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益于上游芯片廠商的支持,以及多個品牌的不斷推動,雙攝已成為今年手機市場的“當紅炸子雞”。國內兩大手機巨頭華為、小米在今年都推出了主打雙攝的手機:華為P9聯合徠卡盡顯高端風范;紅米Pro則將雙攝這個原來只屬于旗艦機的元素拉到中端機上。兩款手機差價超過2000元,雙攝的表現又會有多大差距呢?直接用樣張來對比。
都是兩只眼,原理卻不同
第一款配備雙攝像頭的手機是HTC EVO 3D,那時的功能還是為了拍攝3D影像。在3D熱潮過去之后,HTC One M8的雙攝則變成了一大一小兩顆攝像頭,以實現先拍照后對焦的功能。后來雙攝又被賦予了提高畫質的重任,有了榮耀6 Plus的平行雙攝像頭和奇酷手機極客版的彩色+黑白雙攝的設計。而在今年MWC上亮相的LG G5又有了新的雙攝理念——兩顆不同廣角攝像頭可塞進更多畫面。
其實這么多種雙攝設計基本可以分為兩派,一派是為了增加進光量,提高畫質;另一派雙攝一大一小,增加拍攝趣味性。華為P9便是前者,采用了1200萬像素彩色+黑白雙攝像頭方案,由于黑白攝像頭沒有色彩濾鏡,可以獲得更大的進光量,理論上有助于提高暗光成像。屬于另一派的紅米Pro則采用了一大一小(1300萬像素主攝像頭+500萬像素景深攝像頭)方案,主打大光圈虛化和先拍照后對焦效果。下面我們就從自動模式和雙攝玩法兩方面來進行對比,看看兩款雙攝手機究竟有多大的差距。
自動模式直出PK
首先要說明的是,本次使用的華為P9為64GB全網通版,紅米Pro為128GB尊享版,兩款手機都為零售版本,在拍照前均OTA到最新固件。所有樣張均為默認設置+自動模式直出,主要對比最常見的白天戶外拍攝和室內暗光拍攝場景。
戶外日光:最大的差異是色彩調校
華為P9相機內置了標準、鮮艷、柔和三種色彩模式,拍攝都在標準模式下完成。兩款手機的白天戶外樣張非常明顯的差別在色彩上,尤其是綠色表現,P9樣張的綠色顯示偏黃,紅米Pro綠色部分則有些過飽和。紅色和黃色部分的色彩風格則很接近。相比之下,紅米Pro可能更討好人眼。除此之外,即使放大之后,兩個樣張的解析力、細節、亮度及銳度上都很難看出差別,就連高光輕微溢出的情況(見放大樣張花蕊部分)都幾乎一致。
1/277秒,ISO 50,F2.2
1/336秒,ISO 106,F2.0
除了色彩風格差異明顯外,100%放大之后也很難看出兩者在細節表現上的差距
室內暗光: P9進光量優勢得以體現
來到華為P9理論強項的弱光環節,兩者的差距較白天的確就明顯些了,從樣張可見,華為P9在更短的曝光時間和更低的ISO下,整體畫面亮度稍高于紅米Pro,可看出其黑白攝像頭在進光量方面的優勢。另外,從樣張中地板部分不同的顏色還原可見,華為P9的色溫更高,使得日光燈偏正白,紅米Pro則是色溫更低的暖黃風格。
由于兩者都保持了較低的ISO,100%放大后依然很難看到噪點,即便如此,華為P9可見比較明顯的銳化痕跡,其涂抹感強于紅米Pro,對比放大樣張中白墻部分,紅米Pro保留了更多的細節。當然,由于華為P9在畫面寬容度上更勝一籌,使得其暗部畫面也有較好的表現。
1/50秒,ISO 125,F2.2
1/33秒,ISO 129,F2
華為P9更高的畫面亮度和寬容度,帶來了相對更好的觀感
“大光圈”可用,但不完美
華為P9跟紅米Pro一樣,也提供了依靠算法實現的大光圈模式,以及先拍照后對焦操作,光圈可調范圍為F0.95~F16,紅米Pro則為F0.95~F5.6。雖然數值上華為P9有更小的光圈,不過這種依靠算法實現的小光圈在實際應用中并不多。
兩者的操作基本一致,都要求被攝物體在2米范圍之內,拍攝中可以調節光圈大小,拍攝完成后還能重新選擇對焦點和光圈大小得到一張新的照片。紅米Pro在切換到雙攝模式后,會自動調整為500萬像素16:9畫幅,華為P9則不受影響。
我們選擇了F0.95和F2.8兩檔光圈進行對比,樣張可見兩者和真正物理大光圈所實現的背景虛化有明顯差距,尤其是光圈為F0.95時后期處理痕跡很重。
現階段指望靠這種PS以假亂真還不太現實,但也不能說完全就是雞肋,在手機沒有其他更好的解決辦法的情況下,這種通過后期算法處理得到的大光圈效果還是可用的,尤其是主體分隔較清晰,光圈不開到太大的時候,如F2.8光圈的兩個樣張。
圖中焦點選在了綠巨人的面部,由于頭上的黑色區分度不夠,兩部手機都出現了分隔不明的情況
總結:畫質提升有限,玩法很重要
手機拍照近年提升巨大,但受硬件和物理的限制,提升已接近瓶頸,于是便想到再增加一顆攝像頭,為手機拍照制造更多可能性。從已經面市包括華為P9、紅米Pro在內的多款主打畫質提升的雙攝像頭手機來看,其對畫質的作用依然有限,尤其在如今自動HDR等軟件技術的提高,讓手機攝像頭已能夠滿足于多種場景的拍攝。因此消費者是否愿意為這種有限的提升花更多的錢買單就要畫一個問號了。換言之,手機廠商需要其他大手筆行動,才能夠讓自己的拍攝功能脫穎而出。而像紅米Pro這樣直接將雙攝下放,傳遞出人人都能玩雙攝的信號,也是一種不錯的差異化打法,也為其今后高端機上雙攝累積了經驗。
編輯:孫文聰
觀IT數碼行業中的各個巨頭型企業,手機+平板+電腦可以說是最為理想的產品結構,手機與平板電腦偏向輕度化的應用,而電腦則具備更加全面的功能,可以說,在如今的產品構成中,電腦早已成為必不可缺的一環。
這些年來我們發現,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進入到了PC市場,使疲軟的PC讓市場更具活力,越來越多的筆記本廠商也進入到手機的廝殺中,手機廠商做筆記本,筆記本廠商做手機這樣的趨勢已經是屢見不鮮。Redmi(紅米)作為頗受年輕人喜愛的品牌,前幾天跨界發布了首款超高性價比的輕薄時尚筆記本——搭載了英特爾酷睿i7的RedmiBook 14,3999元的起售價與手環解鎖的玩法,讓許多傳統廠商一臉蒙圈,那么這款產品設計如何?又有哪些獨到之處?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筆記本行業新軍表現究竟如何吧。
第八代英特爾酷i7處理器性能增強版+滿血MX250超強搭配
英特爾酷睿i7詳解
配置可以說是RedmiBook 14的亮點之一,RedmiBook 14采用intel全新的第八代酷睿i7增強版處理器i7-8565U(另有i5版本可選,i7版為測試機型),最高睿頻頻率4.6GHz,同時搭配GeForce MX250獨立顯卡,8GB內存+512GB固態硬盤組合。
CPU-Z信息一覽
i7-8565U擁有四核心八線程的規格,采用14nm工藝,三級緩存6MB,處理器的長短時功耗都被限制在了15W,也就是i7-8565U的標準TDP,在性能上,酷睿i7-8565U相比第八代酷睿處理器最大睿頻頻率提升15%,較第七代性能提升48%,性能非常強勁。
筆者采用CINEBENCH R15對其性能進行測試,最終該處理器多核心獲得496cb,單核心72.48cb,RedmiBook 14發揮出了i7-8565U應有的水平。
CINEBENCH R15測試數據
此外,搭載了英特爾酷睿i7的RedmiBook 14英偉達MX250滿血版獨立顯卡,TDP為25W,擁有384個流處理器,64bit顯存位寬、采用2GB GDDR5顯存,核心頻率可達1582MHz,性能相比上一代提升11%。
GPU-Z信息
筆者使用新3DMark的Fire Strike模式對其進行測試,最終得分為3508分,在眾多搭載MX250的機型中屬于比較高的分數。
Fire Strike模式測試數據
RedmiBook 14電池容量為46Wh,配備65W電源適配器,在關閉Wifi、屏幕調整為系統亮度50%,性能模式切換為靜音,Windows自帶電池模式選擇為節電模式,模擬極限狀態下筆記本的使用狀態,進行Work accelerated模式續航測試,最終成績為7小時37分鐘。
此外,RedmiBook 14支持1C快充技術,35分鐘即可充電達50%,在特殊情況下應急非常有效。
CrystalDiskMark測試成績
硬盤方面RedmiBook 14搭載了一塊512GB SSD,我們通過CrystalDiskMark對其進行了測試,這塊SSD的順序讀寫速度分別是504MB/s和494MB/s,隨機讀寫速度分別是26MB/s和71MB/s。
搭載英特爾酷睿i7的RedmiBook14游戲測試:輕松暢玩《英雄聯盟》、《CS:GO》
那英特爾酷睿i7-8565U+滿血版MX250能帶來什么樣的體驗呢?跑分并不直觀,下面筆者通過兩項測試進行說明,第一項測試為《英雄聯盟》,第二項測試為運行《CS:GO》。
筆者嘗試了《英雄聯盟》和《CS:GO》兩款網游,將兩款游戲設置為最高畫質,在實際體驗中,整個游戲過程都非常流暢,《英雄聯盟》平均在80幀左右,《CS:GO》稍低一些,不過也有將近50幀的表現,后續將游戲畫質調整為全低設置后,游戲的幀數有了大幅度提高。
《英雄聯盟》平均在80幀左右
《CS:GO》也有將近50幀的表現
從最終的測試結果來看,RedmiBook 14搭載英特爾酷睿i7-8565U實際表現非常強勁,英特爾酷睿i7-8565U本身已經足夠強大,再加上MX250更是錦上添花,從整個游戲測試過程來看,最低80幀的成績對于《英雄聯盟》來說已經足夠流暢了。總的來說,英特爾酷睿i7-8565U+MX250的組合玩一些網游還是沒問題的,不過3A大作還是別想了。
外觀設計:一體化金屬機身 設計語言和細節處理成熟
在筆記本外觀已經乏善可陳的今天,想要做出突破和創新確實不容易。在外觀設計上,RedmiBook 14選擇了一條比較穩妥的路,在做工和品質上發力,整機采用一體化金屬機身設計,金屬打磨比較細膩,邊角處也進行了鈍化處理,設計語言和細節處理上非常成熟,RedmiBook 14雖然是紅米第一款筆記本產品,但已經做到了筆記本市場的主流水準。
RedmiBook 14的設計非常簡約,A面除了“Redmi”Logo外并無其他元素,這也是目前多數輕薄本采用的設計。
雖然是14英寸產品,但得益于窄邊框設計,RedmiBook 14的機身尺寸明顯要比傳統14英寸小一圈,筆者嘗試將其放入13英寸筆記本背包中也是沒有問題的。
重量方面,裸機重量為1.5kg,出行重量與13.3英寸筆記本并無區別。實測最厚處為17.95mm(不包含腳墊),比一元硬幣直徑的一半厚一點,算得上是14英寸產品中比較薄的了。
屏幕:三面窄邊框設計 屏幕品質突出
展開機身,RedmiBook 14采用了時下流行的窄邊框設計,兩側邊框寬度僅有5.75mm,從而實現了81.2%的超高屏占比,81.2%屏占比所帶來的視覺感受還是非常不錯的,比普通寬度邊框的筆記本更有沖擊力的同時更具檔次感。
81.2%的超高屏占比
除了窄邊框外,RedmiBook 14屏幕的整體顯示效果也是不錯的,這塊14英寸屏幕的物理分辨率為1920×1080,為IPS材質,可視角度十分不錯。表面為霧面處理,可以有效防眩光,在光線復雜的環境下依然能夠看清屏幕內容。
實際顯示效果
屏幕色域表現方面,筆者使用校色軟件Spyder5對這塊屏幕的色域及亮度表現進行了測試。從測試結果中可以看出這是一塊標準色域的屏幕,該屏幕色域達到了63%的sRGB、47%的AdobeRGB。
63%的sRGB、47%的AdobeRGB
63%的sRGB、47%的AdobeRGB
除了不俗的屏幕之外,如果你仔細觀察的話,你會發現,RedmiBook 14并無搭載攝像頭,雖然在移動互聯時代,筆記本攝像頭顯得沒那么重要,視頻聊天完全可以依托手機解決,但你要知道,作為生產力工具部分辦公用戶還會用筆記本攝像頭開視頻會議,還是有使用需求的,而且筆記本電腦上攝像頭的存在不會受到成本的影響,沒有攝像頭的筆記本筆者還是第一次見到。
鍵盤:鍵帽較大 表面平整光滑 回彈比較迅速
RedmiBook 14鍵盤的使用感受是非常不錯的,鍵帽較大,表面平整光滑,鍵程偏短,回彈比較迅速,使用下來的感覺與市面上主流的輕薄本鍵盤非常相似。
觸控板位于中間位置,為一體化設計,表面觸感光滑,左右按鍵聲音清脆,觸控板的靈敏度和定位精準度屬于主流水準。
觸控板特寫
此外,RedmiBook14還支持Modern Standby技術,不僅可實現超低功耗待機功能,還支持小米智能解鎖2.0,用戶將小米手環3升級至最新固件,綁定筆記本,即可疾速解鎖,非常方便。
RedmiBook14還支持Modern Standby技術
這種一步到位的使用體驗在傳統筆記本廠商的產品中是沒有的,RedmiBook14為筆記本市場帶來的全新認識,另外,在筆者實測中,這個Modern Standby技術的識別速度也是非常可觀的,基本達到了秒解的水平,非常不錯。
接口:排布合理種類齊全 滿足玩家需求
RedmiBook14的接口主要分布于機身兩側,其中機身左側接口分別為電源接口、HDMI和2個USB 3.0接口,機身右側接口分別為USB 3.0和3.5mm耳麥接口。
RedmiBook14的喇叭位于鍵盤兩側鏤空處下方,朝上的設計能夠讓體驗更加出色。更出色的是其支持DTS專業音效,在播放音視頻的時候效果更佳,生動還原每一個音符細節,更具有感染力,播放效果確實比普通筆記本要好很多。
另外,RedmiBook14的拆解也非常簡單,只需要擰下底部的9顆螺絲就能打開底蓋進行升級或清灰操作,對于動手能力不強的朋友也是非常有好。
評測總結
從RedmiBook14配置上,擁有英特爾酷睿i7-8565U+GeForce MX250獨立顯卡的強力加持使RedmiBook14性能表現強勁,不錯的性能釋放和強大的續航能力,使得RedmiBook14在復雜使用環境下依舊可以出色的完成任務。
在外觀設計上,紅米在這款產品上采取的態度是穩扎穩打,沒有激進的做法,而是努力將產品整體效果做到主流水準,這種思路對于初涉筆記本市場的紅米來說是非常正確的,這讓RedmiBook14的整體外觀設計有比較完整成熟的呈現。當然,雖然筆者更希望看到紅米能夠在筆記本產品上做出更多差異化的東西,畢竟“老大哥”小米在2016年就推出了PC產品,但是事與愿違。
在售價上,RedmiBook 14 i5+256GB版售價為3999元,i5+512GB版售價為4299元,i7+512GB版售價為4999元,將6月11日0點在各大電商開售,關于紅米筆記本你怎么看呢?
edmi今年年初獨立之后,先后推出了一系列手機,大家電和筆記本電腦產品,秉承著品牌“極致性價比”的理念,無論是針對發燒友推出的旗艦產品,還是面向普羅大眾的中低端產品,都該懷著誠意和匠心,把產品打磨到精益求精。其中對于RedmiBook筆記本系列產品,相信很多朋友都不陌生,雖然在今年5月份才首次問世,但憑借著超高的性價比、時尚簡約的外觀設計,便迅速成為米粉、學生群體、職場新人們追逐的辦公利器。而近日最新發布的RedmiBook14銳龍版也同樣將“極致性價比”的理念發揮到了極致,3千元以內的售價也使得這款產品面向的消費人群更加廣泛。
今年5月28日,Redmi旗下第一款筆記本產品RedmiBook 14發布,隨著英特爾推出全新第十代酷睿處理器,Redmi也是第一時間更新迭代,推出了RedmiBook 14增強版。最近,搭載AMD處理器的RedmiBook 14增強版也正式發布,這款產品是RedmiBook首次使用AMD平臺的筆記本產品。對于RedmiBook 14銳龍版筆記本,大家可能最為關注的就是AMD處理器的性能到底怎么樣,那么接下來就為大家送上RedmiBook14銳龍版各項性能的測試。
性能測試:處理器:
首先我們介紹下這款筆記本的處理器,AMD銳龍 5 3500U是AMD第二代移動處理器,主要定位是主流輕薄筆記本,主頻為2.1GHz,動態頻率最高可到3.7GHz,制擁有4MB三級緩存。基于zen+架構,采用12nm工藝制程,采用四核八線程,熱功耗設計為15W,憑借突出的體質設計和出色的散熱管理,3500U的性能相比上代的Ryzen 2500U提升大約10%。該處理器還集成了AMD Radeon Vega 8集成顯卡。
目前市面上在售的AMD R5 3500U筆記本分別采用標準版和滿血版芯片。普通版AMD R5 3500U受限于最高功耗限制,在筆記本滿載情況下會存在CPU、GPU降頻的情況,而滿血版則沒有此限制,能夠將CPU、GPU性能同時發揮到最大。而此次RedmiBook搭載的就是滿血版R5 3500U。
性能方面,根據官方數據,相較于上一代多線程性能提升16%,圖形性能提升14%,個別應用最高提升約25%。對比Intel i5-8265U也同樣具有優勢,得益于出色的GPU性能,這款銳龍5 3500U在PS圖片編輯、3ds max建模、Medical視覺虛擬化等方面都有顯著提升。
Fritz Chess Benchmark是一款測試處理器多核處理能力的軟件,測試方法主要看電腦在一秒鐘可以走多少步國際象棋。銳龍5 3500U滿血版擁有4核心8線程,最終的得分12735步,多核成績相比i5-8265U要高出將近10%。
銳龍7 PRO 3500U在CPU-Z上的多核任務處理得分為2254.6,單核任務得分為412.1。這樣的性能已經堪比某些臺式機水平,尤其是在多任務處理方面,這款處理器當仁不讓的強大。
CINEBENCH R15是檢驗CPU性能的常用軟件,除了支持最多256個邏輯核心,新版本還加強了著色器、抗鋸齒、陰影、燈光以及反射模糊等的考察。在這款筆記本上,銳龍5 3500U的R15得分結果為:多核689cb,單核144CB。在與i5-8265U的對比中,銳龍5 3500U多線程得分也是更高。
性能測試;顯卡:
在英特爾移動處理器平臺,大家基本上會忽略其集成顯卡,所以市面上常見的英特爾移動處理器筆記本都會再搭載一個獨顯,表面上看,搭載了獨顯的筆記本在性能上是強大了,但是其成本和散熱也同樣受到了考驗。而AMD 銳龍系列所搭載的Radeon Vega顯卡卻有著獨特的優勢,在性能上堪比同類獨顯,甚至在某些特性上更加優秀。
Ryzen 5 3500U移動處理器內建Radeon Vega 8 Graphics,顯卡頻率1201 MHz,支持DirectX12.1 技術,在視頻編輯、4K 影片播放等方面擁有強大的性能和卓越的用戶體驗。
AMD在GPU方面還是有著多年的技術積累的,也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一些特色功能,超虛擬分辨率就是其中之一,開啟這個功能,筆記本原本1080P分辨率的屏幕,瞬間就能變成4K,用戶可流暢觀看4K視頻;此模式下編輯或瀏覽文檔表格也比1080P分辨率顯示更多,外界顯示器的話開啟多窗口運行多任務,可以明顯提升工作效率。
除了虛擬超高分辨率,AMD平臺在高清視頻播放方面也有著很強的優勢,尤其是觀看4K和高編碼視頻時,一般的輕薄筆記本電腦幾乎是無法流暢播放、甚至根本不能播放的。但如果使用的是Ryzen系列顯卡,就完全不用擔心會被這個問題所困擾。我們選擇了一段4K測試片,在不使用硬件加速的情況下,畫面會出現明顯卡頓,處理器資源更是占用達到了100%。在開啟AMD的硬件加速后,播放畫面變得流暢的同時處理器占用也大大降低,此時除了可以正常觀看視頻,還可以同時運行其它程序、處理多個任務。
性能測試:存儲速度:
在內存和硬盤方面,RedmiBook 14銳龍版與此前的14系列筆記本配置基本一致,8GB DDR4內存、256固態硬盤,在傳輸協議上升級到了PCIe3.0,傳輸速度也比之前快了不少,使用AIDA64內存測試,讀取的速度為32801 MB/s,寫入的速度為32902 MB/s,延時118.5ns。
我們評測的這款產品,硬盤采用的是三星M.2 SATA協議接口,是目前很多輕薄本使用的高性能的存儲解決方案。實測該硬盤順序讀取速度2718 MB/s,寫入速度1429 MB/s,超過標稱參數。從測試數據我們也能看到RedmiBook 本著超高性價比的原則進行配置,并且將性能和品質放在了優先考慮的位置。
最后我們再來看看這款RedmiBook14銳龍版續航方面的情況。前面我們也提到過,集成了GPU的優勢就是在于功耗的節省。AMD平臺15W的熱功耗設計為這款產品的續航提供了保障,運行PCMARK Work模式,連續運行最終獲得7小時54分鐘的續航時間。從上述測試結果來看,RedmiBook 14銳龍版筆記本在硬件的綜合表現上,依舊秉承極致性價比的理念,并在此基礎上打造更具卓越性能的使用體驗。
其他特色功能介紹:
RedmiBook 14銳龍版同時首發小米互傳功能,該功能支持筆記本之間,筆記本手機、手機之間的多端文件互傳。照片、文檔、視頻、安裝的應用和游戲統統可以輕松分享,無需安裝第三方軟件,不限文件格式、不限大小和數量,筆記本之間最高傳輸速度可達50MB/s。值得一提的是,小米互傳實現了小米設備間的無網數據傳輸,尤其在飛機上、高鐵上這類網絡信號非常差的特殊環境,不需網絡的小米互傳可輕松分享文件。
在RedmiBook 14筆記本里,保留了“小米畫報”應用,小米畫報主要是為用戶提供了海量高清的桌面壁紙,并且通過設置,你還可以選擇壁紙輪換更新的時間。這讓你的桌面每天都能保持不一樣的面孔,甚至是未知的壁紙,會讓你有一種很期待的感覺。
此外,RedmiBook 14銳龍版保留升級了小米智能解鎖功能。將小米手環4升級至最新固件并綁定筆記本,即可獲得智能解鎖功能。無需繁瑣的輸入密碼。翻開屏幕的過程,只要RedmiBook 14銳龍版檢測到綁定的小米手環在范圍內,即可自動完成解鎖,進入到工作模式。
外觀介紹:
性能介紹完之后,我們在回過頭來看看外觀設計,RedmiBook 14銳龍版設計上與此前的RedmiBook基本保持一致,A面印有Redmi 的LOGO,加上DESIGNED BY XIAOMI的尾巴,也顯示出了自己的身份,更是極致性價比的一個象征。全金屬輕薄機身輕至1.5kg,出差旅行,或者是學生攜帶到圖書館、教室,隨手放在包里,走到哪里都不會成為負擔。
14英寸1080p全高清防眩光屏幕,適合全天候的工作環境。僅有5.75mm的超窄邊框,屏占比高達81.2%。讓辦公和娛樂擁有更寬闊、更具沉浸的視覺體驗。全尺寸鍵盤、一體式觸控板,也是目前最為主流的設計。電源按鍵位于鍵盤區的右上角,與鍵盤融為一體,讓整個C面更加簡潔。
接口方面,RedmiBook 14銳龍版也是以實用為主,2個USB 3.0、1個USB 2.0、1個全尺寸HDMI、1個3.5mm耳機接口。考慮到這不是人人必須的配置,因此沒有配備Type-C接口。而且為了更為簡潔的設計和使用者的隱私安全,RedmiBook 14銳龍版還將攝像頭配置砍去。
總結:
曾幾何時,有著AMD處理器遠不及英特爾的論斷,也讓消費者在購買時很少考慮到AMD的產品,不過隨著性能的升級,比擬英特爾i5中端產品的銳龍的推出以及極致的性價比,各大廠商在今年都推出了搭載銳龍處理器的筆記本產品,就連微軟也在近日宣布推出首款搭載AMD處理器的Surface產品,市場占有率的迅速增長也是各個廠商對于AMD處理器的肯定。
RedmiBook 14銳龍版在保障性能的前提下,更是將價格拉到了3千元以內,目前市面上采用銳龍5 3500U處理器的產品售價都會在3500元左右,滿血版更是有超過4千的售價,在同類產品中也有著一定價格優勢。死磕品質、追求極致性價比,RedmiBook 14銳龍版的發布再次踐行品牌獨立宣言中的承諾,AMD銳龍滿血版處理器,超輕薄設計全金屬機身,以及2999元首發體驗價格,不得不說,Redmi已經將性價比這個烙印深深的刻在了每個消費者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