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通過時鐘應用激活時,秒表現(xiàn)在將同時顯示在靈動島和鎖屏上。靈動島會?顯示一個小到秒的計時器,而鎖屏則在屏幕被查看時顯示完整的秒表計時器。
按下?靈動島顯示暫停秒表或開始新一圈的選項,這些控件也顯示在鎖屏上。秒表暫停后,從鎖屏上滑動秒表或點擊?靈動島中的“X”即可清除秒表。
自從iOS 16推出這一功能以來,計時器一直在使用實時活動,但秒表只能在時鐘應用中查看。
年前的一個雨天,我撐著傘走在路上,Apple Watch 急促的振動提醒我來了一通電話。我瞄了一眼手表,經(jīng)歷了 3 秒的思想斗爭,決定從褲兜里掏出手機。
Apple Watch 是一個解放手機的設(shè)備嗎?
這是當年評測 Apple Watch 初代時的命題。
這 8 年來我的結(jié)論篤定:Apple Watch 并不是一個腕上 iPhone,它能在特定情境下分擔手機的功用:看時間、看天氣、收微信通知、健身或如廁時接個電話。輸入能力的限制,使它在社交屬性上更像一個接收器。
然而,發(fā)布會上一個熟悉又陌生的手勢卻讓我眼前一亮。
在過去一周,我戴著這塊全新的 Apple Watch Series 9 出差、工作與生活。我驚訝地發(fā)現(xiàn),這塊與前作外觀毫無區(qū)別的手表,給我?guī)淼母淖兙共粊営诖饲叭魏我淮?/p>
▲ Apple Watch Series 9 全新粉色配色和 Ultra 2,均搭載全新 S9 芯片
雙指互點兩下是今年 Apple Watch Series 9 /Ultra 2 的獨占功能,你可以用手勢隔空操作屏幕。
當你執(zhí)行這個手勢時,腕部血流會發(fā)生微小的變化,蘋果利用加速度傳感器、陀螺儀和心率傳感器,并結(jié)合機器學習算法識別出這個小動作。
借助 watchOS 10.1 測試版,我提前用上了這個功能,可能與 10 月的正式版本有些許差別。
雙指互點兩下只能在亮屏的狀態(tài)下激活。雙指互點瞬間,手腕會收到一個震動反饋。與此同時,屏幕上方會出現(xiàn)一個手勢圖標,默認點按的控件也會高亮出來。沒什么延遲,但如果手勢幅度過小,不容易激活成功。
經(jīng)過一周的體驗,我覺得它最大的用途,是回復微信。
過去在 Apple Watch 上使用微信,我的操作通常是直接在通知中點擊回復,選擇預設(shè)消息。
如果預設(shè)內(nèi)容無法滿足需要,你有三種選擇:
在逼仄的屏幕上使用全鍵盤。
在指尖上練書法。
或者等待幾秒進入微信 app 使用語音轉(zhuǎn)文字。
但凡你使用過這三種方式的一種,你都會乖乖地回歸手機。
原因很簡單:表面上 Apple Watch 綁定在你一只手腕上,但另一只手常常也沒法閑著。但凡你捧著杯咖啡、打著雨傘或者握在地鐵扶手上,你都無法操作。
而在 Series 9 上,流程全變了:手腕收到微信震動通知,抬腕,雙指互點兩次激活語音識別,口述,再次雙指互點發(fā)送消息,一氣呵成。
既解放右手,也無需勞煩手機。
iOS 17 大幅提升了語音識別的精準度,在幾天的使用中,它的中文識別相當可靠,也支持中英混輸。
整個交互過程是在通知系統(tǒng)里完成的,不需要進入微信 app 中。不過,如果對方炮語連珠連發(fā)條消息,Apple Watch 只能顯示最新一條,了解上下文還得回到手機上。
當我推著行李箱走在機場,我只需時不時抬腕動動手指動動嘴皮,就能與同事交流。在健身房跑步時,手機丟在儲物柜時,家人來了電話,我也不用急匆匆地翻包找手機。
Apple Watch Series 9 就像一個腕上的屏幕,它只會在需要的時候提醒你,而你的手指和聲音就是遙控器。
作為一個每天活在待辦事項和微信通知里的職場人,微信是我解鎖手機后首先打開頻率最高的應用,毫無懸念地登頂了我手機「屏幕使用時間」的榜首。
我常常自我反思:有多少時間真正花在了有價值的溝通上?簡單幾句附和,又需要頻繁解鎖手機多少次?
佩戴 Apple Watch Series 9 的這一周,手表舒緩了我的微信焦慮癥,我也嘗試改變機不離手的習慣,隨之而來的是 iPhone 續(xù)航時間的變長。甚至有朋友反饋,我回復微信的速度變快了。
對于攝影師、旅行者等不常在電腦前工作的人來說,Apple Watch Series 9/Ultra 2 也許能解救你許多個手足無措的時刻。
蘋果對交互設(shè)計有著極強的洞察:鍵鼠驅(qū)動的 GUI、多點觸控帶來的雙指縮放、Taptic Engine 為數(shù)碼表冠帶來齒輪般的細膩震感、Vision Pro 里的 Pinch and Hold……哪怕是目不識丁的小孩,也能輕易上手。
關(guān)鍵在于,這些操作都簡單且直觀,拖拽、滾動、捏合……與現(xiàn)實經(jīng)驗的一一映射讓交互合乎邏輯。即便在不同的 app 和場景中,交互邏輯也始終保持一致。比如在任何二級界面,屏幕邊緣右滑都代表著返回。
Double Tap 的手勢命名同樣存在于 Vision Pro 的交互中,相當于打開 app 和控件。但在 Apple Watch 中,雙指互點兩下的操作對象并不具備指向性——你不知道你可以在什么情況下雙指互點,也不知道雙指互點能帶來什么。
這種不確定性會給初學者帶來一些困擾,蘋果顯然考慮到這個問題,若手勢無法奏效,屏幕會出現(xiàn)手勢左右搖晃的動效,仿佛向你搖頭示意:這樣行不通。
通過多次嘗試,我總結(jié)雙指互點目前支持的場景,通知和應用。
在通知場景中,雙指互點兩下相當于執(zhí)行默認操作按鈕。比如收到短信通知,雙指互點兩下等同于按下回復按鈕。
同理,鬧鐘響起時,雙指互點兩下是默認按下跳過鬧鐘,很洞悉人性,不過我倒是希望蘋果提供多一個選擇。
在來電通知中,雙指互點對應的就是接聽,再次雙指互點是掛斷。我同樣希望蘋果能夠更改設(shè)置,在手表上掛斷騷擾電話,相信是比接聽更高頻的場景。
抬腕主屏下,雙指互點兩次默認滾動智能疊放,展示當下重要的小組件信息。不過我在設(shè)置中將其自定義為打開第一個小組件「正在播放」,實現(xiàn)隔空控制音樂的效果。
應用內(nèi)的手勢操作,目前只支持幾個自帶應用:
音樂:暫定/播放,或者切換下一首。
計時器:暫定/恢復、結(jié)束
秒表:停止/恢復。由于存在延遲,這個功能作用不大。
播客/ 有聲書:播放/暫停
指南針:切換為海拔刻度
手電筒:在三種亮度模式間切換
相機遙控器:配合手機的相機 app,遙控快門時只需動動指尖。
總結(jié)下來,與應用內(nèi)部的手勢相比,通知類的即時手勢反饋更為實用,尤其在電話和微信這些高頻應用場景中。前者只是錦上添花,后者才是雪中送炭。
我也很期待開發(fā)者能夠針對 Apple Watch 優(yōu)化應用的通知,適配雙指互點兩下手勢,目前能想到兩個場景:
早在 watchOS 8 中,蘋果就引入了 Assistive Touch 的輔助功能,為殘障人士操控 Apple Watch 打開了大門。而這項功能在 watchOS9 發(fā)展為 Assistive Touch with Quick Actions。從此,互點、捏合等手勢操作日臻完善。
沒有這些針對少數(shù)人群的技術(shù)探索,就沒有今年的「雙指互點兩下」。
在過往,每當大家聽到「無障礙」時,總會本能地想到殘障人士,覺得事不關(guān)己。但生活中常常都有手足無措的瞬間,我們也在時刻享受著「無障礙」的便利:
當你開車時目光注視前方,頻繁看手機導航并不安全,以聽的方式接受導航信息就是更無障礙的交互。而在當你行走在馬路上的時候,語音也是比鍵盤輸入更安全的方式。
我們都有變老的一天,都有視力衰退手腳不便的一天,我們都可能成為所謂的少數(shù)群體,推己及人,無障礙并不是殘障人士的專屬標簽,技術(shù)的改進和簡化也不是錦上添花。
在我看來,雙指互點兩下如同指尖上的藝術(shù),它以一種四兩撥千斤的方式,讓數(shù)以千萬的用戶得以享受無障礙的便利。
▲借助第二代超寬帶技術(shù)芯片,手表找手機能顯示距離和方位
今年 6 月 WWDC 之后,我有幸與 Apple Watch 軟件的技術(shù)負責人 Kevin Lynch 交流了一番,我試圖從他嘴里撬出一點新款 Apple Watch 的蛛絲馬跡,就問他 Apple Watch 迭代的方向和原則是什么?
Kevin 沉思了下,說他經(jīng)常自我拷問三個問題。其中一個問題是:
我們?nèi)绾螏椭c他人更方便地建立聯(lián)系?
8 年后,同樣的一個雨天,同樣是腕上急促的振動,我恍然想起 Kevin 這句話,然后本能之下,揚了揚指尖。
iClock for Mac破解版是一款實用的菜單欄世界時鐘、日歷、鬧鐘工具。能以任何格式、字體或顏色同時查看時間和日期,并立即從菜單欄中查看Google或Apple日歷/活動、秒表、倒計時、月相、浮動時鐘、本地IP、日期差異計算器、應用程序菜單、警報、全局調(diào)度程序和'Take 5'(就像番茄鐘計時器一樣)提醒你在工作時偶爾休息一下。
[iClock 在官網(wǎng)售價 18.00 美元]
iClock 5.0.9 Mac 介紹
iClock Pro for Mac取代舊Apple的默認菜單欄時鐘,具有更多功能,定制并提高您的工作效率。
特點:
iClock是關(guān)于生產(chǎn)力而不僅僅是關(guān)于業(yè)務!享受月相,帶有大本鐘或布谷鳥鐘等聲音效果的鈴聲,以及應用程序菜單,查看所有正在運行的應用程序并切換到它們。
私信回復:Mac軟件:iCl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