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MateStation X是全新一代i9高性能智慧一體機,華為在這款產品上憑借高規格屏幕、高性能配置、高效智慧功能,加上華為獨特的創新設計,把它打造成了一款能夠適合全部家庭成員的產品。可以不夸張地說,即便是三代同堂家庭,也可以用一款PC來滿足所有人的需求。那么肯定也會有人好奇,華為又是如何做到這一切的呢?
簡約外觀造型,與現代書房融為一體
先從外觀設計上來看,我們就能發現華為MateStation X與傳統PC的不同之處。沒有了復雜的連線,大大凈化了使用環境,加上簡約凝煉的線條和純凈簡樸的外觀,讓它完全可以成為書房中的一件裝飾品。正是這種簡約優雅的造型設計,讓我們有理由在家庭中為它留出一席之地。
當我們進入書房的時候,面對的是一個28.2英寸的大屏幕,但這個大屏幕并沒有帶給我們厚重感,這是因為它確實做的足夠薄,而且從視覺上來看,超過92%的屏占比也提升了整體的觀感。從側邊看去,硬朗的線條成為了這款產品最大特色,甚至如果不是隱隱約約看見擴展接口,可能真會讓人誤以為它只是個顯示器。
辦公、閱讀、追劇,白領生活從它開始
作為一款能夠全家共享的PC一體機,對于辦公白領日常的工作、追劇、看文檔等需求,它確實能夠完全勝任。華為MateStation X擁有一個28.2英寸的屏幕,而且是3:2的長寬比,比市場上常見的28英寸顯示屏可視面積大很多,分辨率也達到了3840×2560級別,顯示足夠細膩。這塊屏幕還內置了電子書模式,可以切換成類似紙張的顯示效果,緩解長時間觀看文檔帶來的視覺疲勞。
華為MateStation X在聲學設計上也下足了心思,采用1個低音單元搭配2個被動輻射器和2個全頻單元的方案,加上帝瓦雷的加持,能營造出非常震撼的音效體驗。平時辦公,閑暇時看片或者聽音樂,都能從中得到非常好的享受。
修圖、剪輯,高色域高性能全搞定
如果是在家進行修圖、設計、剪輯之類的工作,華為MateStation X也能自如應對。華為MateStation X標配酷睿i9-12900H處理器、16GB低功耗高速內存就已經決定了它性能不俗,強化的鯊魚鰭散熱設計在保證性能而同時也足夠安靜,在這幾天使用過程中幾乎聽不見噪音。
此時又要說回屏幕,這塊屏幕由于是3:2的屏幕比例,所以能帶來更多操作空間,對剪輯軟件十分友好。其還擁有98% DCI-P3色域以及10.7億色彩顯示,并且具備HDR400認證,色準也經過了專業調校,加上內置多屏同色方案,不管是做視頻剪輯還是平面設計,都能實現所見即所得的效果,所以說,華為MateStation X對于這種專業領域的需求也能很好滿足。
作為一款高配一體機,華為MateStation X的擴展接口也非常實用。包含了USB Type-C接口、雷電4接口、DP輸入輸出以及2個USB 3.2接口。既能實現多屏顯示,又能外接獨立顯卡、網線、鍵盤鼠標等等。哪怕是需要連接更多專業硬件滿足生產力需求,它都能輕易實現。
會議、網課,高清影音輕松拿捏
至于居家辦公、居家學習之后的開會、上網課,這更是華為MateStation X的強項了。它的1080p攝像頭具有88度超廣角視野,配合AI慧眼能讓視頻聊天更清晰。軟件部分還提供了虛擬背景功能來避免尷尬,通過AI人像分割技術能精準切換背景,自然對視能把不同角度的視線優化成對視效果,改善交流體驗。
音頻部分,華為MateStation X底座內置了四麥克風陣列,能夠通過AI降噪實現遠場拾音,包括鍵盤敲擊聲、翻書聲、開關門聲等等都會被自動過濾掉。遇到外語交流也不用怕,內置AI語音功能可以進行實時翻譯顯示字幕,支持多種語言,還能為視頻添加字幕,或者實現語音輸入等等。
華為獨有功能,重新定義PC用法
作為來自華為的產品,華為MateStation X自然也不可能和一般的PC一樣,只是堆砌硬件和運行微軟操作系統。實際上華為也給它量身定制了很多功能。其中最引人注意的一個新功能就是超級中轉站,它可以實現文字、圖片等素材跨設備流轉,輕松讓這些內容在PC、手機、平板上使用。
華為MateStation X還具備有智慧搜索功能,當搜索想要的文件時,不但能搜索本機資料,也可以搜索已經通過超級終端連接的其他設備,讓我們更方便管理各種文件數據,也可以吧想要的內容直接拖拽到本機上。有了這個功能,設備硬件之間就不再有隔閡,而是可以完全互通。
如果工作的時候不得不頻繁拿起手機,那可能是因為你需要手機上的某個應用。這時候華為的樂享移動APP就發揮作用了。這個功能支持在華為MateStation X上安裝手機應用,從此把手機放在一邊,所有的問題都通過一塊大屏幕來解決。
至于華為的多屏協同,這大概是最被熟知的功能了。這次華為MateStation X的鍵盤區依然有NFC感應區域,而且比以前更好用。只要手機輕輕一碰,就能實現在屏幕上操控手機,配合上屏幕的十指觸控可以最大程度還原在手機上的使用體驗,十分方便。
總體來說,華為MateStation X是一款性能足夠強大,屏幕足夠專業、功能足夠豐富的生產力工具,同時它也是一款占用空間小、做工精美,能在家中與辦公室擺放的藝術品。就像開頭說的那樣,是一款能夠滿足全家人使用需求的全新一代i9高性能智慧一體機。即便市場上其他品牌也有同類產品,但華為還是能展現出它的與眾不同,畢竟我們的最終目的并不是讓家里多一臺PC,而是用一臺PC解決所有問題,這樣的能力只有華為才有。
節假期結束,對于想要購買一款高性能游戲本來歡度假期的玩家,現在是最后的時機了;不過,在下單前,還是請先看完這篇文章,因為此次我們推薦的OMEN暗影精靈8 Pro,搭載了第12代酷睿i9旗艦級處理器,以及滿功耗RTX 30系列顯卡,可能正是你理想中的那臺“滿血”游戲本。
外觀設計:讓游戲本更加“游刃有余”
OMEN暗影精靈8 Pro的外觀保留了家族經典的簡約風視覺語言,機身整體呈現深碳灰色,細節方面也有所進益,接口位置的、散熱出風口的排布都進行了優化,機身邊角過度更加圓潤,在開蓋處還設計了便于開啟的凹槽等,這些也體現了設計師對用戶體驗的重視,讓產品變得更加易用。
便攜性方面,OMEN暗影精靈8 Pro的整機重量輕至2.4kg,這在同價位同配置的游戲本中,已經屬于輕量級,加上其低調簡約的設計風格,應用在商務辦公場景也不會顯得格格不入。
接口布局方面, OMEN暗影精靈8 Pro將一部分接口轉移到了機身后側,包括一個圓形的電源接口(280W電源適配器),1個HDMI接口,2個雷電4接口,對于經常連接Type-C外設的用戶來說,2個雷電4全部設計在后部,避免了左右兩側線纜太多影響到鍵盤區域的操作。
機身的右側有2個USB 3.0 Type-A接口,此外還有一處散熱出風口,加上后側的兩個(左右側各一個),整機一共有4處散熱出風口,為整機帶來了更高效的散熱。
機身左側有1個USB 3.0 Type-A接口,1個RJ45千兆網口,1個3.5mm耳機麥克風二合一接口,此外還保留了SD卡槽,這對于需要讀取SD卡數據的攝影師、設計師們就非常方便;由于左側的接口后移,多出的空間增加了一個散熱出風口。
鍵盤和觸控板:舒適易用,不失個性
我們拿到的這款OMEN暗影精靈8 Pro是旗艦級配置,除了全尺寸鍵盤,還配備了四區RGB背光;鍵盤26鍵無沖,“快手”打游戲也不必太擔心會誤觸,按鍵的鍵程不錯,按壓、彈起時具有段落感,有點兒半機械的味道;右側還配備了數字按鍵區,以及獨立的方向鍵,對于經常需要小鍵盤輸入的用戶來說,這個設計也非常貼心。
四區背光還可以通過OMEN Gaming Hub進行定制化設計,包括指定的區域、顏色,以及燈光效果,玩家可以根據自己的偏好將不同類型的游戲與燈效進行融合,更加彰顯個性。
相比上一代,觸控板面積增加了8%,更大的觸控區域帶來舒適的觸控體驗,左右按鍵也很靈敏,輕輕一敲就能實現操作。
高分高刷屏:視覺盛宴,快人一步
屏幕方面,16英寸大屏成為游戲本的大趨勢,得益于窄邊框設計,帶來更大屏占比;暗影精靈8 Pro配備了一塊16.1英寸電競屏,三邊窄邊框設計,屏占比高達82%;這款RTX 3060配置的機型,支持2.5K+165Hz高刷新率,100% sRGB高色域;此外,還支持DC調光屏幕無閃爍,通過TUV Eyesafe藍光護眼認證,在保證色彩還原準確性的前提下,能夠有效過濾對人眼有害的藍光,避免長時間使用造成的眼部傷害。
實測一下這塊屏幕的色域和色彩精確度,可以看到屏幕色域100% sRGB,78%的Adobe RGB,81%的P3,73%的NTSC,能夠輕松滿足游戲、創作的視覺需求。
色彩精確度方面,Delta E最大值3.41,最小值0.17,平均0.88,而且多數Delta值都小于1,這是一個非常優秀的成績,也意味著屏幕在色彩準確度方面,有著很好的表現。
外觀、鍵盤和屏幕的體驗來看,OMEN暗影精靈8 Pro體現了簡約設計,也更加注重用戶的日常使用體驗以及在個性化方面的展現;作為一款主打滿功耗性能的游戲本,性能表現如何,繼續來看看吧。
硬件性能測試
此次評測的OMEN暗影精靈8 Pro游戲本,在硬件上搭載了第12代英特爾酷睿i9-12900H處理器,GeForce RTX 3060筆記本電腦GPU,2×8GB DDR5 4800MHz雙通道內存,以及512GB PCIe 4.0游戲級SSD,WiFi 6E無線網卡;軟件方面,預裝微軟Windows 11家庭版64位系統,Office 家庭和學生版;此外還預裝了功能豐富的OMEN Gaming Hub,帶給玩家全方位細致的使用體驗。
在所有的項目測試前,我們已經將系統、主板BIOS、顯卡驅動,以及OMEN Gaming Hub等升級至最 新版本;其中Windows 11版本為22H2,主板BIOS版本號為F.11,RTX 3060顯卡驅動版本31.0.15.2698(NVIDIA 526.98)。
測試的項目中,系統電量100%并連接280W電源適配器,OMEN Gaming Hub性能控制設置為狂暴模式,風扇轉速設置為最 高,顯卡設置為直連模式,環境溫度24°C。
CPU
在英特爾推出的第12代酷睿高性能移動版處理器H系列中,酷睿i9-12900H 處理器是該系列的旗艦級型號,其擁有14核心(6P+8E)20線程,性能核最大睿頻頻率5.0GHz,24MB三級緩存,基礎功耗45W,最大睿頻功耗115W,此外還集成1.45GHz頻率、96執行單元的英特爾銳炬? Xe 顯卡,是很多高性能游戲本必選的處理器平臺。
首先來看看這款酷睿i9-12900H處理器在暗影精靈8 Pro上的性能測試。
·CINEBENCH
CINEBENCH是CPU性能測試的常用平臺,結果可見,R15單核得分275cb,多核得分2920cb;R20單核得分739cb,多核得分7342cb;R23單核得分2560pxs,多核得分25332pxs。
·GeekBench 5
GeekBench可以模擬多種實用的應用場景進行測試并給出單核和多核的得分;結果可見,在GeekBench 5.4.5的測試中,酷睿i9-12900H的單核成績1831,多核成績達到了13085。
·Fritz Chess Benchmark 國際象棋測試
國際象棋的運算主要依靠CPU的高速處理能力,所以用來衡量CPU多線程運算是具有參考價值的,Fritz Chess Benchmark能夠根據核心的數量,自動設置最大線程數,測試的結果為34344每秒千步,可以看到,無論是相對性能倍數,還是每秒千步,酷睿i9-12900H的表現都是足夠優秀。
·X264 FHD BENCHMARK
X264編解碼是比較常用的主流格式,編解碼的速度也反應了PC的性能,而且在這項工作中,單核、多核的協配能力體現更為明顯,這恰恰正是12代酷睿混合架構的優勢所在;通過X264 FHD BENCHMARK測試可見,在暗影精靈8 Pro筆記本上,編碼2500 frames用時33s,幀率為77 fps,非常流暢。
·V-Ray Benchmark
V-Ray Benchmark 是一款免費的獨立渲染速度測試軟件, 包括CPU渲染,以及啟用CUDA的GPU渲染、RTX 渲染,我們測試CPU V-RAY,最終的成績為12806。
·CrossMark效率測試
CrossMark是一款全新的、更快捷的PC性能測試平臺,從生產力、內容創建和響應速度等三類應用場景測試并給出成績;可以看到,搭載了酷睿i9-12900H處理器的暗影精靈8 Pro,在CrossMark測試的總體得分達到了1951,其中生產率得分1874,創造性得分2064,反應能力得分1856。
GPU
繼續來看看顯卡。暗影精靈8 Pro搭載了今年主推的GeForce RTX 3060筆記本電腦GPU, NVIDIA Ampere架構,實時光線追蹤以及NVIDIA DLSS;值得一提的是,得益于OMEN暗影精靈8 Pro在散熱設計上的優化,在OMEN Gaming Hub的狂暴模式、顯卡直連狀態下,可以實現140W滿功耗釋放,帶給玩家真滿血激情游戲體驗。
3DMark測試
Time Spy 測試綜合得分9360,其中顯卡得分8857,CPU得分13802。
Fire Strlke得分20789,其中顯卡得分22267。
游戲
從理論測試成績來看,12代酷睿i9-12900H + GeForce RTX 3060顯卡的組合,足以滿足硬核玩家對PC性能的需求,如果你還無法直觀的感受其帶來的暢爽體驗,接下來我們就用幾個主流的大型游戲,實測一下OMEN暗影精靈8 Pro游戲本是不是真的能打。
1.《絕地求生:大逃殺(PUBG)》
由最初的“硬件殺手”,到現在核顯都能運行的“吃雞”游戲,雖然玩家在不斷減少,但是也算開創“吃雞游戲”的先河,現在很多此類游戲基本都是建立在這款游戲基礎之上。
我們在游戲中將圖像質量設置為高,分辨率為1920×1080,垂直同步關閉,可以滿足大多數電腦流暢運行;游戲中更多的就是奔跑、切換裝備,以及在遇到目標時可以快速、準確的射擊,不僅要求玩家眼疾手快,更對電腦的顯卡輸出、屏幕刷新率等有著一定的要求。
而在暗影精靈8 Pro這款游戲本上,吃雞游戲中的幀率基本可以達到265+FPS,瞬時幀率也經常可以出現300+FPS,在流暢度上完全沒有壓力,當然,如果你想要更高清晰度,暗影精靈8 Pro還有2.5K屏幕分辨率,能夠帶來更好的游戲畫面。
2.《古墓麗影:暗影(Shadow of the Tomb Raider)》
古墓麗影的設置中,自帶性能測試,并且已經支持DLSS和光線追蹤,在開啟后可以有效提升游戲幀率,以及獲得更清晰、逼真的畫質;我們首先設置分辨率為1920×1080,DLSS開啟性能模式,光線追蹤陰影質量中等,垂直同步關閉,測試的成績為143FPS;在設置分辨率2560×1440,DLSS開啟超強性能模式,光線追蹤為高,此時依然可以獲得101+FPS幀率,可以說是絲滑流暢。
3.《控制(Control)》
控制(Control)游戲,我們使用Play DirectX 12模式,分辨率設置為1920×1080,畫面品質為高,光線追蹤關閉,游戲幀率91+FPS;在開啟光追為高模式下,游戲幀率為60+FPS;此外,我們也可以看到,在這款游戲中,顯卡熱功耗可以保持在137+W的水平,已經非常接近RTX 3060的140W滿功耗,也意味著這款游戲對顯卡性能的需求更高一些。
3.《永劫無間》
《永劫無間》是一款武俠風吃雞游戲,而且游戲畫面相當精美,支持DLSS和光線追蹤;分辨率設置為1920×1080,畫面風格默認,畫面質量中,HDR關閉,垂直同步關閉,NVIDIA DLSS自動,NVIDIA圖形增強關閉;幀率189FPS,顯卡熱功耗110W。
在戰斗模式時,幀率維持了160+以上的幀率,顯卡的利用率和熱功耗變化不大;綜合來說,永劫無間游戲不算是一個很吃顯卡性能的游戲,對硬件的綜合性能有一定要求。
4.《巫師3:狂獵(The Witcher 3: Wild Hunt)》
《巫師3:狂獵》在劇情和視覺等方面都是堪稱大片效果的游戲;在1080P分辨率下,設置畫質為高,前端劇情的畫面,以及策馬奔騰的場景,有著125+FPS的流暢體驗,包括一段簡單的打怪,也可以很順暢完成,幀率幾乎沒有下降;游戲中顯卡的占用率100%,熱功耗為137W,在玩此類游戲時,建議在OMEN Gaming Hub中開啟顯卡直連模式,可以發揮更強的性能。
5.《地鐵:離去(Metro Exodus)》
這款游戲內置了Benchmark,測試使用Ultra模式,1080分辨率,NVIDIA DLSS 為性能模式,Benchmark測試最小游戲幀數為36 FPS,最 高幀數133 FPS,平均在76 FPS,大多數的幀率都在105+FPS,還是非常流暢的。
綜上可見,暗影精靈8 Pro游戲本可以輕松運行各種主流網絡、單機、3A游戲大作,即便是在開啟高畫質、光線追蹤等功能后,依然可以獲得流暢的游戲體驗。
當然,硬核性能的發揮,也離不開高性能內存和固態硬盤等硬件的搭配,包括在擴展升級方面,OMEN暗影精靈8 Pro也保持著領先同行的水平。
內存
評測的這款OMEN暗影精靈8 Pro游戲本搭載了16GB DDR5 4800MHz雙通道內存,制造商為三星;雙卡槽可拔插設計,為以后的升級帶來很大方便,至高可支持64GB內存;我們使用AIDA 64內存測試可見,讀取速度57789MB/s,寫入速度57474MB/s,時延97.5ns,能夠輕松應對多種復雜多任務應用的流暢運行。
硬盤
硬盤存儲方面,標配了一個SK海力士PC801 SSD,容量為512GB,支持PCIe 4.0 NVMe,就容量而言,對于發燒玩家來說,后期會有升級的必要。
好在暗影精靈8 Pro還預留了多一個M.2接口,而且近期SSD硬盤有著大幅降價,1TB容量也只有幾百元,升級成本大大降低,有需要的游戲玩家可以在入手后自己進行擴展。
數據傳輸的性能方面,這款SSD的順序讀取速度達到了7124MB/s,寫入速度5039MB/s,而且在4K的讀寫速度方面也完全夠用,整體性能達到旗艦級別。
圖形設計和視頻剪輯
既然游戲本有著更強的硬件性能,除了打游戲,辦公、學習、設計、視頻剪輯,幾乎是可以做一切,本著性能最大化利用的原則,一個筆記本走天下是肯定可以的;比如Adobe全家桶,依然是當前使用最廣泛的專業創作工具,在暗影精靈8 Pro筆記本上,能不能流暢運行呢?我們使用PugetBench for Photoshop來做個測試,最終獲得957的得分,整個測試過程都很流暢。
PugetBench for Premiere Pro的測試中,最終成績1019,這里不僅考驗顯卡性能,包括CPU、內存等的性能,在處理視頻時的剪輯、渲染等操作,都毫無壓力。
散熱設計
在散熱設計方面,暗影精靈8 Pro游戲本采用了兩進、四出六風道,不僅增加了進風、出風口的開孔率,還配備了206片散熱鰭片;而在核心硬件的導熱上,則搭配5根導熱管,并覆蓋至周邊元件上,提升導熱效率;還搭配了12V三相馬達、液態軸承配合雙風扇散熱,創新的Y型扇葉設計,以及更大的扇葉密度,能夠帶來更大風量,將導熱管上的熱量快速排出,而且液態軸承和Y型扇葉的加持,能夠帶來更小的風扇噪音。
CPU單烤
主板BIOS版本號F.11,顯卡驅動31.0.15.2698(NVIDIA 526.98)
測試時的環境溫度24°C,使用AIDA64的FPU模式,運行24分鐘,CPU核心平均溫度82°C,封裝功率穩定在85+W,在狂暴模式下,OMEN暗影精靈8 Pro能夠持穩釋放更強性能。
GPU單拷
GPU單烤使用FurMark軟件進行測試,連續運行16分鐘,GPU溫度為75°C,功耗140W,實現滿血功耗釋放。
續航時間
對于很多用戶來說,游戲本不僅僅是用于打游戲,因為其具有的便攜性以及強大性能,用戶完全可以隨身攜帶進行移動辦公,所以續航時間也成為用戶關注的焦點,而且12代酷睿在電源管理和能效方面也進行了很大優化,使得其具有超長續航的能力。
這款暗影精靈8 Pro游戲本配備一個83Wh的電池,是否可以滿足我們用于移動辦公的需求呢?不妨我們來實測一下看看。
PCMark的電源測試,可以模擬辦公和游戲的各種復雜場景,在連續運行的情況下直至電池耗盡,并給出最終的續航時間。我們在測試前將電池充至100%滿電,設置50%屏幕亮度,系統性能為最 佳能效,游戲控制中心「性能控制」設置為平衡模式,顯卡切換為混合模式,鍵盤背光關閉,保持無線網絡、藍牙開啟。最終獲得7小時12分鐘的續航,正常情況下,能夠滿足一天的辦公應用,對于一款硬核性能的游戲本來說,這個續航成績是非常不錯的。
寫在最后
OMEN暗影精靈8 Pro既是一款高性能游戲本,也是一款讓人用著放心的筆記本,因為其足夠強大的性能,優秀的散熱設計,便攜的機身設計,無論是打游戲,還是用于辦公、學習、設計等等,都能做到戰斗力滿滿,如果要說年度高性能游戲本之選,OMEN暗影精靈8 Pro一定是榜上有名!辛苦學習工作一年的玩家們,可以趁著春節假期,給自己升級一下裝備,約上好友一起放松游戲一下~
ntel Core i9處理器屬于最牛的Intel消費級處理器,10核心20線程配合Intel進化無數次的14nm工藝制程看起來能夠提供相當不錯的性能。
目前IT之家已經拿到了一枚Intel Core i9-7900X,同時還拿到了技嘉的一塊X299主板,利用目前IT之家最強的硬件,看看Intel Core i9-7900X究竟有什么厲害的地方吧。
參數:目前最豪華的Intel消費級處理器
Intel之前在臺北電腦展上公布了9款HEDT處理器,采用的是全新的LGA 2066接口,至于核心數量的話從四核四線程到旗艦版本的18核心36線程的7980XE都有,支持的是四通道內存。不過目前Intel量產和正式發售的最強處理器便是Core i9-7900X,而旗艦處理器i9-7980XE則在本屆的Chinajoy上面秀了一把肌肉,之后就暫時沒有消息。
和其他的硬件不同的是,CPU就是這么一個光禿禿的玩意兒,低調無比,無論是哪個型號的,樣子都差不多,沒有鼠標以及主板來的酷炫,最多就是跟巴掌一樣大,所以說給CPU拍照還是比較方便的。
規格方面,i9-7900X為10核心20線程,得益于更先進的14nm制程工藝,基礎頻率3.3GHz,Boost 2.0的頻率為4.3GHz,Turbo Boost 3.0頻率4.5GHz,支持的是44條PCI-E 3.0通道,L3緩存為13.75MB,二級緩存提升至1MB。
和同樣是10核心的6950X相比,7900X的頻率提升了不少,而二緩也提升了,那么實際性能如何呢?我們需要通過專業的測試來檢驗i9-7900X的性能。
測試平臺以及測試軟件
考慮到這一次我們測試的是Intel目前的旗艦處理器i9-7900X,所以說還是需要一個相當強大的硬件才能滿足7900X的胃口,因此一塊GTX 1080 Ti顯卡是必不可少的。
未來IT之家都將使用我們自己最新的硬件平臺進行測試,同時根據硬件的發展方向來進行升級。
考慮到我們這一次測試的是CPU,因此需要對CPU的不同應用進行測試,包括理論測試、視頻渲染以及實際游戲測試,同時還要考驗CPU的實際功耗和溫度。
技嘉AORUS X299 Gaming 7
IT之家拿到的主板是來自技嘉的AORUS X299 Gaming 7主板,全新的技嘉AORUS X299 Gaming 7主板專為Intel全新發布的X-series處理器打造,八條DDR4內存插槽都配置了帶有光效的金屬護甲,另外八條內存插槽可同時支持4333MHz高頻率內存。
擴展接口方面,這款主板配置了五條PCI-E全尺寸插槽,兩條X16、兩條X8和兩條X4。另外技嘉AORUS X299 Gaming 7還采用了三個M.2接口與相應的散熱盔甲,能夠有效地降低M.2設備的溫度。
理論測試
CPU-Z
CPU-Z是一款老牌CPU識別軟件,基本上新的CPU都可以在上面識別出來,包括L1、L2以及L3緩存等各種參數,而最新的CPU-Z中,開發商更改了CPU測試的算法,號稱更加符合目前的CPU現實情況。
從最新的1.8版本的CPU-Z Benchmark可以看到,得益于更出色的工藝以及更高的頻率,Intel Core i9-7900X相比較上一代十核心6950X處理器在單線程以及多線程上提升的幅度不少,當然這一切還是頻率的提升為主。
Fritz Chess Benchmark
FritzChessBenchmark是一款國際象棋測試軟件,但它并不是獨立存在的,而是《Fritz9》這款獲得國際認可的國際象棋程序中的一個測試性能部分。不過受制于程序編寫的限制,國際象棋只能使用最多16線程的規模。也就是說即使是十核心二十線程的i9-7900X,同樣只能使用16核心來進行運算。
象棋這軟件還是有一定的限制,那就是不能滿足16線程以上的處理器,于是6950X以及7900X并沒有發揮自己應有的實力。當然頻率的優勢讓7900X領先了一個身位。
wPrime
wPrime是一款多線程計算測試工具,測試多核心處理器比Super Pi更準確。與SuperPI的單線程運算不同的的是,wPrime在打開一個軟件界面下,可以支持多個核心的處理器。得益于支持最多4096個線程,wPrime可以讓i9-7900X以20線程滿載運行。
wPrime這款軟件可以說能夠完全展示7900X的計算性能,最多4096個線程的運行也讓7900X充分發揮自己應有的實力。經過實際測試,得益于10核心20線程的豪華規模,7900X僅僅用了83秒就完成了1024M的指數搜尋。
3DMark FireStrike
著名的測試軟件3DMark除了能夠測試顯卡的圖形性能之外,還能夠準確地通過內置的物理Demo來測試CPU的實際性能,因此在測試之中經常通過3DMark的物理分來對比CPU之間的性能強弱。
視頻應用測試
Cinebench R15
Cinebench r15中文版是一款基于Cinem4D引擎的處理器測試軟件,它可以同時測試處理器子系統、內存子系統以及顯示子系統。和大多數工業設計軟件一樣,CineBench可以完善地支持多核/多處理器,它的顯示子系統測試基于OpenGL。相比R11.5版本的最多16個核心來說,R15版本最多能夠支持256個邏輯核心。
Cinebench是大家十分熟悉的一款軟件,可以看到對于最新AVX512指令集的支持讓7900X在視頻處理中游刃有余,性能也領先于6950X以及對手R7 1800X。
X265 Benchmark
H265/HEVC是H264/AVC的下一代標準,未來的視頻文件尤其是4K藍光視頻將會大量使用X265進行編碼,而X265的編碼對于CPU的AVX2指令集可謂十分地看重,那么作為i9-7900X的主力用戶之一,視頻工作者對于i9-7900X的X265編碼能力自然要求頗高。
Adobe Premiere CC 2017
Adobe Premiere是一款常用的視頻編輯軟件,Premiere Pro是視頻編輯愛好者和專業人士必不可少的視頻編輯工具。它可以提升您的創作能力和創作自由度,它是易學、高效、精確的視頻剪輯軟件。
IT之家使用了一段未經導出的視頻素材,之后將其導出做成成品視頻,使用計時器來計算時間。當然這一次測試的是i9-7900X和微軟的Surface Studio進行對比。
得益于最新的AVX指令集以及10核心20線程的強大規格,Intel Core i9-7900X在面對Surface Studio使用的Intel Core I7-6820HQ可以說處于碾壓的態勢。處理相同的一段視頻,Surface Stuido需要花費264秒,而i9-7900X僅需130秒,僅僅是后者不到一半的成績,當然桌面處理器和移動處理器本身就是兩個不同層次的東西,不過i9-7900X的實力大家還是有目共睹的。
游戲測試:半斤八兩
除了以上這些專業測試之外,還有一部分的土豪級玩家希望購買i9-7900X來游玩目前的3A大作,而現在的一些主流游戲包括《戰地1》等已經開始對超過8核心的CPU進行特別優化,那么和其他的處理器相比,i9-7900X有什么優勢的地方呢?
和其他專業應用不同的是,已經不再是CPU瓶頸的游戲測試中,7900X和其他的處理器相比幾乎沒有優勢,甚至部分游戲因為頻率的劣勢而敗給了主頻更高的7700K,只能說為了游戲去購買i9處理器實在是不理智的選擇。
溫度及功耗
對于i9-7900X這樣的性能巨獸來說,強大的性能帶來的將會是巨大的發熱量以及功耗,盡管高端用戶對于TDP等并不是十分地敏感,但是過高的CPU功耗將會對電源的要求更加地嚴苛,而更換了硅脂之后的7900X能夠帶給用戶一個滿意的成績?
考慮到各個平臺散熱的不同,所以我們就只對i9-7900X進行測試。
i9-7900X實際功耗
i9-7900X實際溫度
得益于青島并不可怖的夏天天氣,實際運行中,7900X的溫度并沒有超過預想很多,當然這也和我們使用專門的散熱膏與水冷散熱器有關。面對7900X這樣TDP達到140W的怪物,一顆高端水冷散熱器是必不可少的。
而在功耗之中,我們看到了7900X電老虎的實力,AIDA64雙拷機中,440W的總功耗還是讓大家感到震撼,畢竟之前使用的7700K雙拷滿功耗僅有380W,現在一下子提升了60W,高功耗帶來的電源要求還是比較苛刻的。
總結:i9已不再獨孤求敗
或許在幾年之前,Intel如果推出了Core i9,那么這顆強大的處理器將會一呼百應,在發燒級消費處理器中沒有任何的對手,因為從i7-3960X,隨著Intel“Tick-Tock”戰略的大力推進以及當時AMD的全線疲軟,整個高端市場幾乎被Intel所壟斷,當時的旗艦處理器可以說就是代表了最強大的消費級處理器的性能水平。
而到了2017年,命運之輪好像在這兩家對手之間來回輾轉,此時Intel推出的全新的i9處理器已經不再是獨孤求敗的境界,甚至面臨著重重挑戰。而7900X也不再像去年的6950X一樣賣出15000元的天價,重新回歸到999美元的定價中來。
通過各種應用測試,我們可以看到得益于最新的AVX指令集,i9-7900X在視頻處理以及頻率方面比前輩還是有較大幅度的提升,畢竟Intel已經打磨了N代的14nm工藝,未來一段時間還將繼續打磨。可以看到在視頻渲染這樣吃滿7900X的應用之中,7900X的領先幅度還是可以接受的。
不過到了游戲應用上,目前大部分的游戲已經不再是CPU瓶頸,因此即使是7900X也沒有用武之地,和其他的主流處理器相比沒有太大的優勢,為了游戲去購買i9處理器顯然是不劃算的。
目前來看,Intel的i9家族除了已經推出的7900X之外,還將包括12、14、16、18核心的i9-7980XE,這些處理器將會在1至2個月之后正式發售。到時候Intel Core i9的家族才會真正壯大起來。
盡管看起來多么美好,但是AMD已經正式發售兩款發燒級處理器Ryzen線程撕裂者1920X和1950X,而這兩款處理器將會擁有12核心與16核心的恐怖規格。
我們不能在如今風起云涌的CPU市場上給這兩家產業巨頭輕易地下結論,未來究竟鹿死誰手還很難說,不過對于Intel來說,真正的挑戰已經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