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讀者都會好奇少數派的編輯們到底平時都「裝了啥」。我們希望通過「編輯部的新玩意」介紹編輯部成員們最近在用的新奇產品,讓他們自己來談談這些新玩意的使用體驗究竟如何。
入手價格:169 元(雙十一到手價 139)
這個應該是最近入手的比較高性價比的玩意兒了。在嫖到借用公司最新的 iPad Air 4 的這陣子時間里,我一直都有點擔驚受怕:這種直角設計的邊框輕微磕碰一下,損傷就很明顯,趕緊下單了這個便宜結實的保護套。
拿到手后就立刻給 iPad 裝上了,其實光看扎實的做工就已經值這個價格,邊角也有防撞的鏤空設計,內襯不知道是什么材質,手感相當舒適。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這個 Apple Pencil 的收納充電二合一設計,吸附還是取下都方便趁手,帶著出門就等于充電,基本不會再遇到要用的時候筆沒電的情況,應該對帶著 iPad 上課的學生黨比較友好。
另一個深得我心的設計是這個保護套支持三種支架模式,除了常規的那種「橫屏看劇模式」(支持無極調節),我用得最多的應該是「手繪模式」,需要用手操作 iPad 的情景下用這個模式比較舒服。 Apple 官方的 Cover 雖然也能達成類似的角度,但畢竟不是專門這樣設計,稍微一壓就坍了。除了偶爾的手繪,這個模式也相當適合打《虛榮》《Cytus》這樣的游戲。
很奇怪的是,iPadOS 明明有豎屏模式,但卻鮮有人抱怨為什么缺少豎向擺放的保護套。第三種「豎屏模式」更加適合閱讀場景,在工作的時候我也會拿 iPad 豎著對照文檔或是預覽即將要發布的文章。得益于 macOS 與 iPadOS 的接力,電腦上正在瀏覽的網頁能瞬間在 iPad 上打開,豎屏模式讓 iPad 的可用性提升不少。
拿到 iPhone 12 也差不多兩周時間了,該折騰的東西都折騰了一遍,這里給大家交代一下,給還沒下手的用戶一點參考,因為平時夸 iPhone 的內容太多了,這段吐槽比較多,所以請謹慎判斷。
從 11 Pro 換過來,性能差異并不明顯,主觀感知上覺得會流暢一點,但發熱量明顯更大,5G 大流量下尤其明顯,這個應該是高通基帶的問題。不知道是沒有來得及適配還是 iOS 14 系統還不夠穩定,某些場景有莫名發熱,比如微信語音通話半小時,就進入到燙手燙臉的狀態,需要習慣一下。
可能是因為這一點,充電的速度也明顯慢了,大部分時間會壓制功率,明顯不如 11 Pro 快。續航自然也不會更好,畢竟電池容量減小了,5G 功耗控制不到位,所以充電寶是必須備好的,只不過對于我來說,一天兩充和三充都沒啥區別,出門還是會帶個 Android 副機,以防萬一。但還是希望后續把充電速度能盡量提上去,讓我們的快充頭發揮最大價值。
超瓷晶感覺比去年的 11 Pro 耐刮一點,但沒有想象的那么好,裸奔幾天,給手機貼膜的時候,發現了兩條比較明顯的劃痕,不小心磕到外殼,鋁合金邊框也會掉漆,漏出鋁色,所以在實際使用過程中,這次外觀工藝的提升影響不大,建議強迫癥用戶,該貼膜貼膜,該戴套就戴套。
再說說官方配件,為了給大家直播展示,硅膠殼和透明殼都買了,價格昂貴,但挺失望的,透明殼很硬,也很厚,因為要加上磁鐵,硅膠殼手感挺好,但還是容易沾灰沾毛,建議還是關注第三方輕薄殼子好一點。MagSafe 無線充電最要命,為了控制溫度,目前大部分時間都達不到 15 瓦的功率,如果一直跟普通無線充電器一樣速度,我為啥不插線快充呢?還買了那個卡包,目前沒有發貨,等收到了再跟大家說說。
雖然吐槽了這么多,你問我是不是后悔換機了,答案是并不會。這一代輕盈的手感解放了我的小拇指;合理的價格和 Pro 級的配置響應夠快,保持效率。畢竟,我的生活依然逃不開強大的 Apple 生態。最后說說手感,雖然邊框處理,沒有明顯的硌手,確實不如之前圓滑邊框舒服,但視覺和設計上,也算「圓滑當道的銳利異類」,我也想好好感受一下喬老爺子的經典設計,因為我是從 5C 才正式入圈的。
對我的箱子又……
之前在 折騰啥 這篇文章里提到過我出動小鋼鋸給行李箱換了一個輪子,但由于只換了一個輪子,在直徑上和原裝的另三個輪子有少少誤差,導致四個輪子受力不均,因而在之后的兩三次出行中,又有輪子不堪重負選擇了禿嚕皮。這次懷著恐懼的心情重新網購之時,發現上次的瞎折騰純屬網購不精——我的行李箱品牌其實支持將輪子整個帶腳拆換。
由于擔心再出現重心的問題,而且箱子本身也算歷經風霜,因此這次就一口氣買了四個。安裝難度就小了很多,只要把行李箱內部的尼龍罩布揭開,再擰下用于固定的十字螺帽,就可以帶腳卸下整個輪子,然后再將新輪子原路擰回即可,開孔非常精確,沒有絲毫問題。在電動螺絲刀的幫助下,換完四個輪子也不過花了 15 分鐘;不過螺帽的位置在箱子邊角,用普通的螺絲刀手動擰可能真還有點麻煩。
至于在行李箱均價都不過二三百的情況下是換輪子還是買新的就是另一個話題,可能我是真的喜歡修東西……
就它
@Yorepre :Apple Pencil 作為 Apple 官方的書寫工具,使用體驗的確不俗,但大部分使用者都有共同的困擾:原裝筆尖太「滑」+「噪音大」。目前主要有三種解決方案:改造筆尖(貼膠帶或使用筆尖套)、改造屏幕(使用類紙膜)、替換筆尖(使用第三方筆尖)。我都試過,總結體驗如下表。
改造筆尖改造屏幕替換筆尖貼膠帶筆尖套類紙膜第三方筆尖優點自定義性高,根據需求纏繞達到不同的效果方便替換,很大程度上增加摩擦以及消除噪音舒適的阻尼,還原紙質書寫體驗各種程度上獲得與原裝筆尖一樣的無感體驗缺點需要基本動手能力,很難獲得一致的使用體驗厚重一點的筆套阻擋視線,筆尖落點很難確定影響屏幕視覺觀感(清晰度降低,抗指紋能力提高)阻尼的舒適程度因人而異,不能定制
作為一個輕微強迫癥,改造筆尖和屏幕都不能獲得與原裝完全一致的視覺和使用體驗,終究是妥協的方案。作為一個愛奇藝 + 記筆記雙線用戶,為了不犧牲屏幕的觀感和落筆的精確,并且了解到目前有這么一款第三方定制筆尖后,決定自購嘗試一下,結果也確實讓人非常驚喜。
整體包裝精致,開箱過程比較愉悅
這款筆尖不單賣,只有 2 種規格 4 只打包出售,折合約 22 元一個的筆尖和淘寶一眾第三方筆尖比起來算不上便宜,但比官方 142 元 4 只的價格低一些。
它的賣點就是在獲得與原裝筆尖完全一致的視覺效果的同時,增加書寫摩擦力,減小筆尖與屏幕接觸的噪音。而實際體驗中也確實如此,這款筆尖與原裝筆尖在外觀上基本一致(有兩條注塑口,細節稍顯欠缺),避免了改造筆尖帶來的臃腫感,也不用犧牲屏幕效果,整個安裝過程也沒有任何問題。
圖片來自珞小希淘寶店寶貝描述
書寫體驗上面,官方宣稱 原生筆尖阻尼 > 2H 型號 > 2B 型號。雖然具體的阻力大小我沒有做量化,但使用時感覺還是比較明顯,類似于筆尖貼了紙膠帶的效果,非常微妙,可以描述為從原裝筆尖的「塑料和玻璃的撞擊」轉變為「硬質紙和玻璃的接觸」。同時官方表示得益于筆尖的微晶工藝,筆尖可以直接降噪 95% 以上。實際體驗下來感覺雖然沒有數據描述給人的感覺這么夸張,但這款筆尖降噪效果是除了給筆尖套硅膠套以外最好的。它不是類紙膜那種沙沙的摩擦感,貫穿整個書寫過程,是在落筆的那刻減小筆尖和玻璃碰撞的聲音,就像是原裝的筆尖軟化了,然后在接下來的運行過程中無聲,對于我這種不喜歡類紙膜摩擦聲的人非常友好。如果要形容的話,感覺像是 iPhone 的按鍵音從原來的清脆到現在的沉悶的轉變。同時,筆尖的壓力感應等原裝功能也得到了很好的保留,斷觸問題在我體驗的 2 個小時中均沒有發生。
實際書寫效果(忽略丑字 233 )
但是需要說明的是:由于各種防滑降噪方案對于不同的產品和使用者來說,能達到的效果和使用感受都是不同的。上面所述的體驗沒有經過嚴謹的測試,僅代表我個人的觀點。同時筆尖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參數就是耐磨,我并沒有經過長期的使用,在此無法給出準確的答案。
最后是購買建議方面,89 元算不上便宜,但相比于一般類紙膜的價格來說,這個價位 4 只筆尖也是可以接受的范圍。如果你像我一樣體驗過筆尖套和類紙膜,想追求極致的體驗,嘗試新的方案,這款產品還是值得強烈推薦的。
@XavierWang :作為一名 Apple Pencil 用戶,想必會對「如何解決 Apple Pencil 書寫時打滑」這個問題十分頭疼,即便是有創口貼、醫用膠布、白乳膠、硅膠套、磨砂膜這幾種價格親民的「防滑」解決方案,但效果其實不大滿意:
于是我嘗試使用第三方生產的防滑筆尖。目前我是用的是珞小希的防滑筆尖,一共有兩種阻尼 —— 2H 與 2B,前者微澀,后者較澀。
包裝盒、內部展示
下面分別從書寫體驗、噪音兩點來談談這款替換筆尖(使用設備:iPad 2018 + Apple Pencil,iPad 無貼膜)
書寫體驗:替換筆尖 > 筆尖套 > 親民方案 > 原裝筆尖
外觀對比
選哪個好呢?
總的來說,這款筆尖的書寫體驗令人滿意,89 元 / 4 枚筆尖這個價格和原裝筆尖 142 元 / 4 枚相比較,可以接受,還有防滑效果。因工藝的緣故,使用次數增多后,筆尖表面容易沾上污漬變臟。如果滿分是 5 分,珞小希這款替換筆尖可以得 4 分。如果你在尋找改善 Apple Pencil 書寫體驗的方案,這或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不妨試試看。
Apple 今年秋天的第一場春晚除了發布新款 Apple Watch 和 iPad 之外,還為 Apple Watch 推出了兩款全新材質和形態的單圈表帶。和之前的表帶不同,單圈表帶完全沒有任何形式的表扣,佩戴時其實是把手表套在手上,比起其他表帶要舒服不少。軟硅膠材質的單圈表帶已經被收錄進上一期「新玩意」中,這里我想分享一下我購買和使用編織材質表帶的體驗。
新表盤+新表帶≈新手表
因為單圈表帶無法手動調節大小,所以在購買時選擇自己合適的尺寸十分重要。每款單圈表帶都有 12 種大小可選,雖然官網提供了測量自己手腕尺寸的方法,但是我還是建議有意向的朋友去 Apple Store 試戴一下再做最后的決定。我的手腕實測是 5 號,但試戴時 5 號松松垮垮,4 號反而更合適。
新款的編織單圈表帶材質和以往都不一樣,比早已停產的精織尼龍更柔軟,比現款的運動回環更精致,比硅膠材質的運動表帶更透氣。表帶的重量比較輕,加上柔軟和透氣,戴在手腕上的感覺很舒適。在我看來它的舒適性和運動回環一樣,在所有表帶中并列第一。編織表帶的彈性也很不錯,一方面是方便摘戴,另外一方面即使你變胖一點或者變瘦一點也都不影響佩戴。在 Apple Store 購買時店員小姐姐提醒我盡量不要刮到它,因為存在開線的可能性;也要離貓咪這樣的動物遠一些,否則會變成迷你貓抓板,這樣的慘案就發生在了她的一位朋友身上。
Apple Park 訪客中心展示的編織表帶制造過程,圖片來自 Twitter @MichaelSteeber
編織表帶的售價和皮質鏈式表帶以及米蘭尼斯齊平,達到了 779 元,比新出的 HomePod mini 還貴 30 塊錢。它的定位差不多是介于「運動」和「商務」之間,風格比較好搭配。如果你僅僅看中了它的舒適性,那么 349 元的運動回環表帶性價比更高且更勁折騰。除了價格比較貴之外的另一個問題是你現在很有可能買不到它。官網 6-8 周才能發貨,而 Apple Store 的庫存很少,不一定有你看中的顏色和尺寸,去店里能不能買到只能看運氣了。
(我運氣好所以剛好碰到了想要的顏色和合適的尺寸)(得瑟臉)
「我以前沒得選」
超級 慢 動作
音樂游戲最早起源于2012年,當時在我印象中是一款名為樂動達人的游戲突然在我的朋友里面熱傳的一款音樂游戲。當初對手機上面的這一類游戲不是很了解,頂多就是去游戲廳玩一玩太鼓達人什么的,剩下沒有任何了解。但是直到現在,音樂游戲一直都沒有被玩家們所遺忘。
?那么現在我就給大家伙介紹介紹那些另玩家們甩手機抓狂的音樂手游吧?!
5.qq炫舞
?
這
款老游戲一經登錄手機平臺,吸引了一大批當初情懷pc版玩家的下載與支持,但是這一次移植沒有另大多數玩家滿意,盡管一次是基本上原班人馬移植,但是好多老玩家都嫌這一次移植沒有太大創新型而且內購氪金項目更多了,而且這樣還不如玩其他付費音樂游戲呢。但是qq炫舞的難度真的真的是很高的,當時電腦版就有一大堆玩家棄坑就是因為難度太大。
?
??4.節奏大師
?
這款游戲算得上是引領大家愛上音樂游戲的開山鼻祖,這款騰訊在2013年上市的音樂游戲引爆了全國范圍內內的手游熱潮。我記得當時還有天天酷跑,這幾個都是微信上面可以下載的騰訊游戲。當時異常火爆,還記得總是打野蜂飛舞確實中打不了a,常常氣的刪游戲,第二天又下回來(真香)
?3.初音未來夢想歌姬
?
這款游戲打著初音未來的旗號,剛出的時候曾經引起一小段波動,但是就像小火苗被立即破了一盆冷水一樣,游戲瞬間涼掉,具體也不知道為什么。當小編體驗的時候就玩出來了,這款游戲難度真的很大,不像是節奏大師一樣僅僅是按鍵,這款游戲還有許多你意想不到的游戲方式。
?2.?cytus
?
這款游戲可謂是音游界的大王了,當時出cytus1的時候雖然沒有造成大規模轟動,但是AppStore付費榜上它排名第一連續了好長時間,這款游戲獨特的游戲風格使得大部分玩家心甘情愿花下18塊錢購買這款游戲。這個游戲的有趣之處還是在其妙的隱藏關卡,每一關隱藏關卡都是手殘黨的噩夢,為了刷劇情一個一個打,打的小編我手指發麻,打完不會打字了。
?1.別踩白塊
?
這個理論上來說,應該是最難的,沒有人能挑戰的了無盡模式,最后只會快的人心發慌,手指抽搐,最后刪游戲。
起二次元動作手游,想到最多的恐怕就是米哈游的《崩壞3》,如今可能要多上一款《戰雙帕彌什》。這兩款游戲引發的「內卷」,無時無刻拔高二次元游戲準入門檻。
在這種前提下,能拿出一款品質不錯且富有特色的二次元動作手游,才能更好地被日漸嚴格的二次元游戲市場承認。為此,游戲新知整理了目前為止17家游戲公司儲備的18款二次元動作手游,如下圖:
如今,二次元動作手游也成為大廠主要攻堅的陣地,像騰訊、阿里巴巴等也紛紛加入二次元動作手游戰局,利用自身IP優勢或技術經驗打造高品質的二次元動作手游。在整理的二次元動作新游表中,就有幾款這些知名游戲廠商蓄勢待發的游戲儲備。
《代號:破曉》
《代號:破曉》是由天美工作室群動作團隊制作,王者榮耀官方團隊監修的手游,定位二次元橫版動作,游戲承襲《王者榮耀》英雄形象和技能,力圖在動作游戲領域達到「還原王者榮耀」的游戲體驗。
例如《代號:破曉》實機演示的《王者榮耀》鎧、李白、馬可波羅等英雄的技能,都盡量貼合《王者榮耀》中的英雄特色和技能表現,同時基于橫版動作游戲的機制進行適配。
《代號:破曉》王者英雄李白技能展示
此外,《代號:破曉》會為不同王者英雄補全角色設定和相關背景故事,宏大的世界觀和場景設計也讓該游戲增色不少。
《代號:破曉》部分場景設計
主打「還原王者榮耀」游戲體驗的《代號:破曉》,實際上是《王者榮耀》IP在動作手游領域的大膽嘗試。
《破空之刃》
《破空之刃》是阿里互娛旗下簡悅科技早期作品,從公布到現在已經接近四年。游戲采用少見的無搖桿劃屏操作,通過「觸屏點劃」完成走位、躲避、攻擊、挑空等一系列動作。放開走位操作,除了帶來新奇的操作體驗外,也使得《破空之刃》能夠在招式搭配上深度挖掘,探索多種「連招」構成的游戲戰斗特色。
來源:B站@瘋玩手游
「觸屏點劃」和「連招」在二次元動作手游中頗為少見,但《破空之刃》2017年的游戲品質和開發策略能否適應當前的游戲市場還不可知。
《代號:彌彌爾》
要說真正能打的硬核二次元動作手游,這款剛剛開啟首測(5月13日)的《代號:彌彌爾》無疑是其中之一。《代號:彌彌爾》由《碧藍航線》聯合開發商之一勇仕網絡研發,這家公司有多年的二次元游戲研發經驗支持,決定了《代號:彌彌爾》的基礎條件不會差。
稱《代號:彌彌爾》為硬核動作手游是不為過的,在目前的首測體驗中,游戲3D建模品質優秀,角色的動作設計細節滿滿。例如其中的游戲角色「大國主」,通過單獨打造的行走動作和略顯呆滯的表情演出,將人物性格拿捏和動作流暢度平衡得較好。
《代號:彌彌爾》大國主
《代號:彌彌爾》主打「三人同屏戰斗」,玩家只需要操縱一名角色戰斗,其余兩名角色由電腦AI控制,三個角色各自為戰對游戲技術力和畫面演出有極高的要求。根據目前首測玩家反饋結果來看,「三人同屏戰斗」中AI智力低,打擊感生硬靠鏡頭抖動,畫面表現和特效繁雜混亂都是目前游戲存在的主要問題。
來源:B站@哈偶的風景
總之《代號:彌彌爾》整體水平較高,在建模和技能設計上可圈可點,還缺少很多細節上的打磨。目前來看,《代號:彌彌爾》是一款有機會躋身頭部二次元動作手游的作品。
除了下場參戰的游戲大廠之外,不少中小型游戲廠商也開始打磨自家二次元動作游戲。酒香不怕巷子深,在游戲新知列舉的18款二次元動作游戲中,預約人數較高的游戲的開發商,不少都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型游戲廠商,甚至研發的第一款游戲就在二次元動作領域孤注一擲。
《洛瑟蘭戰境》
《洛瑟蘭戰境》的研發廠商漩渦科技由西山居多名前員工離職后組建。有多年從事傳統動作手游開發和運營的經驗,讓漩渦科技開始追求不同于市面上動作手游的「差異化」游戲研發,在此次預約的二次元動作手游《洛瑟蘭戰境》中,就能感受到漩渦科技「差異化」表現。
《洛瑟蘭戰境》并非單純的動作手游,而是類似《守望先鋒》的射擊動作手游,巧妙地將「硬核動作和射擊體驗融合」,以對稱競技為主要玩法,但是也與《守望先鋒》類游戲有著不小的差別,人稱的轉換、畫風和渲染更加「二次元」、動作手游屬性更強等。
《洛瑟蘭戰境》PVE模式
《塔獵手》
冰海心工作室主打電腦手機雙端橫版動作游戲研發,《塔獵手》作為冰海心工作室首款游戲作品,在WeGame上推薦率高達88%,手游版也緊隨其后開啟預約。游戲為「Rogue+動作」類游戲,玩法類似《死亡細胞》,關卡中不但需要與怪物戰斗,一些適度的解密和道具利用也成為類似游戲的特色。除此之外,《塔獵手》作為美少女二次元游戲,還在游戲中適時添加了換裝玩法,深層次貼合玩家需求,吸引不少下載量。
道具利用與換裝玩法
冰海心工作室首款作品的成功,給了他們下一款作品《邊境獵人:艾爾莎的命運之輪》更強的信心,這款同樣橫版動作的雙端游戲,目前在TapTap上評分高達9.4分。
《人形覺醒》
《人形覺醒》原名《永遠的提爾納諾》,是研發商燕書網絡成立以來一直死磕的二次元動作手游,也是該公司從2017年成立以來唯一一款游戲。這個不足50人的游戲團隊經過近四年的測試打磨,《人形覺醒》經歷過多次核心玩法調整、游戲渲染和建模品質的升級,目前在TapTap有66萬預約人數,評分8.2分。
《人形覺醒》為科幻題材美少女闖關游戲,游戲最大的特色就是基于「橫版限制下的3D體驗」。游戲操作除了普通橫版闖關游戲常見的橫軸縱軸移動外,玩家還可以操縱角色在縱深軸移動,躲避敵人的攻擊或者側方打擊敵人。2D視角下的3D多方位操作,既增加游戲操作多樣性,也不會造成太大操作難度壓力。
2D視角下新奇的3D移動體驗
但目前多數3D動作手游以跟隨角色身后的視角為主,《人形覺醒》這種橫向機位視角會導致角色移動和操作本身不同步,這樣無疑會降低玩家的游戲沉浸感。《人形覺醒》這種特色的操作模式和視角演出未來成績如何,還需要游戲市場進一步檢驗。
視角問題導致操作和角色位移不同步
《雛蜂:深淵天使》
心源互動成立于2019年,主創人員均是制作動作游戲出身。公司在2020年的游戲品鑒會上拿出三款在研二次元動作手游,全部使用自研引擎。
其主推產品《雛蜂:深淵天使》由同名國漫IP改編,游戲定位「角色扮演+動作」。在自研引擎的加持下,《雛蜂:深淵天使》建模和渲染達到業界一流水平,操作性和打擊感較強,對于原作還原程度也得到不少玩家首肯,目前游戲在TapTap評分達7.9分。
其次,《雛蜂:深淵天使》在角色扮演的玩法上也有所創新。游戲由「城鎮+游戲副本」的框架構建,有系統的養成體系和較為多樣的角色轉職,其開放城鎮、PVP等玩法也在二次元動作手游市場中頗為少見。
目前《雛蜂:深淵天使》已經開啟四測,游戲整體相對完善,至于能否成為《戰雙帕彌什》之后的另一匹黑馬,還要看游戲后續表現。
此外,據心源互動官方微博爆料,《鎮魂街:天生為王》大概率也是旗下作品。有知情人士告訴游戲新知,相較于《雛蜂:深淵天使》,《鎮魂街:天生為王》更能打。
在搜集二次元動作新游時,也發現不少本身為深耕其他游戲類型廠商,嘗試進入二次元動作游戲領域的產品和動作。這些廠商通常擁有成熟的技術和運營經驗,往往還獨有自家游戲特色,這些特色也被注入這些廠商新研發的二次元動作新游中。
《戀與深空》
疊紙居然出動作游戲了!還是女性向動作手游。
作為深耕女性向游戲市場的疊紙游戲,無論是技術力還是人設打造,一直被市場給予高度好評,疊紙游戲旗下《戀與制作人》、《閃耀暖暖》等游戲也是二次元女性向游戲市場頭部的產品。
據目前曝光的情報,《戀與深空》作為女性向動作手游,承襲疊紙游戲傳統的「豎屏操作」和「獨特的建模渲染」,主打「連攜動作」,即游戲PV中的男女合擊技能。對女性向游戲的動作方向挖掘,倒是能搶先占據市場較為空缺的動作游戲的女性玩家群體。
《戀與深空》主打的「連攜動作」
通過「羈絆」和「連攜動作」的特色玩法,也展現了疊紙游戲進一步深挖女性向市場的新嘗試。根據疊紙游戲前作經驗和曝光的游戲畫面,游戲在建模渲染和劇情人設方面有保證,但動作游戲對于疊紙游戲來說是一個尚未涉足的新領域,《戀與深空》能否擁有合格的動作體驗還是要先打個問號。
《青空之刃》
《青空之刃》是域起網絡研發的首款二次元動作手游。此前域起網絡旗下的GG GAMES游戲平臺主打休閑社交游戲,例如《夢幻炫舞》《GG斗地主》《NOVA》等。
《青空之刃》最大的特色便是「美少女3D空戰」,在二次元手游市場,美少女、空戰、機甲的組合TAG已經很久沒有出現了。
《青空之刃》不同于普通的動作游戲,游戲將戰場移至空中,動作體驗和空戰的高自由度融合,游戲角色可以完成更多高難度位移操作,同時還擁有槍炮劍戟等多種攻擊模式和技能連招搭配。
不同角色多種攻擊模式
基于域起網絡多年休閑社交游戲的經驗,《青空之刃》內還設置「完備的家園經營」系統和生活交互內容,充滿科技感的家園生態圈、員工關懷和情感交互,讓《青空之刃》在養成社交的玩法上不斷深挖。
《青空之刃》主推的家園生態圈
不過《青空之刃》經歷過主創人員變動,游戲口碑暴跌,如今TapTap上評分只有5.9分。《青空之刃》是否能夠靠游戲品質拉回口碑、沖出市場還不可知。
《Binary Gods》
提起音游,雷亞游戲始終是繞不開的巨頭。雷亞游戲旗下的音游《Cytus》系列、《DEEMO》系列、《VOEZ》均獲得過全球音樂游戲排行榜冠軍。
此次雷亞游戲在TapTap開放預約的二次元動作新游《Binary Gods》,便是融合了雷亞游戲對音游的深度理解,首曝的游戲PV宛如一場「音樂盛宴」,無論是從背景音樂、音效設計、打擊感還是節奏感上,都已經進入「藝術」的范疇。
雷亞游戲公布的《Binary Gods》游戲PV
雖然目前《Binary Gods》還沒有更多情報披露,但深耕音游的雷亞游戲,對游戲節奏感、打擊感和試聽體驗的把控相對優秀,前作動作游戲《聚爆》試水取得了TapTap260萬下載量、8.5分的好成績,也展現了雷亞游戲進軍動作游戲領域的優勢和實力。
不過部分玩家認為目前《Binary Gods》曝光PV是由CG制作的嫌疑較大,游戲本身品質如何還不得知。雷亞游戲能否維持《聚爆》的動作游戲水準和「雷亞出品,必屬精品」的口碑,還等待《Binary Gods》未來表現。
TapTap部分玩家認為游戲PV可能為CG制作
未來,二次元動作手游將會是二次元游戲市場的主要賽道之一,但二次元動作手游市場門檻被頭部產品不斷拔高,同賽道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能否保持品質并做出特色,成為不少游戲廠商必須要面對的問題。
無論是「豎屏橫版」「3D空戰」「三人同屏」還是「模擬經營」等玩法,確實都能看到游戲廠商不但更加注重游戲操作體驗和深度內核挖掘,還打出不同程度的游戲特色和創意謀求差異化,靠「高品質下的游戲特色」來提升自家產品的競爭力,爭奪二次元動作手游市場份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