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碩全球資深副總裁、開放平臺事業群暨智慧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許祐嘉指出,華碩新成立的 NUC 事業部團隊目前約有 150 至 160 人,未來還將持續擴編,提升設計能力、產品多樣性、產品品質及可持續性。
許祐嘉提到,英特爾 NUC 主要客戶類型包括電競、商用、工業嵌入式 3 種,例如日本及北歐市場偏好小型、效能好的設備,現有英特爾 NUC 已提供一系列的電競產品。
他也強調,英特爾 NUC 并非獨家授權華碩,未來是否授權其他廠商將由英特爾決定。
據稱,華碩 NUC 已從 9 月初開始對客戶報價,目前陸續收單安排交貨中。在轉換過程中,有些客戶的產品還在驗證,為了讓驗證系統具有持續性,目前華碩仍在銷售部分英特爾 NUC 產品,并開始生產及銷售華碩 NUC 產品,預計過渡期將至少持續一個季度,最晚到明年初完成。
英特爾的 NUC 通常是裸機系統,也就是說,它們沒有內存、存儲和操作系統等必要組件。用戶可以通過添加自己喜歡的組件來定制 NUC,以滿足自己的特定需求。NUC 套件通常包括主板、CPU 和集成顯卡。IT之家注意到,英特爾最近發布的產品包括 NUC 13 Rugged“Bravo Canyon”、商用 NUC 13 PRO“Arena Canyon”和 NUC 13 Extreme“Raptor Canyon”,后者更像是一臺完整的游戲 PC,而不是一個小型化設計。
有分析認為,英特爾放棄 NUC 業務可能與其在處理器市場面臨的競爭壓力有關。隨著 AMD、蘋果等公司推出了更先進、更高效的芯片,英特爾可能需要重新調整其戰略重點,以保持其在計算領域的領導地位。
一組數據顯示其本科有6萬個億萬富翁選擇好的商業和銷售之家銷售,10年后將超過30萬人。有一組數據大家來學習這門課程,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做銷售能夠發家致富,但現實情況是很多人做了多年銷售賺到的,錢依然難以趕上通貨膨脹,仍然趕不上房價的增長,這是為什么呢?我認為沒有選擇好第一份銷售工作的行業和公司是最根本的原因。給大家舉個我與朋友的例子,我畢業后第一份工作是在500強外企做銷售,年薪并不算高,大概15萬元。
工作的時候認識了我們公司的總代理的一位銷售員,他的基本工資也相當工資加上獎金一年也能達到15萬元,出汗并沒有太大區別,但一年下來我獲得的提成分紅達到了10萬元,而他第一年除了工資并沒有獲得額外的收入,第二年差距就拉得更大了,第二年他獲得的工資以外收入只有不到5萬元,而我第二年的提成收入已達到了30萬元,我們銷售的產品是一樣的,忙也是一樣的。
那是什么造成這種差距呢?是因為我個人能力出眾,遠超于他嗎?當然不是,我們兩家都是大公司,都有著驚呼的面試流程我,覺得我們能力相當,都符合一個優秀銷售員的基本素質,就是因為我們所處商業鏈位置不一樣,所掌握的資源不一樣,導致這種差距。
作為本課程的第一課,我想讓你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目前的銷售工作竟處于哪個商業鏈。當你有幾個銷售職位可供選擇時,你究竟該選擇哪一個職位?我認為你應該從以下兩個維度來考量和選擇。銷售職位所處的商業鏈層級。二膠水廠家品牌知名度接受過那段與產業鏈層級。一般商業鏈可以分為廠家總代,代理用戶,選擇職位的優先級一般為廠家大于代理商。就是說如果你有三份,職位可以選擇,你要優先選擇去廠家做銷售,一次是去總代理做銷售,這次是在代理商銷售產品品牌知名度,無產品品牌知名度,優先選擇產品知名度高的產品品類。
比如同樣是銷售電腦,選擇惠普會比銷售華碩要好,這只是舉個小例子,你要根據自己的情況去分析,當兩個維度結合起來后,你要綜合產品品牌和商業鏈來考慮,比如可能做惠普的總代銷售比做華碩的廠家銷售要好,做華碩的廠家銷售都比做惠普的代理商銷售要好。
對于剛開始銷售的人來講,還有一個建議,就是在有選擇的情況下,盡量選擇大一點的公司。我認識兩個90后銷售員能力并沒有太大差別,分別在我的兩個合作伙伴公司,其中一個合作伙伴公司年銷售額將近一個億,另一個是小公司一年不到1,000萬,他們的總體收入差距是非常大的,在大公司的銷售員獎金和提成平均每個月能拿到15,000元左右,而小公司工資加提成基本上沒法過萬,兩者的基本工資都是一樣的,因為公司大,所以公司的平臺資源肯定更好,大公司實力更雄厚,可以給你的客戶更長的賬期,大公司代理的產品更加暢銷,銷售員更容易開單,大公司的客戶資源更加豐富,銷售員更容易快速接觸到客戶等等。
大公司有的小公司諸多不具備的優勢,所以造就了相同能力的人在兩家公司工作收入會有很大差距。當然我們討論的都是一般情況,普遍情況,不談特殊案例。在評估完以上兩個維度后,如果你最終選擇了一份廠家銷售的工作,那么你還需要再考察一下這份工作的銷售模式。
一般廠家的銷售模式有三種,直銷代理銷售以及直銷代理銷售混合模式,直銷就是廠家銷售員直接對接最終客戶,廠家直接和最終客戶簽訂合同,代理銷售就是廠家對接代理商與最終客戶簽訂合同,其中直銷對銷售員的能力要求更高,需要銷售員直接公關,最終客戶代理銷售則要求銷售員能夠開發代理商,讓代理商幫你拓展市場,從而幫你完成業績我。
比較建議選擇直銷和代理銷售混合的工作方面的能力都能夠得到鍛煉,而且代理銷售對項目有比較大的操作空間,而純直銷則沒有這個優勢,因為工廠直接與用戶發生了交易關系,銷售員要從這個交易過程中運作出費用則比較難處理,這個費用既包括客戶的費用,也包含銷售員個人的額外收入,選擇了一個好的行業和公司,相當于比別人獲得了更高的起點,就像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可以為你節省時間和精力,有時候可以至少讓你少奮斗5年。
親愛的同學們,這些課程告訴了你一個銷售工作好壞的標準,如果你還沒開始做銷售工作等要擦亮你們的雙眼,謹慎選擇。如果你已經開始工作了,不妨重新評估和審視一下現在的工作。好了,這就是本節課程的所有內容。歡迎大家繼續學習下一節。感興趣的朋友點個贊,鼓勵一下吧。
碩旗下子品牌華碩智能物聯網(ASUS IoT)推出了針對華碩AIoT合作伙伴聯盟計劃的共贏策略。新策略旨在以戰略模式和協作的優勢下,加速AIoT的數字化轉型,建立長期的業務合作關系,達到共贏。
共贏的方式圍繞兩個關鍵過程:共同創造和共同發展。華碩電腦全球副總裁、開放平臺事業群暨智能物聯網事業群共同總經理許祐嘉表示:“最終目標是通過我們生態系統合作伙伴和華碩AIoT團隊的技術,為市場提供完整的解決方案。我們可以共同塑造人工智能和物聯網的未來。”
華碩智能物聯(ASUS IoT)成立于2019年,是華碩的子品牌,致力于在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領域創造無與倫比的解決方案。由300多名人工智能工程師組成的專業團隊提供支持,并與一級合作伙伴密切合作。華碩AIoT聯盟計劃代表了一個由行業合作伙伴組成的動態生態系統,包括獨立軟件供應商(ISV)、增值經銷商、云解決方案提供商、分銷商和系統集成商(SI)。此外,華碩在全球擁有160多個辦事處和1,300個支持中心,華碩AIoT團隊可以在隨時隨地為客戶提供幫助。
攜手合作打造共贏生態
實現共贏的合作模式,華碩攜手AIoT合作伙伴,共同打造跨不同垂直市場的AIoT解決方案。合作伙伴通過聯合銷售和聯合營銷,擴大業務機會。
ASUS IoT與全球知名半導體分銷商合作,成功地實現了共贏的合作模式,共同打造了智能補貨解決方案和電子標簽解決方案,該解決方案利用人工智能分析技術進行準確的物品識別,從而實現自動化過程,已廣泛應用在歐洲多家實體店中。
ASUS IoT還與歐洲知名車輛管理系統商進行合作,已經安裝了超過10,000個車輛出入系統,徹底改變了某商業園區訪客進出控制。通過部署自動車牌識別方案(ALPR),對訪客進行有效管理,同時也為園區管理提供了寶貴的參考數據。此外,智能停車解決方案,包括實時占用監測、警報、移動支付/驗證和尋路,進一步加強了園區內的整體運作。
另外,ASUS IoT和歐洲數字化轉型服務商已經開展了一個專注于人群流量分析的合作項目。通過打造AI+可視化智慧管理平臺,準確地統計一個風景如畫的河邊公園的游客數量,進行安全管理,并實現實時水監測警報和安全分析。
緊密聯合塑造AI和IoT未來
為了促進聯盟伙伴之間的進一步合作和資源共享,ASUS IoT在葡萄牙首都里斯本舉辦AIoT合作伙伴聯盟活動,超過60家杰出的解決方案合作伙伴齊聚一堂。
許祐嘉又表示: “這次活動是一個獨特的機會,可以加強我們的合作,分享資源,共同塑造人工智能(AI)和物聯網(IoT)的未來。我們將繼續攜手,開發具有突破性的解決方案,推動不同行業的創新,為全世界人民的生活帶來積極影響。”
來源:華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