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筆記本,回家臺式機,我有兩臺電腦,卻只想用一套鍵盤鼠標快捷切換,怎樣實現(xiàn)?今天,筆點酷玩教給大家2種簡單好用的方法,讓你無需復雜操作,只用一套鼠標,就能玩轉(zhuǎn)兩臺PC(Mac也行),特點是,無需多花錢買KVM切換器等設(shè)備,0成本輕松搞定,小白也能輕松學會!
▼ 我的2臺電腦雙屏共享鍵鼠的場景之一:臺式機使用40寸電競帶魚屏(Win10系統(tǒng))+ 華為筆記本(Win11系統(tǒng))▼
鑒于圖文描述不給力,筆點酷玩特意做了個教學視頻,時長3分鐘,使用的帶魚屏顯示器為聯(lián)合創(chuàng)新的innocn 29C1F(屏幕比例21:9,專業(yè)級美術(shù)顯示器),希望可以幫到各位。
▼ 我的2臺電腦雙屏共享鍵鼠的場景之二:臺式機使用29寸電競帶魚屏(Win10系統(tǒng))+ 華為筆記本(Win11系統(tǒng))▼
友情提示:方法1在所有電腦上都可以使用,只是必須聯(lián)網(wǎng)(2臺電腦聯(lián)網(wǎng)或接入同一個局域網(wǎng),具體軟件具體分析);
方法2無需聯(lián)網(wǎng),只借助顯示器本身即可實現(xiàn),不過,只有自帶一鍵分屏,一鍵切換鍵鼠的功能顯示器才能實現(xiàn),因此方法2更適合有升級顯示器打算的朋友。
希望這個視頻可以幫到有類似需求的同學,建議收藏,也別忘了給我點個贊哦!
▼視頻▼
<script src="https://lf6-cdn-tos.bytescm.com/obj/cdn-static-resource/tt_player/tt.player.js?v=20160723"></script>
下面我花一些篇幅講講2種方法的具體細節(jié),圖解總計20圖3000字,力求讓大家對分屏、共享鍵鼠的不同方案,有一個更為透徹的認識,并確定更適合自己使用場景的方案。
視頻中提到的3種共享鍵鼠軟件,MouseWithoutBoarder(無界鼠標)、Synergy(“鍵鼠協(xié)同”)、ShareMouse(“共享鼠標”)我都用過,大家可以自行搜裝測試。
其中Synergy我用得最早,Win7時期我就玩過,不過當時的軟件穩(wěn)定性不佳,不久放棄改用ShareMouse,最后一直在用MouseWithoutBoarder(無界鼠標),三者功能相似,都可以提高辦公、讀屏效率,“以1勝2”。
根據(jù)不同的使用場景,我將共享鍵鼠分成3種情況:
當你有2臺PC,每臺電腦接一個顯示器,此時MouseWithoutBoarder(無界鼠標)可以將讓你用一套鍵鼠同時操控2臺PC。
比如鍵盤鼠標連接的是電腦A,正常你只能用鍵鼠操控電腦A,但在電腦A和電腦B上同時裝上無界鼠標之后,就可以安排兩臺電腦的屏幕“虛擬的連接到一起”,比如屏幕A在左,屏幕B在右,你的鼠標可以從屏幕A的右側(cè)邊緣“無縫”滑到屏幕B,控制電腦B。
▼ “無界鍵鼠”:左PC、右PC的兩塊屏幕“無縫拼接”,鼠標移到虛擬邊界后自動切換▼
軟件法不但可以共享鍵鼠,還可以在電腦A上Ctrl+C,然后鼠標挪到屏幕B,在電腦B上Ctrl+V,或者反向操作!鍵盤、鼠標是一體的,鼠標移動到并控制哪臺電腦的屏幕,鍵盤的操控也會跟隨到哪個屏幕,“無界鼠標”,實際上就是“無界鍵鼠”。
▼ “無界鍵鼠”:左PC復制文本,鼠標挪到右PC鍵盤Ctrl+V粘貼后,再返回左PC鍵盤粘貼▼
——“小王啊,為什么我在我的電腦復制,在你那里無法粘貼呢?”
——“老板,請用無界鼠標。”
還有啊,無界鼠標還能將電腦A的屏幕截圖直接發(fā)給電腦B,或者反過來。總之,附加的小功能,可以極大的提高“雙PC單鍵鼠”的工作效率,非常值得一試。
最后,無界鼠標共享一套鍵鼠時,最多可以同時控制4臺電腦,也就是4塊屏幕“共享”,大多數(shù)家庭用戶的需求都能滿足了。
剛才說的都是“雙屏幕單鍵鼠”,可如今買房難,小戶型小桌面,兩臺顯示器太占桌面,而且不少朋友還是一臺PC臺式機+一個筆記本的情況居多。這也是我之前說的“上班筆記本、回家臺式機”,這個時候,選擇一個大尺寸或帶魚屏更合算,平時用臺式機大屏,回家用筆記本的時候,外接這塊顯示器,視野更寬闊。
很顯然,帶魚屏+“無界鼠標”,這個時候就會發(fā)揮超乎想象的提效效果。
足夠?qū)挶壤膸~屏,可以輕松分成左右兩塊足夠大的屏幕,分別給臺式機和筆記本做圖像輸出——單屏一分為二,再加上無界鼠標,成了!
以上三種情況,建議大家符合哪一種,就用哪一種。我最開始用的就是第三種,也是視頻中講解的方案。
實際上這種方案我早就演示過,我在上一期帶魚屏評測《雙顯示器,還是帶魚屏?怒上40英寸4K屏,泰坦軍團P40UG體驗記》中就有這么個“帶魚屏分屏+雙PC共享一套鍵鼠、利用無界鼠標無感切屏”的動圖,大家一看就懂。
無界鼠標等“共享鍵鼠”軟件固然好用,但比較依賴網(wǎng)絡(luò),一旦網(wǎng)絡(luò)狀態(tài)不佳,鍵鼠跨屏時的延時就會增大,所以說方法1也不是十分完美。
有沒有不依賴網(wǎng)絡(luò),只利用硬件實現(xiàn)的方法呢?
之前考慮這個問題,我曾經(jīng)考慮過市面上早已出現(xiàn)的“KVM切換器”類產(chǎn)品,這類產(chǎn)品支持HDMI、DP等多路分屏和切換,不過質(zhì)量和功能差不多的要一兩百,而且讓本不清爽的桌面線纜布局雪上加霜,有點不劃算。所以,思路轉(zhuǎn)為以下三個方向。
1,隨著顯示器更新?lián)Q代,有些已經(jīng)集成了KVM功能,但功能體驗各不相同,選一個有完美硬件共享鍵鼠、支持便捷切換雙PC操控的帶魚屏,是一個靠譜的方案。
2,如果選擇顯示器,那么錢就要用到刀刃上(能不動用資金更好),顯然,21:9比例的超寬帶魚屏依然是最優(yōu)解。因為普通寬屏大多不支持分屏;即使支持分屏,1:1對半分之后,左右兩區(qū)也因為太窄而顯得雞肋。換成帶魚屏,就寬裕許多,而且還可以酌情選擇2:1、1:2,畫中畫(PIP)等方式花式分屏。
▼29寸帶魚屏剛好適合1.2米的電腦桌(臺式機、筆記本都放在桌子上,還有富裕區(qū)域),如果桌面更寬,可以選擇比innocn 29C1F更大的帶魚屏。
3,為了保持桌面清爽,使用無線(藍牙)鍵鼠,并盡量保持極低的延遲、極少的干擾是關(guān)鍵。如果這套鍵鼠必須插在顯示器上,那么顯示器上必須有預留接入鍵鼠藍牙接收器的USB口(至少2個,勉強1個也行,適合鍵鼠共用一個USB接收器的情況)。
綜上,我入手了聯(lián)合創(chuàng)新的這款innocn 29C1F,它的配置功能完美滿足了以上3個需求:
① 自帶PIP/PBP等分屏功能;
② 接口豐富,除2個HDMI口、1個DP口、1個Audio口,1個支持65W對外充電并可接入設(shè)備的Type-C口之外,還有2個USB-A口,因此特別適合接入無線鍵鼠實現(xiàn)硬件共享。
③ 尺寸29英寸,橫向占用69cm,剛好適合客廳的桌子(40寸帶魚屏橫向占用達到95cm,1米桌放上它就沒地方放筆記本了)。
▼按此方案,帶魚屏雙分屏也只露出4根線纜(臺式HDMI或DP線,筆記本Type-C線,USB-B線,顯示器電源線)。
作為一款專業(yè)級美術(shù)顯示器屏幕,innocn 29C1F的面板素質(zhì)、色彩還原、辦公適應度都很棒,自動重力感應讓旋轉(zhuǎn)成豎屏顯示一氣呵成,不到一千六的(實付1569)高性價比也比較適合預算不富裕的同學低成本換新主力屏。
使用它作為分屏+鍵鼠共享的主力,更重要的原因是其最新固件支持比較完美的“一鍵快速分屏” + “一鍵鍵鼠切換” 功能,其他顯示器需要按好多下才能實現(xiàn)的操控,它只需要一鍵就能解決(鍵2:分屏,鍵4:鍵鼠切屏),讓方法2的“硬件分屏共享方案”,與方法1的“無界鼠標”軟件方案平分秋色。
從我的視頻操控來看,借助innocn 29C1F實現(xiàn)的“單屏雙機、一套鍵鼠共享”的效果相當棒,鼠標、鍵盤在2臺電腦上操控的延時也更低,而且左右屏工作狀態(tài)明確,不會誤操作。
這種方案極高地利用了帶魚屏的超寬比例優(yōu)勢,分屏共享鍵鼠,操控非常便利。對于桌面面積不大,預算較低的朋友來說,千余塊的專業(yè)顯示器也更節(jié)省成本,如果你剛好需要升級顯示器,又有與我類似的雙電腦共享操控需求,可以試試。
▼再給大家曬一個圖:我的 “雙機 三屏幕 共享鍵鼠” 方案▼
這種方案對應的示意圖如下,圖都是筆點酷玩原創(chuàng),大家應該可以看懂。
當然,方法2也有短板——缺憾就是無法實現(xiàn)“左邊復制、右邊粘貼”等無界鼠標的附帶功能,目前只能實現(xiàn)鍵鼠共享。
但是!!!方法1和方法2不是互斥的!就像我在3分鐘教學視頻中演示的那樣,你完全可以既在兩臺電腦上裝上“無界鼠標”,同時也使用innocn 29C1F帶魚屏實現(xiàn)共享硬件鍵鼠。
所以,如果局域網(wǎng)穩(wěn)定正常,用軟件自由切換共享鍵鼠更方便;
如果網(wǎng)絡(luò)延遲高/斷網(wǎng)/無網(wǎng),或者需要雙機精確操作不出錯,就改為顯示器功能的硬件方式,一鍵快捷切換共享鍵鼠。
這樣一來,雙PC乃至多臺電腦提高工作效率,就變得渾然天成了。
你學會了嗎?
我是玩有境界的筆點酷玩,干貨碼字作圖不易,歡迎閣下一鍵三連。#帶魚屏#
之前的桌面為3張桌子,2臺顯示器的的組合。由于老婆需要帶娃,所以改在家里辦公了,這個地方就讓出給了老婆。
詳情見文章
宅家不怕,升級桌面3.0,桌子、顯示器、鼠鍵、臺燈全都要更新
▼由于房子本身不大,2個臥室非常小,也沒有書房,所以新地盤還得在客廳找,最后不得不把原來的4人位大沙發(fā)去掉一半(2部分組合),得到一個~1.5m長度的空間,在這里放置新的電腦桌。
▼之前是橫向平鋪一臺27寸和一臺34寸的帶魚屏顯示器,確實有點太長了,經(jīng)常需要轉(zhuǎn)頭,所以這次嘗試下新的顯示器布置方案:一臺27寸顯示器和一臺34寸帶魚屏顯示器上下放置,另外由于還閑置了一臺15寸的便攜顯示器,就索性豎直放在上層的27寸顯示器旁邊,讓上下顯示器的寬度基本一致,視覺效果更好。
做了視頻請大家觀賞:
美好的一天從桌面開始,尋找最優(yōu)多屏布置方案,數(shù)碼好物分享
▼整個桌面以及周圍環(huán)境一覽:
電腦主機之前剛發(fā)過文章,感興趣可以看看:
高溫警報!升級散熱和顯卡、內(nèi)存,體驗把RGB主機放在腳邊的感覺
▼要說明可不是為了這種效果而一次性購買三臺顯示器,也是由于家中顯示器不斷增多,只能努力設(shè)計出最合理的放置方式,來達到物盡其用。
▼加裝了第三方的鍵盤架,在一定范圍內(nèi)可以前后上下左右的活動,同時可以放下鍵盤和鼠標,另外當鍵盤架拉伸到最大距離時也可以增加人眼到顯示器的視距,彌補桌子寬度的不足。
▼選購桌子尺寸為1500X600mm,上面帶有隔板(高度500mm)。小熊就利用這個特點來實現(xiàn)這種上下顯示器的布置。因為小熊即不想在墻上打洞,也不想再買上下雙屏的顯示器支架(已經(jīng)有3個單臺的顯示器支架)。
▼插排使用無痕膠固定在電腦桌后面的支架上,節(jié)約桌面上空間。
▼在上面隔板上放了一個小米無線開關(guān),起身離開電腦桌時正好可以夠到。插排則在下面連接一個小米智能插座,聯(lián)動設(shè)置好后就可以一鍵開關(guān)所有的用電設(shè)備。
▼電腦桌自帶的鍵盤架不太滿意,因為我除了想放鍵盤還想放鼠標,所以找到這款比較大的鍵盤托架,尺寸為長750mm,寬240mm,軌道長度450mm,而且可以進行高度和角度的調(diào)節(jié)。
▼鍵盤架送了一個護腕和一個鼠標墊,都太low,所以都重新購買。做了定制鼠標墊,多花了幾塊錢(自己切割的話倒角不太好弄),選擇了皮面,并且使用了3m雙面膠進行了固定。
▼飛利浦345B1CR(34寸帶魚屏)放置在桌面上(下層),該顯示器分辨率為3440X1440,24寸,VA的曲面屏,100Hz刷新率;隔板上(上層)放置優(yōu)派 VX2719-2K-PRO NanoIPS,分辨率2560X1440,NanoIPS屏幕,165Hz刷新率。
▼上層使用了顯示器支架(樂歌DLB502,最大承重9kg),并將顯示器角度微微朝下,觀看的角度更加舒適。
▼另外上層放了一把博世(BOSCH)IXO3電動螺絲刀,槍式的握把用力更加方便,扭力方面也比較大適合安裝家具之類的。2個小米對講機lite,老婆在小區(qū)遛娃時方便聯(lián)系。
▼15寸的便攜式顯示器的型號是G-STORY GSW56TB ,1080p分辨率,IPS屏幕,60Hz刷新率。這個顯示器背后有2個螺絲孔位,但由于本身尺寸小重量輕,沒法使用氣動式支架,正好家里還有一個機械式支架就用上了(雜牌的)。
▼這樣搭配顯得3臺顯示器整整齊齊的。
安裝后由于三臺顯示器為3種不同的色彩風格,看著也是有點別扭,并且如果是作修圖調(diào)色的工作也不方便,所以校色也是必須要進行的。
▼校色可以使用Datacolor Spyder和愛色麗(X-RITE)等專業(yè)校色設(shè)備中的工作室模式來統(tǒng)一處理,之前入手了Spyder5 Elite,現(xiàn)在在售都是SpyderX了。
有人說好貴啊,買不起!難道不可以在TB租一個嗎?
▼安裝好必備的校色軟件并連接校色儀,按照軟件的提示進行校色就可以了(建議顯示器點亮30分鐘后進行)。三屏統(tǒng)一校色使用的是工作室匹配模式(只有紅蜘蛛版本支持,綠、藍蜘蛛不支持)。進入工作室匹配模式的配置界面,看到連接上的3臺顯示器,但只有優(yōu)派的顯示器型號能被識別出來,我在圖片上作了標識,方便大家分清三臺顯示器。
▼首先要測每一臺顯示器的最大亮度,手動將顯示器恢復出廠設(shè)置,并將亮度調(diào)整為100%。放置上層的顯示器要測就有點麻煩,校色儀線材長度有點不夠!(我的主機放在桌子下面)
▼不同品牌型號的顯示器的最大亮度是不同的,要調(diào)整統(tǒng)一的風格需要亮度一致,所以只能向亮度最低的顯示器看齊。另外還需要設(shè)定光度和白點,使用推薦值就好了。
▼對每一個顯示器進行校色,需要根據(jù)軟件提示調(diào)整兩臺高亮度顯示器的亮度參數(shù),使其亮度達到亮度最低顯示器的最高亮度值(說得像繞口令)。
▼以下是校色前后的對比,色彩風格統(tǒng)一性還是得到了提升,當然由于顯示器由于本身的素質(zhì)制約,也不可能實現(xiàn)完美統(tǒng)一。
▼可以看到優(yōu)派 VX2719-2K-PRO NanoIPS的sRGB色域覆蓋最高,達到了100%,飛利浦345B1CR稍差一點,sRGB色域覆蓋最為98%,而G-STORY GSW56TB的sRGB色域覆蓋只有62%。
▼畢竟G-STORY GSW56TB是臺便攜顯示器,所以顯示器的素質(zhì)上并不是很高(本來想用它想連接手機玩,后來發(fā)現(xiàn)手機不支持! ),所以它校色前后的變化也是最大的。其實也可把這個拖油瓶甩掉,只把優(yōu)派和飛利浦進行統(tǒng)一校色就好了。
再來介紹下桌面的其它東東:
▼入手一臺ScreenBar Plus(具體型號為ScreenBar Plus e-Reading lamp),當然現(xiàn)在也有同類低價的產(chǎn)品可以選擇,但還是喜歡明基的調(diào)調(diào)。
▼包裝內(nèi)有說明書保修卡之類的,另外ScreenBar Plus的各個部分也被紙盒內(nèi)的凹槽分隔開來。
▼ScreenBar Plus由燈體、重力樞軸夾和旋鈕線控三部分組成,相比普通版多了一個旋鈕線控。
▼ScreenBar Plus的燈體長度為45cm,外殼鋁合金材質(zhì),銀灰色,表面經(jīng)過陽極噴砂處理。由于控制部分不在燈體上,整體設(shè)計更加簡約。
▼燈體右側(cè)印有ScreenBar Plus型號,另外供電接口已經(jīng)從micro usb接口升級為TypeC,更加方便插拔,工作溫度40℃,5W的輸入功耗僅需1A電流即可帶動。
▼很明顯可以看到有兩種顏色的燈珠,分別為冷暖,共90顆燈珠組成,能提供500Lux的照度。在2700K—6500K的色溫范圍內(nèi)可調(diào)節(jié)(8 檔),實現(xiàn)色溫的切換,當然亮度也是可以調(diào)節(jié)的。并通過了IEEE PAR1789 LED燈具頻閃規(guī)范和歐盟IEC/TR 62778藍光標準認證。
▼重力樞軸夾。靠夾具轉(zhuǎn)軸關(guān)節(jié)處內(nèi)的彈簧提供的加持力以及配重的重量,并輔以夾具兩邊的兩塊防滑膠墊,將掛燈穩(wěn)固定掛在屏幕上。夾具設(shè)計可以適應于直角的或者或者弧形的顯示器頂部,官方建議可掛屏幕的厚度為1~3cm。
▼旋鈕線控,中間的旋鈕按下為開關(guān),旋轉(zhuǎn)可調(diào)節(jié)亮度和色溫的等級,左面是自動調(diào)光,右面按鍵為切換亮度/色溫;頂部是一個環(huán)境光傳感器;下面是亮度調(diào)整指示燈和色溫調(diào)整指示燈。線材有2個接口,一個TypeC來接燈體,一個為TypeA,提供供電。
▼底部為一整塊全黑的橡膠材質(zhì)底座,保證旋鈕線控的穩(wěn)定性。
▼將掛燈放到最上面的顯示器上,據(jù)桌面的距離為80+cm,已經(jīng)超過官方的規(guī)定的最大使用高度。
▼ScreenBar Plus的旋鈕線控可以實現(xiàn)色溫的8段調(diào)節(jié);亮度的15 檔的調(diào)整,下面直接使用自動調(diào)光來試試是否還能提供桌面足夠的亮度。
▼ScreenBar Plus的發(fā)光區(qū)域是長條形,也比較適合長方形的桌子時,可以看到整個桌子基本都亮起了。而且由于非對稱光路設(shè)計,使得其射出的光源經(jīng)過導光板被限制在了一定區(qū)域內(nèi),所以顯示器并未出現(xiàn)反光。而且平時使用是在射燈打開的條件下,使用ScreenBar Plus來進行補光,所以即使掛得這么高,效果也是滿好的。
▼盡量用完上層的空間,上面隔板左側(cè)放置一些收納盒,這種收納盒上下左右可以和其它收納盒組合固定,蠻方便的,另外也有多種不同的大小可以選擇。
▼旁邊有一個WOWSTICK SD螺絲刀,扭力方面自然是不如傳統(tǒng)槍式,但反而適合用在一些數(shù)碼、電器產(chǎn)品上,不至于因為力量太大而損壞這些較為精密的螺絲。
▼由于家里有娃就沒有在桌面放大功率的音箱,所以音頻設(shè)備只能在耳機上多用心(qian)了,無線耳機是Razer Opus雷蛇寂星鯊,耳機掛架是可拆卸的,正好固定在桌子支架上。
▼有線耳機是鋼廠的Arctis Pro,耳機支架是喬思伯HS-1。
▼入手一個ORICO 7口集線器(具體型號是CT2U3-7AB),作為HUB,也方便USB設(shè)備充電使用。7個USB接口都有獨立的控制開關(guān),而且還支持BC1.2充電協(xié)議。
▼包裝內(nèi)有說明書、卡片,此外就是集線器、適配器、USB3.0的數(shù)據(jù)線。電源適配器的輸出參數(shù)為12V、2A,最大功率為24W,能保證提供充足的電源。
▼這款集線器外殼材質(zhì)為ABS,尺寸是145×58×26mm,稍微有點厚。一端有2個接口,一個適配器接口,一個為USB 3.0 TYPE B接口。主控芯片為VL817,微軟系統(tǒng)、蘋果系統(tǒng)、Linus系統(tǒng)都能夠支持免驅(qū)動,插上即可使用。
▼掛燈和便攜式顯示器的供電都插在集線器上,還插了讀卡器,這樣還有4個U口可以自由使用。另外由于ScreenBar自帶的USB連接線不太夠(廠商應該想不到有人會掛這么高吧!),所以旋鈕線控只能放在集線器附件的位置了,最近打算入手個TYPEC的延長線。
▼使用磁吸式的集線器固定一些線材,可以讓桌面更美觀一些。
▼桌子側(cè)面正好有個劃痕,用它的底座還可以遮遮丑。
▼桌面的有一把酷冷SK621鍵盤和和一個美加獅R.A.T PRO X3至尊版游戲鼠標,這個鼠標單獨發(fā)過文章,有興趣可以看下:
快2k的鼠標啥樣?R.A.T PRO X3 SE鼠標入手分享
▼中間是南卡B1無線藍牙音箱,很多人都是以為它是個時鐘,但長時間無操作時,它會自動熄滅。不過現(xiàn)在我發(fā)現(xiàn)只要一直連接USB充電,它就會一直顯示時間,不會熄滅。旁邊的是Arctis Pro耳機自帶聲卡。
▼新購入了一把Alloy Origins Core RGB,中文名字叫阿洛伊起源競技版,選擇了 87鍵(也有104鍵的)。HyperX 的新軸體有3種,現(xiàn)在已經(jīng)上市的有紅軸與水軸,小熊這款為水軸(TACTILE)。
▼外包裝采用了紅白相間的配色,包裝正面印有鍵盤渲染圖以及部分規(guī)格參數(shù),背面是對鍵盤幾大特點的介紹,例如航空鋁材質(zhì)機身、鍵線分離設(shè)計等。
▼打開包裝除了鍵盤本體還有說明書,USB Type-C數(shù)據(jù)線以及HyperX的宣傳卡紙。鍵盤整體尺寸約為:360mm×132mm×34mm,外殼采用了航空級鋁合金材質(zhì),金屬面板+懸浮式按鍵設(shè)計,鍵盤邊角部分都采用了圓角處理,做工和細節(jié)都不錯。
▼鍵盤背面
▼標準英文87的winkey配列方案,表面的全鋁合金材質(zhì)略帶磨砂質(zhì)感,方向鍵區(qū)域右側(cè)設(shè)計了兩枚指示燈,用于游戲模式以及大小寫切換的指示。鍵盤背面有銘牌。
▼鍵盤底部四角設(shè)計有防滑腳墊,后部采用了兩段式腳撐,可以選擇不同的角度。
▼兩段式腳撐的調(diào)節(jié)高度。
▼鍵線分離設(shè)計,數(shù)據(jù)線接口在鍵盤右上角的部分,內(nèi)凹的;線材為編織線纜,連接鍵盤的一端接口為USB Type-C,方便拔插。
▼可以隱約看到軸體為湖綠色,蠻清新的顏色。
▼HyperX Aqua的水軸,觸發(fā)壓力45g,觸發(fā)行程1.8mm,總行程3.8mm,按鍵壽命高達8000萬次(官方提供)。個人認為大致的感覺在櫻桃的茶軸和青軸之間,段落感既沒有那么棱角分明,也沒有非常圓滑。另外自帶的鍵帽為ABS材質(zhì)。
▼大鍵部分采用了衛(wèi)星軸設(shè)計,空格鍵當然也不例外。大鍵的反饋感覺還是不錯,但也還能感到微微的晃動,總體來說是可以接受的。
▼把Alloy Origins Core RGB鍵盤放置在鍵盤架上,另外還有一個賽睿Rival 650無線鼠標。
▼即兩組鍵盤鼠標組合下,一開一備!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Alloy Origins Core作為一把RGB鍵盤,可以通過HyperX NGenuity驅(qū)動軟件設(shè)置的燈光效果,也可以通過按鍵快捷鍵進行設(shè)置。
▼下面放幾張RGB效果圖
▼
▼
▼除了常規(guī)的幾種RGB效果預設(shè),還有觸發(fā)才能實現(xiàn)的三種光效。
肯定會有人文放在最頂部的顯示器觀看方便嗎?需要經(jīng)常抬頭嗎?
減少抬頭頻率和幅度方法還是有一些的:
▼首先一個就是增加人眼和顯示器的距離。當鍵盤架拉伸到最大距離,量下顯示器到鍵盤架邊緣的距離大概是75cm,如果是從眼睛算起,起碼再加上10cm,85cm左右的視距,還是可以緩解一些抬頭幅度。
▼再就是需要增加一點座位的高度以及調(diào)節(jié)躺仰的幅度,這真的需要一把人體工學椅來配合,我的椅子是享耀家T5 。
▼這椅子2020版本的頭枕調(diào)節(jié)方式更加豐富了,也能降低頸部的壓力。
▼椅子的扶手可以前后、左右、高矮調(diào)節(jié),配合鍵盤架就能做到不懸腕了。
▼玩游戲還是有線靠譜些,可以把有線鼠標直接拉過來使用(線材夠長)。
有些人會覺得顯示器太多了,但對于PS、視頻剪輯工作來說再多的顯示器也不嫌多,而如何放置才能將效率最大化,同時還要兼顧到人體的舒適性就比較難了。
橫向平鋪顯示器從視覺上來說也許會更加霸氣些,但來回轉(zhuǎn)頭確實影響了效率,小熊使用一段時間后發(fā)現(xiàn)屏幕的邊緣部分其實是利用不到的。而這種上下放置顯示器的方式使用效率更高,另外桌面的空間也得到更高效的利用,1.5m長的桌子左右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擺放更多的東西。
對于多屏的使用者來說要不轉(zhuǎn)頭,要不就抬頭。上下放置顯示器可以通過一些方法來緩解抬頭的問題,比如小熊使用鍵盤架增加視距;通過人體工學椅來調(diào)整視線的高度以及躺仰角等等,但是如果是橫向平鋪顯示器,小熊就想不出什么好辦法來緩解轉(zhuǎn)頭的問題。
這種布置方式不一定完美,也不一定適合每個人的需要,但還是希望給大家的桌面布置帶來一些有用的參考。
于喜歡玩PC游戲的玩家,尤其是FPS玩家,顯示器的刷新率非常重要,相比低端的60Hz屏幕,144Hz或者是165Hz電競級刷新率帶來的體驗更極致,你可以很明顯的感知到高刷新率帶來的優(yōu)勢,流暢是最讓人印象深刻的體驗!如果你正在游玩FPS游戲但總感覺自己很菜,或許是顯示器的問題,眼下有兩款值得考慮。
這兩款顯示器都來自Redmi,第一是Redmi G24,這是一款升級了165Hz電競級刷新率的顯示器,在高速動態(tài)畫面中你能夠清晰看到每一幀的內(nèi)容,快速鎖定敵人,制敵取勝刷新率也是很重要的參數(shù)!1ms快速響應讓畫面快速傳達到你的視野,準確呈現(xiàn)畫面實況。同時為了保持顯卡和顯示器傳輸幀率同步,Redmi G24擁有Adaptive-Sync同步技術(shù)。
Redmi G24顯示器尺寸為23.8英寸,談不上大,但足夠使用了,如果你還是學生黨,準備入手一臺顯示器放在宿舍里,Redmi G24值得考慮,尺寸不大正合適。參數(shù)上還有HDR高動態(tài)功能,可通過調(diào)節(jié)屏幕亮度、畫面飽和度來使得游戲畫面更逼真。DC調(diào)光和低藍光模式,實現(xiàn)了高刷不閃屏的效果,長時間觀看眼部依舊舒適。
如果你的電腦桌尺寸夠大,選擇Redmi G27版本也不錯,這款顯示器的尺寸達到了27英寸!雖說依舊是1080P屏幕,但考慮到Redmi G27的價格僅699元,也是可以理解的!屏幕采用了IPS快速液晶技術(shù),提供178°廣視角,支持HDR10讓亮暗細節(jié)更豐富。Redmi G27同樣支持1ms極速響應,減少了拖影和動態(tài)模糊。
每一臺出廠的Redmi G27都經(jīng)過了專業(yè)色準校準,確保出廠△E<2色彩精準,所以不僅可以滿足你的流暢游戲體驗,也能勝任很多視覺工作,比如繪圖和視頻創(chuàng)作。Redmi G27顯示器通過了TUV低藍光工作,開啟低藍光模式后可過濾短波藍光,長時間辦公打游戲同樣舒適。
其實Redmi G24和Redmi G27只是尺寸不同罷了,23.8英寸和27英寸,很多人第一直覺就是買大屏幕更劃算,畢竟價格只是貴了100元!但就像前面說的,買多大屏幕的尺寸要看你的電腦桌寬與長,小桌子還是選擇23.8英寸更合適。另外兩臺顯示器均提供了3年原廠整機保修和售后工程師上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