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酷科技推出了一款支持4K分辨率的擴展塢,這款擴展塢支持兩臺主機連接,支持PD供電,4K60Hz視頻,具備USB接口,3.5mm音頻接口和千兆網口,還支持高速讀卡器功能。支持USB-C接口的手機,筆記本,平板電腦都可使用。并且還具備固態硬盤盒功能,可以使用淘汰下來的SATA M2固態硬盤,作為存儲擴充。
擴展塢支持擴展模式和鏡像模式,支持兩臺電腦連接,支持擴展模式和鏡像模式,并支持100W快充輸出,可以為連接的筆記本電腦供電。下面充電頭網就帶來這款擴展塢的拆解,一起看看里面的方案和設計。
包裝盒頂面印有Lecoo品牌以及擴展塢外觀簡圖。
底部印有產品型號LKC1314H以及規格,太空灰配色,適用于電腦、智能手機、平板等設備與鼠標、鍵盤、U盤、電視、投影儀、SSD存儲功能、C口等設備連接,制造商為來酷科技有限公司。
取出包裝盒內所有物品,除拓展器外,另附贈說明書、保修卡手冊以及一條雙頭USB-C線、一條單頭USB-C線。
附贈雙頭USB-C線子端外殼采用表面鍍銀設計,凸顯質感;USB-C端子采用鍍金工藝,外殼整體與線身一體注塑成型,銜接處無毛刺。
USB-C端口內部采用24針滿 PIN 腳設計,連接主設備后可實現更多功能。
單頭USB-C線外觀設計與雙頭相同。
USB-C端口內部同樣采用24針滿 PIN 腳設計;其次兩根線材長度均為1米左右,可滿足桌面連接長度需求。
拓展塢采用鋁合金材質一體式外殼設計,表面陽極氧化工藝處理,觸感冷冽;邊緣圓潤過渡,但頂部與底部的方正邊框略微硌手。
拓展塢正面擁有3.5mm音頻孔、USB-C端口、LED指示燈、Micro-SD卡槽、TF卡槽以及三個USB3.0規格的藍色膠芯的USB-A端口,并且均印有相關名稱標識。
背面配置的端口相較于正面更為豐富,依次為兩個黑色膠芯的USB-A接口、USB-C供電端口、千兆網口、DP端口、三個HDMI端口以及兩個連接主設備的USB-C端口,同樣印有相關標識字樣,方便用戶區分。
頂部設有蓋板,中心印有Lecoo品牌,邊緣還設計有加裝SSD時方便打開蓋板的凹槽。
頂面內部一覽,SSD硬盤螺絲固定在尾端,防止丟失。
使用三星970 EVO固態硬盤連接時發現,此接口設計僅支持M.2 SATA NGFF硬盤協議 B key和 B+M Key接口的固態硬盤,不支持 M.2 NVMe PCI-E,M.2 PCIe AHCI 以及其他非M.2 SATA協議的固態硬盤;因此三星970 EVO固態硬盤無法裝載。
底部兩側設有長條橡膠防滑腳墊以及網格柵式散熱孔,中間印有FCC、CE等認證標識。
Lecoo 桌面立式擴展塢長度為124.81mm。
寬度為61.89mm。
高度為57.93mm。
放在成年男性手掌中對比,稍顯厚實。
另外測得其重量約為297g。
看完了這款桌面擴展塢的開箱,下面就進行拆解,一起看看這款擴展塢內部的設計和用料。
首先撕下底部的防滑腳墊,內部為固定螺絲,擰下固定螺絲進行拆解。
內部兩塊PCBA模塊通過軟排線連接。
PCBA模塊使用螺絲固定在殼體內部。
連接排線標注有連接方向,并打白膠加固。
耳機插孔焊接在小板上,通過螺絲固定,并使用排線連接。
PCBA模塊通過螺絲固定在殼體內部。
兩條排線一條連接在另一塊PCBA上,一條連接到PCBA下方。
拆下PCBA模塊,在殼體內部還固定一塊小PCB。
小PCB通過螺絲和膠水固定,固定在殼體內部,同時固定排線。
小塊PCB特寫。
從外殼中取出小PCB。
從外殼中取出底部USB擴展板,外殼內部固定配重穩定重心。
PCB板正面焊接顯示轉換芯片,USB-C控制芯片,兩顆USB集線器芯片和讀卡器芯片,并焊接USB-C接口,HDMI接口,網線接口,USB-A接口等。
背面焊接一顆網卡橋接芯片和SD卡槽,多個接口為沉板焊接,降低厚度。
威鋒電子VL103R-Q4是一顆DP交替模式和PD3.0控制器,用于USB-C接口控制。
共使用兩顆用于兩個USB-C接口控制。
威鋒VL170用于USB-C接口正反插功能。
對應兩個USB-C接口,共使用兩顆VL170芯片。
普瑞PS176HDM用于DP轉換HDMI2.0,負責將USB-C接口的DP信號轉換成HDMI信號輸出,送至HDMI接口用于顯示器輸出。
普瑞PS176HDM外置的27.000MHz時鐘晶振。
擴展塢內置一路USB HUB芯片,來自威鋒電子,型號VL817-Q7,是一顆5G速率的集線器芯片,用于USB接口擴展。連接USB-C口,M2硬盤和USB-A口,以及下一級集線器芯片。
VL817外置的存儲器特寫,來自普冉,型號P25D40H。
另一顆集線器芯片來自瑞昱半導體,型號RTS5411,是一款4口USB3.2Gen1集線器,用于兩個USB-A口,一個USB-C口和千兆有線網絡接口。
RTD5411外置的存儲器特寫,來自普冉,型號P25D40H。
兩顆集線器芯片外置的貼片時鐘晶振。
一顆VL160用于USB-C接口方向切換。
創惟 GL3224用于外置讀卡器功能,支持SD、TF卡的讀寫。
REALTEK瑞昱RTL8153,網卡橋接芯片,用于USB轉換成網卡,支持USB3.0/2.0/1.1,支持10/100/1000M網絡速率。
RTL8153外置25.000MHz時鐘晶振特寫。
網絡隔離變壓器特寫。
用于連接主機的USB-C接口特寫。
另一個連接主機的USB-C接口特寫。
HDMI視頻輸出接口特寫。
千兆有線網口特寫。
用于擴展塢供電的USB-C接口特寫。
USB3.0 A口采用屏蔽外殼,垂直過孔焊接。
USB-A口特寫,采用藍色膠芯。
TF卡槽特寫,貼片焊接。
SD卡槽同樣為貼片焊接。
USB-C接口特寫。
另一塊PCBA模塊為視頻轉接模塊,焊接USB-A接口,DP接口和兩個HDMI接口。
正面USB-A接口和HDMI接口均為過孔焊接固定。
用于DP轉HDMI的轉換芯片來自REALTEK,型號RTD2183,具體資料不詳。
外置的存儲器來自普冉,型號P25D16SH。
一顆重定時器芯片來自TI德州儀器,型號SN75DP149,是一顆DP物理層輸入端口到差分信號重定時器,支持數字視頻接口和HDMI接口。
USB集線器芯片來自湯銘,型號FE8.1,是一顆USB2.0的集線器芯片。
固定3.5mm音頻接口小板的銅柱特寫。
用于連接耳機的轉換芯片絲印MSTK896.1。
連接耳機插孔的排線插座特寫。
3.5mm音頻插座采用沉板焊接,通過排線連接。
垂直焊接的HDMI接口特寫。
另一個HDMI接口。
沉板焊接的DP接口特寫。
USB-A接口特寫。
另一個USB-A接口。
最后來到硬盤轉接小板,小板一面焊接主控芯片,存儲器和降壓電路。
另外一面焊接硬盤插座。
主控芯片來自智微,型號JMS578,是一顆USB3.0轉SATA3的轉換芯片,用于擴展塢讀取M2硬盤功能。
JMS578外置的存儲器來自普冉,型號P25D40H。
為硬盤供電的降壓芯片絲印VPCP8。
0.47μH降壓電感特寫。
M2硬盤插槽特寫。
全部拆解一覽,來張全家福。
來酷推出的這款擴展塢通過USB-C接口連接筆記本電腦,可以將電腦的USB-C口擴展出千兆有線網口,USB-A接口,SD/TF讀卡器,并且還能讀取擴展塢內置的M2硬盤,連接有線音頻,充分滿足輕薄筆記本的擴展需求,是辦公室的好幫手。
充電頭網通過拆解了解到,這款擴展塢內部采用兩塊PCBA模塊通過排線連接,分別用于USB-C接口擴展和視頻擴展功能,其中USB接口擴展采用VL817+RTS5411集線器芯片進行接口擴展,并采用GL3224用于讀卡器功能,RTL8153用于千兆有線網絡。
視頻擴展功能采用PS176HDM進行DP信號到HDMI的轉換,并使用RTD2183進行視頻轉換。連接M2硬盤的小板采用JMS578主控芯片。若干顆芯片的組合,實現了完整的擴展塢功能。擴展塢采用鋁合金外殼,堅固耐用,散熱性能也很不錯,保證長時間穩定使用。
午有小伙伴評論留言求救,說自己的U盤突然無法打開讀取了,應該怎么辦?小編趕緊整理一下方法趕緊給大家,今天不僅告訴大家如何修復不能讀取的U盤,同時也教給大家一個修復無法格式化U盤的方法,保證好用。
U盤什么情況會出問題
第一種是常見情況,U盤無法打開,提示磁盤錯誤,這種情況修復最簡單,而且基本可以保障數據的安全;
第二種是量產錯誤導致的U盤不能識別,不能在磁盤管理中正確初始化,用第三方分區工具也不能修復,這種U盤就必須初始化才可以正常使用;
第三種是格式化時強制中斷操作,比如突然死機、重啟了之類的,導致U盤無法格式化,磁盤管理中能看到,但是無法操作;
第四種就是擴容U盤了,拷貝超過實際容量的內容到U盤上會報錯,也不能正確格式化。
遇到第一種情況的,用系統的磁盤修復命令就可以搞定。方法是在開始菜單輸入cmd回車調用命令提示符界面,這里不需要獲得管理員權限就可以運行。
借著,輸入命令“chkdsk G:/R”回車,其中G:是小編當前出問題U盤的盤符,具體要根據自己U盤盤符顯示來更換。下圖僅為演示,如果是出錯的U盤(無法訪問),會提示修復情況和細節。
整個過程5分鐘以內基本就可以完成,U盤不能訪問的問題就解決了。
如果遇到其他提到的情況,可以試試下面的方法,基本上都可以救活。首先在《電腦愛好者》公眾號回復消息(不是評論區留言!)“U盤低格”獲得下載地址(http://pan.baidu.com/s/1bprWr75),下載后解壓運行。
選中自己的U盤(千萬不要選錯)點擊繼續,切換選項卡到“低級格式化”頁面,確認無誤后點擊“格式化這個設備”
,注意這個過程是不可逆的(不能恢復),所以一定要留意自己選中的是否為要修復的U盤!
這個過程根據自己U盤的容量大小決定時間,會比較漫長,要有耐心。這個低格工具并不是以邏輯磁盤為目標,而是以設備為目標,所以忽視一切(錯誤的)分區信息,直接對U盤進行低級格式化,完成后U盤應該就恢復正常了。
年的2020年,注定是人類不平凡的一年,同時也是我個人不平凡的一年,今年也成功晉升為奶爸。在PC行業也是有翻天覆地的改變,AMD從近十年來的令人唾棄到現在的為所欲為,品牌游戲整機也從當年的乞丐綠到現在的宛如DIY。
經歷了多年的摸爬滾打,聯想拯救者系列總算聽從了廣大用戶的建議在6月發布了2020拯救者刃7000 7000K 9000和9000K。在品牌機行業基本做到的很不錯的地位。這次我618期間搶購到的刃9000也是很不容易,基本沒貨,刃9000K就更加沒貨了。據說是因為被intel坑了的原因導致出貨量太少。
這次收到的是拯救者刃9000-34IMZ,配置是i7-10700K/16G/RTX2070/512G的版本,它之上還有個i9-10900K的版本。
這次的刃9000和刃7000都沒有的固態+機械的配置,都為純固態配置,不過機械盤自己都能加,倒是無所謂了。商品鏈接里面是10700KF,但是收到貨是10700K的版本,但是主板也是沒有視頻輸出。官方聲明10700K和10700KF隨機發貨,但是拿到10700K的朋友就白得了一個核顯。
本帖很長,文字大概9000字,圖100張+。
評測第一步當然是開箱,不能不說這次的包裝箱真的大,跟我追風者518的包裝箱一般大。
聯想的拯救者現在的LOGO全部更換為LEGION和它標志性的Y字logo,一看就知道是個游戲主機。
完整的型號是拯救者 刃9000-34IMZ,可以看到型號中已經去掉了聯想的名稱,也是目前各個品牌為打造專屬游戲主機系列的做法,淺化主品牌,打造獨立品牌,讓消費者能夠記住。
機箱為全黑設計,符合發燒游戲主機配色,為標準長方體,可以說是完全拋棄了上代刃9000的機箱,全新設計了,據說機箱是海盜船御用代工廠定制的。整個主機重量很足,主機凈重13.26公斤,也很符合現在的游戲主機,畢竟現在的DIY機箱動不動十幾斤的空箱重量和40多斤的滿配重量。
這次的機箱采用目前比較流行的鋼化玻璃全側透,不然這次的品牌機中引以為傲的ARGB怎么體現出來。頂部2xUSB2.0 2xUSB3.2 Gen1,一開機鍵,耳機和麥克風接口,電源鍵依舊無指示燈和硬盤指示燈設計。在這里我還是希望能加上硬盤指示燈,有時候還是有點用。
主機I/O方面,主板沒有核顯設計,商品鏈接中也提到了這次沒有設計主板輸出,為了防止用戶差錯位置導致機器無法點亮或者不能發揮獨顯性能,機箱為標準7槽位ATX機箱,這在品牌機中也是很少見的,絕大多數品牌機使用的MATX機箱,和定制化接口。在這里令我們驚喜的是機箱居然還有兩個豎裝的PCIE槽,顯卡還能夠豎裝,真的是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了。
主板接口方面提供4xUSB2.0,1xUSB3.2 Gen2,1xUSB3.2 Gen2 Type-C,2xUSB3.2 Gen1,7.1聲道插孔。顯卡提供3個DP1.4和一個HDMI2.0,顯卡上并沒有Type-C接口。
電源進風位也用了防塵網,雖然帶個螺絲,應該是為了防止運輸脫落,當然買回家之后就可以螺絲拆掉就能夠抽拉了。
無線網卡外置天線,外面有個塑料罩子蓋著,防止磕碰。
拆掉側面的4個螺絲后整個機箱內部就能看到了。機箱頂部支持最大360冷排,但是實際裝240冷排是比較合理的,前面支持最大360冷排,后面支持最大120冷排。這在品牌機箱中散熱擴展性很強了。配備了一個導風罩,為了導流前面三風扇氣流順便還能遮擋正面的3個風扇的RGB,讓機箱內部的風扇燈能夠獨立開。同時導風罩擋住的主板供電線和顯卡供電線還有里面的一堆線(這個后面就知道這個罩子的好處之在了)。電源安裝的方式采用現在常用的電源主板分離接結構,能夠隔開電源和主機內部的熱量。顯卡擁有支架也是高端品牌機標配了,能夠有效防止運輸途中變形。
頂部,后部和CPU散熱部分,該部分為整機熱量第一大的位置,風扇也是最多的,風道從前到后,頂部風扇吸風排除箱外。頂部支持安裝240一體水冷。
機箱前部風扇部分,這里擁有3個300px風扇,是整個機箱冷風進入的地方,所謂正面風扇裝的好,整機散熱就很好。
拆掉導風罩后就知道這個塑料板除了導風之外的另一個好處了,因為機箱內部帶燈,沒有導風罩開機后就能夠看到這右側的一堆線,有了導風罩后線就擋住了,能夠美化機箱內部,不能不說太秀了。機箱采用現在常用的電源主板分離接結構,能夠隔開電源和主機內部的熱量。這里還可以看到背面應該能安裝2個2.5英寸硬盤,但是沒有預留螺絲。
這里可以看到機箱是完全可以豎裝顯卡的,不過就是需要自己買轉接線和轉接板就行了,淘寶上都有通用版的。
電源是全漢的FSP650-70ALA金牌電源,在電源方面品牌機一般都是不會太爛的,中端的主機都是銅牌,高端金牌,頂級是白金或者鈦金牌了。后面看了京東的評價首批刃9000使用的是這個650W的電源,后期的在售的版本全部更換為550W,這也算是首發用戶的一個意外驚喜吧。
背面側板打開后,可以看到機箱能夠安裝2個3.5硬盤和2個2.5硬盤(自帶硬盤架)。當然左邊應該也能裝2個2.5硬盤,就是需要自備螺絲。一共6塊硬盤,也符合主板擁有6個SATA口。硬盤擴展性來說已經完全超越了品牌機,畢竟聯想最高端的P920工作站也只能上8塊(4x3.5+4x2.5)。
2個免工具3.5硬盤位,去掉了上代的硬盤快插背板,應該是因為機箱設計的問題。3.5的自帶了SATA線,電源線在機箱里面扎住了。
2個2.5英寸硬盤架,需要自備數據線。上一個大容量SSD當游戲盤也是不錯的。
令人吐槽許久的散熱問題在2020款刃9000上有所改善(后面會說為什么只是有所改善),畢竟10代CPU那TDP就是開玩笑的。標配了一塊170w散熱能力的120mm的塔扇,風扇自帶ARGB,全黑化石墨烯處理,往往高端散熱器會采用。分量不錯,零售應該在150塊錢左右。
5熱管銅底散熱器,采用回流焊但是不是一體底座,但是相對于品牌機來說這個散熱器已經很高端了。
定制的散熱器,石墨烯全黑化處理,讓人看起來很高端,不過這個散熱器只能裝一個風扇,背面是沒有螺絲孔的。散熱器高度135mm,比常用的120mm塔扇要低很多。
定制的散熱器,石墨烯全黑化處理,讓人看起來很高端,不過這個散熱器只能裝一個風扇,背面是沒有螺絲孔的。散熱器高度135mm,比常用的120mm塔扇要低很多。
CPU風扇使用的AVC型號為DAZE1225B2UP036的ARGB PWM風扇。規格為12v 0.8A,應該算是CPU風壓扇。ARGB燈珠在軸承中,這使得RGB效果更流暢,燈光能夠鋪滿整個風扇。后來看到機箱標配的6把風扇為同樣型號,這按照市場上一把80的價格光風扇就500多塊錢了。
拆掉散熱器顯卡后主板就完全看到了,ATX標準大板,標準接口,接口擴展豐富,這在品牌機中也是首次,零售版這塊主板應該在1200-1500之間,算是入門級DIY主板,但是在品牌機中算是比較高端了。不過南橋散熱片的LOGO是反的什么鬼。
這款Z490和零售版不同的是這款主板無核顯設計,這樣可以防止視頻線誤插到集顯輸出,然后報修電腦性能差的問題。因為品牌機一般bios是默認雙顯卡模式的,我遇到過很多客戶用了好幾年的電腦一直插在核顯輸出上。
主板CPU供電為8+4,CPU供電8+2相供電,能夠提供220W+的CPU功耗,自帶散熱片,對付10700K應該是足夠用的(后面實測CPU不會因為供電不足降頻),這次因為10代intel開玩笑一樣的CPU TDP使得聯想這次在CPU供電上下了血本。
主板型號IZ490AE VER:1.0,為Intel Z490芯片組,不是品牌機管用的B系列和H系列。主板網上查不到具體信息。這次也找不到代工廠的信息。
主板機箱前置面板插頭都是標準主板接口,很不錯,說明這個機箱在不久的未來應該在咸魚上有單賣的。
主要接線都集中在主板右下角,這也就是前面說導風罩的用處了,這些線全部都擋住了。主機的ARGB全部接在主板上,沒有采用刃7000單獨的一個ARGB控制板。主板一共擁有4個5V ARGB接口分別控制機箱正面,頂部,散熱器風扇,后面的風扇,均可單獨控制。但是刃9000并沒有類似于華碩那種神光同步的效果,只能單獨控制或者統一設置成一樣的。
主板擁有6個SATA接口,剛好機箱能夠擴展6塊硬盤,所以是能夠全部使用上的。
這次的PCI-E擴展也是完全顛覆了品牌機的毫無擴展性的雞肋,基本上主板擁有了零售主板的擴展性兩個PCI-E x16(底下的為x8),3個PCI-Ex1,還有2個M.2(同時支持全速NVME)。在8代刃9000和刃7000上那令人雞肋的擴展性上,2020款是完全改善了。
內存采用8Gx2的DDR4 3200帶馬甲內存,頻率也不是之前萬年2666。時序CL22,這在DIY中很高了,但是這個內存不是XPM3200,機器直接點亮就是3200,我后面上的皇家戟3200是需要開啟xmp才能3200的。
第一眼看到內存樣子就感覺有點很熟悉,拆掉馬甲后證實了我的想法,內存使用的是金泰克的貪狼星。然后聯想進行定制款,估計可能是鎂光三星海力士沒有原生3200的OEM內存吧,只能使用零售版內存定制。
是不是一毛一樣的,就是貼紙換了。
固態使用高端主機常用的PM981a,同時也是OEM固態的頂級固態,理論上就是零售的970EVOPlus。并沒有使用西數海力士東芝的低端SSD算是很不錯了。
顯卡是NVIDIA RTX2070,索泰代工,公版設計。
無線網卡使用Intel AX201,和AX200是一樣的型號, AX201只能搭配10代CPU的軟網卡版本,主要分析部分在CPU里面,相比于AX200功耗更低。兩者參數性能一樣,并不是AX200的升級型號。支持WIFI6,藍牙5.0。是目前WIFI6的標配網卡。
開機上電默認是全藍色燈效,進入系統后可安裝聯想電腦管家更改燈效。
機箱頂部擴展可以看到是可以裝下360冷排的,但是為了兼容性最好還是240冷排。拆風扇需要撬開防塵網
LED在轉軸處的好處就是燈效更好看,范圍也更大。整機7個風扇,待機噪音并不大。
正面3個120mm風扇+拯救者星環LOGO,這里這個LOGO不能變色,算是一個遺憾。
導風罩可以良好的隔離開前置燈光和后面燈光,夜晚機箱內部顯得不會太亮。
后部120mm可以調節位置。
開箱部分到此結束,接下來就到了開機理論性能測試環節。系統已經重新安裝Win10 2004家庭版并更新系統及驅動到最新,測試軟件均為目前最新版,系統已保證純凈穩定。全程測試室溫26度。
首先來一張大娘配置圖,可以看到CPU為10700K,并不是京東連接中的10700KF,不知道是為什么。品牌機的主板永遠是直接認不到型號的,主板是聯想3715(Intel Z490),內存在開箱中是金泰克的,這里應該是聯想定制的一款內存。顯卡也直接能看到索泰的品牌。顯示器我使用的是34寸3440x1440 144Hz的帶魚屏。
CPU待機下全核4.8Ghz,CPU-Z測試已經全面超過了i9-9900KF,現在Intel真的是“提升”巨大,僅相對于自己來說。顯卡方面就是公版2070,不過是三星的顯存,超頻能力能好點,默認下估計就是公版2070的性能。
內存為單條8GB DDR4 3200 CL22,一共兩條雙通道。這個時序在DIY中算是乞丐版了。但3200的頻率并不是XMP的,原生就是3200,這對于小白來說很方便。
臺風查到顆粒為海力士H5AN8G8N??R-XNC,隱藏的顆粒類型,但是網上搜到XNC結尾的可能是CJR或者DJR。不過這個主板BIOS里面可以調節內存頻率,估計也是灰燼版。
內存帶寬測試,相對于C18 C 16的3200來說還是有點慢,延遲來說差不了多少。不過日常使用足夠了。(后面有使用皇家戟的測試)
跑象棋現在最大只能支持16個邏輯核心測試,我自己3950x也只能跑16個線程。3w3的分數在3年前可都是頂級HDET平臺才能有的分數,這里要感謝AMD。
WinRAR 5.91 64位壓縮速率25MB/s,現在的RAR已經能夠全核心滿載壓縮了。
7zip 64M字典壓縮37MB/s解壓速率925MB/s,得益于nvme固態的速度不是瓶頸
H.264編碼59fps,雖然H.265編碼現在很常見,但是目前本地播放還是H.264居多,近乎60幀的編碼速度,在轉碼小視頻方面是完全可以用CPU編碼了,當然現在個人使用基本都是硬件編碼,除了專業視頻壓制使用CPU壓制。
H.265在如今在線視頻和4k電影上比較實用,保存高清資源下H.265的有點就體現出來了,當年大家應該都試著播放過少女時代的那根4K視頻,當年大多數設備是無法流暢播放的,現如今HD630核顯均可在線播放,所以現在CPU編碼也算是CPU性能測試的一部分了。10700K編碼速度38fps(2M/s左右),所以還是用GPU編碼比較好(現在GPU有獨立的Video處理單元不再是900系列之前使用GPU解碼了。)
相對于并行計算來說還是GPU更加擁有優勢。這也是GPU更加適合挖礦的原因吧。
CR15相比于6年前的4代提升是巨大的。
CR20分數
順便跑了下手機常用的GeekBench5跑分。
AS SSD Benchmark分數,左圖為系統自帶驅動,右圖是打了三星驅動。不能不說三星的驅動還是很雞血的,讀3000寫2500基本算是PCI-E3.0的NVME頂級了。
現在的固態硬盤在AS SSD Benchmark已經不太準確了,在DiskMark上已經讀3500寫2900了。
兔兔不務正業,這個軟件類似AS SSD Benchmark+CrystalDiskInfo的結合體。
大娘總分51w,CPU19w基本算是高端CPU了,公版RTX2070分數24W,非公版分數基本在25-26w左右,畢竟公版頻率較低,但是夠用。
3Dmark11 X分10000+,想當年頂級顯卡也就7 8000分,2K分辨率下玩游戲基本沒有問題了。
TimeSpy Extremes用于測試4K分辨率下的DX12性能。在4k分辨率下的TimeSpy分數1483,可以看到4k下2070測試幀數只有20多幀,所以這個顯卡更適合于2K以及以下的分辨率使用。
FireStrike Ultra用于測試4k分辨率下的DX11性能。在4k分辨率下FireStrike Ultra分數5369,同樣在4k分辨率下場景依舊不到30fps。所以4k分辨率的游戲還是讓給2080和2080ti吧。
VRMark用于測試整機的VR性能,可以看到2070能夠在VR游戲中獲得比較完美的體驗。
英偉達獨有的DLSS性能測試,可以看到開啟DLSS下能有較大的幀數提升,這也是目前20系列顯卡獨有的免費提升幀數的功能。
VRS功能同樣為Win10+RTX顯卡獨享的功能,該功能為VR性能測試。
PCI-E功能測試,因為Z490目前還是只有PCI-E 3.0,所以在Intel的平臺上基本上一樣。
PCMark的Creative測試用于高端PC和工作站的日常應用測試,Conventional傳統模式不是用OpenCL加速,模擬大多數軟件的使用情況。
Accelerated加速模式使用OpenCL加速,反應軟件硬件加速的未來趨勢。
PCMark8的Storage測試主要測試PC的硬盤性能評估,主要針對游戲,Office和Adobe全家桶的的硬盤性能測試。
PCMark10更加適合目前最新的Win10系統測試環境,相對于8的版本更加簡單自動化,本次測試Extended項目,能夠更完全的測試高端主機的日常使用性能。
游戲測試采用的是游戲自帶的Benchmark測試。
最終幻想XIV:暗影使者,是一款網游,最新版發布于2019年。1080P下測試基本毫無壓力(官方文檔大于7000分就能夠在測試分辨率下全高完美運行該游戲)。
在3440x1440分辨率下依然能夠在全高下完美運行該游戲,所以對于3年前的游戲來說基本毫無壓力。
最終幻想15的Benchmark發布于2018年,在2K分辨率下分數6654,在官方文檔中解釋為第三檔,做到全高(12000分以上)估計得用到2080ti了。
戰爭機器5發布于2019年,是一款Win10專屬DX12游戲。
刺客信條:奧德賽為目前刺客信條的最新版,3440x1440分辨率下能夠保持在47幀的平均幀數,如果在該分辨率下可以稍微降低畫質流暢運行,在2k分辨率下能夠完美60運行了。
孤島驚魂5默認畫質下可以全程60fps運行。
古墓麗影:暗影,作為N卡光追和DLSS必備測試游戲來說這個是必須要測的。關閉光追關閉DLSS下平均幀數56。
光追開啟到最高關閉DLSS,真是基本減半只有33fps,所以如果要開光追盡量開最低檔或者換2080ti。
開機光追最高打開DLSS,幀數在肉眼不損失畫質的情況下提高了27%(42fps),不能不說老黃的黑科技還是很牛的。
地鐵:逃離為地鐵系列的最新續作,1080P最高畫質下只有48幀,看來游戲要求還是很高的。這里還沒有打開光追。
開到我帶魚屏分辨率是最低幀數已經掉到個位數,所以帶魚屏打游戲你需要一個頂級顯卡。
三國:全面戰爭3440x1440測試,兩個場景同樣不能滿足60fps。
在8款游戲測試中,3440x1440分辨率下只有古墓麗影(開啟DLSS,關閉RTX)和戰爭機器5能夠基本滿足60fps流暢運行,其他幾款2018年之后發布的游戲基本都不能滿足60fps的流暢標準,所以購買刃9000 RTX2070版本的朋友盡量選擇2K 144hz分辨率屏幕即可,如果想用帶魚屏的話盡量去選擇刃9000K那款2080s的,能夠做到基本流暢。當然144hz絕大多數顯卡也是不能達到的幀數,但是如果你用上了144hz的屏幕你是絕對回不到60hz的。
接下來就是溫度壓力測試,2020款刃7000 9000系列在改善機箱設計,主板設計下同時終于去改變散熱的問題了,品牌機在高端配置上散熱永遠只能用捉急來說(參考我之前刃7000P的CPU拷機測試)。
首先是待機功耗,關機下待機功耗1.2W,基本可以忽略不計。
然后是開機空載閑置功耗,這么我無意之間發現顯示器運行在60Hz和144Hz下待機功耗不一樣,原因是在144Hz下顯卡占用率在4%-6%左右,60Hz下顯卡占用率1%。機器電源管理均為高性能,60Hz空載功耗37-40W,144Hz下待機功耗40-46W,不過這待機功耗基本可以忽略不計了。
AIDA64 CPU FPU拷機10分鐘基本溫度穩定。CPU從待機的4.8GHz,到全核4.4GHz穩定在90度,CPU風扇1650rpm,已經全速,但風噪還能接受。此時整機功耗240-266w之間。這時CPU的散熱功率基本算是這個散熱器(官方標稱150w散熱能力)的極限散熱能力了,這在之前刃7000P上是慘不忍睹的溫度,至少說明在2020款刃9000上主板供電和散熱器散熱方面是能夠保證這顆10700K正常運行的,當然想要更低的溫度可以自己更換240水冷溫度應該能更好一點。
甜甜圈單烤顯卡最高74度,GPU頻率穩定在1365Mhz,算是公版顯卡的正常最高溫度。單烤顯卡功耗230-245W。
雙烤下CPU最高94度,但是頻率依舊穩定在4.4Ghz,顯卡因為CPU滿載后GPU基本維持在60-99%使用率下,所以溫度稍微能低2度,雙烤機整機功耗在400W左右,這對于這個刃9000來說,650W的電源是足夠整機完美的運行,同時還擁有不錯的升級可能。在后面550W的版本中也是足夠用的,而且2080s是完全可以加上的。
PS:這里的功耗只能測試到AC端功率,而電源額定功率是轉換后的提供的功率,所以實際電源輸出功率還要低一點,電源轉化率在87%-92%之間。
聯想目前全部高端系列主機都更改成帶UI界面的BIOS,跟最新的ThinkStation K系列采用一樣的UI界面。UI界面的BIOS更適合高分辨率的屏幕。中文化也比較全面。
設備菜單就是板載設備的一些設置,這個主板好像屏蔽的核顯,BIOS里面只能顯示PEG獨顯模式。
高級設置里面就是超頻界面了,BIOS里面帶CPU和內存超頻的品牌機應該不多見了。
當你更換內存之后,需要在Memory Setting里面打開XMP就能在系統里面識別到內存的標稱頻率了,不然XMP的內存默認開機是2133的頻率。
現在聯想把所有工具都整合成一個電腦聯想管家,所以現在自帶軟件只有這一款,無論是驅動下載還是主機自帶工具都整合成一個軟件,同時也帶了垃圾清理和殺毒軟件,軟件管家,這樣我們就不需要安裝那些某某衛士和某某安全管家了。在軟件方面聯想是真的屌打微星,華碩這些板卡廠家,他們簡直就是用心做板卡用腳做軟件,本人深受其害。
聯想電腦管家首頁頁面是當前的電腦配置。
第二頁是啟動項優化和垃圾清理,對于普通和小白用戶來說這兩個功能足矣。
第三頁就是驅動下載,這個頁面整合了聯想自家的聯想驅動管理軟件,對于小白用戶來說驅動簡直就是他們的災難。
工具箱里面我看好的是這個原廠系統下載功能,雖然版本不夠新,但是同樣對于小白來說找原版系統和制作系統盤同樣是災難。
對于拯救者系列來說電腦管家還有一個游戲定制版模式,這個模式就是原來拯救者附帶軟件,當年為了找這個軟件還費了很大勁,因為官網鏈接沒有不是很好找。這個模式提供了資源占用和溫度檢測,這里是不是魯大師這種檢測工具也不需要了。
自帶散熱模式,一鍵切換,估計是對于噪音和溫度太過敏感的人使用,對我來說默認的野獸模式即可了。總體太累這個模式就是配合不同的使用場景進行風扇PWM調速,因為刃9000里面的7個風扇全部是4pin PWM風扇調速更方便。
幻夜魔光就是這次2020款拯救者系列的一個全新功能,玩DIY的朋友都知道這玩意其實就是現在各大廠商玩爛的神光同步,Mystic Light這類功能,只是目前聯想的幻夜魔光還不能做到同步,只能手動單獨選擇每部分的燈效,在RGB方面聯想算是在品牌機外星人之后再次一個玩燈的。當然外星人那價格不是一般人能接受得了的。
這次拯救者刃7000才用的RGB是5v RGB,也就是常說的ARGB,支持單個燈珠編程,比之前的12v燈效好很多,當然玩燈這點聯想是剛剛起步,還沒有完全利用上ARGB的強大。畢竟RGB提升100%性能。
這里游戲模式里面有個一鍵超頻功能,可以看到CPU最高可以支持到5.3G的超頻,但是為了簡單快捷直接點下按鈕即可,高級里面可以自定義超頻力度。CPU-Z和GPU-Z可以看到默認的自動超頻CPU頻率從4.6Ghz提高到4.9Ghz,顯卡從1650Mhz提高30hz到1650Mhz。
在CPU-Z測試中多核5838,比前面默認的5670提升了3%,單線程性能589,比默認545提升了8%,在單核中頻率達到了5Ghz。
魯大師總分中默認的51279提高到532310,提升4%。CPU從193352提高到196385,提升1.5%。顯卡從244481提高到261594,提升7%。當然顯卡還能繼續超一點,但這不是普通用戶的操作,所以就不做手動超頻的測試了。顯卡7%整機4%的提升僅僅是點了2下鼠標的情況就可以了,對于一般只玩游戲不懂硬件的玩家來說無疑是一個免費的性能提升。
最后我為了測試時序區別的時候,拍了幾張圖感覺不錯。
測試的內存,芝奇皇家戟DDR4 3200 CL16 16GBx4。
更換內存后需要在BIOS高級設置中把內存XMP打開才能使用3200的頻率,否則開機默認為2133。品牌機中能支持XMP的機型也不是很多,至少目前我沒怎么見過能調時序的品牌機。
從測試對比來看內存時序在壓縮包壓縮的時間差距比較明顯,最大差距在30%最新差距在10%,如果日常使用注重壓縮文件和對內存讀寫有要求的情況下建議自行更換低時序的內存,內存讀寫方面差距也較為明顯差距在7%-20%之間。
當然在實際使用中,并沒有什么太大的區別,時序和頻率差距僅限在特殊(文件壓縮)用途中才能感覺到差距。現在對于內存來說容量至上。
這是我自己壓制游戲的時候的速度,速度大約是3950x的一半,比2700x能高2000KB/s左右。當然喜歡玩游戲的朋友可以去我的悪魔の小站下載游戲,大約有4TB左右的安裝包。
發現安裝了皇家戟后蓋上蓋板,和機箱自帶燈效挺搭配的,但是因為不支持神光同步,所以只能默認彩虹燈效了,剛好刃9000自己是支持彩虹特效的。
對于一款品牌機來說,聯想拯救者刃2020款系列在多方面有所改善。
在機箱方面使用了目前DIYer流行的的標準ATX架構機箱,強大的擴展性和不錯的風道。機箱采用7PCI-E的全塔機箱,同時預留了豎裝顯卡的槽位,可以自行購買通用轉接卡進行豎裝,同時也期待官方能夠出一款豎裝的配件,當然價格不要太貴。頂部能夠安裝240水冷或者2顆120mm風扇,正面支持360水冷或者3顆120mm風扇,后部支持120水冷或者120mm風扇,基本上就是市場上全塔機箱的標配。硬盤擴展支持最大2x3.5英寸和4x2.5英寸硬盤,已經能夠滿足絕大多數用戶的擴展和升級。
主板方面同樣使用了DIYer標準ATX大板,擴展性也和DIY一致,品牌機無擴展性的魔咒在此被打破。CPU10相供電和8+4的CPU供電也能夠滿足10代i7甚至i9的正常使用。CPU再也不會因為主板供電不足而降頻了。
最后令人發指的CPU散熱器總算是解決了,雖然散熱器是跟著CPU功耗滿配的,但是至少能夠穩定壓住CPU在正常的頻率下長時間運行。相對于過去那種萬年下壓散熱器,和各種過熱降頻的現象少多了。畢竟有250w配9900+聯想下壓原裝散熱器的,FPU拷機直接降頻到2GHz的機器。
總的來說在品牌機中擁有ARGB,高頻內存,標準ATX機箱,標準ATX大板,標準接口基本算是2020款刃9000是唯一一款了,相對于電腦小白來說,品牌游戲主機對于他們來說是很方便的,正版系統+正版Office+3年保修也是他們的售后保障,當然對于DIYer說:“自己裝不好么”這句話來說真的是,身為一個IT技術的我來說我深有感受這些服務對于絕大多數只是來用電腦的人來說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懂著勿噴,自己開心就好。
CPU i7-10700K ¥2899
散熱器 120mm ARGB塔扇按照 150元 ¥150
主板 微星Z490-A Pro ¥1299(使用微星最便宜的一款主板)
內存 金泰克 貪狼星8GB DDR4 2666x2 ¥358(京東自營沒有3200的版本)
固態硬盤 西數SN750 512GB ¥599(按照PM981a的性能選擇同性能的)
顯卡 銘瑄 RTX2070 iCraft電競之心 ¥2699(使用最丐版的2070,現在顯卡已經漲價3000以下買不到了)
電源 航嘉 Hyper550B 550W銅牌 ¥299 (后期采用550W我就用550W的)
機箱 機箱就不選擇型號了,高端品牌機機箱一般比較貴,就算400元 ¥400
風扇 按照ARGB風扇中等價格60元x6個 ¥360
總價 ¥9063
刃9000 2020款首發8981,平時9299。帶正版系統正版Office+3年整機售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