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3日消息,據9to5mac報道,戴爾表示將發布在Windows中操作iPhone的新工具Mobile Connect 程序,可以同步 iPhone 數據甚至讓 iPhone 屏幕鏡像到戴爾筆記本電腦上。新功能之一是能夠輕松將照片,視頻和其他文件從iPhone拖動到戴爾筆記本電腦。
iPhone用戶還可以使用戴爾的Mobile Connect通過Windows獲取通知并應答SMS,該功能已經有大量的用戶。借助這些新功能,戴爾希望不僅該工具的使用量會增加,而且筆記本電腦也會引起人們的興趣。
但是,目前尚不清楚這些功能是否與蘋果合作開發,或者戴爾是否已使用AirServer等替代方法創建了解決方案,AirServer可以將其他設備變成類似AirPlay接收器。
在Windows中玩iPhone指日可待,MacBook的銷量會不會受沖擊呢?
著智能設備的越來越多,電腦已經不是大家工作娛樂的唯一選擇。隨著智能手機的日漸強大,手機在辦公領域也占有一席之地。而有時我們又不得不在多個設備之間處理事情,于是小屏設備連接大屏設備或者大屏設備控制小屏設備成為提高效率的一種方式。而在實現不同設備的連接上,華為一直做得不錯,但也僅限于使用華為的設備。除此之外,我們也可以通過一些軟件來實現手機與電腦的連接,在戴爾電腦上就有這樣一個軟件支持手機鏡像連接電腦,這就是Dell Mobile Connect。
Dell Mobile Connect是戴爾官方為大多數帶有藍牙設備的戴爾電腦內置的一款可以連接手機的一款軟件。它對手機機型并沒有限制,適用于安卓和ios平臺。可以通過鼠標、鍵盤或觸摸屏享受智能手機的功能(通過鏡像連接操控智能手機)。可以通過電腦端發送和接收短信、撥打或接聽電話、訪問聯系人以及收取手機通知,也可以實現文件的無線傳輸,告別數據線。
一般來說,在戴爾電腦上用這個軟件與智能手機連接很簡單,只要電腦端和手機端都安裝好了軟件,再進行相應的授權就可以順利連接。但對于一些較老的戴爾電腦來說,可能還要下載相應的驅動才能正常運行。而且值得肯定的是與常規的WIFI連接不同,它是通過藍牙來實現手機與電腦的連接,這樣在一些無網絡環境下也能讓手機正常連接電腦。并且連接很穩定,不會出現意外斷連的情況,但前提是手機端不能后臺清理掉Dell Mobile Connect,如果想實時快速連接,可以將它在后臺鎖定,只是可能手機電量會受不了。
在成功進行連接后,我針對軟件的各個功能進行了體驗,其中“微信”功能更像是“鏡像“功能的一個快捷方式,因為通過“鏡像”功能也可以用鼠標模擬觸摸來打開微信。而其他幾個功能則相對獨立。
通知功能主要起到提醒的作用。在與手機連接后,如果有短信或者電話進來都會有通知顯示,且可以以懸浮窗的形式出現在電腦桌面。但經過幾次測試,可以顯示信息及來電通知,微信通知則不會顯示。這一功能實用性還是有的,這讓我們即使手機在口袋也不必拿出來看接收的消息,只是還存在局限性,不能全面顯示手機上的通知。
軟件界面上的“手機”功能準確來說就是通訊錄功能,可以在這個界面查找聯系人和撥打電話。這個功能應該是進行了升級,因為我記得前面幾個版本并不支持。而且利用這個功能通話時可以使用電腦的麥克風和揚聲器,這就避免了在電腦上撥打而要用手機對話的尷尬。
這里對應的手機端的“短信”功能,可以在電腦端進行短信的收發,這部分功能和聯系人功能一樣,主要是傳統的手機聯系方式的對話。
相對于前面的幾個功能,這個“文件”功能的使用應該會比較頻繁,相對于傳統的用數據線連接來查看手機內的文件。它支持實時查看并可以在電腦端與手機端相互傳輸內容。但內容形式僅限于圖片、視頻、音樂和文檔,并且不支持分類查看。然而在實際操作中,圖片可以正常拖拽來傳輸內容,但視頻文件很容易失敗,不知道是不是文件過大的原因。當然,也有另一種方式將手機內的文件傳輸到電腦上,通過鼠標雙擊文件,在打開的應用程序中選擇另存為·····,也可以將文件從手機保存到電腦。雖說這個文件傳輸很實用,但局限在幾種文件類型,如果想傳一些壓縮包、電子書等還得另想辦法。
鏡像功能是該軟件最讓人驚喜的功能,除了可以將手機屏幕投屏到電腦桌面,還可以通過鼠標模擬手觸摸手機的方式來操作手機,簡而言之,就是在電腦上體驗完整的安卓功能。比較實用的地方在于可以通過電腦控制手機相機進行拍照,比如我們可以把手機固定在三腳架上,用電腦點擊拍攝可以避免用手觸碰手機造成的晃動。而在前面說的微信功能可以直接通過鏡像實現,直接用鼠標打開手機上的微信可以了。再者,使用微信功能時手機屏幕也要處在顯示狀態。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鏡像模式下手機屏幕雖然是顯示的,但亮度會自動調到最低,而如果長時間使用,手機電量肯定也要尿崩。
除了豎屏模式,Dell Mobile Connect還支持強制橫屏。即使在主界面下也能將手機屏幕設置成橫向的。這一模式對玩手機游戲來說很方便,對于那些配備觸控屏的電腦來說,可以用電腦來暢玩手機游戲也是一種新穎的體驗,而遺憾的是不能在電腦上全屏。
在進行一番功能體驗后,Dell Mobile Connect在一些功能上還存在局限性,比如不能支持文件全部類型的查看及傳輸,使用鏡像功能時不能全屏。但其所有功能的實現已經能夠滿足我們對手機連接電腦的基本需求。
、公司簡介
Dell Technologies戴爾科技公司(NYSE:DELL)由邁克爾·戴爾于1984年創立,是全球最大的電腦廠商,也是首家直銷模式廠商(利用面對面、郵件、網路及電話行銷等模式直接接觸終端消費者,根據顧客個別需求組裝電腦出售,由制造商直接面對客戶)。總部位于美國德州朗德羅克,全職雇員超15萬人。截止2019年7月,世界500強排名第84位。
二、主要業務/產品
面向家庭或小型企業的 Dimension 個人電腦,面向家庭或小型企業的Inspiron筆記本電腦,XPS高端娛樂電腦,OptiPlex 企業級臺式機,Latitude 企業級筆記本電腦,PowerEdge 服務器,PowerVault和Dell I EMC存儲解決方案,Precision工作站,PowerConnect交換機,Axim掌上電腦,戴爾品牌投影,Alienware游戲型電腦。
三、發展歷程
■ 1984年,邁克爾·戴爾以1000美元資金創立戴爾計算機公司。
■ 1985年,推出首臺自行設計的個人電腦--Turbo。Turbo采用英特爾8088處理器,運算速度為8MHz。
■ 1987年,成為首家提供下一工作日上門產品服務的計算機系統公司,在英國設立辦事處,開始拓展國際市場。
■ 1988年,正式上市,首次公開發行350萬新股,每股作價8.5美元。
■ 1989年,推出首部戴爾筆記本電腦。
■ 1990年,在愛爾蘭Limerick建立生產廠房,以供應歐洲、中東及非洲市場。
■ 1992年,首次被《財富》雜志評為為全球五百強企業。
■ 1993年,成為全球五大計算機系統制造商之一,在澳大利亞和日本設立辦事處,正式進軍亞太區市場。
■ 1995年,最初售價8.5美元的戴爾股票在分拆前已升至100美元。
■ 1996年,在馬來西亞檳城開設亞太區生產中心,開始通過網站www.dell.com銷售戴爾計算機產品,開始主攻網絡服務器市場,成為標準普爾500指數成分股之一。
■ 1997年,第1000萬臺戴爾電腦下線,普通股在分拆前每股升至1000美元,推出首臺戴爾工作站系統,網上營業額由年初的每天100萬美元,躍升至逾400萬美元。
■ 1998年,擴建在美國及歐洲的生產廠房,并在中國廈門開設生產及客戶服務中心,推出PowerVault儲存系統產品。
■ 1999年,在美國田納西州那什維爾(Nashville, Tenn)增設辦事處,拓展美洲業務,在巴西Eldorado do Sul開設生產工廠,滿足拉丁美洲市場需求,推出“E-Support - Direct from Dell”網上技術支持服務。
■ 2000年,網上營業額達到每天5000萬美元,按工作站付運量計算,戴爾首次名列全球榜首,推出PowerApp應用服務器,第一百萬臺戴爾PowerEdge服務器下線。
■ 2001年,首次成為全球市場占有率最高的計算機廠商,按標準英特爾架構服務器付運量計算,戴爾在美國位居第一,推出PowerConnect網絡交換機。
■ 2002年,將其奧斯汀工業園區命名為Topfer制造中心,以贊揚Mort Topfer在1994年至2002年的任期內對戴爾和社會的貢獻,推出首個“刀片式”服務器,推出Axim X5進入手持設備市場,在美國針對零售業客戶推出基于標準的收款機,推出3100MP投影儀,進入投影儀市場,售出第二百萬臺PowerConnect網絡交換機,美國客戶選擇戴爾為他們首選的計算機系統供應商。
■ 2003年,面向企業用戶和個人用戶推出打印機,推出戴爾回收計劃使客戶能夠將任何廠商的計算機設備回收或者捐贈給慈善機構,正式更名為戴爾公司,反映了公司已經發展成為技術產品和服務的多元化提供商,進入家電市場,公司產品線的延伸為客戶需求提供了一站式解決方案。
■ 2004年,凱文·羅林斯成為戴爾下一任首席執行官,宣布在北卡羅萊納建立美國第三家工廠。
■ 2005年,被“財富雜志”評為“美國最受贊賞企業”的首位,位于北卡羅萊納建立美國第三家工廠開幕。
■ 2006年,歷史上首次季度出貨量突破1000萬臺系統(2006財年第4季度)。
■ 2009年,通過對知識產權和研發的巨額投資,增強了其解決方案的產品組合和能力。
■ 2010年8月16日,宣布并購數據存儲廠商3PAR。
■ 2012年12月13日,宣布將不會再研發Android智能手機。
■ 2013年2月5日,宣布私有化方案,創辦人邁克爾·戴爾及全球技術投資公司銀湖合作,斥資249億美元將戴爾私有化,股東可獲得每股13.75美元現金,另加每股13美分的特別股息。
■ 2014年3月27日,和微軟達成一項專利授權協議。根據這項協議,戴爾在出售搭載谷歌Android和Chrome軟件的設備時將需要向微軟支付專利授權費。
■ 2015年10月12日,與數據存儲公司EMC的并購宣布完成,最終以670億美元收購了EMC,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科技并購案。
■ 2016年3月28日,以30.5億美元出售旗下IT技術服務部門給日本電信電話(NTT)子公司NTT數據(NTT Data)。
■ 2016年5月2日,在EMC World 大會上宣布,在完成收購EMC后,戴爾公司(Dell Inc.)將改名為“Dell Technologies”,旗下包含兩個子品牌,其中銷售PC等客戶端的業務稱為Dell,負責企業基礎架構的部門稱為Dell EMC。
■ 2016年9月12日,DELL EMC以16.2億美元出售旗下企業內容部門給加拿大商業軟件開發商OpenText。
■ 2018年7月3日,以239億美元現金加股票收購Vmware追蹤股票(股票代碼為DVMT),并發行約70億美元股票。新發行的戴爾C級股票將于12月28日正式在紐交所掛牌。
四、主要創始人介紹
邁克爾·戴爾
邁克爾·戴爾(英語:Michael Dell,1965年2月23日- ),美國猶太人企業家,世界最大電腦制造商之一戴爾公司的創始人及董事會主席。
■ 1965年2月23日,出生于美國休斯頓的一個中產家庭。他的父親是一位牙醫,母親是一個經紀人,因此,他們結識了許多中上階層人士。
■ 1977年,12歲時,在集郵雜志上登廣告做郵票生意,由此賺得了2000美元并用這筆錢購買了他自己的第一臺個人電腦。這次經歷讓他認識到越過中間商做買賣的好處。
■ 1981年,16歲上中學時,替休斯敦《郵報》拉訂戶,賺了1.8萬美元并買了一輛寶馬汽車。
■ 1983年,遵父母之命進入得克薩斯大學奧斯汀分校選修醫學,成為了一名醫學預科生。
■ 1984年,19歲的戴爾在大學第二年帶著對電腦的熱愛退了學,創建了自己的公司,Dell電腦公司。
■ 1987年10月,依靠過人的膽量和敏銳的感覺,在股市暴跌的情況下大量吃進高盛的股票,第二年他便獲利了1800萬美元。這一年,他只有22歲,他開始向成功邁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 1991年,Dell公司的銷售額達到8億美元。
■ 1992年,入選《財富》雜志,成為全球500強企業里最年輕的CEO。
■ 2004年7月,從CEO的位置上退休,凱文·羅林斯接任CEO。
■ 2007年2月,42歲的戴爾被迫復出,擔任CEO,羅林斯拿到巨額補償后走人。
■ 2013年2月6日,戴爾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邁克爾戴爾(Michael Dell)與全球技術投資公司銀湖合作收購戴爾。正式私有化,總價值244億美元。
■ 2019年3月,以343億美元財富排名2019年福布斯全球億萬富豪榜第25位。
五、圖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