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十年前,在電腦走進千家萬戶的時候,當電腦不再顯得那么笨重的時候,當筆記本輕便化的時候,就有磚家預測,未來電視機將被電腦徹底取代,但是事實上,電視并沒有被電腦取代,相反這兩年的電視機似乎還找到了新的發(fā)展方向,出現(xiàn)了不少新賣點,如:智能跨屏應用、視頻對接、智能矯正、用戶交互等等,按目前來看,電視機仍然是我們必備的家用電器,在我們的客廳、房間還是占有一席之地的,我們如果要搬新家重新購置家電的時候,還是會用心地挑選一部好的電視機,作為客廳是主角,電視機仍然未被取代。
電視在家電產品中的地位
電視機在我們家庭的中有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在我們常用的家電歷史中,電視機進入我們普通家庭的時間相對比較長,而且普及得相當迅速,在1958年我國誕生了第一臺黑白電視機,后來,家中有一臺電視機就是一件值得炫耀的事,那時候一到吃飯時間,鄰居都會湊過來一起看電視,那時候大家街坊情、鄰居情都比較好,時至現(xiàn)在,電視,仍然能為我們增進感情,而且,在家電中,電視機可以給我們帶來娛樂、資訊、知識等內容,雖然這些在電腦上都可以實現(xiàn),但是在電視要顯得更加直觀和簡約,操作也更加簡單,在顯示效果、音頻輸出方面,電視機顯然要比電腦有優(yōu)勢,而且電視機的系統(tǒng)也要比電腦相對簡單,電視機的消費群體一般是家庭消費,電視機是一家人男女老少的使用品,操作方式要照顧更多人的感受,所以,時至今日電視機的家庭地位還是十分重要的。
電腦能做的事比電視多,為何卻無法取代
一、觀念以及習慣。電視機、洗衣機、空調、冰箱作為家電4大件的觀念深深地扎根在我們腦海中,如果你去到一個人的家里的時候,發(fā)現(xiàn)他的大廳沒有電視機,你甚至會有一種怪怪的感覺,當然,如果人家的客廳是那種超級大的除外;電視機,我們可以不看,但是不能沒有。
二、維系感情的一個道具。電視機還能緩解氣氛,如果家人來了客人,聊到實在沒什么話題的時候,開個電視看看,聊聊電視劇找找話題或者看看新聞聊一下時事,完美地緩解了現(xiàn)場尷尬氣氛;電視機還能維持家人感情,一家人吃晚飯,若是大家能放下手機,一起坐到在電視機前看看電視,聊家長里短的,豈不是很溫馨嗎?特別是每年大年三十的時候,一家人在一起看春晚,你會發(fā)現(xiàn),我們陪家人的時間真的很少。
三、家庭影院真的很爽。如果你有足夠的金錢和空間,在客廳搞一個家庭影院,節(jié)假日的時候,不想去外面溜達,不想去感受人山人海,只想安安靜靜享受一下這個寧靜的時光,把自己落下的電影翻出來看看,或者追一下電視劇,那感覺是真的很爽;如果你是個球迷或者某種體育賽事的發(fā)燒友,約個三五知己一起看個比賽什么的,還有比這個更快樂的事嗎?
以前有綠皮車,現(xiàn)在有高鐵;以前有蒸汽機,現(xiàn)在有核動力;現(xiàn)在騎自行車,現(xiàn)在開小汽車;以前的電視機是液晶顯示管的,現(xiàn)在是OLED、激光;電視機在不斷地進化,電腦也在不斷地升級,兩者都在朝著未來的方向去發(fā)展,電視機、電腦本來就是兩種不同定位的產品,沒有說一定是誰取代了誰,很有可能兩者未來會融合在一起,或者說兩者都會改了個名字,以某一種新形態(tài)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我們再回首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原來這兩個東西變這樣了。
視從誕生至今,經歷了多次技術革新和轉型。從黑白電視到彩色電視,從模擬信號到數(shù)字信號,從高清電視到智能電視,電視的功能和性能不斷提升,逐漸從單純的視頻播放設備演變成了兼具娛樂、學習、社交等多種功能的智能終端。
智能電視的普及使得電視和電腦的界限變得模糊。現(xiàn)在的智能電視可以通過網(wǎng)絡連接,下載各種應用程序,實現(xiàn)網(wǎng)頁瀏覽、視頻通話、游戲娛樂等功能,甚至可以像電腦一樣連接鍵盤和鼠標進行操作。這使得電視在一定程度上具備了電腦的功能和優(yōu)勢,也讓人們對電視的未來發(fā)展產生了更多的期待和想象。
然而,電視和電腦畢竟是兩種不同的設備,它們在使用場景、用戶需求、技術特點等方面存在著很大的差異。電視作為家庭娛樂中心,更注重大屏幕、高畫質、舒適的觀影體驗,而電腦則更注重辦公、學習、游戲等方面的性能和功能。因此,電視不可能完全取代電腦,而是會在各自的領域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特色。
未來,電視和電腦可能會進一步融合和互動,形成更加智能化、個性化、多元化的娛樂和信息平臺。例如,電視可以通過語音識別、人臉識別等技術,實現(xiàn)更加便捷的操作和交互;電腦可以通過無線連接、投影等技術,實現(xiàn)更加靈活的顯示和分享。此外,隨著虛擬現(xiàn)實、增強現(xiàn)實等技術的發(fā)展,電視和電腦也可能會拓展到更加廣闊的應用領域,為人們帶來更加豐富和創(chuàng)新的體驗。
總之,電視作為一種傳統(tǒng)的家電產品,雖然面臨著來自電腦、手機等新興設備的競爭和挑戰(zhàn),但它仍然有著自己獨特的價值和市場。未來,電視和電腦可能會相互借鑒和融合,形成更加智能化、個性化、多元化的娛樂和信息平臺,為人們帶來更加豐富和創(chuàng)新的體驗。
薦我的告別選擇困難癥專欄(長期更新):
個人護理好物:沖牙器(水牙線),電動剃須刀,電動牙刷
實用家居好物:超好用的電動拖把,掃地機器人,家用電暖器,煙灶組合
程序員好物:人體工學椅,萬向顯示器支架,機械鍵盤,絲滑鼠標,眼部按摩儀
一篇回答看懂智能電視主要參數(shù),專業(yè)級超硬核參數(shù)解析,大神看了有收獲,小白看了也秒懂。
最近總是有一些小伙伴看完文章問我某某電視怎么樣,某某電視和某某電視有啥區(qū)別,有哪些比較好的智能電視推薦,所以就先把推薦放到前面,想看硬核參數(shù)解析請直接略過這一部分哈。
不是很在意價格的話,我還是很推薦索尼:
索尼 65X9100H 65英寸,最近到手699965英寸 4k超高清
X1 4K HDR圖像處理芯片
全陣列式背光
明銳動態(tài)+杜比視界+杜比全景聲
索尼 65X9100H 65英寸,最近到手4999
特麗魅彩顯示技術
4k迅銳圖像處理引擎PRO
2.5G+16G內存
動態(tài)畫面補償
如果你不考慮索尼,那我就推薦幾款性價比比較高的智能電視吧
三星Q6A量子點電視 55英寸, 最近活動到手3789,這個電視沒別的,就一點,屏幕非常牛X,三星是自家產屏幕,確實很硬,不過系統(tǒng)是Tizen系統(tǒng),介意的不需要選這個。
榮耀智慧屏X1 65英寸,最近到手3389
鴻鵠818智慧芯片
秒速開機無廣告
動態(tài)化面補償
系統(tǒng)流暢反應快
下面是原文:
可以先看下智能電視相關的主要參數(shù)
接下來會對每個參數(shù)進行專業(yè)講解和避坑點說明
一、屏幕相關
1.1 分辨率
屏幕分辨率就是屏幕像素點的個數(shù),以 4K 分辨率為例,我國的4K標準是只要分辨率達到 3480x2160,就是 4k,表示橫向有 3480 個像素點,縱向有 2160 個像素點,整個屏幕有約 7516800 個像素點,所以可以知道,當屏幕尺寸不變的情況下,分辨率越高,那么能展示的細節(jié)就會越多,畫面看起來就會越清晰。
避坑點:真假 4K 屏幕
視覺差異:假 4K 屏幕和真 4K 屏幕相比,清晰度和色準都會差一些。
區(qū)分真假4K很簡單,真 4K 的屏幕是由三原色RGB組成,假 4K 的屏幕是由紅綠藍白RGBW組成。
為什么 RGBW 就是假 4K?因為這種技術采用的是半像素技術面板,實際的分辨率是 3480x1080,敢標成 4K 是因為國內把半像素也認為是一個像素。
怎么觀察屏幕像素排列?用手機相機打開微距模式,放到屏幕很近的地方,然后放大焦距,就可以看到像素排列了。
RGB
RGBW
再順便說下有些雞賊商家,會說自己的電視支持 4K 視頻解碼播放,這不一定是 4K 電視,只能說明能播放 4K 的視頻,但不一定是 4K 的效果,就像及時你是1080p的屏幕,支持 4K 視頻解碼,一樣可以播放這個 4K 的視頻資源。
1.2 峰值亮度
峰值亮度就是一臺電視能顯示的最高亮度,峰值亮度越高,就代表畫面的動態(tài)范圍越高,在某些場景下,畫面的明暗效果會更好,在 HDR 小節(jié)再詳細說一下峰值亮度。
1.3 屏幕色域
色域是屏幕面板能展現(xiàn)的色彩范圍。
一般廠商都會給屏幕標個高色域或者廣色域啥的,但是如果后面色域參數(shù)低于80%,那還是算了,整個78%的色域范圍,還告訴我廣色域,也就是欺負我不懂了。
反正色域參數(shù)越高越好。
1.4 背光方式
不同的背光方式,會對畫面的對比度有很大影響。目前有兩種背光方式,一種是側入式背光,一種是直下式背光。
側入式背光的特點是一個光源控制一條線,而直下式背光則是一個光源控制一個點,可想而知肯定是粒度更小的直下式背光,展現(xiàn)出來的對比度會更精確。
不過側入式背光也有其優(yōu)點,一個是成本低,同時還可以讓電視更容易做薄。
1.5 可視角度
可是角度就是在多少度范圍內觀看電視都不會有差異,絕大多數(shù)的用戶都不用關心這個問題,因為正常看電視,誰不正對著電視看啊,及時是做沙發(fā)邊上,角度也不會超過160度,現(xiàn)在電視的可視角度做到160°可以說是易如反掌了。
1.6 屏幕刷新率
屏幕刷新率就是1秒內屏幕刷新的次數(shù),也是屏幕播放的幀數(shù),現(xiàn)在一般中低端機型的刷新率都是60Hz,也就是說1秒鐘可以播放60幀。
有些高端機型的屏幕刷新率會達到120Hz,這流暢度可想而知。
尤其是運動畫面的處理,120Hz和60Hz會有明顯的區(qū)別。不光電視有高刷新率的,自從去年一加出了一款90Hz刷新率的手機,現(xiàn)在的旗艦機型沒有個高刷新率都不好意思叫旗艦了,我 90Hz的手機用慣了之后,看 Ipad 這種 60 幀的設備,在滑動的時候都會感覺到一頓一頓的。
1.7 屏幕材質
現(xiàn)在智能電視的屏幕一般是三種,LCD、OLED、QLED,它們三個有什么區(qū)別呢?
1.71 LCD
LCD 就是常見的液晶屏,沒什么好解釋的。
1.72 OLED、QLED (量子點屏)
OLED 屏幕采用了自發(fā)光材料,不需要傳統(tǒng)LCD液晶層以及背光層,所以 OLED 電視可以更加輕薄,并且 OLED 單像素發(fā)光可實現(xiàn)明滅,因此可以在呈現(xiàn)黑色的時候直接滅掉,讓畫面實現(xiàn)更高對比度。
QLED 屏幕從名字來看好像是和 OLED 屏幕差不多,但其實并不是,反倒是和 LCD 屏幕差不多,不會自發(fā)光,區(qū)別是是把傳統(tǒng)的液晶矩陣換成了“量子點”的結構。
結論:OLED 好于 QLED 好于 LCD。
所以未來屏幕的趨勢應該是朝著OLED屏幕發(fā)展。
二、畫面相關
2.1 MEMC 運動補償
運動補償是智能液晶電視種常見的運動畫質補償技術,通過插幀技術處理運動畫面,使運動畫面更加清晰和流暢。
運動補償技術還是挺重要的,現(xiàn)在中端以上機型必備了。
2.2 HDR
是個電視就標 HDR,HDR 到底是個啥?為啥我也沒感覺 HDR 電視和普通的有啥區(qū)別呢?
HDR 就是高動態(tài)范圍圖像,和普通的比,可以有更多的細節(jié),更高的動態(tài)范圍,可以看下下面的對比圖
不好意思放錯圖了,下面這個才是
可以看出來細節(jié)更多了,而且亮的地方也更亮,暗的地方更暗。
但是想要觀看 HDR 效果,不光要電視支持 HDR 播放,片源也要支持 HDR 才可以。
屏幕面板要是想支持 HDR 播放,那 LCD 屏幕的峰值亮度要超過 1000nit,OLED 屏幕由于構造不同,峰值亮度超過 400nit 就也能感知到 HDR 效果。
避坑點:這里也一樣,支持 HDR 解碼就是僅僅能播放 HDR 的片源,但是并不一定有 HDR 的效果。
2.3 杜比視界
更高級的畫質渲染,更絢麗的色彩和深邃的暗部細節(jié),下面是官網(wǎng)給的對比圖
不過還是一樣,必須片源和電視同時支持杜比視界才會有這樣的效果。
2.4 X1 畫質芯片
X1 畫質芯片是索尼獨有的畫質芯片,其強大的畫質處理加上索尼的玄學畫質調教,造出的高端電視可以說在高端領域一枝獨秀。
所以買索尼電視一定要注意有沒有X1芯片,沒有的話,索尼就不太推薦了,畢竟同價位好多品牌也不錯。
三、系統(tǒng)相關
3.1.1 Android 系統(tǒng)
Android 系統(tǒng)就是一個智能操作系統(tǒng),在好多智能硬件上都可以使用 Android 系統(tǒng),所以Android系統(tǒng)的軟件生態(tài)很好,目前電視的Android 系統(tǒng)一般都是 Android 7.0 8.0 9.0 三個版本。系統(tǒng)版本號越高,那么系統(tǒng)的相關優(yōu)化和功能就會更適應現(xiàn)在的使用場景。
避坑點:盡量不要選擇Android5.0以下的版本,因為時間越長,版本越低的系統(tǒng)兼容性就越差,新出的應用可能不會兼容過低的系統(tǒng)版本。
3.1.2 鴻蒙系統(tǒng)
鴻蒙系統(tǒng)是基于微內核的全場景分布式OS,是華為自主研發(fā)的操作系統(tǒng),目標設備是智慧屏、車載終端、穿戴等智能終端上。
鴻蒙系統(tǒng)是完全兼容Android系統(tǒng)的應用的,所以目前不用擔心搭載鴻蒙系統(tǒng)的智能電視生態(tài)問題。
3.1.3 Tizen 系統(tǒng)
Tizen 系統(tǒng)是三星電視的操作系統(tǒng),這個 Tizen 系統(tǒng)就像當年的WindowsPhone的系統(tǒng),挺流暢,但是軟件生態(tài)不行,只有支持幾款常見的視頻應用和一些雜七雜八的應用,而且這些應用的更新速度肯定比Android系統(tǒng)上的應用更新速度要慢,所以選擇三星電視的消費者,一定要知道這個問題。
3.2 CPU
CPU就是操作系統(tǒng)的核心,負責運算和信號處理等。
說下智能電視里常見的兩個CPU型號,Cortex A73 和 Cortex A53,這兩個處理器都是 ARM 公司 Cortex A 系列,Cortex A73 是 ARM 2016 年發(fā)布處理器,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10nm技術制造,比 Cortex A72 性能高出30%,而 Cortex A72 的性能又比 Cortex A53 高出兩倍多。
現(xiàn)在一般中端機型都是 A73 用兩顆,A53 用兩顆來組成 4 核心架構,這樣既能保證性能,又能在不需要高性能的時候降低能耗。
避坑點,現(xiàn)在低端電視的 CPU 基本都都是 4 核心架構了,盡量避開 CPU 低于 4 核心的型號,超低端機除外。
3.3 GPU
電視智能系統(tǒng)的圖像處理器,是電視畫質及游戲性能的重要保證。
大部分智能電視的 GPU 都是 ARM 的 mali 系列,常見的有 mali 51、mali 52、mali 450。
性能:mali 52 > mali 51 > mali 450
一般大部分中端機型都會選擇 2*mali 51,中高端則是 4*mali 51。
3.4.1 運行內存和存儲內存
一般廠家標內存的時候,會和把運行內存和存儲內存標在一起,例如2GB+16GB,就代表運行內存為2GB,存儲內存為16GB。
1GB=1024MB
1MB=1024KB
1KB=1024B,B 就是 byte,1B=8bit,bit 就是存儲系統(tǒng)里最小的單位,只有 0 1 兩個值。
運行內存就是應用在運行過程中需要用到的存儲空間,相當于電腦的內存條,存儲內存就是永久數(shù)據(jù)存儲的地方,相當于電腦的磁盤。
所以說,運行內存的重要性要大于存儲內存,存儲內存不夠,最多是安裝的應用數(shù)量受限制,運行內存不夠是可能讓應用在運行過程中卡頓的。
現(xiàn)在安卓手機的運行內存都是 4GB 起,但是中端電視基本才 2GB,而且能滿足大部分使用場景了,時間長了也不會卡,難道和手機用的不是一個 Android 系統(tǒng)嗎?
并非不是一個操作系統(tǒng),而是手機和電視的使用場景不同,那么系統(tǒng)的一些功能會有差異,應用的一些功能也會有差異。
就像在手機的系統(tǒng)中,有大量的后臺程序,并且好多應用都有保活機制,即使用戶手動把應用殺掉,還是會有其他的進程把這個應用拉起來,這就是多進程保活機制。這個機制就會消耗一部分內存,如果這種應用多起來,手機不卡才怪。
但是在電視上就不會有這個問題,因為我們再電視上應用切換的不頻繁,所以電視上基本不存在需要后臺應用的場景,并且也不會有各種保活機制來消耗系統(tǒng)內存,所以就目前來看,電視的 Android 系統(tǒng)的運行內存,2GB 就夠了。
存儲內存就看用戶的使用個人使用習慣了,如果你喜歡在電視上裝大量的三方 App,盡量還是選擇在 16GB 以上。
結論:Android 操作系統(tǒng)的智能電視,內存 2GB+8GB 可以滿足日常絕大部分使用場景。
四、聲音相關
4.1 杜比音效
杜比音效就是現(xiàn)在電影院常見的音效,有一種聲臨其境的感覺,可提供多達7.1省道的環(huán)繞音效。
有些型號說支持杜比音效解碼,不是真正會播放杜比音效,就和支持4K資源解碼一樣,支持播放不一定是真正達到原本的效果。
4.2 杜比全景聲
直接看杜比官網(wǎng)的介紹就可以
這里說明一下,光電視支持杜比全景聲是沒用的,需要播放資源和電視同時都支持杜比全景聲才可以。
最后這么硬核長文都能看到最后,不點個贊再走嘛~~~
~