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是六月份,中國人民大學(以下簡稱“人大”)的畢業典禮上,作為哲學院教授,他錄制的一段論“內卷”與“躺平”的畢業生寄語視頻,讓他在互聯網上出圈。
更早則是在四月份,他的學生把他帶病上課的內容記錄在網絡上,引來了成千上萬的關注。在課堂上,他說,“哲學家是不懼怕死亡的。”
朱銳是一名哲學家,也是一名直腸癌晚期患者。自去年秋天起,他從治療中抽身,堅持給本科生上課。他的碩博生們陪著他,一起完成了他56歲人生的最后一課。
2024年8月1日,人民大學哲學院發布訃告,哲學院“杰出學者”特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哲學與認知科學跨學科交叉平臺首席專家、博士生導師朱銳教授因病醫治無效,于當日下午13時15分在北京逝世。
當晚,朱銳的一位學生在朋友圈里寫下柏拉圖的詩:“我的星你在望著群星。我愿意變作天空,好得千萬只眼睛來望著你。”
生病前,朱銳在人民大學的課堂上。受訪者供圖
小與大
6月初,春季學期的課程收尾,朱銳說,最后一節課,不要講太沉重的東西。
那節課上,他從康德談起,有兩樣事物永遠震撼人心,“一個是我們頭頂上的浩瀚星空,另一個是我們內心的道德。”繼而講到莊子的小大之辯,講到薛定諤的“生命是什么”的演講,講到旅行者1號離開太陽系時,為地球拍下的照片——距離60余億公里外,地球是一個淺藍色的點,渺小、遙遠,“像塵埃。”
從前講課,他喜歡走動,揮舞肢體,寫大面積的板書。這節課,他坐在一張靠背椅上,語調慢,但保持音調的清亮。他習慣把領子立起,袖管里空蕩蕩的,形銷骨立。
3月,本學期的第一堂課上,朱銳宣布自己已是直腸癌晚期,每次上課前需大量服藥止痛。4月的一堂課上,他稱自己停止了化療,“因為治不好了。”但這是“好消息”,因為他上課不會再遲到了。
2022年下半年,朱銳確診直腸癌。此后的一年他輾轉治療,沒有開課。2023年秋天,他久違地回到課堂,一周一次,開始給本科生講課。上學期講“形而上學的恐懼”,下學期講神經美學。
起初,這門課主要是哲學院內的本科生在聽,教室仍有空座。今年春天,朱銳的碩士生可欣在社交平臺上發帖,記錄朱銳的課堂片段,標題是“因為哲學家是不懼怕死亡的”帖子獲得近三萬點贊。
之后的課堂,“盛況空前。”外系、外校的學生都來了,有學藝術的、計算機的、電子商務的,光在網上私信她預約入校的就有好幾十個。甚至有人從蘇州、上海飛來聽課。
滿座60人的階梯教室,一度塞進了一百多人。最擁擠的一次,一排人坐在教室外的走廊里聽課。為疏散人流,學生們建了一個線上聽課群,每周直播課堂。到學期末,群里加了近三百人。
最后這堂課接近尾聲時,朱銳總結,個人的生命與宇宙之類的普遍原則間有一種辯證關系,“不管普遍原則多么浩大,它總有小的一面,私人的一面。”他強調個人生命的體驗,“要相信你自己的渺小,但不要感到卑微。”
而后他說,他累了。“謝謝大家,到此為止。”他支撐雙手,有一個小小停頓,再站起身。之前的一堂課上,他提過,作為病人,操控身體是很難的,比如起床,“短則兩分鐘,長則半小時。我要籌劃,手、胳膊、上身先動,再動哪個腳……”
打鈴了,最后一節課結束。可欣委婉地問朱銳,今天身體怎么樣?他顯得有點高興。他說,“我跟你說,非常驚險!我今天來這里前忘記吃止痛藥了,但居然沒那么疼。”又說,“但是晚上回去還是要吃藥的,否則會疼得睡不著覺。”
這堂課上,朱銳的所有碩博生都在場。當天中午,大家約著給一位即將畢業的學長餞行,朱銳沒有來,但給了經費,讓大家找一個“時尚又高檔的餐廳”。可欣說,這是老師的身體已實難支撐。
瘋狂科學家
2021年,在人大哲學院讀碩士的陸晨為《認知科學與哲學通識講堂》做助教,認識了任課老師朱銳。在陸晨眼里,朱銳成天頂個爆炸頭,戴副圓眼鏡,打扮考究,用可欣的話說,像個瘋狂科學家。
朱銳曾在美國的大學執教近三十年,2018年回國,先在深圳大學就職,后被聘至人大哲學院,任“哲學與認知科學交叉平臺”的首席專家,并開展教學。
他的課包羅萬象,既講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康德這樣的古典哲學家與古典哲學,也講元宇宙、人工智能等近些年才興起的話題。他能同時用中英文授課,還懂古希臘語和拉丁文。他不愛灌輸知識,他的課堂通常是對話式的——曾經旁聽的學生彭倫說,他總是提問,要和學生對談,聊天的氛圍會貫穿整堂課。
《認知科學與哲學通識講堂》是一門合作課,由朱銳和哲學院副教授劉暢合上。“這課學院里已經上了很多年,我們都希望不去重復之前的內容,要碰撞出一些新的火花。”劉暢說,兩人也是從那時起相識,會約著吃午飯,商量晚上的講課內容,下午則分頭做幻燈片。
在今年春季課堂上,朱銳與劉暢對談。受訪者供圖
有一次,學院里的同事們一塊外出騎行,朱銳說自己很熱愛運動,但旋即又強調,他就喜歡一個人運動。他說自己常拿著一個平板電腦去野外徒步,從白天走到黑夜,邊走邊梳理、記錄自己的想法。
對同事和學生來說,朱銳是保有一定神秘感的。他不愛社交,很少參與學術以外的公共活動。彭倫去過他的辦公室,里面陳設簡單,沒有放書。他用手機看書,隨時隨地看,有時坐著地鐵就能把一篇論文看完,回應彭倫的提問。學生們知道他獨自租住在東北四環的一個小區里,但沒人知道具體是哪門哪戶。也曾有一次,他向他們發出邀請,有機會可以去他家里聚餐。
這個機會沒有來臨。2022年的秋季學期,剛開學,碩博生們就被叫到一個咖啡館里,朱銳在那里公布了自己的病情。
可欣記得,老師以極平靜的、甚至略詼諧的口吻說,自己剛被診斷出直腸癌晚期,要經過幾期化療,醫生說五年內的生存率大約在10%。“他非常明確地告訴我們,他覺得自己可以扛過去。他并不害怕,也希望我們不要害怕。他說做哲學的人是不害怕這些東西的。”
說這些的時候,朱銳面色很好,體魄也看著健康,發型、衣著仍是精心打扮過的,“大家都覺得不可思議。”但又認為,這就是典型的朱銳,一切如舊。
之后,朱銳離開人大校園,輾轉治療,但不定期的組會、每周一次的讀書會,他堅持在線上組織進行。他會問學生的學業進度,解疑答惑,與學生共讀一些書籍,完整地履行導師的責任。師生間,極少聊起病情。
朱銳看重作為病人的尊嚴。他曾和搜狐新聞提到,治療早期,他的面部因用藥而褪皮、長疹子,那陣子,他拒絕了所有朋友的探視,也不愿回學校上課。后來,他與醫生協商,換了一種療效差些但不至“毀容”的藥。
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對學生們而言,老師的疾病沒有實感。
一直到2023年秋天,朱銳返校開課,陸晨觀察到,他的臉有些浮腫,喉嚨變得沙啞,身上多了一些斑點。這是他第一次感受到,老師身上有疾病的影子。
上頭幾節課時,朱銳卷發濃密,精神頭也還算足。到了冬天,他的狀態急轉直下——他快速地消瘦,長期戴帽,遮擋化療導致的脫發;他突然開始拄拐,走路也變得顫顫巍巍。一次下課,可欣追上朱銳,想和他討論博士申請的問題。朱銳說,改天吧,他這會兒腿太疼了。后來,學生們都想,那時,老師的癌細胞應該已經轉移了。
“哲學家是不懼怕死亡的”
師生們都說,自從生病后,朱銳并未被交予教學任務,“學院是希望他養病的。”但他主動提議,接下了一整學年的本科生講課。
他沒有向大家說明過理由,單單提了一個請求:他希望把課程錄下,為了能夠整理、剪輯,日后放到網絡上去。
博士生鄭文擔任朱銳的助教,她從學院辦公室借來一臺手持DV,每周二上課時,就架在講臺邊錄制。
第一學期,上《西方哲學原典》,朱銳自定主題,圍繞古希臘悲劇和現代電影,講述了恐懼的幾種形式:《俄狄浦斯王》,描寫的是人對命運的恐懼;《現代啟示錄》,描寫的是人對非理性社會的恐懼;他還多次提到尼采所論的“酒神精神”與“日神精神”,指向文明沖突之間的恐懼……
也是在這學期的課上,他向更多的學生,反復提起自己已對碩博生們說的話:“哲學家是不懼怕死亡的。”他用蘇格拉底的話語舉證,哲學就是練習死亡,“哲學告訴我們,唯一應該恐懼的是恐懼本身。”
在今年春季課堂上,朱銳在講課。受訪者供圖
陸晨發現,老師重返課堂后,不像以往那樣準備大量教案,常常只在屏幕上放出一張圖片,就能連貫地將一堂課講完。好像許多話是脫口而出。劉暢也旁聽了這些課,“生病以后,朱銳的講課是完全落地的、結合其生命體驗的,他對恐懼、死亡、疾病的思考都是切身的。”
哲學家沒有哪怕一刻懼怕過死亡嗎?朱銳的態度是怎么練就的?答案在風中飄,學生們試圖尋找軌跡。
這或許與他的愛好有關。很久以前,一次師生聚餐,朱銳提到,自己最大的愛好就是爬野山,走那些無人走過的路。他在深圳時,曾在山里迷路,單槍匹馬被困了大半天,最后通過分辨水聲,找到水源,才循水下山。這樣的經歷,在獨身野外徒步時,并不唯一。他早就習慣與恐懼共生。
也或許來源于他的人生經驗。2021年,彭倫旁聽朱銳的課時,就聽他說過,要放開手腳地做事,“不要做基于恐懼的選擇。”他后來想,這是老師總結自身得出的結論:老師的人生是跳躍的,從安徽大學,到北京大學,從中國到美國,又回到中國。他的研究領域也是多變的,從語言哲學到心靈哲學、古希臘哲學、中西比較哲學,后來又轉向人腦和神經科學研究。他活得很“輕”,很少瞻前顧后。
有一點可以確定,他珍視身體與生命,并認為“具體的、有限的身體,才配有生命。”所以他也珍視、尊重身體的有限性。
2024年的春季學期以來,朱銳講藝術與人腦,在課上對比洛維斯·科林斯的兩幅自畫像,分別畫于他中風前后。朱銳評價,病后的自畫像更動人,“他畫的就只是身體,是身體原來的狀態,不是符號的狀態。”
另一堂課上,他談論尼采,“尼采一輩子受胃病的困擾,對他來說,最好的哲學、最大的自由,莫過于有一個強健的胃。”他用自己佐證,“我原來不知道我的肝在哪兒,直到我的癌癥轉移到肝部位……我生病以后,一下子驚呆了,原來我們的身體是那樣的!”
他常出入重癥病房,看到一個赤身裸體的世界,“我們所面臨的,就是便溺……我們所謂的人格、自由、行為,通通被排除在醫院的大門之外。”
他因此不同意海德格爾的“向死而生”,認為這種說法忽視了“尼采的胃”,也忽視了病房中的赤裸世界。“一旦死亡作為一種確定性呈現在你面前,你談什么籌劃?談什么現在和將來?都談不上。”
只有非常偶爾,他在課堂上展露出一絲失落,“我現在邁每一步都很困難,但我曾是一個登山的高手,登過很多名山、大山。我從來不知道會有今天。”
更多時候,他用哲學將痛苦解構,“我生病以來,大部分時間就是躺在床上,不能正常地社會交往,甚至正常地上課都困難……這是一種社會人格的退場,符號的退場。”帶笑說出這些話。
雙贏
2023年秋天,朱銳的本科生課堂開課后,只要課表不沖突,碩博生們都會到場旁聽。劉暢也幾乎一節不落地來了。這是未經商量的共同選擇——同事們、學生們,“都想不到做什么能夠幫助和支持朱老師。”那么至少要在場。
這種默契,后來被證明其實用性。
春季學期以來,朱銳的體力與精力明顯不及以往,一節一個半小時的課,他通常只能獨講40分鐘左右。剩下的一半時間,他請劉暢或碩博生們代講,如果他精神好些,雙方就進行對談,直到下課。有時候,同事或學生講話時,他會閉眼、皺眉,十幾秒鐘后才緩過神來。大家知道,那是他在忍痛。
6月初的最后一節課上,朱銳感謝了共同維持課堂的師生們,形容雙方的關系是“君子之交淡如水。”結課后,學生們陪著朱銳走到校門口,目送他獨自打車離開。
學生們再次見到朱銳,是在6月下旬,受學校邀請,朱銳為畢業生們錄制了一段致辭視頻:他談“內卷”與“躺平”,他認為,在人口、資源之外,內卷或許也源于“欲望的單一化”。他鼓勵大家把欲望與事物的真正價值相連接,實現欲望的多元化。
視頻里,朱銳比月初時更瘦了。
6月24日中午,他給陸晨發消息,稱自己腹水嚴重,但不想再去住院治療。且他被醫生判斷,只有個把月的時間了,“如果能出去走走那就更好,如果不行,還是希望多見見大家。”這是他在病后,第一次主動提出,希望得到探視。
學生們還沒來得及動身,第二天中午,朱銳又發消息說,這兩天不方便,“太難受了,基本不能做任何事。”
剛聽說朱銳的病情時,可欣作了一首詩送給他——兩人都是詩歌愛好者,不過相處時間有限,還未能好好交流。
詩的標題叫《不懷疑》:
“……阿洛西斯。在再見以前,我們從未如此設想: 轉身,繞過門再向你投去一瞥……篤篤,生木魚,死木魚,篤篤。只要相信或放棄。
但這都是最難的事。請你抬頭看吧。我們的雪早已覆下來了。”
那陣子,可欣看了一部叫《懷疑》的戲劇,主人公之一是阿洛西斯修女,她被卷入一場信仰危機,在相信和懷疑之間搖擺。但朱銳曾對學生們說,他相信自己一定能好起來。
人民大學的同事們去安寧病房看望朱銳。受訪者供圖
7月中旬,傳來消息,朱銳住進了安寧病房。
劉暢和同事們先去探望。在病房里,朱銳告訴劉暢,雖然必然還有一些遺憾,但自己現在是“雙贏”,“要是明天他就走了,他贏了,因為他盡早地結束了痛苦。要是明天他還活著,他也贏了,因為他又好好地多活了一天。哪一種結果他都能接受,他已經是生命的贏家。”
7月16日,可欣從貴州經成都飛到北京;鄭文連夜坐了十幾個小時的火車,從福建北上抵京;還有一位去年畢業的碩士生,從河北開車趕來。17日下午,七個師門學生匯合,帶著兩樣禮物去看望朱銳:一個軟和的靠枕,一盆碩大的、橙紅色的蝴蝶蘭。
朱銳的姐姐和一位護工陪伴著他。他已無法進食,靠輸液維持生命,瘦到了皮包骨的程度。一見面,他先表示抱歉,又說,雖然他的身體成了這個樣子,“但是其他地方都還是一樣,沒什么變化。”
“那是指他的精神,他的心靈,他跟我們的相處方式。”可欣說。
與以往略有不同的是,這次,師生間只談了很少的學習,反談了很多關于生活、未來的話題。
“他讓我們不要害怕挫折。不要太在意時間上的早和晚,因為每個人的時間是不一樣的。要為大我做貢獻,要保持善良的心,如果下定決心做學問,一定要培養堅強的意志。”可欣說,那是一場“托孤式的談話”,總共聊了近40分鐘,是朱銳最近最長的一次訪客接待。
蝴蝶蘭被放在朱銳抬眼就能看到的地方。分別前,他習慣性地說了句,“那我們就到這兒。”這是他每要下課前的口頭禪。
(陸晨、彭倫、鄭文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馮雨昕
編輯 胡杰 校對 楊利
讓《元晶計劃》電腦版運行更流暢、穩定,可以使用MuMu模擬器,不僅能在電腦上流暢運行,還支持鍵位設置、多開運行、高幀率等多種實用功能。
"元晶計劃"是一款以雙世界同步新玩法為核心,結合原創劇本元素的游戲。在這個游戲中,玩家的角色將處于一個主世界和一個平行世界之間,兩個世界間不斷發生神秘的聯系,探索其中的關聯將是游戲的主線任務。
“元晶計劃”獨特的游戲玩法,在主世界的行動將會以一種奇妙的方式影響平行世界,而這恰恰是游戲最吸引人的地方。原創的劇情設計也是本游戲的一大亮點,未來科技氛圍濃厚的主世界和飽含武俠古風的平行世界,兩者間的時空交錯,構成了豐富復雜的劇情構架,讓人不得不去尋找其中的原始根源。
游戲還有隨機奇遇機制,主世界中的行動將可能影響平行世界中的隨機奇遇,每次的游戲體驗都將是獨一無二的。游戲中的“翼天”功能將幫助您智能記錄在主世界中的經歷和記憶,這些寶貴的回憶將一直保存。
“元晶計劃”在注重游戲體驗的同時,同樣重視游戲的健康性,鼓勵玩家合理安排時間,主世界的行程規劃得當,將會在平行世界中獲得更大的收益。這可能是一種有益身心的游戲方式,讓你在尋找游戲樂趣的同時,也能發掘生活中更好的自己。
如果玩家想在電腦上玩《元晶計劃》手游,可以選擇使用網易推出的MuMu模擬器。作為一款免費電腦軟件,MuMu模擬器有Windows版和Mac版,能夠適配市面上主流的安卓應用、軟件和部分iOS手游。不僅兼容性好、穩定性強,MuMu模擬器還突破了手機上游戲的幀率限制,支持最高240幀的高幀率,搭配電腦大屏幕,讓視覺體驗更加流暢和驚艷。
打開網頁搜索“MuMu模擬器”,找準MuMu模擬器官網進入;
點擊“下載MuMu模擬器”進行下載;
如果安裝后模擬器啟動失敗,可前往MuMu模擬器官網首頁頂部 “常見問題” 搜索 “模擬器啟動”、“啟動失敗”、“無法啟動” 等相關問題。
安裝元晶計劃
打開應用中心或直接在搜索框搜索元晶計劃;
在右上角下拉菜單選擇需要的渠道服進行下載;
如果應用中心沒有找到需要的應用,可以通過apk安裝,將電腦里面的應用同步到模擬器中。
除此之外,MuMu模擬器還可流暢運行《明日方舟》、《碧藍航線》、《第五人格》、《陰陽師》等多款熱門手游,新上線的手游也會同步上架。
要下載其他渠道(B站、華為等)的游戲,可前往MuMu模擬器官網首頁頂部 “常見問題” 搜索 “如何安裝(華為/B站等渠道)的游戲” 等相關問題。
根據模擬器提示,確保模擬器已經開啟VT;
若未開啟VT,可前往MuMu模擬器官網首頁頂部 “常見問題” 搜索 “如何開啟VT” 等相關問題。
點擊模擬器右上角-設置中心-性能,將性能設置調至合適狀態;
大部分用戶將性能設置為“中”即為合適配置,可流暢運行絕大部分游戲,配置較差的玩家,自定義不低于“2核/2G”,如果游戲包過大或者游戲畫質要求高,則不低于“4核/3G”。 (注:這里不是設置得越高越好,CPU核數最高不得超過電腦核數的一半,否則會產生卡頓。)
若運行游戲時出現黑屏、花屏等畫面問題,可以嘗試通過模擬器右上角-設置中心-性能,切換顯卡渲染模式解決。
注意,不同的顯卡渲染模式需要分別安裝Vulkan,DirectX,若電腦缺失需根據教程安裝后才可切換。同時流暢運行《元晶計劃》還需要在設置中心-性能-其他優化選擇“強制使用獨立顯卡”。
切換顯卡渲染模式時遇到問題,可前往MuMu模擬器官網首頁頂部 “常見問題” 搜索 “無法使用Vulkan渲染模式” 等相關問題。
完成以上操作后,你就能盡情享受《元晶計劃》帶來的樂趣啦!
此外,MuMu模擬器還針對《元晶計劃》游戲配備了自定義按鍵、游戲多開等多種特色功能!
MuMu模擬器連接鍵盤、鼠標、手柄使用,不僅有預設的云方案,也可以自定義,搭配智能按鍵、宏按鍵,輕松完成高難操作!
想要學習如何設置鍵鼠、手柄鍵位,可前往MuMu模擬器官網首頁頂部 “常見問題” 搜索 “鍵鼠鍵位” 等相關問題。
要后臺掛機玩游戲,可以使用MuMu模擬器的操作錄制功能。 操作錄制實現自動化點擊執行操作,還可以自行設置停止條件和執行間隔,解放雙手,大幅度提升掛機效率和穩定性!
要使用MuMu模擬器操作錄制,可前往MuMu模擬器官網首頁頂部 “常見問題” 搜索 “操作錄制” 等相關問題。
MuMu模擬器12支持無限多開,電腦本身性能越高,多開的上限就越高,并且可使用同步器同時操作所有多開模擬器,掛機肝小號更輕松! 還支持窗口一鍵排列哦
要進行《元晶計劃》多開,可前往MuMu模擬器官網首頁頂部 “常見問題” 搜索 “多開”、“同步” 等相關問題。
部分游戲在手機上運行受設備限制,僅支持最高 30 幀或60幀。
但MuMu 模擬器使用了智能補幀技術,能夠使游戲幀數突破至 120 幀或 240 幀,大大提升流暢度,享受更佳的視覺體驗!
注意:游戲更新時可能會導致高幀失效,MuMu 會立即修復,耐心等待恢復即可。
更多玩法與功能,快來下載MuMu模擬器體驗,享受非同一般的電腦玩手游“新”體驗!
加入《元晶計劃》玩家社群,與玩家交流經驗、分享快樂!
網易MuMu模擬器是一款針對手游玩家開發的安卓模擬器類電腦軟件,可在電腦上大屏體驗市面主流手機游戲及應用,享受240幀高幀畫面帶來的絲滑游戲體驗,多開、操作錄制掛機、智能鍵鼠操作等多樣功能滿足你不同的游戲需求,讓你輕松游戲成神不傷神!
MuMu模擬器官方網站:http://mumu.163.com
官方微博:MuMu模擬器
微信公眾號:Mu醬游戲中心
月29日,微軟正式向Windows預覽體驗計劃Dev渠道推送首個Windows 11預覽版Insider Preview,版本號為10.0.22000.51(co_release)。
那么本次Windows 11預覽版都更新了些什么內容?又是否值得我們更新呢?下面小編給大家簡單分享一下本次Windows 11預覽版使用體驗。
Win11更新方式:
目前發布的首個Windows 11預覽版主要面向于Windows預覽體驗計劃中的Dev渠道用戶,滿足硬件檢測要求的用戶將可以直接通過系統自帶的“Windows 更新”功能直接免費升級至Windows 11預覽版。
其他用戶則可以通過映像安裝等方式完成Windows 11預覽版的升級安裝。
在“Windows更新”界面,我們可以看到此次Windows 11 Insider Preview的版本號為 10.0.22000.51(co_release)。
系統桌面:
初次進入Windows 11桌面,我們會看到兩個顯而易見的桌面變化。
一個是居中設置的任務欄圖標,另外一個則是精簡的Windows開始菜單。
系統預設6種系統主題可選,壁紙都挺好看的。
任務欄:
任務欄圖標支持居中設置,這無疑是一項讓人眼前一亮的功能變化,無論是桌面美觀程度上,還是在實際使用體驗上。
畢竟,對于部分大屏用戶來說,經常視線左移打開軟件還是挺廢脖子的,而居中的菜單圖標則可以直接免去這部分的煩惱。
當然啦,如果你依舊還是習慣以前的左側菜單操作,也可以在“任務欄設置”中再次將任務欄圖標恢復到桌面左下角。
開始菜單:
讓人比較惋惜的是,全新的開始菜單并沒有繼承Windows 10“動態磁貼”設計,而是采用了全新的固定圖標方式。
雖然界面看上去更加精簡一些,但是單頁最多只能顯示18個固定圖標,對于部分應用數量較多的用戶來說,這個變化并不算特別友好。
狀態圖標:
除此之外,位于任務欄右側的系統狀態圖標也產生了部分變化。
簡單概況一下,就是功能更“一體化”了。
系統的網絡、音頻、電池狀態圖標被合并成一個選項,而通知功能則是隱藏到“時間日期”選項中,點擊后會出現對應的組件窗口,操作體驗和安卓狀態欄較為相似。
系統設置:
和開始菜單一樣,同樣被大改、精簡化的還有系統設置。
新的設置界面采用全新了的UI界面設計,主題風格上更加貼合Windows 11的設計語言。不過內置的菜單分層和Windows 10系統差距不大,基礎功能選項并沒有產生太大偏移,相信熟悉Windows 10系統的用戶還是可以很快適應這種變化的。
順帶一提,本次Windows 11預覽版的漢化程度并不完整,部分設置選項依舊采用英文注釋。
應用商店:
讓人略有點失望的是,雖然這次Microsoft Store也迎來了全新的版本升級,但是暫時還沒有上架大家所期待的安卓應用。
希望下一個Windows 11預覽版本可以給我們帶來更多驚喜。
資源管理器:
需要提醒的是,資源管理器也正式更新改版了,但實際使用效果并不是很好。
除圖標變化外,新資源管理器的頂部菜單上,大量功能選項被精簡化。取而代之的是新建、剪切、復制、重命名等基礎操作的圖標選項。而顯示文件后綴、顯示隱藏文件夾這些高級功能,則全部被隱藏在文件夾選項中。
從Windows 10過渡到Windows 11,我們的操作習慣可能會產生比較大的變化。
右鍵菜單:
同樣會變化用戶使用習慣的還有右鍵菜單。
讓人意外的是,在本次Windows 11預覽版的更新內容中,系統的右鍵菜單不僅刪除了“刷新”選項,同時剪切、復制、粘貼、重命名、刪除等基礎操作的文本選項也被替換成簡單的頂部圖標,可以說是從靈魂層面上變化了大部分用戶的Windows使用習慣。
相信不少用戶一時之間會對“無法右鍵刷新桌面”、“讓不清功能圖標”等問題感到十分不適。
窗口排版:
值得一提的是,在Windows 11系統中,應用右上角的“放大”選項加入了新的窗口排版功能,我們可以快速調整桌面應用窗口的顯示位置。
經常多窗口辦公的用戶應該會十分喜歡這個變化。
IE瀏覽器:
另外,在本次Windows 11更新中,IE瀏覽器終于正式被刪除了,取而代之的是Microsoft egde瀏覽器。
不過我們也不用擔心某些網站無法瀏覽,因為Windows 11系統中依舊保留了IE的核心,如果您有相關使用要求的話,我們可以自行下載其它基于 IE 的瀏覽器/雙核瀏覽器進行使用。
遇到的一些使用問題:
雖然Windows 11預覽版的各個功能體驗還算不錯,但畢竟是一個非正式版本,難免存在一些奇怪的BUG,下面是這幾天里發現的一些小問題:
1、桌面待機時,任務欄的上方偶爾會出現屏幕閃爍情況,切換畫面后可正常使用
2、桌面右鍵菜單經常出現顯示不全的情況,多次重復右鍵操作可恢復
3、部分單機游戲無法正常加載,其他常用的軟件、網游則沒有此問題
4、部分第三方軟件的快捷方式圖標無法正常顯示
總結:
雖然Windows 11在UI界面、動畫、功能上做了不少變化,但系統的實際功能表現和Windows 10并沒有太大區別,并且系統在穩定性上依舊存在很大的不足,暫時不推薦普通用戶考慮更新到這個預覽版本。
如果你實在對新系統抱有很大的體驗興趣,我們建議您使用虛擬機或者使用閑置的備用電腦進行更新體驗,盡量不要使用辦公電腦進行更新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