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美vvv,亚洲第一成人在线,亚洲成人欧美日韩在线观看,日本猛少妇猛色XXXXX猛叫

新聞資訊

    多人對自己組裝電腦感興趣卻又不敢輕易下手,如何選購合理的配置是一大難題,具體安裝與插接線材是另一大難題。記得我自己第一次大學裝機就是邊看教程邊裝的,結果東西都裝上了,但是開機沒反應,只好搬到電腦城去找商家給我看看。才發現是開機線沒有插對,這一下就花了50塊,你說冤不冤!

    為了避免新手像我一樣落坑,今天就以手上的這片影馳X570M大將主板為例,介紹一下主板常用/必用的接口,以及具體的插接方法。

    原本使用的華碩ROG STRIX X570F,結果在主機運送回家的過程中把底座弄壞了。這里要提醒假期打包主機回家的小伙伴,除了顯卡要拆下來,風冷散熱器也一定記得要拆。我不僅損失了一片主板,散熱器都歪了,真的是令人窒息。

    拿到主板第一步,先要觀察主板的主要接口,我們可以大致分為三大類,即硬件接口、電源接口、機箱前置接口。

    硬件接口包括:CPU插座、內存插槽、顯卡插槽、M.2插槽、SATA插槽、其他PCIE插槽、風扇接口。

    電源接口包括:CPU 4+4Pin供電、主板24Pin供電、PCIE輔助供電(此類型接口十分稀少,本文不介紹)。

    機箱前置接口:開機重啟鍵及硬盤指示燈、USB2.0接口、USB3.0接口、音頻接口。

    后置I/O接口:USB接口、視頻接口、網線接口、音頻接口

    下面分開進行講解。


    類型一:硬件接口

    • CPU插座

    CPU插座就是用于安裝CPU的,因為AMD的CPU有許多密密麻麻的針腳,需要插入到底座內,所以我一般直接叫插座。主板中間偏上的位置許多小孔的方塊,就是CPU插座了。在安裝前需要將下方的小鐵棒輕輕按下后拉起,這樣就可以將底座的孔松開了。

    第二步要對齊接口方向。CPU正面有一個角會有一個小小的三角形,將這個位置與主板上的三角形缺口對齊,輕輕放下CPU,讓所有的針腳落入孔中。如果發現無法插入,千萬不要試圖用力按壓,檢查是不是沒有對齊,或者是發生了位移。強行按壓將導致針腳變形或折斷,輕則挑燈看針,重則重新購買。

    對齊插入后,將小鐵棒按會原位即可。Intel主板的CPU安裝原理基本相同,但intel的針腳在主板上,所以多了一個塑料保護蓋,安裝CPU時不需要先揭蓋,直接放入CPU,按下鐵棒,保護蓋將自行脫落。

    CPU安裝完成后還要涂抹硅脂和裝散熱器,這里也簡單講解AMD原裝散熱的安裝。AMD主板出場自帶底座扣接,中高端銳龍處理器還附贈一個十分漂亮的幽靈散熱器,自帶散熱硅脂,可以直接免工具安裝。

    將散熱器置于CPU正上方,卡在上下兩個扣具中間,AMD字樣在上方。先將下方的卡扣掛上,然后掛上方的卡扣。先將黑色開關撥到左邊,掛上后再掰到右邊,加以固定。這樣散熱器就安裝好了。


    • 內存插槽

    CPU右側就是內存插槽,ATX和MATX主板一般是4根,ITX主板是2根。內存插槽中間偏移的位置有一個小擋片,對應內存的豁口。如果插反了將無法插入。

    內存插入前需要先將兩側的卡扣打開,有些主板只有一側可以開,像我這片影馳X570M大將,需要兩邊都打開。貌似微星的主板也是需要兩邊都打開。

    對準豁口以后,從兩側垂直用力向下按壓內存,直到卡扣自動扣上,聽見“咔”的一聲就是正常裝上了。如果是一條內存就裝靠近CPU的第2條,如果是2條內存就裝2、4槽,4條插滿就完事了。華碩主板單條優先插最右側。


    • 顯卡插槽

    顯卡插槽位于CPU的下方,第一條比較長的右側帶卡扣的槽,也稱PCIE插槽。除了可以插接顯卡,同樣支持其他PCIE接口設備,例如視頻采集卡,聲卡,無線網卡等。像我這片影馳X570M大將,還做了金屬包邊,其實是為了加固,普通的PCIE插槽是沒有金屬包邊的。

    安裝顯卡與內存基本一樣,先將卡扣打開,然后對準豁口,將顯卡垂直查下去,卡扣將自動扣上,并且伴隨著“咔”的一聲,十分清脆。


    • M.2接口

    M.2硬盤具有體積小,容量大,速度快,免插線等特點,已經成為了主流一種存儲方式,所以除了集齊低端的主板,普通中高端主板都會配備這樣的硬盤接口。

    除了比較老的SATA協議M.2帶有2個豁口,新型的NVME M.2都采用單豁口接頭,即使如此,SATA M.2同樣可以安裝在這種新的M.2接口上,不影響使用。對準豁口插入M.2,擰上尾部的固定螺絲即可。

    一般主板出廠就將M.2固定螺絲預裝在了銅柱上,擰下來裝上M.2后再擰回去就好了。如果你的銅柱上沒有這顆小小的螺絲,那么就在主板的配件包里找找,也可能是單獨打包了,例如華碩。


    • SATA接口

    另一種比較傳統的硬盤接口就是這種SATA接口,十分鮮明的L型,一般主板配備4個以上,用于連接2.5英寸固態硬盤和3.5英寸機械硬盤。

    SATA線一般是隨主板附贈的,兩頭接口都是一樣的,一頭插在主板上,一頭插在硬盤上。

    按圖示對齊L型,垂直向下插入,會聽到“咔”的一聲脆響。拔出SATA線需要按住金屬片,再向反方向拔出,不可直接用力拽。

    多的SATA線不可以像我一樣兩頭全都插在主板上,這樣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并不能形成數據無線存儲系統。


    • 其他PCIE槽

    一般ATX主板會配備3條長的顯卡插槽,除此之外,主板上還有多個短的PCIE槽,且沒有卡口,我們稱之為PCIEx1接口。這類接口多用于安裝無線網卡、聲卡、采集卡等。

    同樣是對準豁口,垂直向下插入即可。由于沒有卡扣,所以右側的擋片一定要用螺絲固定在機箱上。


    • 風扇接口

    上面有講到散熱器的安裝,除了將本體安裝到扣具上,還有一條風扇的供電線需要插接到主板。也就是CPU_FAN接口,他一般是4針,一側有3針寬度的塑料擋片,用于指示方向。

    另外還有SYS_FAN接口,用于插接機箱風扇,外觀也CPU_FAN一致,都可以在BIOS界面進行轉速策略設定。


    類型二:電源接口

    • CPU 4+4Pin 供電

    CPU供電簡單理解就是給CPU提供電力的接口,另一頭連接的是電源,是主板必須要插的。

    電源插接CPU供電的線頭是4+4個針孔,對應主板左上角的8Pin。一側帶卡扣,對準后垂直插入即可。

    CPU供電未插或未插緊不會影響主板通電,但無法進入BIOS和系統,開機短暫通電后會熄滅。


    • 主板 24Pin 供電

    主板右側一排長條的插孔,為主板上的各部分配件供電,例如內存、顯卡、M.2等。

    一個電源通常只有一個24Pin接口,有些是分開的20+4Pin,插入時需先合并。

    卡扣向外側,垂直插入即可。這個接口沒有插緊將導致主板無法通電,開機沒有任何反應。


    類型三:機箱前置接口

    • 開機重啟鍵及硬盤指示燈

    這是許多新手翻車的地方,主板上的各類插針太多了,下面一排密密麻麻,根本無從下手。其實只要你找到主板上的PANEL字樣就可以就近鎖定開關接口了。

    一般主板的開關接口位于右下角,上下兩排,上面4針,下面5針,右上角缺一根。我這塊X570M大將比較特別,但好在底部有非常清晰的文字絲印,只要照著圖示插接就不會有問題。

    我們遵循一個左正右負的原則,如果沒有辦法一次將所有的插頭插入,可以分開一個個來。也有部分主板附贈了一個集合插頭,可以先將開關線全部插入插頭,再一次性將插頭插入主板。

    開機和重啟鍵不用在意正反,重啟在下,開機在上,插錯了也沒有關系,大不了重啟鍵開機,開機鍵重啟唄。


    • USB2.0接口

    如果你的機箱前面板有配USB2.0接口,那你會找到一條標注了USB字樣的插頭,主板下方找到F_USB字樣的接口,一般是上5針,下4針,右下角缺一根。對照孔位垂直插入即可。

    像我這片影馳X570M大將主板,有2個USB2.0接口,隨便插哪個都行。


    • USB3.0接口

    USB3.0接口比USB2.0接口讀寫速度更快,拷貝資料更節約時間。主板上的USB3.0接口是長條形的細針接口,有一側帶豁口。

    機箱的USB3.0接頭多為藍色,一側有突起。將突起一側對準豁口,垂直向下插入即可。

    USB3.0接口的針十分纖細,插入時一定要十分小心,沒有對準就大力往下按將導致插針彎曲,影響前置USB接口使用。


    • 音頻接口

    前置音頻接口方便日常插接耳機使用,接頭一般印有AUDIO字樣。

    主板的音頻接口一般位于左下側,旁邊帶AUDIO英文絲印。采用上4針,下5針,右上第二根缺針。

    音頻線同樣有一個孔為封閉狀態,對準針孔垂直向下插入即可。如果你確認自己用不到前置音頻接口,不插也可以。


    類型四:后置I/O接口

    后置I/O接口集中在主板的左上方,用于連接外部設備,像鍵盤、鼠標、網線、音響等。


    • USB接口

    黑色為USB2.0接口,通常用于插接鼠標鍵盤。黑色旁邊的是PS2接口,用于插接老式的鼠標鍵盤,可以免驅動,對于新主板裝win7十分有用。

    藍色為USB3.0接口,可用于插接移動硬盤、U盤等設備。


    • 視頻接口

    雖然我們日常都是用顯卡負責畫面輸出,但保不準哪天顯卡掛了,所以主板也會配備輸出接口。

    小一點的T形口為HDMI,可以輸出更加高清的圖像,兼容比較新的顯示器。

    大一些的黑色多孔接口為VGA接口,可以連接款式老一些的顯示器,且分辨率有限。


    • 網線接口

    凸形口為網線接口,插入水晶頭,另一端連接路由器。


    • 音頻接口

    上圖中的綠色接口為音頻輸出可以插接耳機或者音響,紅色為麥克風,藍色為音頻輸入可以將其他設備的聲音采集到本臺電腦。

    有些主板會提供多達6個音頻接口,但使用率很低,其他接口是用作組合音響的接口,這里不做介紹。

    總結:

    1、 對于喜歡電腦硬件的人來說,組裝電腦的過程遠比電腦游戲有意思多了,插線與走線是一門值得深入研究的手藝。

    2、 學會插接硬件和線材是裝機的第一步,如果你只是一時興起想要自己動手,可能看完本文就夠了。但你想要組裝一臺更加高端的主機,還需要學習更多的硬件知識。

    3、 電腦配件更新換代十分頻繁,各類接口也在不斷改變,本文所講到的接口僅適用于當前主流的主板,也僅限于我個人的經驗積累。如果其他特殊型號,歡迎大家評論區互動留言。

    我是個80后,游戲愛好者,我的生活離不開游戲。

    第一次接觸游戲是上小學的時候,當時有個同學帶回來一臺掌機,游戲是各種《俄羅斯方塊》。我們那是個小鎮,這種掌機還是第一次見,所以只要一下課同學們就圍在一起輪流玩,只是可惜后來被老師沒收了...后來鎮上修家電的老板帶回來一臺任天堂FC游戲機,游戲有《魂斗羅》、《超級瑪麗》、《坦克大戰》等等,我們有時放了學就去那圍觀。后來這JS看見有商機,就弄了好幾臺回來開展包機業務了,記得是1塊錢一個小時,那時的一塊錢對于小學生來說恐怕比現在的100塊還難要到吧?所以我也只有圍觀的份。直到后來爸爸給我買回一臺小霸王學習機,也可以插FC游戲卡玩,這才正式開始了我的游戲之路。當然不只是玩游戲,我還用那臺學習機學會了QBASIC編程語言。

    再往后鎮上又有了游戲廳,有《街霸》、《三國志》等游戲,1塊錢5個幣。就是這時開始慢慢的喜歡玩格斗游戲了。一直喜歡的游戲有《真人快打》、《街霸》、《拳皇》、《生或死》等等。想必玩過的朋友都知道吧,用手柄玩格斗游戲是多么痛苦,連招大招不好發,所以最近我買回一臺HORI隼格斗搖桿,同大家分享一下。

    HORI隼格斗搖桿開箱

    以下所有圖片均為本人實拍。

    之前我用的是這個搖桿,手感超級差,一直想換一個:

    收到貨后,直接開始開箱,箱子好大一個,這是箱子頂部:

    HORI隼格斗搖桿開箱

    包裝正面,可以看出PS3和PS4主機都支持,當然PC也是必須支持的:

    HORI隼格斗搖桿開箱

    包裝背面,大面積的日文完全看不懂,只有一小塊中文寫的是注意事項和中國制造:

    HORI隼格斗搖桿開箱

    把搖桿拿出來了,如圖,搖桿比較寬,但大部分地方都是空著的,有一個搖桿和9個按鍵,分別對應PS4的■△○X鍵和、L1、R1、L2、R2和OPTION鍵。對于格斗游戲來說這些鍵完全足夠用了,玩一些其他游戲可能會不適應。我們以前鎮上的游戲機還只有三個鍵呢,玩街霸只有輕拳、輕腳,但還是基本上都能一幣通關...直到有一次去了省城,才知道原來尼瑪玩家也可以發重拳啊?

    HORI隼格斗搖桿開箱

    從收貨到現在已經玩了幾天了,搖桿和按鍵的手感都不錯,由于不是靜音版,按鍵的聲音在晚上還是很清脆的:

    側面有L3和R3按鍵,還有PS鍵和PS4手柄上的SHARE鍵,所有功能按鍵都齊了,只是位置和手柄不同了,要用搖桿玩其他游戲得重新適應。

    頂部的左側是觸摸板,一些PS4游戲可能用得著:

    頂部右側是連接線收納盒,這個收納盒做工很一般,塑料感十足:

    背面有一塊鐵板,增加重量增加穩定性:

    由于暫時沒有地方可以放置,現在玩的時候只能放在腿上。這重量倒是沒有什么感覺。

    插上電腦后不需要安裝驅動程序,直接就可以使用。玩了2個小時MAME、Nebula等模擬器,重新映射一下按鍵即可,非常好用,沒有任何延遲。

    再測試PC上的《街霸5》,進入游戲后搖桿完全沒反映,這個游戲只支持XBOX手柄,用MotioninJoy模擬XBOX手柄無法載入驅動,不知道是不是WIN10的原因,還是MotioninJoy不支持這個搖桿,后來只能用JOY to Key這個工具將搖桿映射成按鍵才能勉強用搖桿玩上《街霸5》。不過我是后來才知道HORI搖桿有另一個型號是直接支持街霸5的,早知道就買它了

    搖桿是專為PS游戲主機設計的,所以自然不會有任何兼容問題,接上后直接就可以用了。將開關切換到PS3模式后,在PS3上也很好用。試了一把《如龍》,打斗時還比較順手,就是需要按L和R鍵的操作會相當不適應。

    總結:

    1. 搖桿比較大氣,底座也很寬厚,使用時很穩定。

    2. 整體做工不錯,就收線盒有點坑,塑料感十足,影響整體外觀。

    3. 兼容PS3和PS4還有PC,部分只支持xbox手柄的PC游戲需要映射按鍵,一般只適合格斗游戲,玩其他游戲鍵位需要適應。

    4. 價格相對比較貴。

    游戲裝備收藏

    好了,HORI隼格斗搖桿的開箱就此結束。當然本文不會就這樣結束了,這不是我的風格。順便SHOW一下我的游戲裝備收藏吧。以下內容純屬附送,看不看由你哦,看了之后如有中毒現象請不要怪我~

    接著本文開篇的地方說。有一次無意中弄到一臺二手SS土星游戲機,帶一堆光盤,其中里面也有街機的《街霸》、《三國志》等游戲,然后有一張《仙劍奇俠傳》真正把我帶入了游戲世界。這是我玩過的第一款角色扮演“大游戲”,徹底被劇情感動了。之前的游戲機我知道還有世嘉MD、GB、GBA、GBC等等,但當時都買不起...所以土星上的《仙劍奇俠傳》是我玩過的第一款大游戲。還有第一次玩SS上的《生化危機1》第一幕被嚇得抖起來。。。第一次玩《野球拳》時的臉紅心跳...現在已經找不到這樣的感覺了。再往后我又接觸了電腦,玩過第一個電腦游戲《金庸群俠傳》。再往后還玩了《紅色警戒》等聯機游戲,和哥們通宵的玩。雖然當時買不起PS1游戲機,但后來有模擬器了,大多數游戲都能完美流暢的運行,也算是沒有遺憾了。PC玩過上記憶比較深刻的游戲有:《仙劍奇俠傳系列》、《金庸群俠傳》、《劍俠情緣系列》、《軒轅劍系列》、《盟軍敢死隊系列》、《櫻花大戰系列》、《三國志系列》、《魔法門之英雄無敵系列》、《幻想三國志系列》、《風色幻想系列》、《生化危機系列》、《命令與征服系列》、《天地劫系列》、《絕代雙驕系列》和《古劍奇譚》。當然還有很多經典的一時想不起來了,只想到這些。我的愛好較廣泛,幾乎所有類型游戲只要是大作都有喜歡的,最喜歡的是武俠角色扮演游戲。感覺現在的國產游戲廠商已經對單機失去了信心,都做網游和手游去了。

    最讓人感動、至今無法忘懷的是《軒轅劍外傳之天之痕》,當初哭的稀里嘩啦的~后來我學電子琴第一首想彈的歌曲就是《三個人的時光》和《如憶玉兒曲》,附上3年前錄制的一個彈奏視頻吧(當時才接觸電子琴不久有點粗糙,設備也不好見諒),以此證明我是軒轅劍粉:

    PC游戲買的實體較少,大多數是下載的,后來一般都是買的數字激活碼。比如這個英雄無敵VI,前作都還好吧,所以6發布時我就買一套收藏(因為前幾作都沒付費...)。英雄無敵VI無疑是最爛的一部,老是玩著玩著就跳出:

    盒子里附的撲克牌:

    兩塊金屬牌:

    SHOW一下我的電腦吧,970SLI,4970K,32G,1TB SSD加HD:

    PC游戲就說到這里吧。再說游戲主機。

    GBC當初買不起,現在弄兩臺收藏可以吧。GBA也有一臺,就是找了很久也沒找到放哪里去了。GBA上面的漢化游戲很多,陪過我打發了不少無聊的時光,比如《口袋妖怪》、《黃金的太陽》、《逆轉裁判系列》。

    前幾年弄到的世嘉DC游戲機,只玩通過《生化危機代號維羅尼卡》比較經典:

    SONY的PSP,這個是最經典的吧?各方面都很好,我認為她沒有缺點。上面的大作不計其數,還有各種模擬器,我就經常用PSP重溫各種街機、PC、GBA等模擬游戲。PSP上我玩得最多的是《戰神系列》和《怪物獵人》。

    任天堂的NDSL掌機也比較經典,雙屏加觸摸屏,有一些游戲也很有意思。記得用它玩過《愛相隨》,現在想想還有點臉紅呢,只可惜后來3DS出的愛相隨至今還沒有漢化版,直接看不懂啊~

    PS1的游戲和畫面現在看來太老了,而且當時主要是買不起,所以PS1代我從來也沒能擁有過。不過后來用模擬器玩通了《寄生前夜》和《最終幻想8》。

    現在PS2還是有很多經典可以重溫一下的:

    現在PS2游戲都是硬盤版了,玩起來超方便,不需要光盤,買一套重溫一下也不貴,超便宜。我當初買來是為了玩《零》系列。

    手柄s,分別是PS2和XBOX360的,下面是兩只PS4的:

    體驗最佳的體感游戲機WII自然也是有一個大全套,搶啊,方向盤啊,網球拍啊,吉他啊,鼓啊,瑜伽板啥的都有...雖然畫面不支持高清,但體感體驗絕對是最好的,比Xbox360和PS都好太多。和孩子一起玩《死亡鬼屋》或者和妹子一起跳舞一起玩《太鼓達人》都是首選。瑜伽板還可以給妹子瘦身和練瑜伽。大作也有,比如我最喜歡上面的《火焰之紋章曉之女神》。

    SONY PS3,現在仍沒有過時的超級游戲機...可以當做藍光播放器,價格也不貴,獨占游戲超級多,我最愛玩的有《魔界戰記》、《真人快打》、《三國無雙》、《無雙大蛇2》、《戰神》、《暴雨》、《超凡雙生》、《神秘海域》、《暗黑破壞神3》等等,特別推薦《暴雨》互動游戲:

    ps3的原裝無線耳機,玩游戲看電影還行,聽音樂一般:

    XBOX360買來純屬是體驗體感的,360的體感也比較好玩,雖然比起WII來說有點延遲,特別適合和小孩子一起玩《大冒險》。開車什么的只要做出握著方向盤的樣子就行了,有一次鄰居在窗外看見我玩以為我發羊癲瘋了。

    XBOX360的獨占游戲很少,所以除了玩體感游戲外就沒玩過其他大作了。

    再來說說PSV掌機,其實也做得不錯,SONY大法好!但不知道為什么市場反映不佳,價格一路狂跌。

    和PSP大小差不多,硬件配置更高,手感和做工一樣給力。比如加入了觸摸屏、3G網絡支持、背面觸控板、攝像頭等等。

    PSV的游戲倒是收藏了很多盤,我最喜歡的是《魔界戰記:回歸》、《漫畫英雄對卡普空3》和《無雙大蛇2》:

    PSV上也有許多大作,但PSV沒有視頻輸出,有時候覺得屏幕小不方便怎么辦?我還有PSVTV:

    插上PSV游戲卡和內存卡還有手柄,接上電視就能玩啦:

    價格并不貴,三四百塊吧,不過PSV主機也不貴了,貴的是游戲:

    SONY有PSV,那么任天堂也有推出3DS,裸眼3D游戲機。剛推出的時候日文游戲較多,中文漢化游戲少,所以一直沒有買。現在由于想玩《火焰之紋章if》和《逆轉裁判》,就買了一臺新出的New 3DSLL。

    NEW 3DS新加入了人臉追蹤功能,可以根據你位置的變化自動調整視角,實測非常有用。

    我覺得NEW 3DSLL的做工不是太好,比SONY的差一點,很容易掉漆,所以殼子和膜是必須的。這個我就沒買游戲卡了,放了張64G TF卡下游戲。

    最后再來說下PS4。作為PS3接班人,PS4貌似沒有想象中的火爆,估計是因為剛開始游戲太少的緣故吧,不過現在游戲越來越多了。 貌似PS4是收款在大陸正式允許銷售的游戲機主機吧(任天堂的掌機除外)?

    打機條件相當艱苦...老松下等離子電視太耗電,而且沒有高清接口,所以老電視用來接PS2之類的游戲機玩玩,PS4就只能接顯示器了。

    PS4游戲我手上沒有幾張,玩得多的是《魔界戰記5》和最近剛買的《如龍》:

    還有一張用來收藏的鐵盒裝《MAD MAX》:

    電影很帶感,游戲一直還沒玩過,因為實在太漂亮了,一直舍不得拆開:

    最喜歡收藏這種帶紀念物的游戲了:

    微軟展臺的紀念品...目前沒有XBOX ONE,主要是沒有想玩的游戲。用來放PS4手柄也剛好:

    家里剛裝修過,弄了個小角落玩電腦和游戲,非常亂:

    要是有一天能有個大房子,自己獨占一間多好啊!現在我的私人空間只是一個小角落:

    羅技G27方向盤加支架...家里實在太擠了,沒辦法只好支在這,每次拿柜子里的東西都得搬一下:

    用這套羅技G27方向盤我學會了開車...就差理論和拿證了

    不過這個G27只支持PS3和PC了,現在有G29支持PS4:

    人生不就是一場游戲么?祝大家玩得開心!

    【結語】

    本文由什么值得買網友“真真夢”撰寫并授權轉載,由于篇幅原因,僅選取了精華的部分進行分享。完整原文可去我站《我的十多年游戲情懷和游戲裝備收藏(附HORI隼格斗搖桿開箱)》查看,如果你有更多好物想跟我們分享,歡迎在評論區與我們互動。

    本文著作權歸作者本人和什么值得買共同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0

    寂靜嶺2》仍是大家公認的迄今為止最佳的寂靜嶺游戲。然而,考慮到游戲是在2001年發售的,(游戲畫面)現在玩起來有點難以接受。好在,一個Mod制作團隊發布了一組MOD合集增強了游戲畫面,使得它在現在也能讓人玩下去。

    《寂靜嶺2》增強版特色包含寬屏視角、更高的分辨率、移除(明顯)音效BUG,添加PS2高質量音效,提升手柄控機制兼容性以及更多內容。

    外媒Dsogaming想要特別清晰地說明下,這些mod并不會把《寂靜嶺2》變成一款畫面和目前主流游戲差不多的游戲。游戲依給人以老游戲的感覺。但多虧了這些MOD,游戲可以在寬屏顯示器供玩家玩耍了,同時也可以在更高的分辨率下完美運行,不會遇到任何BUG和問題。

    感興趣的玩家可以在這里下載《寂靜嶺2》加強版

網站首頁   |    關于我們   |    公司新聞   |    產品方案   |    用戶案例   |    售后服務   |    合作伙伴   |    人才招聘   |   

友情鏈接: 餐飲加盟

地址:北京市海淀區    電話:010-     郵箱:@126.com

備案號:冀ICP備2024067069號-3 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