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冰箱里旋鈕的數值很好理解,0就代表了冷藏室不進行制冷,保證內外溫度一樣;7則是制冷效果最強的,但同時也最費電,總的來說,數字越大,制冷效果越強、越費電。
那么,我們又該如何兼顧保鮮和省電?怎么判斷什么季節該調解什么檔位呢?別慌,聽我慢慢道來。
首先,有的人說,我并不在乎那點兒電費,直接調至最高檔位不就行了么~這樣想可是大錯特錯,持續強制冷模式的運轉,可不單單會大大增加冰箱的耗電量,同時還會損害冰箱壽命,千萬要注意。
其次,檔位該如何調節呢?有的人說冬天調節4-6,夏天調節1-3,這種說法對嗎?
大體上是正確的,因為冰箱的制冷、耗電,都會受到環境溫度的影響,夏季推薦使用低檔位,調節至2-3檔即可,而冬天使用高檔位,調節至4-5檔。
看到這也許有朋友迷惑了,為啥冬天外面這么冷,反而還要把冰箱制冷溫度調節地更低呢?我調個0檔不就好了~
其實,這是因為冬天的室內溫度與冷藏室的溫差較小,如果你調節至1-3的低檔位,壓縮機就不怎么啟動了。
這時冷藏室儲存的東西沒什么問題,但是冷凍室就不好說了,最嚴重的我還見過直接在冰箱里解凍的……
而夏天冰箱內和室內溫差較大,則可以選擇低檔位運行,這時如果反之檔位過高的話,壓縮機就會持續高負荷狀態工作,既加劇了耗電量,同時也縮短了壓縮機的壽命,
這也就是為什么上面說,夏季推薦低檔位,冬天推薦高檔位的原因了。
所以冰箱調節的按鈕,其實是需要靈活使用的,這樣才能同時兼顧保鮮和省電。
▲其實我想說,即便是機械控溫,何不跟上面一樣標明溫度呢
話雖如此,但其實這種溫度調節的設計屬于機械控溫,很多新式的冰箱都改成了電腦控溫,自然不必太過擔心這些問題(雖然電腦控溫冰箱價格會貴一些),只需要知道這個原理,根據“冬高夏低”的原則進行檔位調節即可~
同時,南北方的冬天情況也不盡相同,比如北方冬天暖氣足的時候室溫也能突破25°C,這時候也不必嚴格按照上述方法調節。
哦當然,包括我自己家在內,很多老房子、小出租屋、小公寓內使用的冰箱很多都是上面說的這種旋鈕控溫型的,畢竟這種價錢也更合適一些,所以還是希望上面說的這些能幫到你們喲~
(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立即刪除)
、控溫方式
機械控溫
優:結構簡單,成本低,維修簡單便宜,節能。
缺:控溫精確度不高,操作便捷性較差。
電腦控溫
優:可獨立控溫,設置具體溫度,控溫更為精確。操作簡單,LCD顯示清晰明了。
缺:成本較高,貴。維修費用高。需要獨立供電,增加能耗。
二、能效等級
分五級。一級最節能。首選一,次選二
三、冷凍能力
冷凍能力強可使溫度降的快,減少壓縮機運轉 ,越強越耗電越貴,家用不需要太強。
四:制冷方式
直冷:工藝簡單,便宜,有霜
風冷:直冷均勻,貴,無霜
四、噪音
250升以下:直冷45分貝、風冷47分貝
250升以上:直冷48分貝、風冷52分貝
五、容積
三口及以下100L以內
六、品牌
家用首選海爾,老牌質量穩定,售后好
其他可選:美的、容聲、澳柯瑪、星星、美菱等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也是一個最壞的時代”——狄更斯《雙城記》
我想我們這一代人,大都經歷了電腦硬件飛速更新的一個時代,體驗著硬件性能一次次提升所帶來的暢快體驗,即便是隨著近幾年數碼設備以更優秀的應用逐步一步步占據人們以往使用電腦的時間,但是電腦給人帶來的體驗仍然不可能被數碼設備完全取代,比如,我們今天可以聊一聊的電腦的DIY。
從兼容機的誕生直至目前仍然被不少用戶選擇的攢機,DIY之所以被用戶所選擇,一方面是因為低廉的價格,可以選擇數個具備性價比的產品搭配到一起;而另一方面,DIY過程中的樂趣以及成就感也是其他各種電子產品所不能實現,看著眼前七零八落的配件裝進機箱,不一會兒開機裝機系統裝軟件開始完美運行,是何等的自豪。
智能溫控機箱效果實測
今天我們來一起聊聊針對電腦主機“優化”的一個環節——電腦主機的溫控系統。相信在目前仍堅持使用DIY的臺式機的部分用戶,一定十分看重電腦的散熱環節,同時也希望兼顧整體運行的噪音控制。對于一臺正常運行的主機來說,機箱內部溫度的優化一方面需要看風道的構成,是否形成有效的氣體流動通道,從而加速機箱內部熱量的散去;而兼顧噪音的部分,則需要斟酌打造風道的工具選擇,這其中最需要考慮的就是風扇的部分,以及整體的調控系統。
當你看到“智能”溫控之時,千萬不要被“智能”這兩個字所傳達的想象空間所迷惑,我們本次討論的并不是多么不可思議的玄學,也不是遙不可觸及的什么高科技,而是可以實實在在可以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感受和體驗到的主機溫度自適應調控系統。
DIY之智能溫控解讀
關于智能溫控,由于整個DIY行業發展以各自產品線分散性發展的現狀,并沒有出現針對此概念成型的統一定義。而從實際操作的部分理解,“智能”一詞對應的則是“手動”,可以廣義的定義為:在特定或是預設的條件之下,所應用的設備會自行觸發啟動或是關閉機制,自行適應環境溫度變化,從而達到不經過人為操作,系統自適應運行的目的。
具體到主機里面的智能溫控,大致可以分以一下四類,基于主板的智能溫控、基于散熱器的智能溫控、基于電源的智能溫控,以及基于機箱的智能溫控。但是每個類別的實際操作性也不太一樣,一些需要懂得一些技術術語,并有一些操作難點,比較適合一些具備一定DIY知識和動手能力強的用戶;而另外一些則是“傻瓜式”的智能,可以完全做到即裝即用,非常適用于廣大不具備太高動手能力的用戶。
主板的智能溫控
主板作為各種硬件連接的主體,自然也少不了對各類風扇的支持,而主板的智能溫控系統控制方式非常單一,但是操作起來卻比較復雜。主板的智能溫控通常需要透過BIOS設置完成,通過主板控制芯片對各路溫度的讀取,來達成控制并調節風扇轉速的目的。而進入BIOS設置恐怕不是大多數用戶可以實際操作得了的,即便是現在大多數BIOS都已經可視化。
主板BIOS中設置風扇相關選項
CPU散熱器的智能溫控
我們可以在散熱器產品的介紹當中經常看到“PWM溫控風扇”等專業詞匯,其實PWM溫控風扇雖然具備相應的線路設計,但是依然需要通過與主板的設置(大部分仍需要在BIOS中設置才能實現),才能夠達成隨溫度調整不同風扇轉速,從而進一步降低處理器散熱器風扇的噪音。
通常4pin接頭的風扇被定義為PWM溫控風扇
PWM溫控風扇調速依然需要通過主板設置才能實現
電源的智能溫控
接下來我們再來了解一下另一個經常被冤枉的噪音來源——電源是怎樣實現對風扇智能溫控的。雖然我們目前已經可以看到一些基于Fanless(無風扇)設計的電源產品,但對于大多數市售電源來說,電源風扇的重要性不只是電源穩定運行的保障那么簡單,良好的散熱性能更可以進一步提高電源的轉換效率。
通常來講,具備智能溫控技術的電源都會在內部以單獨的智控PCB小卡或是相應的芯片來實現,而一樣會有相應的溫度探頭對散熱片進行溫度讀取作為控制信號的來源。只是在不同的電源中,風扇的產品各不相同,因而轉速以及由此生成的噪音水平也各不相同。
智控風扇PCB板
機箱的智能溫控
關于機箱的智能溫控技術,雖然十幾年一直不斷有廠商相繼發布相應的產品,但是能夠在市場中引起轟動效應,從而導致其它廠商大面積跟隨的則少之又少。但近一兩年,隨著DIY用戶越來越對功能化的機箱要求越來越多,部分廠商還是看到了這部分市場的具體需求,從新推出相應概念的機箱產品,例如游戲悍將的特工系列產品。
游戲悍將 特工 機箱溫度顯示面板
4Pin供電線、風扇供電線及溫度探測頭
關于特工機箱智能溫控功能的測試,用戶可以點擊《智能溫控更實用 評游戲悍將特工3機箱》查看當時的測試和編輯評價。
具備智能溫控功能的 智游T600機箱
近日本站又收到另外一家廠商——金美達送測的智游系列機箱,本次測試的產品型號為智游T600,同樣具備智能溫控功能,接下來我們就會對這款產品的智能溫控部分進行解讀并展開詳盡測試。
智游機箱智控原理解析
智游T600是金美達近期主力推廣的機箱產品,機箱的架構也是時下比較主流的中塔架構,下置電源設計,側板凸包處理,預留一定的空間可以實現走背線功能。光驅擴展位一側,將支持固態硬盤SSD的檔位中置,為長顯卡的植入留出了更多的空間。
智能溫度控制器后置機箱的左上角,即位于后置8cm風扇上方的出風口處,支持擴展最多實現4個風扇的控制。
智能溫控器安裝在機箱左上角出風口處
根據廠商給具的相關資料顯示,智能溫度控制器由大4pin實現供電,內部元件由功率放大管、電阻元件和溫度探頭這幾個組成部分,其中4個風扇統一由其中1個探頭控制,而另外三個則從由探頭探知的溫度控制三色LED燈顯示。當系統默認狀態啟動時,LED燈為藍色,而隨著機箱內部溫度的變化,還會經歷由藍變綠,再由綠變紅的一個過程,同時連接的風扇轉速也會不斷提高。
智能溫度控制器
供電接口和支持4個風扇擴展
可以變色的LED燈
專利號:201320531025.5
內部電路拆解
可以看到,智游T600機箱所附帶的智能溫控器原理也較為簡單,基本上與電源內部的溫控原理一致,而且實現起來也“傻瓜化”,無須有任何DIY技巧和門檻,安裝好供電接口,連接好相應的風扇即可,更適用于廣大入門級的用戶使用,從而達到機箱風扇(最多4個)實現隨溫度變化自動控制調節轉速的功能。
在實際測試階段,我們借助恒溫恒濕箱專門針對智能溫控器進行了測試,在電源短接通電之后,我們將智能溫控器點亮,并同時不斷設定和調節恒溫箱的溫度逐步升高,并在溫度升高過程中,反復記錄不同溫度點,錄得的風扇轉速的變化。
恒溫恒濕箱
測試過程中LED燈出現的變化
為了保證更能有效直觀的體驗到隨溫度風扇的變化,我們首先將溫度的記錄點從30度開始以每2度為檔逐步提升至50度,在這其中觀察LED燈顏色的變化以及所連接風扇轉速的變化。而為了保證風扇轉速的直觀性,我們選用了兩款不同轉速級別的風扇,一款為最高1550轉的12cm風扇,另外一個為最高880轉速的14cm風扇。
經過反復測試相應的溫度,并記錄溫度點對應的風扇轉速,最終的測試數據展示如下:
測試數據圖
測試數據及結果說明如下:
一、LED燈光的變化。在全封閉環境之下的恒溫箱中,智能溫控器在機器設定溫度在31度之后開始由藍色轉綠,而在31度至41度之間,一直保持在綠燈狀態,直到設定溫度超過41度之后,LED燈由綠轉紅。
二、風扇轉速的變化。從反復測量并校正的轉速數據來看,兩款風扇的轉速隨著溫度的不斷升高,呈現線性增長趨勢。而在溫度在42度以后,同時LED燈長期保持紅色狀態之下,兩款轉速不同的風扇,轉速已經十分接近各自的最高轉速。
通過本次測試可以得出以下結論,智能溫控器對環境溫度的變化可以持續感知,并體現在LED燈光的變化,以及連接風扇轉速的線性增長上。
效果解析及文章總結
通過本文開篇的分析和解讀,其實可以看到在目前的DIY市場并不缺乏可以實現控制風扇的方式和方案,但是不同的方案一定具備各種各樣的門檻和限制。最簡單的方式是,購買風扇調速器套件,并安裝在機箱當中,但是需要手動去開啟,并非本文所探討的“智能”的方式。
而在各種以溫度控制的方案當中,通過主板BIOS的設定來達成溫控,使得連接在主板上的風扇隨著溫度變化而改變轉速,卻有著較高的門檻,特別是對于那些從來不太喜歡調校電腦以及進入BIOS設置的人來說,這項工作恐怕具有相當的難度。
對于更多的入門級消費者和用戶來講,無須更多動手環節的“傻瓜式”產品更適合他們,一如本文測試的產品,只需用戶做到給智能溫度控制器供電,同時連接機箱上的各個風扇就可以實現。而且即便是在嚴苛的全封閉恒溫箱的測試環境之中表現來看,所展現的不同溫度之下的控制力也效果明顯,從風扇轉速線性的變化即可證明。
智能是目前電子產品的趨勢,機箱的智能設計可以為消費者帶來不一樣的體驗,而選擇什么樣的智能控制就要根據消費者自己的需求了。
司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