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立場聲明:打字不易,歡迎同好交流~
希望你看完后能三連~
時間回到2019年年初,礦難爆發(fā),一大批蝸牛星際涌入市場,我以240元入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臺NAS——蝸牛星際B款。那時候跟著網上的教程,迫不及待的改千兆、刷黑群暉,然后用它來刷PT、追番、看電影、存一點學習資料,真的不要太方便,后來因為他的性能不能夠滿足我其他需求(docker上部署一些應用、影片的實時轉碼),我就把它停用了。時間回到現在,隨著NAS越來越普及,不少玩家已經入手讓其成為家庭小型服務器,它也確實給大家?guī)砹酥T多方便,看著網上組裝NAS的教程&視頻越來越多,我正好有備份拍攝視頻剪輯的需求。于是乎,組裝一臺高性能的NAS提上來日程,近來時間比較充裕,就有了在家裝一臺性能不錯NAS的決定。
NAS(Network Attached Storage:網絡附屬存儲)按字面簡單說就是連接在網絡上,具備資料存儲功能的裝置,因此也稱為“網絡存儲器”。它是一種專用數據存儲服務器。它以數據為中心,將存儲設備與服務器徹底分離,集中管理數據,從而釋放帶寬、提高性能、降低總擁有成本、保護投資。其成本遠遠低于使用服務器存儲,而效率卻遠遠高于后者。
NAS能做到的事情有很多,大多是看上它的超大網盤、多人共享、遠程下載、搭建自己的博客等功能,但是具體能做到哪些,并不能夠了解的很清楚,下面就簡單梳理一下。
在沒有自己nas之前,一直在用某云,某天它把我專業(yè)課視頻全部屏蔽了,隨便一個“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guī)”的借口就可以把我找了好久的資源封了,下載一點文件,就算是千兆網,沒開會員也得爬,這就是現在的公有云,體驗極差。NAS作為私有云,完完全全屬于你個人,什么文件,存小電影都沒問題,下載速度取決你的寬帶上傳,遠程備份文件也是可以的。
愛奇藝、騰訊視頻這些,即使是最高畫質,都是壓縮過的,碼率連藍光電影的1/10都不到,幀數也是感人,音質更是垃圾。使用NAS在PT站下載無損壓縮的4K片源,建立自己的片庫,配合plex自動刮削,Apple TV 4k、iPhone、iPad里下載一個infuse就可以在家里局域網隨時看自己下載好的電影了,無論你是夏天在躺椅上看,還是冬天在被窩里看,只要連接家里網絡就可以了,杜比全景聲,沒煩人的廣告,體驗簡直拉滿。
對于小公司或者工作室,將拍攝的素材導入NAS,可以在達芬奇上多人同時進行剪輯、調色、配音等后期制作,大大的提高了內容創(chuàng)作者的效率。也可以安裝Nextcloud+office插件,進行多人協(xié)同處理文檔類工作。
智能家居也有NAS的影子,在NAS里面安裝Homeassistant,把它當作智能中樞,通過wifi或者網關連接上家里的智能設備,然后遠程通過這個智能中樞整合操控家里的一切,目前來說是可以實現的。例如通過檢測你iPhone的位置,當離家2km的時候,自動打開家里的空氣凈化器和空調等,或者家里有小貓小狗,遠程投喂食物給你的寵物等。
NAS還可以當迅雷來用,下載BT,有什么東西要下載,掛NAS上就行。或者掛一下PT,建立自己的影音/學習資料庫。有時候你可能在上班的時候,突然看到有人在貼吧開車,這車還不錯,但手機不方便拿出來下載,電腦又不在身邊,咋辦?你可以直接連接NAS,遠程操作,把資源掛在nas上慢慢下載,等回到家,電影已經下好了,一杯茶一點零食準備度過愉快的夜晚。NAS 24小時運行模式,特別適合下載一些大容量文件。
再來說一下缺點:如果是自己組裝的,沒有公網IP,你的NAS只能在家里用,有了公網IP,你的NAS就是臺真正的私有云;購買成品或者組裝的價格還是比較高的(這算是我們自己的缺點吧?);需要一定的學習成本,學習相關配置等。
NAS始終只是少部分人的需求,首先要搞清楚自己的需求,可能你只是需要的是硬盤柜,或者是一臺帶硬盤的路由器,并不是需要NAS。
既然你確實需要一臺NAS,想少走彎路少折騰就直接群暉、威聯(lián)通(建議買x86平臺的)。因為系統(tǒng)好用,操作相對來說比較簡單,并且這兩個廠商都有相對成熟的解決方案,滿足用戶的某些特定場景的使用,再者遇到了問題,在百度/谷歌也能找到大把的教程。
如果你想組裝一臺NAS,不妨繼續(xù)往下看~
首先附上我的配置單:
1.CPU的選擇:我選擇的是i5 10400es,代號為qsrl,NAS是7*24h運行的,功耗肯定要優(yōu)先考慮的,這顆U功耗才35W。6核12線程,性能夠用,還帶了核顯,在plex/emby中解碼4k h265視頻完全沒問題。價格也便宜,我入手比較晚,差不多700元入手的,如果早一點,大概500左右能入手。至于穩(wěn)定性,雖然是es的版本,我不超頻,也不瞎折騰,目前使用起來沒什么問題,如果你介意這種,建議直接買帶T正式版。
2.主板我選擇的是華擎B560 ITX,兼容10/11代intel CPU,有pcie 4.0,由于我選的NAS機箱只支持itx,而在這個價位的itx主板,華擎算是做得比較好的,就沒有猶豫選了它(這里給自己埋了一個坑,后面再說)。
3.內存條:我選擇的是魚竿廠的ddr4,我買的這批用的是長鑫顆粒,支持國產!由于我準備TrueNas的NAS系統(tǒng),官方建議是16g起步(或者按照1t儲存1g內存的搭配),我買了兩根8g內存條。
4.散熱器我選擇的是金河田3.8cm薄扇,四銅管,能壓住90w的TDP,那我35w的CPU自然不在話下,而且價格便宜,售后真心不錯,這里表揚一下。前幾年買他家的機箱,側透玻璃被我干碎了,詢問客服,二話沒說直接補了一塊給我。
5.機箱我選擇的是迎廣MS04,這個機箱跟Gen8有點像,做工扎實,硬盤背板用料足,支持SAS/SATA,可以擴展網卡等,網上也有很多評測,我就不多說了。
6.電源選擇蝸牛星際置換上的臺達400W電源,我買的是改了模組的,因為機箱比較小,用模組線比較省空間,而且臺達這個牌子的電源,性價比真的很不錯,我整機功耗最大估計100W左右,所以拿400W電源是綽綽有余的。
7.硬盤的選擇,我買了一張16g英特爾傲騰SSD,這個卡當年賣一兩百,加速機械硬盤用,現如今在淘寶現在只要29元,而且TrueNas系統(tǒng)盤所需空間不大,它也能兼容TrueNas,簡直絕配TrueNas,這里強烈安利給大家。
至于倉庫盤,我本來是要買日立3t的洋垃圾盤的,一個才200左右,但是想了一下我是用來存素材的,為了以防萬一,就買全新的盤吧。挑來挑去,選擇了西數的4t紫盤(主要還是家境貧寒)。
取出主板托盤,裝入主板。
插入主板,安裝電源,插好電源線。
插sata線,主板跳線和指示燈線。
裝入所有硬盤,插電開機~
本文經“什么值得買”社區(qū)作者@馮卡門的小迷弟授權轉載,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曾經,平板電腦是高端商務人群的消費品,普通人周邊少有見到,如今,平板電腦已成為大部分家庭不可或缺的消費品,承擔著孩子學習,大人娛樂的作用。平板電腦和手機比較相似,從外觀看起來就是手機的放大版--大屏手機,這么理解也是對的。那平板電腦由什么東西組成呢?
平板電腦主要是由以下幾個主要部件組成:顯示屏,觸摸屏,主板,電池,喇叭,攝像頭,天線,麥克風。除此之外,還有一些輔料,連接排線和小功能部件。接下來就給大家介紹主要部件的特性情況。
顯示屏是平板電腦的核心部分,大是它的重要特點,是平板電腦的重要標志。顯示屏的表現特性主要是玻璃材質,分辨率,亮度,色域等。目前高端平板電腦顯示屏材質是LED和OLED,低端或者二線品牌主要用得是LCD。LED節(jié)能省電,但價格高,LED價格便宜,但是比較耗電,各有優(yōu)缺點。
觸摸屏是平板電腦完成人機交互的重要組成部分。觸摸屏主要由蓋板,Sensor和IC構成。蓋板組成由好到差是GFF,G+G,,OGS,P+G(其中G是玻璃,F是fill膜,P是樹脂),sensor主要看工藝,黃光工藝優(yōu)于蝕刻工藝,這部分會影響觸摸屏的穩(wěn)定性。觸摸IC的主要影響是通道數和感應效果,通道數越高,觸摸精度越高,點擊無反應出現的概率就越小。
電池是平板電腦的動力所在。電池的大小直接決定了平板電腦的使用時間。現在平板電腦的電池基本上都是聚合物鋰離子電池,是鋰電池中高端的存在。電池一般以mAh表示容量,市面上的平板電腦電池容量在4000mAh-8000mAh,容量越大越好,但是機器也會越重。
喇叭是平板電腦加分效果體現。外在的震撼表現除了視覺影像外,就是聽覺聲音了。聲音的輸出除了喇叭之外,還有一個至關重要的IC-功放IC。功放IC的主要左右是把聲音放大,并把聲音效果推出來。現在平板電腦的喇叭基本上都是腔體喇叭,聲音大音質好。
麥克風就比較簡單了,就是個錄音設備。現在主流的是雙麥,一個錄音,一個降噪,錄下來的效果就沒什么底噪。有的高端機型為了錄音效果好,還做了四個麥,兩個錄音,兩個降噪的。
攝像頭是平板電腦中最容易被忽略的部分,因為平板電腦的攝像頭和手機的攝像頭差異太大了,沒法比。手機現在主流是4000萬、6000萬像素,平板電腦還停留在800W,1300萬像素,差異甚大。造成這個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很少人使用平板電腦拍照,沒什么需求,自然也就沒有什么賣點,從而導致這部分功能也不會很好。
天線是平板電腦中經常出問題的部分,其實是使用體驗問題。WiFi速度慢,斷開連接等,是大部分用戶會遇到的問題,這個是否和天線有關不好確認,但是直觀上來講就是和天線相關。傳統(tǒng)的天線就是一根同軸線+FPC組成,貼于底殼或者面殼上,高端點的天線是將底殼作為天線的一部分,更大的提升了天線的效率和效果,接受信號效果極佳。
主板是平板電腦核心所在,其他部件都需要連接主板才能發(fā)揮作用。主板主要有基板,IC,容阻即連接器組成。基板專業(yè)術語叫PCB,是電路板,IC、容阻和連接器都是通過貼片機貼到電路板上的。IC主要包含主控,閃存,存儲,電源管理,WiFi芯片,通訊芯片,充電IC,功放IC等組成(一些芯片為了好理解就改為俗語了)。
以上就是平板電腦的主要部件,大家了解了嗎?
言
Minisforum V3是一款備受期待的新品,它被譽為"全球首款AMD AI高性能Windows三合一平板電腦"。作為一款集筆記本、平板和便攜顯示器于一體的多功能設備,V3無疑將為用戶帶來全新的使用體驗
▲V3采用了AMD最新一代銳龍7 8840U移動處理器,能夠提供出色的CPU和GPU性能。配備的14英寸2.5K高分辨率顯示屏, 擁有60Hz/165Hz可調刷新率和100%P3廣色域覆蓋,可實現細膩順滑的視覺體驗。它還集成了AMD的XDNA AI引擎,可高效處理各種人工智能任務。
開箱
▲V3包裝盒內所有配件一覽。左側是V3平板主體,右側是電源適配器和USB-C線
▲V3正面是14英寸2.5K高分辨率顯示屏,擁有60Hz/165Hz可調刷新率和100%P3廣色域覆蓋
▲V3背面有一個攝像頭,開孔部分內側是兩顆風扇,冷空氣從開孔部分被風扇吸入。機身采用鎂鋁合金一體化壓鑄工藝,厚度僅9.8mm,重量約930克,兼具輕薄和堅固
▲V3頂端兩側是散熱孔,用于熱空氣排出
▲V3左側IO接口一覽
▲V3右側IO接口一覽
▲V3底部接口,用于外接鍵盤
▲V3提供了鍵盤,可額外選購
▲鍵盤提供了觸控板,和V3連接后可以像一臺筆記本一樣的使用
▲除此之外,V3還提供了背部支架
▲背部支架帶磁吸功能,攝像頭部位做了開孔,可以和V3背部很好的貼合
▲背部支架可以折疊,露出V3背面的進風口,不會影響V3散熱
▲V3的周邊配件可謂是非常豐富。這里是一只minisforum觸控筆,可以讓你隨時隨地書寫、繪畫、辦公
▲minisforum觸控筆帶LED指示燈,采用USB-C口充電
▲將V3所有周邊套件組裝在一起,可以形成一套很有效率的辦公套件
BIOS
▲V3采用了直觀易懂的圖形化BIOS,可以看到CPU型號是AMD Ryzen 7 8840U
▲Advanced頁面,這里可以對電源,硬盤和CPU進行設置
▲CPU Configuration頁面。PSS Support,打開后可以降低AMD CPU空載時的功耗; NX Mode,不執(zhí)行內存保護
▲功耗設置有Silent Mode、Balance Mode和Performance Mode三種選擇
▲Hardware Monitor選項,可以看到系統(tǒng)和CPU溫度,CPU和系統(tǒng)風扇的轉速
▲啟動項順序
系統(tǒng)信息
▲V3搭載了AMD Ryzen 7 8840U CPU和32G內存,預裝Windows 11專業(yè)版
▲設備管理器信息
▲CPU-Z信息;AMD Ryzen 7 8840U具備8核心16線程,內存為四通道32GB LPDDR5 6400MHz,GPU為AMD Radeon 780M
▲AIDA 64信息
▲CPU ID
▲HWiNFO CPU和GPU信息
▲PCIe通道分布信息
MINISFORUM Space
▲設備管理中心可以查看當前CPU占用、內存占用、磁盤占用等信息
▲系統(tǒng)管理中心—模式選擇中有平衡模式、省電模式、性能模式三種可選,對應不同的屏幕亮度、CPU功耗、屏幕刷新率
性能測試
▲設置為性能模式
內存性能測試
▲32GB LPDDR5 6400MHz四通道內存,AIDA 64內存帶寬性能測試
解碼測試
▲DXVA Checker硬件解碼檢測,HEVC,VP9,AV1 8K支持,無論藍光原盤,還是YouTube之類在線視頻,都可以做到完美的硬解
▲Bilibili AV1編碼8k 30fps視頻播放測試,播放流暢
▲Youtube AV1編碼8k 60fps視頻播放測試,播放流暢
GPU性能測試
▲Geekbench 6 GPU測試,OpenCL分數為26819
▲3DMark Time Spy分數1589,顯卡分數1377,CPU分數12798
▲3DMark Fire Strike分數7174,顯卡分數7807,物理分數20868,綜合分數2768
▲數據匯總
CPU性能測試
▲CPU-Z測試分數;單線程650.0,多線程5722.2
▲WINRAR 7.00單線程和多線程測試
▲7-Zip 24.03單線程和多線程測試
▲Fritz Chess Benchmark 4.3.2單線程和多線程測試
▲Geekbench 6測試,單核心分數為2289,多核心分數為10719
▲CINEBENCH R23測試,單核心分數為1605pts,多核心分數為12831pts
▲CINEBENCH 2024測試,單核心分數為92pts,多核心分數為731pts
▲V-Ray Benchmark得分12825
▲x264 FHD Benchmark,x264視頻編碼測試程序。AMD Ryzen 7 8840U每秒可渲染58.4幀
▲3DMark CPU Profile測試,可以測試CPU在不同線程下的性能表現
▲PCMARK 10分數6491;常用基本功能得分9278,生產力得分9255,數位內容創(chuàng)作得分8641
▲數據匯總
M.2 NVME SSD性能測試
▲V3搭載的是KINGSTON OM8PGP41024Q-A0 1024.2GB,采用PCIe4.0接口
▲CrystalDiskMark測試
Ai性能測試
▲以Stable Diffusion為例
▲以CPU作為生成引擎
▲圖生圖模式,生成512 X 512的圖,用時1min 52.9s
▲以NPU作為生成引擎
▲圖生圖模式,生成512 X 512的圖,用時54.1s,時間縮短一倍
屏幕測試
測試工具為Spyder X Elite
▲測得V3屏幕的色域為100%的sRGB,86%的AdobeRGB,97%的P3
▲色調響應方面,測得的黑色曲線和光度2.2理論值藍色的曲線保持一致時成績最為優(yōu)秀。從測得的成績看,測得的黑色曲線和藍色曲線完全一致,沒有偏差
▲D65,即6500K色溫時的色彩是最準確的。從50%、67%、83%、100%色彩亮度的均勻度測試結果來看,50%、67%下色彩最準確的是9號區(qū)域,83%、100%色彩最準確的也是9號區(qū)域。最大差異值ΔE值控制在8.8以內
▲50%、67%、83%、100%亮度的均勻度,V3屏幕最大差異控制在6%以內
▲從色彩精確度測試來看,V3屏幕的ΔE值最小0.4,最大2.54,平均1.08
校準
屏幕預熱一小時,使用Spyder X Elite紅蜘蛛來對V3的屏幕校色,校色后重新測試
▲測得校準后V3屏幕的色域為100%的sRGB,87%的AdobeRGB,99%的P3
▲色調響應方面,測得的黑色曲線和光度2.2理論值藍色的曲線保持一致時成績最為優(yōu)秀。從測得的成績看,測得的黑色曲線和藍色曲線完全一致,沒有偏差
▲D65,即6500K色溫時的色彩是最準確的。從50%、67%、83%、100%色彩亮度的均勻度測試結果來看,50%、67%下色彩最準確的是6號區(qū)域,83%、100%色彩最準確的也是6號區(qū)域。最大差異值ΔE值控制在7.2以內
▲50%、67%、83%、100%亮度的均勻度,V3屏幕最大差異控制在10%以內
▲從色彩精確度測試來看,校準過的V3屏幕的ΔE值最小0.17,最大2.01,平均0.72
溫度和功耗
▲室溫在18.1℃
性能模式
▲Stress FPU 10分鐘;使用HWiNFO來記錄CPU溫度,核心頻率以及CPU功耗;整個過程持續(xù)10分鐘,V3有觸發(fā)功耗墻,但沒有過熱降頻
▲CPU在Stress FPU 4秒進入PPT FAST Limit階段,此時CPU核心頻率在3.24GHz左右;235秒后進入PPT SLOW Limit階段,此時CPU核心頻率在3.22GHz左右,之后維持在3.2GHz
▲CPU在Stress FPU 4秒進入PPT FAST Limit階段,此時CPU核心溫度在53.1℃左右;235秒后進入PPT SLOW Limit階段,此時CPU核心溫度在64.5℃左右,之后維持在65.5℃附近,整個過程沒有發(fā)生過熱降頻
▲性能模式下,CPU功耗被固定為28W
平衡模式
▲Stress FPU 10分鐘;使用HWiNFO來記錄CPU溫度,核心頻率以及CPU功耗;整個過程持續(xù)10分鐘,V3有觸發(fā)功耗墻,但沒有過熱降頻
▲CPU在Stress FPU 4秒進入PPT FAST Limit階段,此時CPU核心頻率在2.89GHz左右;215秒后進入PPT SLOW Limit階段,此時CPU核心頻率在2.91GHz左右,之后維持在2.91GHz
▲CPU在Stress FPU 4秒進入PPT FAST Limit階段,此時CPU核心溫度在43.9℃左右;215秒后進入PPT SLOW Limit階段,此時CPU核心溫度在54.6℃左右,之后維持在57.2℃附近,整個過程沒有發(fā)生過熱降頻
▲平衡模式下,CPU功耗被固定為22W
省電模式
▲Stress FPU 10分鐘;使用HWiNFO來記錄CPU溫度,核心頻率以及CPU功耗;整個過程持續(xù)10分鐘,V3有觸發(fā)功耗墻,但沒有過熱降頻
▲CPU在Stress FPU 4秒進入PPT FAST Limit階段,此時CPU核心頻率在2.30GHz左右;240秒后進入PPT SLOW Limit階段,此時CPU核心頻率在2.33GHz左右,之后維持在2.32GHz
▲CPU在Stress FPU 4秒進入PPT FAST Limit階段,此時CPU核心溫度在36.8℃左右;240秒后進入PPT SLOW Limit階段,此時CPU核心溫度在49.2℃左右,之后維持在50.92℃附近,整個過程沒有發(fā)生過熱降頻
▲省電模式下,CPU功耗被固定為15W
噪音
從上面的測試結果可以知道,Stress FPU 240秒后進入PPT SLOW Limit階段就趨于穩(wěn)定了,所以這里設置噪音采集時長為4分鐘,每秒采集一次,觀察這段時間內噪音變化
▲環(huán)境噪音4分鐘內噪音最大為36.1dB,噪音最低為35.8dB,噪音平均值在35.9dB
▲省電模式下,Stress FPU 4分鐘內噪音最大為36.4dB,噪音最低為36.1dB,噪音平均值在36.2dB
▲平衡模式下,Stress FPU 4分鐘內噪音最大為38.8dB,噪音最低為37.0dB,噪音平均值在37.6dB
▲性能模式下,Stress FPU 4分鐘內噪音最大為39.6dB,噪音最低為37.4dB,噪音平均值在38.4dB
電池續(xù)航
▲V3搭載了一塊50.82Wh的電池。在省電模式下,此時CPU功耗為15W,使用Pcmark 8跑Work項目,電池耗盡用時5h 12min
總結
▲作為世界上第一臺AMD三合一Windows平板電腦,V3可靈活切換筆記本、平板和便攜顯示器三種模式。無論是辦公、娛樂還是創(chuàng)作,它都能滿足不同場景的需求。Vlink接口輸入功能讓V3可作為第二塊顯示屏使用,擴展了使用場景。最后需要說明的是觸控筆、鍵盤和支架都需要單獨購買,對于商務人士,這些都是能極大提升生產效率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