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行客觀測試,如果各項指標均低于人耳聽覺極限,那么就可以認為電腦的音質與CD機是相同的。
或者進行盲聽測試,如果在ABX雙盲聽測試中,無法產生足夠置信水平的結果,就可以認為電腦與CD機音質是相同的。
以目前的技術,做出一款音質比得上CD機的電腦并不難。例如蘋果電腦,或者一些高端主板的集成聲卡或者一些獨立聲卡。(當然,PC有時確實會存在顯卡等其他組件干擾的情況,這有時是音頻電路屏蔽沒做好,有時是干擾實在太強)
但實際上并非如此。
長久以來,人們認為音質是與頻率有關的一個物理量。如果在盲聽條件下、專業聽音場合、控制變量等較為理想的條件下,事實確實如此。
然而,在現實情況中,頻響曲線等客觀測試并不是最重要的,主觀注意力才是最重要的。
電腦的功能實在太多,很多人用電腦聽歌時,也在干別的事情,例如我現在就正在一邊聽歌一邊打字。使用電腦聽歌時,很多時候注意力其實并不在音樂上,使用CD機聽歌(如果不玩手機的話)注意力會高度集中在音樂上。所以自然會認為CD機的音質強于電腦。亦或是即便不干任何事情,但電腦如果開著屏幕,有時對聲音的判斷也在一定程度上會被屏幕沖淡(電影或者音樂視頻則是另一回事)。然而,CD機與電腦本身固有的音質是一樣的,事實是人主觀放在對音質評價的注意力比重不同。
有一次我在趕飛機,離開一家購物中心,碰巧路過了某品牌的音箱店,因為急著趕路,我根本沒注意到,或者沒有有效的從商城吸頂喇叭的背景聲音中將店里的高檔音箱分理出。直到我第二次路過才發現原來那里有一家高檔音箱店。
如果你面前有一個絕世美女或者帥哥,你還會聽到令你感動到落淚的聲音嗎?
這種現象也適用于便攜HiFi播放器,為什么一直有人覺得HiFi播放器的音質就是比iPhone好?雖然有人做雙盲聽分辨不出來,但非盲聽就是覺得播放器比手機好?固然,可能存在安慰劑效應、買家的懊悔、期望偏差等受到marketing影響的因素,但平時用手機聽歌時也許因為同時玩手機而沖淡了對音質評價的注意力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在現實生活中,相比于音頻設備的一切客觀屬性,主觀注意力往往具有更高的優先級。但這與聽覺系統無關,與器材本身的聲音無關,而與人的大腦有關。
當然,以上的一些例子也許有些極端,只是方便大家理解?,F實中可能有些影響沒有那么巨大,但或多或少都會有影響,影響大小視具體情況和聽音者的聽音能力而定
二借著去武漢學畫畫的時機,家里一口氣給了我三個月的生活費和學費,那時不知賺錢難,直接拿著一個月的生活費買了一部步步高的CD機,記得是499元,而在那之前個人用的都是不足一百元的單放機。
單放機就是放入磁帶就能播放的,至今很多人依然懷念單放機播放音樂時的沙沙聲,不過相信很多人都是用它當外放,那時就流行拿著單放機聽著自己喜歡的歌到處溜達,撩妹子。
當我開始省吃儉用買CD碟片的時候,MP3很快就來了,那時記得都是白色的耳塞,騎著單車想快就快想慢就慢,壓根不會擔心震動導致聲音不穩或者MP3丟失,因為大多數時候MP3都會配一個可以掛在脖子上的掛繩。
MP3出現了,以至于后來MP4乃至有MP5的叫法,很多人還不知道MP3為什么叫MP3,只是喜歡在下載歌曲的時候都會第一時間選擇MP3格式的。
其實這里有一半的人直覺是對的,MP3之所以叫做MP3是因為MP3格式的音樂是最普遍的,但它不是最好的哈,而且MP3本身是叫做digital audio player, DAP,中文叫做數字音頻播放器。
這里得感謝喬布斯,正式因為喬布斯以及iPod,數字音樂才可以迅速普及(當數字音樂出現時,盜版也出現了,受傷最大的是那些唱片公司和創作歌手,他們的唱片沒人買了,所以很多歌手在MP3出現時是比較抵觸的)。喬布斯為了讓人們可以輕松聽到數字音樂,買版權是花了不少錢和精力。為何花精力?有不少大牌就是不授權,那么用戶在網上下載的音樂都是盜版的,或者干脆下載不到。
到后來手機出現了,音樂手機的概念也打響了,MP3早已被遺忘,即使現在HIFI播放器得到越來越多燒友的認可,很多人都覺得不就是貴一點的MP3么?
關于手機MP3和HIFI播放器的區別,個人之前在一篇文章里說過,為什么手機音質即使比得過MP3也比不上現在的播放器。了解這個問題你得知道HIFI播放器有哪幾部分重要的組成,簡單的說是解碼、放大和電路三大核心部分。
手機為了輕薄,解碼芯片大多時候采用集成解碼芯片,直接做到了CPU里,直接導致它的音質遠不如HIFI播放器,也不如很多經典的MP3。
扯了這么多年還是邊舉栗子邊說吧。
各位看看到乂度X3II這款播放器的時候,是不是不由自主的想到了MP3或者MP4?其實在本質上,他們是一樣的,都是有解碼、放大組成,也有CPU和閃存。
有人說最開始用的是這種迷你的,其實也是一樣的,只是迷你的更為便宜,便宜的后果就是內部的解碼、運放和電路部分就不如那種大塊頭的。而且在當初還有的這種迷你MP3甚至把PCB上的電容電阻什么的都給省了,結果它真的只是一個數字音頻播放器而已。
這款乂度X3 II的按鍵部分和當年那些高檔的MP3幾乎是一樣的,而且連操作系統也是一樣的。說到操作系統,個人再多啰嗦幾句,現在很多HIFI播放器也開始流行安卓系統,它的優點就是操作很流暢,而且基本都支持觸屏,用起來和用手機的感覺差不多。
仔細看看這款乂度X3 II的首頁菜單界面,是不是和當初的MP3大同小異,只不過它多了一個藍牙功能。這種系統叫做嵌入式操作系統,和安卓那種美輪美奐的操作系統是難以比擬的,不過它的好處在于不用擔心安卓系統導致的時鐘差異。換句話說,同配置的播放器前端,非安卓的音質理論上肯定是要好于安卓的,如果前者沒后者好,那么就是調音的問題。
個人沒找到乂度X3 II完整的芯片圖,就放一張乂度X3一代的芯片圖作以下說明:
X3II的主控芯片不詳,應該還是君正的JZ4760B,解碼部分用的則是AKM最為經典之一芯片AK4490,此芯片其實不貴,但是目前很多兩三千的甚至包括兩萬多的機器都用了它,可見它的魅力所在;耳放部分乂度X3 II用的則是OPA1652+LMH6643,和乂度X3同樣的OP+BUF架構。這里先不說這些芯片是否優秀,單單是基本的數量(它們代表的是聲音的基本水準和大致走向),MP3就達不到。有人說手機可以達到這些配置,確實有手機使用獨立芯片的,但是電壓部分又撐不起整個電路,更別談調音了,堆料可不是調音。所以HIFI播放器做的體積偏大不是沒有道理的。
手感部分也算是一差別了,雖然大多數MP3用的是金屬材質,但是很顯然時間一長就磨損的不像樣,現在的播放器用金屬材質不說,還得各種工藝,乂度X3II用的就是鋁合金CNC工藝,機身保持棱角分明的同時又不是圓潤,左側幾枚物理按鍵做的比較精致,手感只能說還行。
下方的卡槽就是支持TF卡拓展的,它最高支持256G內存拓展,要知道當年的MP3最開始出來的時候內存是相當的小的,有個16G就算很不錯了。
有人說只存自己喜歡的歌就行,事實上無損音樂都是相當大的,而且在版權越來越注重的當下,不管是無損的還是有損的歌曲都越來越難找到,屯一些自己喜歡的歌曲不是壞事哈。
在接口方面我們可以看到乂度X3 II有三個接口,一個是Typec接口,一個是Line out接口,還有一個就是常見的3.5音頻接口,MP3上一般就一個3.5耳機插孔,HIFI播放器不僅有Line out接口,還有2.5甚至 4.5的平衡口。
不過這里重點說一下這個Typec接口,它除了承擔充電功能,還可連接電腦進行文件拷貝,也能直接做電腦的外置解碼,最牛的是可以直接播放U盤里的歌曲,而這些玩法都是mp3無法比擬的。
這種業余與專業的差別同樣體現在系統內部的設置上,以常用的增益設置和數字濾波器設置為例,因為這兩種功能的存在,有的HIF播放器就靠此功能揚名立萬。通過增益設置,可以改善一款耳機的音質也是可能的事,更重要的是用戶在這些功能里可以感受耳機的獨特之處,所以這里要提一個概念——“燒耳機”。
也許你覺得燒耳機是一件很蠢的事,但是真正喜歡音樂的人會去琢磨一首歌為何在不同的機器上聽的感覺不同,為什么有的聲音很溫暖很舒適,但是它并不是正常的聲音。對于歌手來說這就更為重要了,唱一首歌怎么唱才好聽,很多看過各種選秀節目后都會對導師那些專業的點評佩服的五體投地,如果你能懂耳機懂點樂理,你可以說的更好。
再說說這款乂度X3 II有點與眾不同的地方,它是支持藍牙的,同時自帶HiBy Link功能,也就說它可以直接無線連接藍牙,也可以有線連接耳機后,用手機直接無線操控;除此之外它還擁有車載模式,用USB先連接汽車后,可隨著汽車的啟動與熄火同步播放與關機,功能算是HIFI播放器里最全之一。
在前文個人從外觀、硬件、功能不同方面說了下HIFI播放器與MP3的差別,但是最大的差別還是在于聲音。聲音在很多人來看是無法量化的東西,也就是玄學,實際上并不是,也有軟件可以測曲線的,人耳也能聽到很多,最直白的來說當年的MP3幾乎沒有可以播放無損音樂的,而現在的播放器基本都支持。
這里為了更有參考價值,個人就用手機和乂度X3 II推一款耳塞,音源也是直接從網易云直接下載的,這樣各位可以順著我的聽感進行對比。
先來聽首James Blunt的《1973》吧,個人開始用蘋果6S PLUS直推阿思翠最新的海豚座,這是一副男聲表現非常優秀的耳機,而這首歌是典型的歐美流行風,鋼琴+架子鼓。因為手機直推的低頻器樂分離感有限,個人有意將音量調至到7成,才能感受到低頻的強勁。實際上這首歌的低頻并沒那么強勁,但若是聲音調小,就會顯得下潛深度、力度的削弱,聽上去比較糊。但你要是換上乂度X3II,音量只要開到20就可以聽得到低頻的各種樂器,下潛也比果機直推要深一點,有那種可以把低頻做的很深的,但是不一定好,主要還是接近原聲才是科學的。
用乂度X3 II聽這首歌時,個人覺得也不算是優秀的,因為乂度X3 II的調音比較清淡,低頻并不是那么干凈,這里的干凈很多人都領略過,尤其是藍牙耳機總會把低頻做的特干凈,水至清則無魚,低頻太干凈就失真,沒有細節,這是一個需要調音師去權衡的。
雖然直推阿思翠海豚座時低頻沒那么干凈,但在氛圍感上它還是助攻了人聲,低頻和人聲保持的空間還是有的。
這里又作何一說了?
前文說的低頻其實主要還是細節,這點乂度X3 II搭配海豚座并不是算優秀,當然手機更辣雞;但在整體上乂度X3 II依然保持著HIFI的水準,沒給人聲扯后腿。很多初燒會喜歡Beats(真不是要黑它哈,動次打次它最牛了),因為它的低頻很帶勁,這種類型的耳機很多,低頻是最有感染力的,氣氛逼人,甚至跟著節奏搖擺都有可能,但各位一定要知道這并不是真實的低頻,即使是硬派的金屬搖滾樂,它的低頻也不一定是這樣的,低頻足的時候可以出現在前奏或者間奏里,但跟人聲同時保持強勁時,往往是削弱人聲的。看過搖滾樂隊演唱會的,其實都會注意到,如果要鼓手秀的話,絕對不是在主唱show的時候,而且鼓手的位置是有講究的,一般都是在最后面的,這樣保證的不僅僅是聲場,也是人聲與低頻的層次。
說了這么多,只想說,如果你在聽歌時發現低頻和人聲很容易混為一體,你這套搭配里肯定有設備是不行的。我這套搭配在低頻上細節顯得不足,但整體上是有章可循的,但你若是換單純的低頻來聽,也能聽出不一樣的味道,鑒于篇幅就不說太多了。
再用萬青的《殺死那個石家莊人》說說中高頻,用手機直推的時候感覺還不賴,大概是這首歌在大部分時間都很低沉,吉他的音色、小號的延伸感加上董二千靦腆的聲音都能表現出來,第二段副歌過后的間奏,架子鼓連續出現時,小號還在提升高頻的時候,才會覺得糊的一塌糊涂,不過前面的那種憂傷、悲天憫人的情緒是表現出來了。
換乂度X3 II后,人聲最直觀的變化是解析變強了,細節很明顯,換氣的細節、變聲時的音色變化都顯而易見,而且人聲和樂器之間是沒有糊的混為一坨的現象。最開始我是用果機及其配塞聽的這首歌,一直覺得董二千的聲音是很干凈的,實際上他的聲音是很樸實的,有些變音部分是有破音之嫌,但這不妨礙聽上去有味道,越是細節真實,越覺得他唱的走心。
這就是HIFI的本質,我們聽過太多修飾的歌,所以當我們看《中國好聲音》時有些選手賣弄著貌似很有技巧的嗓音時,我們并不買賬,因為那只是技而不是藝,從專業的角度上講,他很多時候會不由自主的去可以表現某些諸如拖音、顫音的細節,但聽者并不覺得感動。
所以乂度X3 II中頻給我的感覺是整體雖然偏清淡,但依然保持著一定的醇厚感和潤滑,細節還是夠的,比起低頻要好的多;高頻部分則顯得動態不足,整體的聲場差不多可以給一個優秀,但不以聲場見長,而且器樂分離感比低頻還要好一些,整體的亮度中規中矩,在三頻上還是在助攻人聲,這個想必和其定位也差不多。
說了這么多,除了簡單評點這款乂度X3II,還是想跟很多把HIFI播放器當MP3看得人分享一下個人心得。
有人用手機聽了上十年的歌,總覺得耳機都一樣,我個人的體會很多時候我們聽歌是用心情來聽,所以會喜新厭舊,會癡迷某個歌手,某段時間甚至好幾年都會很有感覺的聽歌,包括學唱歌。
可是當你打開HIFI的大門,你又會發現,純粹用心情去聽歌是很局限的。大學畢業后的兩三年我都是用心情在聽歌,那時還憤世嫉俗,還癡迷于搖滾??墒锹木秃苌俸苌俾牳?,直到燒起了專業的耳機、播放器后才有重新點燃熱情,越是知道的多,越覺得自己是門外漢,就越想去了解高保真聲音的世界,這種心境您能了解嗎?
時喜歡聽音樂看視頻的朋友一般都比較注重手機音質,在挑選手機的時候,可能會關注手機有沒有HiFi或雙揚聲器。那么,為什么不同手機之間的音質差別那么大呢?
接下來,我們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來探討這個問題。
①音源
音源一般分為有損壓縮和無損壓縮兩種格式。比如常見的MP3、WMA就是有損壓縮格式,壓縮音頻大小的同時也犧牲了很多細節。而FLAC、APE、WAV等無損壓縮格式的文件,雖然動輒一兩百兆大小,但同樣的手機播放不同格式的歌曲確實有差別。無損壓縮格式可以無損失高音質的壓縮和還原,在完全保持音質的前提下,壓縮容量有了適當的減小。
②芯片
手機音頻芯片就好比是電腦的聲卡,獨立的Hi-Fi芯片能夠讓手機的外放和耳機音質都有明顯提升。這就是注重音質的vivo手機大多數配備Hi-Fi的主要原因。
③揚聲器
雙揚聲器比單揚聲器好,這個不用多說!理論上音腔越大,聲音越震撼,例如小米10 Pro的雙揚聲器猶如震撼的低音炮。但想要好的音質,還需要進行專業調校,比如三星旗艦機的雙揚聲器,都是經過AKG(中文商標:愛科技,音頻領域知名的品牌之一,全球四大耳機生產商之一,AKG這三個字母就是專業精神與聲音品質的代表。)的調校。
④耳機
和揚聲器類似,振膜越大聲音細節越多,并且耳機市場一分錢一分貨。想要更好的音質,除了手機本身,配件也很重要。
好了,以上就是不同手機之間音質差別大的主要影響因素。如果你有不同的看法可以在評論區留言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