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市住建局稱,《廣州市房屋交易監督管理辦法》已規定開發企業銷售商品房時應當以書面方式在銷售現場顯著位置公示八項內容,還應公示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項目周邊影響因素等內容。
同時結合具體市場檢查工作實際,增設開發企業、中介服務機構應予公示的內容,對公示欄或公示薄的規格尺寸也予以明確。
同時,《通知》還取消修建性詳細規劃的公示要求。
住建局表示,本《通知》實施后有利于加強對房地產開發企業的監管,將保證廣大市民詳細掌握建設項目信息,理性購房,避免或減少購房糾紛。
一、公示內容
凡我市行政區域范圍內銷售商品房的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應當遵循誠實信用原則,在銷售現場公示以下信息: (一)企業信息: 1.房地產開發企業(預售人)的名稱、注冊地址、聯系電話和法定代表人; 2.房地產開發企業委托房地產中介機構代理銷售的,應當公示《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備案證明》、中介服務授權委托書、中介服務機構的地址和聯系電話。 (二)項目信息: 1.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或不動產權屬證明; 2.建筑區劃內車位(車庫)規劃配建數量、位置、租售方式、租金標準和售價,樓盤是否開行樓巴服務及其線路、站點、退出時間等具體設置方案; 3.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定的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總平面公示圖;并明確標示建筑區劃內的市政規劃道路位置及寬度,以及建筑規劃內的垃圾壓縮站、變電站、公共廁所、化糞池、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學校、消防站、派出所、燃氣供應站、公交首末站、車位(車庫)、肉菜市場、移動通信基站等配套公共服務設施設備的功能、用途、具體位置、規模和數量等內容; 4. 配建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的數量、類型、區域位置、產權狀況及物業管理模式; 5.商品房項目及其配套設施開發建設時序、進度和竣工驗收交付使用時間,并明確配套設施是否移交政府; 6.《民用建筑節能信息表》; 7.現房銷售的,應當公示《住宅質量保證書》和《住宅使用說明書》樣本。 (三)銷售信息: 1.《商品房買賣合同》樣本及其附件文本; 2.已備案的商品房銷售方案; 3.商品房銷售價目表和商品房銷售價格相關信息公示表; 4.商品房銷售進度控制表; 5.物業管理事項(含已備案的前期物業服務合同及附件文本); 6.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不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等內容)。 (四)項目周邊影響因素公示。該因素是指不局限于項目規劃區域內,影響業主利益及可能引起交易糾紛或業主投訴的因素,主要包括: 1.曾被污染的土地及其他產生污染的場所; 2.核電站、油氣庫站、危險品倉庫及其他危險場所; 3.高壓線路、微波信道、無線通訊基站及其他輻射源; 4.規劃的路橋、隧道、變電站及其他公共設施建設情況及其建設行為可能造成的影響; 5.規劃的綠地、水面、樹林等改變現狀及其他生態環境變遷情況; 6.其他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認為可能影響業主利益或可能引起交易糾紛和業主投訴的因素。二、公示信息獲取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為商品房銷售現場信息公示工作,可以依法向市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部門、生態環境部門等相關機構申請公開相關政府信息。三、公示時限公示期限自商品房銷售之日起至全部銷售完畢之日止。四、公示要求(一)商品房銷售現場公示內容應放置在銷售現場顯著位置,遵循全面、準確、真實、有效原則,做到字跡清晰、標示醒目。銷售現場公示的相關信息有變化的,應及時更新,保持與實際情況相一致。 公示采取公示欄、公示簿等方式,有條件的可同時采取電子信息屏或電腦查詢等方式進行輔助公示。 (二)公示欄正上方標注“公示欄”字樣,公示欄尺寸不小于150cm×240cm,內容較多的,可以設置2個或2個以上公示欄,公示欄采取墻上張掛或落地架式放置,多個公示內容應分類集中排放。商品房銷售進度控制表和項目周邊影響因素公示公示尺寸不小于80cm×120cm,現場設立公示簿和公示臺,公示簿尺寸不小于30cm×40cm,封面標注“信息公示簿”字樣,公示簿不少于2套,首頁設信息目錄,公示內容按目錄序號設置。公示臺臺面尺寸不小于40cm×100cm,高120cm左右,公示臺正面標注“信息公示臺”字樣,公示簿應固定在公示臺上。 (三)《商品房預售許可證》或不動產權屬證明、規劃和自然資源管理部門審定建設工程設計方案總平面公示圖應當公示原件;原件用于向有關行政管理部門辦理相關手續時,可以公示經加蓋房地產開發企業公章后的復印件。五、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違反本通知規定的,由房地產市場監督部門責令限期改正。如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拒不改正的,按照《廣東省商品房預售管理條例》、《廣州市房屋交易監督管理辦法》的相關規定予以處理。六、房地產開發企業、房地產中介服務機構違反本通知規定,給當事人造成損失的,依法承擔賠償責任。七、本通知自2020年3月1日起施行,有效期為五年。《廣州市住房和城鄉建設委員會關于進一步規范商品房銷售現場信息公示的通知》(穗建規字〔2016〕7號)同時廢止。
南都記者林廣
島網5月29日訊今天,市內三區小升初第二階段電腦派位開始,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公證處人員、青島市教育局、媒體記者和隨機抽取的50名學生家長代表的監督下,青島大學附屬中學2021年初一新生電腦派位順利完成,共從602名學生中派出353名學生,報錄比為1.7:1。
記者了解到,青島大學附屬中學2021年招生22個班,共1056人,報名人數為1305人。其中,經市教育局審核,符合優待、直升政策直接錄取的共703人,剩余的353個學位在602名報名學生中通過電腦派位形式錄取,2021級新生全部在燕兒島校區,錄取完成后隨機、均衡分班。
派位現場,在市教育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家長代表、媒體代表以及公證人員監督下,由社會監督員隨機選擇派位電腦,由家長現場隨機抽取的社會監督員進行執機操作,派位學生名單經過三次混編,每次都隨機產生新的學生序號,第三次混編結束后的學生序號也是隨機產生的,不存在預設。學生名單經過多次隨機混編,決定了不同隨機函數所產生的結果都具有隨機性。最終,在公證處全程監督、公證下,經過嚴格的派位程序,353名學生順利派出,操作過程及結果沒有任何異議,并由公證處出具《公證書》。
“我孩子第二個就派上了,非常幸運,心里也松了一口氣。”李女士的孩子就讀于基隆路小學,班上有8名學生今年一志愿填報了青島大學附屬中學,大約5、6名同學都被順利錄取。李女士告訴記者,通過去年公民同招的試水,今年家長們普遍更理性,在志愿填報上也比去年略顯大膽,對于身處非熱點學區的學生來說,能夠通過公平的搖號、派位,順利升入心儀民辦學校,也體現了青島教育更加均衡發展、公平公正。
據介紹,符合青島大學附屬中學直升政策的學生種類有:青島新世紀學校、青島新世紀市北學校、青島嶗山新世紀學校應屆畢業生,青島大學教工子女、華青教育集團職工子女、青大附中高中和青大附中九年一貫制學校教工子女、其他政策優待人員子女。在舉行電腦派位前,學校已將直升名單通過學校門戶網站、微信公眾號及公示欄進行公示。
青大附中2021年初一新生錄取名單
派位結束后,家長可在學校網站、微信公眾號或市教育局政務網查詢派位結果。經電腦派位被錄取的學生,不再參加其他學校錄取。
參加電腦派位未被錄取的學生,自動轉入下一志愿,或由學籍所在地(或符合入學條件的區教育行政部門)統籌安排到未滿招生計劃的相對就近的初中就讀,具體安排辦法請查詢學籍所在區教育行政部門相關政策。
此外,青島市內三區初中入學第一志愿查詢時間為5月30日,家長可以登錄青島市教育政務網,查詢第一志愿錄取學校。按照招生工作安排,市內三區第二階段二、三、四志愿錄取將于近期陸續實施。
日,記者從省政府獲悉,為加強和規范全省各級實體政務大廳建設管理,進一步提高政務服務水平,我省出臺了《實體政務大廳管理暫行辦法》(以下簡稱《暫行辦法》),將于2019年2月1日起施行。
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實體政務大廳
全面推行“一窗受理”和“一站式”服務
《暫行辦法》中明確,將逐步撤銷各級政府部門所屬服務大廳,在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建立綜合性實體政務大廳(以下簡稱“政務大廳”),各級政府政務服務事項全部進駐政務大廳。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管理本級政府政務大廳,負責政務服務事項管理、服務實施、網上平臺建設等工作,監督指導本級政府政務大廳各分廳、下級政府政務大廳工作。
在政務大廳全面推行“前臺綜合受理、后臺分類審批、統一窗口出件”的“綜合窗口”服務模式,建立專業化前臺服務隊伍,實行“一窗受理”和“一站式”服務。政務大廳工作日對外服務時間不少于7小時,根據企業和群眾辦事需求開展延時服務、周末服務和節假日緊急業務辦理服務,鼓勵設立自助服務區和自助服務機,推行7×24小時自助服務。
此外,各級政務服務管理機構對本級政務服務事項辦理情況開展電子監察,辦理過程應有記錄、可追溯,辦理檔案按照檔案管理要求進行歸檔、管理。政務服務管理機構應建立代辦幫辦工作機制,在政務大廳設立代辦服務窗口,編制公布代辦目錄,主動為企業投資項目無償提供全程專業化幫辦服務,為特殊困難群體無償提供代繳代辦代理等便民服務。在政務大廳建立健全首問負責、一次性告知、頂崗補位、服務承諾、文明服務、獎勵激勵、投訴監督、責任追究等制度,推進政務服務信息公開,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整合基層站所服務資源 建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站
《暫行辦法》提出,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應整合基層站所服務資源,在交通便利、環境整潔、人口相對集中的場地建立鄉鎮(街道)便民服務站,集中辦理民政、財政、戶籍、就業、勞動權益保障、社保、工商、稅務、農業服務等與群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服務事項。
便民服務站應按照轄區人口數量和業務量合理設置服務窗口數量,推行“綜合窗口”服務模式,積極使用在線政務服務平臺,開展便民服務事項網上預約、網上申報、上下聯辦,成為縣級政務服務中心的延伸窗口。
在村民(居民)委員會辦公地點設立便民服務室
切實發揮“第一服務窗口”作用
在村民(居民)委員會辦公地點設立便民服務室,配備必要的工作及服務設施,綜合開展黨務、村務、政務服務及便民服務等,切實發揮聯系服務群眾“第一服務窗口”作用。
便民服務室要按照“一個場所、一塊牌子、一套制度、一本臺賬、一部電話、一臺電腦、一個公示欄、一名以上代辦員、一套辦事須知、一張便民服務卡”等“十個一”標準建設,將為村(居)民提供居家養老、社會救助、惠農資金、衛生健康、證件辦理代理等便民服務,并利用在線政務服務平臺開展代辦事項網上申報,提高服務效能,降低辦事成本。
城鎮社區便民服務室由街道辦事處下派2名正式工作人員負責,農村便民服務室受村黨支部和村委會領導,由村(社區)便民服務室安排1名以上熟悉相關政策法規和村(社區)基本情況的干部兼任代辦員,提供代辦服務,便民服務室和代辦員納入鄉鎮(街道)便民服務站統一管理和考核。(西安晚報記者 南江遠 西安日報記者 蔣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