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得一提的是,13英寸MacBook Pro是最后一款搭載Touch Bar觸控條的Mac產品,因此13英寸MacBook Pro的退役也標志著Touch Bar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雖然13英寸MacBook Pro已經停產,但仍可以在蘋果官方的翻新店和授權零售商處購買,直到售完為止。
這一信息表明,蘋果公司正致力于不斷推陳出新,引入更先進的技術和功能,以滿足用戶對更高性能和更豐富功能的需求。新推出的14英寸MacBook Pro將成為蘋果筆記本電腦產品線的重要組成部分,為用戶提供更多選擇,并進一步提升他們的使用體驗。
(8394500)
天到了,又是開新品發布會的季節。
3月9日凌晨二點,被網友們戲稱為“科技春晚”的蘋果新品發布會終于開幕。性能全面提升、支持5G網絡而且價格十分便宜的全新iPhone SE系列,固然是本次蘋果發布會上的主角,但能夠吸引到我們目光的產品,卻不只有一度為蘋果產品挑大梁的iPhone。
在今年的首場發布會上,蘋果不僅帶來了新款自研芯片M1 Ultra,還帶來了采用這枚蘋果自研芯片的全新產品Mac Studio。根據過往經驗來看,M1 Ultra的性能以及功耗表現依然非常值得我們期待,Mac Studio的出現更是可能將蘋果Mac產品的性能表現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線。
話不多說,現在就讓我們一起看看蘋果在春季發布會上發布的Mac相關新品。
去年九月份,蘋果在秋季發布會上公布了M1 Pro和M1 Max自研芯片,這被部分媒體認為是蘋果為M1系列自研芯片蓋棺定論的信號。自那時候開始,市面上就不斷流出蘋果即將在今年春天推出新款自研芯片的消息,無數果粉都在期待著Apple M2芯片的正式到來。
在今天舉行的春季發布會上,蘋果確實帶來了最新的自研芯片,但這并非無數果粉翹首以待的Apple M2自研芯片,而是Apple M1家族的最后一款芯片——Appple M1 Ultra。
根據蘋果官方介紹,在現有代工技術和M1芯片架構的限制下,想要創造一個比M1 Max更大的芯片是一項極大的挑戰。為了讓M1 Ultra的性能表現能夠達到預期,蘋果采用了Ultra Fusion芯片拼接技術,通過晶粒到晶粒的方式,將兩片M1 Max芯片用硅中介層相互連接而成,如此一來,M1 Ultra的芯片面積自然達到了M1 Max的兩倍。
在這超大的芯片面積下,M1 Ultra擁有著1140億枚晶體管,其中處理器的部分包含了一個16性能核心+4能效核心架構的20核心CPU,前者每個核心有192KB指令緩存、128KB數據緩存,總計48MB二級緩存,后者每個核心有128KB指令緩存、64KB數據緩存,總計8MB二級緩存。
GPU核心增加到64個,其中包含8192個執行單元,最多196608個并發線程,最大算力21TFlops,紋理填充率每秒6600億,像素填充率每秒3300億,是以往M1系列芯片的數倍之多。
神經引擎核心翻倍至32個,每秒22萬億操作算力,性能八倍于M1。
媒體引擎則繼續支持硬件加速H.264、H.265、ProRes、ProRes RAW,包含2個視頻解碼引擎、4個視頻編碼引擎、4個ProRes編解碼引擎。
從規格上看,M1 Ultra無疑是性能最為強悍的蘋果自研芯片。
不僅如此,利用Ultra Fusion技術,Apple M1 Ultra的連接帶寬相比傳統的主板到主板提升2倍,可達到2.5TB/s的低延遲處理帶寬,這也使得這枚芯片最高可以支持128GB的統一內存。在影音創作、3D渲染等場景下,M1 Ultra芯片可以獲得更強的性能與更低的功耗。
能效方面,蘋果官方宣稱,相比某款10核心桌面端處理器,M1 Ultra僅需三分之一的能耗即可達到相同的性能,相比某款16核心桌面端處理器,M1 Ultra在同等性能下功耗低100W、同等功耗下性能強90%。
當然,和往常一樣,蘋果從來都不會公布對比的是誰,給出來的性能功耗曲線也很“魔幻”,但是M1 Ultra依然算是一款足夠亮眼的自研芯片。
光有芯片顯然不夠,果粉們期待的是全新的產品。遺憾的是,在這次春季發布會上,對筆記本行業影響最長遠、最受大家歡迎的MacBook Air產品線并未得到更新,但是蘋果也為苦苦等待著高性能Mac設備的果粉們準備了一份出其不意的禮物,那就是全新的Mac Studio。
從外觀上看,Mac Studio延續了Mac的“刨絲器”和Mac mini系列的方形設計,機身采用鋁金屬壓制一體成型工藝,底邊長僅7.7英寸(約195.58mm),高僅為3.7英寸(約93.98mm),整體高度比此前的Mac mini高出2倍左右,但是依然小巧玲瓏,可以放置于多數顯示器下方。
配置方面,Mac Studio首發搭載M1 Ultra自研芯片,用戶可以自行選擇M1 Ultra芯片+128GB統一內存的頂配版本,此外,Mac Studio配備的固態硬盤數據讀取速度最高可達7.4GB/s,容量最高可達8TB。
為了充分釋放M1 Ultra的性能,Mac Studio采用了創新的散熱設計。如圖所示,該機經由底部開口進風,在雙離心風扇和精確放置的風道引導下,氣流流經內部元件,最后熱風將會從外殼背部的逾4,000個散熱孔散出,以此幫助高性能芯片降溫,即便是在運行最繁重的任務時Mac Studio也能夠始終保持高效運行。
至于接口方面,除了機身正面配備了兩個USB Type-C接口和SD卡槽,Mac Studio還在產品的背面設置了4個可連接顯示器和高性能設備的雷電接口,甚至還有HDMI、USB Type-A、3.5mm耳機接口、RJ45網口和SD卡槽等等,接口配置算是很合理了。
說了這么多,我想大家最關心的部分想必還是產品價格。目前Mac Studio已經登陸蘋果中國官網,其中M1 Max版起步價為14999元,M1 Ultra(48核GPU)版起步價為29999元,M1 Ultra(64核GPU)版起步價為37499元,選配128GB統一內存還要再加6000元。即日起即可預訂,3月18日正式發售。
從本次發布會來看,蘋果的ARM Mac策略正在使其不斷受益。
首先,Apple M1芯片無疑是一次極為成功的嘗試。這款芯片的出現,不僅向外界展示了蘋果高超的芯片設計能力,同時也表明了蘋果不愿受制于人的決心,讓蘋果徹底擺脫了X86架構的掣肘。出色的能耗比,也讓搭載這枚芯片的蘋果iPad Pro/MacBook Air/MacBook Pro系列獲得了不少好評。
如果說Apple M1芯片在當時算是一次極為成功的嘗試,那么Apple M1 Ultra芯片就是蘋果在反復測試后推出的成熟產品。出色的能耗比、極致的產品規格,搭配上蘋果自家的統一內存架構、神經網絡核心等跳脫X86架構的全新資源調度方式,這塊芯片能讓用戶獲得更加成熟、更加完整的ARM Mac產品體驗。
Apple M1 Ultra的出現,也讓蘋果有底氣去推出Mac Studio這樣一款面向設計師、工作室等深度辦公需求的產品。從這款產品的配置來看,Mac Studio基本可以看作許久未能得到更新的Mac Pro的“續作”,在蘋果自研芯片的加持下,這款產品的機身變得更加小巧、性能也變得更加出色。只要定價合理,這款產品必將成為旗艦市場上非常具有競爭力的深度辦公解決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蘋果Mac產品的硬件水平的確在不斷提升,但是時至今日,ARM Mac的軟件生態依然是個沒有得到解決的難題。即便是在軟件生態上有著不小號召力的蘋果,同樣很難說服第三方開發者進行從X86到ARM的軟件遷移,現階段依然有不少主流軟件無法提供ARM版解決方案。因此,除非你對自身的需求非常明確,否則還是不要隨便購買高價Mac產品的好。
最近,一臺由喬布斯親手制作的 Apple-1 電腦在國外二手電商平臺eBay上架,標價高達150萬美元(963萬人民幣)。
該賣家表示他是于1978年在加拿大蒙特利爾以舊換新的 Apple II 中獲得這臺機器的。這臺電腦是喬布斯和他的合作伙伴沃茲尼亞克在 1976 年在車庫共同打造的,屬于首批制造的50臺電腦之一。
另一個讓這臺 Apple-1 如此特別的原因是它仍然處于工作狀態,只有顯示器和鍵盤連接器被替換了,其余部分成色十分好,沒有磕碰以及損壞,這在當時生產的電腦中是相當罕見的。
1976年7月發布的 Apple-1是蘋果公司發布的第一款臺式電腦,同年蘋果公司在喬布斯父母的車庫里成立。沃茲尼亞克手工制造了蘋果公司生產的所有200臺 Apple-1電腦,每臺售價666.66美元(據報道,這是因為沃茲尼亞克喜歡重復數字)。
但是在生產了幾百臺電腦之后,蘋果公司停止了 Apple-1的生產。(后來,這200臺電腦中的許多被認為已經被銷毀。)
其后的1977年,蘋果公司發布了其臺式電腦的升級版 Apple-II。Apple-II 成為市場上第一款商業上成功的個人電腦,在十多年的時間里售出了500萬到600萬臺。
天價拍賣
由于 Apple-1現存的數量很少,這些電腦很少在公開市場上出現,特別是還能處在可運行狀態下,這使得它們對于任何想要了解科技歷史的人來說都是非常有價值的。
據克里斯蒂拍賣行介紹,Apple 1共有15件公共收藏品,其中包括華盛頓特區的史密森藝術博物館(Smithsonian Museum of Art)等博物館。
這已經不是第一次Apple -1電腦被拍賣出這么高的價格了:
2013年,佳士得拍賣行以38.7萬美元的價格拍出了沃茲尼亞克簽名的Apple -1,而其他Apple -1的拍賣成交價甚至更高。
2014年,亨利 · 福特博物館(Henry Ford Museum)以90.5萬美元購買了一臺 Apple-1,化妝品公司 glenglow 的聯合創始人則以81.5萬美元購買了喬布斯和沃茲尼亞克在2016年制造的一臺罕見的 Apple-1原型機。
2019年,佳士得在倫敦拍賣了一臺 Apple-1,成交價超過50萬美元。
過去一周,克里斯蒂拍賣行賣出的 Apple-1,此前屬于一位名叫里克 · 康特(Rick Conte)的電腦愛好者。他在1977年買下這臺機器,用來學習 BASIC 語言,后來于2009年將其捐贈給緬因州個人電腦博物館(Maine Personal Computer Museum)。
這臺 Apple-1電腦是一場規模更大的蘋果紀念品拍賣會的一部分,其中就包括喬布斯1982年寫給前蘋果設計工程師杰里 · 馬諾克的一份員工獎金備忘錄,以及7件老式蘋果 t 恤等。
Apple-1的創造者:沃茲尼亞克
沃茲尼亞克出生于美國加州的圣荷西,父親是一名波蘭裔美國人工程師,任職洛克希德公司導彈部門。沃茲從小接受父親循序漸進的電子學啟蒙訓練,因此比同齡學童更早顯露出在數理邏輯方面的天賦。
13歲時,他就考取了美國業余無線電執照,自行組裝了無線電收發器。初二時就成功組裝出以二進制表示的加法減法器。
18歲那年,老師介紹沃茲到電腦公司打工,在那里他學習了如何編寫FORTRAN編程語言。在電腦公司工作使得沃茲有機會接觸到載有迷你電腦內部構造的電腦操作手冊,于是開始練習在紙上摹繪電腦設計圖。
19歲時,沃茲和比爾?費爾南德斯(Bill Fernandez)一起制造了一臺名為“奶油蘇打計算機”(Cream Soda Computer)的電腦。這臺電腦的特色是,在幾乎所有電腦還在使用磁芯存儲器的時候,沃茲就率先使用了安裝相對簡便的隨機存取存儲器芯片。
當時一般的電腦動輒就是幾百顆芯片的龐然大物,沃茲則秉持小而美的精神,使用少量的芯片拼湊出電腦的基本功能。
由于奶油蘇打電腦,經由費爾南德斯的介紹,沃茲結識了生命中的另一位重要角色斯蒂夫·喬布斯,為蘋果公司的成立創造了前提條件。
他先后制造了蘋果第一代和第二代電腦,其中第二代蘋果電腦也在舊金山舉行的西岸電腦展中正式亮相,幾個月內就賣出300臺,從此銷量一路長紅。
1978年到1979年間,第二代蘋果電腦的銷售量呈現大幅度的成長,從每個月一千部上升到一萬部,這期間沃茲則在蘋果電腦內部擔任產品研發的工作。
后來,他在一次飛機失事中短暫失去了記憶,恢復后則逐漸淡出了蘋果。為了更多的時間可以陪伴孩子,他還為當地小學設立電腦教室,提供硬件設備,并從孩子班上挑選出六個學生,開設一班電腦課,親自授課,從此開始了長達八年的教書生涯。
可以這么說,如果沒有沃茲,可能就不會有蘋果公司的今天。
參考鏈接:
https://www.apple1registry.com/en/theapple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