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辦辦呢?其實解決起來也很簡單,這是電腦受到病毒攻擊后,框架dll文件損壞造成的,但很多財務電腦不能重新安裝系統,這樣就需要另辟蹊徑了。
解決方法就是,打開控制面板,再點用戶賬戶,然后再新建一個管理員賬戶。然后重啟電腦,使用另一個管理員賬戶登錄電腦,進去以后看看,界面是不是已經正常了呢?
建議重啟電腦前,把原來賬戶桌面的文件備份一下,不然換了用戶賬戶,登錄系統后,桌面文件會不好找。
朋友們你們還有別的好辦法嗎,請留言!
果說電源是電腦的“心臟”的話,那么“供電”則是主板的“心臟”。隨著CPU主頻和系統總線工作頻率的不斷提高,對主板供電要求也越來越嚴格,尤其是超頻用戶,對主板供電往往比較關注。那么,怎么看主板幾相供電?相信很多朋友在看一些主板評測的時候,都有聽說過六相供電、七相供電....,十相供電等,對于普通電腦愛好者來說,我們該如何去自己判斷呢?今天本文就來為大家通俗易懂的科普下。
主板
怎么看主板幾相供電?
一般來說,完整的一個相完整的主板供電主要由以下4個部分組成:
PWM控制器
MOS驅動器
MOS橋
電感以及輸出電容
很多新手朋友判斷主板是幾項供電,一般是去數CPU附近黑塊電感數量,有幾個黑塊電感就代表有幾相供電主板。這種方法,有時候確實可以這樣簡單大致判斷,但很多時候也不準確,存在誤差。
因為,現在有很多主板廠商為了方便“忽悠”或者說“迷惑”消費者,有時候甚至會把本來不屬于Vcore與Uncore段的供電元件混在一起,讓人誤以為“加了料”。但實際并不是這樣,這里不僅僅要搞清楚真倍相,同步相還是“虛倍相”的問題,還要學會辨析不屬于這兩段供電的元件區分。
而大部分的主板供電都和處理器的設計結構有著密切的關系,而廠商也常常利用這種結構的差異去制造誤解。如果不熟悉結構,單純靠著一般的“常識(比如數電感)”,去判斷主板的供電結構的話,很容易被帶進坑里。所以下面就來說說主板供電到底怎么看。
一般來說,主板上的1個電感+2個電容+4個MOS管為1項供電,有的主板則為1個電感+1個電容+2個MOS管,雖然偷工減料,但也算1項供電。
主板的開關電源供電模塊主要供CPU和GPU(顯卡)使用,通常是由MosFET、電感、電容以及PWM脈沖寬度調制芯片四類元件組成,以下是Intel和AMD處理器供電基本部分區別。
Intel八代酷睿供電基本分為四部分:
VCC(核心供電)
VCCGT(核顯供電)
VCCIO(IO供電)
VCCSA(外圍供電)
AMD Ryzen銳龍處理器的供電部分為三個或四部分:
VDD(核心供電)
VDDNB(IO供電)
SOC(外圍供電)
GT(核顯供電(如果有))
對于主板供電來說,最繞不開的是 MOSFET管、電感、電容、PWM脈沖寬度調制芯片,1相完整的供電必須包括這四個部分,其工作原理如下圖所示。
各部分的功能作用:
PWM:得到VID,輸出N路脈寬可調方波,控制MOSFET的開關得到相應電壓。
MOSFET Driver:根據PWM的方波信號,控制MOSFET的開關。
MOSFET:起到開關的作用,通過它的開關頻率我們可以得到相應的電壓。
輸入/輸出電感:磁能與電能的相互轉化,起濾波以及儲能作用,搭配MOSFET在一定時間內的開關可以得到相應的電壓。
輸入/輸出電容:存儲電能為CPU供電,同時起到濾波的作用。
簡單來說整個過程是:PWM產生各相的信號,各相的MOSFET Driver控制各相上橋和下橋MOSFET的開關,各相電感與輸出濾波電容儲能,輸出濾波電容再為CPU供電。
下面認識下這些主板上的供電小模塊。
1、MOSFET管:
MOSFET,中文名稱是場效應管,一般被叫做MOS管。這個黑色方塊在供電電路里表現為受到柵極電壓控制的開關。每相的上橋和下橋輪番導通,對這一相的輸出扼流圈進行充電和放電,就在輸出端得到一個穩定的電壓。
每相電路都要有上橋和下橋,所以每相至少有兩顆MOSFET,而上橋和下橋都可以用并聯兩三顆代替一顆來提高導通能力,因而每相還可能看到總數為三顆、四顆甚至五顆的MOSFET。
2、電感:
輸出扼流圈(Choke),也稱電感(Inductor)。每相一般配備一顆扼流圈,在它的作用下輸出電流連續平滑。少數主板每相使用兩顆扼流圈并聯,兩顆扼流圈等效于一顆。
因此,對于普通主板,通常我們通過數有多少顆電感就可以大致判斷出該主板為幾相供電。
另外,電感還分為半封閉電感、全封閉電感、環形電感,外觀區別如下:
主板常用的電感有環形磁粉電感、DIP鐵氧體電感(外形為全封閉或半封閉)或SMD鐵氧體電感等形態,全封閉電感能夠更好地屏蔽外界的電磁干擾,性能較好,因此目前全封閉電感比較受歡迎。
3、電容:(用于保證電壓和電流的穩定(起濾波作用)
電解電容:供電的輸出部分一般都會有若干顆大電容(Bulk Capacitor)進行濾波,它們屬于電解電容。電容的容量和ESR影響到輸出電壓的平滑程度。電解電容的容量大,但是高頻特性不好。
全固態電容:除了鋁電解電容外,CPU供電部分常見固態電容。我們常見的固態電容稱為鋁-聚合物電容,屬于新型的電容器。它與一般鋁電解電容相比,性能和壽命受溫度影響更小,而且高頻特性好一些,ESR低,自身發熱小。
4、PWM脈沖寬度調制芯片:
PWM也就是Pulse Width Modulation,簡稱脈沖寬度調制,是利用數字輸出的方式來對模擬電路進行控制的一種技術手段,可是對模擬信號電平實現數字編碼。它依靠改變脈沖寬度來控制輸出電壓,并通過改變脈沖調制的周期來控制其輸出頻率。PWM芯片的選擇與供電電路的相數息息相關,產品擁有多少相供電,PWM芯片就必須擁有對應數量的控制能力。
因此主板上需要采用多相供電的方式,來分攤每一路供電的負載,以維持供電電路的安全和發熱量的可控性。
最后糾正一個網上的的觀點,“每相供電都同時工作”。其實在PWM電路設計中,每一相供電都是分別并單獨運作的。也就是所謂的供電相數越多,各相分擔的電流越小這個說法是錯誤的。
下面以幾塊主板舉例介紹下:
1、以華擎的B360M PRO4為例:
先看控制器,控制器能讓你大致知道這個主板供電的設計結構,但不代表可以確定供電形態。以下是華擎的B360M PRO4供電相數分析:
主板供電
紅色為VCCGT供電,其中一上兩下,一相一電感。
黃色為VCC供電,其中兩上兩下,一相兩電感。
綠色部分是很多人容易誤解的,其實他是屬于VCCIO或者VCCSA,反正不屬于PWM控制器管。
因此,實際這塊主板供電設計是4+2相。一般來說屬于一路的供電規格都會一樣的,包括MOS橋,電感電容之類的。就算用不一樣的也會讓他們在數值上一樣。
2、微星B360M BAZOOKA PLUS主板分析。
下面這塊主板實際上是4+2相供電,但在設計上偽裝成4+3相的主板,也容易給人造成一些誤解。
其中可以看到如果單純看電感的話,很容易以為這是4+3相供電。其實最下方的供電電感容量是LR82。
而其它電感容量是LR22。
因此,這塊主板是4+2,其中VCC是兩上兩下,一相一電感。VCCGT為一上兩下,一相一電感。
以上就是主板查看供電相數的相關知識,本文僅是為了告訴大家,查看主板相數,有時候并不是數電感數那么簡單,對于普通主板可能適用,但對于一些比較復雜的主板,基本就不行了。
如果說看主板相數比較復雜的話,大家可以在網上查主板參數或者購買頁面的詳細參數或主板介紹中,一般會標注主板供電相數。
主板
參數
總的來說,所有主板都遵循著一分錢一分貨的原則,以下是最后的總結:
1、入門主板,中端主板不可能用倍相供電,也就是大部分是4+2相供電,4+3相供電,甚至在某些入門主板會用3+2相供電。無非是放多幾個電感忽悠小白。
2、電感很熱,非常熱,所以別以為燙手了就是主板要壞了,很多極限環境下,電感能達到120度上下。
4、知道幾相供電也沒用,知道了他們用什么MOS橋,控制器也沒用。每段電路的設計都有密切的關系,不是見其一就知其二的。大部分供電的設計都會主動滿足當下所有處理器的TDP設計,也就是說再差也要滿足TDP先。至于超過了TDP上限之后,能上多少純看運氣,反正便宜的主板從來沒有運氣可言。而有些主板可能為了避免自己電路的性能缺陷,可能會故意通過鎖定TDP的方式來防止電路過載。而有些主板沒有措施,就會出現掉壓等現象暴露自己供電不足的問題。所以一路分析哪個主板供電好(特別是預算不足的人),倒不如看看自己花了多少錢,心里有點B數。
5、加強供電散熱有利于供電,目前還沒看到任何一個主板廠商設計電路時正好設計鎖死到TDP上限,即使如此,由于MOS的特性,只要你散熱跟得上,他一樣能發揮很好的性能,稍微留心關注一下主板供電的問題,適當降溫。主板的表現也會好很多。
以上就是電腦主板供電入門知識掃盲,適合新手朋友了解下,由于專業度比較高,小編很多知識點也不太懂,僅供參考。
近,華為發布了自己全新的一款折疊手機,瞬間引爆了整個科技圈,贏得無數媒體、大神為它喝彩,認為這是給已經有些倦怠了的游戲市場注射了一劑新的活力。
同時,這股風還吹到了游戲圈。有博主在試用華為折疊手機的時候發現,由于市面上大部分游戲對于概念新奇的折疊機響應還不夠及時,以至于版本更新沒到位,使得折疊機在玩諸如《王者榮耀》、《刺激戰場》等手游時,能獲得比普通玩家來的更大的視野,簡直就如同是一款“物理外掛”一般。
不過,對于這件事不少玩家有不同的看法。他們認為折疊機實際上只是讓游戲人物和畫面變大了一些而已,并沒有帶來多少本質上的提升,游戲水平還是決定一個玩家能不能玩得好的關鍵。更何況就算是折疊機,也沒有多大的實質性提升,充其量也就跟全面屏手機和非全面屏手機一樣罷了。
那么,究竟什么樣的程度才能被稱得上是物理外掛呢?小編走訪了不少正(dou)經(bi)網友,總結出了玩家們心中的三大物理外掛。
第一類:屏幕外掛
看到這個標題怕是有觀眾會奇怪:誒小編,你前面不還說有人覺著這種大了一號的屏幕算不上是外掛嘛?怎么又說著屏幕外掛了呢?
稍安勿躁稍安勿躁,究竟是不是物理掛,各位看官來看看就知道了。前段時間,某電腦硬件廠商曾推出過一款高達49寸的“帶魚顯示屏”,也許光說49寸這個數字大家沒辦法感受到這種屏幕的強大,看接下來的這幾張照片你就懂了。
可以看到,這種寬到令人發指的屏幕給游戲畫面尺寸帶了了催人尿下的比例提升,以往我們玩LOL只能看到一塊區域,其他都只是小地圖顯示;而這塊屏幕呢?它超寬的屏幕占比使得玩家可以直觀的看到近乎大半條兵線,從三塔看到二塔、從泉水縱覽高地。
跟這種屏幕一比,什么全面屏、什么折疊屏,全部都是弟中弟。根本沒能讓游戲體驗產生什么本質性的變化,僅僅只是畫面尺寸大了一點兒而已,只能讓那些花費高額價錢買手機的人自我安慰罷了。
當然,這種高達49寸的帶魚屏本身價格也非常昂貴,并不是每一個普通玩家都消費的起的;因此,也有一些“小崽種”發揮聰明才智,自制了一塊“三合一”屏幕,能從三塔直接看到一塔,堪稱掛比中的戰斗機。
不過,這種屏幕也并非是沒缺點的,它有個顯而易見的設計缺陷,就是使用起來脖子繞來繞去,對頸椎病和落枕的玩家來說十分不友好。
第二類:輔助外掛
自從《刺激戰場》等射擊游戲上市了之后,著實帶動手機游戲領域“第一人稱射擊”的概念火了一把。不過講道理,相對于大家已經習慣了的鼠標鍵盤操作方式,手機對于很多手殘的玩家來說并不友好,因此就又有部分“小崽種”開動了他們聰明過人的小腦瓜,制作出了一堆哭笑不得的輔助外掛。
這其中,最著名的外掛就莫過于是各種輔助射擊手柄了,它實在是太過于常見以至于你在淘寶上隨便一搜就能搜到一大堆,各種類型、各種功能讓人眼花繚亂。
除此之外,還有一些APP為玩家們提供了一個額外的準星,使得某些游戲原本盲狙時看不見準星的弊端完全消失了,就算不開鏡也能用傷害高額的狙擊槍一槍爆頭。
除此之外,對于能頻繁接觸到電腦的玩家們而言,他們還有一個“大殺器”,那就是電腦上的手機模擬器。只要登錄電腦模擬器,他們就可以重拾鼠標鍵盤的操作方式,在游戲中肆意碾壓那些用手機人體描邊的對手。
不過很早之前游戲廠商們就注意到了這種行為,有一些游戲已經改了設置規定模擬器玩家只能匹配到其他模擬器玩家,以保持游戲中的平衡。
但是這樣問題就來了,既然都已經用上電腦了,為何不直接玩電腦上的設計游戲?CF不好玩嗎?吃雞不好玩嗎?APEX不好玩嗎?何必非得去玩手游,再用電腦開手游模擬器,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第三類:“人類都是豬”外掛
如果說,以上兩種外掛還只稱得上是“輔助武器”的范疇,那么接下來介紹的這些可就是外掛中的“原子彈”了。這些外掛已經完全不需要看“愚蠢的人類”的眼色行事,光靠他們自己就能打出一個令游戲開發商尿都嚇出來的恐怖成績。
早在前些年微信跳一跳剛火的時候,就有民間大神根據跳一跳的游戲機制,制作了能夠能夠“百分百保證不死”的輔助跳跳機,只要玩家每次都按照跳跳機計算出來的力度來跳躍,就能百分之百的正好落到下一個方塊的正中間。當然就算略微控制不好力道也無所謂,反正方塊比較大還是能站住的。
你是不是以為這種東西就已經很神奇了?然而在下面這些機器面前,輔助跳跳機也還只是個弟弟而已!
就比如上面這個自動黑塊機,它可以自動分辨出屏幕上掠過的究竟是白塊還是黑塊,敲擊出100%的正確答案。當游戲進行到后期時,人類的反應速度或許跟不上方塊的行進速度了,但機器操縱下的黑塊機卻完全不擔心,只有累死的牛沒有耕毀的地,就算黑塊飛的速度再快,機器都總是能捕捉下來。
除此之外,音樂游戲也是這類物理外掛的重災區。和上面兩款游戲一樣,音樂游戲也是非常講究反應速度和操作精準度的,人類無法完成的事情在機器面前簡直如同兒戲一般。
正是依靠于這些東西,不少玩家打出了游戲廠商們想都沒想到的“全曲完美”的成績,不管是多難的曲子,在這類玩家面前都如同二只老虎一般簡單。著實是催人尿下,催人尿下。
那么最后問題來了,你是否見識過這類物理外掛?你還見過那些逆天的物理外掛呢?把你的經歷說出來,讓其他觀眾們也開開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