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門級超頻內存殺價正酣,1988年建廠的十銓推出高性價比的冥神系列16GB DDR3 1600內存套裝,8GB*2雙通道規格,其價格僅499元。小編經過測試,這套內存超頻到DDR3 2400,通過所有測試項目。這從側面驗證,該款內存采用的顆粒芯片體制強悍,做工精湛。
十銓(Team) 冥神系列8GB*2 DDR3 1600內存套裝評測
■十銓(Team) 冥神系列16 DDR3 1600內存套裝(8GB*2)京東售價:499元
十銓(Team) 冥神系列8GB*2 DDR3 1600內存套裝采用鋁合金打造的精致X型馬甲,散熱高表現;精選顆粒,CL9低延時,效能好,支持Intel XMP技術,只需一步,超頻設置很省心。
十銓(Team) 冥神系列8GB*2 DDR3 1600內存套裝
十銓科技這款內存套裝秉持一貫的品質原則,堅持采用高品質顆粒,經過嚴謹的生產制造過程以及通過嚴密的測試程序,同時依據JEDEC規范生產。
角度特寫
背面角度特寫
十銓(Team) 冥神系列8GB*2 DDR3 1600內存套裝為240Pin標準針腳設計,經由1.5V電壓運作,達到節能省電又能兼顧環保的規范。
標簽
這款內存裝套的編號TDD38G1600HC9BK,時序CL9-9-9-24,XMP工作頻率為1600MHz(PC3-12800內存速率標準)。
著內存降價,16GB內存條容量價格比飆升,比8GB產品更劃算的比比皆是,所以很多小伙伴會選擇直接上16GB。不過這里就有個問題了,和雙通道8GB相比,單條16GB是不是真的更好呢?咱們今天就來看一看吧。
如果算一算的話,現在常見的16GB內存條大概比雙條8GB便宜20元,考慮到實際價格,相對差距大概是3%上下,其實不算大,小編真的不建議大家因為這點價差去追單條16GB。最好還是先來了解下它們的性能等實際表現,再下決心。
性能方面,咱們就選兩個目前最火的大型網游來試一試吧,因為使用了大地圖或者是可改變環境的設計,而且是緊張刺激的射擊游戲,所以這兩個游戲對內存的要求都挺高。測試平臺是酷睿i7-7700K、GTX 1660 Ti顯卡以及高速SSD。
兩個游戲的實測表現中,雙條8GB組成的雙通道性能略強一些,幀速差距大約是4%~5%的樣子。咦?這和價格差距很接近啊,似乎還說明不了應該怎么選。那咱們再看看未來的升級能力吧,根據大家的主板不同,用8GB條可以達到16GB/32GB(雙、4插槽),16GB則可以升級到32/64GB,這個差距能說明什么呢?。
對于準備多用上幾年,而且會玩高端游戲、用高端軟件的電腦,未來16GB內存很可能不夠用。所以建議主板只有雙內存插槽的小伙伴優選16GB單條,留下升級空間。4插槽的大板則可以上雙8GB,未來升級到32GB應該也夠用了。還可以考慮用16+8/16+8的形式擴展到48GB,用到DDR4被淘汰應該都沒問題的說。
而對性能并不是很敏感,主要用于日常辦公、家庭娛樂、家庭存儲等用途的電腦,雙通道8GB的那點性能提升意義不大。相對來說,16GB單條更便于安裝維護,發熱量和功耗都略低一點,是更適合的。
023年購買筆記本電腦,內存容量選16GB還是32GB?內存容量越大越好嗎?
答:無剛需不貪內存容量,溢出即浪費。至于16還是32GB要因人而異,2023年大多數普通用戶16GB足矣,預算寬裕的高階用戶可選32GB以上。
這個結論雖然與臺式機的情況相仿,但內核完全不同。
如果你今年組裝的是臺式機,那么內存條、SSD都有好價,用4條8GB或2條16GB內存實現32GB容量是很劃算的(尤其是D4老平臺),畢竟未來內存漲跌未知,而臺式機一旦平臺確定,內存條的D4/D5配置也就基本框死了,就算日后升級,也多半是加倍插滿或換量擴容,況且顯卡才是重點,刨除一些用戶的任性折騰,普通用戶趁有內存好價,一步到位插滿32GB甚至更高為佳。
但換成筆記本,就要遵循另一套選配邏輯了。
首先,購買筆記本產品基本相當于入手了一臺固定配置的成品電腦,最好一開始就明確內存容量需求,以免節外生枝。以平時辦公娛樂的中輕度使用習慣為例,2023年的16GB容量內存基本夠用,絕大多數用戶都不必(也不一定有機會)考慮“可供升級的余量”,買了就安心用,等用了幾年需要“內存擴容”之時,已經沒必要升級內存條了,直接換新本更合算。
再如一些人剪輯視頻、打3A游戲大作、同時多開數個大型軟件,16GB內存容易吃緊,32GB寬裕的容量才算夠用。筆記本不像臺式機那樣,嫌少就多加一條,有些款型往往不給你預留多余插槽,即使留了,你也會未來擴容有點虧錢。建議咱們還是提前做好評估,該為內存容量多花的錢絕對不要吝嗇。買完才發現內存是短板,只會徒增煩惱。
筆記本廠商們已經很有默契地將主流內存規格卡在它們希望你大批量入手的容量基準線上,目前主流筆記本都是16GB打底,高配32GB。但它又和臺式機單純增加內存條容量不同,從16升到32,往往也會在固態容量、CPU顯卡等配置上略微變動加碼,因此整體提價要比原來的預算高出不少。這一點很像某些手機廠商的內存容量檔位策略,特意設置2個檔位之間的“高不成低不就”,低一點你嫌差勁,高一點又燒錢,最后你只能忍痛剁手,擁抱套路。
當然,我也不是說后面額外加內存的方案不可取,只是建議各位做好購買前的統籌規劃,因為事后抱佛腳出問題的概率更大。
從主流游戲本的配置來看,近幾年主流配置已經開始向32GB看齊,也有大佬預測2024年就是“32GB筆記本元年”,但有意思的是,你往前數三年,與三四千塊預算相匹配的筆記本產品型號依然是16GB起步。我認為16/32這一“分水嶺”至少還能持續2年,但計劃沒有變化快,如果大家最近考慮入手新本,還請及時跟進風向。
#頭條創作挑戰賽##電腦##計算機##暢聊數碼新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