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用簡稱代指分辨率也存在諸多歧義,就比如2560×1440,廠商、用戶們對它的稱呼就有2K、2.5K、1440P等多種稱呼,如果不了解的朋友可能就會看得一愣一愣的。今天,筆者就來簡單跟各位盤盤屏幕分辨率的那些事兒。
在開始介紹之前,我們先把K、P、FHD三種常見的分辨率描述方式進行簡單介紹。在幾K幾K的叫法尚未普及時,廠商們除了將縱橫分辨率完整列在產(chǎn)品名稱上外,一般用兩種方式來形容產(chǎn)品參數(shù):
1、720p、1080p、1440p.....這里的P指的是逐行掃描,前面的數(shù)字是短邊像素數(shù),長邊像素點并沒有嚴格的規(guī)范;
2、HD(High Definition)、FHD(Full HD)、QHD(Quad HD),用于定義支持或兼容于特定分辨率的畫質(zhì),HD最低支持為1280x720,即720p。但值得注意的是FHD并不完全等同于1080P,1080i也能達成顯示效果,這里就不再贅敘了。
而根據(jù)百科定義,“2K分辨率”是一種具有2000像素的水平分辨率的顯示器或是其內(nèi)容的總稱。“K”即為Kilo,即“千”,被用于描述橫向像素數(shù)量,而數(shù)字電影聯(lián)盟DCI定義2K分辨率的標準為2048×1080(數(shù)字電影也有眾多4K標準,長寬比從1.32:1到2.39:1不等)。
如果單純從DCI的定義上出發(fā),2K分辨率的屏幕應該能完整兼容2048×1080的顯示像素,因此常見的1920×1080就算不上2K。就像下圖所示,電影2K標準比1920×1080寬上一小段。而橫向像素在2048之上的,自然也就可以稱為是2K。
但在實際使用中,數(shù)字電視及消費媒體其實并不需要符合電影領域的畫面標準,其K級標準與電影領域并不相同。4K行業(yè)推動者索尼曾在Xperia官網(wǎng)上將3840×1644的屏幕稱為是4K,并表示其是基于索尼與國際信息顯示學會SID標準合定而來的規(guī)范。
由此可見,這個“K”在不同領域、不同規(guī)范下都有著不同的定義。在國內(nèi)手機市場,廠商們則是普遍將2560×1440定義為2K。究其原因,筆者的看法是:突出差異化優(yōu)勢。
現(xiàn)在的中高端智能手機大部分采用的都是1920×1080分辨率左右的屏幕,傳統(tǒng)描述就是1080p、FHD,但手機廠商們推出的高素質(zhì)旗艦如果還用此類標準,1440P/1080P、QHD/FHD的叫法是遠不及高清/2K帶來的“翻倍意象那么明顯、震撼的。
同理,屏幕素質(zhì)沒有達到2560×1440的產(chǎn)品廠商也不甘心將其稱為FHD+,1.5K從字面意思上看就是比普通手機屏幕清晰一半,能獲得接近2K超清觀感,相比傳統(tǒng)屏幕的優(yōu)勢也就體現(xiàn)出來了。
總結
說到底,2K這個稱呼是一個并不清晰的定義,每個領域都存在混淆現(xiàn)象,廠商們也都有自己的定義方式,2200是2K,3200也是2K,說到底也就是營銷策略罷了。如果你對屏幕分辨率比較看重,建議還是在購機前進入詳情頁仔細看看像素密度PPI等一系列參數(shù),或者查看廠商有沒有QHD等更加詳細的分辨率規(guī)格,規(guī)格更標準。
(8153183)
辨率決定了位圖圖像細節(jié)的精細程度,通常情況下,圖像的分辨率越高,所包含的像素就越多,圖像就越清晰,印刷的質(zhì)量也就越好。
以前常見的屏幕有720P、1080p.隨著分辨率越來越大,我們就用“K”來表示。“K”表示的是橫向排列有多少像素,比如:2K就是視頻橫向大約有2000列像素、4K就是視頻橫向大約有4000列像素。
首先來看常說到1K屏幕是
1K屏幕的分辨率通常指的是1920x1080
2K屏幕的分辨率則是2560x1440
4K屏幕的分辨率則是3840x2160
8K屏幕的分辨率則是7680x4320
些年,隨著顯示器屏幕的尺寸越做越大,27英寸開始被廣泛看做大屏顯示器的入門級標準,似乎小尺寸顯示器已經(jīng)沒有了生存空間。不過事實卻并非這樣,目前各大顯示器廠商仍舊在不斷推出24(23.8)英寸的顯示器新品。那么在如今大家普遍追求大屏的情況下,還有哪些人在選擇24英寸的顯示器呢?下面,筆者就帶大家來探究一下。
簡單來說,顯示器尺寸就是指屏幕對角線的長度,單位是英寸。目前,常見的顯示器尺寸主要有19英寸、21.5英寸、24(23.8)英寸、27英寸、32英寸、34英寸等。但是,更大的屏幕尺寸并不能代表著顯示效果越好,還需要結合分辨率來看。
眾所周知,想要確定一款顯示器的顯示效果是否清晰,主要的參考依據(jù)就是分辨率,分辨率數(shù)值越高畫面就越清晰。當前主流顯示器的分辨率有1920×1080、2560×1440、3840×2160等,乘號前后的兩個數(shù)字就分別代表著屏幕橫向和縱向的像素點數(shù)量。
我們以2560×1440(2K)分辨率為例,說明屏幕擁有2560個橫向像素點,以及擁有1440個縱向像素點,那么它的像素點數(shù)量總計就是3686400個。在屏幕尺寸相同的情況下,像素點數(shù)量越多,像素點之間的密度就越高,屏幕顯示效果就越精細。因此,同樣為2K分辨率顯示器,24英寸相比更大的屏幕尺寸在視覺上會更加細膩。
除了高分辨率下更細膩的顯示效果外,從體積上來看,24英寸顯示器所需的空間更小,對于日常使用空間有限的用戶來說更加適合。同時24英寸更符合人眼的觀看范圍,我們能夠同時瀏覽畫面的全部內(nèi)容,避免了視線的頻繁移動更加專注畫面本身。
現(xiàn)在,我們來看一下24英寸顯示器適合的使用場景。
辦公人士追求高效辦公需求,很多人會選擇將兩臺顯示器組建成雙屏使用。24英寸顯示器相較于大尺寸顯示器,組建雙屏時所需的桌面空間更小,能夠有效提升辦公桌面的利用率。并且,筆者還建議挑選具備窄邊框和升降旋轉(zhuǎn)底座的產(chǎn)品,這樣在組建雙屏時不僅能緩解邊框產(chǎn)生的視覺干擾,而且還能采用雙橫屏或一橫一縱的組合方式,獲得更加靈活的使用體驗。
對于在大城市打拼的租房黨來說,在購買顯示器的時候,除了性能參數(shù)以外,顯示器是否便于移動也是重要的考慮因素,因此通常不會選擇屏幕尺寸較大的產(chǎn)品。而學生用戶由于宿舍空間有限,普遍都是上面為床鋪下面是書桌和衣柜,這就導致桌面空間會比較狹小,因此一般選擇24英寸顯示器就比較合適。
經(jīng)常關注游戲比賽的朋友不難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職業(yè)電競選手使用的都是24英寸左右的電競顯示器。這是因為人眼的可視范圍有限,如果使用的顯示器尺寸較大,那么就需要我們經(jīng)常移動目光來觀察到全部的畫面細節(jié)。而職業(yè)電競選手需要長時間保持專注,移動目光時難免會導致注意力分散,從而影響到自己的競技狀態(tài)。因此,24英寸左右也被看做是專業(yè)電競顯示器的黃金尺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