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我們《互聯網老兵變形記》的推送時間改為周二、周五21:00,特告知廣大酸梅粉。
人員到齊的3月真正開始了,鑒于北京一分公司(以下簡稱北一區)實力要強于北京二分公司(以下簡稱北二區),因此我首先考慮扶持北二區,將業績做起來,增強自己的信心,使其與北一區抗衡,實現有效競爭。彪哥手上就只有兩張牌,索性就把老郭和小顏調入北二區,一起輔佐張總搞業績。
關于沈陽公司籌備方面,彪哥親自去沈陽與上游渠道打了個照面,那是一個鞍山的東北大漢。彪哥第一次到沈陽,在南方已是陽春3月,而東北卻是春寒料峭。當時住在鐵西區,彪哥到的時間已經有點晚了。走在路上,總是回頭看看背后有沒有人跟著。因為彪哥去過不少夜場,那些罩場子的基本都剃個板寸,身上弄的是左青龍,右白虎,脖子上戴著個大金鏈子,好像這基本上就是黑社會的標配。彪哥有次不解的問了開過煤礦的山西梅大叔,為什么黑社會的脖子上都要帶一根那么粗的金項鏈呢?梅大叔說這些人不知道什么時候就會出事,金項鏈是為了方便變現,方便跑路。由此看來金項鏈的用途還真不少。
那天早上彪哥想看看沈陽的地圖,于是起床出門。走了幾條街,硬是沒有找到一家報攤。 還真應了那句話,東北人寧愿閑著,也不愿意做小買賣。過去80-90年代,小買賣全讓浙江人做了,有溫州理發的、修鞋的,寧波的小裁縫,永康修鋼精鍋修傘的,義烏雞毛換糖的,現在很多老一輩的浙商都不乏傳統手藝人。在南方有很多人,他們眼中的東北人要么是像趙本山一樣演小品的,要么就是黑社會的。在北方,也有一些人戴著有色眼鏡看南方人,覺得南方騙子多,把北方人的錢都賺走了……
上游渠道公司開在鐵西區,那是一個老工業區,我去的時候已經開始進行大力改造。過去的鐵西區治安很亂,因為國有企業改革,出現了大批的下崗工人,有時候一家三口就只有幾百塊的最低生活保障。對于今天的80、90來說,換一份工作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而對于進入工礦企業的父輩來說,進入了企業就是端了一份鐵飯碗。在他們的概念里,只要共產黨不倒,就肯定有他們的一碗飯吃。而到了90年代,他們才知道,原來國企也是可以倒閉的。彪哥的父母也是下崗工人,在93年,彪哥家搭上了住房改革前的末班車,單位進行半福利分房。什么叫半福利分房呢?就是工廠按照市場價補貼一半,工人自己出一半。還記得在我們那個三線城市,一套80平米的房子要3.4萬,單位出1.7萬,個人出1.7萬,而就是1.7萬也難倒了很多工薪階層——彪哥家里當時所有的家底是5000塊,硬是找人借了1.2萬,買了這套房子,還約定了兩年還清。不過依當時父母的收入,即使不吃不喝也不可能還清這筆錢的。
到了94年,父母這兩位下崗工人被債務逼得沒有了辦法,打工看來是沒有什么辦法還清債務了,只有做生意才有機會翻盤。我父親反正也沒什么事情,就騎著個自行車到處轉悠。就這樣轉悠來轉悠去,突然發現了一個風水寶地。當時做生意都要找個門面,門面的位置也十分重要。但是鬧市區的門面很貴,而我父親找的位置雖然不在鬧市區,卻是在一家醫院,一所大學和一所技師學校,城建局,稅務局之間。門面的價格也不算太貴,每個月400塊。開個什么店呢?看周圍有人開鮮花店生意不錯,父親也開了一家鮮花禮品店。兩位當了十多年的工人,雖然父親還當過車間主任,但因為不懂經營,開了兩個月竟然就入不敷出了。沒辦法只能忍痛轉讓,不轉讓店里進的貨和里面的裝修可是要搭進去了。彪哥記得沒多久,來了一個20多歲的年輕人說要盤下我們的店鋪。可是錢只能給30%,剩下70%要等三個月后才給。從現在來看,此人不就是空手套白狼嗎?生意好了,把賺的錢給你。生意不好,就拍屁股走人。但老實的父母哪里懂得這些,只能任人擺布。
不知不覺三個月的期限到了,此人干了三個月,一分錢沒虧一分錢沒賺。父母找其要錢,此人覺得這個生意也沒想象中那么好做,于是又把鮮花店還給了我父母。但是在這三個月里,此人也是用心在做事情,進貨的眼光和商品的陳列肯定要強過四十歲的下崗父母,時間也度過了七八月份的淡季,因此生意竟然鬼使神差般慢慢好了起來。
彪哥10多歲時,人又瘦又矮,但是家里運貨的三輪車都是彪哥在騎。還記得每次父親到武漢的漢正街市場打貨都是晚上回來,無論春夏秋冬還是刮風下雨彪哥和母親都要在人民廣場等著。90年代不像現在,一是班車沒有今天那么準點;二是通訊不夠發達,大家都還沒有手機,我們和父親根本聯絡不上;三是當時車費路霸還有不少,到省城的路上經常有綠林好漢等著(因為當時每個去武漢的都是打貨的,每個人都帶著幾萬的現金)。有時候到了深夜才接到父親,雖然很辛苦,但是看到父親平平安安地回來了,母親也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記得1994年的12月25日,當時我們市里也開始過圣誕節了。當天深夜,新華樂園對面的星湖舞廳臨時打電話過來,讓店里送鮮花和布娃娃。于是彪哥就和老媽一起去舞廳送貨,貨是送到了,可是給錢非常拖拖拉拉。彪哥清楚地記得寒風中坐在三輪車上的場景,冷了就騎騎三輪車,不冷了就在車上等著,硬是等了2個多小時才看到老媽把錢收回來。
還有95年的2月14日那天,彪哥坐著摩托車也開始了送花之旅。那一天全家人盤算了一下,只用那一天時間,我們就賺回了那一套房子——所以做生意,絕對講的是天時,地利,人和。
話又說回來,在沈陽,我們找的地方是沈陽中街電腦城附近,也是寸土寸金的地方,為的是方便客戶上門以及招聘。并且在朋友的幫助下,很快辦理了租賃手續和裝修手續。這個朋友就是以前在深圳的小撫順,這是我倆分別5年后第一次相見。就在沈陽公司準備妥當時,北一區的王總打來了電話,說前一天晚上出了大事,到底是什么大事呢?
我有故事也有酒,記得找我,我們下次再聊!
作者介紹:彪哥,互聯網,CEO
微信號:18658260909
歡迎添加好友共同交流進步
龍電子城的停業,很多人覺得大快人心,特別是那些欺詐、假貨、強買強賣的受害者。也有人感到惋惜,曾經輝煌一時,被譽為“中國硅谷”的中關村電子城,如今關門大吉。
中關村曾是創業者的天堂,消費者的勝地
明朝年間,位于北京城西北部海淀區一帶,西北三環路西北四環路中間,有一塊地被太監們所青睞,很多太監在此建廟宇以及養老的莊園,也有一些死后就埋在這里,久而久之,這里成了太監的墓場。因明清時期稱太監為“中官”,所以這里被叫做“中官墳”。
80年代初,電子產品仍屬于高端產品,中關村電子街出現了很多倒賣電子產品的散戶,一度被稱為“倒爺一條街”。經過整頓后,中關村電子市場逐漸成為國內最知名的電子產品批發零售集散地。90年代以來,隨著電子產品的大眾化趨勢,傳統的攤販、散戶開始有了規?;?、固定化的交易場所,幾大電子賣場逐漸建立起來。1991年12月,營業面積2000多平米的中關村電子配套市場開業,是中關村地區第一家成規模的電子賣場。
90年代,從電子一條街零星的幾家小店“華麗轉身”上萬家商戶,中關村曾經是無數人的夢。無論是空有一身闖勁的下海人士,身無一技之長的老民,還是一無所有的畢業生。中關村都展開寬廣的胸懷,給他生存的機會和施展的空間。
聯想的柳傳志、京東的劉強東、百度的李彥宏以及愛國者的馮軍,這些中國IT行業的領軍人物也都夢起中關村。1998年6月18日,懷揣著工作賺的2萬余元現金的劉強東,前往中關村創業擺柜臺,代理銷售光磁產品,在短短兩年內成為全國最具影響力的光磁產品代理商。到2003年,京東已經在海龍大廈、太平洋大廈、硅谷電腦城等開設6個柜臺,并且在沈陽、深圳開設了分公司。
服務質量并不是海龍電子城關閉的主要原因
海龍電子城商鋪的強買強賣,假貨欺詐存在了十幾年,僅僅是加速其關閉的催命符,但并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我認為有兩個。
一是電子商務崛起,電子商鋪受到致命打擊。
說實話,我從來不認為電子商務的發展可以給傳統行業造成致命打擊,電商無非是解決懶人的需求,從國外電商發展就能看出,電商取代所有種類商鋪那基本是不可能的。如果取代,那必須滿足兩個條件:消費者不需要看實體產品便能下決心購買;價格不是特別高,線上支付渠道可以滿足目前的消費。那我們基本可以排除兩種商品完全電商化的可能,服裝和汽車。知名服裝品牌在國外仍然是不斷擴張的形勢,而在國內之所以實體店越開越少,線上商鋪越來越多,其實最大的原因還是受房地產排擠與中國喪失人口紅利這兩點有關,對價格稍貴的服裝品牌,消費者更愿意選擇實體店試衣,線上購買的方式消費。而汽車這種高額度消費,就目前互聯網金融發展來看,尚沒有達到滿足的條件??梢哉f,電子產品是少有的幾種無需進行實物體驗便可以直接購買的商品。(電商創業者一定要想好你做的產品是不是滿足這兩個條件,如果滿足不了,那真得想想自己的優勢是什么了)
二是政府政策的影響(最關鍵因素)
這才是根本原因,簡單來說是國家不讓做了,要改造。中發電子市場(電子元器件集散地)幾個月之前已經開始改造,其實是響應十三五經濟新常態中的一條,把經濟支柱從房地產與生產制造業轉向服務業,海龍等中關村這些批發市場流通領域都轉向線上,節約成本,提高效率,這種算是生產服務業。
那么這些樓房場地資源用來干嘛?應該會用來做展示用,比如展覽館,創新基地,孵化器,峰會場所等,官方的說法是“智能硬件創新中心”??傊?,仍然是一些沒有什么實際用處的東西,仍然是一些為增加泡沫做貢獻的東西。哎,實際上,你如果走遍中國會發現,除了北上廣,其他地區越窮的地方越喜歡追求所謂的“創業創新”、“大數據”、“互聯網思維”、“孵化”這些詞,例如去年互聯網融資界最大的騙局,就發生在貴州。不過這種說法也有點牽強,貴州貴陽并不窮,起碼消費水平是直逼北上廣。
筑公司宣傳畫冊文案大全
本次設計的思路遵循以下原則,一體現建筑(勞務)行業特色色,二需表現征途公司的主要基本元素,三大器,不落入俗套,不僅僅是簡單的底紋產品標志名稱,平面設計講究點線面的結合,構圖的多樣性、色彩的運用既有特色又不花亂。
四要表現畫冊的主要展示的八個大的方面(1、公司概況;2、企業文化;3、企業戰略;4、企業標準化、5、企業資質;6、企業榮譽;7、精品案例;8、企業團隊。
P1:封面:征途公司名稱LOGO
P2—P3,卷首語(提升公司形象、高度)
衍生城市的容顏,推進城市文明的進程我們,立足專業實踐,推崇規范操作注重創新自省以建樹城市豐碑為己任務實演繹城市形象之新顏
P4—P5總經理致辭:
時空無限,奮斗不止,重慶市征途建筑勞務有限公司高舉“責任為重、誠信為本、安全經營、科學管理”的大旗,以精細化管理為手段,努力打造工程科學化、細節專業化、管理現代化、效益最大化的建筑勞務公司。
一直以來我們將客戶需求為導向,深化改革,開拓創新,進一步整合公司資源,努力打造高效的服務平臺,以專業、優質的服務回饋客戶的信賴,以持續、良好的安全施工回報社會的信任,以持續穩定的增長贏得業界的稱贊。
發展中的征途公司將以嶄新的姿態,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適應新形勢,謀求新發展,團結一心,奮力拼搏,為建設具有生機活力的現代建筑企業而努力奮斗!
萬里關山從頭越,乘風破浪正當時。為了我國建筑事業的繁榮昌盛,征途人愿與社會各界朋友共同合作,攜手共創新的輝煌。
P6—p7公司簡介
重慶市征途建筑勞務有限公司按照國家新的建筑資質管理規定,于2008年6月成立,其前身系“四川省蓬安建筑勞務有限公司沈陽分公司”。公司為獨立法人單位,核定為建筑工程一級勞務分包企業資質。
經營范圍:根據重慶市建設廳核定我公司可從事木工、砌筑、鋼筋、模板、焊接、腳手架搭設作業分包,水暖電作業分包。
經營規模:公司現有從業人員6000余人,其中管理人員200人,高中級職稱35人,技術人員150人,現有簡建制施工隊十二個,其中青年突擊隊89支。安裝施工隊3支。年完成工程合同額達兩億余元;年承建施工面積突破60萬平米,無重大質量安全事故。公司多次被上級授予“重合同守信譽單位”和“優秀建筑企業”、“雙文明先進集體”等多項榮譽。
經營理念:公司堅持“以人為本”的指導思想;堅持“以市場為導向,以競爭為動力,向質量要信譽,向管理要效益”的經營方針;發揚“誠信、務實、創新、發展”的精神,做到“建一處工程,樹一座豐碑”的宗旨。
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公司始終堅持“建一流隊伍,創一流質量,爭一流效益”。不斷開拓創新,與多家大集團公司建立了勞務合作關系。公司成立前后,立足東北,輻射全國,大批工程項目獲得國家優質工程獎。如:鄭州新鄭卷煙廠工程獲得魯班獎,長春電信二樞紐工程獲得沈陽、長春、哈爾濱三市金牌工程獎;沈陽百老匯電腦城,沈陽鵬利廣場,河南鄭州銀基商貿城、鄭州市人民銀行、鄭 州天瑞水泥廠獲省優工程,大河錦江飯店、吉糧賽力事達項目、長春龍家堡機場等工程。我公司作為有社會責任感的勞務施工企業,在四川5.12特大地震后,積極支援災區建設,我公司承接了四川省綿陽市安縣實驗中學的重建任務,并且獲得了四川省工程最高榮譽獎“天府杯”目前,在建的工程有:沈陽北美家園、錦州寶地曼哈頓花園、沈陽瑞盛國際汽配城,沈陽天下第一城,沈陽東亞國際城、丹東成功花園等正在有序的進行主體施工,得到所在地市建委和用工單位的高度評價。
公司愿竭誠與全體同仁和各界朋友攜手,繼續為中國建筑來增磚添瓦,為廣大用戶提供優質服務,歡迎各新老協作單位前來聯系洽談業務。
P8管理團隊(公司決策層風采展示、介紹)
各級領導和全體員工,在以“誠信、創新永恒;精品、人品同在”價值觀的指引下,高舉“不畏艱險,勇攀高峰,領先行業,創譽全國”的企業精神大旗,瞄準“國內一流,行業領先”的奮斗目標,全面貫徹“安全防范精細到位,質量管理精益求精,工程施工精心操作,成本控制精打細算”的管理方針,努力建設品質卓越、內和外順的現代建筑企業。
P9組織架構:
征途建筑勞務有限公司
黨支部、團支部、工會
總經理
生產副總經理、商務副總經理、技術總負責人
綜合辦公室、生產技術部、質量安全部、財務部
第一項目部、第二項目部、第三項目部、第四項目部、第五項目部、第六項目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