比較清甜,走的是耐聽的路子。喜歡刺激的朋友可能不會喜歡,但是這種暖烘烘帶著蓬松感的聲音非常適合聽八九十年代的港臺老歌。聽古典的話室內(nèi)樂還可以,但是通透度影響小提琴的聽感,大編制比較混亂,不適合。

    驅(qū)動力需求上,插在A15這種弱雞前端上,表現(xiàn)差強人意,總體能聽,不過聲場顯得有些狹窄,聲音有些較悶,高頻通透度不佳,感覺老是憋口氣似的。不過,整體聲音柔和耐聽,聽流行尤其是男聲暖烘烘的很舒服。連上mojo以后,聽著整體就舒服多了,聲場橫向打開了不少,高頻的通透度也上來了一些,不過依然不是特別通透。上臺以后這貨的聲場提升很大,高度和縱深撐出來了,整體聲場接近球形,很規(guī)整,而大編制的層次感和控制力比隨身上要好得多,有點PK1上臺那種打了雞血的效果,隱隱的聽起來有股子頭戴式耳機的感覺,聽感還是非常不錯的,潛力確實不小。

    在mojo這種有一定驅(qū)動力的前端上,大白的表現(xiàn)已經(jīng)可圈可點了,非常適合喜歡流行,喜歡寬松溫暖的聽感的朋友。它的聲音柔軟蓬松,沒有壓迫感,價格也不算貴,喜歡平頭的朋友墻裂建議嘗試一下,不過請做好線變顏色的心理準備。

    7.Hifiman ES100

    這貨是和群里的朋友收的,當時那位朋友不太喜歡平頭塞,100丟給我了。總體聽感不錯,但是通透度和佩戴不是特別好看,后來就出了。 ES100原價虛高,他家個人不推薦買全新,收二手吧。。。

    同樣是150歐的高阻,這貨卻比PK1好驅(qū)動多了,起碼插901上聽著還不錯,上臺并沒有PK1 那種提升很明顯的感覺。PK1的調(diào)音比較偏向古典,而ES100則比較偏向流行。PK1中頻略凹,這貨則中頻略凸,密度都比較大,人生很厚實。ES100三頻量感比較均衡,高頻上偏暗一些,延伸不錯,低頻量感適中,下潛彈性不錯,聲場比較寬闊。得益于高阻和比較暗的高頻,ES100聲音比較溫潤耐聽,沒有一耳朵驚艷的感覺,但是久聽下來感覺味道不錯,配上901有一種老機器的味道。ES100聽醇厚男聲比如學友哥和醫(yī)生很不錯,聽高音女聲中規(guī)中矩,聽蔡大媽這種女聲則有不錯的加成。另外,這貨聽八九十年代的流行歌曲非常對味,喜歡懷舊和老歌的朋友或許會比較喜歡這款耳機。

    但是這貨的佩戴實在是比較蛋疼,膠套上伸出來的那一塊會頂耳廓,戴時間長了會疼,膠圈摘下來邊緣線條又比較銳利,帶上海綿套還是硌耳朵。后來群里有小伙伴嘗試使用jawbone ERA的硅膠耳套剪成中空海綿套那樣套在上面,效果不錯,佩戴舒服了不少,由于佩戴的改善低頻有比較大的提升,正題聽感更好了。另外這貨還有個問題就是通透度稍差,上臺也沒有改善,因此是塞子本身設(shè)計問題,而不是沒推開的關(guān)系。

    這是一只眾說紛紜、毀譽參半的耳塞,但是我想說這貨在素質(zhì)上是可以和PK1站在一個平臺上的,至于聽感方面看個人喜好了,米飯前期吹牛給這只耳塞蒙上了陰影,再加上價格的跳水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我覺得沒必要因為討厭米飯就徹底不碰男人家的東西,耳機和播放器我也玩了不少了,他家東西的做工比較一般,但是在素質(zhì)和調(diào)音方面還是有一套的,而且有自己的特色,不必神化或者刻意貶低,耳朵收貨吧,反正也便宜,聽著順耳就來一只,不合適就忽略唄。

    三.入耳式耳塞推薦

    1.威索尼克GR07C

    GR07C是GR07MKII的馬甲。它的前身GR07在當年也算國產(chǎn)塞子的高端代表了,曾經(jīng)賣1k2,而且賣了幾年以后在沒有槍手水軍造勢的情況下依然受到很多老燒的肯定,充分說明這貨還是很不錯的。GR07MKII比GR07又更好了一些,當年廠家信誓旦旦不會降價,結(jié)果后來迫于市場形勢沒辦法,又不能自己打臉,就出了個馬甲版的GR07C,從1k2賣到了599,算是變相降價了。

    這貨的導(dǎo)管比較有意思,在一定角度內(nèi)可以調(diào)節(jié),導(dǎo)管細長,方便更好的契合每個人的耳孔更好的塞進去,達到更好的隔音效果,同時保證低頻不泄露,實際使用效果還算不錯。

    GR07的聲音可以說沒有任何特色,然而沒有特色到它這種程度我覺得都可以成為一種特色了。它三頻均衡無染,解析、高頻延伸、低頻彈性、整體密度都不錯,聲場比較規(guī)整,然而又沒有什么突出的地方,調(diào)音也中庸,就是一個超級大白開水。另外這貨還有個特點,就是無論你聽過什么好玩意,回來再聽它都不會覺得無法入耳,這是低端耳塞中唯一一只能給我這種感覺的耳塞,非常適合退燒使用,好聽不貴。

    這貨最大的問題就是做工了,實在是太山寨了,不過不是用料差,這貨線材非常結(jié)實,我騎自行車下車時候線繞在車把上,耳機都從耳朵上扯脫了,這可是上繞佩戴的啊,扯過3次,線一點事都沒有。這貨做工非常山寨,看起來真的完全沒有千元的感覺,200都不值……

    當然如果你不在乎它的血統(tǒng)不是來自國外,不在乎它山寨的外殼,如果你已經(jīng)沒有了折騰的激情,不想買一只昂貴的定制,只想找一副什么都能聽的耳機,那么強烈建議你收一副來聽聽,好聽可以留下,不好聽出了也沒什么損失。

    2.Hifiman RE400

    我玩06MX那陣壕友本來已經(jīng)好久不玩隨身了,都已經(jīng)IP4+MA850湊合好長一陣了,結(jié)果聽了06MX+GR07C癮又被勾上來了,先入了PHA2,后來覺得捆綁太麻煩而且PHA高頻還是比較硬,就收了一套帶平衡卡的HM650和RE400,我也順便玩了一下這塞子。

    RE400的售價和GR07C是一樣的,當初都是599。它的整體素質(zhì)比GR07C稍差一點,同樣是比較中庸耐聽的塞子,都不是能一耳朵打動你的塞子,更適合安安靜靜的聽。相比GR07C這種超級白開水,RE400則稍微溫暖有感情一點,沒有那么平淡,不過依然也是沒什么明顯特色的貨。這貨三頻也比較均衡,低頻量感比GR07C稍微少了一點。這個塞子自帶的套子隔音不好,很容易漏低頻,造成低頻殘的假象,換哥套會好不少。

    如果你希望在這個塞子上找到什么驚喜,那就不必嘗試了,你肯定會失望的。如果你想找一個價格不高,整體比較溫和雜食的塞子,四五百的是GR07,便宜的就RE400了。這貨經(jīng)常只要199元,物有所值。

    3.Hifiman RE600 & Supermini配塞

    RE600這個耳機的價格實在是和UE299有的一拼,始發(fā)價格2299,米飯大吹特吹號稱能秒IE800超K3K3,結(jié)果實際賣出來發(fā)現(xiàn)其實也就是IE80這個級別的貨,牛皮吹炸了......估計是因為銷量不算太好,第二年光棍節(jié)居然RE600S就賣到了1299,與603有異曲同工之妙。然后基本這個塞子的評價趨于正常了,因為牌子沒有品牌溢價,個人覺得這個價格還算蠻合適,物有所值。然后又一次悲劇來了,年底hifiman開了個發(fā)布會,發(fā)布會門票399,每人贈送一條RE600/S。當天買票參會的大概兩三百人,也就是說市面上流出了兩三百條399的RE600,二手完全崩盤。

    最悲催的就是正好那幾天在出正常版RE600的朋友了,不得不亮明身份,拍上盒子的照片以說明自己是正常版,然并卵啊,上個月還能輕松1k+賣出去的耳機瞬間800都沒人要了,真是慘絕人寰,而且你得考慮到還有機主是2k5買的。。。所以說,要是想給真男人充值信仰,一定要充值二手真男人,而且最好要等一年以后二手價格穩(wěn)定了......

    這貨音質(zhì)還是挺不錯的,雖然沒有米飯吹噓的秒平超,但是跟IE80較個高低還是沒什么問題的。與RE400的均衡中庸不太一樣,RE600比較偏高頻,我覺得這貨調(diào)音有點像AD900X的的風格。高頻比較亮,密度不錯延伸很好,中頻也不錯,人聲位置比較適中,中高頻的分布比較均衡,低頻量感少一些,但是下潛和彈性很好,聲場規(guī)模在IE80這一級的耳機來說算是不錯的,比較規(guī)整,整體接近圓形,控制力很不錯,大場面能控制住,定位和結(jié)像都很好。RE600配合別的播放器一般,但是跟901以及平衡卡搭配起來以后總體感覺非常不錯,兩端延伸很好,泛音很豐富,非常適合聽鋼琴弦樂小編制,大編制也很適合,聽年輕女聲很好,聽男聲也還算合格。總體來說這是一條稍微有點偏高頻最適合小編制的雜食塞子。

    這貨自帶的雙節(jié)套很容易漏低頻,換成哥套后塞緊了隔音非常好,比C套還靠譜,可以大幅改善RE600的低頻,覺得RE600低頻質(zhì)量不佳的朋友可以嘗試。佩戴上直接佩戴和上繞佩戴舒適度都不錯,推薦上繞佩戴,可以有減少聽診器效應(yīng)。這貨的線材有織物保護層,所以上繞以后線材接觸身體基本沒有聲音。

    supermini配塞和RE600看起來很像,不過配塞是磨砂漆,線材無保護,re600是鋼琴漆,線材外有編制層保護。聲音上配塞整體走向和RE600比較接近,不過整體素質(zhì)差了一點,介于RE400和600之間,更接近600一些,總體上來說還是不錯的,價格也便宜,300出頭可以收到,物超所值,適合入門。

    4.鐵三角CKR10

    CKR10三頻整體來說偏均衡向,低頻略多一些,中頻很扎實,有點像HD600的能量分布,不過高頻更亮一點,不像IE80那么兩頭翹,與傳統(tǒng)的老鐵塞子不同,調(diào)音比較中正,屬于家族中的異類。

    流行上,得益于不錯的低頻,CKR10的氛圍感很不錯,雖然調(diào)音偏中正使得CKR10與女毒無緣,但是實的中頻使得人聲不再稀薄,聽男聲能獲得非常好的聽感,沒有歌德和以前老鐵那種一耳朵抓人的毒性,但是它的中頻有一種淡淡的圓滑的染色,染的很高明,恰到好處,使得人聲帶點淡淡的奶油味,感情恰到好處,聽起來十分舒服,就好像化了淡妝儀態(tài)得體的漂亮MM,不像以前老鐵給人一種濃妝艷抹搔首弄姿的煙花妹子那種不和諧感覺。另外,雖然靈敏度很高,但是齒音處理的非常好,聽梁阿姨和手嶌葵妹妹的歌沒有那種齒音噴薄的感覺,把聲音打磨的舒適多了。不過CKR10的低頻泛音偏多,低頻比較多的曲子會顯得有點悶,清淡一點的曲子更為合適。

    古典上,沒有80那種輝煌感,但是由于控制力很不錯,樂器層次分明,雖然大編制沒有80那么出彩,但完全可以hold住。小編制上,得益于不錯的高頻延伸和豐富的泛音,表現(xiàn)也相當不錯。

    同級的FX850雖然聲場不錯,但是低頻量感偏大,高頻沒有CKR10出彩,聽古典并不那么適合,IE80古典比較輝煌,但是人聲偏薄欠缺感情。RE600比較偏重高頻,女聲小編制比較出彩,但是聽大編制和男聲略為不合適。CKR10是個多面手,但并不平庸。

    總體來說CKR10屬于比較均衡的塞子,雖然沒有一耳朵抓人的驚艷聽感,但是平實卻不平凡,相較同級的FX850、IE80、RE600來說,沒有那么偏科,從流行人聲到大小編制均可適應(yīng),是個不可多得的多面手,雜食的朋友強烈推薦。這塞子二手假貨超多,下手務(wù)必要中介,推薦海淘,比較安全。

    5.Inear SD2S

    SD2S比較好推,手機直插表現(xiàn)已經(jīng)很不錯,比我試過的絕大多數(shù)塞子表現(xiàn)都完整一些,別的大部分塞子手機直推和磚推差距還是比較大的。高頻略暗,但比mason亮一些,說起來有點接近km18的亮度。低頻上也比較像mason的風格,量感略偏少,但是彈性挺不錯,當然是相對于同價位來說,跟貴的就不要比了。人聲不遠不近,跟mason差不多,不像846那么貼臉,也不像黃鸝那么油膩。并且,這貨雖然素質(zhì)不適強項,不過比起IE80和CKR10來說,我覺得還是明顯好一些的。

    整體上來說,這塞子聲音不是很硬朗,比較柔和,氛圍感好,整體非常耐聽,跟mason有異曲同工之妙,給人一種弱一些的mason的感覺。并且由于單元少,腔體比較輕,再加上半模設(shè)計,戴起來舒服又牢靠,聽上三四個小時沒有累的感覺,摘下來耳廓也沒有明顯的不適。對我這種更喜歡聽頭戴并且窮的人(其實窮才是重點)來說,一只聽感自然愉悅、佩戴舒適,插手機直推表現(xiàn)就不錯的耳機更適合我。玩了一圈塞子,雖然那些壕塞有這樣或者那樣的好,但我最終會選擇SD2S。無他,這就是談戀愛和過日子的區(qū)別。另外,最重要的一點,是因為窮(這才是真相,請忽視上面的裝B文字)

    以下是土豪耳塞分界線,對高價塞子不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直接跳過去看下一部分。。

    6.SE846

    846其實是一條蠻不錯的塞子,在廠牌旗艦里很可能是保有量最大的了。如果不是我先聽了黑黃鸝和mason,我估計還是會覺得它很贊的。結(jié)果悲劇的是我先聽的是前兩個,846就顯得沒太大吸引力了。846的聲音總體比較偏向流行調(diào)音,高頻略明亮(相對來說),但沒到k3k3那種特別亮的感覺,中頻略凸,人聲偏厚且距離比較靠前,低頻量大質(zhì)量不錯。由于是4單元動鐵,沒有動圈來摻和,846沒有發(fā)生黑黃鸝那種中低頻脫節(jié)的現(xiàn)象,三頻銜接的更加緊密。 個人覺得不同種單元混合的耳機總是有點銜接的問題,k3k3也好,黑黃鸝也好,達摩也好,全都這樣。

    846的聲場一般,高度還行,縱深不錯,但是橫向略為狹窄。另外846有個很奇怪的地方,我用846聽古典,就覺得低頻量相對比較一般,而聽流行音樂尤其歐美流行就感覺低頻量很大有些轟頭,不知別的朋友有沒有這種感受。

    846對比黑黃鸝來說,高頻通透度稍微差了一點,低頻量感和下潛比黑黃鸝也略差。中頻上黑黃鸝有染色,顯得比較膩,而846則相對自然一點,不過兩個塞子人聲都厚。總體來說黑黃鸝素質(zhì)高一點,拋開中低頻略有脫節(jié)來說,算是半個大號的846,不過外觀方面,個人覺得846更好看一些。

    7.黑黃鸝

    初聽下來,感覺黑黃鸝的聲場開闊,高頻偏亮,低頻量感偏大,聲音偏暖,整體通透度不錯。

    細聽下來,密度非常不錯,尤其在Aune B1加持下,中頻顯得異常飽滿,很醇厚,人聲離得比較近,聽醫(yī)生的歌明顯加分,而女生并未明顯變粗,聲音偏甜,也有小幅加分,這塞子人聲是個亮點。

    高頻上,稍微偏亮一些,但比較內(nèi)斂,亮而不刺,不像K3K3那么張揚。高頻延伸不錯,泛音豐富,細節(jié)非常多,但是有時候容易喧賓奪主,而且久聽容易覺得累。另外,黑黃鸝的高頻比較滑,得益于不錯的密度,小提琴的聲音聽起來有一定的空氣感,非常好聽。低頻下潛很好,彈性也不錯,不過量感偏大,略微有點散,感覺凝聚力差了一點,而且低頻和中頻的銜接上略微感覺有點脫節(jié)。控制力上,整體來說還是不錯的,大編制聽起來層次感比較好,只要不是太復(fù)雜的場面也基本能hold住,而場面比較大的時候略有些亂,不過整體還不算失控。

    另外我還試了一下手機和上臺。黑黃鸝是一只比較吃驅(qū)動力的塞子,可能跟圈鐵結(jié)構(gòu)有關(guān),在手機上,黑黃鸝雖然會比便宜塞子表現(xiàn)的要好,但是相比使用08MP+B1驅(qū)動,聲場、通透度、低頻下潛都有比較明顯的削弱,低頻也明顯變散,控制力下降嚴重。而上臺以后低頻的質(zhì)量有明顯上升,聲場也更大更規(guī)整,控制力也好很多。這說明黑黃鸝的潛力還是不錯的,不過個人認為上臺的改善有一部分原因是解碼器加強的緣故。

    總體來說黑黃鸝是一條相對均衡的塞子,非常適合流行樂,聽醇厚男聲格外合適,而小編制尤其是小提琴也有很不錯的表現(xiàn),推薦嘗試。另外上面談到了一些缺點,是因為這貨價格價格比較高,我評價標準就比較苛刻了。其實這塞子整體來說還是非常不錯的。個人覺得相似價位來說,黑黃鸝是最為合適的選擇。

    8.UM Mason

    Mason是我目前聽過的最喜歡的塞子,沒有之一。京東之前老版清倉出過好價。

    Mason是一個極度不擅長pk的耳機,沒有一耳朵毒性。它的聲場很大,以塞子來說是我聽過的最大的。高頻比較暗,中頻不凸出,低頻量感不大下潛不是很猛,屬于點到即止型。一耳朵聽過去,這貨似乎沒什么特殊之處。尤其拉出來與其它耳機進行短時間PK的話,由于不抓耳,因此往往比較吃虧,比如pk黑黃鸝的話,如果每次兩三分鐘來回切換ab的話,初聽下來,尤其人聲上,黃鸝要比Mason感覺更好聽。然而mason真正厲害之處在于極度的耐聽。

    它的高頻是比較暗的,一位朋友稱之為黃昏一般的聲音,可見一斑。然而mason在比較暗的高頻上做出了極好的通透度,這要比把明亮的高頻做通透要難得多的多。同時高頻雖暗,但延伸極好,泛音非常豐富,而又不喧賓奪主,音色柔和,又非常的耐聽,即便是小提琴的高音也毫不刺耳。相比之下,黑黃鸝的高頻有些過亮,泛音有些喧賓奪主,小提琴的高音就顯得比較尖利,久聽顯得累。聆聽弦樂和高音女聲,mason有著極強的空氣感,顯得十分恬靜。而它的中頻密度非常出色,顯得不緊不慢,交響樂的銅管相比黃鸝顯得缺乏激情,黑黃鸝有點讓你覺得號手吹的很high,mason就沒有那種感覺,但是感覺號手們也是在用力吹號,不會有沒吃飽飯的感覺。無論男聲女聲,都有很好的表現(xiàn),有些缺乏激情,但也不是那種蒼白的聲音,而是感情比較內(nèi)斂,比如同樣表現(xiàn)悲痛的情感,黃鸝好似嚎啕大哭,而mason則有點淚靜靜滑落的感覺。mason低頻量感偏少,對我來說非常合適,但是對很多朋友來說可能覺得不夠勁爆。低頻下潛還算不錯,彈性也不錯,但是比起黑黃鸝那種排山倒海的氣勢來,manson的低頻就顯得有些缺乏沖擊力了。以武功來比喻的話,黑黃鸝好似降龍十八掌,大開大合,剛猛霸道,而mason就是太極,柔中帶剛,剛中帶柔。整體的密度上,mason要比黑黃鸝更高,通透度也更好,聲場、控制力均更佳,總體上來說還是要比黑黃鸝高一個檔次的產(chǎn)品。拋開風格喜好來說,我覺得一位燒友說的很好,大意是:mason來對付ie800、K3k3這些曾經(jīng)也賣萬八千的玩意簡直就是欺負小朋友。個人以為ie800和k3k3現(xiàn)在的價格才是區(qū)域正常,之前的定價實在是太浮躁太夸張了。

    同時mason對前端也比較寬容,搭配08mp這種比較直白聲音偏沖一點的前端也很柔和好聽,高頻并不顯得沖,搭配Mojo聽感非常好。mason是20歐,109db,阻抗不是特別低,靈敏度也不是特別高,搭配mojo有微小底噪,不過不仔細注意不容易聽出來。硬要挑毛病的話mason也有,就是缺乏激情。它沒法給你rs1i那種熱情似火的聲音,永遠只是不疾不徐如泣如訴的吟唱著,但從不會讓你感到厭倦。

    mason屬于慢毒,初嘗無味,久聽則讓你沉浸其中難以割舍,剛開始聽的時候很難說出它哪兒好來,但是時間一長看,再聽別的塞子總是覺得別扭。連續(xù)聽mason一個小時左右,換上我手里的其他塞子全都覺得食之無味,要么素質(zhì)低下,要么低頻混散,要么不夠通透,要么高頻刺耳,怎么聽怎么覺得不舒服。總之,如果你追求一只高端退燒塞,mason你值得擁有。

    9.KM18

    KM18是第一個真正讓我對DIY敬佩的五體投地的塞子。老實說KM16因為太Duang了沒給我留下什么好印象,覺得個人diy也不過如此。然而三個小伙伴都轉(zhuǎn)投了km18,讓我對KM18產(chǎn)生了極大的興趣。于是乎我就借了一條來,一同來的還有OCAU+升級線。

    km18的阻抗低靈敏度高,據(jù)說靈敏度是120db。相比16歐102db的RE600來說,用手機直推,KM18比它低3格就能獲得同樣大的音量。在我聽過的賽子里面,KM18算是手機直推表現(xiàn)最好了。雖然比不上隨身,但是沒有出現(xiàn)高頻通透度明顯下降、聲場塌陷、低頻無力的情況,基本保持了一定的素質(zhì),不過由于手機本身解碼和放大比較一般,因此不算太好。KM18也是屬于均衡塞,高頻比Mason稍亮一些,通透度更好了。人聲更近,低頻比印象中的mason量感稍大一點點。聲場上KM要比Mason大一圈,尤其是平衡驅(qū)動下,比較寬廣。低頻的下潛和彈性KM繼續(xù)勝出,中頻密度上感覺KM也好一些,氛圍感Mason好一點,基本上KM算是全面勝出。不過個人覺得KM18在耐聽度上沒有mason好,單端還好點,平衡驅(qū)動半個小時就聽得比較累了,而Mason插Mojo這種密度大聲音偏緊的前端上我聽四五個小時都不覺得累。

    總體來說KM18是高素質(zhì)的均衡塞,有著非常出色的聲場和低頻表現(xiàn),聽古典效果驚人。而流行方面素質(zhì)不弱,比較抓耳,但不是特別耐聽,屬于比較不錯但是不算特別出色的類型。與Mason相比,素質(zhì)勝出,耐聽度上有所不及。

    10.QDC8

    QDC和我是歌手合作緊密,許多朋友可因此對QDC的定制耳機略有耳聞。QDC8是他家的旗艦,跟AK380算是個非常好的搭配。

    與KM18比起來,QDC8的高頻更加明亮通透,KM18高頻稍稍有點悶。低頻上KM18的量感大一些,彈性也更好。整體密度KM18更好,人聲QDC8位置比較近,KM18比較正常,人聲厚度KM18略厚一些。聲場上,KM18橫向?qū)挼枚啵v向也略好一點,但是聲場的高度上QDC8表現(xiàn)的更好。KM18的聲場更像一個橢圓球體,而QDC更像一個球體。控制力上,樂器一多明顯KM18要好得多,QDC相比之下就有些混亂了。而搭配上,KM18更適合于HM901搭配,QDC8則與AK380是絕配。總體上,KM18更適合偏古典的雜食聆聽,而QDC則更加適合流行和小編制樂曲。而mason的話更搭Mojo,適合流行器樂古典比較均分雜事,并且喜歡聲音更加平和耐聽,尤其是退燒的朋友。

    不得不說,到了這個價位的塞子,其實素質(zhì)已經(jīng)不是最優(yōu)先考慮的了,這時候應(yīng)該優(yōu)先考慮的首先是喜好,選一個自己最喜歡的塞子,其次是搭配,找一個最合適的播放器,最后才是素質(zhì)。朋友們最好先充分的試聽,再決定下手哪一個。

    IE8/80、IE800、FX850、FX1200、K3K3、SE535、X10、ER4PT等很多塞子我也聽過但沒有長時間把玩,有興趣交流的可以留言。

    四.便攜式耳機

    1.AKG K420 & JVC S500

    這倆貨是很多朋友都買過的耳機,特點是都非常便宜,而且音質(zhì)還說的過去。這倆雖然放在首位,但其實我是不怎么推薦購買的

    K420耳機較夾頭,帶久了耳朵疼,音質(zhì)也只能是過得去,聲音比較悶,另外k420是開放式,還不隔音。S500音質(zhì)上個人覺得比K420好一點,就是低頻量略大了一點,高頻相對一般些,偏重中低頻,更加適合歐美流行風格。S500的主要槽點在于佩戴。頭梁比較緊,導(dǎo)致比較夾頭,耳罩又不是特別柔軟,帶時間長了耳朵疼,不過不得不說都是不舒服,420比S500還是稍微強點。

    說實在的,這倆貨除非你特別喜歡,不是太建議購買,稍微追加點預(yù)算,200左右的live,300+的9500,500不到的HD10比他們好太多了。

    2.鐵三角EM7X

    EM7X還是有比較典型的X調(diào)音的,風格很接近AD900X,整體偏上盤,高頻聲音比較明亮,低頻量感適中下潛和彈性不是太好,中頻密度略薄。通透度很不錯,插手機只能說尚可,插901的話就非常好了,這一點也跟AD900X很像。總體來說稍微有點吃推力,有個hifi手機或者磚來伺候它最好,沒有的話手機直推也很好聽。控制力上比AD900X弱一些,但是比A8要好,在901下大編制不是太混亂,湊合能聽。因此EM7X聽高音女聲、弦樂鋼琴很不錯,而聽交響勉強能聽。

    總體來說這款耳掛音質(zhì)符夠用,擁有和平頭塞相仿的寬松聽感,素質(zhì)比A8略強一些,解析、泛音和通透度比M38好得多,聽老歌比如辛曉琪的味道也不輸,辦公室用足矣。

    耳掛這種結(jié)構(gòu)跟平頭沒什么分別,完全不隔音。所以出街肯定是沒戲的,比較適合公園散步、辦公室還有安靜場所使用。

    3.創(chuàng)新live!&live!2

    創(chuàng)新live。live始發(fā)價格是899,之后就開始了創(chuàng)新耳機喜聞樂見的跳水過程,出現(xiàn)過很多次200左右的好價,現(xiàn)在全新穩(wěn)定在249元。這只耳機三頻總體比較均衡,低頻量感合適,中高頻表現(xiàn)比較不錯,聽女聲很好,沒有明顯短板,以這個價格來說,封閉式也沒有太多的選擇了,相比而言如果不追求便攜,live的聲音比起S500和K4X0還是要好一些的,比較推薦。

    live2始發(fā)價格是599元,后來打折基本上一直維持在349元,和live是一對難兄難弟。

    live2相比live來說,整體聲底類似,低頻量感有所增加,高頻延伸有所減弱,更偏向流行一些。個人覺得總體來說,live的聲音更均衡一些,重量更輕,價格也便宜,個人更加推薦live。

    4.天龍MM300

    天龍的聲音不見得多討人喜歡,但是天龍的高端耳機做工實在是贊。尤其是MM系列,雖然價格略坑,但是做工即便是HD800,K812都得靠邊站。MM300就是一款做工非常不錯的耳機,無論是頭梁、轉(zhuǎn)軸、單元、耳罩還是線控,MM300的做工都非常精湛,實在是值得一眾歐美廠商學習。

    雖然MM300是壓耳式的耳機,但是它的佩戴卻屬于比較舒服的類型,略夾頭,掰掰頭梁會好些。耳罩設(shè)計的很好,戴一兩個小時沒問題,對眼鏡腿影響也不大,在壓耳式的耳機里屬于非常舒服的類型了,比很多罩耳式的耳機都舒服,同時隔音效果也很好,并不比封閉罩耳差。MM300的缺陷就是售價了,個人覺得即便打5折也不便宜,而且天龍很坑爹的沒有給MM300安裝折疊頭梁,MM200和MM400都有,實在是不可理解。

    MM300阻抗是32Ω,然而靈敏度只有96db,看起來不太好對付的樣子。然而實際上雖然上更好的前端能讓它有所提升,但是其實它并不難搞,潛力也并不大。901這樣的隨身基本上已經(jīng)可以把它完全推開,插手機的話也不會太大的劣化。MM300的聲場還算比較開闊,橫向比較寬,縱向和高度一般。通透度還算不錯,作為封閉壓耳式耳機,沒有明顯的桶音,通透度也合格。不過它控制力比較一般,聽大編制的話并不是太好,鋼琴和提琴倒是表現(xiàn)合格,它的長項在女聲。它的音染與鐵三角的不太一樣,高頻略有染色會讓人聲變得稍微甜美一些,但不會太夸張,鐵三角高頻比較妖嬈,蔡大媽會變成18歲少女,而MM300則是比較溫潤柔和的聲音,蔡大媽只會年輕五六歲的感覺。總體來說,MM300非常適合亞洲流行女聲。

    5.森海塞爾 MOMENTUM(大饅頭)

    大饅頭的佩戴舒適度還是不錯的,頭梁松緊度適中,不夾頭,戴時間長了估計還是有點感覺,頭梁稍微掰一下估計能稍微好點。耳罩大小對我來說合適,耳罩貼面效果不錯,隔音很好。耳機比較輕盈,頭梁沒有壓頭的感覺,戴久了頭頂也不累。單邊入線也很方便。

    一代已經(jīng)停產(chǎn),二代在一代的基礎(chǔ)上音質(zhì)略增強,并增加了折疊功能,更便攜。

    音質(zhì)方面,總體來說還是不錯的,調(diào)音中正,三頻比較均衡,低頻量感不大但彈性挺好,高頻比較內(nèi)斂,沒有9500那么亮,整體素質(zhì)還可以,不過比9500還是差一些的。另外由于封閉式先問題,這貨有一定的桶音,不過不算太嚴重。如果沒有出街或者隔音的需求的話,還是建議各位買開放式耳機,聲場自然太多了,低頻質(zhì)量也會好一些。

    另外,插磚上比插手機上提升還是比較明顯的,說明這貨有一定的潛力,有條件的話最好還是不要直推,如果能坐下來安心聽的時候,上個磚更能發(fā)揮它的素質(zhì)。而出街的話,周邊亂哄哄也聽不出細的地方來,索性直接插手機聽點口水歌更省事一點。

    小饅頭基本上就是大饅頭的弱化壓耳版,舒適度下降比較多,而且差價不大,個人建議直接忽略小饅頭。

    6.鐵三角MSR7 & 索尼MDR-1A

    談便攜式耳機,必然繞不老鐵的“陌生人妻”和大法1A這對難兄難弟。這兩位千元級戰(zhàn)將從素質(zhì)和定位來說都過于接近,尤其是外觀除了單元支架略有區(qū)別,簡直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真像是一對雙胞胎

    然而雖然外觀很相似,但是實際佩戴上差距蠻大,聲音也不一樣。人妻頭梁偏緊,比較夾腦袋,耳罩也偏硬,1A相比之下頭梁沒那么緊,耳罩比較柔軟,舒適度要好很多。做工上1A略好一點。聲音上,人妻聲場橫寬縱窄,比較偏中高頻,更適合ACG和女聲,桶音更嚴重一些,聲音略有點悶;1A的聲場橫向比人妻稍窄但縱深好一些,聲音更均衡一些,偏向雜食,低頻的量感和質(zhì)感都更好一點,更通透一點。封閉式有個問題就是有桶音,這倆控制的還可以,但還是有一些。

    總體上來說,二者的音質(zhì)在同一水準,各有側(cè)重,不過鑒于舒適度其實蠻重要,個人更推薦大法1A。另外,人妻基本上打折后1k3,而1A打折后在千元左右,差價不小,因此還是索尼大法好,姨夫的微笑要靠你來守護!

    7.鐵三角SR5

    SR5的外觀風格與MSR7一脈相承,從圖片上猛地看過去似乎沒有多大的區(qū)別,但其實MSR7是罩耳的,SR5則是壓耳式,二者關(guān)系非常像森海的大饅頭和小饅頭。作為弱化版,SR5的定價自然也比MSR7便宜一些。MSR7被大家親切的稱為陌生人妻,SR5就像她的小妹妹,自然就是陌生小姨子了。

    小姨子的聲音比較小巧精致,聲場不大,人聲略微前凸,樂器略靠后一些,更加突出人聲,樂器清晰但不搶鏡,典型的流行調(diào)音。如果說陌生人妻是一位成熟御姐,妖嬈艷麗,那么陌生小姨子就是一位新出道的素人,比較清新溫婉一些。整體來說小姨子聲音干凈通透,氛圍感很好,聽流行非常合適,室內(nèi)樂也有不錯的表現(xiàn)。驅(qū)動力需求方面,小姨子比較容易推倒,手機就能夠比較好的滿足她,如果有更加精力旺盛的便攜播放器,她會更加愉悅,前后和高低方向的聲場以及低頻的質(zhì)量會有比較明顯的改善。值得一提的是,雖然作為封閉式,陌生小姨子的桶音控制的相當好,幾不可聞。

    總體來說,SR5并不是一支以素質(zhì)見長的耳機,但是無論從顏值、佩戴舒適度、流行的聲音表現(xiàn)來說都非常不錯,小巧的單元和可以平放的結(jié)構(gòu)帶來不錯的便攜性,是一只不錯的隨身耳機,如果你玩膩了人妻,想換一換口味,那么可以試一試小姨子素人5號,老司機帶路錯不了的。

    8.愛麗絲M1

    請原諒我把這貨丟到便攜式耳機而不是家用里面,因為無論壓耳結(jié)構(gòu)&可平轉(zhuǎn)結(jié)構(gòu)&小便攜包,還是容易驅(qū)動的特性,使得它就是一只不折不扣的便攜式耳機。

    M1沒太多的亮點,聲場不大,定位和分離度平平,解析也不太好(與HE400i、HD600相比),低頻偏清淡,量感適中,彈性尚可,但是下潛比較蛋疼,不太爽。但是中頻微凸,氛圍感很不錯,很適合聽流行,小編制也能湊合聽聽,大編制還是免了吧。雖然有人說什么不要談什么聲場什么解析什么hifi,音樂一想起那個包圍感會讓你忘了hifi之類的話,但是我想說你真的聽一個月HD600或者HE400i,返回來聽M1你會覺得聽感還不錯,但是素質(zhì)真是天差地別。

    另外這貨是開放式的,隔音是個問題,不過我是在辦公室、公園和山頂用,都比較安靜,因此倒是沒什么影響,坐車出街我只用塞子。驅(qū)動力需求上很寬容,手機都能推得很好,上了901跟甩小二說實話區(qū)別已經(jīng)不大了,而且相對于直推都沒有太大幅度的提升,直推就可以非常安逸。

    9.松下HD10

    松下HD10是一只比較讓人糾結(jié)的耳機,同樣也是個跳水高手。我玩這貨是去15年5月,比這貨在張大媽流行起來要早的多,那陣還要1k3左右,當時炒的比較熱,號稱拳打老鐵人妻、腳踢大法1A,結(jié)果沒兩個月就掉到了1k1,之后就一路走低,雙十一開始直接跌倒599,如今已經(jīng)跌入500大關(guān),跳水幅度也是不小。

    這耳機外觀不錯,還算比較漂亮,尤其震膜的顏色非常好看。素質(zhì)上,解析、兩端延伸、高頻泛音、低頻下潛都很不錯,純以素質(zhì)來說,確實要比1A和人妻更高。另外,HD10對推力的需求不算太高,上磚上臺有一定提升,主要是低頻下潛和高頻泛音,直推聲音并不干癟,解析和通透度也很好,這點值得表揚。但這貨有兩個很大的問題,一是中頻薄人聲遠且缺乏感情,二是桶音及其嚴重,因此導(dǎo)致聽感其實并不如1A和人妻,價格跳水的東西總會有些缺陷的。

    單就素質(zhì)來說這貨要跟live比可以把live爆出翔,但是聽感上真得自己嘗試嘗試。如果器樂為主可以考慮,人聲的話如果女聲為主可以嘗試一下,畢竟五六百的封閉式并沒有什么好選擇。其實個人總體還是推薦開放式,整體聽感會好得多,起碼沒有桶音困擾。

    10.QC25

    這貨比較特殊,QC25畢竟是降噪耳機,音質(zhì)不是它的長項,由于ANC27和QC20給我打足了預(yù)防針,所以并沒有太大的期待。ANC27不開降噪沒法聽,即便打開降噪對我來說音質(zhì)也屬于比較慘的。而QC20雖然還算過得去,但是低頻相對比較散,聲音也不通透。然而QC25還是給了我很大驚喜的。新的QC35已經(jīng)發(fā)布,QC25價格在逐步下降,正是購入的好時機。

    QC25在關(guān)閉降噪的時候,聲音還是可以聽的,低頻稍微有點混。而打開降噪就好多了,聲音很通透,低頻也沒有渾濁的感覺,下潛一般,彈性還可以。尤其這貨低頻居然不過量。。。bose的低頻不是一向很duang嗎。。。聽了聽女聲感覺很不錯,弦樂也可以,大編制勉強能聽,最關(guān)鍵的是這貨沒有明顯的桶音,讓人很欣慰。對我來說,QC25的音質(zhì)算是還不錯的了,個人覺得比live2還好一些。

    11.Fiil耳機

    汪峰出耳機,我有一開始是不看好的,覺得會比較不靠譜,又是轟隆隆的B側(cè)調(diào)音。結(jié)果到手玩了一段,很意外的這耳機居然很靠譜,從外觀、做工到聲音各個方面完成度都很高。

    這款耳機在風格和調(diào)音上沒有刻意突出的地方,因此整體上顯得比較中庸保守,沒有什么先聲奪人的地方,不像 Beats 、 Koss 、歌德或者老鐵的某些耳機那么風格鮮明,但是這種偏中正的調(diào)音主要優(yōu)勢就是舒服較耐聽、雜食性好,適合長時間聆聽,不會感覺膩味,遺憾就是兩端延伸和泛音不夠出彩,聲音略為缺乏個性。

    總體來說,這款耳機整體水平可以和大法1A、老鐵人妻角力,調(diào)音上稍微缺乏個性,但不失為一款不錯的耳機。同時這款耳機還具備了主動降噪的功能,還有裝B的側(cè)燈,降到599完全是腰斬了,個人覺得其實是物超所值的。大家就不要因為音帝汪黑它了,要多想想國際章才有擼點。

    除了上面介紹的,我還聽過akgk550,k4x0系列,森海px100/200,hd25,拜亞dt1350,T70p,m38等,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留言交流。

    五.家用頭戴式大耳機

    1.shp9500

    9500算是大媽上的常客了,這貨始發(fā)價格1699。有shp9000的前車之鑒,代理商曾經(jīng)豪言壯語跳水剪jj。我是14年黑五買的買的,價格是80刀,當時覺得很便宜了,結(jié)果還沒運到手就跌倒65刀了。現(xiàn)在的價格,你懂的。

    總體來說物超所值,在此價位沒有槽點,三頻均衡,高頻偏亮,中頻有點薄,人聲遠,欠缺感情,適合女聲和弦樂。

    對驅(qū)動力要求一般,磚推即有不錯效果,有一定潛力,上臺低頻有比較大的改善,入門神器,你值得擁有。

    2.森海hd598

    森海598我一直認為是一只被過低評價的耳機。它主要的是首發(fā)價格過高,定到了與hd650相近的2300元,而素質(zhì)其實要低一檔,導(dǎo)致惡評如潮。現(xiàn)在價格跳水,穩(wěn)定在699,綜合聲音和做工,我覺得還是物超所值的,在同價位上,其實你也找不到比它好的多的選擇,尤其是如果你想聽點小編制。其實hd700也是一樣的問題,現(xiàn)在價格跳水以后還是很值的。

    HD598總體聽起來還是有HD600的影子,聲音走向基本一樣,音色比較像,通透度也和600差不多。但可能是為了易于驅(qū)動,在三頻上各做了些妥協(xié),兩端延伸比600要少一些,中頻密度比600要低不少。聲場比較規(guī)整,結(jié)像比較清晰。

    最近一直打折的598se版聲音與普通版一樣,改為了更低調(diào)的黑色,雖然沒有米色好看,但是贈送了一條3.5mm接頭的短線,更加實用而且耐臟。

    3.鐵三角ad900x

    老鐵的ad900x是我最喜歡的千元內(nèi)耳機。雖然行貨價格過1k,但是日亞打折經(jīng)常能有到手700+的價格,還算不錯。

    這貨雖然是老鐵的耳機,但是由于是新式的x調(diào)音,整體中正的多,雖說高頻亮中頻薄,但是只是三頻不均,高頻居然沒有變音,沒有染色,沒有老鐵味那種妖冶的味道,是一種清新的毒。這貨極另外作為一個單元直徑53mm的開放式耳機來說,它對于前端的需求基本之低基本可以用令人發(fā)指來形容,和便攜式耳機有一拼,磚推基本到位,通透度極佳,2內(nèi)比它磚推更合適的,也只有同門的ad1000x了。另外它的舒適度也非常好,老鐵的彈片式頭梁對頭頂毫無壓力,寬大的耳罩也不夾臉。

    AD900X價格不貴好伺候,價格比較低廉的前端就能把它推的基本到位,嫌麻煩直插PC也能獲得還不錯的聽感,配個國磚就可以愉快的玩耍了,聲音通透明亮非常討好耳朵,強烈建議試試。

    4.akg k701/q701

    k701可謂真·跳水小王子了,曾幾何時3k+的價位無愧于旗艦之名,那音質(zhì)是與hd600,dt880角力的。自從akg被卡曼哈頓收購,701國產(chǎn)化以后開始了跳水之旅,一路奔800元而去,看來以后是要賣701元以切合自己的名字了。。。

    這貨標的靈敏度是105,但其實單位是db/v ,換算成更常用的單位db/mw是94左右,比hd600更低。高敏低阻造成了701不太好驅(qū)動,驅(qū)動力不充分低頻疲軟,驅(qū)動力過了高頻刺耳。朋友買過一個,我和他試過很多種搭配都不滿意,最終放到盒子里用來觀賞了。我覺得這才是大手辦的最佳用途。。。

    老版本頭梁是帶疙瘩的,低頻比較軟,最新版國行低頻好了不少頭梁疙瘩也沒了,說實話喜歡的可以買個玩玩,插低端臺機或者磚隨便聽聽好了。也許rkvmk2上k701表現(xiàn)會很好,但給800的耳機配2w的解碼實在有點蛋疼。。。

    q701由昆西·瓊斯重新調(diào)音,咸菜變成了可換設(shè)計。個人覺得q的調(diào)音說實話還沒有k好聽。。。

    5.森海hd600/650

    森海的650和600分別是上一代和上上代的旗艦。森海6xx兩兄弟單元是一樣的,調(diào)音略有區(qū)別,600三頻更均衡一點,雜食偏古典;650偏中低頻,中頻比較凸出,比較偏流行一些。

    在中低檔次的臺機上,650由于更暖更糊一點不容易顯得生硬,素質(zhì)也顯得高一些,高檔次臺機上600會略好一點,主要表現(xiàn)在低頻速度和結(jié)像上。

    力大些的磚驅(qū)動600和650聽流行能到能聽的程度,但是還是建議2k左右的平衡臺放來驅(qū)動,會非常不錯。3k價位的iha6驅(qū)動600和650非常好,推薦。

    6.飛利浦 x1/x2

    X1曾經(jīng)是我的夢中情人,但是由于聽過后與我yy的水平落差較大,瞬間粉轉(zhuǎn)黑專門寫了篇文章來黑。當時也有很大原因在于價格,那時候x1還是1k8,x2是2k5,略貴不值。飛機無愧于西方hifiman,歐洲大法之名,對于價格跳水頗有心得,x1已經(jīng)跳到了800,x2跳到了1k6,個人認為這個價位還是值得買的。

    x1和x2的主要優(yōu)點是外觀漂亮,而且做工非常好。牛皮頭梁,金屬支架和網(wǎng)罩有很強的復(fù)古感覺,x1棕銀比x2的黑色更典雅。不過扎實的做工是有代價的,重量比較沉重,也比較夾臉。。。

    不過我還是要說一下這兩兄弟的缺點。

    x1聲場橫寬縱窄高度低,中偏薄偏遠,低頻偏肥,高頻有比較多的染色,是比較典型的古典調(diào)音。x2聲場規(guī)整不少 ,低頻量感有所減少下潛彈性有所加強,中頻有比較明顯提升,總體聲底和x1類似。

    這兩兄弟的最大槽點其實在于驅(qū)動力需求,最早的直推大耳的宣傳并不是hifiman首創(chuàng),x1才是始作俑者。實際上這兩只耳機并不比hd600和he400i更好驅(qū)動,插在同樣的前端上,無論聲場結(jié)像低頻下潛速度都不及he400i。或許有人會說我是男人槍手,我覺得這些朋友請務(wù)必幫我去跟米飯報個到,順便幫我討點工資,彌補因為進進出出而受傷的錢包。

    7.hifiman he400i/s

    上面說到he400i,正好緊跟著來聊一聊400i和400s好了。米飯家最早的無節(jié)操“直推神器”的宣傳源于400i,沿用到400s,最后是edx。實際上這幾個貨雖然比hd600同級產(chǎn)品好推一點,但遠沒到能直推的程度。

    男人家的產(chǎn)品一向有跳水的傳統(tǒng) 400i今年618價格比較喜人,創(chuàng)造了1229元的新低。我一直覺得400i定價有些高了,其實1k6-1k8比較合適。400s的定價是1699,合理多了。

    400i三頻比較均衡,整體素質(zhì)和hd60較為接近,高頻更柔和,低頻量感和下潛略弱,通透度接近,結(jié)像稍遜,總體來說是同一層次的產(chǎn)品。平板耳機的聲音更自然,對前端也更寬容,更好搭配。佩戴上,稍微有點夾臉,

    而400s推和磚推都比400i更悶,同時調(diào)音上個人還是更傾向于400i。現(xiàn)在400i也改成了新插頭,400s相對于400i來說優(yōu)勢就只有稍微好看點的配色了。不過對于頭梁這么難看的耳機來說,肯定是不敢?guī)С鲩T的,自己在家里聽,頂腦袋上就看不見了,所以還是400i吧。如果你能忍受他的做工和外觀,個人認為這是目前同級別里非常不錯的選擇。

    8.拜亞dt990pro

    其實拜亞家同級別我最喜歡的耳機是600歐的990,百葉窗外殼非常有科技感,個人認為是同級別最好看的耳機。聲音上990雖然偏科,但聲場龐大氣勢恢宏,在同級別首屈一指。而990pro雖然只多了三個字母,與990可謂是天差地別,外觀完全不同,很復(fù)古的感覺,聲音也介于880和990之間。

    990pro的價格也便宜一些,打折在千元左右。它的外觀也挺有特色,很有老電影里電報員的感覺。

    總體來說dt990pro是一款素質(zhì)很不錯的耳機,對驅(qū)動力和控制力的需求都比較高,推開以后高低頻表現(xiàn)比HD600要好,低音量感偏大,下潛和彈性都很不錯,小提琴高音的時候聽著稍微有點刺激,而且齒音偏重,中頻方面還是HD600更佳。喜歡拜亞的朋友可以試試,不錯的。

    從這里往后的耳機全都是比較貴而且基本都需要上臺的耳機,不大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pass了。

    9.豐達th500rp

    TH500離經(jīng)叛道的一款耳機,是豐達在自己推出th600和900后的唯一一款開放式耳機,而且它居然不是動圈,而是平板。對于習慣了hifiman和audeze的朋友們,這款豐達小花旦會給你耳目一新的感覺。

    一耳朵聽上去,TH500三頻量感相對均衡,高頻略偏暗,低頻量感比較正常,中頻略微凸出。同門師兄TH600和900都是高頻飄逸,低頻暴力,中頻偏薄的主,這一開聲委實讓我不禁不太適應(yīng),覺得這貨實在是不像出自Fostex門下。不過,那種良好的解析、利落的低頻、清甜的人聲倒是隱隱能感覺到一些TH600的影子。

    雖然TH500RP是一只平板耳機,但它整體不是那種寬松自然的調(diào)調(diào),而是有一種劍拔弩張的感覺,這一點倒是有點TH900的印記。TH500RP的高頻偏暗,聲音偏纖細,并且有一股金屬的味道,低頻彈性很好,速度很快,聲音倒是挺好聽,但完全不像我印象里平板的聲音,也不像動圈,倒是有一股滿滿的動鐵的味道。能把平板震膜調(diào)出動鐵音 也實在是有夠離經(jīng)叛道了。。。總體來說 TH500RP更加擅長演繹流行樂曲,面對更加需要速度的歐美樂曲會比較從容。

    10.豐達thx00

    豐達最早開始樹立高端形象的耳機其實是它為天龍代工的d7000,聲音與th900有比較像,木碗非常好看。而豐達自己推出的th600一個是鈦碗一個是紅漆木碗,沒有原色木碗略讓人遺憾。后來豐達和massdrop合作了一款原色木碗,價格比th600二手還便宜,它就是th-x00。

    THX00有著比較明顯的豐達血統(tǒng),飄逸明亮的高頻,和彈性十足的低頻有著比較明顯的豐達特色。整體上來說,THX00更接近TH600,與TH900存在著明顯差距。與TH600比起來,THX00的低頻彈性更好一點,高頻略暗一點,總體上水平相當,略有區(qū)別。另外,THX00中頻微凸,人聲比TH900近得多,比TH600也要近一些,整體更適合流行,TH900的人聲略有些遠了。

    作為一只封閉式耳機來說,THX00的桶音控制的相當不錯。另外,作為一只頭戴大耳,雖然標配了6.3的大插頭,但是使用mojo直推能夠獲得不錯的聽感,雖然不能完全發(fā)揮,但是沒有明顯的悶、干癟 、粘滯的感覺,整體可以接受,缺點主要是低頻的量感和下潛相比上臺略少,結(jié)像略虛,整體控制力有待提升,高頻的聽感還是很不錯的,聽流行很帶感,算是表現(xiàn)不錯,屬于能聽的類型。插PC和手機的話比較干癟,個人不是很推薦。連接低端和高端臺放,聲音均有很明顯的加強,這耳機整體潛力不小,如果買的話建議至少來個三四千的臺機伺候伺候會比較合適。

    11.hifiman he560

    這是我在中端耳機中最喜歡的一只,是我的現(xiàn)役主力。男人家價格普遍跳水,然而這只耳機價格一開始小跳水,之后價格十分堅挺,全新維持在4k元,二手維持在3k+,讓我有些不相信這是男人家的產(chǎn)品。。。

    he560嚴格來說不是與hd800同級別的產(chǎn)物,應(yīng)該是介于hd700與800直接層次的產(chǎn)品,比較接近800這邊。與HD800同系統(tǒng)對比,感覺HE560雖然稍差一些,但整體素質(zhì)接近是HD800這一級別,低頻的下潛和彈性不及HD800,有點溫吞吞的,沒有HD800那么干凈利落,但是低頻的質(zhì)感很舒服。高頻延伸上比HD800要好一些,而且非常順滑。定位、結(jié)像和分離度略輸800,但明顯比700好很多。控制力上560略遜,沒有800表現(xiàn)好。大編制800比560好不少,小編制各有各的味道,560在提琴、鋼琴上有優(yōu)勢,人聲上560完勝,800人聲遠薄顯得空洞。

    想要推到非常好的程度,560對驅(qū)動力的需求比較高,不亞于hd800;如果你只想推的差不多,那么需求也不是太高,如果有一套五六千的系統(tǒng),推HE560肯定要比HE400i或者HD600這一級的耳機表現(xiàn)要好的多,而且560不挑前端,不出怪聲,比HD800好伺候太多了。

    如果你已經(jīng)燒了一段,有了一套完整的系統(tǒng),想換個耳機來聽,那么喜歡干凈利落刺激一點的可以搞T1,喜歡細膩柔順的可以買HE560,560推好聽提琴和鋼琴實在太舒服了。如果是聽大編制,還是砸銀子玩HD800吧。

    12.森海hd800/hd800s

    hd800是引我掉進深坑的耳機,由于好幾個小伙伴都有,我前前后后玩了很長時間。

    HD800風格的確和HD600還有650不太一樣,相對來說聲音更中性透明一點,不過還是有森海的風格。800最容易給人留下印象的就是它那龐大的聲場了,推好以后相當遼闊。800三頻密度都不錯,人聲稍遠,而且比較直白冷靜,缺乏感情。800的控制力極強,播放大編制的時候絲毫不亂,層次分明,結(jié)像清晰。

    但是800比較挑前端,容易出惡聲。相比來說,另外三位好伺候的多,T1雖然不是很好推但是也不出惡聲,800推不開就會顯得比較干癟,而搭配不好高頻則會顯得刺耳。而且800的中頻需要解碼來惡補,不然容易顯得假大空。但是,如果你舍得花錢折騰,聽大編制的話,800是個很好的選擇。

    而hd800s是hd800的改進版,相比外觀來說,聲音的改動要大的多。首先是中頻密度。HD800S的中頻密度大幅增加,使得之前三頻中中頻凹陷的大坑拉回來不少。人聲近了許多,比hek還近,都快趕上he56,與老800可謂激凸。低頻有一定加強,下潛和彈性更好了。中頻依然沒有太多感情,不過800S現(xiàn)在原線人聲能聽,不用折騰就OK了,比原來省心多了。

    但也有個不好的消息:聲場小多了。。。800那種遼闊的聲場不見了,如果說HD800是一整個足球場(包括看臺的話),那么800S就只剩下里面的綠茵場了。不過畢竟頂著800這個名頭,聲場相比HE560還是大一些的,不用刻意對比也能聽出來。這對于800愛好者來說應(yīng)該算是個打擊,沒有常聽800的朋友可能不會有那么大的失落感。而素質(zhì)上來說,我覺得800S相比800并沒什么太明顯的提升。

    對我這個喜歡老800風格的人來說,中頻提升的吸引力不大,因為我借800來聽的話,肯定是聽交響和樂器多的協(xié)奏曲比如柴一拉二這張碟,中頻其實影響并不大。并且即便是800S的中頻尤其是人聲跟HE560也有比較大的差距,聽流行歌曲尤其是港臺流行800S跟HE560比要差上很多。而聲場縮小則屬于毀滅性打擊,因為800最引以為傲的優(yōu)勢沒有了,加上一個800s可以搞800+560都有富裕,個人現(xiàn)階段還是更推薦800。

    13.拜亞t1/t1mk2

    t1是老旗艦里面做工我覺得最好的。T1三頻相對比較均衡,但是跟HD600這種特別均衡的耳機來說,它還是更加偏向高低頻。解析很暴力,人聲不遠不近,聲音比較冷靜,沒什么修飾,也沒什么感情,聽男女聲都可以,屬于比較飽滿通透但是沒什么感情那種。T1的風格比較干凈利落,低頻彈性和速度都很好,控制力不錯。總體來說T1是一個非常均衡非常冷靜的耳機,雜食能力極強,什么都能聽。但我覺得它過于均衡和冷靜了,顯得缺乏激情,個人覺得T1最適合聆聽小編制和女聲。

    T1的阻抗是600歐,靈敏度102db。雖然阻抗很嚇人,但是其實不算太難伺候,我覺得它比HD600的要求略高一些,而且在差一點的前端上不容易出惡聲,不像HD800不給它喂飽了不好聽。但是它依然是有一定需求的,磚推就別想了,還是812靠譜。個人覺得t1適合膽機,染上點韻味會更好聽。

    800s對800的提升個人覺得意義不大,而t1mk2對于t1的提升我覺得則基本上正面提升為主。

    T1mk2的聲場比老T1大了不少,老t1一個我不喜歡的地方就是聲場小。T1mk2的低頻要比T1豐滿一些,高頻比T1略暗了一些,高頻的變化我很喜歡,老T1有點過亮了,聽起來不那么耐聽,而T1則好多了。

    另外,雖然略有變化,但是整體風格依然還是老T1的味道,還是那個配方,聽起來更悅耳了。不過Mk2依然還是比較直白的聲音,沒有什么修飾,人聲不那么有感情,插在直白的耳放上不那么合適,依然是配合韻味好一些的膽放會比較好,比如曼麗300b。

    14.akg k812

    在認識達摩以前,812是我用過的耳機里磚推綜合表現(xiàn)最好的。

    812最大的特色是好推,手機插上就能聽,雖然低頻和控制力不行,但是聲場不算癟,而且聲音比較通透,有一種大號的AD900X的感覺。插低端臺機低頻的下潛和彈性都好了不少,整體聽來已經(jīng)有模有樣的。控制力好不少,就是高頻顯得有些亮,不是特別耐聽。上了高級臺機以后,他還有很大的潛力可挖,不愧是旗艦。812的聲音與T1,800和560比起來還是不那么的自然。如果有靠譜的前端,個人還是更加推薦560和800。但是在中低端的系統(tǒng)上,如果聽感對你胃口,812的通透度和素質(zhì)可以碾壓常見的耳機。

    總體來說812還是不錯的,懶得折騰前端的土豪值友你值得擁有,買個靠譜點的磚,或者來個差不多的一體機就可以把它推得風生水起。如果有心折騰前端,它的潛力也不小。不過,做工上稍微有些問題。推薦購買行貨,哪怕是圖便宜也要收行貨,不然水貨壞了的話比較難辦。過保改個雙邊入線一勞永逸解決后顧之憂。

    15.AKGF k1000

    akg的kk是個奇葩的耳機,無愧外觀還是聆聽方式。形象來說,這貨其實就是腦袋旁邊掛角度可調(diào)的倆音箱。這貨已經(jīng)停產(chǎn)多年,但是它代表著AKG曾經(jīng)的巔峰,812并不能超越他。

    kk的驅(qū)動力需求非常恐怖。從網(wǎng)友整理的耳機驅(qū)動性能表可以看出,KK的靈敏度僅有74db,對放大器的功功率需求較高,尤其是大動態(tài)的功率、壓擺和電流儲備都非常嚇人,遠遠超過了HD600這些耳機。順便從這張表也順便可以看出為什么說K701比HD600和DT990難推的多。KK的靈敏度是如此之低,以至于很多耳放推KK在不失真的功率下連正常的聲壓都推不出來。

    現(xiàn)在公認比較好的手段是使用功放來推,這樣能提供足夠的功率。朋友的DNA推起來效果還不錯,我沒有什么好的設(shè)備,只能用我那艾詩的破后級隨便聽聽了。

    KK由于佩戴方式比較特殊,結(jié)像與普通耳機截然不同。普通耳機的聲場是繞著腦袋一圈的,而KK掰開以后更像箱子,結(jié)像是在腦袋前面的。聽流行的時候,可以把兩邊的單元往回收收,以增加密度。

    KK的中頻是極富韻味的,朋友說推好了的KK代表了AKG老派調(diào)音的精華。KK的高低頻聽起來也與其它耳機不同,是經(jīng)過了空氣的衰減進入耳道的,更像從自然界中聽到的聲音。功放推的KK雖然略粗糙,但是低頻非常有力道,真真有種低頻砸到肩膀上的感覺。雖然KK的素質(zhì)比HD800這一代旗艦略有不如,但是聽鋼琴和弦樂及其自然好聽,連HEK都只能甘拜下風。只可惜這耳機一來難搞,二來難收,狀態(tài)好的更是一機難求。有條件的朋友們一定要把KK拿回家細細品味。

    16.達摩dharma d1000

    我一直認為812是最佳磚推頭戴,直到我認識了這貨。

    手機直推著實讓人震驚,基本已經(jīng)推開了,該有的都有,聲場、速度、低頻,只是感覺稍微差口氣。由于這貨只有25歐,靈敏度是103db,簡直和塞子一樣容易出聲, 開到2/3即可獲得正常聆聽流行樂的音量,音量開到最大已經(jīng)可以推到轟頭了。。。

    而mojo直推表現(xiàn)已經(jīng)相當好,聲場比較寬闊規(guī)整,定位、結(jié)像都不錯,通透度很好,高頻比較明亮,但亮而不刺,音色柔美,泛音豐富,聽弦樂毒性非常強,不但非常抓耳,并且還非常耐聽。低頻爆發(fā)力很好,下潛非常不錯,大鼓有比較強的錘擊感,更難能可貴的是直推速度已經(jīng)很快了,完全沒有拖沓感,這種感覺在別的頭戴耳機磚推時從未感受到過。達摩在磚推表現(xiàn)上要比812完整的多。中頻上達摩的密度非常不錯,銅管雖然算不上是金碧輝煌但是氣勢也很足了,人聲有一定的感染力,但是不及812那么熱情。阿蘭這種高音女聲由于高頻的優(yōu)勢異常好聽,唱到聲音很高的時候沒有任何尖利的感覺,帶著一絲甜味,毒性很強。

    而達摩配上個mojo或者hugo這種前端完全可以欺負五六千的臺機系統(tǒng)推出來的的HD600這一級的耳機了,不敢說全面壓制,至少大部分方面表現(xiàn)都更好。這么比較的話,你可以把達摩想成售價4k自帶4k耳放的耳機,你就不會覺得它很貴了。要說缺點主要是貴,再就是偏科了,而且男聲是弱項,這點會讓很多人打消買它的念頭。但每個玩耳機的朋友見到它務(wù)必試一試,絕對值得一聽。

    17.麥景圖mhp1000

    這也是個比較冷門的耳機,估計聽說過的人不多。麥景圖主要生產(chǎn)功放,這個耳機是他家和拜亞合作推出的,所以可以在設(shè)計上找到很多拜亞的影子,然而又有自己的設(shè)計,別具一格。這支應(yīng)該是我唯一一只比較喜歡的高端封閉式耳機,TH900我雖然覺得還不錯但并不喜歡。

    它的價格是比較夸張的,2w美刀。這支耳機的調(diào)音應(yīng)該是由麥景圖自行完成的,與拜亞家直白的聲音完全不一樣,是非常潤澤的聲音。這耳機很大一部分調(diào)音在原線上。原線下的麥景圖格局較小,聲場與T1相當,在保持非常高素質(zhì)的情況下突出了人聲,是一支典型的流行向耳機。用麥景圖聽流行人聲尤其是女聲是一種享受,在保持高密度讓聲音非常飽滿的同時,又非常清新甜美,而且是一種自然的美,與老鐵那種濃妝艷抹的妖冶截然不同,隱隱有種使用平頭塞聽卡帶錄音機的感覺,有一股濃濃的模擬味。

    麥景圖作為封閉式耳機,桶音的控制做到了極致,可以說幾不可聞,是我聽過的桶音最小的封閉式耳機,我覺得可能跟它單元側(cè)面的那兩個孔有關(guān)系。

    麥景圖是2.5mm接頭,可以換線。換了高級線材以后,,整體素質(zhì)有非常明顯的上升,但耳機的調(diào)音有所變化,那股清甜的味道減弱了很多,要自行取舍了。

    麥景圖潛力很大,但是對前端較為寬容,Mojo直推不出惡聲,而且也能有那種神韻,雖然整體弱了很多并且有點浪費,但居然是可以聽的。這貨回頭我單開個貼紙曬一曬吧。

    18.Hifiman HE1000

    真男人的HEK定了一個驚世駭俗的價格—18000元。這遠超HD800、T1和K812。

    HEK是非常難以驅(qū)動的,不過對前端十分寬容,從不出惡聲,因此很多系統(tǒng)不大好的朋友聽過以后覺得不過如此,甚是不以為然。實際上HEK潛力非常大,對于前端的變化又十分敏感,你每換更好的器材,它都會有十分直接的反應(yīng)。同時,HEK對音源要求較高,需要比較大的信息量,信息量小了雖然不會出惡聲,但會顯得空虛。 如果打算上HEK,前端預(yù)算請至少準備4W以上,這樣才能讓他得到基本的發(fā)揮,不然還不如去搞麥景圖、KK、HD800去。但是如果你把錢砸到位,你會覺得這一切都是值得的。

    目前我聽過的最好的組合就是小伙伴的Metrum Pavane+DNA 2A3的組合。由DNA驅(qū)動的HEK,聲場比800更加寬闊,低頻彈性很好,下潛比800稍微淺一些,高頻更加柔,中頻的密度遠勝800,整體聲音更加寬松大氣,而且極其自然。這就和耳塞的mason一樣,你一旦聽過這種寬松自然的聲音,慢慢的你再聽別的耳機就會覺得這不對勁哪不對勁,即便有些耳機比他一耳朵更好,但你聽一段后總?cè)滩蛔粼賻螲EK。

    19.先鋒大濕

    先鋒有很長時間沒什么動作了,之前能讓值友們留下點印象的也就是他家的影音耳機SE-A1000了。SE-AK聲場很大,中低頻不錯,但是高頻有嚴重缺陷,失真非常嚴重,聽小提琴等會走調(diào),所以只適合看電影,不適合聽歌。沉寂多年,先鋒去年年中終于攢了個大招,發(fā)布了這款SE-Master1旗艦耳機,沒有任何中間過渡。。。作為一只旗艦耳機,而且每部耳機均手工調(diào)音,每天僅能生產(chǎn)幾只,定價自然不能低,現(xiàn)在的旗艦,低于1W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大濕從外觀來看就比較霸氣,是那種攻擊性比較強的造型,聲音也是十分的威猛,三頻走向和整體風格有一種素質(zhì)全面加強的開放式版本TH900的感覺,略為兩頭翹,解析暴力,高頻嘹亮,低頻兇猛,不過中頻相對來說沒有th900那么薄,還是挺厚實的。

    大濕的阻抗是45歐,靈敏度94db,低阻低敏,又吃驅(qū)動力又吃控制力,非常難對付,驅(qū)動力不足會顯得萎靡不夠通透,而控制力不足高頻會顯得刺激,小伙伴的DNA驅(qū)動起來比較不錯,但依然有點失控,我的SFB03基本上就比較悲劇了,感覺有點驅(qū)動不足,通透度略欠,同時有點失控,高頻顯得比較刺激。

    驅(qū)動好的話,大濕的聲場比HD800和HEK還要龐大,低頻下潛很贊,兩端延伸很好,解析強大,有典型的日系耳機那種纖毫畢現(xiàn)的細膩度,可以說不愧是旗艦耳機。總體上來說大濕沒什么味道,對前端的反應(yīng)比較敏感,個人認為更適合暖一點柔和耐聽一些的系統(tǒng),最好不要搭配直白冷聲的系統(tǒng),比如聲韻三件套這種,會死人的。。。對我個人來說,大濕有點過于暴力,無論是比較亮的高頻還是有點轟頭的低頻都不太適合我,喜歡天龍和豐達調(diào)音的朋友應(yīng)該會比較喜歡這一款耳機。

    其它還玩過拜亞dt880/990,t90,t5p,極致ed5,大法ma900,z7,天龍d600,d7100,豐達th600,th900,森海hd700,akgk702,712,k7xx,奧蒂茲LCD3等等,就不一一細說了,感興趣的朋友們可以留言交流。

    文章寫道這里就結(jié)束了,多謝大家耐著性子觀看。其實我一開始本來還想寫一寫便攜播放器的,但是寫完耳機實在是覺得太累了,還是留到下次吧。下次來聊一聊隨身播放器和臺機,敬請期待。

    【結(jié)語】

    本文由什么值得買網(wǎng)友“單衣過冬”撰寫并授權(quán)轉(zhuǎn)載,由于篇幅原因,僅選取了精華的部分進行分享。完整原文可去我站《#618看我的# 什么耳機值得買?從入門到旗艦,說說我用過的》查看,如果你有更多好物想跟我們分享,歡迎在評論區(qū)與我們互動。

    本文著作權(quán)歸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買共同所有,未經(jīng)許可不得轉(zhuǎn)載。

網(wǎng)站首頁   |    關(guān)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chǎn)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wù)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qū)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quán)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