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BM#
客博物館 vol.32:2005 年聯想從 IBM 手中得到了 ThinkPad,這一年推出的 ThinkPad T43 也因此成為了 ThinkPad 歷史上非常具有話題性的一款產品。
有那么一些已經老去的產品,它們也許早已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每每想到卻令我們充滿回憶。作為極客之選(微信號 GeekChoice)懷舊欄目,《極客博物館》希望找到這些曾經帶給我們驚喜和感動的產品,帶你重拾它們迷人的特質。
經典的黑色配色、手感無敵的鍵盤、好用的 TrackPoint 小紅點、安全的防滾架、實用的鍵盤燈、超強的擴展性,這一切描述都指向這一個經典的筆記本品牌——ThinkPad。本期極客博物館欄目,極客之選終于把「魔爪」伸向了這個有著眾多粉絲的筆記本品牌,如同其他品類的巨頭和先行者一般,ThinkPad 絕對是歷史上推出過最多經典產品的筆記本品牌,沒有之一,而極客之選回顧 ThinkPad 的開篇則指向了——ThinkPad T43。
單單從產品本身來說,ThinkPad T43 并不算是特別經典的一款產品,但它對于 ThinkPad 這個品牌有著更多的意義。ThinkPad T43 發布于 2005 年,同年聯想斥資 12.5 億美從 IBM 手中把 ThinkPad 收購過來,之后的故事大家也都知道了。所以說 ThinkPad T43 既可以說是 IBM 的謝幕之作也可以說是聯想的開山之作,從時間節點上來說肯定前者的成分更多一些,畢竟在那個年代數碼產品的研發周期還是很長的,尤其是對于大品牌來說。
通常情況下 ThinkPad 的粉絲會將其稱之為「小黑」,原因很簡單。對于主打安全、穩定、的商務筆記本品牌,在那個時代 ThinkPad 的配色幾乎清一色的選擇了黑色,「小黑」這個名字自然也顯得理所應當。
ThinkPad T43 使用了鈦金屬復合材質打造的機身,從 T40 開始 ThinkPad 也將 14 英寸筆記本的旅行重量(電腦本體+電池+電源適配器)控制到了 2 公斤。如果以現在眼光來審視 T43 它的便攜性甚至可能不如一些 15.6 英寸的便攜筆記本,但你要明白的是它是一款 2005 年就已經發布的產品。
ThinkPad T43 使用了熟悉的類膚質涂層,無論是視覺上的表現,還是真正摸起來的質感都是當時的無可比擬的存在。ThinkPad 的產品一向都顯得非常「克制」,在外觀設計上盡量追求簡約,在機器 A 面上除了頂部的狀態指示燈和右下角的 logo 以外沒有其他視覺元素。因為發布時還沒有完成正式收購,所以 T43 的模具依舊有著 IBM 的標識,而此時字母「i」上的點也沒有采用紅色燈光的設計。
ThinkPad 產品除了穩定性和安全性被人們所津津樂道以外,超強的擴展性也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我個人第一款入坑的產品已經是相對后期的 T400,對此我深信不疑。ThinkPad T43 其實與 T40/T42 在模具上并沒有太的變化,但在擴展性上依舊沒有妥協。
我們能夠在機身四周看到豐富的擴展接口,在尾部的電源適配器接口和打印機接口就不多做闡述了,機身左側擁有兩個標準 USB-A 接口(那時應該還沒有 Type-C 標準),USB接口旁邊是一個 S 端視頻輸出接口。其右側則是一個電話線接口和 RJ45 網線接口,從 S 端視頻輸出接口和電話線接口都能感受到濃濃的懷舊氣息。
在這一側除了彼時還是獨立的耳機和麥克風音頻接口以外,還有 ExpressCard 插槽。這個 ExpressCard 標準是在 2003 年才被 PCMCIA 公布的全新標準,它能夠基于 PCI-E 通道能夠提供更高速的傳輸效率。這也是 ThinkPad T43 擁有強大擴展性的原因之一,他不但能夠擴展出 USB 接口、HDMI 采集卡、SD 讀卡器,甚至是 eGPU 外置顯卡都是沒問題的,可玩性非常強。
機身右側,ThinkPad T43 擁有一個 VGA 接口、COMBO 光驅以及硬盤托盤。在那時光驅是臺式電腦和筆記本電腦的標配,COMBO 光驅則是能夠讀取 DVD 還能夠刻錄 CD,因為使用了 9.5mm 的光驅,筆記本的厚度得到了很明顯的壓縮,而光驅位也是 ThinkPad 產品可玩性的一部分,除了有光驅位硬盤托架以外,還有光驅位的電池可以更換,這對于那個時期筆記本電腦的續航幫助很大。但極客之選手中這臺 T43 可能是由于年紀太大,已經無法撥出拉桿,使用蠻力強推,結果撥桿悲催的折了。
在剛才提到了機身右側 ThinkPad T43 有一個硬盤托盤,它與內存的擋板一樣,只需要一顆螺絲就能輕松卸下,這塊 2.5 英寸硬盤使用了 IDE 接口,在后期升級的選擇性上相對較小。ThinkPad 因為采用了模塊化的設計,所以用戶可以付出最小的拆卸成本進行硬件升級,而且所有螺絲旁邊都有圖標告訴你這顆螺絲負責固定哪一個部分,鍵盤、硬盤、內存、CPU 都能夠一下分清。
而在機身 D 面,還能夠看到 ThinkPad 標志性的擴展塢接口,這對于需要移動辦公的商務人士來說,絕對是神器一般的存在。而通過進網許可的貼紙來看,這款 ThinkPad T43 是國內發售的行貨產品,相信當時購買這個筆記本的用戶絕對是花了大價錢才搞定的。
ThinkPad T440 之前 ThinkPad 筆記本一直擁有屏鉤的設計,這對于一款商務筆記本電腦來說還是有必要的,而且給人一種儀式感和安全感。ThinkPad 與 Macbook 很相像,他們都強調單手開合,不銹鋼鉸鏈除了足夠穩固,ThinkPad 也在阻尼的控制上恰到好處。
ThinkPad T43 是一款 14.1 英寸的筆記本,屏幕比例是頗具時代感的 4:3,因為近乎正方形的比例也被人稱作是「方屏」。相比之后的 16:10 和 16:9,眾多粉絲對于「方屏」是情有獨鐘的,而 4:3 的比例在瀏覽網頁和處理文檔等等商務需求下,確實能夠顯示更多的內容,但出于利潤層面的考慮,4:3 屏幕在材料利用率以及良品率方面顯然沒有 16:9 屏幕有優勢,這也讓 4:3 屏幕成為了歷史。
ThinkPad 一直有一個深得我心的設計——ThinkLight 鍵盤燈,在那個背光鍵盤遠沒有出現的年代,在光線比較暗的情況,輸入效率或者操作效率往往會大打折扣,而 ThinkLight 鍵盤燈很巧思的解決了這個問題,盡管它的亮度不高,但已經完美的解決了問題。而且 ThinkPad 還在模具上進行了燈光的控制,光線只找到了鍵盤的區域,在某些應用場景下,也能讓身邊的免受打擾,確實在細節上拿捏的很到位。
鍵盤從某種層面來說是 ThinkPad 最先讓人感到驚艷的部分,很多設計可能會在深入接觸后你慢慢感受到它的好。但是 ThinkPad 經典的 7 行鍵盤會讓你在第一次按下鍵盤時就愛上它,ThinkPad 保留 9 個獨立的功能鍵,它的鍵帽尺寸以及凹陷都控制的恰到好處,鍵程和回彈力度都讓人感覺非常舒服,即使長時間輸入也不會覺得疲勞。即使是現在使用這個鍵盤,也會給人非常愉悅的輸入體驗。
而 TrackPoint 小紅點更是經典中的經典,配合 UltraNav 三鍵操作效率要比當時的觸控板高上不少。盡管我個人在第一次接觸時覺得很不習慣,但適應一段時間之后,對于外接鼠標的需求幾乎沒有了。
另外,藍色的「Access IBM」按鍵,也是安全的象征,長按它就能進入恢復界面,用戶還能夠選擇是出廠狀態或者是最新狀態。
談到安全,ThinkPad T43 擁有指紋識別模塊,采用了滑動式的掃描方式,相比按壓式的指紋在空間占用上更具有優勢。
在硬件方面,ThinkPad T43 使用了代號為 Sonoma 的二代迅馳平臺,該平臺使用了 90nm 制程 Dothan 核心的奔騰 M 750 處理器,最高主頻為 1.86GHz,沒錯這是一顆單核心處理器。使用了 DDR2 代內存,極客之選手中這臺 T43 原主人將內存升級到了 2GB。
而在顯卡方面,ThinkPad T43 選擇了來自 ATI Mobility RADEON X300 圖形芯片,這塊顯卡在當時 ATI Mobility 的產品中是定位相對低端的一款。這塊顯卡的配備了 64MB DDR 顯存,帶寬 64bit,核心頻率為 300MHz。
ThinkPad T43 這一代產品在硬件規格上說實話有些讓人不滿意,性能測試在如今顯得一點必要都沒有。但對于一款官方價格幾乎達到了 30000 元人民幣的高端商務筆記本產品來說,這樣的配置確實令人失望。
寫在最后
在 2019 年,極客之選能夠淘到如此成色的 ThinkPad T43 實屬幸運,即便是翻新過也應該使用的是原裝外殼。就像是前文中說的,ThinkPad T43 也許不是 ThinkPad 歷史上最經典的產品,但卻是足夠有意義的一款。
作為一款曾經的小黑粉(斷句是小黑,粉),這期極客博物館假如是在 ThinkPad 25 周年紀念版推出之際發布,顯然是再好不過的。但趕巧的是,按時間來算 ThinkPad 應該到了產品換代的時刻,也許因緣際會就是如此,此時回味一下 ThinkPad T43 也是應景的。
起曾經IBM生產的筆記本電腦,思考本——ThinkPad也許會是很多人的第一反應,31年前,也就是1992年,ThinkPad誕生,但是不要忘了IBM是1911年成立的,距今已有112年的歷史,在ThinkPad這一品牌出現之前,IBM也有其他非ThinkPad品牌的筆記本電腦,今天就來一覽它們的風采。
這里首先界定一下所說的筆記本電腦,是Laptop或Notebook機型,而不是Portable機型,要知道,Portable機型是具有如同手提箱大小的體積的,歷史過于久遠,最早可以追溯到1983年的Compaq Portable,作為對康柏的反應,IBM于1984年也發布過IBM Portable Personal Computer,和康柏的Portable電腦運行速度差不多,但更加便宜,后期還有PS/2 P70、P75等,這些Portable機型均這不在本文的討論范圍之內。
1986年4月,IBM PC Convertible(Model 5140)發布,這便是上面提到的IBM Portable Personal Computer的后續機型,也是IBM的第一款非ThinkPad品牌的Laptop筆記本電腦機型。
Convertible [k?n?v??rt?bl],作為形容詞的話具有可改變的意思,該機的處理器為英特爾80C88,即8088處理器的CMOS版本,運行頻率4.77Mhz,基本內存256KB,可擴展到640KB,內置兩個3.5英寸720KB軟驅,無內置硬盤,具有CGA兼容的LCD顯示屏(80x25字符顯示,或640x200或320x200分辨率),從圖片中可以看到屏幕的寬高比非常之大,由于不具有背光顯示,因此閱讀起來較為費勁。
1987年10月,IBM PC Convertible的后續機型IBM PC Convertible Model 2 和IBM PC Convertible Model 3發布,Model 2的屏幕進行了升級,但仍舊沒有背光,Model 3的屏幕則增加了背光功能。
至于價格,最初的IBM PC Convertible售價1995美元,256KB內存規格的Model 2售價1395美元,640KB內存規格的Model 2售價1900美元,256KB內存規格的Model 3售價1695美元,雖然不能內置硬盤,但是卻可以安裝內置的調制解調器,約450美元,或者通過機身后部的擴展接口接駁打印機等其他設備,例如295 美元的熱敏/色帶打印機,195 美元的串行/并行適配器或者350美元的CRT 顯示適配器 (640 X 200)。
這里將PS/2 Laptop分為PS/2 Laptop L40 SX和PS/2 Model CL57 SX,首先是PS/2 Laptop L40 SX
IBM PC Convertible之后,1990年至1991年,IBM研發了新一代的IBM Personal System/2 Model L40 SX(簡寫為PS/2 Model L40 SX),這是Personal System/2系列中的筆記本電腦,發行于1991年3月26日,最初售價5995美元!
該機名稱中的SX代表的便是處理器型號——Intel 80386SX,因此,這是一臺386電腦,速度為20Mhz,標準內存2MB,可擴展為18MB,內置2.5英寸80MB IDE硬盤,具有日本東芝生產的10英寸單色VGA顯示器,分辨率640x480。
當然,IBM也為其提供了選配的調制解調器、第二串口、Trackpoint、快速充電器等,該機于1993年2月停產,短暫的生命周期內價格急速下降:1991年11月19日降為45,1992年5月2日降為65
該機畢竟是早期機型,不同于后期的IBM電腦,其配色為灰白的淺色調,也許從正面看并沒有什么特殊,但是側面造型非常美觀。
1992年,IBM發行了第一款具備彩色TFT顯示屏的IBM PS/2 Model CL57 SX,它基于微通道架構,配置為20Mhz的386SX處理器,基本內存2MB,可擴充為16MB
時至今日,IBM官網依然可以查詢到該機的基本信息介紹https://www.ibm.com/common/ssi/cgi-bin/ssialias?infotype=an&subtype=ca&supplier=897&letternum=ENUS192-073
PS/2 Note and PS/note是IBM PS/2電腦系列中的一部分,PS/2 Note為主流系列,PS/note則為入門系列。
PS/2 Note中包括1991年的N33 SX,1992年的N51 SX、N51 SLC
PS/note系列中包括1992年的182、E82、N82,1993年的425/425C以及N45 SL,1994年后Ps/note合并到ThinkPad 的300系列之中。
IBM PS/55 Note是IBM PS/55系列【Personal System/55 (パーソナルシステム/55)】中的A4 Notebook機型,售價,680至,550,1991年4月開始,IBM開始在日本銷售PS/55 Note系列筆記本電腦,需要指出的是,IBM在國際市場銷售的PS/2 Note系列也是基于PS/55 Note
這一包括以下機型:
Model N23SX (5523-S) (03/1991)
Model 5535 (1987)
Model 5535-S (1990)
Model T22sx (1992)
Model N27sx (02/1992)
Model C23V (10/1992)
Model C52 (10/1992)
Model 5523-S則是1991年發行的最初機型,其基本配置為80386 12Mhz處理器,2MB內存(最大支持6MB內存),可選40MB硬盤,屏幕大小9.5英寸,640x480分辨率,2.5kg,由于是日本市場的產品,因此其交流電源僅支持100-125V,直流輸入15V 1.3A,充滿電后可連續使用1.6小時。
1992年2月發布的N27xs機型,其屏幕B面左上角已經出現經典的IBM三色標識,但不是ThinkPad字樣。該機為386機型,處理器為386SX 20Mhz,其硬盤80MB,標準內存為2MB,最大支持16MB,采用VGA顯示器,分辨率640X480
1992年下半年,C23V機型發布,此時已出現IBM ThinkPad字樣,其處理器為386SX 25MHz,80MB硬盤,標準內存2MB,但最大只支持10MB
與此同時,PS/55 note的終極機型C52也發布了,本例中為C52 486 SLC,該機內置IBM486SLC 25Mhz處理器,標準4MB內存,最大支持16MB,硬盤也升級到了120MB,重量約為3.5kg
也就是在1992年,ThinkPad的名稱第一次用在IBM ThinkPad 700C系列上,從而迎來真正的ThinkPad時代。
最后一個Model C52其實和國際市場中的IBM ThinkPad 700C是一樣的,本文最后,不得不提一下ThinkPad的由來,1914 年至 1956 年, IBM 總裁Thomas J. Watson, Sr.喜歡使用短語“ THINK! ”來激勵和啟發他的員工。從那時起,這個簡單的詞就深深植根于 IBM 的企業文化中。幾十年后的1991 年4月,這個短語變成了一種產品,ThinkPad 700T——IBM 的新型筆式平板電腦,運行無與倫比的 PenPoint 操作系統,后來ThinkPad名稱擴展IBM新的筆記本電腦系列,而這些電腦也不僅僅是“平板電腦”。
以上是本文的全部內容,歡迎加入古董電腦軟硬件收藏,關注留言點贊轉發,跟我一起,穿越時間。
更多精彩,盡在穿越時間·我的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