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還記得前幾天清灰的三星筆記本么
雖然溫度下來了,但是那個筆記本的風道設計很奇葩
風扇處沒有進風口,進風口走內存和機械硬盤上放進
所以,就會造成進氣特別少,熱風就吹不出來
我給的建議就是直接在D面打孔
我一直想買個手鉆!終于有理(lian)由(shou)了
然后我告訴他可以用瓶蓋墊著
他嫌瓶蓋有點low我好用便宜的大瓶蓋,居然會low
正好張大媽在推筆記本散熱墊
iDock 艾朵 S8 沖孔 筆記本散熱器支架
感覺9.8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郵費就5塊了
基友想著先入手個底座先用著,看看效果怎么樣
個人不建議買散熱底座
一、作用不大
二、風扇最大的作用就是把灰塵都吸過來,然后吹上來,加強了筆記本的集塵能力
三、有可能會影響某些筆記本的原本的風道設計
四、噪音,散熱底座的風扇一般很差,一段時間后噪音就會很大
五、當然這個幾塊錢買了個大號瓶蓋,還是很不錯的,可以不開風扇嘛
▼這個包裝有點大啊,感覺很嚴實,就看這個包裝,就感覺值!
▼可以看一下,很大的,這真的是14寸的么
▼拆開快遞袋,里面還有一個箱子,包裝不錯
▼而且箱子不是那種膠帶直接粘的,還是用這種大號訂書釘類似的東西訂上的,很牢固
▼額,這是套娃么,一個套一個,注意控制成本啊喂!
▼這應該是最終包裝了吧,左上角是品牌,艾朵,還有官網!還有400服務電話!這不是一個大公司吧!
▼背面也是左上角有個品牌,右下角還有個二維碼,我是肯定不會去掃的,媽媽告訴我,不能隨便掃人家的二維碼
▼拆開后,這個包裝真是沒誰了,周圍一圈泡沫,散熱墊很牢固的放在中間,還用塑料袋套起來了,防止運輸磨損,控制成本啊喂!
▼全部配件,一個雙頭usb的線,說明書,合格證
▼取出散熱墊本體,看起來還不錯,摸起來也很扎實的
▼右上角還有品牌標志,艾朵
▼下面有擋板,可以防止筆記本滑下來,感覺沒什么用,一般有腳墊的筆記本,都不會滑下來,除非你角度超級大
▼擋板還有防滑墊,真是良心!
▼整體一覽,中間一個大風扇,上面是好多空空的金屬網
▼上面是一個電路板,兩個usb,一個開關,可以看到電路板上有好多空焊位,寫著fan2,fan3,應該是還能加多風扇吧一塊板子多塊用!
▼后面的兩個usb口,和一個開關,插任意一個,風扇都能亮,也能轉
▼后面的銘牌,5V、1A,實測電流大概0.2A-0.3A左右,一般筆記本的usb插口都可以正常供電
▼右下角還有防偽標志,簡直了國際大廠風范!
▼下面居然不是大塊的防滑墊,而是這種小滾輪,實測并不會亂動,因為滾輪的方向適合轉動,并不適合前后左右動,這個設計簡直超越國際大廠!很贊!
▼底面一覽,可以看到四個輪子的方向,真是適合轉動
▼看看側面,改變角度的秘密,看起來很粗,很牢固
▼開合狀態,可以看到有六檔真多
▼來看看第二檔,第一檔應該是平放的,這個大概有11cm多一點,平放大概5cm不到的樣子
▼三檔,14cm
▼四檔,15cm多
▼五檔,17cm多
▼六檔,18cm多一點,可以看到中間幾檔過度還是很均勻的,大概一檔1cm多點的樣子,除了第一、二檔的5cm多
▼是騾子是馬拉出來溜溜!無奈能看到的都是17.3寸屏幕的本子,并沒有14寸的本子,只能欺負欺負它了
首先是側面
▼最美側臉
▼看看正面,覆蓋d面大概六分之五的面積,不過筆記本的腳墊都能放到散熱墊上,一點都不滑,不過這種游戲本的腳墊都是面積大、有一定厚度的大腳墊
▼看看后面,感覺寬度差不多,但是長度差了一點,不過也能放,也很穩,4457g的AW M17R3放上面毫無壓力
▼然后看看熱管廠的未來人類側面感覺差不多
▼最美側面!機身表面是類膚質,不貼膜不能用斯基!
▼正面,770zm的D面弧度有點大,感覺擋板并不能起到什么作用,這個機器大概3900g,不過一樣的大腳貼,很穩
▼來一個后屁股,感覺這個菊花完爆AW的菊花,信仰黨勿擾,我就說說,個人審美
▼看看這個散熱格柵,哈哈,別人都是進氣格柵,我這個只能是出氣格柵
▼再來一張,可以清晰看到里面的散熱鰭片
▼上面的曬單到此為止,下面來看看200元的九州風神N9筆記本散熱墊,首先,大媽慣例,卡片一張!
DEEPCOOL 九州風神 N9 筆記本散熱器
▼秒殺價110,現在馬云家是這個價格
九州風神N9筆記本散熱器鋁17寸蘋果聯想華碩電腦散熱風扇底座支架...
▼話不多說,來看看200元的九州風神N9吧,感覺價格不一樣,這個東西的質感確實差好多
▼DEEP COOL,九州風神!名字不錯
▼九州風神也有擋板,可以調節左右,也能拿掉,很實用
▼整個正面應該是鋁合金的,拉絲外觀,看起來很高端,摸上去也很高端,涼涼的
▼后面是一個micro usb in,然后三個usb out 加一個風扇調速的就是不一樣
▼背面風扇中還有一個九州風神的標志
▼還有好多高大上的標志,感覺這才是真正的大廠出品
▼同樣也是6擋可調,但是這個細心程度差別就大了,連度數都標出來了,從0°到45°不等
▼第一檔大概3、4cm的樣子,第二檔就7cm左右
▼第三檔,12.5cm
▼第四檔,16cm
▼第五檔,18cm
▼第六檔,差不多10cm的樣子,一檔大概2cm左右的樣子,第一、二檔多一點
▼基本正好
▼寬也差不多,基本上都能放在上面
▼從后面可以清晰的看出來,幾乎完全放在了散熱墊上
▼未來人類也一樣,尺寸確實大了好多
▼側面
▼正面
總結:1、不推薦買散熱墊、不推薦買散熱墊、不推薦買散熱墊,理由上面說過了!
2、10元左右的散熱墊做工也不錯,最起碼能用,能墊起來,就夠了,實惠好用,一個瓶蓋一瓶水,礦泉水瓶蓋太差,怎么也得脈動、激活之類的瓶蓋,四瓶也就十幾塊了我真是機智!佩服我自己!
3、夏天到了,我的散熱墊到了,你的還會遠么?
請叫我蘑菇愛上我!
謝謝大家!
END
游戲筆記本發熱太燙嚴重影響游戲體驗性以及操作的舒適度,相信這是廣大網友都關心的問題,筆記本電腦相比傳統臺式機的優勢和特點就是輕薄,但因此也造成筆記本機體內部空間狹窄,散熱能力受到一定限制,即使是超極本那樣配備低功耗處理器,散熱也不會有太好的表現。那么,筆記本散熱空間被限制了,散熱風道設計就成為其散熱性能的關鍵。
當然散熱風道設計在筆記本電腦出廠時就已經落定,普通用戶無法使其改變。那么我們能做什么?怎樣去提高散熱效率呢?本文就來歸納一些筆記本電腦使用過程中可能會需要的小技巧,不需要拆機就可以解決一部分散熱問題。不信我們就來看一看吧!
把腳墊適當的踮起來讓下面的風道更通暢
筆記本電腦機身底部一般都配備有墊腳,或高或低,它們的作用就是保證機身底部留有空間用于空氣流通,以不至于大量的熱聚集于此。雖然筆記本電腦都有這樣的設計,也確實起到了一定的散熱作用,但是就那么一點的高度在某時候并不那么管用。
因此,自己動手將筆記本電腦墊高一些,增大空氣流通量,熱量堆積就不會那么明顯。至于怎樣去抬高電腦合適,其實手法多樣而且形式各異,所以這里不多介紹,別高得離譜影響使用和安全即可。另外,不建議在被窩里使用電腦,電腦熱你也熱;如果是在被子上玩電腦的話,建議在筆記本下面方式一塊與硬木板類似的支撐物。
配置一臺散熱底座能夠有效解決散熱問題
為筆記本電腦配備散熱底座也不失為一個好辦法,相比前面提到自己動手的方式,購買散熱底座多了一份資金輸出。至于散熱效果如何,各家廠商有各家特色,不管產品如何,其最終結果都是為筆記本電腦之散熱做出了一些貢獻。
散熱底座的最基本原理其實就是增大筆記本電腦底部的空氣流通量,因此基本上所有的散熱底座貼合筆記本底部一面都是透風設計。有些產品沒有風扇,靠自然風帶動空氣流動;大多數產品都配備風扇送風,有一個、兩個或者多個。因為大多數筆記本電腦的機身底部都會設計有通風窗,墊高或者組合散熱底座確實能夠為機身內部散熱風扇送去更多的冷風,以達到提升散熱效率的目的。
風扇直吹效果最好輕易蓋上鍵盤膜導致溫度升高
向筆記本電腦鍵盤面吹風確實能夠帶走不少熱量,至少能夠提升不少用戶體驗。這時候,許多用戶就會想到一個問題:既然筆記本電腦的鍵盤并非全封閉設計,那么某些時候很有可能進水或者進灰,或導致硬件故障或灰塵積壓影響散熱。于是,這些用戶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那就是蓋上鍵盤膜。
除了蓋上鍵盤膜以外,一些使用外接顯示器的用戶會習慣將筆記本電腦的屏幕合上。這樣的做法優缺都很明顯,筆記本電腦具備合上屏幕使用的資格,但并非所有電腦都適用,如果機器本身鍵盤面的溫度就已經高得離譜,這種情況下蓋上屏幕就要小心了,因為電腦顯示器的工作溫度是-20℃~50℃,溫度要是超過50℃極有可能對硬件造成損傷。所以我們使用的時候要更加小心
寫在最后:其實在日常使用筆記本的時候,我們一定要及時觀察筆記本的溫度變化,如果有溫度過高的情況發生的話,就一定要對筆記本進行有效散熱,包括吹風扇,墊腳墊,加散熱器都是非常好的解決方案,筆記本在使用2年之后一定要進行一次清灰。否則散熱效率會大打折扣,你學會了嗎?
(7634841)
過有人i9配120水冷,見過i3配360水冷,也見過有人因為機箱限高不得不親自動手打磨散熱器...那么,電腦裝機時,散熱到底要咋選,風冷還是水冷,單塔還是雙塔...原本以為最容易湊合的一個配件,為啥學問也這么多?
作為14代酷睿“甜品”定位的帶K i5,14600K想要超頻至全核5.6G+,散熱該怎么選?在以往,我肯定直接選擇360水冷。但是有沒有好用又便宜的風冷散熱也能滿足我的需求呢?正好九州風神大霜塔又上新了數顯版,咱也趁著好價活動直接入手了,用來搭配14600K進行裝機實測并分享給大家。
大霜塔、大霜塔PRO、大霜塔V5,再到今兒的大霜塔數顯版,咱也算得上是“自己人”了吧。外包裝方面,還是熟悉的牛皮紙外盒 + 白色滑套設計,簡潔但是辨識度非常高。
直接開箱,包裝內部布局簡單,風冷本體被兩塊厚實的防震泡棉緊密包裹,散熱配件也都收納在獨立的配件盒中。
配件全家福:除支持安裝LGA 1700/1200/115X以及AM4/AM5多種主板扣具外,還附贈了1根4Pin的二合一供電線以及1包高導熱硅脂。扣具表面均有耐磨防銹涂層,質感表現優秀。
九州風神大霜塔 AG620 Digital BK風冷為雙塔雙風扇結構,三圍:129*136*161mm,設計風格非常簡約,主體以黑色為主,搭配上風冷頂部的兩塊數顯小屏幕,非常吸睛。
標配兩把12CM規格的黑色ARGB靜音風扇,并且兩把風扇均已經預裝至散熱塔體上。風扇采用最大轉速可達1950RPM的高轉速靜音馬達和原廠動態液壓軸承,搭配上9片高強度流線型扇葉,可以帶來67.88 CFM的風量與2.04 mmAq的風壓,滿載運行噪音則僅為29.4 dB(A)。同時,風扇采用小4Pin供電接口,支持PWM智能調速,能讓兩把風扇根據CPU的負載動態調整風扇轉速,進一步提升風扇的使用壽命與噪音控制能力;
風扇四角均配備了質地柔軟的減震橡膠墊,在風扇高負載運行時,可以有效降低風扇與散熱塔體之間因共振產生的噪音。而漏斗形的聚流式的風扇邊框則能進一步提高整個風扇的風量與風壓表現,進一步加強風冷的散熱表現。同時,風扇邊框側面的扇葉轉向與出風方向標識,對玩家非常友好;
全黑化的塔體看上質感表現不錯。兩塊散熱塔體共搭載了100片鋁合金材質散熱鰭片,且所有鰭片表面均噴涂了黑色高導熱散熱涂層,并通過穿Fin + 扣Fin + 折Fin的方式進行固定,整個風冷可提供9200CM2的散熱面積。
塔體鰭片采用了內存避位處理,通過縮減散熱塔體底部鰭片寬度,從而提高對內存安裝的兼容性,也使得AG620 Digital風冷最高支持安裝高度在43mm以下的內存。鰭片外形方面也依舊采用了獨特的矩陣型鰭片,而經過拋光處理的鰭片邊緣,摸上去也不會出現割手,細節處理滿分;
6根6mm雙向恒定熱平衡熱管,經過優化的內部毛細結構與注液量,搭配上熱管逆重力技術的加持,既能保證整個風冷在寬幅輸入功率下能夠表現出更低的熱阻,還可以保證風冷無論采用何種方向進行安裝,都能保證整個風冷都能有十分優秀的解熱能力;
熱管以中心對稱的排布方式,均勻的覆蓋到了整個散熱器底座,搭配上散熱器底部的大面積精雕微凸銅底,可以讓熱管更加快速的將熱量傳導出去;
散熱器頂部則配備了2塊黑色方形頂蓋,2塊頂蓋的中央則個配備了1塊弧角方形數顯屏幕。其中,位于右側塔體頂部的屏幕為1塊支持數字顯示的智能數顯屏,左側塔體頂部的則是可以顯示九州風神系列LOGO圖標的智能小屏幕。通過頂蓋預留的5v3pin燈效控制線和前置USB 2.0數據線,可以實現主板燈效同步和智能監測CPU的溫度或占用率等關鍵信息;
數顯屏幕需要搭配與散熱器配套狀態監測插件使用,插件體積小巧,安裝包僅有不到80M的大小,支持開機自啟動,也可以對數顯屏幕顯示的數據與方式進行自定義調整。同時當CPU溫度或占用率過高時,數顯屏幕會自動閃爍,用來提示玩家;
完整配置:i5-14600K處理器、微星Z790 EDGE Ti MAX WIFI主板、影馳RTX 4070Ti 金屬大師OC顯卡、影馳HOF Pro D5-7000MHz 16G*2內存、星曜20周年紀念版 2TB M.2 固態硬盤、九州風神 大霜塔 AG620 Digital BK風冷、影馳GL-850 ATX3.0電源、骨伽MX600乘風黑色版機箱、影馳鏡F3星曜積木黑色風扇*9…
英特爾i5-14600K(咱用的是ES,條件有限,勿怪!),14核20線程,最高睿頻5.3GHz,游戲性能直接拉滿無壓力。
即便只是i5,但咱今兒也是奔著更高頻去的,所以主板也理所當然安排的是新一代的微星MPG Z790 EDGE TI MAX WIFI主板。16+2相智能供電,單相最大電流90A,再加上特別優化之后的D5內存上限拔高到了7800MHz+,可以說就是時下搭配14代酷睿和高頻D5內存的最優選。
固態、內存都裝上主板之后,進機箱前風冷也能直接上主板。
很明顯48mm高的內存將散熱風扇有些許上頂,所以實際測試時,我們選擇將風扇安裝至另一側。
將裝好風冷的主板平臺鎖進骨伽MX600乘風機箱。
亮機卡RTX4070Ti金屬大師OC也直接安排上。
測試平臺完工。
室溫26°,機箱內環境,待機狀態下,CPU溫度為41°左右,CPU功耗30W不到;
單烤FPU測試,CPU自動睿頻狀態下,電壓自動,烤機5Min+,CPU封裝溫度為80°左右,CPU功耗為160W左右;
將處理器OC至全大核5.5GHz,電壓設定1.25V,烤機5Min+,CPU封裝溫度91°,功耗195W左右;
將CPU電壓手動鎖定為1.2v,繼續烤機5Min+,CPU封裝溫度下降到87°左右,功耗為180W左右;
將處理器OC至全大核5.6GHz,電壓設定1.25V,烤機5Min+,CPU封裝溫度為93°左右,CPU功耗為205W左右;
CPU-Z基準測試,CPU自動睿頻狀態下,單核得分862.2分,多核得分10121.8分;
將處理器OC至5.5GHz后,單核得分892.4分,多核得分10360.5分;
繼續將處理器OC至5.6GHz后,單核得分909.8分,多核得分10509.3分;
CineBench R23基準測試,CPU自動睿頻狀態下,單核得分2034 pts,多核得分23633 pts;
將處理器OC至5.5GHz后,單核得分2111 pts,多核得分24927 pts;
繼續將處理器OC至5.6GHz后,單核得分2149 pts,多核得分25376 pts;
魯大師整機測試,CPU自動睿頻狀態下,整機得分243W分,CPU得分94.9W分;
將處理器OC至5.5GHz后,整機得分246W分,CPU得分96.6W分;
將處理器OC至5.6GHz后,整機得分247W分,CPU得分97.9W分;
測評小結
正如前文所述,對于九州風神大霜塔系列,裝機幾年接觸得真不少了,也一直認為都是高性價雙塔風冷的典型。數顯版本的出現,讓處理器溫度可視化,可以幫助玩家更直觀地了解處理器運行狀態,非常友好。性能方面,通過上文實測驗證,也可以輕松應對全核超頻5.6GHz的14600K處理器,滿載風噪表現也可圈可點,關鍵價格還不貴。而且官方標稱解熱功耗可達260W,也就是說可以從容應對高負載狀態下的14700K,至于更高階的14代i9,日常游戲娛樂使用,應該也問題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