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年買的聯想E450,去年成了卡巴斯基,熬了4個月,天天訂鬧鐘,才搶了一臺華為D14,5099元,AMD的,可開心了,拿到手確實效果還不錯,如絲般潤滑,對得起我幾個月的守候!
當時最想買華為11代獨顯I5或I7,商場專賣店,旗艦店,京東自營店,天貓自營店,華為商城,蘇寧易購,全都看了沒有貨,南山、坂田等幾個華為全球旗艦店的電話都打過電話了,客服回復連到貨時間都不曉得,也沒法接受下定。外面黃牛黨加價1000多還是去年產的10代舊款,不太想買;其他的小米,聯想,Hp之類的有貨,僅性價比來說比華為還高一點,但是當時認準了華為,其他的看不上。家里的手機,平板,電視,兒童手表都是華為的,筆記本也不能例外!
中國人就要支持自己國家的民族企業!我記得我們公司剛開始做日立的ATM的機柜組裝時,日立提的其中一個要求就是:我們當然生產采購的電動螺絲刀必須是松下的(Panasonic),老貴了,一臺2-3k,頂4-5臺國內電批的價格,但是為了做日立的生意,老板沒辦法,買了幾十臺。
其實回過頭來想,日本人這點確實是值得我們學習的,不光自己要支持自己國家的企業產品,還要求自己的合作伙伴,供應商,甚至影響客戶都用自己國家的產品!如果我們大家都能做到這一點,中國制造絕對可以占領全世界,無懼美國!
你心中,電腦顯示器哪家強?
知名調研機構IDC發布了一份最新報告,數據顯示,去年第四季度,全球PC顯示器出貨量同比增加16.9%,繼2011年Q4后首次季度超過3920萬臺。2020全年,顯示器總出貨也同比增加8.3%。
IDC分析主要原因是居家辦公學習蔚然成風以及面板元器件缺貨使得顯示器出貨勢頭很猛。
廠商方面,第四季度戴爾出貨768萬臺,份額19.6%,高居第一。第二到第五名分別惠普、TPV(冠捷+飛利浦)、聯想和三星。
從絕對出貨量來看,前五名中僅惠普下滑,從市場份額來看,除了三星,其它TOP4都下滑了。
如果把視角放到全年,第一名還是戴爾不變,第二和第三名則位置調整,TPV(冠捷+飛利浦)反超惠普。
不過,IDC預測,2022年之后,PC顯示器的年度出貨總量將放緩,2020到2025的年化復合增長率僅0.4%,主要的推手是混合工作以及電競游戲。從地理上看,美國已經超過中國,成為全球最大的顯示器消費市場。
我年輕的時候,筆記本市場沒有現在那么透明,那么循規蹈矩。
每個品牌都會弄出一些很騷的操作,而筆記本圈的前輩們會根據這些事件給各個品牌起外號。
就像下面這個樣子:
多年過去了,這些外號反映的缺點其實大部分都已經被其自身改正。
例如聯想現在一點也不美帝良心,惠普也在散熱上用心了,蘋果撕掉了信仰的標簽,有了些性價比。
唯獨戴爾這個「人傻錢多」的外號,一直維持到了現在。
戴爾筆記本價格偏貴,不是某款機型的事情,而是整個產品線的事情。
英特爾發布第 11 代酷睿處理器,每個 OEM 品牌都在跟進。
和去年剛發布第 10 代酷睿的時候一樣,戴爾也是第一批發布新款筆記本的品牌。
也是在國慶節之前,戴爾上架了兩款產品,分別是靈越 14 7400 以及靈越 13 7300,他們都隸屬于靈越 7000 系列。
在這里給大家捋一下戴爾筆記本的產品線。
根據定位,戴爾筆記本可以分為家用和商用。
家用包括靈越 Inspiron 輕薄本,G 游戲本,XPS 旗艦輕薄本,Alienware 外星人旗艦游戲本。
商用包括 Vostro 成就,Latitude 和 Precision 移動工作站。
別的品牌,產品線就會確定下面的產品是高端還是低端。
戴爾除了 XPS 以外的所有產品線,其內部還會根據價格弄出低中高的三種定位,例如靈越 5000 和靈越 7000 的區分。
當然這還沒結束。
在同產品線同定位甚至同尺寸機型的限定條件下,你找到的產品可能還不止一款。
例如在戴爾官網,同樣是 15.6 英寸的靈越 7000 筆記本,就有 4 款,而且你還不能單純的從系列數字上判斷新舊程度。
這樣混亂繁雜的產品線,在線下市場很容易就搞混消費者,不知道什么時候戴爾才能精簡一下呢?
好了回到戴爾發布的這兩款 11 代酷睿的新品。
靈越 13 7300 其實是上代靈越 13 7391 常規迭代升級款。
這個本子的主要買賣點其實就是不到 1 kg 的重量,所以官方稱之為羽感合金本。
白色的機身顏值還算可以,而且這是為數不多 B 面屏幕邊框也是白色的機子。
擴展接口中規中矩,有兩個 USB-A,有 HDMI,還有支持充電的雷電 4。
屏幕是 100%sRGB,內存標配 16GB DDR4 3200MHz,沒有使用性能更強的 LPDDR4X 有點可惜。
目前這款靈越 13 7300 在天貓旗艦店上的售價是 7899 元,i5-1135G7 處理器以及 MX350 獨立顯卡。
這個價格比上代靈越 13 7391 明顯高了不少。
Emmm......
接下來這一款靈越 14 7400 則是全新的模具,但除了屏幕以外,和靈越 13 7300 其實差別也不太大。
屏幕是一塊 14.5 英寸的,16:10 比例面板,2560×1600 分辨率;
10bit 色深,300nit 亮度,100% sRGB 色域,硬件低藍光,支持 DC 調光;
過德國萊茵物理防藍光認證。
因此官方稱之為「斬藍屏」。
屏幕的絕對算優秀,就是 300nit 的亮度表現比較一般。
此外,這本子還有另外一個槽點,那就是需要選配的電池容量。
低配版是 52Wh 的電池,高配是 78Wh 的電池。
曾經在老款 XPS 15 上也出現過這樣的選項,實際上是高配取消了 2.5 英寸硬盤位,擴充了電池容量而已。
但靈越 14 7400 也不像是有 2.5 英寸硬盤位的機型,有點匪夷所思。
反正電池容量需要選配這種操作,只有戴爾想得出來。
目前靈越 14 7400 在戴爾官網上的售價如下:
售價接近 1 萬的機型,沒有指紋和紅外人臉識別,靈越 14 7400 這款機型戴爾用心了?
其實在我心目中,戴爾一直都是一個又愛又恨的品牌,愛是因為它能造出 XPS 這樣的頂級 Windows PC,恨是其主流價位的產品沒有一點競爭力。
最近幾年,戴爾的熱度也慢慢被惠普聯想掩蓋,看著 Canalys 公布的 Q3 PC 市場數據,作為前五里面唯一份額下降的廠商,真為戴爾捏一把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