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朋友還是會在選擇產品時犯難,不知道該選哪款產品,這也很容易理解,一方面普通玩家不了解電源的很多性能參數,另一方面消費者在挑選電源時商家也不可能讓我們拆開產品看內部,所以自己選擇產品還是有一定的難度。
這里筆者為大家介紹一個技巧,就是從電源線材來看產品品質。我們都知道,產品的定位決定了設計和做工用料,電源也不例外,而線材是我們可以直接看到的,這也是我們在選擇產品時不能忽視的地方。
電源線材往往被玩家忽略但又很重要
雖然輸出線材看起來很簡單,但這里反映出了整體的用料和質量水平,一些電源縮水也會選擇在不被用戶重視的環節,這里恰恰是我們判斷電源的好地方。下面筆者就從線材入手,為您解讀大有講究的臺式機電源。
有些朋友在選擇電源的時候會先測試一下產品是否工作,而簡單地連接電源線并打開開關并不能讓電源輸出,這時就需要短接電源的接口來開機了。
24pin及20pin主板接口定義(圖片源自smpspowersupply)
我們都知道,電源的直流輸出端分別有+12V,+5V,+3.3V,-12V,+5VSB五種電壓,另外還有地線。電源開機需要短接電源的開關線和地線,要經過這一步驟就要了解不同線的順序。
不同電源的主板24pin接線
采用不同顏色線纜的電源會通過顏色將他們予以區分,其中+12V為黃色線纜,+5V為紅色線纜,+3.3V為橙色線纜,-12V為藍色線纜,+5VSB為紫色線纜,此外還有灰色的P/G電源信號線,綠色的電源開關線,黑色為0V地線,這類電源短接綠色和黑色的線即可通電。
20pin主板接口短接示意(圖片源自搜狗百科)
對于采用模組線或是單一顏色線材的電源,則需要記住短接主板20pin/24pin左上第四和第五個接口,電源即可通電使用。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忘記了線材順序或者不確定短接的接口,可以請教專業人員,不要自己嘗試短接線材,錯誤地短接接口可能會導致電源損壞。
很多細心的朋友會注意到,很多電源在輸出端的線材上會標注AWG的字樣,多數的標注內容類似于:AWM 1007 VW-1 80℃ 300V 18AWG,其中的數字可能會和不同的線材存在差異,標注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有規律的。
常見電源上的線材標注
筆者在這里解釋一下,其中AWM為appliance wiring material的縮寫,意為設備線纜材料,1007指的是UL線纜規范,VW-1為阻燃等級,80℃為限制使用溫度,300V為限制使用電壓,VW-1AWG為American Wire Gauge的縮寫,意為美國線纜標準。
AWG線規簡要對比(圖片源自百度貼吧)
需要大家了解的是,AWG前面的數字和線徑是成反比的,也就是說,數值越小,內部銅線就越粗,導電能力就越好,在通過大電流時的發熱也越少。
不同線徑的線材
多數電源采用18AWG規格的輸出線材,少數低功率的電源會采用20AWG的線纜,而大功率的電源則會采用16AWG的線材來保證大電流的通過。
上方20AWG線材比16AWG線材細很多
可以簡單地認為,額定功率在500W以上的電源主要線材(CPU及顯卡供電線)應該使用18AWG的線材,額定功率在1000W以上的電源主要線材宜使用16AWG的線材,太細的線材或者沒有標注線規的產品不予推薦。
電源線長也是玩家在選用時需要注意的地方,而且線長越長,成本也會高出很多。如果不在機箱內背板走線,則無需考慮線長,只要接口夠用即可,不過要求美觀的背線則需要線纜有更好的設計。
下置電源機箱的CPU接口離電源距離最遠
我們先來看電源的線材長度,對于不同的用戶來說,合適的線長是沒有統一標準的,不過我們可以通過裝機的經驗來告訴大家不同接口的線材應有的線長。
電源線材需要注意主板及CPU線長度
主板接口離電源最近,一般情況下主板的20pin/24pin線材是夠長的,為了保證美觀的直角背線可以以40厘米為準。對于現在主流的電源下置機箱,離電源最遠的是CPU供電接口,要在中塔機箱內走出漂亮的直角背線建議CPU供電的線材達到55厘米以上。如果準備多路顯卡交火,顯卡供電先應該達到45厘米。
扁平線材可以走出更漂亮的背線
對于多數玩家來說,普通的電源線材即可完成背板走線,不過一些電源采用的編織網包裹線材在背線彎折布局時效果不佳,而扁平的線材在處理時則更加便捷,追求背線效果的玩家可以優先選擇扁平線材的電源。
還需要提醒大家的是,選擇電源時還要注意線材的接口。多數電源會提供充足的接口,不過也有少部分電源接口不足,會影響硬件的使用。
雙4pin轉6pin的顯卡供電轉接線
簡單地說,高功率的電源為硬件尤其是顯卡提供充足的接口,但也有一些老的電源只有一個6pin接口,雙6pin的顯卡就不能使用了。這時如果確定電源的功率足夠,玩家可以通過轉接線將2個D口轉為一個6pin為顯卡供電。
使用轉接線為顯卡供電的平臺
當然我們并不建議這么做,多數情況下不提供顯卡接口或顯卡接口不足的電源不是為這種使用情況設計的,也就是說這樣可能會導致電源超負荷運行,所以我們建議大家盡量少用轉接的方式來為硬件供電,穩妥的做法是更換更高功率提供足夠接口的電源。
大功率電源一般會附帶充足的線材
最后還要提醒各位朋友,選用電源一定要選有品牌的產品,山寨廠商的電源不會按照產品規范制作,為了降低成本會縮減用料,也有很多虛假標注的電源,我們在選用時尤其要避免,不能貪便宜而一味降預算,好的電源用很多年也是值得的,而使用沒有保障的產品損傷硬件反而得不償失。
于PC電源的課堂文章,我們已經做過好幾期的內容了,有涉及到電源PFC電路、EMI電路、模組接口、80Plus認證以及各路供電輸出所對應的硬件等等,當中有一些內容比較淺白,也有部分內容需要玩家有一定的專業知識方可理解。今天我們要談的則屬于比較淺白的內容,那就是大家裝機時都必須連接的那些電源接口,究竟都是些什么?
你有想過電源上的那些接口都是什么接口嗎?
可能有些玩家會認為,這個電源接口是什么的問題,還會有人不知道嗎?對于熟悉PC玩家來說,這個當然不是什么問題,你甚至可以閉著眼睛都可以正確連接PC電源的,不過對于剛入門的玩家來說,他們可能連PC電源有多少種接口都還摸不清楚,這個時候正確認識PC電源的各個接口就顯得很重要了。
24Pin主供電接口:最主要的PC供電接口
首先我們從PC電源必備的接口開始講起,第一個要講的是體積最大的24Pin主供電接口,它也叫做24Pin主板供電接口,之所以這么叫是因為其是直接插入主板上的,是最主要的PC供電接口。
電源24Pin主供電接口
24Pin主板電源接口定義
電源的24Pin主供電接口共計有2組+12V供電、5組+5V供電和4組+3.3V供電,每組供電的最大傳輸電流一般為6A,因此24Pin主供電接口的+12V、+5V和+3.3V供電的最大功率分別為144W、150W和79.2W。
值得注意的是現在24Pin主供電接口分為兩種結構,一種是整體式的24Pin,另一種是分離式的20+4Pin,兩種接口的24Pin主供電接口都適用于現在的主板,性能上并無區別,后者之所以采用分離式的設計主要是為了兼容以前采用20Pin供電接口的老式主板,不過這樣的主板早已被市場淘汰,因此現在不少電源都會直接使用整體式設計的24Pin主供電接口。
ATX 12V 4Pin及ATX12V/EPS 12V 4+4/8Pin接口:CPU供電的來源
由于24Pin主供電接口所提供的+12V供電功率有限,因此現在的CPU都采用了獨立接口來獲取+12V供電,而負責給CPU供電的就是電源上的ATX 12V 4Pin或EPS 12V 4+4/8Pin接口,也就是我們常說的CPU 4Pin/4+4Pin/8Pin供電接口。
CPU 4+4Pin與CPU 8Pin供電接口
ATX 12V 4Pin及ATX12V/EPS 12V 4+4Pin接口定義
CPU供電接口有4Pin、4+4Pin和8Pin等三種, 其中4+4Pin和8Pin本質上是同一個接口,他們之間僅僅是分離式設計和整合式設計的不同,是出于兼容性的考慮,性能上并無差異。CPU 4Pin供電接口包含有兩路+12V供電,而4+4Pin/8Pin供電則有4組+12V供電,前者每組供電的最大傳輸電流一般為8A,后者每組最大傳輸電流一般為7A,因此CPU 4Pin供電接口的最大供電功率為192W,而CPU 4+4Pin/8Pin供電接口則為336W。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CPU并不直接使用+12V供電,而是需要通過開關電源電路將+12V轉換為自己的工作電壓,因此這里面還存在著轉換效率,因此部分高端處理器雖然可以使用CPU 4Pin進行供電,但是考慮到工作穩定以及超頻等需要,部分高端處理器大都需要用到4+4Pin或者8Pin的CPU供電接口,后者的供電功率更加充足,因此大家在組裝高端平臺的時候,務必要注意選用的電源以及主板是否提供4+4Pin或8Pin的CPU供電接口。
PCI-E 6Pin/6+2Pin接口:顯卡供電的重要來源
與CPU供電的做法相同,現在獨立顯卡已經不僅僅是從主板插槽上取電,為了滿足GPU對供電的高需求,現在主流或以上級別的顯卡大都需要使用外部供電,而這個供電接口則是大家熟悉的PCI-E供電接口,主要是有6Pin和6+2Pin兩種。
PCI-E 6+2Pin接口
PCI-E 6Pin/6+2Pin接口定義
PCI-E 6+2Pin供電接口本質上就是8Pin供電接口,同樣是分離式和整體式的區別,不存在性能上的差異,僅僅是出于兼容性和多用性的考慮,因此現在電源上基本只有6Pin和6+2Pin兩種PCI-E顯卡供電接口。PCI-E供電接口 主要提供+12V供電,其中PCI-E 6Pin供電有2組+12V供電,而PCI-E 6+2Pin則有3組+12V供電,一般而言每組能承擔6A供電,因此PCI-E 6Pin供電的最大輸出功率為192W,而PCI-E 6+2Pin的有288W。
然而這是PCI-E 6Pin以及PCI-E 6+2Pin接口最大傳輸功率的物理值,并不是PCI-E規范中的限定值。實際上按照PCI-E規范的要求,單個PCI-E 6Pin的供電功率不得大于75W,單個PCI-E 6+2Pin/8Pin的供電功率不得大于150W,這些規范中的數字都遠小于接口的實際物理上限。
D型大4Pin接口與SATA電源接口:硬盤以及各種外設的供電就靠它們了
上面說到24Pin主供電接口、CPU供電接口以及PCI-E供電接口都是PC中的供電大戶,它們對應也是PC中最重要的硬件。不過要從用途上來說的話,下面要說到的D型大4Pin接口以及SATA接口就更為廣泛了,因為硬盤以及各種外設的供電都基本依賴這兩個接口。
SATA電源接口、軟驅供電接口、D型大4Pin接口
D型大4Pin接口是目前電腦中現存的最古老的一種接口,由Molex公司制造和銷售,業內將其稱為Molex接口,不過由于其體積較大,而且外型呈有點像是被拉長的字幕D,因此也有“大4Pin”、“D4Pin”多種叫法等,對玩家來說堪稱是最熟悉的電源接口了,老式硬盤、光驅以及機箱風扇等都需要依賴其進行供電。
D型大4Pin接口定義
D型大4Pin接口可以提供1組+5V和1組+12V供電,當然玩家也可以通過+12V供電、+5V作地線的方式獲得+7V供電,其使用的端子可以承受最大13A的電流,不過出于安全考慮,有相關的規范要求每個端子的實際供電應該控制在5A以內,因此D型大4Pin接口+12V供電功率為60W,而+5V則為25W。
順帶一說的是俗稱“小4Pin”的軟驅接口,其接線方式與D型大4Pin基本相同,但是體積要小得多,供電功率也要略低一些,由于軟驅已經淘汰的緣故,現在很多電源產品已經不再提供這個接口,因此這里我們就不詳細說明了。
SATA電源接口定義
而SATA電源接口則是目前SATA硬盤包括HDD機械硬盤以及SSD固態硬盤的主要供電來源,起可以提供+12V、+5V和+3.3V供電,每組電壓對應3針,共15針。每個端子可以傳輸的電流為1.5A,所以12V、5V和3.3V各可以傳輸的電流都為4.5A,功率分別為54W、22.5W和14.85W。
由于大部分的SATA設備都可以在沒有+3.3V供電的情況下正常工作,因此如果玩家確實需要大量的SATA電源接口但電源本身提供的數量有所不足,那就可以使用轉接線從D型4Pin接口轉接擴充。
總結:電源接口都有防呆,別迷信大力出奇跡就不會有問題
通過我們的講解,相信大家對于電源上的各個接口已經有初步的了解,相信以后裝機就再也不用擔心會有“這個接口是什么、那個接口又是什么”的疑惑了。在最后我們要給大家講一句,其實每個電源接口造型都不相同,都有防止插錯的防呆設計,如SATA電源接口中的L型插槽、CPU供電接口中的方形和梯形端子等,只要大家仔細觀察、不迷信“大力出奇跡”,即便你是新手也是可以完全避免電源接口插錯的尷尬的。
如果大家對于電源接口還有什么疑問,或者有更多關于PC電源的問題,除了可以關注我們的課堂文章外,也可以直接找小超哥(微信9501417),這位電源專家會給大家詳細的解答。
enovo聯想的部分筆記本、ThinkPad和移動電源,采用專用的方口適配器充電,沒有原配的適配器還不能為它們充電。這對日漸流行的PD適配器,移動電源來說很不友好。最近充電頭網拿到了聯想一根原裝方口充電線,可以把65W PD適配器轉換成20V 65W的適配器為筆記本電腦充電供電,作為市面少有且特殊的充電線,小編接下來就和大家分享它的拆解,一睹其內部設計和做工。
一、聯想方口線外觀
這根方口轉換線使用理線帶捆綁整理,理線帶可收縮。數據線整齊纏繞成數圈,1.8米的長度可以輕松應對各種使用場景。
線身整體光滑柔軟無毛刺。
理線帶上凹印thinkplus字樣。
方口線頭外殼磨砂處理并設有凹槽,方便用戶插拔使用;另一頭亮面設計,線纜兩端均作了抗彎折處理。
整根數據線長1.8m。
使用游標卡尺實測數據線直徑3.41mm。
使用ChargerLAB POWER-Z KM001C檢測發現,使用這根線搭配充電器給聯想thinkplus 14000mAh 45W PD快充筆記本移動電源充電,充電功率為25W。
二、聯想方口線拆解
將USB-C線頭塑料外殼拆開,內部注塑填充保護。
將塑料拆掉,內部PCB板上有一顆芯片。
絲印6710QM的芯片,用于和充電器通訊申請20V電壓輸出。
板子另一面線芯焊接的很牢固。
將方口線頭外殼拆開,內部還有一層硬塑注塑,小PCB上是兩顆并聯的電阻,用于筆記本識別適配器功率,這條線支持65W輸出。
板子另一面插頭和線芯焊接牢固,從上到下是正極,識別,負極。
將線身斜著切開一個截面,內部是屏蔽線,芯線正極,外層負極。
割開黑色TPE外皮,里面是鍍錫銅金屬屏蔽網,負極。
金屬屏蔽網里面是白色線芯,由鍍錫銅線組成,正極。
線材部分一覽。
全部拆解完畢,來張全家福。
充電頭網拆解總結
聯想這根方口數據線長1.8m,可以很好的應付各種使用場景。線身與線頭交界處進行抗彎折處理,方口線頭還磨砂處理,方便用戶插拔使用。充電頭網通過拆解發現,USB-C輸入接口處有一顆芯片,用于設定適配器20V輸出,配合65W輸出的PD適配器或者移動電源即可為適配的筆記本充電供電,小編用這條線配合65W PD適配器為X260和4代X1Carbon均可正常充電使用。此外兩端線芯焊接很牢固,整體做工扎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