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為iPad設計的妙控鍵盤輸入體驗出色,輕便耐用,可折疊成保護殼,為前后機身提供妥帖保護,銀色、白色兩種風格。
特別采用懸浮式支架設計,通過磁力吸貼在iPad上,不需要插線、開關和配對,也可自由調節角度。
集成1mm鍵程剪刀式結構的背光按鍵、支持多點觸控手勢的觸控板,可與iPadOS系統全新互動。
自帶USB-C接口,能進行直通充電。
兼容支持三/四/五代12.9英寸iPad Pro、一/二/三代11英寸iPad Pro、四代iPad Air。
價格方面,11英寸款2399元,12.9英寸款2699元,4月30日起預售。
另外,蘋果還為iPad提供有鍵盤式智能雙面夾,11英寸1399元、12.9英寸1558元,以及智能鍵盤,11英寸2399元、12.9英寸2699元。
筆:As
談到平板市場,蘋果旗下的iPad憑借著優美輕薄的機身設計和iOS優秀的軟件體驗占領著市場的頭把交椅。而來自微軟的跨界平板Surface,憑借Windows強大桌面系統以及鍵盤手寫筆等生產力配件的支持,受到辦公市場的追捧,使Surface可以在平板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逆勢上揚。而在蘋果與微軟之外的安卓平板,則總感覺缺乏一款能給人留下太深印象的產品。這究竟是為什么呢?
今天,就請隨著我們手中這臺來自技德科技的Remix SK1-W平板電腦,來窺視一下安卓平板的困境與挑戰。(64G紅色版本,搭載基于安卓5.0.2的Remix OS 1.5,售價2688元)
硬件篇
拆開清新簡約的白色包裝盒,當我將Remix取出來時,一股Surface的即視感撲面而來。整機在外觀上充分借鑒了微軟Surface的設計,但是在細節方面略有縮水,比如可調角度支架略顯單薄且只提供兩個角度調節,同時并沒有保留Surface的標準USB+HDMI接口,而是僅僅保留了安卓平板上常見的Micro-USB接口。
整機的配置情況大體如下表,并與目前主流的平板和同尺寸筆電做對照(文字太小可點擊圖片查看大圖):
從以上對照可以看出,Remix的整機設計雖然模仿Surface,但從設計參數到硬件規格都與Surface有些差距,沒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整機860g(含鍵盤共1156g)的重量,相比于超極本來講本就沒有什么優勢,對于輕薄平板就更顯得沉重,16:9的修長機身更讓手持的可靠性大打折扣,長時間手持會感到酸痛,所以猜想它的正確使用方式一定不像iPad那樣拿在手上,而是像Surface一樣擺在桌上。
在配合支架(眼睛到屏幕的距離50cm左右)的使用情況下,190ppi的分辨率體驗下來并沒有那么糟糕。而配置單上未提及的聲音方面就比較糟糕,雖然配備立體聲揚聲器,但音質與音量實在是差強人意。讓該平板的娛樂性方面打了一個大折扣。考慮到模仿Surface的外形,估計這貨設計之初也不是主攻娛樂的。
拍攝方面,Remix前后都搭載了500萬像素攝像頭,但渣到爆的成像質量,加上存在目前版本后置攝像頭在非點按對焦情況下按下快門,則100%會虛焦導致相片不可用的BUG,也許Remix的攝像頭在設計之初也只是用來視頻聊天或會議時使用。
Remix實拍樣張
(未點按對焦拍攝)
(點按對焦后拍攝)
說到辦公,Surface之所以被樹立為生產力的典型,比iPad更適合辦公,與其硬件支持豐富的配件和擴展性強大的接口關系密切來。作為模仿者,Remix的鍵盤與Surface的手感和觸感十分相近,就連按鍵布局也模仿Surface,所以支持Windows下的部分快捷鍵操作(如常用的剪切、復制、粘貼、撤銷)就成為了該鍵盤比較特色的功能,在打字體驗上十分流暢。配備的OTG轉接頭,可以實現外接設備的擴展,實測支持鍵鼠、U盤、讀卡器、以及為手機充電。
雖然該Remix在外形配件上模仿的惟妙惟肖,但再看內部元件,安卓平板的尾巴就露出來了。Remix搭載了4+1A15核心的1.8GHz Tegra4處理器,2GB LPDDR3內存,配置上怎么看都有一種前年小米3的趕腳。雷兔兔跑分35000上下,分數與今年比較常見的驍龍615持平。
由于是ARM架構的處理器,運行x86架構的.exe是沒戲了,而前年的處理器性能上本身就吃緊,配合2G內存在運行大型3D游戲(真實賽車3)的時候會感覺到輕微的丟幀,在運行多任務的時候也會面臨內存吃緊。
特別注意的是由于使用了Tegra平臺,安裝Android應用時需要留意下載兼容Tegra平臺的應用,隨著德州儀器徹底放棄移動端處理器市場,讓本兼容性不佳的Tegra平臺雪上加霜。例如在系統內置的應用商店(豌豆莢)里,神廟逃亡2和紀念碑谷會閃退無法運行的情況。
功耗方面,Remix搭載了一塊8100mAh的電池,雖然這塊電池并不小,內部的電源管理也顯示3天7小時的使用時間,但實際上從100%電量連續刷了3個半小時網頁(期間沒有開其他程序)后平板就沒電關機了,在運行大型游戲的時候更是只勉強堅持2個小時,這個電源管理真心是坑爹啊。如此尷尬的續航,注定了Remix的電池多數情況下只能用來應應急,如果用于日常辦公請務必帶著充電器防身。
軟件篇
說到Remix名稱的由來,字面意思上是重新(re)融合(mix)的意思。該平板不光止于硬件外觀上借鑒了Surface的設計,搭載基于安卓的Remix OS也通過安卓高度可定制化,在UI上融合了其它平臺的一些特點。讓Remix OS成為一套非常有新意的安卓平板UI。
在系統界面上,Remix OS也在向Windows陣營看齊,通過將安卓傳統的虛擬按鍵條、Dock欄和多任務欄融合在一起,形成了Windows底欄的形態。在系統快捷操作上又借鑒了iPad多指捏合關閉程序的手勢操作。這讓小編在初次上手時,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這種感覺極大地降低了跨平臺操作的學習成本,降低了人們對于安卓平板的抵觸情緒,用安卓平板實現Windows的體驗,這就是Remix平板的新意所在。
雖然系統上充滿新意,但由于ARM架構和安卓系統的雙重限制。Remix仍然要面對安卓平板生態方面的挑戰。
眾所周知,安卓系統本身應用生態魚龍混雜,而平板生態更多是手機應用直接拉伸后在平板之上運行,沒有利用平板大屏的優勢。而隨著手機屏幕增大,軟件體驗越來越相近,使得開發者對于平板的適配越來越糊弄,作為“巨屏手機”的平板電腦反而因為厚重和缺乏電話功能顯得雞肋。“大號手機”的尷尬已成為所有基于移動OS(Android、iOS)的平板電腦揮之不去的痛。
由于技德科技是一家小公司……所以對于安卓生態基本上是無解的。取而代之的是通過定制讓Remix OS“看起來像Windows”的討巧做法。通過自帶“手機模式”,讓Remix可以在系統桌面上,以多窗口模式同時運行多個非全屏狀態下的手機應用。實現原理是利用安卓后臺機制,將正在使用的窗口作為前臺,而其他平鋪的程序自動切換為后臺,由于安卓真后臺的特性,QQ、微信這類軟件即使在后臺也能保證刷新。這些多窗口的手機應用雖然在功能上沒有桌面端應用強大,但軟件的基礎功能還是完全能夠滿足。
Remix OS“手機模式”的解決方案獨特,但畢竟只是個討巧的做法,在實際使用中由于系統缺乏對全局的分屏多任務的支持,在運行全屏版本的應用(視頻或游戲等)時,應用窗口會被強制全屏顯示,所以這個多窗口機制并不完美。
系統穩定性與流暢度在大多數情況下表現良好,但由于這個不完美的多窗口模式,導致系統存在一個嚴重的Bug:由于狹長的屏幕,系統在屏幕自動旋轉時,旋轉屏幕會因為窗口位置變化,極易發生卡頓甚至卡死狀況,影響體驗,使用時切記開啟屏幕方向鎖定。
總結
從各種跡象來看,Remix平板選擇了一條模仿Surface平板的路線。這也難怪,在這個iPad和安卓平板都出現萎縮的時代,一個小公司進入平板市場,與其模仿自身難保的iPad,或像其他平板一樣做一些變形或是投影一類的差異化功能,顯然不如直接借鑒現有的因更具生產力而取得成功的Surface。
通過模仿Windows的多窗口和任務欄,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安卓平板只能運行手機應用的窘境,又通過學習Surface配備鍵盤、開放接口等方式,使得它可以取代入門級PC滿足以郵件和文檔為主的生產力辦公,于此同時可以當做平板電腦滿足一些娛樂需求。但由于很多桌面端常用的辦公應用(如Adobe系列)基本上在移動端找不到,所以離真正取代筆電還遠遠不夠。
但除了借鑒之外,Remix也留下一些思考,隨著移動應用市場的不斷豐富和移動端硬件的不斷升級,移動系統能否反攻取代桌面系統?小編認為,不太可能,就目前看來,大廠商普遍推出普適應用,目標在于在系統底層打通多平臺的適配,讓自家移動與桌面系統間聯系更加緊密,這是推動潮流。而小廠商則因為能力有限只能死守一個平臺,任憑隨波逐流。
所以,相比Remix直接放棄桌面端而采用移動端系統取而代之的方法,顯然搭載Windows 10的Surface未來將利用兼容Android應用補足移動端生態,再憑借自家桌面端優勢的普適發展路線要高明太多。
所以可惜理想太豐滿,現實是骨感的。秀外而不慧中,欠佳的硬件表現和兼容性、糟糕的續航,使得Remix輸在了基礎體驗的起跑線上。而混亂的安卓應用生態,成為了與iOS和Windows抗衡的致命軟肋。
作為平板電腦,Remix太笨重,難敵輕薄優美的iPad;作為筆電,無法運行桌面級應用程序使其注定無法真正地取代筆電在生產力上抗衡Surface。所以從購買建議上,小編更傾向于若不是預算緊缺,并不建議購買安卓平板,還是建議添錢選擇Surface(重辦公)或是iPad+藍牙鍵盤(重娛樂)的組合。
作為Remix初代產品,在形態上仍有很大提升空間,但憑借獨特的思路也讓我們在到了它的閃光點。在學習過后,廠商還需要有更多自己的思悟,希望在未來產品中我們看到的不僅僅是remix,還有更多reinvent。
尾巴
如果你問我怎么看待移動端生態和桌面端生態,我舉這么一個例子:移動端生態就像天空,它屬于鳥兒們自由飛翔;桌面端生態就像大海,它屬于魚兒自由游蕩。你可以把天空和海洋都劃在你的圈子里組成一個更大的生態系統,卻不可以將鳥兒直接放到大海里和魚兒一起生存。
FView官網:www.FView.cn;微博:@FView消費觀 ;微信:FView
在誰的桌面上能離開鍵盤呢?與鍵盤圍繞更多的則是桌面搭配,外觀顏值高的鍵盤必然能讓使用者看到后心情舒暢。
顏值,也是我挑選鍵盤的重要指標之一。最近,我在ZEALER App眾測得到了一款米物新發布的ART系列機械鍵盤,采用三模連接與68鍵布局,灰白黃撞色設計,整體復古清新,耐看不膩,顏值深得我心。
外觀上看,秋日之陽的配色絕對是最抓眼球的撞色設計,鍵盤的右上角是黃色的經典回彈電源鍵,手感反饋好,這種復古的開關按鍵,愛了!背面采用的是三段式腳架設計,符合人體工程學,總體上來看,這款鍵盤的做工質量還是非常不錯的。
PBT+背光
米物鍵盤的做工用料很講究,這個價位采用了PBT材質的鍵帽+,相比ABS塑料有更好的耐磨性,PBT材質最大的優點接受耐磨抗噪,不會出現長時間使用掉色的情況!手感觸摸的手感細膩真實~
再加上炫酷的背光,米物ART機械鍵盤擁有18種炫彩燈效,這個背光絕對是游戲玩家的最愛。晚上打打游戲,氛圍感滿滿。對于習慣熬夜辦公的我,這次再也不擔心晚上碼字的時候看不清鍵帽了。
"G黃PRO"軸體的手感到底如何?
鍵盤除了擁有好看的外觀,還要有舒適的軸體反饋。米物的這款ART機械鍵盤采用佳達隆“G黃Pro”軸體,聲音反饋清脆好聽,實際手感跟紅軸的感覺差不多。根據官方數據的顯示,鍵盤的軸體支持6000萬次按鍵壽命,這個壽命估計你天天打游戲也能用到你想換代了。值得一提的是,鍵盤附帶了替換鍵帽器,可以方便使用者進行DIY搭配,隨心所欲更換鍵盤的風格,簡直是DIY愛好者的福音。
連接方式
擁有三模連接,絕對是多設備使用的神器。不需要準備多款鍵盤,靠著有線、藍牙、2.4G三種連接模式,輕松解決多設備切換使用的問題!除了三種連接模式外,還支持連接Windows、Mac OS、Android、iOS多種操作系統的主流電腦。在Windows系統和Mac OS之間切換的話 ,只需一鍵即可切換,這個對于使用雙系統電腦的人來說,真的非常方便!
無線鍵盤最重要的其實是續航問題,最怕擺脫線的束縛后用了幾天就沒電,米物ART內置了4000mAh鋰電池,這個電池容量也算很大了。我使用了很長時間,無線連接下待機時間還不錯,按照我每天碼字使用幾小時的習慣,估計使用三個月左右完全沒用問題。如果你是重度使用者,一個月的續航也完全沒有問題。而且,這款鍵盤也可以插著充電線一邊充電一邊使用,可以說,不用擔心它的續航問題。
總結
米物ART幾乎滿足了年輕人對鍵盤的全部幻想,性價比、顏值、續航、三模、手感、炫酷燈光等應有盡有,兼容所有設備售價對年輕人還非常友好。68鍵位完全可以滿足所有需求,使用過程中藍牙可記憶三款設備,可以通過快捷鍵快速鏈接,可實現電腦平板之間的相互鏈接切換。
無論你是游戲黨還是辦公族,這款目前定價499的米物ART鍵盤,配上這做工絕對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