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年,基于Chromium內核打造的全新Edge瀏覽器問世,當時為了快速推廣,微軟還保留了對Windows 7、Windows 8和Windows 8.1系統的支持,不過這項福利即將結束。近日,在最新的微軟 Edge Dev 開發版中,正式取消了對Windows 7、Windows 8和Windows 8.1系統的支持,僅面向Windows 10和Windows 11用戶開放。
(圖片來源:Pixabay)
雖然現在的Edge穩定版還支持Windows 7、Windows 8和Windows 8.1系統,但是距離結束已經不遠了。當然,這也不難全怪微軟,畢竟Chromium 110底層已經不再支持Windows 7、Windows 8和Windows 8.1系統了,微軟也沒有義務去做額外的兼容工作。
(圖片來源:Microsoft官方網站)
第三方數據顯示,目前Edge瀏覽器的PC市場占比已經達到了11.17%,位居第二,要是算上Chrome的話,合計已經達到了77%。看得出來,Edge瀏覽器已經在PC市場“站起來了”。事實上,Edge瀏覽器的崛起極為不易,畢竟此前微軟的IE瀏覽器給我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很多人在用新電腦時,IE瀏覽器的用處就只有下載其他的瀏覽器。現在來看,Edge瀏覽器確實要比IE瀏覽器快上很多,穩定性也高了很多,用戶越來越多也就不難理解了。
(圖片來源:Pixabay)
不過,Edge瀏覽器仍不適合國內用戶的使用習慣。因為Edge瀏覽器主要針對國外用戶的使用習慣做了適配,需要點擊鼠標滾輪,才會在新標簽頁打開網址,這一點對國內用戶不太友好,像國內的360瀏覽器、QQ瀏覽器等,就對中國人的使用習慣進行了適配,使用起來更順手一些。
客觀來講,雖然我們經常吐槽微軟工程師,說Windows全是BUG、瀏覽器也不好用,但是這幾年微軟的進步是有目共睹的,Windows 11上線到現在,Bug確實要比Windows 10上線時少了很多。小雷希望微軟能夠根據中國人的使用習慣,對Edge進行本地化適配,這樣才能更進一步,獲得更多的市場份額。
(封面圖來源:Pixabay)
條命令就能在不破壞原有磁盤格局的情況下安裝好移動版Windows 8系統,這樣簡單的事情你相信嗎?
本刊e達人欄目曾經介紹過用Win8的Windows To Go功能以及借助專用的WTG輔助工具在Win7下制作移動版Win8的兩種方法。然而,前者需要有一個32GB以上的U盤或移動盤,并需在Win 8企業版下裝載ISO安裝鏡像才能進行制作,這對于仍然在用Win7系統的用戶有些為難。后者則除了要去找WTG輔助工具外,也至少需要20GB以上的移動存儲設備,萬一手頭的舊設備不足20GB空間,豈不就失望了?
其實,有更簡單的方法,實現低門檻安裝移動版Win8。我們不借助于任何工具,只要有一塊10GB剩余空間的優盤或移動硬盤(建議用移動硬盤,以保證速度),準備好Win8安裝包,兩條DOS命令就可以實現移動Win8的安裝。
準備原始材料
我們需要的原始材料不多,首先準備好Win8安裝鏡像文件包,將其解壓到當前使用的Windows 7電腦硬盤的空閑分區空間中,或用虛擬光驅軟件虛擬解包備用也可。
安裝Win7自動安裝工具包,從安裝目錄C:\Program Files\Windows AIK\Tools\amd64或C:\Program Files\Windows AIK\Tools\x86中找到Imagex.exe文件(或直接從網上下載)。
移動設備初始化
準備好你的移動硬盤或優盤,容量至少10GB足矣!因為我們的目標是,需要通過移動設備啟動系統,因此需要將設備主分區激活。如果我們使用的是U盤,需要將其格式化為NTFS;如果是用移動硬盤,需要將第一分區劃分為主分區并激活。激活操作很簡單,只要啟動系統磁盤管理,然后在移動存儲主分區上右擊選擇“將分區設置為活動分區”即可。如果菜單已經顯示為灰色,則表明主分區已經激活。
準備安裝用文件
在硬盤空閑分區中建立一個工作文件夾,用來存放系統安裝所需文件。將上面準備好的Imagex.exe文件拷貝到這個文件夾中。然后再將Win8安裝光盤映像文件中source文件夾下的install.wim文件也拷貝到這個工作文件夾中。這個文件比較大,一本有2GB多。
自動提取系統文件
以管理員身份運行“命令提示符”,進入我們準備的工作目錄,執行imagex /apply install.wim 1 F:\命令(圖1),耐心等待,二三十分鐘后就會完成系統文件的自動提取。這個等待時間與你使用的電腦配置以及移動設備的類型有關,如果是用優盤,可能要花費更長的時間,移動硬盤花費的時間相對要短很多。
必須說明一下,上面這條命令中的參數1表示電腦中的第2塊存儲設備,是假設你的電腦中已經一塊硬盤的情況下來說的(默認為0號),這時你插入的移動設備就是第2塊,因此序號為1。以此類推,如果電腦中有兩塊硬盤,則參數要改為2方為正確。參數中F:表示你插入的移動設備的盤符,具體使用時要根據你電腦顯示的盤符變更。
自動添加啟動信息
經過上面的操作之后,現在的系統還沒有啟動信息,我們需要為移動Windows 8設備加上啟動信息。
依然還是在命令提示符窗口中,執行命令bcdboot F:\windows /s F:”(F為移動硬盤盤符)(圖2),稍候片刻,即可給優盤或移動硬盤的系統分區加上啟動文件。
配置與首次啟動Win8
啟動前,先進入BIOS設置,在BIOS中將移動硬盤設置為第一啟動設備。然后開啟電腦電源,很快就會出現安裝畫面,接著就是系統自動準備設備、準備系統、重啟電腦,輸入通用的Win8產品密鑰(有的版本不需要輸入密鑰),再輸入賬戶和密碼,就可進入全新的Win8系統了。
小提示:在BIOS設置移動設備為第一啟動項后,如果啟動不了,只須在BOIS中屏蔽其他硬盤,一般就能夠用移動設備正常啟動,啟動后可以訪問其他屏蔽的硬盤。
似無情,實際上是一種無奈之舉。
距離 Windows 11 發布已經過去一周,雖然比起蘋果發布會,Windows 11 連熱搜榜都沒能登上,但這并不代表沒人關注,相反,在過去一周里,很多數碼愛好者圍繞其對 Android 應用的支持、對老機型的升級問題展開了激烈討論。與以往不同的是,在這次大版本升級中,微軟對老電腦的態度與以往截然不同,這也引發了很多爭議。
對于很多人來說,第一次使用電腦接觸到的就是 Windows 系統,這也是很多人最熟悉的操作系統。時至今日,盡管面臨著蘋果和谷歌的強力競爭,但 Windows 還能把握住全球 75% 左右的市場份額,這背后的原因,除了出色的兼容性外,也離不開海量老機型所奠定的堅實基礎。舉個有點夸張但又很真實的例子,有些人把一臺電腦從 WinXP 一路用到了 Win10,如果換作其他系統應該很難做到。然而,隨著 Windows 11 的發布,這種「好事」也許不會再延續下去了。
Windows 11 發布后,微軟一改往常對老機型開放的態度,只是在發布會上并沒有特別說明,直到很多用戶升級時才發現各種問題。有意思的是,如果單看官方給出的要求,其 1GHz 處理器、4GB 內存、64GB 硬盤容量的最低配置標準并不過分,但大多數用戶不了解的是,這次還要求電腦具備 TPM 2.0 模塊,而這也是老機型面臨的最大阻礙。TPM 2.0 標準于 2016 年制定,近兩年才被大范圍應用到產品上,據微軟稱,TPM 2.0 可以提供硬件級的隔離和加密,在安全性方面相比之前可以得到更有效的保障。
除了 TPM 2.0 外,微軟還對 CPU 提出了更嚴苛的條件,在官方給出的支持列表中,8 代酷睿和 2 代銳龍之前的型號均未出現,再加上 TPM 2.0 的限制,也就是說只有 2017 年后發布的電腦才能完美運行 Windows 11,但實際上單從性能角度來講,很多 2017 年之前的產品也能夠完美運行,只是微軟并沒有給出明確支持的態度。
更有意思的是,在預覽版系統推送后,很多 2017 年前老電腦通過「民間破解」方法得以升級,于是微軟又補充道,盡管這些老型號支持升級,但并不符合 Windows 11 對于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要求。總之,Windows 11 對老機型的支持標準模糊不清,但確實可以感覺到,這次微軟想要擺脫老機型的束縛。
對微軟而言,支持老機型能夠維持其龐大的用戶體量,但從另一個角度講,當一個新系統面對海量老硬件時,無疑也加大了適配難度和維護成本。近幾年來,Windows 系統的口碑相比 WinXP 和 Win7 時期下降了很多,不少用戶傳來了抱怨聲,吐槽藍屏、死機、字體模糊、廣告彈窗等現象的越來越多,但實際上這些問題中,Windows 自身原因造成的并不多,就拿藍屏來說,除了微軟偶爾推送「咖喱味」補丁導致全球用戶大批量藍屏,更多的應該是老硬件不適配、或者驅動程序不兼容這種個性化問題,而老機型往往更容易出現這種現象。
因此,微軟提高「最低配置」也是一種無奈之舉,雖然很多老硬件因此被淘汰,短時間內也會遭到不少用戶的不滿,但至少,微軟之后可以把精力放在近幾年和未來的新硬件上,以此來提升 Windows 電腦的體驗,當然,前提是在微軟給力的情況下,否則只是美好的空想。目前,Windows 11 在老硬件適配上依然躊躇不定,用戶可以通過修改注冊表、或者是替換 dll 文件等方法強制進行更新,但等到秋季正式版面市時,微軟很可能加大限制力度。
有意思的是,當我們上手 Windows 11 預覽版時,發現系統版本號為「21H2」,即延續了 Win10 時期的命名規則,聯想到此前微軟曾表示 Windows 10 將是最后一版 Windows,不妨假想如今的 Win11 其實就是 Win10 21H2 版本,只是出于對「升級換代」的渴求,微軟做出了重命名這種「違背祖訓」的決定。實際上從功能方面講,除了支持 Android 應用,你很難再找出能夠稱之為「代際升級」的改變了,從這一角度來說,改名 Windows 11 也許是為了增強用戶的換機動力,畢竟歷代大版本更新也許讓微軟明白了「科技以換名為本」。
除去提升「最低配置」,Windows 11 也對更進階的「推薦配置」做出了更高的硬件要求,比如 5G 網絡、HDR 顯示器、更好的收錄音設備、更多的交互傳感器、更大更快的固態硬盤,這些功能在基礎之外可以提供更好的體驗。實際上每代 Windows 大版本更新都會推動未來幾年內的硬件升級,Windows 11 也不例外。
未來幾年,隨著 Windows 11 裝機量的提升,PC 產品可能會迎來更大的變化,尤其是觸控很可能會得到率先普及。微軟從 Windows 7 開始支持多點觸控,Windows 8 更是為觸控操作單獨設計了 Modern UI,但多年來 Windows 的觸控卻始終處于一個尷尬境地,畢竟在桌面應用中,鍵鼠的效率遠比觸控更高。但從 Windows 11 開始,隨著 Android 應用的引入,觸控功能肯定會得到更大的發揮。事實上在 Windows 預覽版中,很多 UI 設計也更傾向于觸控操作了,例如菜單間距明顯變寬,控制中心的控件、資源管理器中常用的復制、粘貼、重命名等操作也被設計為更適合點按的圖標形式。
除去新功能的加入,還有一些曾經很重要的功能終被棄用,留給我們印象最深的應該是擁有二十多年歷史的 IE 瀏覽器,這次 IE 瀏覽器將從 Windows 11 中徹底消失,曾經的它與 Windows 深度捆綁,甚至登上了 Windows 95 的開機畫面,微軟還因此被扣上了「壟斷」的帽子,直到今天,還有不少網銀需要依賴于 IE 瀏覽器才能運行,但隨著技術的不斷升級迭代,基于 Chromium 內核、性能更出色的 Edge 代替了它。
就像極力甩掉 IE 瀏覽器一樣,微軟如今對于老電腦同樣也表現出了相同的態度,只是 IE 有了更好的替代品,但未來 Windows 11 能否達到我們的預期還是一個未知數。
本文作者:劉宗岳
本文首發于極客之選,轉載請聯系極客君(ID:geekpark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