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談起人腦和電腦的最大區別肯定第一反應是一個是生物體,一個是電子體。這個沒有問題,因為你從結構和材質上確實如此。但我們現在考慮一下它們在學習方面的區別就會有不同的看法。
有的人,從記憶、計算、存儲、調取信息方面來討論,這個是對的,但應該更加關注由于它們在結構和材質方面給學習帶來的不同之處。
電腦我們可以將已有的一些知識通過復制進行更新,也可以多次開關機,甚至刷機,而人腦是不可能做到這一點。
因此,人腦和電腦的最大區別就是人腦不能通過操作,將他人的經驗和知識復制過來,必須通過自我的學習體驗,總結經驗教訓來獲得能力的提升。
人腦和電腦也有一個最大的共同點:后臺運行。
電腦在開機狀態下,操作系統一直在運行,我們在進行程序運算時,有時候屏幕并沒有變化,但后臺一直在不間斷地進行計算處理。人腦也如此。
人腦的后臺運行,往往被人們忽略,但客觀事實是不容改變的。從古人對夢的研究和解釋,到近代心理學對潛意識的研究,都表明即使人在睡眠中,大腦一直在運行。
人腦在人處于無意識狀態下或在意識之外在干什么?肯定不是閑著無聊,打打游戲,而是在進行信息的重新組織和歸類鏈接。
冥想、頓悟,反映出大腦的一個潛在運行狀態。
從學習的角度講,一個人學習要有高效,除了注意力集中、勤學苦練外,還應該充分利用人腦的后臺運行功能,發揮好潛意識學習的能力。
人們都崇拜學霸,感嘆學霸的學習能力強,這里我們要清楚學霸的天資聰慧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因素,更應該關注他們的學習方法。
一個學霸,一般都是興趣廣泛的,積極參與一些好奇性的工作,都沒有一個是死記硬背的。為什么他們有這么多的事,還能學習好?關鍵他們在于掌握了潛意識學習的要訣。
學習過程如果用一個形象來比喻,就好像往倉庫里搬東西。死記硬背就是只搬運知識堆積在庫房,而沒有時間去整理、分析、重新歸類做標簽等。
因此,必須給學習知識一個恰當的時間來整理。通過不同學科、不同活動項目、不同的感觸、不同的運動來增添學習的樂趣和人腦后臺潛意識學習的素材。
在這里強調的潛意識學習,一個是玩的時間要多,另一個是睡眠要充足。
其實,學生階段參加生產勞動,也是發揮潛意識學習的一種有效手段。
腦的基本單元是神經元,信息以某種形式存儲、以某種形式運算,其中的原理到目前還未完全知曉。初步研究顯示這些活動都與生物電相關,而反射弧的生理狀態也決定了其底層原理可能也是二進制或者三進制的。人腦與計算機最大的區別是計算機是硅基,而人體是碳基。量子計算機也是另一種硅基,計算機今后的發展可能會出現砷基、或者其他什么基,甚至DNA計算機,但基本的電信號是通用的,比如有些實驗通過電信號刺激動物大腦,從而操控了動物的某些行為。
直觀地拿計算機與人腦做比較,可以將人腦也分成硬件、軟件和數據。硬件是腦組織,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智商,最初是空白的,后期記憶不斷地載入,并通過學習掌握各種算法,形成人的觀念或者情商,接受外界的感知,對不同事物做出不同的態度和反映,各種觀念從而成了意識,包括自我意識、生存意識、需求意識等等。
如果對應軟件和數據,意識就是觀念和記憶的結合,電腦的軟件和存儲信息數據是可以拆分導入,程序歸程序、數據歸數據。相比而言,人的觀念和記憶之間就有很強的緊密度和關聯性,人有理性和感性兩面,記憶或者經驗對觀念的形成起到很大的作用,或者稱之為成見,這與電腦絕對理性是有差別的。反過來意識決定了行為,行為積累則組成了記憶。人的意識包括觀念和記憶,兩部分缺一不可,或者兩者本身就是一體的。那么,是先有觀念還是先有記憶,或者是先有記憶再有觀念,但這個其實并不算是很大的難題。因為更大的問題是觀念或者記憶是否可以分開單獨存在,可以重新萌發或者組合,而后的這個新意識還是不是原來那個意識,或者和原來的那個意識有什么聯系。
計算機的軟件和數據可以復制和搬遷,那么人的意識在此意義上,是否也可以像軟件和數據一樣,可以脫離人體這一硬件而獨立存在?就像靈魂可以飄蕩蟄伏,遇到合適的機會又再度運行工作。
但目前沒有技術或證據表明意識能脫離人體而存在,人不工作了,意識也就消亡了。意識能脫離人體這種假設如果錯了,問題可能出在人腦不能簡單地分成硬件、軟件和數據。人像自然界所有的生物一樣,生來硬件和系統軟件就是原廠配套,獨此一樣,別無雷同。哪怕是克隆生物,雖然與母體一模一樣,不同的后期環境也會造成不同的記憶和觀念,形成不同的意識。
算機具有快速的運算和存儲功能,這是大腦無法比擬的,但計算機唯獨不能實現思維功能,這是因為計算機沒驅動思維工作所需要的能量。
計算機的存儲和運算是被動記錄和提現功能,大腦的求知和工作是主動的,這種主動力來自于人的欲望。人類求知就是為得到一個美好的生活,而工作是為了過得更好在拼搏、奮斗。而計算機工作動力單一,只有電能,沒有欲望驅使下產生的主動力,這種主動力就是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