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Win10更新到現在的1803版,它對高分屏的支持還是一如既往的%¥#^$(省略粗話若干),在2K或者4K屏幕上顯示,100%字小圖小,設置了一定的縮放比例呢,傳統的Win32軟件(.exe)又“糊”的一塌糊涂,該怎么整呢?
首先還是從系統的設置入手,依次進入“設置-系統-顯示”,在右側的“縮放與布局”下點擊“高級縮放設置”,將“允許Windows嘗試修復應用,使其不模糊”的選項打開,雖然前后變化不大,但在某些項目上能看出稍微有那么一丟丟的改變(尤其是125%和175%)。
之后呢,我們可以稍微設置下應用程序,在想要設置的程序快捷方式上用鼠標右鍵選擇屬性,在“兼容性”選項卡下,點擊進入“更改高DPI設置”。
勾選“替代高DPI縮放行為”,在下拉菜單中選擇“應用程序”,可以有效的緩解縮放導致的應用程序顯示虛化的問題,但由于程序開發不合規等問題(沒有按照微軟標準API接口執行),有的程序界面會變得極為怪異,出現類似的問題,只要將下拉菜單中的選項改成“系統(增強)”即可。
用了這幾種方法后,基本上應用程序類的都能看了,但像Windows固定菜單字體還是會慘不忍睹,這問題幾百年都未曾修復,小編也只能從注冊表中找辦法了。
Win+R組合鍵后,輸入regedit進入注冊表編輯器,定位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SideBySide
在右側新建名為“PreferExternalManifest”的DWROD(32位)值,并將其數值數據設置為1。
然后再定位到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WOW6432Nod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SideBySide
重復上面新建鍵值的步驟。
然后新建個文本文檔,把下列代碼復制進去:
Microsoft Management Console
true
把文件重命名為“mmc.exe.manifest”(含擴展名),然后丟到C:\windows\system32下即可,這么操作會后系統各種窗口顯示效果就好多了。
哦,如果實在懶得各種設置,別著急,還有第三方軟件可以幫忙,像“No!!MeiryoUI”可以設置系統字體大小,解決顯示模糊問題,或者“Windows 10 DPI Fix”可以讓軟件接管系統設置縮放設置,提升顯示效果。對了,經過其他小編的提醒,還有個終極大招,讓近視眼帶個低度數的眼鏡,這樣就算是模糊的字體,看著也不是太大的問題(反正都看不清)。
PPT中有一個被忽略的冷門功能,運用得好,可以輕松解決工作中PPT的很多問題,這就是“圖片虛化效果”。
如上圖所示,“圖片格式”→“藝術效果”→“虛化效果”,數值越大圖片越模糊。
它的妙用有以下幾個:
比如這頁PPT,因為涉及到人物隱私,需要給眼睛部位打馬賽克。
大部分人的方法是,先將照片發到手機上,然后用手機自帶的圖片功能打馬賽克,然后再發送回電腦,如果圖片太多,這樣發來發去會比較麻煩。
但是在PPT中,用圖片虛化的功能,只需要3步,就可以很輕松的實現。
第一步:原地復制一份圖片
第二步:裁剪出需要打馬賽克的部分
第三步:將裁剪的圖片設置圖片虛化效果(如果邊緣太明顯,可以適當的設置一些柔化邊緣)
一分鐘不用就搞定了。
比如這頁火鍋介紹PPT,想要有新意的排版怎么辦?
將圖片鋪滿整個畫布,復制一層,將底層的圖片設置圖片虛化效果,上層的圖片剪切出想要突出的部分,再加個手機樣機,就變成了這樣
再比如這頁PPT,怎么排版才符合領導口中的“高大上”?
只需要將三幅海報放大,虛化后作為背景,檔次立馬提升了。
這種方法用在多圖排版非常不錯
還是這頁PPT,這次想突出文字怎么辦?
先將圖片鋪滿整個畫布,然后剪切出一部分進行圖片虛化,然后將文字放上就搞定啦。
用這種方法還可以做一個簡單又別具一格的封面
工作中的PPT講究的就是效率,不需要太復雜的排版,只需要用最少的時間做出與眾不同效果即可,以上3種方法熟練以后,只需要不到3分鐘的時間,就可以讓你的PPT卷過其他同事的PPT了。
家還記得Windows XP的默認桌面嗎?這張會跟隨億萬電腦開機而出現的風光照片,拍攝于美國加州北部的草原。十幾年來,它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為人所熟悉的一張風光圖片。草原攝影,也在人們心目中烙下了天高云淡、遼闊無際的深刻印象。
可真到草原上旅行,便會發現除了藍天、白云、青草,這里還擁有更加豐富的色彩和脾性。金色的晨曦、紅艷的晚霞,突如其來的烏云和暴雨,也是草原上不可或缺的美景。因此,我們今天將分成“日常拍攝”和“不同的天氣條件”兩部分,介紹如何拍攝草原風光。
拍攝日常環境里的草原,首要原則依舊是老生常談的主題構思:草原是一片廣闊、無變化的風景,要想拍攝出令人印象深刻的畫面,就一定要在構圖中明確唯一的主體,作為畫面的重心。
拍攝草原大景
在草原上拍攝大場景,需要先確定一個主體。該主體應具備一定的視覺效果,能在茫茫草原中突出自我,這樣拍攝出的畫面才能吸引觀眾的視線。
茫茫草原上突然出現一棵參天古樹,形成強烈的視覺反差,非常引人注目。將樹木放在畫面右側1/3處,左側全部留白;稍稍使用俯角拍攝,擴大草原入畫的面積。簡單的鏡頭語言,就可以把這幅不簡單的畫面記錄下來。
16mm / f/11 / 1/100s / ISO200 / 0.00eV
群山下的草原,沐浴著藍天白云。一座藏傳佛教的白塔立在牧民的帳篷邊,通過與之對比,顯示出自己的高大。拍攝時,將白塔作為畫面重心,兩側加入牧民建筑作為陪襯;蹲低進行仰拍,把藍天的高遠和云朵的張揚表達得更加立體。
35mm / f/11 / 1/250s / ISO100 / -0.33eV
草原上的動物
草原中最不難尋找的拍攝主體,就要數牧民們隨處放養的牛、馬、羊群了。在對它們進行拍攝時,需要多一點耐心。只有當動物身體舒展,且面部朝向鏡頭的時候,它們在畫面中呈現出來的樣貌才會具有豐富的故事性和趣味性。
一場小雨剛剛結束,小馬駒顯得格外興奮,踩著碎步,在青綠的草地上轉來轉去。我將相機調整為快門優先模式,快門設置為1/320s,然后將它放在畫面右側進行構圖,左側的畫面留白,仿佛是為了防止它突然揚起馬蹄,奔出畫面。
200mm / f/5.6 / 1/320s / ISO800 / -0.67eV
草原上的羊群移動速度慢,拍攝起來更加容易。首先,在羊群中找到一只和自己距離適中的個體,既可以清晰拍攝,又不至于讓對方感到害怕;然后選取拍攝角度,最好能將它的身體完全裝入畫面,但又不顯得龐大呆板;最后就是等待它抬頭的瞬間,抓準時機,按下快門。
300mm / f/5.6 / 1/500s / ISO200 / 0.00eV
草原上的居民
在草原上生活的人,也和這里的自然環境一樣,擁有一副豪爽坦蕩的性格。在拍攝人物風情時,應著重表達他們這一性格特色。
90mm / f/11 / 1/250s / ISO100 / -0.67eV
青海湖邊,廣闊的草原上有幾座零星的建筑,對岸是連綿的高山,以及湖面蒸發而起的云陣,近處三位年輕的喇嘛坐在草地上。我將人物放在畫面靠近右下角的位置,雖然接近邊緣,但鮮艷的服裝依舊可以使他們成為畫面的焦點;左上角既是留白,又是山水,交代出拍攝環境,更是用這樣的天地隱喻人物內心寬廣的胸懷。
在草原上旅行,很快會發現“正常”的時光總是短暫的,無時無刻的變化才是這里的永恒。也許這才是草原風光真正的魅力之處,永遠不知道是什么樣的風景在“下一個路口”等待著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時刻準備迎接驚喜,將眼前突發的景色拍成好照片。
晨曦中的恬靜
與白天的天高云淡不同,清晨的草原一片溫馨愜意。初升的太陽將金色的晨曦灑滿大地,青草如金。草原一片平坦,即使最低矮的動物,都被拉出長長的影子,仿佛是老天以草原作為畫布,繪制了一幅濃墨重彩的牧野圖。拍攝這樣的場景,可以使用對稱構圖法,藍天草地各占一半,再加入零星的云朵和牧群,作為畫面的視覺重心。
24mm / f/11 / 1/60s / ISO100 / -0.33eV
日落前的絢爛
如果說朝霞如金,那晚霞則攜帶著各式各樣的紅。夕陽落山處,晚霞分外鮮艷。青山也披上彩妝,安靜地躺在云霞的懷抱之中。拍攝晚霞場景時,應著重表達草原景色在落日余暉下的狀態和色彩。
105mm / f/11 / 1/80s / ISO200 / -0.67eV
雨前夸張的黑云
都說“六月天,孫悟空的臉,說變就變”。草原上的天氣,往往跟齊天大圣的臉沒什么區別,變化無常,毫無征兆。面對這種快速變化的天氣條件,該如何拍攝呢?
首先,利用好大雨落下之前的時間段,拍攝天空中“山雨欲來風滿樓”的狀態。黑云壓境,這樣的狀態該如何表現呢?不妨把畫面分成三層,最上面是一片烏云,中間是尚未被覆蓋的藍天白云,下層是郁郁蔥蔥的草原,如此構圖,正好切中了“壓”這個關鍵字。
24mm / f/11 / 1/200s / ISO100 / -0.67eV
或者使用更加夸張的視角,突出表現天空中滾滾而來的烏云。拍攝下圖時,我蹲低身體,采用很大的仰角向上拍攝;只在畫面最下方加入一些地面的景色,以襯托天空中黑云的龐大和低沉。
24mm / f/11 / 1/60s / ISO100 / -0.33eV
雨過天晴的壯美
草原上的雨大多兇猛,有時甚至會攜帶冰雹,因此落雨期間最好停止拍攝,找一個地方避雨,以保護器材和人身安全。等到雨過天晴,太陽從厚厚的云層中再次露出臉,就又是一個新的拍攝機會。
24mm / f/11 / 1/50s / ISO200 / -0.67eV
雨后的草原,因為水分充足,會擁有更加鮮艷的光澤;天空中的烏云尚未走遠,但已無法阻擋陽光返回大地,于是經常可以看到云層與光柱交匯的場面。拍攝右圖時,我將地平線稍稍傾斜,以增加在如此風景中單車旅行的運動感。
本節設置了一個在草原類型的主題公園中進行拍攝的“實戰”。鑒于上面一再提到草原的天氣變化無常,此處特地選擇我去日本北海道釧路丹頂鶴自然公園游覽時的場景進行介紹。當天正巧趕上下雨,但行程已經確定,無法更改,因此只能開動腦筋,盡量發掘有利條件進行拍攝。
園區內,丹頂鶴的棲息地都被鐵絲網包裹了起來,只留下一個專門的拍攝口,以便相機取景。這就意味著相機的機位只能固定不變,算是拍攝的又一個限制。面對這樣的拍攝條件,究竟該如何拍攝呢?
首先,樂觀一點,雨天情況下,丹頂鶴周邊的植被經過沖刷,顯得青翠碧綠,以此為背景拍攝出來的圖片至少不會顯得灰暗低沉。其次,想個辦法應對下雨的天氣,既要保護器材,又要能繼續拍攝。我找到幾個塑料袋,在底部各挖一個洞,把它們罩在相機外面,并用透明膠帶綁緊,充當相機的“雨衣”。
200mm / f/5.0 / 1/250s / ISO800 / -0.33eV
正常天氣下,攝影師們最喜歡拍攝的都是仙鶴展翅欲飛的造型,畫面充滿動感;此時煙雨蒙蒙,不如反其道而行之,拍攝丹頂鶴孤立雨中的靜態畫面。構圖時,在主體身前多留一些空白,仿佛在講述這樣的故事:即使是可以載仙騰云的仙鶴,也有頹廢的時刻,也會沉吟質問,人生該何去何從。
此時的丹頂鶴也不是完全沒有動作,它們會在水草之間尋找蟲子來吃。可以花一段時間,專心對其中一只丹頂鶴進行取景,等它雙腳進入水中,凝神尋找食物時按下快門,畫面自然會具備一定的故事性。測光時,為了防止丹頂鶴白色的身體曝光過度丟失細節,我降低了 1/3 擋曝光補償。
260mm / f/5.6 / 1/125s / ISO800 / -0.33eV
一只丹頂鶴仿佛對我這個冒雨前來的游客產生了興趣,站在鐵絲網邊,和我對視許久,不愿離開。我決定放棄取景口,退后一些,拍攝它的面部細節。鐵絲網經過虛化,只要不遮擋仙鶴的眼睛,都不會對主體造成干擾,反而可以作為前景,增加畫面的層次感。
70mm / f/5.0 / 1/160s / ISO800 / -0.33eV
本文圖文源于
北京大學出版社
《從全世界路過:旅行攝影完全攻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