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嘉主板兼容型號
華碩主板兼容型號
微星主板兼容型號
排除網站維護和認證時間較早等因素,以上信息基本涵蓋了目前所有經過華碩、微星和技嘉官方認證,能夠完美兼容影馳HOF、GAMER、將系列內存的主板型號,匯總一覽已上傳網盤,有需要的小伙伴請自取。
其實PC內存條的兼容性非常容易辨別,如果你的計算機沒有出現以下問題基本就可以視為內存與主板兼容:
1.系統能正常啟動,無死機、藍屏;
2.計算機基本信息中顯示內存容量增加;
3.開機時主板無報錯蜂鳴或出現與內存相關的檢測代碼;
4.運行過程中沒有出現不規律、無故的重啟。
另外,32位操作系統理論最大只支持4G內存,超過4G部分不能識別;64位理論支持17179869184G,但目前的64位Windows系統最大只支持128G,對大容量有需求的玩家同時還要特別留意主板最大能支持的內存容量.
多用戶購買內存,往往會把主要的關注度,集中在內存容量、頻率、時序、價格,甚至燈效、外觀等方面,卻很少有人會留意到【內存的兼容性】。但是我想說,選購內存最大的坑,莫過于內存與主板的兼容性問題。
▲內存兼容性帶來什么后果?
內存出現兼容性問題時,帶來的直接后果,一般都是無法點亮。現在內存兼容性問題遠比過去嚴重,以我自己裝機經歷來講,試過N次內存兼容性問題。試想一下,辛辛苦苦花了幾個小時,裝好一臺漂亮的水冷主機,準備點亮見證奇跡那一刻時,卻只看到散熱風扇在轉,顯示器的屏幕沒亮起。排查了許久,才發現內存兼容性出問題,這時候心態就很容易爆炸。
或者一開始能點亮,內存運行一段時間后,內存兼容性不好時,就會引發一連串問題。突然死機,頻繁藍屏,系統卡死等等,懂電腦的老鳥處理起來都棘手,更別說一些不熟悉電腦的用戶,心態會直接崩了。
▲為什么內存會存在兼容性問題?
內存模組里配置SPD信息,如P-Bank數量、電壓、行地址/列地址數量、位寬、各種操作時序(如CL、tRCD、tRP、tRAS等)。只要其中一個環節與主板、CPU預設值有出入,就很容易造成兼容性問題。這里面涉及到的知識有點專業,就不詳細解答,總之交給廠商去解決就對了。
一般內存出廠前,都是要經過嚴格的兼容性測試的,保證通過市面上主流型號主板的100%兼容性測試,才能上市銷售。如果內存出現兼容性問題,第一責任人=內存廠商。
當然這”鍋”也不能全讓內存廠商給背了。就拿AMD一代銳龍平臺來說,由于AMD初代銳龍的內存控制器優化比較差,不得不限制了RAM內存調節選項,導致很多主板的內存工具不兼容,所以很多品牌的內存插上去后,直接點不亮;或者主板上的內存插槽插滿時,頻率只能上到DDR4-2400等。還好最新的第三代銳龍平臺,對內存控制器改進之后,兼容性好了許多。
▲如何避免內存兼容性這個坑?
購買內存時,不要貪圖小便宜,去購買一些小廠商或者山寨廠商的內存條。往往這些廠商實力有限,顆粒來源不明,兼容性測試少做,甚至不做,就直接在市場上銷售流通,兼容性之差可想而知。
那一線內存廠商怎么做兼容性測試的呢?就拿威剛來說吧,威剛長期與華碩、微星、技嘉、華擎四大主板廠商保持緊密合作,并已經對500多個各類型主板進行過嚴格兼容性測試,其中包括Intel X99/Z170/Z270/Z370/Z390/X299主板,AMD X370/B350/A320/X470/B450/X570主板,同時也通過了AMD聯盟的認證,Intel XMP2.0認證。這樣品牌出來的內存條,兼容性就有十足的保證。
另外威剛還將這些兼容性測試的數據,整合成數據庫,在威剛科技官方網站主頁給用戶提供【內存兼容性查詢】。操作方式如下:打開【消費性電子產品類目】點擊【支持與服務】—【技術支持】—【內存兼容性查詢】就可以得到你所需要的信息。
用戶通過這個查詢頁面,能夠第一時間了解主板與內存兼容情況,省去很多后續不未必的麻煩。
用戶可以通過查詢主板的具體型號,比如選擇華碩ROG MAXIMUS XI HERO這塊Z390主板,就會出現與這款主板兼容的威剛內存。此外,用戶還可以依靠 威剛產品型號、代理商產品型號或制造商等效產品型號搜尋,實用又方便。
▲總結:
內存兼容性對于內存而言十分重要,這關乎到內存條的適配性,也是內存性能的考核指標之一。我們在購買內存,一定要選擇大品牌。像威剛內存,除了自身做好嚴格的兼容性測試外,還提供內存兼容性查詢。這一做法走在行業前列,值得其他廠商學習,一同構建這樣的“兼容性數據庫”,盡可能消滅內存不兼容性問題。
言: 構建一臺完美的計算機系統需要考慮眾多硬件組件之間的兼容性。其中,主板作為連接各種硬件設備的核心組件,兼容性問題尤為重要。本文將探討主板與其他硬件組件兼容性的挑戰,并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以幫助用戶更好地選擇和搭配硬件設備。
一、兼容性挑戰:
二、解決方案:
結論: 主板與其他硬件組件的兼容性是構建完美計算機系統的關鍵因素。面對兼容性挑戰,用戶可以通過選擇合適的主板型號、更新主板固件、參考廠商建議和用戶評價,并咨詢專業人士的建議,以確保硬件設備之間的兼容性和系統的穩定性。通過認真選擇和搭配硬件組件,用戶可以構建出高性能、穩定可靠的計算機系統,提升工作效率和游戲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